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 联结派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我强化—— 是通过自身内部刺激的作用而完成的强 化,对于学习,其作用往往超过外部刺激所提供的强 化。
* 5、行为塑造与矫正
* 连续接近技术: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 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 系统脱敏疗法
* 6、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讨论:泛化与分化律对学习与教学有何指导意义?)
* 华生提出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
*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 易得到加强。
* 总体评价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 习得律 *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 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 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 分化——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 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
*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1、学习实质:
*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
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在这
*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 3、实验基础:斯金纳箱 * 4、强化理论
* 强化类型: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相同之处:
* 两者的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 * 两种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都是需要通过强化; * 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两者都起作
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
为一种烦恼。 * 练习律 (Law of exercise ): 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
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 和失用律 两部分组成。 * 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
联结转移和类比反应。
*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又称多变化的反应(Varied reaction),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 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 态,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决定什么因素给有 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 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份或元素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之联 结。学习者能有选择地对某个问题或刺激情境中优势的或显著的 要素作出反应。 * 联结转移(Association Shifting)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 中一系列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 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 贡献:
* 巴: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 华:将巴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
* 局限:
*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举习方式固然可以解释很多简单的学习行
为,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学习。例如要训练一只狗学习一种 它从末学过的技巧(如打滚),就无法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程 序进行。在实际训练时,常是先帮狗翻一个身,然后给予 食物作报酬。在这个动作(反射)在前刺激(食物)在后的顺序 中,绝不能说翻身这个动作是食物刺激所引起的。所以, 人们认识到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外,还有操作条件 反射的学习方式。
*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 *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
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 自发产生
2、学习观:
*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 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 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灵活间时强化—— 这种强化的时间间隔是随机而变的, 学生虽然也是按时间间隔被强化,但间隔的长度不是固 定的
* 固定间次强化—— 即在规定次数的反应后给予一次强 化,如可以对每次、每二次、每十次,或所规定的每一 任何次数的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 灵活间次强化—— 这种强化仍然根据反应次数间隔而 定,只不过这个间次是随机而不是固定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 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位
(1930,1931) * 1、关于行为的分类: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1、试误-联结论的基本观点
*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
间的联结。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 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 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 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 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 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 训练前:US -UR * 训练中:CS- US-UR * 训练后:CS-CR(UR)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 ¡°Little Albert¡±实验 * 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
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班上唯一举手的学生,并且你越是不理他,他就越是使劲的挥动着手,大声的说着自己的答 案。 “好吧,夏雨,你觉得应该如何作?”张老师无奈的说。 “应该举起手,安静的等您点名。”夏雨高兴的说。 “既然你知道这个规则,那为什么在老师点你名之前就大声回答呢在?” “我忘了。” “好吧,谁能说说有关课堂轮流发言的规则。” 四个学生一起举起了手,一起大声回答:“一次一个回答”;“安次序回答”,“当别人发言时不要 说话”。 张老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你们快要把我逼疯了!”她说“我刚才不是说应该举起手等我点 名吗?” “但是,张老师,”王慧没举手就说,“夏雨并没保持安静,但你也叫他发言了呀!”
件反射是按杠杆,而无条件反射却是吃食物。
* 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 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 前者是被动的,所以被称为反应性行为,后者是主动的, 所以又被称为操作行为。
* 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 固定间时强化—— 这类强化指学习者按规定的时间间 隔,每隔若干秒、若干分、若干小时,或依需要而规定 的某种时间间隔接受一次强化
* 特点: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 步骤:
*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与终点行为(目标) * ②将教材内容分成许多小单元,按逻辑程序排列成由易到难的
许多层次 * ③确定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第二个问题
的基础 * ④学生积极反应 * ⑤核对反应(强化)
* 实施
* 直线式程序 * 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
联结派学习理论
张新是新乡市某小学1年级的一名老师,她试图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良好。她“同学们,我 想和大家谈咱们班上的一个问题,当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不是先举手等老师点名,而是直接 回答问题,谁能告诉我:当我提问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夏雨的手举到空中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举手并安静地等待!” 张新叹了口气,她试图忽略夏雨——因为夏雨的行为恰恰是老师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夏雨却是
* 总体评价 * 贡献:
*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 了联结派的眼界
*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 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 教学
* 局限:
*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 射,过于偏狭。
* 2、实验基础
* 迷箱实验(Puzzle Box)
* 3、学习过程: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 * 4、学习的基本规律:
早期观点:
* 效果律 (Law of effect ): 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 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wk.baidu.com影响。
* 准备律 (Law of readiness ): 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 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
* 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 原级强化—— 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 即本身所具有强化 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 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 种物质奖励等。
* 次级强化—— 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 继起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 替代强化—— 指学习者通过他人( 包括同伴和文学作 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 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 象。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 代表人物: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格斯里等 * 共同点: * 1、在过程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
是由此到彼的联结。
* 2、在结果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
用,如消退、恢复、强化、分化和高级反射
等。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 就条件反射产生的实质,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经 典条件反射为刺激代替反射,即反射之所以形成,是条件
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因此,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 (CS)、无条件刺激(UCS)及反应(R)三者总是UCS在前而R 在后。操作条件反射中三者的顺序不同,总是R在前UCS 在后,因此被称为刺激反应的学习。 * 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 件反射极其相似(例如都是分泌唾液);但在操作条件反射 中,这两种反射却截然不同,如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条
* 类比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是指对新 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 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 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 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
后期观点: * 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首先是放弃了练习 律;其次是对效果律进行重要的修正 。 * 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主要是增加了效果 扩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 评价
形成的通道。
* 3、在条件上,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桑代克简介:
*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 1891-1895, 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 *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 *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 博士学位 *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原理
*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 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 步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 内涵
*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 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 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 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 贡献:
* 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 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 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 *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 不足:
* 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 *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在学术领域中,批评是最高的颂扬,-------” (希尔加德)
* 5、行为塑造与矫正
* 连续接近技术: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 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 系统脱敏疗法
* 6、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讨论:泛化与分化律对学习与教学有何指导意义?)
* 华生提出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
*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 易得到加强。
* 总体评价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 习得律 *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 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 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 分化——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 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
*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1、学习实质:
*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
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在这
*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 3、实验基础:斯金纳箱 * 4、强化理论
* 强化类型: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相同之处:
* 两者的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 * 两种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都是需要通过强化; * 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两者都起作
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
为一种烦恼。 * 练习律 (Law of exercise ): 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
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 和失用律 两部分组成。 * 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
联结转移和类比反应。
*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又称多变化的反应(Varied reaction),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 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 态,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决定什么因素给有 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 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份或元素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之联 结。学习者能有选择地对某个问题或刺激情境中优势的或显著的 要素作出反应。 * 联结转移(Association Shifting)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 中一系列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 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 贡献:
* 巴: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 华:将巴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
* 局限:
*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举习方式固然可以解释很多简单的学习行
为,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学习。例如要训练一只狗学习一种 它从末学过的技巧(如打滚),就无法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程 序进行。在实际训练时,常是先帮狗翻一个身,然后给予 食物作报酬。在这个动作(反射)在前刺激(食物)在后的顺序 中,绝不能说翻身这个动作是食物刺激所引起的。所以, 人们认识到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外,还有操作条件 反射的学习方式。
*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 *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
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 自发产生
2、学习观:
*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 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 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灵活间时强化—— 这种强化的时间间隔是随机而变的, 学生虽然也是按时间间隔被强化,但间隔的长度不是固 定的
* 固定间次强化—— 即在规定次数的反应后给予一次强 化,如可以对每次、每二次、每十次,或所规定的每一 任何次数的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 灵活间次强化—— 这种强化仍然根据反应次数间隔而 定,只不过这个间次是随机而不是固定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 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位
(1930,1931) * 1、关于行为的分类: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1、试误-联结论的基本观点
*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
间的联结。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 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 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 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 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 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 训练前:US -UR * 训练中:CS- US-UR * 训练后:CS-CR(UR)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 ¡°Little Albert¡±实验 * 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
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班上唯一举手的学生,并且你越是不理他,他就越是使劲的挥动着手,大声的说着自己的答 案。 “好吧,夏雨,你觉得应该如何作?”张老师无奈的说。 “应该举起手,安静的等您点名。”夏雨高兴的说。 “既然你知道这个规则,那为什么在老师点你名之前就大声回答呢在?” “我忘了。” “好吧,谁能说说有关课堂轮流发言的规则。” 四个学生一起举起了手,一起大声回答:“一次一个回答”;“安次序回答”,“当别人发言时不要 说话”。 张老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你们快要把我逼疯了!”她说“我刚才不是说应该举起手等我点 名吗?” “但是,张老师,”王慧没举手就说,“夏雨并没保持安静,但你也叫他发言了呀!”
件反射是按杠杆,而无条件反射却是吃食物。
* 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 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 前者是被动的,所以被称为反应性行为,后者是主动的, 所以又被称为操作行为。
* 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 固定间时强化—— 这类强化指学习者按规定的时间间 隔,每隔若干秒、若干分、若干小时,或依需要而规定 的某种时间间隔接受一次强化
* 特点: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 步骤:
*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与终点行为(目标) * ②将教材内容分成许多小单元,按逻辑程序排列成由易到难的
许多层次 * ③确定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第二个问题
的基础 * ④学生积极反应 * ⑤核对反应(强化)
* 实施
* 直线式程序 * 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
联结派学习理论
张新是新乡市某小学1年级的一名老师,她试图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良好。她“同学们,我 想和大家谈咱们班上的一个问题,当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不是先举手等老师点名,而是直接 回答问题,谁能告诉我:当我提问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夏雨的手举到空中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举手并安静地等待!” 张新叹了口气,她试图忽略夏雨——因为夏雨的行为恰恰是老师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夏雨却是
* 总体评价 * 贡献:
*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 了联结派的眼界
*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 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 教学
* 局限:
*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 射,过于偏狭。
* 2、实验基础
* 迷箱实验(Puzzle Box)
* 3、学习过程: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 * 4、学习的基本规律:
早期观点:
* 效果律 (Law of effect ): 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 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wk.baidu.com影响。
* 准备律 (Law of readiness ): 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 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
* 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 原级强化—— 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 即本身所具有强化 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 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 种物质奖励等。
* 次级强化—— 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 继起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 替代强化—— 指学习者通过他人( 包括同伴和文学作 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 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 象。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 代表人物: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格斯里等 * 共同点: * 1、在过程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
是由此到彼的联结。
* 2、在结果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
用,如消退、恢复、强化、分化和高级反射
等。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 就条件反射产生的实质,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经 典条件反射为刺激代替反射,即反射之所以形成,是条件
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因此,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 (CS)、无条件刺激(UCS)及反应(R)三者总是UCS在前而R 在后。操作条件反射中三者的顺序不同,总是R在前UCS 在后,因此被称为刺激反应的学习。 * 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 件反射极其相似(例如都是分泌唾液);但在操作条件反射 中,这两种反射却截然不同,如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条
* 类比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是指对新 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 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 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 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
后期观点: * 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首先是放弃了练习 律;其次是对效果律进行重要的修正 。 * 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主要是增加了效果 扩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 评价
形成的通道。
* 3、在条件上,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桑代克简介:
*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 1891-1895, 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 *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 *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 博士学位 *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原理
*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 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 步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 内涵
*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 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 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 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 贡献:
* 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 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 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 *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 不足:
* 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 *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在学术领域中,批评是最高的颂扬,-------” (希尔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