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汉语教案12
2021~2022学年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4d45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f.png)
教案: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
2.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古诗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探讨。
2. 探讨内容包括:古诗的主题、意境、韵律等。
3. 各小组汇报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对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意阐述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2. 结合课后练习题,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八、课后反思(5分钟)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同时,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390cd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c.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一、《写景》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景,并通过学习五首古诗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语言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
二、《古诗文鉴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鉴赏五首古诗文,通过揣摩古人的感受体会其艺术价值,并通过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发现古人视角下的社会变迁。
三、《记叙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运用正确的句式、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读图悟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多种图形方式学习诗画、故事、寓言等内容,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义。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辞藻用法,通过阅读古诗文,掌握它们的辞藻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寓言故事》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讨论寓言故事的内涵与外延,通过绘图和故事的复述,理解每个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
七、《修辞方法》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修辞方法,通过学习修辞方法的应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表达方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注意日常语言表达,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以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九、《议论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积极参与辩论,提高自己的论述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比喻用法,通过五首古诗文的学习和欣赏,学习比喻应用技巧以及比喻的妙用。
十一、《读图作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多种图形和图片,进行创意作文。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十二、《课外阅读》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小说等作品,并通过阅读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教材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4ba4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1b7ce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f.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72bc321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2.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2《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诗歌阅读:让学生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诗歌背诵: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诗歌的背诵。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回答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诗歌背诵: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诗歌的和作者。
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隐喻。
4. 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作业设计:1. 抄写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2. 解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写一篇关于诗歌感受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2.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2f11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清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提升学生对于贫困与富有的理解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本中的含义和哲理。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体验。
•思考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
3.教学准备
•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课件或板书准备。
4.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关于贫贱富贵的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
•听读课文《清贫》,学生跟读。
第三步:课文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步: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不同财富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第五步: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找出身边具有“清贫”精神的人或事例,并分享。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贫贱与富贵的不同价值观念。
通过对于《清贫》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增强了对于贫困人群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体会贫贱与富贵的价值。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1404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0.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欣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诗歌的美,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三首诗的韵味和美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三首诗的深层含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ae486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d.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中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本节课节选了演讲中的精彩部分,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信念。
课文语言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记忆。
接着,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57b07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d.png)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的演讲,它热情讴歌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本节课选自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时,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色,从而引出课题《少年中国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少年中国,你打算如何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442ece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f.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生词和词汇,如“僵卧”、“邸”、“吟鞭”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12.古诗三首》。
2. 教学内容:(1)古诗《示儿》的朗读和背诵。
(2)古诗《题临安邸》的朗读和背诵。
(3)古诗《己亥杂诗》的朗读和背诵。
(4)生词和词汇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词汇的学习。
(2)对古诗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示儿》,讲解生词和词汇,解释诗句的含义。
(2)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示儿》。
(3)重复上述过程,完成《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的教学。
3. 意境与主题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5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查找相关资料、写心得体会等。
六、板书设计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意境主题生词和词汇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背诵三首古诗。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对三首古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7b933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9.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已亥杂诗》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语言、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情感、品味诗歌韵味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清代历史及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难点:领悟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情感,品味诗歌韵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欣赏教学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准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查阅资料,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龚自珍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14d7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1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0993e5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9.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12)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落花生》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初步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
3.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4.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落花生》中的主要情节。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段落。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0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出课文《落花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落花生”在课文中所扮演的角色。
2. 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2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落花生》,并进行简单的赏析和理解。
•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 分组讨论,深入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4. 默写练习,巩固学习成果(15分钟)•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相互核对,找出并纠正错误。
5. 小结课堂,反馈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总结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落花生》相关的习题。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课文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课文《落花生》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落花生》教案(12)到此结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8df47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7.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三首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田田”、“漠漠”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三首古诗:《所见》、《稚子弄冰》、《村晚》。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
2. 学习诗歌(1)学习《所见》: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稚子弄冰》: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习《村晚》: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齐读诗歌,巩固记忆。
(2)进行诗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所见》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2. 《稚子弄冰》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3. 《村晚》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9e1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e.png)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2.了解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古诗的意境和基本词语。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的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
2.学生结合课文和背景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古诗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教师解读古诗内容,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大声朗读古诗,尝试理解古人的情感。
–分组讨论古诗表达的意境,展示表现。
3.学习古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跟读古诗,体会作者的孤寂之感。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学习古诗《将进酒》:–教师导入古诗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品读《将进酒》,体会诗歌中的豪迈和情感。
–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体验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5.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古诗三首,比较不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设计课堂小测,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中的生词和抽象意象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以上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dfab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9.png)
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共包含三首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深入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主题和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解释生僻字的意思。
(2)学生尝试运用重点词语到实际情景中,体会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抄写古诗,加强记忆。
(2)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示例: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加强记忆。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6325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ffd65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a.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c.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b. 学会通过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b.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学习并掌握古诗《示儿》的全文。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进行朗读、背诵和古诗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难点:1.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板书设计。
2. 教材《示儿》古诗文本。
3. 字典或词典,用于查阅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示儿》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 解析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抽取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抽取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欣赏。
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2. 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f3cf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4.png)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教学目标: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
认识“冀、撞、融”3个生字。
(重)2、学习要掌握的词语,能够理解他们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
(难)二、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导学达标1、激情导入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
这篇课文以“关爱”为主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2、教学生字不仅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还学会运用,教师要有效训练学生造句、说话的能力。
(1)遇:半包围结构,读yù。
注意里面的“禺”的最后三笔的写法。
(2)稳,读wěn,不要读成后鼻音。
(3)峰,读fēng,注意左边的“山”要写的略窄一些。
(4)股,读gǔ,量词,如:一股水流、一股线等。
(5)舱,读cāng,“舟”部。
可组成货舱、客舱、船舱等。
(6)李,读lǐ,在“行李”一词中读轻声。
书写是注意与“季”的区别。
(7)继,读jì,注意与“断”字的区别。
(8)脱,读tuō,“月”部。
可组成摆脱、解脱、逃脱等词语。
三、达标测评根据拼音写汉字Wěn tuōjì平()()险()续Cāng fēng yù机()山()()难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连词“以便”和动词“继续”的用法,能够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周恩来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默写生字(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是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2、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不同的语气、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二)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利用藏文翻译逐段理解课文意思,感悟作者的“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获得关爱”的情感。
四、达标测评:同步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五、布置作业2、假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重)2、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能够理解他们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
(难)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导学达标(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特权,让你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假如······,请你们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二)识记字词1、教学生字(1)缩,读suō,不要读成sū。
(2)谷,读gǔ,“八”部,上中下结构。
注意与“合”字的区别。
(3)粒,读lì,左形右声。
多指细小而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
如:饭粒、米粒、麦粒等。
(4)寻,读xún。
可组成寻找、寻求、寻常、寻根等等。
(5)健,读jiàn,左形右声。
可组成健康、健壮、健全、健美等等。
(6)康,读kāng,不要读成kān,外边的“广”部,不要写成“厂”。
2、学生领读,每个生字读两遍,加深记忆。
3、藏汉分角色读课后词语。
(三)达标测评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文中蕴含的道理。
2、掌握关联词“假如”的用法,能够熟练使用;了解以“让”为标志的兼语句。
(重)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启发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缩()谷()粒()寻()健()康()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不同的语气,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二)总结全文这首小诗以“假如”为题,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使我们大家都感觉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达标测评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2、同步练习三、四、五题五、布置作业3、平分生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
认识“临,犹、豫、挽”4个生字。
(重)二、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导学达标(一)、揭示课题谁能相信生命可以平分呢?即使能够平分,又有谁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的去做呢?但有人确实做到了。
(二)识记字词。
1、学生借助評音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新词。
2、板书生字,指明读,齐读。
(1)惟,读wãi,左右结构,注意与准、谁字的区别。
(2)液,读yâ,左形右声。
(3)型,读xíng,下形上声,可组成血型,模型,大型等。
(4)番,读fān,量词。
遍、阵、回。
例如“说了一番”“讲了一番”“思考了一番”等。
(5)抽,读chōu,注意与形近字“油”的区别。
(6)亡,读wáng,共三画。
(7)诺,读nùo,注意字的右半部分是若,不是苦。
(8)私,读sī,注意与和字的区别。
(三)指导书写,反馈矫正。
四、达标测评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副词“唯一”和“仍然”的基本用法,能够模仿说话造句,达到熟练运用。
(重)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通过小男孩的言行,体会从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善良、无私和勇敢的品德,感悟生命的意义。
(难)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默写生字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不同的语气,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二)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被小兄妹之间的亲情感动了吗?亲情,永远是人类的一种最伟大、无私、最令人感动的一种情感。
四、达标测评1、课后练习1、3、4题2、同步练习1、2、3题五、布置作业4、“苦味”巧克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重)2、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理解他们的意思,学会正确运用。
(难)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导学达标(一)揭示课题一块“苦味”巧克力,一个饱含祝福的小计谋,太美妙了!在日常生活中,你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二)识记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会的字画出来。
2、教师板书课后生字,指名读,齐读。
(1)致,形声字,写后半部分是略窄一些。
(2)托,注意与“扎”的区别,指委托。
(3)捎,指顺便带来,注意与形近字“稍”“梢”等的区别。
(4)酥,读sū,书写时,不要漏掉前半部分里面的一横,可组成酥油,酥脆。
(5)尝,上中下结构。
吃一点试试滋味的意思。
(6)调,多音字。
在本课中读tiāo。
(7)殊,读shū。
(8)贺,“贝”部。
注意与形近字“货”“贷”作比较。
(三)找学生领读三遍。
(四)指导书写,反馈矫正。
三、达标测评1、同步练习第二题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动词“祝”的用法,能熟练运用。
掌握“非····不可”的句式,能够模仿说话造句。
(重)2、分角色对话,结合自己家的日常生活,体会家人之间爱的温馨。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默写生字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不同的语气,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二)分析课文。
(三)总结全文。
四、达标测评同步练习第1、4、5题五、布置作业综合练习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导学达标(一)比一比,组词语。
本题目的是辨别形近字,通过组词了解紫的意义和用法,参考答案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
(二)读一读,了解每组词的意思。
本题通过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
让学生从本单元课文中在找出一些,进行积累。
(三)读一读,再说一些。
本题意在帮助学生学会动量词的用法。
除了练习中所给的内容,鼓励学生再说一些别的动量词,如“回”“下”“遭”等。
三、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导学达标(四)选词填空本题是选词填空,目的是正确使用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看看应该选那个词,然后完成填空,参考答案略。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
本题共分3个小题,训练重点各有侧重。
第1、2题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点,第3题是训练学生替换近义词,参考答案略。
(六)给下边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本题是练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让学生读一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语气,然后在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七)读一读,回答问题。
这一题是扩展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遇到生字、生词,要求学生能够查字典或词典解决,然后逐一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略。
三、布置作业5、古诗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
2.认识“谙”字。
3.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结合古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导学达标(一)揭示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以前学过的古诗,如《梅花》、《江雪》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识记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新词。
2、板书课后生字,指明读、齐读。
(1)忆,回想,怀念。
注意右边“乙”的写法。
(2)旧,读jiù。
这里指从前。
(3)谙,读ān,熟悉的意思。
注意与“暗”字的区别。
(4)杜,汉族的姓。
书写时,注意左边是“木”,不能写错。
(5)鸣,指鸟兽或昆虫叫。
注意右边不要写成“乌”。
(6)翠,“羽”部,上下结构。
可组成翠绿、翠鸟、青翠。
(7)岭,读lǐng,右边的“山”要写的略窄,靠上。
属意与“冷”“铃”等字的差别。
(8)吴,读wú,汉族的姓,注意下面是“天”不能写成“大”或“夫”。
(三)指导书写,反馈纠正。
三、达标测评1、课后练习第一题。
2、同步练习第一题。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词,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组词忆()翠()岭()旧()鹂()璐()二、认定目标讲解本课时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