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答案70分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方法。

这些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和把握。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对抗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法的观点是:事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平稳的、直线的,而是通过对立、矛盾、斗争、统一和飞跃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批判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的批判性认识和改造性实践。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的批判来揭示其内在矛盾和问题,以及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来改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社会现实是历史的产物,人类思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思维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来实现的。

实践论强调人类思维的特点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据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统一科学与实践、理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的辩证法。

这些方法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科学和实践的统一性、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自考马哲简答题总复习

自考马哲简答题总复习

自考马哲简答题总复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自考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继续教育的选择,而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为了大家不可避免的学习内容。

对于许多人来说,面对哲学这样的学科,往往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本文旨在为大家提供马哲自考简答题的总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熟悉马哲的知识。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 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2. 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对立、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运动性。

3. 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是什么?答: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

三、 唯物史观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和生产力的发展。

3. 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是什么?答: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是从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

四、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形态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

3.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货币交换和商品交换的普遍化,以及私人财产和私人利益导向的经济活动。

五、 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A4.C5.D6.A7.B8. A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17.B 18.A 19.D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原理练习一(附答案)

马克思原理练习一(附答案)
种基本类型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 B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16、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诡辩论 B二元论 C唯心论 D不可知论
)
1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58、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C客观性和主观性 A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A矛盾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B共性和个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59、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B质量互变规律 D辩证决定论
) )
6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61、所谓运动是指( )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75、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76、偶然性是指(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 趋势 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7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7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74、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普遍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48、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49、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和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5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 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5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A唯物主义二元论 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

马哲单选1.“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写照。

A、人生观B、价值观C、道德观D、职业观【正确答案】:B2.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3.1844年,()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A、银行B、企业C、市场D、政府【正确答案】:D5.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充公B、赎买C、收购D、合营【正确答案】:BB6.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8.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9.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C10.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销售阶段B、购买阶段C、流通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B1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D ) A. 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 B.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C. 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 解放生产力 B. 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 C. 实现共产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B ) A. 阶级斗争 B. 功利主义 C. 革命暴力D. 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灵魂。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 D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马克思和恩格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 A ) A. 德国 B. 苏联 C. 中国 D. 法国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 B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C. 英国资本主义的危机 D. 俄国社会的变革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 D ) A. 理想主义世界观 B. 唯心主义世界观C.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D. 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 A ) A. 实践性检验真理 B. 主观主义 C.客观主义 D. 统一认识和实践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实践性检验真理,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考察和验证。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20世纪的哪个时期?它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于19世纪下半叶,具体来说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德国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为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哲学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哲学的革命性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几个重要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过程。

主体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客体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认识,从而获取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践的检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和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理解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个体的自由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人的自由不是与他人的冲突和压迫相对立的自由,而是通过解放个体和解放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论的根源、基础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实践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战略思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自我解放和发展。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A),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工人起义C、“人民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运动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B )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3.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B)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4.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5.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D)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A、傅立叶、欧文、马克思B、圣西门、欧文、马克思C、圣西门、傅立叶、马克思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6.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A)。

A、费尔巴哈B、康德C、费希特D、谢林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黑格尔的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以上均错8.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9.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B)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D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主讲人: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同志们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所谓开辟未来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忘记本来。

所谓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学习作为原初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因而我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问题,谈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谈的历史、理论和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首先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跟它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什么历史条件呢?那就是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导致了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之后,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占用物质财富的人,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人包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沦为无产者,称为无产阶级。

因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而工人运动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工人运用发展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使工人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发走向了自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就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在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习题集【说明】:本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号为01006)共有单选题,论述题,简答题,判断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 革命性和斗争性B. 先进性和革命性C. 阶级性和先进性D. 先进性和科学性3.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 唯物主义的观点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级旧社会产阶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2、3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3 )。

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⑷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2、4 )。

⑴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⑵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1、2、3 )。

马原期末题型

马原期末题型

马原期末题型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唯心论B. 辩证唯物论C. 实用主义D. 唯物辩证法2.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A. 人的本质是社会的B. 人的本质是善良的C. 人的本质是恶性的D.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阶级斗争和革命B. 社会主义建设C. 生产力发展D. 人民民主专政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是()A. 实证主义B. 理性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经验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哲学的贫困》D. 《社会主义与科学主义》二、问答题1.解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化性的认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现实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矛盾普遍存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内部存在着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通过斗争促使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转化: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向前。

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注重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

对事物现象的研究和分析要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出发。

–实践性:强调理论要结合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才能真正把握和改造客观世界。

–历史性:强调对事物的研究要放在其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中来考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生产的观点2、人生观是()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B.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人口因素作用的根本看法3、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5、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机械唯物主义6、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的固有“先天形式”,这种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7、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意识内容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抹煞了意识的主观性D.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表现B.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9、“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诡辩论10、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A.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B.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C.事物运动的一切过程D.事物的质变11、本质是()A.事物发展的原因B.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C.事物发展的趋势D.事物的根本性质12、在现实中,虽有根据但不充分,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不好的可能性13、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相互决定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4、否定之否定规律在()A.事物完成一个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C.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事物发展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15、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循环性B.重复性C.上升性D.曲折性1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A.矛盾双方由一分为二到合二为一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C.矛盾双方和平相处、相互合作D.矛盾双方相互“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1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认识的初级阶段B.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C.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D.认识过程中的质变19、真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20、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休谟D.贝克莱2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A.作用B.改造C.加工D.反映22、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A.客观存在B.认识的客体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23、“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对绝对真理的否定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4、价值是()A.人对事物的一种关系B.事物对人的一种关系C.实践决定认识的一种关系D.认识指导实践的一种关系2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依靠群众D.改革开放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思维和存在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C.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E.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2、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自然规律是绝对观念的表现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一元论哲学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E.物质和精神都服从一个实体——上帝4、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正确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C.人们感觉的复合D.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E.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E.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7、意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意识是人脑的物质附属物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E.意识是人脑的无条件反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句话说明()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意识就是物质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物质和意识是等同的9、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学说B.世界充满矛盾的学说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学说D.世界普遍联系的学说E.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1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相互联结、相互结合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的关系E.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关系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斗争的关系E.相互同一的关系12、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在于()A.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B.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C.割裂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D.否认了同质事物仍存在量的差别E.对事物的发展作了“突变论”的解释13、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A.阶段性的部分质变B.局部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14、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A.斗争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限制B.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C.斗争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D.无条件性E.只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发展15、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B.炸弹爆炸C.铁钉生锈D.塑料老化E.水果腐烂16、感性认识是()A.认识的初级阶段B.认识的高级阶段C.对事物本质的认识D.对事物现象的认识E.唯一可靠的认识17、认识的主体和客观的关系是()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E.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18、归纳是()A.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法B.从一般的概念、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C.演绎的基础和补充D.演绎的结果E.和演绎根本不相容的认识方法。

大学思修题库及答案

大学思修题库及答案

大学思修题库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论的、辩证的世界观,基本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核心观点包括:唯物论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观点,即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有:坚决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大学MOOC马原线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中国大学MOOC马原线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B.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私人资本所有制
D.
法人资本所有制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8单选(2分)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
得分/总分
A.
康帕内拉等人
B.
马布利、摩莱里等人
C.
托马斯·莫尔等人
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9单选(2分)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下列哪一个()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6单选(2分)
“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得分/总分
A.
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
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
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
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7单选(2分)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1单选(2分)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得分/总分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单选(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实践的观点
B.
人民群众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得分/总分
A.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实现全民所有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历史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第18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和改造了()。

(多选题)(分值:5)
A.黑格尔哲学
B.费尔巴哈哲学
C.马克思哲学
D.恩格斯哲学
第19题、19世纪40年代马恩哲学的形成和问世的代表性著作有()。

(多选题)(分值:5)
A.《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哲学的贫困》
D.《反杜林论》
第20题、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产生了()结果。

(多选题)(分值:5)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抑制生产力发展
C.导致两极分化
D.缓解两极分化
剩余时间:37分29秒
次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您的得分为70分
判断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7题得分:35
单选题部分共有5题答对5题得分:25
多选题部分共有5题答对2题得分: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