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强度与模量的关系
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关系
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都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描述了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的抵抗变形和破坏能力。
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加载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用抗弯强度来表示;而弯曲模量则描述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抵抗变形能力,它代表了材料的刚性程度。
在工程实践中,了解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对于正确选择材料并进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为工程实践中的材料选择、力学设计以及预测材料的破坏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首先对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进行定义和测量方法的介绍,包括常见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接着,将分析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
最后,将讨论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讨论影响其数值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手段来调控和优化这些性能。
通过深入研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本文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描述。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一种可能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文章按照以下章节组织:2.1 弯曲强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这一章节首先介绍了弯曲强度的定义,即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
接着详细探讨了测量弯曲强度的方法,包括三点弯曲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等。
2.2 弯曲模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在本章节中,我们首先给出了弯曲模量的定义,即在弯曲过程中材料对应力的抵抗能力。
然后,我们将深入讨论测量弯曲模量的方法,如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和动态振动试验等。
3. 结论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对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柔度、刚性、柔性、泊松比、剪切应变、体积应变“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
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
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 N·m-2。
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很相似,弹性模量有拉伸和剪切的两个方向,杨氏主要指的是拉伸的。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一般有拉伸法、梁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还出现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莫尔条纹、电涡流传感器和波动传递技术(微波或超声波)等实验技术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碳纤维拉伸模量与拉伸强度
碳纤维拉伸模量与拉伸强度简介碳纤维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强度纤维材料。
它由碳元素组成,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和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建筑结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使用碳纤维材料时,了解其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拉伸模量拉伸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拉伸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
它表示单位面积材料在拉伸条件下产生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拉伸模量是一个材料固有的性质,与材料的力学特性和结构有关。
碳纤维的拉伸模量非常高,可以达到几百GPa的水平,远高于传统的金属材料。
这使得碳纤维在替代传统材料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铝合金可以显著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拉伸模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材料内部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通常,碳纤维的拉伸模量与其纤维的取向和体积分数有关。
纤维的取向越接近于拉伸方向,拉伸模量越高。
而纤维的体积分数越高,拉伸模量也会相应增加。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拉断能力的一个指标。
它表示在材料被拉伸到破坏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拉伸强度是一个材料的极限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碳纤维的拉伸强度通常较高,可以达到几千MPa的水平,远高于许多金属材料。
这使得碳纤维在需要高强度要求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体育器材。
拉伸强度的高低取决于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缺陷。
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受到纤维间的结合力和纤维本身的结构影响。
纤维间的结合力越强,拉伸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纤维的结构也会影响拉伸强度。
例如,碳纤维中存在的孔隙和裂纹会降低其拉伸强度,因为它们会成为应力集中的位置,导致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破坏。
影响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因素除了纤维的取向和体积分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
1.纤维的直径:纤维的直径越小,通常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小直径的纤维更坚硬,抵抗应力的能力更强。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 体积模量 、强度、刚度,泊松比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2010-11-3011:58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N·m-2。
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弹性模量E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fortension(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shearmodulusofelasticity(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材料强度与模量的关系
材料强度与模量的关系材料强度和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基本参数,它们代表了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强度和模量的关系涉及材料在承受外部力加载时变形和破坏的特性。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加载引起破坏的能力,通常用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等性能指标来表示。
而模量则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程度,记录了材料的刚度和弹性性能。
强度和模量之间没有直接的简单关系,因为它们描述的是材料力学行为的不同方面。
然而,可以通过一些经验规律和理论模型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种可能的关系是强度和模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越高,模量也往往较高。
这是因为高强度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子键强度,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容易形成更为紧密的结构,导致较高的模量。
例如,金属材料通常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因为金属晶格结构中的金属键能较高。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强度和模量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例如,钢材可以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来提高其强度,但这可能会降低其模量。
添加其他元素会导致晶格结构的不完整和局部的不均匀性,从而降低整体的刚度。
此外,强度和模量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缺陷和组织性态等。
不同的晶体结构和晶格缺陷会引起材料的变形和塑性行为的差异,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常常需要针对不同的要求来选择材料。
如果需要较高的刚度和强度,可以选择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的材料,如钢材和陶瓷材料。
而对于需要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冲击性的应用,则可以选择一些塑性较大的材料,如塑料和弹性体。
总体而言,强度和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基本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
强度和模量并非直接相关,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应用场景综合考虑强度和模量的关系,选取最合适的材料。
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换算
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换算1. 引言1.1 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定义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中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了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的抗拉性能和抗变形性能。
拉伸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最大的抗拉应力,通常以强度值来表示,单位为MPa或N/mm²。
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的抗拉能力,是衡量材料抗拉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工程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常常需要进行相互转换,以便更好地评估材料的性能。
掌握了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于材料选择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掌握这两个指标的换算关系,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两者的关系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中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拉伸强度是材料在受拉伸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的指标,而拉伸模量则是材料在受拉伸作用下的刚度指标。
这两个指标实际上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在一定程度上,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是相关的。
一般来说,材料的拉伸强度越高,其拉伸模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这是因为高强度材料通常具有更紧密的结构,更高的原子间作用力,因此具有更高的刚度。
拉伸模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因为拉伸模量高表明材料更具有刚性,更能够承受拉伸应力而不发生过大的形变,从而提高了其抗拉断裂的能力。
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综合考虑两者的性能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材料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对这两个指标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2. 正文2.1 拉伸强度的计算拉伸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或单位截面积上的最大拉力。
拉伸强度的计算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来确定的。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通常会使用一台拉伸试验机,将试样夹在两个夹具之间,然后施加一个逐渐增加的拉力。
拉伸试验会记录下拉伸过程中的载荷和位移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材料的拉伸强度。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011 N·m-2。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弹性模量E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for tension (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shear modulus of elasticity (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剪切模量G(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剪切模数G=剪切弹性模量G=切变弹性模量G 切变弹性模量G,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之一,与杨氏(压缩、拉伸)弹性模量E、泊桑比ν并列为材料的三项基本物理特性参数,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定义为:G=τ/γ,其中G(Mpa)为切变弹性模量;τ为剪切应力(Mpa);γ为剪切应变(弧度)。
复合材料的模量与强度关系研究
复合材料的模量与强度关系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其中,模量和强度是评估复合材料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和应用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模量和强度的概念。
模量,通常指的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产生单位应变所需的应力大小。
强度,则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强度表征了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对于复合材料而言,其模量和强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是影响模量与强度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如果增强纤维的模量和强度较高,那么复合材料整体的模量和强度通常也会相应提高。
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
当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不足时,即使纤维本身性能优越,也无法有效地将载荷传递到纤维上,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也对模量和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比如,纤维的分布、排列方式以及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等。
均匀分布且定向排列的纤维能够更有效地承担载荷,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
而不良的界面结合则可能导致应力传递不畅,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
制备工艺同样在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能导致复合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孔隙等,这些都会削弱材料的强度和模量。
例如,在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如果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就可能使复合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影响其性能。
此外,加载条件和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
复合材料在不同的加载方式(如拉伸、压缩、弯曲等)下,其模量和强度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也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高温、高湿度的环境可能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下降,进而改变其模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模量与强度关系,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研究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力学性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是评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研究1. 抗压强度的定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在受到垂直于试件轴向的力作用下,试件破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2. 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等。
其中水胶比是影响抗压强度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
3. 实验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验可以采用标准压力试验机进行。
实验时,需要按照规定的试件尺寸和加压速率制备试件,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试件的变形和载荷值,最终得到试件的抗压强度。
4. 结果分析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研究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可以指导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确定。
三、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研究1. 弹性模量的定义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阶段内,混凝土试件在受到轴向应力作用下,试件应变与应力之比的比值。
弹性模量反映了混凝土在轴向应力作用下的刚度和变形能力。
2.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等。
其中水胶比的影响最为显著,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越大。
3. 实验方法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实验可以采用标准压力试验机进行。
实验时,需要按照规定的试件尺寸和加压速率制备试件,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试件的变形和载荷值,最终得到试件的弹性模量。
4. 结果分析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混凝土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研究不同因素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可以指导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确定。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 体积模量 、强度、刚度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 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N?m-2。
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弹性模量E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fortension(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shearmodulusofelasticity(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剪切模量G(ShearModulus):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剪切模数G=剪切弹性模量G=切变弹性模量G切变弹性模量G,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之一,与杨氏(压缩、拉伸)弹性模量E、泊桑比ν并列为材料的三项基本物理特性参数,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模量、强度、刚度的详细说明
弹性(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单位为Pa也就是帕斯卡。
但是通常在工程的使用中,因各材料杨氏模量的量值都十分的大,所以常以百万帕斯卡(MPa)或十亿帕斯卡(GPa)作为其单位。
1、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 ——E: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 N/m2。
2、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E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for tension (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shear modulus of elasticity (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2.1、剪切模量G(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剪切模数G=剪切弹性模量G=切变弹性模量G 。
具有威布尔模量的特征弯曲强度
具有威布尔模量的特征弯曲强度文章标题:威布尔模量与材料特征弯曲强度的关系探析引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弯曲强度是评估材料抗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材料的弯曲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威布尔模量。
威布尔模量是描述材料强度分布的参数,它对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具有威布尔模量的特征弯曲强度,通过逐步分析威布尔模量和特征弯曲强度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材料性能指标。
一、威布尔模量的基本概念1.1 威布尔分布的特点在统计学中,威布尔分布被广泛用于描述材料的疲劳寿命、强度分布等。
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具有独特的形式,它能够准确刻画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破坏概率分布。
1.2 威布尔模量的物理意义威布尔模量是描述威布尔分布形状的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强度分布的陡峭程度。
威布尔模量越大,材料的强度分布越集中;威布尔模量越小,材料的强度分布越分散。
二、特征弯曲强度的定义与计算2.1 特征弯曲强度的概念特征弯曲强度是指在给定概率水平下的弯曲破坏强度。
它考虑了材料强度的统计分布特性,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材料在弯曲加载下的抗弯能力。
2.2 特征弯曲强度的计算方法特征弯曲强度通常通过统计方法得到,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理论模型对威布尔模量进行估计,并结合概率统计理论计算得到。
三、威布尔模量对特征弯曲强度的影响3.1 威布尔模量与特征弯曲强度的关系威布尔模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特征弯曲强度的计算结果。
较大的威布尔模量会使得特征弯曲强度更加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弯曲抗载能力。
3.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材料的特征弯曲强度与威布尔模量的对比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威布尔模量对特征弯曲强度的影响。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观点:威布尔模量是描述材料强度分布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对特征弯曲强度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还能够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评估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威布尔模量与特征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准确评估和预测材料的弯曲破坏行为,从而指导工程实践。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简介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简介“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N·m-2。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弹性模量E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for tension (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shear modulus of elasticity (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剪切模量G(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剪切模数G=剪切弹性模量G=切变弹性模量G 切变弹性模量G,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之一,与杨氏(压缩、拉伸)弹性模量E、泊桑比ν并列为材料的三项基本物理特性参数,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柔度、刚性、柔性、泊松比、剪切应变、体积应变“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
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
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铜的是1.1×1011 N·m-2。
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很相似,弹性模量有拉伸和剪切的两个方向,杨氏主要指的是拉伸的。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一般有拉伸法、梁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还出现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莫尔条纹、电涡流传感器和波动传递技术(微波或超声波)等实验技术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即在比例极限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拉伸模量与拉伸强度之间关系
拉伸模量与拉伸强度之间关系嘿,朋友!咱们来聊聊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这俩“家伙”的关系。
先说说拉伸强度,这就好比是一个大力士能使出的最大力气。
比如说拔河比赛,那个能把绳子拉得最紧、最猛,让对方根本扛不住的劲儿,就是拉伸强度。
你想想,要是这股劲儿不够大,那可不就输啦?再看拉伸模量呢,它就像是一个人的耐力。
不是那种一下子爆发的力量,而是能持续稳定发挥的能力。
就好比长跑运动员,不是靠瞬间的爆发力,而是靠持久稳定的耐力跑完全程。
拉伸模量高,就意味着材料在受力时变形小,能稳稳地承受住压力。
那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之间到底啥关系呢?它们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呀!你想想,如果只有拉伸强度大,就像大力士只有那一下猛劲儿,可耐力不行,持续不了多久。
而只有拉伸模量高,就像长跑运动员一直慢悠悠地跑,关键时刻冲不上去,也不行啊!其实,它们就像是一对好兄弟,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拉伸强度大的材料,往往拉伸模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比如说钢材,那拉伸强度高得很,同时拉伸模量也不错,所以才能被广泛用于建筑等领域,撑起高楼大厦。
反过来,拉伸模量高的材料,拉伸强度也通常有一定保障。
好比优质的橡皮筋,不仅能在被拉长时保持较小的变形,而且也不容易被轻易拉断。
如果把材料比作一支军队,拉伸强度就是先锋部队的冲击力,而拉伸模量则是整个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持久战斗力。
没有强大的先锋冲击,可能一开始就败下阵来;没有良好的协同和持久力,也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啊,在实际应用中,可不能只关注拉伸强度或者拉伸模量其中的一个。
要综合考虑,就像选人才,不能只看学历或者工作经验,得全面衡量,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的“千里马”。
总之,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关系紧密又复杂,咱们得用心去琢磨,才能在各种工程和材料应用中做出明智的选择,你说是不是?。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强度、刚度,泊松比“模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量或指标。
材料的“模量”一般前面要加说明语,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剪切模量、截面模量等。
这些都是与变形有关的一种指标。
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公式σ(正应力)=Eε(正应变)成立,式中σ为正应力,ε为正应变,E为弹性模量,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杨(ThomasYoung1773~1829)在材料力学方面,研究了剪形变,认为剪应力是一种弹性形变。
1807年,提出弹性模量的定义,为此后人称弹性模量为杨氏模量。
钢的杨氏模量大约为2×1011N∙m-2,C30混凝土是3.00×1010N∙m-2。
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E——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作用于材料上的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
也常指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弹性模量E是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等。
剪切模量G(ShearModulus)——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它表征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
模量大,则表示材料的刚性强。
剪切模数G是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之一,可表示材料剪切变形的难易程度;与杨氏(压缩、拉伸)弹性模量E、泊桑比ν并列为材料的三项基本物理特性参数,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材料强度与模量的关系
第三节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在高分子材料诸多应用中,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是其最常见、最重要的应用。
在许多领域,高分子材料已成为金属、木材、陶瓷、玻璃等的代用品。
之所以如此,除去它具有制造加工便利、质轻、耐化学腐蚀等优点外,还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韧性。
了评价高分子材料使用价值,扬长避短地利用、控制其强度和破坏规律,进而有目的地改善、提高材料性能,需要掌握高分子材料力学强度变化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理。
本节一方面介绍描述高分子材料宏观力学强度的物理量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影响高分子材料力学强度的因素,为研制设计性能更佳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鉴于高分子材料力学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力学状态与外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破坏形式也必然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有关。
一、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应力- 应变特性(一)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类型测量材料的应力- 应变特性是研究材料强度和破坏的重要实验手段。
一般是将材料制成标准试样,以规定的速度均匀拉伸,测量试样上的应力、应变的变化,直到试样破坏。
常用的哑铃型标准试样如图4-26 所示,试样中部为测试部分,标距长度为l 0,初始截面积为A0。
图4-26 哑铃型标准试样设以一定的力F 拉伸试样,使两标距间的长度增至,定义试样中的应力和应变为:注意此处定义的应力d等于拉力除以试样原始截面积A0,这种应力称工程应力或公称应力,并不等于材料所受的真实应力。
同样这儿定义的应变为工程应变,属于应变的Euler 度量。
典型高分子材料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如图4-27 所示。
图4-27 典型的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图中曲线有以下几个特征:0A段,为符合虎克定律的弹性形变区,应力一应变呈直线关系变化,直线斜率相当于材料弹性模量。
越过 A 点,应力-应变曲线偏离直线,说明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形变,极大值Y点称材料的屈服点,其对应的应力、应变分别称屈服应力(或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
杨氏模量 拉伸强度
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实用版】目录1.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定义2.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关系3.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4.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正文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杨氏模量,又称弹性模量,是一种衡量固体材料弹性特性的物理量。
它是材料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比,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
杨氏模量越大,材料的弹性形变就越小,材料越坚硬。
拉伸强度,又称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状态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材料受到拉伸力时,拉伸强度决定了材料能拉伸到什么程度而不会断裂。
拉伸强度越大,材料的抗拉能力越强。
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杨氏模量可以看作是拉伸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拉伸强度是杨氏模量和应变的乘积。
也就是说,拉伸强度是杨氏模量在材料发生拉伸形变时的实际应用。
因此,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共同反映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方式等。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钢的含碳量越高,其拉伸强度越大,但杨氏模量却会降低。
此外,材料的晶粒尺寸、热处理状态等也会对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对于材料的选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要求非常高,以保证飞行器的安全性能。
在建筑领域,钢筋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总之,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材料选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在高分子材料诸多应用中,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是其最常见、最重要的应用。
在许多领域,高分子材料已成为金属、木材、陶瓷、玻璃等的代用品。
之所以如此,除去它具有制造加工便利、质轻、耐化学腐蚀等优点外,还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韧性。
了评价高分子材料使用价值,扬长避短地利用、控制其强度和破坏规律,进而有目的地改善、提高材料性能,需要掌握高分子材料力学强度变化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理。
本节一方面介绍描述高分子材料宏观力学强度的物理量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影响高分子材料力学强度的因素,为研制设计性能更佳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鉴于高分子材料力学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力学状态与外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破坏形式也必然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有关。
一、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特性(一)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类型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是研究材料强度和破坏的重要实验手段。
一般是将材料制成标准试样,以规定的速度均匀拉伸,测量试样上的应力、应变的变化,直到试样破坏。
常用的哑铃型标准试样如图4-26所示,试样中部为测试部分,标距长度为l0,初始截面积为A0。
图4-26 哑铃型标准试样设以一定的力F拉伸试样,使两标距间的长度增至,定义试样中的应力和应变为:注意此处定义的应力σ等于拉力除以试样原始截面积A0,这种应力称工程应力或公称应力,并不等于材料所受的真实应力。
同样这儿定义的应变为工程应变,属于应变的Euler度量。
典型高分子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27所示。
图4-27 典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图中曲线有以下几个特征:OA段,为符合虎克定律的弹性形变区,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变化,直线斜率相当于材料弹性模量。
越过A点,应力-应变曲线偏离直线,说明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形变,极大值Y点称材料的屈服点,其对应的应力、应变分别称屈服应力(或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
发生屈服时,试样上某一局部会出现“细颈”现象,材料应力略有下降,发生“屈服软化”。
而后随着应变增加,在很长一个范围内曲线基本平坦,“细颈”区越来越大。
直到拉伸应变很大时,材料应力又略有上升(成颈硬化),到达B点发生断裂。
与B点对应的应力、应变分别称材料的拉伸强度(或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它们是材料发生破坏的极限强度和极限伸长率。
曲线下的面积等于相当于拉伸试样直至断裂所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m-3,称断裂能或断裂功。
它是表征材料韧性的一个物理量。
由于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实际得到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多种形状。
归纳起来,可分为五类(图4-28)。
图4-28 高分子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类型(1)硬而脆型此类材料弹性模量高(OA段斜率大)而断裂伸长率很小。
在很小应变下,材料尚未出现屈服已经断裂,断裂强度较高。
在室温或室温之下,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醛树脂等表现出硬而脆的拉伸行为。
(2)硬而强型此类材料弹性模量高,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小。
通常材料拉伸到屈服点附近就发生破坏(大约为5%)。
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属于这种类型。
(3)硬而韧型此类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及断裂强度都很高,断裂伸长率也很大,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很大,说明材料韧性好,是优良的工程材料。
硬而韧的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屈服、冷拉或细颈现象,细颈部分可产生非常大的形变。
随着形变的增大,细颈部分向试样两端扩展,直至全部试样测试区都变成细颈。
很多工程塑料如聚酰胺、聚碳酸酯以及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属于这种材料。
(4)软而韧型此类材料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较低,断裂伸长率大(20%~1000%),断裂强度可能较高,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大。
各种橡胶制品和增塑聚氯乙烯具有这种应力-应变特征。
(5)软而弱型此类材料弹性模量低,断裂强度低,断裂伸长率也不大。
一些聚合物软凝胶和干酪状材料具有这种特性。
实际高分子材料的拉伸行为非常复杂,可能不具备上述典型性,或是几种类型的组合。
例如有的材料拉伸时存在明显的屈服和“颈缩”,有的则没有;有的材料断裂强度高于屈服强度,有的则屈服强度高于断裂强度等。
材料拉伸过程还明显地受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测试条件(如拉伸速率)的影响,硬而强型的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在很慢速率下拉伸也会发生大于100%的断裂伸长率,显现出硬而韧型特点。
因此规定标准的实验环境温度和标准拉伸速率是很重要的。
(二)影响拉伸行为的外部因素1、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高分子材料拉伸行为的影响十分显著。
温度升高,分子链段热运动加剧,松弛过程加快,表现出材料模量和强度下降,伸长率变大,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发生很大变化。
图4-29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中可见,随着温度升高,应力-应变曲线由硬而脆型转为硬而韧型,再转为软而韧型。
材料力学状态由玻璃态转为高弹态,再转为粘流态。
图4-29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常压下)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也随环境温度而发生变化,变化规律如图4-30所示。
图中两曲线的变化规律不同,屈服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大些。
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称脆-韧转变温度。
当环境温度小于时,材料的<,说明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未屈服之前先已断裂,断裂伸长率很小,呈脆性断裂特征。
环境温度高于时,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先屈服,出现细颈和很大的变形后才断裂,呈韧性断裂特征。
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材料发生脆-韧转变。
图4-30 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2、拉伸速率的影响高分子材料拉伸行为还与拉伸速率有关。
减慢拉伸速率,一种原来脆断的材料也可能出现韧性拉伸的特点。
减慢拉伸速率与升高环境温度对材料拉伸行为有相似的影响,这是时-温等效原理在高分子力学行为中的体现。
拉伸速率对材料的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也有明显影响,图4-31给出和随拉伸速率的变化趋势。
与脆-韧转变温度相似,根据图中两曲线交点,可以定义脆-韧转变(拉伸)速率。
拉伸速率高于时,材料呈脆性断裂特征;低于时,呈韧性断裂特征。
图4-31 和随拉伸速率的变化趋势3、环境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许多非晶聚合物,如PS、PMMA等,其脆-韧转变行为还与环境压力有关。
图4-32给出PS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环境压力的变化情形。
由图可见,PS在低环境压力(常压)下呈脆性断裂特点,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都很低。
随着环境压力升高,材料强度增高,伸长率变大,出现典型屈服现象,材料发生脆-韧转变。
比较图4-29和4-32还可发现,两种脆-韧转变方式有很大差别。
温度升高材料变韧,但拉伸强度明显下降。
升高环境压力则在使材料变韧的同时,强度也得到提高,材料变得强而韧。
这两种不同的脆-韧转变方式给我们以启发,告诉我们材料增韧改性并非一定要以牺牲强度为代价。
设计恰当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增韧的同时,保持或提高材料的强度,实现既增韧又增强。
塑料的非弹性体增韧改性技术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后详)。
图4-32 聚苯乙烯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环境压力的变化(T=31℃)(三)强迫高弹形变与“冷拉伸”已知环境对高分子材料拉伸行为有显著影响,这儿再重点介绍在特殊环境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的两种特殊拉伸行为。
1、非晶聚合物的强迫高弹形变研究聚合物材料拉伸破坏行为时,特别要注意在较低温度下材料被拉伸、屈服、断裂的情形。
对于非晶聚合物,当环境温度处于<<时,虽然材料处于玻璃态,链段冻结,但在恰当速率下拉伸,材料仍能发生百分之几百的大变形(参见图4-29中T=80℃,60℃的情形),这种变形称强迫高弹形变。
这种现象既不同于高弹态下的高弹形变,也不同于粘流态下的粘性流动。
这是一种独特的力学行为。
现象的本质是在高应力下,原来卷曲的分子链段被强迫发生运动、伸展,发生大变形,如同处于高弹态的情形。
这种强迫高弹形变在外力撤消后,通过适当升温(>)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
强迫高弹形变能够产生,说明提高应力可以促进分子链段在作用力方向上的运动,如同升高温度一样,起到某种“活化”作用。
从链段的松弛运动来讲,提高应力降低了链段在作用力方向上的运动活化能,减少了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使得在玻璃态被冻结的链段能越过势垒而运动。
研究表明,链段松弛时间与外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4-60)式中是链段运动活化能,是材料常数,是未加应力时链段运动松弛时间。
由(4-60)式可见,越大,越小,降低了链段运动活化能。
当应力增加致使链段运动松弛时间减小到与外力作用时间同一数量级时,就可能产生强迫高弹变形。
2、晶态聚合物的“冷拉伸”结晶聚合物也能产生强迫高弹变形,这种形变称“冷拉伸”。
结晶聚合物具有与非晶聚合物相似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见图4-33。
图中当环境温度低于熔点时( < ),虽然晶区尚未熔融,材料也发生了很大拉伸变形,见图中曲线3、4、5,称发生了“冷拉伸”。
图4-33 结晶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生冷拉之前,材料有明显的屈服现象,表现为试样测试区内出现一处或几处“颈缩”。
随着冷拉的进行,细颈部分不断发展,形变量不断增大,而应力几乎保持不变,直到整个试样测试区全部变细。
再继续拉伸,应力将上升(应变硬化),直至断裂。
虽然冷拉伸也属于强迫高弹形变,但两者的微观机理不尽相同。
结晶聚合物从远低于玻璃化温度直到熔点附近一个很大温区内都能发生冷拉伸。
在微观上,冷拉伸是应力作用使原有的结晶结构破坏,球晶、片晶被拉开分裂成更小的结晶单元,分子链从晶体中被拉出、伸直,沿着拉伸方向排列形成的(参看图3-25)。
实现强迫高弹形变和冷拉必须有一定条件。
关键有两点,一是材料屈服后应表现出软化效应,二是扩大应变时应表现出材料硬化效应,软、硬恰当,才能实现大变形和冷拉。
环境温度、拉伸速率、分子量都对冷拉有明显影响。
温度过低或拉伸速率过高,分子链松弛运动不充分,会造成应力集中,使材料过早破坏。
温度过高或拉伸速率过低,分子链可能发生滑移而流动,造成断裂。
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分子链短,不能够充分拉伸、取向以达到防止材料破坏的程度,也会使材料在屈服点后不久就发生破坏。
二、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和强度(一)宏观断裂方式,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从材料的承载方式来分,高分子材料的宏观破坏可分为快速断裂、蠕变断裂(静态疲劳)、疲劳断裂(动态疲劳)、磨损断裂及环境应力开裂等多种形式。
从断裂的性质来分,高分子材料的宏观断裂可分为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两大类。
发生脆性断裂时,断裂表面较光滑或略有粗糙,断裂面垂直于主拉伸方向,试样断裂后,残余形变很小。
韧性断裂时,断裂面与主拉伸方向多成45度角,断裂表面粗糙,有明显的屈服(塑性变形、流动等)痕迹,形变不能立即恢复。
分析条形试样中的内应力分布。
见图4-34,设试样横截面积为A0,作用于其上的拉力为F,可以求得在试样内部任一斜截面上的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分别为(4-61)(4-62)图4-34 拉伸试样内斜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在不同角度的斜截面上,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