探究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科研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立模式的探讨
20 年5 上 总 第 1蝴 09 月 3
高职院校科研 团队建立模式的探讨
王 昕明 钱 靓 肖忠平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科研工作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愈显迫切,组建科研 团队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
工作的一个必然。本文就斋职院校建立科研团队的必要性、科研团队建立的模式以及保障科研团队良 性发展 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员 之 间 的 合 作力 度 不 够 等 问题 。 因 此 ,如 何 整 合 学 院 内分 散 的
1 由系内相同学科人 员 . 组成科研团队 这是 目前 高职院校 中存在 的最 基本 、最 简单 的科 研 团队,
科研力量、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提高 自身 的科研水平就
成术 可以由一 个教研室人员组成 ,也可 以由系内几个专业教研室人 开发的一种组织形式能够集 中学 院内有 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员组成 ,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
2 建立科 研 团队是 高职 院校 开展科 研工作 的需要 .
建设 ,各高职 院校 要根据 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本院科研 工作 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 性地根据项 目研究内容 和学院科
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较弱,除受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自 研 的 发展 需要 而分 类 建 设 科 研 团 队,这 样 才 能最 合 理 地 利 用 学 身学 术水平低等 限制外,同时也存在着科 研力量分散、科研人 院已有资源 ,发掘科研潜力,建设一支有 效的科研 团队。
过组 建科研 团队,提高 科研水平和对外科技 服务 能力,以此来 试验发展、研发成果推广 以及科 技服务,高职 院校 主要侧重于 确立学院在社会 中的地位。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 团队 其中的应用研究、研发成果 推广以及科技服务 等。因此 ,在高 的建立 还处于艰难 的起 步阶段 ,但真正 迈好了这一 步,对其长 职院校建设科 研团队过程中,不能以一个 固定的模式来要求和 远的发展和办学特色的打造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关于高职院校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
短 期 内很 难取得 ,因此 短命 团队很 难取
得 标志性 的成果 ,随着 团 队的解体 ,团 队的各种 资源也就 分解 离析 ,这在 一定
可 以有企业 的专业 技术人 员参与 ;三是 具有 明确 的研 究方 向和研究 目标 ;四是 以应 用 技术 的研 究 和 推广 为 主要方 向 ; 五是 以科研项 目为 载体 ,团队组建 根据
究 与开 发为工 作 内容 ,由学科 知识 与技
能互补 ,为共 同的科研 目标 和工作 方法
( ) 二 短命 团队多,长寿 团队少
目前 ,许 多 团 队都 是 项 目型 团 队 , 是项 目负责人 根据 项 目申请 的需 要 ,而 不是 为了项 目的完成 ,它们 是 临时组建 的 ,在 利益思 想 的支配下 ,注重 的是短 期 行为 。 团队的稳定 性差 ,常常在 项 目 结 束之 时解散 。重大 的科学 创新一 般在
优 化有 限 的基 础 资源 ,凝 聚 科研 力 量 ,
承担更多市场急需 的应用研究项 目工作 。
队有其 必要性 和可行性。 针对 高职 院校 科 技创新 团队建设 的现状 , 可从加 强专业建
设 、 项 目为 载 体 、 建 科技 服 务 平 台、 以 搭 开
二 、 当前 高职院 校科 技创新 团 队建
域 的领军人 物 ;二 是 团队的成员 可 以是
一
科 学研究提 供 了 良好 的实验条件 ;三 是
科学 研究 的类别较 齐全 ,既有 高新技 术
所 院校 或多所 院校专业 教师组 成 ,也
研究 和关键 技术研 究 ,又 有应用 推广 研
究 、发展研究 、市 场化研 究 ;四是建设 高水 平科技创 新 团队 已经 在高职 院校 当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共 同从 事科 学 研 究 , 配 以可 持续 发 展 的科 研 创 新体 系和 高 效 并 的运 行 机制 . 可 以更 好 地 整 合人 才 资 源 , 人 才 有 效 配 置 , 才 使 有 效 实 现 高职 院校 科 研 水平 的提 升 , 而 提 升 学 校 整体 实 力 。 进
一
、
高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的 问题 及成 因 分 析
1对 高 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认 识 不 足 .
首 先 。 观 上 传 统 观 念根 深 蒂 固 。 为 高 职 主 要 的 培 养 目 主 认 标 就 是 输 送 大量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 目光 集 中 到 了 教 学 、 训 、 把 实 就 业 率 方 面 . 视 了加 强科 研 工 作 、 立 科 研 团 队 的 重 要 性 。 忽 成 某 些 院 校领 导 行 政 重 视 不 够 。没 有 出 台 加 强 科 研 团 队建 设 的 政 策措 施 和管 理 规 定 :部 分 教 师觉 得 科 研 工 作 只 是 晋 升职 称 的 手段 . 要 的 时 候 去 涉 足 一 下 . 观 上 并 不 愿 意 加 入 科 研 团 需 主 队 , 乏 深 入科 研 的 内在 动 力 。 缺 其次 , 客观 上 缺 乏 系 统 理 论 指 导 。 对 高 职 院校 特 色 的科 针 研 团 队建 设 理 论 研 究 甚 少 , 过 中 国 知 网 、 方 数 据 库 和 维 普 通 万 数 据 库 检 索 发 现 ,高 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建 设 的 研 究 基 本 处 于 空 白状 态 . 有 少 数 重 点 大 学 研 究 高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 对 高 职 仅 但 院校 不 同于 其 他 高 校 的 特 征 没 有 研 究 。高 职 院 校 的 科 研 团 队 建设相关 文章不多 , 著更是难 见 , 没有 形成科学 、 熟 的 专 远 成 理 论 指 导体 系 。部 分 已成 立科 研 团 队 的 高 职 院校 只 能 在 实 践 中 慢 慢 摸索 。 效 较 低 。 绩
试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一、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1.科研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科研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高等职业教育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证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科研队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研工作的地位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成立之初的高职院校有三种途径:一是由中专独立升格而来;二是多所中专合并而来;三是独立建立的高职院校。
而中专的实际是教育科研工作几乎没有开展,没有意识,也没有经验,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及思想在很长时间上沿袭着中专的运作痕迹,造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忽视。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不利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部门或机构的设置在学院的整体工作中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
高职院校成立之初,很大部分院校没有科研处,有的建立了科研处也只是附属于教务处。
有的挂牌建立机构很长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的工作。
科研处在行政部门上处于虚设或空设的地位。
二是科研处工作平台搭建不够,缺乏创新支撑的条件。
科研处一般被归入二类科室管理,学院在科研办公经费预算上比起其他部门大打折扣;科研处人员的配备上也是参差不齐,一般是2~3人,工作量大,行政研究一起抓;人员素质的配备上不够科学,学院把科研处作为一般行政处室对待,科研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显得极端不足。
三是科研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科研工作者不受重视。
在高职这种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学院,科研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是教师的自由行为,教师没有科研压力与动力。
学院在管理考核上,科研没有硬性指标或考核的比重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科研处及其科研工作处于学院的边缘地位。
2.科研团队建设缺乏条件平台支撑,难以形成研究合力。
学院科研处及其工作的地位决定了学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和内容。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决定了教师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既没有大的政策鼓励,也没有大的政策约束,学院科研工作基本处于教师的个人行为。
从内容来看,教师的科研主体和内容基本处于围绕教学、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管理经验等微观方面的内容,在涉及学院宏观管理方面显得较为欠缺。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培 养 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 才’是 以就 业为导
尽管高校科研团队作为一个 “ 高级 人才 组 成的团队具有 设 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
圈
CP E E中国电力教育
20 年 5 09 月下 总第 17 3期
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活动有其应用性取 向、 目的规 划情况,组建 不同类 型的科研 团队,学校要从科研工作
作者简 介:陈犁 0 7 ) ,河南 城人 , 91 ,男 一 商 郑州电 高等专科学校国 力 际教育 讲师, 硕士, 部, 工学 主要研究方向: 动力 热能 与工程、电
力行业中澳合作办学。( 河南 郑州 4 0 0) 50 4
一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高职高专院校的现状 ,在科研 团队建设 方面主要存在 以下几方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 团队的运作 模式大多为 “ 目纽带型” 或多或少地存在师资紧张现象 ,在 以教学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 项 , 即团队的运作 以某些项目为纽带,这些项目可能是来 自院校内的 里,教师们 繁重的教学工作使他们失去了进修、学 习、学术交
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或改造 ,也可能来 自社会企事业单位或科 流的机会,因此没有时间和能力从事科研活动 ,这也对科 研团
实践性取向、市场性取 向和学生取向。科研活动要服务于教学, 的全局来牵头建设 科研团队。
服务 于应用型、实用型、技术型人 才的培训 。因此要立足于高
职 高专院校的人 才培 养 目标和定位建设 科研 团队,进而开展科 研活动。
的科研 团队
4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制度建设 .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其科 研活动较少,科研能力较低 ,往往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摘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学校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
建设实践路径包括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探索。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总结成功经验并警示不足之处。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启示包括要注重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等方面。
展望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群。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关键因素、实践路径、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逐渐成为了关注焦点。
研究背景可以从历史演变、政策导向、学科交叉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专业群建设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创新能力而进行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也积极支持专业群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也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和现状,探讨其关键因素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意义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不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为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启示和展望,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促使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去发现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区。
从运营商、设计、监理到工程施工方都对工程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在强调安全、进度、质量及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已成为共识,而促成管理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空间不断减小。
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管理,需要通过人去执行、实现。
因此,项目团队管理在通信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了团队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在简要分析了项目团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例,阐述了项目团队管理的模型与建设实践,有效地提高项目的实施进度与管理效率,对促进团队管理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模型结合项目特点,以项目经理为领导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协同,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统一协调资源,建立起一体化管理的团队模型。
其特点是:目标一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各角色同等重要:各角色职责明确,各岗位不可或缺。
全员参与,注重配合与协调。
强调服务,强调实效,强调沟通交流。
项目的成功来自团队的共同努力。
高效个人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只有众多的高效个人才可能成就高效的团队。
每个高效个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强烈的团队意识、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
从而在工作中会自动自发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角色,优势互补,自觉地达成默契,积极配合,共同执着于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任务导向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为自己安排好时间表和任务清单,然后尽量做到。
高效团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与努力方向。
高效团队强调了协作、配合、有效的沟通及强有力的执行力。
高效团队具有以下特性:有共同的目标,有约束团队成员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机制或制度。
角色定位明晰。
互补的技能。
共同的工作方法。
工作内容分解(WBS),执行力度,工作检查。
相互依赖并共同承担责任。
领头的作用明显,指引方向,给成员信心,适当激励。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下面是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的论文,欢送各位通信工程毕业的同学借鉴!通信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是由通信工程系全体教师组成,是一只由老中青组成的学历、学缘和职称构造合理的队伍。
经4年的建立,进一步优化了团队的专业构造,提升了学历层次,形成了构造更合理、学术气氛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的教学团队;通过认真探索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科学、标准的管理运作机制,带动了专业建立、课程建立、教材建立、名师工程、质量工程等其他工程的建立,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更广的辐射范围和更大的影响力。
1.自身队伍建立。
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坚持专业指导思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科研团体与教学团队相互渗透。
以学科建立引领本科教学团队的开展,以科学研究提升本科教学团队的内涵,以工程实践强化本科教学团队的素质。
详细建立如下:①大力推行“名师工程”,构筑“人才高地”,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实现专业快速开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
对于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引进和培养力度。
通过超前培训、适时培训、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途径,不断深化“建立—培训—应用”一体化的开展模式,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积极进取、创新求实、触角敏锐、手段多样、教法灵活的、适应新时代开展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②注重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点引进1~2名国内外的大师级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本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专家参加教师队伍。
③按照专业方向课群构成四个教学团队,分别为学科根底课群教学团队、信息处理课群教学团队、通信系统课群教学团队以及应用技术课群教学团队。
各团队将在专业开展、学科建立、学术研究、承接工程、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立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注重学术团队建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团队的建立和开展中,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专业方向为目标、以开展特色为重点、以课程体系为线条,形成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团队。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最新教育文档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力量。
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建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结构合理的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突出专业建设特色,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团队组成的基本条件团队是由相互合作且具有一定技能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团队成员有个人目标,且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一致。
不同的组织,表现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团队构建。
以专业为单位,“校企合作”共建双轨制团队,成员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其中,专任教师由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具有高校教师职称并具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由具有相关行业的中级以上职称、多年从事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担任。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分布合理,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成员数量的1/3以上,能有效指导和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业务水平。
2。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高级职称,长期在教学一线授课,系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的精神;掌握学术发展前景、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进展动态;建有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结合社会资源,在团队中形成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校企嵌入式合作”思想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制定切合实际的团队建设长期规划。
3。
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将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教学,及时将先进的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重视教学课题研究,深度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多次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改成果应用范围广泛、实效性强,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策略研究【摘要】科研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单兵作战搞科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科研的需求,因此,组建科研团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着手,论述了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必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策略一、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所谓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
团队主要有明确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间信任、共同的诺言、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合适的领导、内部与外部的支持等八个特征。
而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群体。
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以“课题”为导向,相互协作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亦可称为科研团队。
二、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必要性科研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办法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分散,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形式基本上是单兵作战,个体式的研究,各项研究成果相互独立,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即使组成一个团队,也只是为了申报某个项目临时把几个人拼凑起来,一旦项目结题,团队成员一哄而散,这样的科研团队“寿命”短,“功利”强,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科研效益。
教师单兵作战搞科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科研的需求,因此,组建科研团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
组建科研团队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教师开展科研的兴趣,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学院的分散资源,提高学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社会地位。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背景和意义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这些人才的责任。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团队规模小,专业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规模相对较小,团队成员大多是中青年教师,专业和学科结构单一,缺乏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
二是科研条件薄弱,科研经费紧缺。
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条件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相媲美,难以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较为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在转化应用方面存在困难,科研成果往往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为学校和地方产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二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研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科技创新研究,为团队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高职院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研究
式, 实行人员的合理流动 。
我 院共有 1 0个 二级 学 院 、 3部 1中心 , 形成 十 大
进和改变。 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 ,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目前高职学院的能力水平有限 ,可借助校外资
高职院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研究
◎ 王
摘
晓
粱熠 葆
要: 文章从 高职院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入 手, 分析 了高职 院校教科研队伍 的现状 , 提 出了 加 强高
职 院校教 科 研 队伍 建设 的对 策和 建议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 教 科研 队 伍 ; 现状 ; 对 策
一
、
高职 院 校教 科研 现状 分析
代发展和社会演进的需要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 科研队伍 , 成为 目 前亟待解决 的重大问题。
1 . 研 究意识 薄 弱
了, 没有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 中。
4 合 作意 识 不强
参加 精 品课 程 建设 或者 搞 科研 项 目研 究 都 可 以
近年来 , 教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表面化。 学院出 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做项 目、 搞研究 , 许多教师觉得 只要完成 日 常教学工作即可 ,至于科研工作则是能
和推广价值, 与高职院校定位与培养 目 标的要求差距其研究内容分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将其列入到学 院发展规划 中, 结合高职高专发展实际情况 , 重点扶持 已有一定
科研优势和基础的专业和学科 ,争取高层次的科研 成果 , 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 , 从传授型教师往科研型
整个学院都要融人进去 。
二、 教科 研 队伍 的建设 研 究
探究高职“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开设措施
探究高职“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开设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该专业,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本文章将对高职“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开设措施进行探究,为学生们选择专业、院校提供参考。
一、专业介绍“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是一个融合了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设计与运维、通信网络规划与实施、信号系统工程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相关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人才培养体系1. 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设置“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时,通常会设置一系列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通信原理、信号系统设计、通信网络原理与实施、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工程技术等;实践课程包括通信信号系统实验、通信网络规划与实施实践、信号系统调试实训、通信系统安装与维护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实训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在进行实习实训时,将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设备,学习系统调试、故障检测和维修等相关技术,同时也将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加深对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
这些实习实训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综合设计与实践环节综合设计与实践环节是“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综合设计与实践环节,学生将在实际项目中进行综合设计与实践,包括信号系统规划设计、通信网络实施、系统调试与运维等。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职 业 时 空
C E HO I A鲫 R ZON RER
◇
高 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王 秀 清
( 京 农业 职 业 学 院 ,北 京 1 0 9 北 0 3) 0
等 科 研 活 动 势 在 必 行 ,为 此 在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上 做 了 很 多工 作 ,也取 得 了 一些 成 效 。如 北京 农 业 职业学 院 在 近 些 年 的 科 研 与 三 农 服 务 中 , 积 极 发 挥 学 院 教 师 的专 业 优 势 ,集 中优 势 资源 ,组 建专 业 科研 与服 务 专 家 团 队 ,为 京 郊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服 务 , 取 得 了一 系 列 的成 果 。如 本 院奶 牛 专 家 团 队 ,在 这 几年 的 工 作实 践 中 ,他们 先后 申请 专利 2项 ,研发成 果 4项 , 形成 了 5个 技术 规程 ,发表论 文 2l 。但是 ,高职 篇 “ 以就 业 为导 向 ,以服务 为 宗 旨 ,培养 高素 质技 院 校在 科 研 团 队建 设方 面 还存 在 诸 多 问题 ,有 待 改 能 型 人 才 ,满 足 社 会 发 展 之 需 求 ” 始 终 是 高 职 院 校 进 和 完 善 。 的 发 展 方 向 和 培 养 目标 , 与 之 相 关 的 科 研 活 动 也 始 二 、高 职 院校 科 研 团 队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终 围 绕 这 一 目标 展 开 。 目前 ,高 职 院 校 的 科 研 很 多 还 是 采 取 “ 打 独 斗 ” 的 形 式 , 远 远 满 足 不 了 高 职 单 1. 研 基 础 薄 弱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起 步 晚 科 院校 以应用 型 课题 研 究 为 主 的需 要 ,在 应 用 技 术研 我 国高职 院校发展 仅有 2 0多年 的历 史 ,且 多数 发 中 也 难 以 形 成 重 大 突 破 。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一 种 在 由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升 格 或 与 成 人 教 育 学 院 等 合 并 而 成 , 企 业 管 理 中 广 为 应 用 的 “ 队 ” 形 式 逐 步 被 应 用 到 科研底 子薄 ,教师 科研水平参差 不齐 ,优质 科研成果 团 高 职 院 校 的 科 研 活 动 中 来 , 并 得 到 了 认 可 。 交 叉 学 少 已是 不争 的事 实 ,因此科 研 团 队建 设处 于 初 期发 科 、 优 势 互 补 的 “ 研 团 队 ” 已 成 为 高 职 院 校 培 养 展 阶 段 。 科 高 素 质 技 能型 人 才 、促 进学 科 建 设 、提 高 教师 科 研 2. 科 研 团 队建 设 的认 识 不 足 对 水 平 的重 要 途径 之 一 。 很 多 人 提 到 科 研 团 队 就 认 为 只 要 大 家 集 中 在 一 起 ,共 同从 事 科研 活 动 就可 以看作 是 一个 团队 ,把 高 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的 意 义 科 研 团 队 和 研 究 群 体 混 为 ~ 谈 。 实 际 上 , 一 个 研 究 1. 利 于 整 合 高职 院 校 的 科 技 资 源 有 群 体 是否 称 得 上 是真 正 的科 研 团 队 ,按 照有 的学 者 高 职院校成立 时 间短 ,科技资 源有限 ,科研 竞争 观 点 ,更 主 要 的 是 看 科 研 团 队成 员 能 否 优 势 互 补 , 团 力差 ,通 过 组 建 不 同的 科研 团 队可 以整 合学 院有 限 队 内 部 是 否 有 学 术 民 主 氛 围 , 团 队 的 领 导 者 是 否 有 的科 技资源 ,有 效发挥学 院教师 的科研潜力 ,提 高他 战略 眼光 和 很 强 的协 调组 织 能 力 。而 现在 高 职 院校 们 的科 研成 果质 量 和科 研水 平 。 组 建 的 一 些 科 研 团 队 与 真 正 的 科 研 团 队 标 准 存 在 差 2. 利 于 克 服 高职 院校 当前 科 研 基 础 较 为 薄 弱 距 ,且 缺 乏 长 效 机 制 、 创 新 动 力 不 足 、 凝 聚 力 差 。如 有 的 困 难 “ 任务 型” 科研 团 队 ,这种 科研 团 队是建立目前 , 高 职 院校 的 科 研 活 动 形 式 已从 “ 单 打 独 斗 ” 开 始 走 向 以 团 队作 战 ,发 挥 集 体 的 力 量 和 智 慧 , 不 断 产 生 新 的科 研 成 果 ,科 研 团 队 在 高 职 的发 展 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针 对 当 前 高 职 院 校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从 提 高 对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的认 识 等 方 面 ,提 出促 进 科 研 团 队 建 设 的对 策 。 关 键 词 : 高 职 院 校 ; 科 研 团 队 ; 科 研 管 理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探讨
杨 凌云 ( 职业 四川 技术学 院)
摘 要 : 会 服 务 能力 是 高 等 职 业 教育 发 展 的 重 要 方面 , 研 是 高 职 院 校 性 统 一 到 团队 的 共 同 目标 上 , 成 多样 与 主 导相 结 合 、 性 与 共 性 社 科 形 个
团队 作 了探 讨 。
人 的 引 导 下 , 团 队 中 其 他 成 员 的 帮 助 下 , 研 能 力 较 差 的 通 过 团 在 科
科研 团队 建 设
关 键 词 : 职 院校 高
队 承 担 的 重 大 项 目会 使 他 们 得 到 锻 炼 ,增 长 经 验 有 助 于 他 们 的 快
速成长。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的 重 要体 现 , 研 团 队建 设 是 提 高 高 职 院校 科 研 实力 和 社 会服 相 统 一 的 和 谐 局 面 。不 同 年龄 、 同研 究 经验 、 同科 学 背 景 、 同 科 不 不 不 务 能 力 的关 键 所 在 。 文 就 高 职 院校 科 研 团 队 的意 义 及 如 何 组 建优 秀 的科 研 研 究 水 平 的人 相 互 交 流 , 现 了科 学 分 工 和 高 效 协 作 , 团 队 带 头 本 实 在
在必行。
四是 有 利于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和企 业 的 发展 。 通 过校 企 合 作 将 学 校 1 高 职 院 校 科研 定 位 科 研 人 员 与 企 业 、 技 成 果 与产 品紧 密 地 联 系 起来 , 一 批 高新 技 术 科 使 高 职 院校 是 高 等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但 不 同于 其他 科 研 型本 成 果 真 正做 到 了 带 土移 植 , 受到 企 业 的认 可 。 究 成 果 首 先 应 用于 本 研 科 院 校 。 高职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定 位 为 “ 产 、 设 、 生 建 管理 、 务 一 线 的 服 企业 , 能提 升 企 业 竞 争 力。 高 级 技 术 应 用 型人 才。 ” 高职 院校 不 仅 要 培 养人 才 , 要 发展 科 学 技 还 3高职院校科研 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术 及 服 务 社 会 的 使命 , 研 也 是高 职 院 校 的 一 项 重 要 工作 。 科 高职 院校 要 重视 科 研 , 实 的遵 循 院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 切 立足 于 为 教 学 服 务 , 人 为 31 明 确科 研 团 队建 设 的 方 向 和 目标 . 特 色 鲜 明 的研 究 方 向和 明确 的研 究 目标 是科 研 团 队存 在 和 实 现 才培 养 服 务 , 为地 方社 会 、 济 发 展 建 设 服 务 , 向地 方 行业 、 业 生 科 研 创 新 的前 提 。 高职 院校 师资 队 伍 的 一 大特 点 就 是 有 一 批 来 自生 经 面 产
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武汉工程眼业技术学院学抿Wubad EtigLiiecriag la$EiE«Ee Vol.JSNo.l March202B第33卷第I堰2021年3月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游涛(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摘要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定位不明、缺少平台、没有重大选题、没有足够的项目支撑、没有稳定的团队和领头人、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短板。
文章分析了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和特性;阐述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为科研创新团队如何确定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完善管理办法、凝练研究方向、细化工作计划、发挥首席师的核心作用、加大政策倾斜等促进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科研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524(2021)01-0047-05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为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连续四年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
在这一形势推动下,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使得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目前还没有看到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和要求,高职院校自身在这一方面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鲜见发布。
中国知网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关于“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文章有1447篇,而关于“高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文章仅124篇。
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和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1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历史较短,且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在原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高等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较弱;而在高职院校的后续发展中,科研工作的发展也远远滞后于专业建设的发展,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人员管理、资金保障、科研资源配置等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一、人员管理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员管理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应该在人员招募、激励机制、评价等方面做好管理。
首先,人员招募应该根据团队需要和科研方向进行选择,要尽量招募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
其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给予团队成员相应的薪资、丰厚的科研项目经费和研究成果奖励等。
由此,既能够保证人才的凝聚,也能够有效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质量为导向,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团队成员的贡献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团队的资金保障是保障其顺利运转的前提。
固定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
在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获取经费支持,以保证科研实力的提升。
首先,学校是固定资金的重要来源,学校应该在财力和管理上加强支持,比如校内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
其次,政府是固定资金的重要来源,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比如社科基金等。
另外,企业和社会团体也是固定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经费支持。
三、科研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资源配置是决定其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
固定的科研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可提高研究能力和质量。
首先,需要在科研设备上进行投资,包括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室光学仪器、计算机设备等,使团队能够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
其次,需要在图书资料上进行投资,包括购置图书、期刊等资料,以及建立在线文献库等途径,以方便团队成员进行科研工作。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定期组织科研会议、学术报告等,使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需要全面规划和实施的工作。
探究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科研团队建设
作者: 宋燕辉
作者机构: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页码: 112-11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通信类专业 教师资源库 建设方案
摘要:科研在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整合人才资源,使人才有效匹配,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立的模式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措施,最后给出了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科研团队的组建策略和建议。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与策略研究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的日益细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越来越引人注目。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不仅要具备学科优势和行业经验,还要具备教学素养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因此,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已成为高职院校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1. 优先考虑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对于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选拔,应首先考虑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特别是要重视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力求以优秀的教学效果推进人才培养。
2. 以培养中心为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培养中心为目标,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结合,形成特色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 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在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和科研的结合,让教师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实现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协作,建立师德建设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的产出积极性,淘汰业绩低下的教师,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
2. 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要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造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完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机制。
3. 强化学科创新力。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要强化学科创新力,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注重多方面的原则和策略,以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职 院 校科 研 团 队建设 的 必 要性
田
高 职 院 校肩 负着 培 养 高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生 产 和 传 播 新 知 识 、新 技 术 ,发 展 科 技 ,服 务 社 会 的 重 任 。 人 才 培 养 和技 术 服 务 ,二 者 相 辅 相 成 ,缺一 不 可 。衡
团 队为 主体 ,才能 取得 更 大更 丰 硕 的成绩 。 目前 ,高职 院 校 在 教 科 研 方 面普 遍 存 在 六 个 方 面 的 问题 。第 一 ,亟 待 继 续 实 现 传 统 观念 的 突破 ,对 高
职 教 育 的 研 究 与 理 解 还 需 继 续 深 入 ,教 改 理 论 与 实 践
一
高 职 院校 主 要 侧 重 于 其 中 的 应用 研究 、研 发 成 果 推 广 以及 科 技 服 务 等 。 因 此 ,在 高 职 院校 建 设 科 研 团 队过 程 中 ,不 能 以一 个 固定 的 模式 来 要求 和建 设 ,各 高 职 院校 要 根 据 自身 的 实 际情 况 ,客 观分 析 本 院科 研 工 作
量 一 所 高 职 院 校 的 办 学 质 量 和 社 会 影 响 力 ,不 仅 要 看
它 培 养 的学 生 是 否 符 合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求 , 而 且 , 还 要 考 量 其新 技 术 应 用 研 发 水 平 与 科 技 创新 能 力 。从 当代 科研 发 展趋 势 分析 可 见 ,仅 凭 个 人 的 “ 打独 斗 ” 单
近 年 来 ,高 等 职业 教 育 快 速 发 展 ,已 成 为 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其 主 要 任 务 是 为 行 业 或 地 方 经 济 建设 服 务 ,培养 面 向生 产 、管 理 、服 务 一 线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专 门人 才 。 目前 我 国共 有 高 职 院 校 一
的科 研 团 队 已经 不 能 满 足 需 求 ,这 时 可 以 由 学 院 内 的
队建设 。 二 、高 职 院校 科研 团队 建立 的模 式 高校科 研工作 从活动类 型上来说 包括基础研 究 、 应 用 研 究 、试 验 发 展 、研 发 成 果 推 广 以 及 科 技 服 务 ,
的 ,办 学 水平 参 差 不 齐 ,不 少 院 校 存 在 着 教 师 科 研 意 识 淡 薄 、学 术 水平 低 等 问题 。一 个 学 院 的 科 研 水 平 是 衡 量 学 院办 学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要 想 提 高 科 研 水 平 , 必 须建 立 起适 应学 院发 展 的高 素质 的科 研 团 队。
职 院校 科研 工作 存 在 的 问题 的基 础 上 ,探 讨 了高职 院校 科研 团队 建 立 的模 式 和 高职 院校 科 研 团队 建设 措施 ,最后 给 出了 高职 院校 通信 类 专业 科研 团队 的组 建 策略 和 建议 。 [ 关键 词1通 信 类 专业 ;教 师 资 源库 ;建 设 方案
紧密 结合 的研究 不 够 ,教 育教 学 墨 守 成规 现 象较 普 遍 。
第 二 ,科 研 开 发 的 动 力 不 足 ,为晋 升 而科 研 的情 况 较
为普 遍 。第 i , 同绕 技 术 应 用 与 服 务 主题 ,研 究 、探
索 课 题 不 深 入 ;一 般 科研 课 题 以纵 向 占 主导 ,校 企 间 横 向科 研 项 目偏 少 。 第 四 ,新技 术 应 用 与开 发 、成 果 转 换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弱 ,数 量 少 ,社 会 显 示 度 不 高 。
・ ‘ 盎
・
●2 0年第 3期 ( 0 1 管理版) ●一
探 究 高职 院校通 信 类 专 业科研 团队建设 术
宋燕 辉
[ 摘 要】科 研 在促 进 高职 院校教 师提 高业 务 水平 、全 面提 高教 育质 量 中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高 职 院校 要根 据 自身特 点 ,整 合人 才资 源 ,使 人 才有 效 匹配 ,形 成 稳 定 的科 研 团队 。本 文在 分 析 目前 高
千 多 所 ,其 中 绝 大 多数 是 由原 来 的 中专 学 校 升 格 上 来
的有 效 体 制 与 运 行 机 制 ;科 研 中教 师 单 枪 匹 马 者 多 , 团 队合 作 的 少 。第 六 ,教 科 研 团 队 缺乏 高水 平 的 领军
人 物 。 由此 可 见 ,高 职 院 校 要 加 快 发展 ,提 高 教科 研 创 新 能力 ,促 进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提 高 ,必 须加 快 科 研 团
已不 能 适应 和满 足 “ 团攻 关 ” 的 需要 ,必须 以科 研 集
合 理 地 利 用 学 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 资源 ,发 掘 科 研 潜 力 ,建 设 一 支
有 效 的科 研 团队 。 ( ) 由 系 内 相 同 学 科 人 员 组 成 科 研 团 队 一
这 是 目前 高 职 院 校 中 存 在 的 最 基 本 、最 简 单 的科
研 团 队 ,可 以 由一 个 教 研 室 人 员 组 成 ,也 可 以 由系 内 几 个 专业 教 研 室人 员 组 成 。这 种 科 研 团 队 规 模 相 对 较 小 ,团 队 的 专业 性 强 ,具 有 很 好 的协 作 能 力 ,专 业 学 术 的 交 流容 易 ,管理 方 便 ,但 组 成 人 员 的 知 识 结 构 易 雷 同 ,对 完成 横 向复 杂 的课 题研 究 不太 适 合 。 ( 二) 由 学院 内部跨 系、跨 学科人 员组 成科研 团队 对 于一 些 跨 学 科 的科 研 项 目 ,单 一 学 科 人 员 组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