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①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②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③群体心理: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领导人的地位与作用、领导方式、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④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奥尔波特两兄弟)
①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②F.H.Allport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③G.W.Applort人格心理学: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独立标志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学科出版同名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②条件:生活依附期、遗传素质
〃根据社会化历程可将社会化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儿童期的社会化(感受外界影响;识别情感;自我概念的发展;人格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化的进程。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口头语⾔;与家庭成员及小朋友进行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感情关系;掌握初步的道德观念:好与坏。重要表现为依恋。)(二)青春期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化(价值观形成;预社会化:为进入社会⽣生活做准备;社会角色认同;自我意识的形成;初步的人格独立:能够评价事物和人,但未形成独立的评价系统;进一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三)成人期的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的重点在于习得与角⾊色有关的各种⾏行为,适应角色转换和与角色有关的事件的要求。)
〃根据社会化内容可将社会化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①政治社会化(个体逐步接受与程,即个体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核心,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遵守法律、行驶正当权利、承担应尽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②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有关个体道德发展的力量主要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③社会角色社会化(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角色社会化包括性别角色社会化、职业角色社会化、家庭角色社会化等。)
〃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家庭: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孩子地位;②学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③同伴群体;④大众传媒
〃什么是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个体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何为角色冲突?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一)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导致角色扮演者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状态。角色冲突分为两种: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二)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法、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
〃什么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什么是自我意识?
1890年,W.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社会心理学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社会心理学的不同理论对自我意识的内容是如何理解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分类)
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詹姆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二)罗杰斯(现实自我: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是现实的、真实存在的东西。理想自我:个体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是观念的,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三)范因斯坦,(私我意识:对私我(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为他人不可获得的隐秘)的意识。对群体中社会压力的敏感度低,比较注意信念、价值、情感等个人的内在方面。公我意识:对公我(某些自我的方面是公开的,社会的,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的意识。对他人的意见敏感,避免不合群,会为所期待的社会交往而调整自己的意见。)(四)马库斯(现在的自我、可能的自我: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
〃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①物-我知觉分化(物-我感觉分化、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的分化、自己和自己的动作的分化)②人-我知觉分化(对人微笑、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③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试分析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一是影响有关自我隶属于某一阶级、阶层的社会自我意识。二是影响个体心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自我成就、自我实现欲求的高低等。(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图式不同。如东方文化造成依赖型自我,西方文化造成独立型自我。(三)家庭:家庭是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父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四)角色扮演:个体角色扮演成功,易于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相反,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五)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随他人评价的改变而改变。(六)参照群体:指目标、规范、价值被个体作为行动指南,用以约束、调整自己行为的群体。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来源。参照群体的规范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
〃什么是自我增强?个体自我增强的方式有哪些?
(一)自我增强: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使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二)方式:①向下的社会比较(所谓比下有余)②选择性遗忘(当回忆的事件有损于个体的自尊时,对回忆事件选择性的遗忘。)③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人们趋向于贬低消极的、否定的反馈评价的可靠性,而夸张积极的、肯定的反馈评价的可靠性。)④缺陷补偿(将自己角色丛中的某个角色的重要性抬高,以补偿自己另一个角色的缺陷。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调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⑤自我防御性归因(归因:指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自我归因常常是自我防御性的,它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好结果所起的作用,缩小对消极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因,成功归因于内因:反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因,失败归因因。)⑥自我设障
〃举例说明,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哪些?
由于社会认知对象的复杂性、认知者的主观性、认知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认知方式的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