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福利思想也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
福利思想,不仅仅是由国家提供社会救助和保障,同时也包括个人在生活中自我实现和互相帮助的过程。
本文将从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详细讨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一、社会公平现代社会受到各种市场和政治力量的影响,使资源不平等现象日益显著。
因此,社会公平成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里,政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责任方。
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扶贫帮困等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机会和支持,使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此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还强调个人在生活中自我实现的价值。
现代社会重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选择,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和措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度。
二、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还强调社会责任。
社会有权利期望企业和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企业和个人对社会负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享有社会资源,还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地位和权利有所期望。
企业和个人有义务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贡献更多的社会资源。
另外,社会责任还表现在大众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上。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不断地面临各种挑战和危机,如贫困、失业、疾病等。
而社会责任则是在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发展。
总体而言,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集中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政府需制定合适政策和措施,铺平成功路径,满足弱势群体需求;企业与个人也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负责,切实为公众做出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福利思想将持续发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撑。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心理满足感。
2、费边主义:主张通过渐进的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提升福祉。
改善人类生活状况。
3、费边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坚持社会民主;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4、穆勒:人应该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他把这种幸福建立在人类的社会感情上,即与其同胞和睦相处的愿望上,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
5、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对经济学的革命性贡献是提出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改变了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提出以来,经济学一直相信的放任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从而影响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6、罗尔斯:罗尔斯提出的公平分配的正义理论是对社会的基本结构或主要制度的建构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看法,《正义论》的出版,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的福利国家结合起来,并且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正确理论,真是这一点,他的自由主义的平等理论为当代社会福利理论贡献的重要的思想。
7、威廉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同的分配理论;国家的所有租税就应该由土地和劳动收入来负担的租税理论;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理论。
8、韦伯:只有通过公共使用生产资料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除了少数高度集中的大型企业归国家所有外,大部分企业应该由地方。
即郡议会来管理,希望把城市和郡议会变成生产资料社会化的代理机构。
9、芘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分为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个人的福利是可以几辆的,主张基数效用论;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坚持正义理论,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夫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总结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总结福利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关注人类福祉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在社会福利思想的指导下,现代社会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福利制度,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下面将从福利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福利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福利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的最高幸福即为生活在正义的政治社会中”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公民幸福,因此政府应当提供福利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福利思想奠定了基础。
现代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应当享有基本权益。
他们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建立福利制度,保障个人权利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亚当·斯密则提出了“不可抗拒的义务”理论,主张政府应当向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援助,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福利思想在19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对福利制度进行了批判和重构。
他们主张消灭剥削和阶级对立,建立起一个既没有私有制也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福利资源将不再被少数人垄断,而是被公有化并平等分配给所有公民。
福利思想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各国政府纷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福利制度,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例如,北欧诸国的福利制度以其广泛、完善和充分的特点被公认为世界福利的典范。
这些国家通过提供免费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服务,实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了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福利思想在现代社会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存在,福利制度往往会陷入资源短缺和利益冲突的困境。
此外,福利援助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公民依赖心态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因此,福利思想在实践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总结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1、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类型1、残补式:即假定在市场和家庭这两个部门不能正常发挥有效作用时,社会福利机构才临时发挥作用2、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社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表现和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和特权受到一定的保护3、制度化再分配模式:它排除了市场的作用,社会福利的提供是根据需要的原则来提供一种普救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服务,其目标是平等和社会团结等。
其代表国家是坦桑尼亚。
2、费边主义的基本观点1,政治思想上,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认为由资本主义演进到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实行普选址和议会制度,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地实现过渡。
2,在经济思想上,是实现市政社会主义和组织合作社。
市政社会主义是费边社的重要政策主张,认为只要扩大市政当局对煤气工业、电力工业、自来水工业和其他公用事业的所有权,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就是实行社会主义。
3,在社会思想上,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出发,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反对静态地认识社会,认为社会是逐渐成长、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是缓慢进化的,否认社会制度经过一次巨变就能够得到彻底改造,并由此公开声称他们所信仰的费边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自觉的渐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之间存在重大分歧。
4、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坚持社会民主;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
3、费边主义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1、贫困发生结构观:贫困是一种非个人的社会现象,一个社会应该通过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改革,从而铲除贫困根源2、集体主义福利观:费边主义肯定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并认为国家应该要负担起责任,使社会的不公平降到最低,主张建立福利制度,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人类的互助的美德,让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政府应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福利政策和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教育补助、住房保障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辅助弱势群体,并提供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是指为了实现平等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中,社会正义是实现福利平等的指导原则,即通过提供福利和服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并提供基本的人权和社会公共品。
社会正义准则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通过社会福利的提供,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指个人通过履行社会义务和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社会契约的理念强调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责任,个人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政府则应该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责任。
通过社会契约制度,可以平衡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并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
政府还应该建立福利机构和组织,为人民提供福利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
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福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和控制开支的问题,以保证福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福利政策的滥用和不公平现象也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确保福利的合理分配,避免福利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最后,福利政策对个人的依赖和自主能力的削弱也需要关注。
政府应该通过培养个人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减少对福利的依赖,鼓励个人的自主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0
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
一 社会福利思想的本质与争论 社会福利思想指人类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的一切构想,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两种基本对立观点: 个人主义福利观 集体主义福利观 公平和效率 自由和平等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章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 一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的概念 1. 福利(Welfare) 一般来说,福利就是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 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能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 种条件。 2. 社会福利 《大美百科全书》(卷25第121页):社会福 利“最常指分门别类的制度与服务,其主要目的 在维护和提高人们身体的、社会的、智力的或感 情的福祉;同时亦指大学的、政府的或私人的方 案,这些方案涉及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和人群服 务等领域已达到助人的专业目标”
23
托马斯· 莫尔
托马斯· 莫尔(ThomnasMore,1478-1535年)英 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约于1478年2月7 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莫尔幼年丧母, 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约翰· 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 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 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 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 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 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 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章

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一)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1)失业问题(2)贫困问题(3)童工和女工问题(4)工厂工作条件问题(5)住房问题二:18、10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一)经济斗争:初期为消极怠工、破坏机器等,后来组织工会,集体谈判等(二)政治斗争:(1)改良主义:争取普选而开展大规模的斗争。
如:宪章运动(2)革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一)英国:(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2)1934年新《济贫法》(3)1870——1914年的保险立法和措施:1905年《失业工人法》、1908年《养老金法》、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二)德国:1.德国是第一个推出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2.法令:1883年《疾病保险法》(第一部)、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保险法》3.社会安全与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高级社会安全网:(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照顾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思想。
(一)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托马斯·莫尔,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乌托邦》莫尔的《乌托邦》中从六个方面对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描述:(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加劳动生产,以增加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3)要以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要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二: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特马索·康帕内拉,意大利人,代表作:《太阳城》1.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家庭是实现公有制社会的前提。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概念内涵广义: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狭义: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2、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3、新旧济贫法的内容《济贫法》主要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2)在救助行动中,政府主要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是地方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不能从其家庭或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新济贫法》对济贫措施做出了更严厉的规定,主要内容:(1)明确了济贫的责任在社区与教会,以加强济贫对象的管理;(2)取消院外救济,在更严格的控制下接受救济;(3)受助者必须承认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人身自由受限,失去政治权利特别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1)人道主义思想;(2)公民权利的观念;(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5、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1)围绕着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2)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哪种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3)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缓解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
6、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4)阐述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7、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瑞典按“福利国家”模式改造原社会保障制度,自1962年《国家保险法》实施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的主要项目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商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住房补贴等,囊括公民的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例如养老金制度,由三方共同承担责任。
2)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使福利不但有利于受益人,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
例如企业办一定的福利事业,既帮助了职工,又激励了职工的积极性,会给企业增加利润。重要内容:振兴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和终身教育。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时是美国各州里面,教育搞得最好的州长,他主张让美国人民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
以及责任,能保证让别人接受,同时自己也能接受。
也就是完全符合换位思考的要求,也符合将心比心的要求
社会投资型国家的含义以及定位
社会投资型国家
1)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承担责任,
共同作为福利事业的投资者,作为福利事业的投入者。
从而使福利受益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福利的投资者。
在福利国家,福利政策培养了懒汉,甚至形成了这样的社会阶层,给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很的阻力。
从社会的方面看,由于人们对福利的依赖,导致福利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债务沉重,税收不断增加,又导致了经济发展缓慢,反过来又影响了就业,又导致更多的人需要社会福利的保护。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是可以测量的。也可以计算并求和。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并进行比较。
边沁功利主义的要点
(1)人的本性趋乐避苦,趋利避害。人都要求功利最大化,或者追求最大幸福。这是对于个人来说,功利主义的表现。
(2)边沁认为可以精确计算人的苦乐。
(3)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根据功利最大化的原则,认为不应该停留在个人的最大幸福。在社会的范围内也应该实现最大幸福。这就是最条件下,制定的分配原则就是正义的,否则就是不正义的。所以他把正义叫做公平的正义(just as fairness),意思是正义要符合公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福利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福利思想涉及到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进行绪论,探讨其意义、特征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一、福利思想的意义福利思想的意义在于解决社会不公和不平等问题,促使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拥有不同的机会、资源和权益,福利思想能够提供公平的机会平台,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
福利思想的实施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福利思想的特征1. 全面性:福利思想不仅关注经济福利,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它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2. 公平性:福利思想强调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福利。
它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关注,力图弥补他们与其他人的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3. 可持续性:福利思想追求长期稳定的福利体系,注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它注重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应用1. 教育福利: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助力其实现自身潜能的发展。
2. 医疗福利:保障人们的健康是福利思想的核心之一。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注重公平的医疗条件和资源的均衡分配,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
3. 社会保障福利: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帮助人们在生活困难时获得必要的帮助,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4. 公共服务福利: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如交通、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
福利思想注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后感提到福利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想起它的英文“welfare”,而对于它中文的解释自己说不出来,写学后感时查了一下。
“福利”可以指: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中的公民福利;薪酬体系下职工报酬中的员工福利(出自维基百科),那么就得继续解释公民福利,在维基百科上公民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一种差别待遇,指由某些人,特别是政府向弱势群体或经济有困难者提供,以确保其生活质素、生存及发展机会等措施,以对社会整体有利。
《世界人权宣言》主张:“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力上一律平等。
”早期的社会福利观念,主要是源于慈善助人的精神。
《礼记‧礼运‧大同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其实就是社会福利的观念。
现代社会福利通常包括免费教育、医疗、住屋保障、社会保障等。
但对于这种政策,也有人认为从工作的公民手中拿走财富去帮助不工作的人、残疾人和儿童,就等于偷窃别人的劳动,违犯了保护个人财产的权利。
员工福利(英语:Employee benefit),是雇员因为受雇工作而有权享用的福利,通常是由雇主直接给予,如折扣购物、免费穿梭巴士等;也可能由第三者提供,如医疗服务,只要出示有效的工作证等。
中国内地的员工基本福利包括养老、工伤、医保、失业和住房公积金五项,统称“五金”。
我们课本主要是讲第一种“社会福利”也即“公民福利”,是覆盖面更广的社会性甚至全体人类的福利。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上学期学的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我想大部分同学都分不清,自己也是趁这次作业可以搞清楚区别,说实话大学毕业学生也未必真的理解这些抽象的名词,但是我们毕竟是学过的专业课,如果不懂实在过意不去,而且我自己也喜欢搞清本质的问题,基本概念不懂何谈运用。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制度与体系中两个层次截然不同的部分。
从词源上看,福利是比保障更为良好的一种生存状态。
《韦伯斯特新世界学院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指出,“福利(Welfare)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适的良好状态”。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福利: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
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社会福利特征:①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②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③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④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观点①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
②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欲的否定。
③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身上存有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肯定了世俗幸福的必要性。
④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主要内容:①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健的贫民;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老、病、残。
②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
③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
意义:标志这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是社会救助出现的标志。
1834年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济贫措施更严厉、明确了济贫责任在社区和教会、取消院外救济、对接受救济的人的权利做了苛刻限制。
1911年英国《国民保险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3年到1889年《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参考09级考点,还有待自行补充)社工102班青河1、社会福利:是一个概括性名词,包括理念意识形态的层面和实际服务的层面。
社会福利就是一般意义而言,是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现实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①、追求社会平等与公正;②、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③、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④、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3、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争论: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②、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③、放任自由与国家干预;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⑤、自由主义和群体主义。
4、瑞典的现代福利制度开始于20世纪初,瑞典常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福利国家的楷模”。
5、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①、由于民主主义者对政治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积极推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②、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来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③、最突出的影响是依据拉萨尔时期就提出的,通过国家责任,发挥作用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的思想观念,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推动改良性质的社会改革,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6、新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瓦格纳。
新历史学派不主张打破现存关系,而是承认现存的东西。
以改革经济立法、现有生产形态和各个社会阶级的教养和心理状态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改革整个社会。
7、费边主义者对重建社会的四根支柱:①、“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普遍实施;②、工业的民主管理;③、国家财政政策的彻底改革;④、剩余财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8、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代表人物: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2.福利国家危机: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
第二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
第三是失业危机。
第四,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普遍提高,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的老龄化加重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压力。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3.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是指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4.罗尔斯两个优先原则:(1)第一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原则)自由先被满足;自由相对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绝对重要性。
(2)第二优先原则:(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总和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
5.社会选择: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的结果。
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地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衡关系。
6.劳动异化: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劳动本身不仅不能给劳动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相反,劳动却成了人民苦难的根源。
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受到的控制就越大,他就丧失更多的自由。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制、普遍参加劳动和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原则之上,把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当做改造社会的目标,阐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生活的理想。
梅叶唯一的著作《遗书》,全书贯穿着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压迫和剥削的革命热情,以及号召无产者和劳苦大众联合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的理想。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在空想社会主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企图依靠理性和法的力量来改造社会。
圣西门是把人类发展氛围五个时期: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或新封建制度、未来的实业制度——理想和永久争议的王国蓝图。
提出“劳动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在“实业制度”下提出“协作制”傅立叶1803年《全世界和谐》;《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阐述了社会的组织问题: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和谐制度”。
欧文: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其理想社会是“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用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生产性劳动,以增加资本积累,增进国家财富。
积极的经济政策和福利政策应该是增加收入,而不是靠节约,减少支出来增加财富。
而国家的职能应该是在保护私有财产、革新政治和发展教育方面。
马尔萨斯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认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人口法则的作用下穷人的生育过快,导致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从而引起失业和贫困。
因此他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抑制穷人的人口增殖,而采用济贫和社会改革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贫困也起到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西斯蒙第对政治学的主要贡献是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将财富当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主张要通过研究收入的分配来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
他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迅速增加与劳动者阶级通过工作收入得到的生活资料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课程编号:1300701-0
英文名称:ModernSocialwelfarethought
课程负责人:张艳芳
师资队伍:张艳芳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开课学期:5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
总学时:理论学时72
学分:4
课程简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有关代表性的思想家、代表性思想学派对社会福利问题的认识、构想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向往;深入认识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把握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
观以及科学的社会福利价值观,加深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案例讨论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选用教材:
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编号:1302020-0
英文名称: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
课程负责人:张艳芳
师资队伍:张艳芳
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
开课学期:2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72
学分:4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阶级立场,懂得由于经济运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发的必然性,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经济基础发展趋势及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科,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学习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必须把继承与坚持同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需要学习、弄懂并把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选用教材:
张雷声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人文地理学概论
课程编号:1302070-0
英文名称:TheIntroductionofHumanGeography
课程负责人:张艳芳
师资队伍:张艳芳
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
开课学期:4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72
学分:4
课程简介:
人文地理学是人文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其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以马列主义观点,
全面认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作用及其独特的研究领域;通过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及实践能力。
通过人文地理学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人文地理学概论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的内容。
研究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文事象分布的规律性,从中总结经验,更好的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研究我国人文地理学,首要的任务是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分析解决我国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第二,根据我国的实际,学习国外发展的经验,把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全面发展起来。
第三,发展我国的人文地理教育事业。
第四,扩大我国人文地理学对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影响,增强国际交流。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选用教材:
王恩涌主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外风俗与文化
课程编号:1300650-201
英文名称:TheIntroductionofChineseandforeigncustomsandcultures课程负责人:张艳芳
师资队伍:张艳芳
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
开课学期:6
课程类型:选修
先修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学分:2
课程简介:
《中外风俗与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与特色文化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本课程作为人文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课程之一,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与外国的各种风俗文化如物质生产风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关系习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习俗、信仰习俗、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进行有代表性的简扼介绍,为选课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与文化特征呈现给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习俗与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力争从习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世界各地风俗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讲授为辅。
以论文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及学生课程讲授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论文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