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全文
京都议定书6篇
京都议定书6篇京都议定书 (1)1.自本议定书对一缔约方生效之日起三年后,该缔约方可随时向保存人发出书面通知退出本议定书。
2.任何此种退出应自保存人收到退出通知之日起一年期满时生效,或在退出通知中所述明的变更后日期生效。
3.退出《公约》的任何缔约方,应被视为亦退出本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 (2) 为本议定书的目的,《公约》第一条所载定义应予适用。
此外: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之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后经调整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包括可能作出的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京都议定书 (3)1.《公约》第九条和第十条设立的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应作为本议定书的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
《公约》关于该两个机构行使职能的规定应比照适用于本议定书。
本议定书的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的届会,应分别与《公约》的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的会议结合举行。
2.非为本议定书缔约方的《公约》缔约方可作为观察员参加附属机构任何届会的议事工作。
在附属机构作为本议定书附属机构时,在本议定书之下的决定只应由本议定书缔约方作出。
3.《公约》第九条和第十条设立的附属机构行使它们的职能处理涉及本议定书的事项时,附属机构主席团中代表《公约》缔约方但在当时非为本议定书缔约方的任何成员,应由本议定书缔约方从本议定书缔约方中选出的另一成员替换。
京都议定书 (4)1.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参照可以得到的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最佳科学信息和评估,以及相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信息,定期审评本议定书。
(完整word版)《京都议定书》全文(两篇)
(完整word版)《京都议定书》全文(二)《京都议定书》全文(二)第六部分:清算机制第二十六条:清算小组1.成员:清算小组由合同缔约方的代表组成;2.职责:a)根据各缔约方的额度,在清算开始后三十天内以同意的方式选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b)负责接收和核算各缔约方就履行议定书义务情况所提供的信息;c)协助合同缔约方进行询问和答复;d)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开展履行议定书的审计和调查工作提供建议;e)协助合同缔约方调解任何关于履行议定书义务的争端。
第二十七条:缴纳与失效1.缴纳说明:a)履行议定书的该缔约方应在首届非缔约方会议召开前包括清算小组工作在内提供缴款通知;b)首届非缔约方会议通过正式选举程序选出了清算小组和短期部;c)缔约方在首届非缔约方会议之后才签署等额份额并支付。
2.清算小组剩余基金的使用:清算小组应将该基金用于支付清算小组在执行其职责时产生的支出,同时按比例分配给各缔约方的支付短期部的共同责任份额。
3.清算小组费用的分摊:根据缔约方数量的预计,清算小组应平均分摊费用。
第七部分:保障与宣传第二十八条:报告和信息宣传1.缔约方应根据文本要求提交实施议定书政策情况的年度报告,不论其缔约日期;2.每缔约方在提交该报告的同时须将其报告提供给秘书处,秘书处会将其报告汇总为公开的总结报告;3.根据会议要求,秘书处是评估无核剩余的能力和进展,并就缔约方的履约情况报告的抵达和接战评估给予其报告的合适性。
第二十九条:宣传1.各合同缔约方将在拥有全球非核裂变的引入、生产和使用的地区进行宣传,以解释正确的作用;2.秘书处会建立一个官方网站,协助在公共接入的国际网络发表关于议定书的所有为科学、为公众和秘书处制作的主要信息;3.秘书处将根据各缔约方就提供上述信息的手续、实施信息提供方案至少每年提供和宣传关于议定书的间接传递档案和信息。
第八部分:升级与退出第三十条:升级条件1.升级程序:非缔约方会议可根据上火协议决定简化程序来进行变更,变更本质是复制和重申制定议定书的程序;2.无核的国际艺术:升级方案多项制定无核国际艺术软件和硬件,并40年不需要备选;3.缔约的权利:缔约方可以签署和升级新的非缔约方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引言概述:京都议定书是一项全球合作协议,旨在应对气候变化。
该协议于1997年在京都市达成,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
通过京都议定书,各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防止全球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
本文将从减排目标、机制、市场、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以探讨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减排目标1.1.背景及目标设定:介绍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以及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目标。
1.2.承诺减排量:解释各参与国家承诺的减排量,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3.比例分配:讨论减排目标的比例分配原则和方法,如基准年和参考线的设定。
二、机制2.1.排放权交易:解释排放权交易机制,包括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作。
2.2.清洁发展机制:探讨清洁发展机制的设立,以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技术和资金。
2.3.贡献限额:说明贡献限额制度,包括减排单位的确定和时间段的分配。
三、市场3.1.碳市场发展:介绍碳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影响。
3.2.价格波动:研究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风险管理和政策措施。
3.3.国际市场:讨论国际碳市场的,如联合国碳市场系统(ETS)和其他区域碳市场的互联互通。
四、可持续发展4.1.可持续发展目标:阐述京都议定书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考虑。
4.2.技术转让:探讨技术转让的机制和实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排措施的推广。
4.3.资金支持:分析资金支持的来源和分配,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基金和其他国际合作机制。
五、国际合作5.1.合作框架:介绍国际合作的框架和机制,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其它相关安排。
5.2.达成一致:揭示各国共同努力和协商的重要性,以达成全球减排目标。
5.3.合作难点:分析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如责任分担、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
总结:京都议定书作为全球合作协议,通过减排目标、机制、市场、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会。
京都议定书全文(二)2024
京都议定书全文(二)第一部分:背景与目标1. 缘起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召开。
与会国家积极推动着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进程,并最终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2. 公约目标《公约》确立了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目标,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限制全球变暖幅度;- 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减少人类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第二部分:各要素细则1. 温室气体- 范围:京都议定书重点关注六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硫代甲烷(SF6)、氢氟碳化物(HFCs)以及全氟化碳(PFCs)。
- 计量与报告:各缔约方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并通过相应计量机制进行核实。
2. 减排目标- 限制与减少:各工业化国家应在京都议定书生效时开始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特定水平以下,并设立期限和下降目标。
- 弹性机制:各国可以通过联合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和国际排放交易等弹性机制来实现减排目标。
3. 温室气体的交易与交换- 国内交易:京都议定书鼓励各国建立国内交易市场,以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权和减排项目的交易。
- 跨国交换:各国可以通过联合实施和清洁发展机制等方式,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换。
4. 机制补充- 联合实施:允许双方合作开展减排行动,以满足缔约方的减排义务。
- 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工业化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以帮助其实现减排目标。
- 共同履约机制:为满足各国减排目标提供问题解决机制。
第三部分:缔约方义务与责任1. 缔约方分类- 京都缔约方(Annex I):指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承担具体减排目标。
- 非京都缔约方(Non-Annex I):指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不承担具体减排目标,但享有使用弹性机制的权利。
2. 缔约方义务- 排放绩效:各京都缔约方应根据排放绩效指标制定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确保达到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致力温室气体减排
京都议定书致力温室气体减排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
其主要目标是将2008~2010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主要减排指标为: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保持1990年水平,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增加10%、8%、1%。
德国的近期减排目标是,通过2005~2007年排放权的管理,使其全国年排放总量相对于2000年要减少0.4%。
《京都议定书》规定要减排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
还规定了3种“灵活机制”来帮助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以节省成本的方式实现其部分减排目标,这3种机制是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排放贸易和联合履行主要涉及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之间的合作;而清洁发展机制涉及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之间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方面的合作关系。
按照欧盟规定,其25个成员国无偿取得总排放额度后,作为一个整体指标使用者,将其再分配给成员国,各成员国在分配额度内无偿使用。
如果成员国超过分配额度,则应向其他成员国购买指标。
各成员国将指标再分配给国内企业,如果某一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超过分配额度,则应向国内其他企业购买指标。
德国发放指标在2005年至2007年为14.85亿吨,每年为4.95亿吨,额外每年还有300万吨的指标专门用于新参加企业的排放量。
摘引自:《中国环境报》2006-08-11(4)通过排放权管理做到经济环境双赢——德国碳排放权交易及其启示德国碳排放权交易状况德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一直走在欧洲其他国家甚至世界的前列,保护气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指标也列入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总指标体系中,并明确规定了具体的实现时间和目标,在国内全面实施了碳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制度。
京都议定书(精选20篇)
京都议定书(精选20篇)京都议定书篇11.《公约》缔约方会议《公约》的最高机构,应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2.非为本议定书缔约方的《公约》缔约方,可作为观察员参加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任何届会的议事工作。
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行使职能时,在本议定书之下的决定只应由为本议定书缔约方者作出。
3.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行使职能时,《公约》缔约方会议主席团中代表《公约》缔约方但在当时非为本议定书缔约方的任何成员,应由本议定书缔约方从本议定书缔约方中选出的另一成员替换。
4.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定期审评本议定书的履行情况,并应在其权限内作出为促进本议定书有效履行所必要的决定。
缔约方会议应履行本议定书赋予它的职能,并应:(a)基于依本议定书的规定向它提供的所有信息,评估缔约方履行本议定书的情况及根据本议定书采取的措施的总体影响,尤其是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累积的影响,以及在实现《公约》目标方面取得进展的程度;(b)根据《公约》的目标、在履行中获得的经验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定期审查本议定书规定的缔约方义务,同时适当顾及《公约》第四条第2款(d)项和第七条第2款所要求的任何审评,并在此方面审议和通过关于本议定书履行情况的定期报告;(c)促进和便利就各缔约方为对付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考虑到缔约方的有差别的情况、责任和能力,以及它们各自依本议定书规定的承诺;(d)应两个或更多缔约方的要求,便利将这些缔约方为对付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加以协调;(e)依照《公约》的目标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并充分考虑到《公约》缔约方会议的相关决定,促进和指导发展和定期改进由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议定的、旨在有效履行本议定书的可比较的方法学;(f)就任何事项作出为履行本议定书所必需的建议;(g)根据第十一条第2款,设法动员额外的资金;(h)设立为履行本议定书而被认为必要的附属机构;(i)酌情寻求和利用各主管国际组织和政府间及非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合作和信息;(j)行使为履行本议定书所需的其它职能,并审议《公约》缔约方会议的决定所导致的任何任务。
2024年《京都议定书》全文(二篇)
《京都议定书》全文(二)《京都议定书》全文(二)第七部分:其他问题第二十九条发展中国家合同方应采取行动,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支持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
这些行动包括,但不限于:(a)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转让和合作;(b) 资金的提供,包括给予发展中国家合同方可行性和补偿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合同方应同时考虑送达资金的有效性、透明度和民主性。
对于两只机构的作用予以认可;(c) 双多边机构应鼓励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国际交易。
第三十条合同方应省视和展示最好的技术,以达到地理、环保和社会条件包容性的充分利用,而不实行为了管理温室气体排放而影响贸易的保护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采取的任何举措应该不会导致构成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协议的影响。
第三十一条合同方应鼓励和引导各方充分参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
以实现国内行动的透明度、有效性和公众参与。
第三十二条为更好地了解国家排放水平和能力,合同方应鼓励和促进建立鼓励和监测碳排放的国家能力。
第三十三条为监测、报告和验证行动的结果,合同方应鼓励和支持相互协助和合作,包括推进共同数据标准和方法,以实现国家行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为推动并促进技术研发、扩散和转让,合同方应鼓励并支持双多边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合作和共享信息。
第三十五条为实现减排目标,合同方应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推动减排措施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八部分:机构第三十六条为实施《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和条款,设立一个执行机构。
该执行机构应监测和促进《京都议定书》的有关措施的实施,并提供及时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
该执行机构应给予合同方支持和服务,以提高合同方的能力。
第三十七条为评估合同方履行义务的情况,设立一个合同方的执行执行机构。
该执行执行机构应负责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评估合同方履行和管理方案和政策的可行性、透明度和有效性。
第三十八条合同方应设立一个有符合《京都议定书》目标的秘书处,以提供并维护合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京都议定书
Mister Bush said that the agreement sets unfair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nations. He also said that the treaty could cause some Americans to lose their jobs.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rejected the Kyoto Protocol, approval by Russia was necessary for the agreement to come into force. Russia approved the Protocol in November, 2004. The Kyoto Protocol went into effect on February 16, 2005. One hundred fifty-seven countries have approved the agreement.
• Nations responsible for at least fifty-five percent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had to approve the agreement before it could go into effec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many other industrial nations quickly approved the Kyoto Protocol.
Participation in the Kyoto Protocol, as of June,2009 Green = Countries that have signed and ratified the treaty Grey = Countries that have not yet decided Red = No intention to ratify(签认) at this stage.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第六条1.为履行第三条的承诺的目的,附件一所列任一缔约方可以向任何其它此类缔约方转让或从它们获得由任何经济部门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或增强各种汇的人为清除的项目所产生的减少排放单位,但:(a)任何此类项目须经有关缔约方批准;(b)任何此类项目须能减少源的排放,或增强汇的清除,这一减少或增强对任何以其它方式发生的减少或增强是额外的;(c)缔约方如果不遵守其依第五条和第七条规定的义务,则不可以获得任何减少排放单位;(d)减少排放单位的获得应是对为履行依第三条规定的承诺而采取的本国行动的补充。
2.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可在第一届会议或在其后一旦实际可行时,为履行本条、包括为核查和报告进一步制订指南。
3.附件一所列一缔约方可以授权法律实体在该缔约方的负责下参加可导致依本条产生、转让或获得减少排放单位的行动。
4.如依第八条的有关规定查明附件一所列一缔约方履行本条所指的要求有问题,减少排放单位的转让和获得在查明问题后可继续进行,但在任何遵守问题获得解决之前,一缔约方不可使用任何减少排放单位来履行其依第三条的承诺。
第七条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在其根据《公约》缔约方会议的相关决定提交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年度清单内,载列将根据下述第4款确定的为确保遵守第三条的目的而必要的补充信息。
2.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在其依《公约》第十二条提交的国家信息通报中载列根据下述第4款确定的必要的补充信息,以示其遵守本议定书所规定承诺的情况。
3.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自本议定书对其生效后的承诺期第一年根据《公约》提交第一次清单始,每年提交上述第1款所要求的信息。
每一此类缔约方应提交上述第2款所要求的信息,作为在本议定书对其生效后和在依下述第4款规定通过指南后应提交的第一次国家信息通报的一部分。
其后提交本条所要求的信息的频度,应由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予以确定,同时考虑到《公约》缔约方会议就提交国家信息通报所决定的任何时间表。
(完整word版)《京都议定书》全文
京都议定书全文本议定书各缔约方,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为实现《公约》第二条所述的最终目标,忆及《公约》的各项规定,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1/CP.1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第一条为本议定书的目的,《公约》第一条所载定义应予适用。
此外: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后经调整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包括可能作出的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在实现第三条所述关于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应:(a)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一)增强本国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二)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做法、造林和再造林;(三)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方式;(四)研究、促进、开发和增加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的能源、二氧化碳固碳技术和有益于环境的先进的创新技术;(五)逐步减少或逐步消除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违背《公约》目标的市场缺陷、财政激励、税收和关税免除及补贴,并采用市场手段;(六)鼓励有关部门的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措施;(七)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八)通过废物管理及能源的生产、运输和分配中的回收和利用限制和/或减少甲烷排放;(b)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它此类缔约方合作,以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的有效性。
京都议定书全文(一)2024
京都议定书全文(一)第一部分:引言1. 合约方:本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本议定书”)的合约方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
2. 目的:本议定书旨在加强公约的执行,以实现公约第二条规定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并为此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3. 原则:本议定书的执行应以公正、公平和有效的原则为基础。
第二部分:排放限制和减排策略4. 目标:合约方同意根据各自责任、能力和国情,以实现公约第二条规定的目标为导向,制定和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策略和措施。
5. 具体措施:合约方应定期提交减排目标和措施的国家报告,并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核查和评估。
6. 转让和交易:合约方可以通过灵活的机制,如排放权交易、减排项目等,实现减排目标并帮助其他合约方实现其减排目标。
第三部分:技术与经济合作7. 技术转让:合约方承认技术转让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非常重要,应加强技术合作与转让。
8. 资金支持:发达国家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其实现减排目标并适应气候变化。
9. 温室气体清单:合约方同意按照公约的规定,编制和更新国内的温室气体清单,以确保准确、全面和一致的数据。
第四部分:执行和制度安排10. 机构:本议定书设立执行机构,负责监督和推动各项措施的实施。
11. 惩罚和执行:合约方同意建立有效的惩罚和执行机制,确保各项义务得到切实履行。
12. 争端解决:争端应通过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则应采取适当的争端解决机制。
第五部分:最终条款13. 签署和批准:本议定书自2005年2月16日起对参与合约方生效,并经过各合约方的签署和批准程序。
14. 修改和补充:对于本议定书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经合约方通过正式的程序进行。
15. 退出:任何合约方有权通过书面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宣布退出本议定书,但退出后仍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结束语本京都议定书旨在加强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各项具体措施和合作机制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致力温室气体减排(2024两篇)
《京都议定书》致力温室气体减排(二)京都议定书是一项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
该协议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并签署,旨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采取行动,并确定了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具体目标和承诺。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遏制气候变化,并为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做出努力。
此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各发达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其中包括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
《京都议定书》在减排目标方面采取了“各尽所能、各自承担”的原则。
根据协议,各国需要根据其经济能力和责任水平来确定减排目标。
此外,该协议还包括了灵活的市场机制,如排放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以帮助各国达到减排目标。
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工业生产过程等。
各国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
此外,国际社会还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和监测,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实施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该协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合作框架,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并减少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然而,虽然《京都议定书》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协议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各国按照协议履行自己的减排承诺。
由于减排目标的实现涉及到各国的经济和发展利益,因此可能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纠纷。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减排目标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来支持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减排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京都议定书》 文档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
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
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促动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能够实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能够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能够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能够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很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Kyoto Protocol 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participation map 2010.Green indicates countries that have ratified the treaty; Dark green are Annex I and II countries that have ratified the treaty; Grey is not yet decided; Brown is no intention of ratifying; Red is Canada, which has withdrawn in Dec 2011.
Background
The view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likely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global warming")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 is an accurate reflection of current scientific thinking.Human-induced warming of the climate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hroughout the 21st century and beyond.
The Kyoto mechanisms are:
• Emissions trading – known as “the carbon market" •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 Joint implementation (JI).
The Road Ahead
京都议定书
FCCC/INFORMAL/18*GE. 98-60642 (C)!"# $%"# 1/CP.1&' ()*+,-./0#123# 4$ 5 6789:;<1."#="#2.=1992>5?9@ A )*3.BCD EFGH"=IJ KLMN OP QR 1988> ST BCD EFGH"4.UVWX# 4=1987>9?16@ UVWX)*YZ[\N]^_`abcdefg UVWX# 45.hijklm'=hi"#jnopqrstq6.=3# 4uvw(xyz{7.|}$ ~=|}$ ~h ]^r=2 (g)h)!"1. |}$ ~ $ ! _` N27(a) 3 N /r $¡ ¢B£N¤¥¦1($) §¨3 Z©y_ªF «¬( ) ®¯N§¨UVWX# 4°8± ²³ ´ µN¶· ¸¹º »y_ ¼OP0# h ½,±¾ ¿ÀÁ,NÂÁ,(!) ¸¹º ÃÄ Å( ) ÆÇÈ N§lÉ:Ê «N ÂË « d ÌÍÌÎÏNyÐ`OP Ñ ÒÊÎÏ(Ó) ÔÕ rÔ¡au y ²³ ´ ªFÖ×ØÙÚÛÜBÝÞßàN_ßáuâãäjå:ØÙæç(è) éÞy_ªF 9êëìí : rUVWX# 4°8± ²³ ´ B£N¤¥(î) å拉 ðñªF N /rUVWX# 4°8±²³ ´(ò) )*óf±¾â « ËôðñNõö( ÷àNW: N /r øù(b)2 (e) ($)· ú;û§¨úü»3 )* B£N¤¥ ýþN j y¬ÿ2;7åï¡ õ úü_` B£N¤¥ Z jSÀë B£N¤¥ ÿ{ Ny¬ÿ23# 4 "#"#7 $%"#r ;Y$ ¼ # W À· ¸¹ºy _2. |}$ ~ 7õþ)* ¼ : L MN ¼ L M h r N 5 ôË UVWX# 4°8± ²³ ´3. |}$ ~ 7 Å 3 ( =B£N¤¥ !" #W$% t #W$%t ¼&' $% ât ú ( ) ( * N 8 N 9 (Vþ={ + ,"OPNZ©$%· ¸¹º !23# 4 "# "# - åï $¡ . 3¥4. 23# 4 "# "#1/ 0 1 (a)( =12B£N¤¥ 0[)yÐ · ¸¹º#· N3$%704{0[ B£N¤¥ ÅN À ##1. |}$ ~ 7ýþ"r5·"6® |}A( ~²³ ´ 72 d Ìê 8 #9*:;|}B( 5 N N3 <= õö> É 2008>?2012> @A´ Bª C1990>DE? 5%2. |}$ ~ $ º2005> 7 »3# 4F h 8G3. H1990> IJKL7MN O"W: N,ÄP. `Á,QÊÁ,N RS½,ôË ²³ ´« Nµ T u F U 2ý @ÌVW F XY IZ 7: |}$ ~ $ »3[ P. _ ²³ ´« Nµ T u7 {\ XY Å h]^j» î N ò 8 _4. 23# 4 "# "# $%"#`a|}$ ~ 7bc> c|deÎfghi # 6 1990> ÌVW j t Y > ÌVW F h j< 23# 4 "#"#7 $%"#r Y$ ¼ 0kâ[ÃÄOl NO"W: N,Äû ²³ ´« N µ T u F y_ m n7MN úP.712lº|}$ ~ õö> (r C( oÅ p N=q h' · ¸¹º #6 ÿ]^ { XYÿBCD EFGH" Àr F s |deÎfghi Ó bcfgtu â "# ' ; ' 79:` ýN Y@$ 2 $ý @ v< n7MN P.wx9:; 'y P.zH1990> I{Z5. |}>r|}@~ "# %"# 9/CP.2&'6 ^ ØÙZ©* |}$ ~ 2 »37É: |}>r|}@^ ØÙZ©* y °» b$ * )] |}$ ~12 ú ) 23# 4"# "#úy t2 »3 É:u1990> < $ |}>r|}@ 23# 4 "# "#70; ) K [ h'6. ¸¹º 6 23# 4 "#"#7 ^ ØÙZ©* |}$ ~ u3 +< F y$ Pÿ7. C2008>?2012> $ý N @A|}$~ $ õö> 7 ` |}B(t|}A ~²³ ´ 1990>r :; 5 6 |}>r|}@A 72 d Ìê 8 5 õ 5O"W: N,Ät i p1990>²³ ´ U« |}$ ~+ 2<= õö> 7 úü1990> |}>r|}@< « 72 d Ìê 8 o1990>O"W: ôË µ T u8. |}$ ~1$ 2 7 =<= É:1995>2 Ì f B ÌNè |}>9. |}$ ~ t Y@D 7 t3# 4|}B ]^(l 6 ;û]^7 $ 7 8 )* 23# 4 "# "#7? 1 ( = $ý @ `aî>È#;û10. $ è r î C x$ 12 r$ýõö> 12ªõ7< õö>11. $ è N î x$ 12 r$ýõö> 12ªõ7C õö> ( o12. $ C x$ 12Z G{ 7 õö>13. 1|}$ ~$ $ @A ` »3 6 õö> ; ¡v7 ¢ 7 Y @ õö>14. |}$ ~ $ 7 Å $ !" t ( * ( ) 8 N 9 Vþ={ + #W ,"OPNZ©$%»; "#_`_' 23# 4 "# "#7 $%"# # åï2 £¢ . ¤ #WY¥N/rt7¤¥t ( = $%z8 # ¦§7 ¨©ª¤®«NÎÏ$1. ¬¢T0 5· » ! |}$ ~12 ¢ »|}A( ~²³ ´ j 72 d Ìê 8 #9*|}B( 5 N N ! <= õö> 07®¯2 ° õö 0 $ H DE75{` 02. 12;û0 7 úü W±}K r X}3# 4rl3# 4`@² 0 A³) ´4µ Y´4µ7² 0 A³)N¶R3. 12;û0 7 ! 7 = @ @D A· ¥4. 1 $¸¹Z©$´ LM A j[ LM$N5·LM Lp 3# 4)*Y 12 .#7$%»3# 4 yLM Lp 12 .79:`+ · .Y)* » !5. $ 0 ° ººúü 8 j DE;û0$ 7t 0 (5{ H» DE¼½6. 1 $ý3»2# 4 ¸¹Z©$´ LM A j[ LM$N5· ¸¹Z©$´ LM $pH ¾"j[:;¸¹Z©$´ LM$N1° ºº8 j DE p7t»3 ) DE¼½%1. |}$ ~ $ 7 #¿` $ý @È a$>6T$ýj=UVWX# 4°8± y²³ ´ « 72 N µT u *´~7´ 2 = Àr ;û *´~ =q7L 23# 4 "# "# $%"#8 '2. j=UVWX# 4°8± y²³ ´ « 72 Nµ T u Àr7)L BCD EFGH" K jZ"# !%"# # À1#É: Àr p7 23# 4"# "# $%"# # Àr h9ê[\ 23#4 "# "#u ú<7|`BCD EFGH" s N|deÎfghibc fgtu @ _N- ]¢ ÀrN h[\· Áõ¸¹º "# h 12y_' t Àr12]¢r[\7:`2°· ]¢Y)* 12 @A6 » !ÂÃ3. : <=|}A ~²³ ´ « 72 N µ T u BÄŲ3 Æ7)L BCD EFGH" K jZ "#!%"# # À 23# 4 "# "#u ú<7|`BCD EFGH" s N|deÎfghibc fgtu@ _N- ]¢ ;û²³ ´ BÄŲ3 Æ· Áõ¸¹º"# h 12y_' t BÄŲ3 Æ 12]¢79:`·]¢Y )* 12 @» !&1. 2 ! |}$ ~1$ 12 ú;ûr Cúü L12Z©ªFí ²³ ´ « 72 r §¨ µ 72T u ôË y(a) 12;û z Zy_ ±}(b) 12;û z « r§¨µ T u $ r§¨t12 ú Å Ë r§¨)v<(c) 1¥#Âà » Ó N î 6Çp# 12(d) 7)t2 » ! Èåï 3. ãÁ2. 23# 4 "# "# $%"#rY$ ¼ 2 3 2XY N]^ $¡ ¢=q3. |}$ ~$ -.ÀÉ ´ ¼½ kl ÊË»3 ôË r .4. 1» ò y_ Y{|}$ ~$ 3 = ¢ y¦§ N Y{¦§Y · y12Âæ§Ì'`a$ # É:12 I » !'1. |}$ ~ $ 7 "# _' bUVWX# 4°8± ²³ ´ « 72 N µ T u >T A5~² 4 6 26®Âà ! È£¢ ãÁ2. |}$ ~ $ 7 » b * )](5~ 4 6 £¢ ãÁ Í ÂÃ3# 43. |}$ ~ $ 7H3# 4t ˬY @ $>b $ T >b 1 ¢ $;û 7b2 ¢ 2 3# 4t ˬYN » 4 )*=q Y7b $ * )] $ªõ Y b 3 ¢ Î7L 23# 4 "# "#8 6 · ¸¹º "#0b * )] ' 12 Dm4. 23# 4 "# "#7 $%"# )*j Y @ _Ï 3 ¢ =q· ¸¹º "#)* |}$ ~ Ï * )] =q 23# 4 "#"#Ð7 $ý @`a0<=õö> Å h'(1. |}$ ~ $ » î b * )]7L E* _L"# _' j»; 23# 4 "#"#» 4 2; )* =q8 _|}$ ~ $ » î1 b 72 T Nõö> > µÏN<= $ªõ8_;<|}$ ~ $ » î 2 b 7 2 )]_ $ªõ8 _2. E* _L7 "#2; bc =ÊL´4µ0[j LC N 9ê BCDLM bÑ E*(Òw hpHLp3. _* 7t$ 3# 4 y F hÓÔN BF ÎÏ_ j E* _L7ÏÕ$Ö]^b 23# 4 "# "#]^(_j j={ F123 ¦§â$% n×;û]^7L´4µõØ y´4µ7~{;û]^(={ 12 ¦§ c 23# 4 "# "#8 $¡ #4. 23# 4 "# "#7 $%"# )*j Y @ __`L E* _L _3# 4 =q· ¸¹º "# _'5. 23# 4 "# "#7 |d hi j-|deÎfghi 0Ù #(a) :; î b N:;3 E* _ ]^(b) ´4µ 3 ~{ + ¦§ â b h 12¦§6. t 5 = # 23# 4 "#"#7012 h2 3# 4 ¢ ')1. 23# 4 "# "#7k; º _`â $% Úer N_j â _ ÎÏ,"NZ©@ _3# 4 _7·» Vþ) 2 (d) Nî 2 (a) ¢ + _ _ 0[ _ |Û 23# 4 "# "#7åï9ê .2. $ _7 23# 4 "# "# %"# $¡ _7 @9*y ¸¹ºúü 5·y y¸þ ½1 âúüVÜ *N¸¹ÝÑÞß N #t°~ |}$ M 12Ê yQà» 1 y j·¸¹º 3 5 N 7 7(a) _ j áâA ¢ã p3¬Ð * ä â 9ê ¸¹ ä ë så $ ,"Z©æ "n×P.> N/rçÅ g : Ï N @èÊUVWX# 4°8± ²³ ´ « 72 N µ T u*T · å:²L "## Àj[ "#)* * )]Ï =q $Ë(b) ¢ éN @èÊ5y ê ¤¥NyW`Áõ97 ¤¥ * ä â 9ê ¸¹ ä($) ;û äu ú<²kâ «ðñN sĪF âÃÄ,ÄNóf±¾;<í ë "¸ Q 97ÎÏN Àëët 97( ) |}$ ~ 7 î b »3# 4åï .* ä ú 7 - úü * )](~ 5y ì2yÙ`tí â #W$% ¤¥ ê²³ ´ §l ⧨µNµ T uîSN97¤¥ ä(c) y¬ Å: È 7:Nïð[ y_ yÐ`OP ÎÏEyÎÏ¿ÀN* jåï$ñ ¼¡ WN- ¨Ù²;ûÎÏEyÎÏ¿ÀN* Vþ (*rÉúüy h" ¢B£N ä Wy¬ yr 5òö yÐ`OP ÎÏj2óyªFÒÁyWOPN§ N yÐ`OP ÎÏ(d) erÎÏÆÇ F ô N y~õ ö÷~õj> ¶ [ ~õ _ #6 ÿ #W$%N 7tøù Z©N,"Y¥j Nl¨3k[ ¼âBCD_`ÆÇN~õö÷ F äNúû·¸¹º Ó(e) ¼$ü j- W: y hi ý¢N ¥þÿâä l¨3 îS Vþ)l¨7 N hi r[7H $ ¹ E*( ) ( * E*j*$ü t N y_ 7 9ê Å)* _hi ¥ P.· ¸¹ºè(f) "# _' * )](~ :;3äN P.(g) »3 FÁõ¸¹º 8*1. F 7¸¹º 4 5 78 N 92. 1 áâA 3 N$ j)* Z ¨©h ´ |} ~ º* N ú º 7(a) bcÊ N v< ¨© òíZ# ( *2(a) 1 (a) y È Ë Bª:(b) j bc ( * ¢ ¨© ÎÏ ¨© òíZ# 2 » 1y jZ$ ( * [ $ =+ýr+¼ ´ # Bª§l :y 7¸¹º¨© 7Á N ÷ £¢ÿ â º *D9êõ ¼ Q¢ÿ "# _' (t Z¨©h ´ =Ê 3# 4)*`a# + =Ê7 ;9:`33. |} ~ º * N ú º )*¸¹N ú bc j L ( * ï ¨©*"1. /;6 $ T h2. T h )0Ù°~ |}$ NyÐ` j0Ù|}$ ~ Âà !N3. »T h(a) °~ |}$ ² Ð`ôËZ G{ P.(b) |}$ ~ W:)*; P. Z G{ÂÃL 23# 4 "# "#6» ! N `$ªõ4. T h 7 `L 23# 4 "# "#. N=Ê` j LT h ¾ "5. $ P. ôË z Z 23# 4 "#"#= Z ´ h G{(a) Z $y_ ±} H kl(b) [ ê _ ¼ ÷ N @ ¬Ð(c) t` y Z G{ P. ôË 12È )v<6. 1y£¢T h 70Ù Z G{ P. ª¨7. 23# 4 "# "#7 $%"# ý¢ÅN ß @)*t P. ¾T <N XY6® { ¬N ÿ8. 23# 4 "# "#76®Z G{ P. ôË ªõàÐ:`òí BÈòN0ÙVþ' #W$% ( * òí97 :9. t`T h k[ t 3 (a) = P.â Z G{ k[ óyN/r y ´j zÂÃT h ¾ " b h 12=Ê10. H2000>N? $ý @È ç @A Z G{ : 0Ù $ý @A Â*#1."#hi7 23# 4 "#2. v23# 42ö!Hkl 23# 4"#"#12%" # s"#23# 4 "# É" 3# 4` ' 7L 23# 4À h3."# 23# 4 "# É""##i $(%my ê v23# 4 12pH7L 3# 4 C 3# 4 (w h x$pH &'4. 23# 4 "#"#7 @ _3# 4j7 . A h2 3# 4y¬ £¢ '"#7 3# 4(8ú "j7(a) |`»3# 4 úbc y_j 3#4 â 3# 4åï ¤¥ 8´$%( )OP Z©," $%â )* $% âF ï(b)( Z âer ÎÏ@ Y 3# 4 6Ç· 9ê+â2 (d) N î 2 ¢ 12 _j ; F #N)*_`3# 4 @]^(c) N W 0 2t í â $%Èåï ¤¥· ¸¹º y ¡þ½1NâúüH »3# 4(d) 7,ýr è ¢W ² 2t í â$%Èåï ¤¥l 0[· ¸¹º y ¡þ½1N âúü H »3# 4(e) »;N3# 4j Áõ¸¹º"# _'N=Ê N @ë L 23# 4"# "## í y¬ 3# 4- Àr(f) 012 h2 3# 4 £ î#(g) $ 2SÀ.H v < ¨©(h) ST2 3# 4È®ì2£¢ |dhi(i) - . NW: #± ¼LMNBCDâvBC hibc /ÇN(j) É2 3# 4 ú"j #"#' ÊË 121Ç5."# # p N»å: ÜÇ p 73# 4 ;9:uv 23# 4 "#"# 00$Ë Å x< h'6. 23# 4 "#"# $%"#7L´4µ3# 4ˬY 1"# $%"#2ÈY 23# 4 "#"#3"7 >j \["#3" 1uv 23# 4 "#"#xy'7. 23# 4 "#"# Vþ"#7 23# 4 "#"#ì2£¢ ú D 1r7124F¢ È1 yz ´4µ² ¢ º Yèý?A º?!õ`$ ò8. â EF hi N ¼45 hi âúü v2pH r ö!H 6 %m 2ö!Hhi 23# 4 "#"# %"#12 3# 4 k 78¨9 $´r hi :;) *r ¼BCrvBCZ) ´4µ t %m 2ö!Hhi23# 4 "#"# %"#6 8 K <uvhi ? !õ`$st ö!H K <Nkl7Â= 5 = #p*$1. » ò ST ´4µ7 23# 4 ´4µ2. _`´4µ" ò 2 N_`0´4µ É" hò 3 7 ;9:`3# 4´4µÐ7 É3# 4(8ú "*%1. > N ST |deÎfghi N|d hi723# 4 |deÎfghi N|d hi _` ,ýhi É"7 ;9:`3# 43# 4 |deÎfghi N|d hi %"7õþ[ |deÎfghi N|d hi "# 12. v23# 4 2ö!Hkl|dhi12%" # s |dhi 23# 4|dhi 3# 4` ' 7L3# 4 h3. > N ST |dhi Éúü " µ¾kâ3#4 |dhi#i$(%m y ê v23# 412pH7L3# 4 C3# 4 (w h x$pH&'*&23# 4 "# "#7k; "#h 12y_' $ ¼ #t3# 49:j- ]ë! = 00 ß9:`3# 4 12 00 ß ð #7?@» ò ST ßN h*'"#70 &'Vþ) XY]^N½16 _ 4p Å p N=q2 » ! |}B ~k[ &'12; &'7)t2 N` Èåï 3 . ãÁ*(23# 4 "# "#7 $%"# )*9ê\y¬ ßN h : / Nµ¾#ÂÃ3# 4 A 0Y¥~h$ýÍtÿT · ¸¹º#Âà 4nûþ NÎ »3 MN7B ÿY¥ 12 ßN h 7 3# 4]^ä Å8 )**)7 ;9:`3# 4"*1. 12 6 t3# 4b h]^2. t3# 4 ]^7 23# 4 "# "#3" )*t3# 4b h 12]^äw7L´4µý#)* ]^ "#`a? èý?Ø ´4µÐ7²b h ]^Ø N¶R jØ ®W7 c k¸3. 7¤$ñ 00$Ë Å0t3# 4b h 12]^ºp 0#12 00$Ë{¤$ñ y C°ºp0# 2 Y Å ]^7 hi"#jklm' õ`! >q)*)* ]^7L´4µØ ®W7ÂL®W7 Ø y c K4. t]^ K w47 W`®W7:; 3 )* ]^7`®W7àº3# 4? õ`! K w4`@Y > D N t K ] ^ ˬ5. t`12 ú ]^7 ®W7 W K ]^w4`@Y > D N t ˬ"*1. 3# 4 |}7i p3# 4 Lpªõuvxy{w ¬bâ3# 4 · bâ 12|}3# 4ˬY)* 12|}7 `Tm9N d`erÎÏ ßr Bÿg 12 úz{ÿE2. 12 t3# 4b h|}bäj t3# 4 |}b h]^3. 3# 4 |}Nt3# 4|} ]^7 23# 4 "# "# 3" )*b h 12|}rt|} ]^ äw7L´4µý#)* |}rt |} ]^ "#`a? èý?Ø´4µÐ7²b h 12|}rt|} 12]^ äwØ N¶R jØ ®W7 c k¸4. 7¤$ñ 00$Ë Å0b h 12|}rt|} ]^ºp0#12 00$Ë{¤$ñ y C°ºp0# 2 Y Å|}rt|} ]^7 hi"#jklm' õ`! >q)*)* |}rt|} ]^7L´4µØ ®W7ÂL®W7Ø y cK5. u|}A N|}B`< 3 N 4 )* |}rt|}]^7`®W7 3# 4 y h_`)* |}r)*t |}]^ ) `@Nèý?Yt y ˬy ;@D4F) ®W7#K|}rt |} ]^ u<t`F÷ #K )|}rt |} ]^7H®W7àºF÷) `@Y > D N t ˬ6. 1|}rt|} ]^ )*kât3# 4 ]^p |}rt|}]^7G t3# 4 ]^ˬ`Y ˬ7. t3# 4|}A N|}B ]^7 ( ß8 )* jˬy t|}B 12]^7 y_ 4F·t Å)*"*"1. u 2 < $ 7y$qm'.2. ¸¹Z©$´ LM . A 7 Éq>[ 23# 4 pH > · m'.1¥$ý;ûLM 1$pH ÉH H m'.p LM# Ém'.s`IJ"*#´4 723# 4 ®W7"*$1. 3# 47È cd` N¸¹Z©$´ LM¶Rj z Z ±}K r X}3# 47H1998>3?16@?1999>3?15@A 8ªÈ c¶R3# 47H ¶R KL@` @NÈ c l±}K X}rl w47 W`®W72. 12p23# 4 È pH 6v ¸¹Z©$´ LM7 3# 4 6Ç 1¥;ûLM $ýr ýpH 23# 4LMâ pH 7' H 3# 46Ç F ½1 ;LMâ pH :.· É3# 4 .W3. ¸¹Z©$´ LM7 ±}K X}rl w4(M{ 3# 4 . LMÐ7² . áâ 12Q! è) ®W7ÂL®W7)"*%1. 3# 47 # `55ý < d Ì? N|}$ ~ 1990> d Ì 8 55% |}$ ~ { Z W ±}K X}rl w4`@Y > D Nˬ2. 23 |}$ ~ 1990> d Ì 8 = )*3# 4`@r`a|}$ ~ :; b $* )]()] >3. t` 1 ( ˬ }ºº`Y±}K X}rl 3# 4 $ *r¸¹Z©$´ LM3# 47H ±}K X}rlw4 W`@Y > D Nˬ4. 23 ¸¹Z©$´ LM W 12w4#7®¯2 LMpH W w4`< v<w4"*&t3# 4# 12®O"*'1. H3# 4t$ ˬ`@N!>Y P ®W7 h4F) Q h3# 42. 12; Q h7H®W7àºQ h) `@N$>@R ˬr Q h) ( { èY@@ˬ3. Q h 12 7®¯2IQ h3# 4"*(3# 4^37 W` ´4 STU w(w V wÀw W wN XYZ ww3· }))'+*",* -./01~¶R7Z^Å-.` @@ 3# 4 ¶[ \ ÃA 2345d Ì(CO2)øù(CH4)d ]^(N2O)Ì f(HFCs)B Ì(PFCs)è (SF6)6789:;«_«sÄÁÄNî`ðñúªFúabÿÍ´cd N DJúsÄeôfsÄ©dËôúËôÌg fNè ËôÌg fNè aúhi N úôf É:ÃÄj klm±¾D n oÃÄOlpqr4Q _sà f tO f u D _úófv"Í´ófµóDµ¾óf wúB1089292*9294*95*9292*929292929292!" *94#$110% 92& 92'(94)*+ *92,-./092123*924569278992: 92;< 100=>101? *94@A"92B *92C DEF*100DGH *92DGI *92<J"92K L92K/92M *100N,OPQ % ERS 92T URV 93*--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于1997年12月10目在京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
于1998年5月29日农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该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以下简称《公约》一缔约方,根据《公约》第二条所申明的最终目标,忆及《公约》的规定,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I/CP.I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第一条为本议定书之目的,应适用《公约》第一条中所载定义。
此外:1. “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 《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 “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的、后来经调整和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 “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票赞成或反对的缔约方。
6. “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
7. “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
其中所列缔约方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作出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为履行第三条中关于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指标的承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应:(a)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精心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增强国家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
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做法、造林和重新造林;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形式;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技术;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市场缺点、对违反《公约》目标和采用市场手段的所有温窒气体排放部门的财政鼓励、免税攒施和补贴;鼓励在有关部门作出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做法;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废物管理部门以及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藉回收和使用以减少甲烷的排放;(b)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成效。
为此目的。
这些缔约方应采取步骤分享它们关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并交流信息。
包括设法改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可比性、透明度和成效,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上或在此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审议便利这种合作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所有相关情况。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一起谋求限制或削减飞机和船舶用燃油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3•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依本条努力执行政策和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影响,包括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缔约方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中所指明的那些缔约方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同时考虑到《公约》第三条。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可以酌情采取进一步行动促进本款规定的实施。
4.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如决定就上述第1款(a)项中所指任何政策和措施进行协凋是有益助的,同时考虑到国家情况和潜在作用不一,则应考虑设法推动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协调。
第三条1•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附件A所列温室气体的其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中所记其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承诺和根据本条的规定所计算的其分配数量,以期这类气体的其全部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间削减到1990年水乎之下5%。
2. 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到2005年时在履行依本议定书规定的其承诺中作出可予证实的进展3. 在自1990年以来直接由人引起的土地利用改变和森林活动限于造林、重新遣林和砍伐森林产生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作为每个承诺期间贮存方面可核查的变化来衡量,应用来达到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在本条中的承诺。
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源的温窒气体排放和汇的清除应以透明且可核查的方式作出通报,并依第七条和第八条作出审查。
4. 在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之前,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提供数据供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审议,以便确定其1990年的碳贮存并能对以后各年的碳贮存方面的变化作出估计。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或在其后尽早实际可行时。
就与农用土壤和土地利用改变和森林等类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方面变化有关的哪些因人引起的其他活动是否应加到附件一所列缔约方的分配数量中或从中减去的模式、规定和指南作出决定,同时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报告透明度、可核查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方法、附属科技咨询机构根据第五条提供的咨询意见以及《公约》缔约方会议的决定。
这一决定应在第二个和以后的承诺期适用。
一缔约方可为其第一个承诺期间就这些额外的因人而引起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但这些活动须自1990年以来己经进行。
5. 其基准年或期间系根据《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届会议第9/CP.2号决定确定的、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在履行其本条中的承诺时应以该基准年或期间为准。
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尚未依《公约》第十二条提交其第一次国家信息通报的附件一所列任何其他缔约方也可通知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它有意为履行依本条规定的承诺使用除1990年以外的某一历史基准年或期间。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就这种通知的接受作出决定。
6. 考虑到《公约》第四条第6款,在履行其除本条中那些承诺以外的承诺方面,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允许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7•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的分配数量,在从2008年至2012年第一个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承诺期,应等于在附件B中对附件A所列温室气体在1990年或按照上述第5款确定的基准年或期间内其总的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所记的其百分比乘以5。
土地利用改变和林业对其构成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净来源的附件一所列这些缔约方,应为了计算它们的分配数量,在它们的1990年排放基准年或基准期包括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减去1990年士地利用改变产生的清除。
8•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为了上述第7款所指计算的目的,可使用1995年作为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基准年。
9•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对以后期间的承诺应在对本议定书附件B的修正中加以确定,这类附件应根据第二十条第7款的规定予以通过。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至少在上述第7 款中所指第一个承诺期结束之前七年开始审议这类承诺。
10. 一缔约方根据第六条和第十六条之二规定从另一缔约方获得的任何排放削减单位或一个分配数量的任何部分。
应计入该缔约方的分配数量。
11. 一缔约方根据第六条和第十六条之二转让给另一缔约方的任何排放削减单位或一个分配数量的任何部分,应从该缔约方的分配数量中减去。
12. 一缔约方根据第十二条规定从另一缔约方获得的任何经证明的排放削减单位应记入该缔约方的分配数量。
13. 如附件所列在承诺期间内的排放少于其依本条确定的分配数量,这一差额。
经该缔约方的要求,应记入该缔约方以后的承诺期的分配数量。
14. 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以将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所指那些缔约方不利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方式履行上述第1款中所指的承诺。
依照《公约》缔约方会议关于履行这些条款的相关决定,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本议定书生效后在其第一届会议审议可采取何种必要行动尽量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或依这些条款采取的对应措施对缔约方的影响。
须予审议的问题应是资金筹措、保险和技术转让。
第四条1. 凡同意共同履行第三条规定的其承诺的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只要附件A中所列温室气体的其合并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附件B中所记根据其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承诺和根据第三条规定计算的分配数量,就应被认为履行了这些承诺。
分配给协议各缔约方的各自排放水平应载明于该协议。
2. 任何这类协议的各缔约方应在它们交存批准、挂受、核准或加入文书之日将协议条件通知秘书处。
秘书处应接着将协议条件或修正或撒销协议的任何决定通知《公约》缔约方和签署方。
3. 协议应在第三条第7款所指承诺期的持续期间继续实施。
4. 如果缔约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框架内连同该组织一起共同行事,该组织的组成在本议定书通过后的任何改变不应影响到依本议定书确定的现有承诺。
该组织在组成上的这一改变只应用于继该改变后通过的依第三条规定的这些承诺。
5. 如这类协议的缔约方未能达到它们的合并排放削减水平,这一协议的每一缔约方应对协议中载明的它的排放水平负责。
6. 如果缔约方在一个本身为议定书缔约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框架内连同该组织一起共同行事,该区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每一成员国单独地和连同按照第二十三条行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起,如未能达到总计合并排放削减水平,则应依本条作出的通知对其排放水平负责。
第五条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应在不迟于第一个承诺期开始前一年,确立一个估算《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国家制度。
应体现下述第2款所指方法的此类国家制度指南应由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决定。
2. 估算《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窒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方法应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接受的方法,并且是《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三届会议所议定的。
如不使用这种方法。
则应根据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议定的方法作出适当调整。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基于特别是政府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和附属科技咨询机构提供的咨询意见。
定期审查和酌情修订这些方法和作出调整,同时充分考虑到《公约》缔约方会议作出的任何有关决定。
对方法或调整的任何修订应只用于为了在继该修订后通过的任何承诺期查明避守第三条规定的承诺。
3. 用以计算附件A所列《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全球升温潜能值应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按受的升温潜值。
并且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三届会议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