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大学》的主要内容

下面再看八条要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达到“止于至善”的人生目标,《大学》提出的措施和方法就是“八条要目”。《大学》经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就是明辨事物,穷究事理。“格”,是推究、穷究的意思。“致知”,就是获取知识,充实自己。“致”,招致、获取。

“诚意”,意念诚实,不搞虚假。“正心”,端正心意,不生邪念。

在曾子看来,要做到“诚意”,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比如说厌恶污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颜色,这是人之常情,你不能颠倒黑白,自欺欺人。“正心”与“诚意”的含意差不多,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诚意是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正心是心思要端正,不要有邪念:前者强调“真”,后者强调“正”;“诚意”是不要虚情假意,“正心”是不想歪门邪道。

“修身”,就是进德修业,提高素质。“齐家”,以身示范,整顿家庭。“齐”,整齐,这里是“使之整齐”的意思。曾子认为:要想整顿好自己的家庭,其前提和关键就是修养好自身的德性,提高个人素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今都很重视人们个体素质的考察。

、《大学》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大纲领”,“八条要目”。

我们先看三大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彰显发扬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字是动词,彰显、发扬的意思。第二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就是光明美好的品德。《大学》中的“亲民”,程颐认为就是“新民”。“新民”,即是新人,它有好几重意思:作一个新人;自己如何作一个新人;如何让人革故鼎新;如何使人作一个新人等等。《大学》传文注解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商汤在浴盆上刻一条警语:“如果今天能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当天天洗,保持干净,弃旧图新。每天不间断,永远保持,就会一天一个新面貌。商汤是商代的开国君王,在洗澡的时候都能得到革新头脑的启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他的确是千古帝王的楷模。“止于至善”的“止”本是居住、止息的意思,引申为定位、实现、达到。“至善”:善的最高境界。“止于至善”,就是要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定位在最理想、最好的、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止于至善”的目标和信念,他的一切作为就会围绕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去做,从而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大学》开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和发扬自己光明美好的德性,在于用这种德性去使民众自新(即更新人们的观念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性),在于使人们达到善良的最高境界。

《大学》的作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懂得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才能有确定的方向;有了确定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神思安稳;神思安稳,然后才能认真考虑;考虑周到以后,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为人处事,如果能够抓住纲领,明确事物的本末先后,那就是懂得“大学”的道

理了。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有了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奋斗起来就不会迷失方向,精神抖擞,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

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①“仁”的思想;②“礼”的思想;③中庸思想;④教育思想;⑤“孝”

的思想;⑥天命思想。

①“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

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

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

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

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②“礼”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

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

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

在孔子的观念中,“正”就是合礼,“割不正,不食”,没有礼就无

以立身成人。

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

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仁”的道德境

界,他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

要求。

③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

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认同最高标准——“中”。

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

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如孔子提出“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

倡导无可无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