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比的简单计算。

(3)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比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意义。

(2)比的书写方法。

(3)比的简单计算。

2.2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

(2)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分数、除法等。

(2)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如比较两物体的大小、长度等。

3.2 探究比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意义。

(2)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并进行讨论。

3.3 比的书写方法(1)讲解比的书写规则,如比号、前项、后项等。

(2)让学生练习书写比,并进行点评。

3.4 比的简单计算(1)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如比的大小比较、比的化简等。

(2)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并进行讲解。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

(2)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4.2 课后作业(1)巩固比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表现(1)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比的书写和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

5.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的运用,如在生活中比较价格、长度等。

(2)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享和讲解。

6.2 比的应用(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答。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七章:拓展延伸7.1 比的推广(1)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扩展,如比例、比例尺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4单元《比》。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概念和运用。

我们将学习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比是多少?”然后,我会教授比的计算方法,如何求出两个数的比。

比如,如果有两个数a和b,它们的比就是a/b。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计算出比的值。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配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4个橘子,小红有6个橘子。

2. 小华有8个香蕉,小丽有12个香蕉。

答案:1. 4:6的比值是2:3,意味着小明有的橘子数量是小红的2/3。

2. 8:12的比值是2:3,意味着小华有的香蕉数量是小丽的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比,并尝试用比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比的定义和意义。

在教案中,我提到了“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比是多少?”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理解比的概念。

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或者数量关系的,它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比是3:5,这意味着小明的苹果数量是小华的3/5。

这个概念是理解比的基础,同学们需要清楚地理解比的含义。

比的计算方法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教案中,我讲解了如何求出两个数的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比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和应用,学会求比值,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和应用。

2. 学会求比值,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2. 讲解比的概念:我会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意义和应用。

3. 求比值: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演示如何求比值,并让同学们跟着一起动手计算。

4. 比的基本性质:我会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练习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4个橙子,小红有6个橙子,请问小明和小红的橙子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红的橙子数量之比是2:3。

2. 题目: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30个女生,请问男生和女生的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男生和女生的数量之比是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延伸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我设计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步骤。

通过一个简单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个步骤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比的存在和意义,还能够让他们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的意义(17)-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的意义(17)-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17)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的意义(17)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比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入比的概念,探讨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列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列出比。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PPT和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以及练习题。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比较两个量的一种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七、作业设计(1) 4 : 6(2) 7 / 9(3) 5 : 3答案:(1) 四比六(2) 七分之九(3) 五比三(1) 25 / 30 和 5 / 6(2) 12 / 18 和 2 / 3答案:(1) 25 / 30 = 5 / 6,两者相等(2) 12 / 18 < 2 / 3,12 / 18 比 2 / 3 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列出比。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比的知识。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或者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比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比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理解比的基础,因此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

如何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比的意义是学生理解比的基础。

比的意义是用来比较两个量的一种方法。

在讲解比的意义时,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比的概念,例如比较两杯果汁的浓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够运用比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

2.学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比的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2.比的化简方法。

3.比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3.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数和除法,提问:你们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新课1.比的意义(1)教师通过示例,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路程与时间的比例等,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的化简(1)教师通过示例,如2:4、3:6等,引导学生发现比可以化简。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提问:分数和除法可以相互转化,那么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举例说明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比的应用(1)教师通过示例,如配料比例、速度比例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2.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拿出两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两根绳子有什么关系吗?”2.学生可能会回答“一根长,一根短”或“一根是另一根的两倍”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1.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3.比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编排与实验教材基本一致。

把这部分内容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

比不仅与分数除法有联系,与分数、除法等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重要。

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能使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想的培养。

(二)具体编排1.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

教材精心选取了“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情形。

例1的素材也是从中选取的,凸显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教材先给出两面长方形小旗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关系。

除了可以用减法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还可以用除法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

如果仅从形式上看,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这为学生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教材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用除法表示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

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

教材在教学了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相除的关系的基础上,直接抽象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教案|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学习第四单元的比的概念和应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等方面的章节。

具体内容有:1. 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定义、比的组成部分等。

2. 比的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等。

3.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使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尺、调配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并能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调配饮料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来解决问题。

2. 讲解比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比的符号,解释比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含义。

3. 讲解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比的性质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性质。

4. 例题讲解: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比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6.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比的符号:前项 / 后项比的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性质,是否能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将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汽车模型小组共有 12 人,共做了 18 个汽车模型。
(教材P50 练习十一T1)
(3)汽车模型小组做的模型总数与人数的比
是( 18 )∶( 12 ),比值是(
3 )。 2
5.求比值。
52∶
1 6

12 5
0.8∶1.6=
1 2
9∶115 =135
1.5t∶120kg=
25 2
60m∶70m=
6 7
15cm
15cm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 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可以用“15÷10” 也可以用“10÷15”
表示长是宽的多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
少倍。
之几。
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还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都是长度 (两个同类量的比是两个量倍 数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汽车模型小组共有 12 人,共做了 18 个汽车模型。
(教材P50 练习十一T1)
(2)航空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16 )∶( 10 ),
比值是( 8 )。女生人数与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 10
5 )∶( 26 ),比值是(
5 )。 13
4. 航海模型小组有男生 14 人,有女生 8 人。
航空模型小组共有 26 人,其中男生有 16 人。
拓展 性作业
6.甲、乙两人走路的速度比是2∶3,走路的时 间比是7∶4。甲、乙两人走的路程比是多少? (2×7)∶(3×4)=14∶12 答:甲、乙两人走的路程比是14∶12。
环节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 ……
15 ∶ 10 = 15 ÷ 10 = 3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在授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践情景:学校举办篮球赛,甲队得分为100分,乙队得分为80分,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队得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出现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

我们会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以及如何求比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则是理解比值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学校篮球赛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队得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我使用PPT展示比的定义,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比值的概念。

接着,我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求出比值。

3. 练习:我给出几个实际情境,让学生独立求出比值。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让学生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多少倍。

答案:1.5 ÷ 1.2 = 1.25,所以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1.25倍。

2. 题目:一本故事书有300页,小明已经看了150页,求小明看了这本书的百分之几。

答案:150 ÷ 300 = 0.5,所以小明看了这本书的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的定义和求比值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会对比值的概念感到困惑。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值的概念。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比的运用,例如在商业、体育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4 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表示方法。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比,并能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能够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正确理解比的意义,避免混淆。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讲解及示例。

2.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比。

3.练习题卡片或投影练习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课件和实物,讲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比,如国旗的长宽比、地图的比例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比的意义。

•提问学生对比的理解,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除法、分数等概念,为学习比的概念做铺垫。

2. 知识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除号“/”表示。

例如,3:2或3/2都表示一个数(3)是另一个数(2)的1.5倍。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冒号“:”连接两个数,如3:2;另一种是用除号“/”连接两个数,如3/2。

在表示比时,要注意比的前项和后项的顺序不能颠倒。

•通过示例说明比的意义:例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这意味着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

3. 巩固练习•提供多道练习题,包括判断两个数是否成比、写出比的两种表示方法、根据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讲授理论时,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我用学生们熟悉的苹果数量来解释比的可逆性和传递性,但显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还不够直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比如动画、实物操作等,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小组讨论也较为热烈。但在实验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具体操作时还是有些迷茫,这说明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还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今后,我会在实践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操作中深化对比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如分数、冒号等。
举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导学生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如3:4,或3/4。
(2)比的三个基本性质:可逆性、传递性、比例性。
举例:通过具体事例或图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可逆性(如3:4=4:3)、传递性(如a:b=b:c,则a:c)和比例性(如两个比相等,即a:b=c:d,则a+c:b+d=a:b)。
(2)简化比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简化比,需要指导学生运用比的性质进行简化。
举例:解决购物折扣问题时,如何将折扣比简化为最简整数比,如8折可以表示为4:5。
(3)比例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比例性解决问题。
举例: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当长为12厘米时,求宽。引导学生运用比例性,列出等式3:2=12:x,解得x=8。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由表达。看到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没有完全理解讨论的主题。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以后的课程中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通过提问和个别辅导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所编写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2页至104页关于比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包括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运动会为例,引入比的概念,讲解比赛中的比较和竞争。

2. 知识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讲解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动员的速度比较、商品的折扣比较等。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的意义:用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比较、折扣比较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练习题。

2.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某商品原价为200元,打8折后,求打折后的价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展延伸:1. 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2. 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比例、百分数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化简、比的比较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值的意义,能够求出一个比的比值。

2. 让学生掌握比的性质,能够对比进行化简。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和小华赛跑,小明用时4分钟跑完1000米,小华用时5分钟跑完1000米,请同学们求一下小明和小华的跑步速度之比。

2. 讲解知识点: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讲解比值的意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性质,如何化简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化简比的练习题。

5. 比的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6. 比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2. 比值的概念3. 比的性质4. 比的化简5. 比的比较6.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请问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多少米?答案: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150米。

(1)12:18答案:12:18 = 2:3(2)20:30答案:20:30 = 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比的概念和比值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比的性质和比的化简。

在比的比较和比的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比的化简环节仍需加强练习。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 2 =1.5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值的比较;–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进行数值的比较。

1.3 教学难点•应用“比”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引入“比”的概念,例如:哪个水果更重?哪个容器更大?2.2 学习活动1.讲解“比”的定义和应用。

2.运用几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比”概念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带领学生总结“比”的运用方法。

2.3 拓展•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拓展应用“比”的能力。

2.4 实践•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课后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资源•课堂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

•学生教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中的表现,根据表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比”的概念图示•“比”的运用方法总结以上为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案:比(比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比,并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经历认识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得分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比?2. 认识比(1)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两支同样长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两支尺子上的刻度。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的刻度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比。

3. 书写比(1)教师引导学生知道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写在比号的两边,比号相当于除号。

(2)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书写比。

4. 比的大小比较(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比的大小。

5. 化简比(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化简比,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比: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书写比:比号两边的数比的大小比较:大于号、小于号化简比:比的基本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各比的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和定义;2. 比的读写和表示方法;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比的读写和表示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讲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示例进行理解和掌握。

3. 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和解释。

4.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A. 2:3 和 4:6 相等;B. 2:3 和 4:6 不相等;C. 2:3 和 4:6 无法判断。

答案:B. 2:3 和 4:6 不相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详细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详细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详细教案)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性质、以及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比的性质的应用。

3. 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比的概念图示、比的性质图示、比的实例图示。

2. 学具:比的练习题、比的实例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 新课:讲解比的定义、性质,以及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比的理解和掌握。

4. 应用:通过实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讲解比的定义,以及比的意义。

2. 比的性质:讲解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讲解比在数学中的应用,以及比的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比的实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挑战题:比的拓展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然后,讲解了比的定义、性质,以及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通过练习题和实例题,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需要理解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相除来表示的。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比、速度比等,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使用图示和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比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加深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仅要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比”。

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在应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策略有了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 比的意义…………………………………………………………………………………1课时2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 比的应用…………………………………………………………………………………1课时比的意义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自制课件一套。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质疑:(1)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你怎样理解?(比值是一个数,既然是数,就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3)足球比赛中的0∶0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8.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解答,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1.填空。

(1)(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来表示。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组成比。

王兰今年12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班里共有45名学生。

王兰的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50000元;王兰的妈妈每月工资2000元,她所在的单位有90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比前项比号(∶) 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 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1.学生刚接触比,理解比的意义有一定难度。

2.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比的知识,学生有生活体验。

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因为比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都用到比的知识。

学生有生活的一些体验,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创设具体情境,引出同类量和非同类量的比。

“比的意义”这一部分,教材选取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这个内容为载体,首先展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加减法表示出它们的和、差关系,也可能用除法表示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它们之间相除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速度还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从而引出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2.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在体验以上情境的基础上,引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先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前面情境中有关的数量关系,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比较它与比的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8题。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难点:正确化简比。

练习题投影片。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

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商不变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名学生发言)1.猜想。

老师: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猜想的根据,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或者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

3.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4.化简比。

老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例1(1)。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问题是求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提问: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前项和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15∶10=(15÷5)∶(10÷5)=3∶2180∶120=(180÷60)∶(120÷60)=3∶2出示例1(2)。

学生尝试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0.75×100)∶(2×100)=75∶200=3∶8或(0.75×4)∶(2×4)=3∶8老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提问:题目要求你怎么理解?什么叫后项是100的比?后项是100,前项要怎么办?(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

(4)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6~8题。

让学生说明理由,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条理性。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堂作业新设计1.6∶7 3∶1 3∶8 5∶6 7∶5 4∶1 4∶5 10∶12. (1)4∶5 (2)3∶2 (3)7∶4 (4)5∶2思维训练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1.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光靠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

但也不能随便从作业本或其他教辅资料上抄几题。

所以如果设计好巩固练习题,对于时间宝贵的课堂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2.设计往届学生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一组题。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同时让学生对比值和化简比有更清晰的认识。

有了针对性的练习后对于提高课堂作业的正确性非常有利。

3.部分学生不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