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文献综述
毛概综述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毛概综述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第一篇:毛概综述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一、定义: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二、格式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有关毛概论文优秀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本文主要论述了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思路和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我国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生活其中的师生,尤其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若隐若现地在我国高校校园传播并发生影响作用,这些思潮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和影响,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扰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资源。
毛概论文参考范文4000字
毛概论文参考范文4000字目前,高校两课中“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
“毛概”这门课程,涵盖了极为广阔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参考范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论文参考范文4000字篇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先进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高扬主旋律,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性;凸显精神底蕴,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性;把握主动权,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性;统筹规划,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高校[作者简介]张禧,男,贵州思南人,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邓良基,男,四川泸州人,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高校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前沿阵地,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突出导向性,体现精神性,彰显时代性,增强系统性。
一、高扬主旋律,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性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先进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方针,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认知导向功能。
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
毛概结课论文之美丽中国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前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任重道远!主题“美丽中国”,乍一看,可能有的人以为是CCTV与bbc联合拍摄的,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这个“美丽中国”是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高调提出的论题。
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这部纪录片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纪录片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中华大地最美丽的画卷,这不正是十八大所展望,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美丽中国么!十八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内涵与积淀。
本文不妨就从思想,政策,行动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于环境法治建设,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
文献回顾毛概
文献回顾: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若干思想的诗话文本研究:毛泽东诗词创作分期三阶段学说
2.毛泽东伟人品格研究:湖湘文化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民为邦本
的政治思想,主张社会变革的务实思维,崇尚实学、不喜空谈的学术风气,博采众长、不偏一说的实用主义,这些思想和主张铸就了毛泽东的实践意识与务实作风。
毛泽东伟人品格中兼容并包的思想观念和中西结合的开放思维得以逐步定型。
实事求是,内省自律,为民谋利,革命浪漫主义,自强无畏,乐观自信,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3.框架:题目:毛泽东个人性格与其诗词的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大学毛概论文 研究综述
《毛泽东“三个世界”思想研究综述》(刘卫卫机械工程学院 0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班2009501115)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形成,不仅开阔了中国外交的局面,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当今仍是我们观察世界、制定国际战略的指导原则,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国际背景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政治中的各种力量加速分化组合, 国际政治格局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
首先, 美苏冷战对峙的世界格局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但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苏联的军事竞争由进取优势转为劣势,而相对的美国却优势突出,苏联强大的霸权主义政策正面临崩塌的危险,而当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眼中钉。
其次,二战刚结束不久,很多落后国家还没实现完全独立或是稳定的发展。
当时中国正处于夹缝中,在这种种极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下,要搞好外交,就必须要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于是“三个世界”理论划分战略应运而生。
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标志,美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面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又日益紧张和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毛泽东通过科学分析,不仅洞察了美苏对立的实质,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美苏之间的广阔地带,提出了“中间地带”战略思想。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政治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和改组。
在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把握中,在“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大学毛概论文怎么写
大学毛概论文怎么写引言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写好大学毛概论文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从选题、写作结构和具体写作要点等方面介绍大学毛概论文的写作方法。
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合适的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选题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关注热点问题:选择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分析其中涉及的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
2.研究课程内容:仔细学习大学毛概的课程内容,选择你感兴趣的但又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或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问题,探索其中涉及的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写作结构成功的论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以下是大学毛概论文常见的写作结构:1. 引言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阐明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论文的结构。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指出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突出自己的研究创新点。
在大学毛概论文中,可以回顾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要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运用等。
3. 论文主体部分论文主体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可以根据选题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写作方法,如实证研究、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
在论文主体部分,要严谨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相关实例或数据进行论证。
4. 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归纳,不仅要总结前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还要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具体写作要点除了以上的写作结构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写作要点需要注意:1.语言简练清晰:论文要遵循学术规范,语言要简练、准确,避免使用太多修辞手法和复杂的词汇。
2.逻辑严谨:论文的内容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要有明晰的过渡和连接,使读者能够跟随思路理解论文的内容。
3.数据和事实支撑:针对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要给出充分的数据和事实支撑,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_关于毛概论文范文(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_关于毛概论文范文(2)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篇二《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探究》【摘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其指导下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尝试和长时间的确立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包含着科学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它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殊规律,而且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般普遍性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马列主义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更一步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当前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学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毛泽东思想内涵简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句话不仅精辟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且从本质上表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一科学界定,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特殊作用。
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和机械照搬,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针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中国实际化的马列主义。
二、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基石马列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斗争和解放的理论武器,是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辛亥革命回忆录
辛亥革命同以前的各次革命比起来,是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新的发展。
这次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回忆辛亥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这次革命的光荣传统,吸取它的宝贵的历史教训,在今天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宋庆龄副主席也在序言中说:“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过去,重温这段历史,使我们的心中对辛亥革命的英雄们充满了崇敬。
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和学习革命前辈的英勇斗争精神,继续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信心百倍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
”。
期末毛概论文3000字
期末毛概论文
引言
简述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来源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1.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原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
3.统一战线理论
4.武装斗争理论
5.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和影响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
3.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实践
4.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第四部分: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正面评价
–毛泽东思想的原创性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2.负面评价
–毛泽东思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结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毛泽东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拓前进。
毛概参考文献概述
(一)《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这是毛泽东一九四○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其时代背景为,抗战胜利后举国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中国该向何处去”,成为全国人民必须面对的一个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明确地为未来提出一个方向:建立一个新中国,同时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首先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且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而所谓民主主义,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而当时的革命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标是革除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那为这种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
政治上,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后,该是由符合时代潮流的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接过领导的大旗了。
毛泽东指出当时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其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
经济方面,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总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因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具体则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概参考文献[宝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6. 毛泽东:《矛盾论》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蒋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毛概事件和文献整理
书籍: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本书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和对象问题,认识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本书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也就是解决土地问题。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本书从理论上论证了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4.《井冈山的斗争》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较为深入的阐述了以农村为革命的重心,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6.《反对本本主义》它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是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分析批判教条主义实质,是毛泽东第一篇科学的哲学专著,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哲学基础,标志着毛泽东事实就是思想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针对当时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
7.《(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8.1947.12,毛泽东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提出三大经济纲领。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中国工业化道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提出。
10.《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11.1941.11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
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问题。
毛概研究报告参考文献怎么写
毛概研究报告参考文献怎么写
毛概研究报告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探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核心理念包括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产阶级专政、群众路线等。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和群众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战略,有效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同时,毛泽东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错误等。
然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献综述怎么写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法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
其特点是“综”,“综”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毛概 文献
1.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2.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引自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的谈话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
十三大报告阐明了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十三大报告起草过程中,邓小平作了重要指导。
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在各种场合多次对初级阶段的理论进行论述,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认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他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根据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党中央决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十三大报告的立论基础,并对这个理论作了专门而又系统的阐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退出了十三大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
十三届一中全会决定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本文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编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画传》。
毛概各会议及著作汇总资料
著作名称发表年份主要内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1、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
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2、关于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⑵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⑶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⑷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⑸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和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1、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调查同样没有发言”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
2、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2、敌人强大;3、人民军队弱小;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实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文献综述
一、摘要
“一个传媒化的生存时代,也是一个文化无处不在的时代,一个文化和传媒互渗、互补、互证的时代。
”一方面,作为社会规范和个体习得物的文化,不仅规范着人类的传播行为,也决定了人们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
另一方面,传媒化生存的时代,迫使传媒不仅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文化。
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这种“力”不同于我们说的物理学上的“力”,因此,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的力称为“软实力”。
从本质上说,物理学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文化是文明基石,它创造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创造和谐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引导公平竞争,满足精神需求。
文化力就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所重视,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
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关键字:文献综述软实力中国新闻传播
二、文献综述
软实力的概念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他在1999年的《软实力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一文中对其作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还面临着多诸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
近些年,许多省份大打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大省,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由此可见,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新闻传播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等诸多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1.继1999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2004年3月,约瑟夫·奈在新著《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对“软实力”予以了再定义,其简略表述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
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当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
”
2.高占祥在《文化力》一书中提到,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硬实力通常依靠“施压”迫使他国非自愿接受,是直接的、即时的、集中的、显性的;软实力则通常依靠“吸引”得到他国自愿认同,是间接的、历时的、弥散的、隐性的。
3.兰馨在《新闻界》期刊中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媒体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文化软实力一般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力与感召力。
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4.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到,软实力就是国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由文化、制度安排、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相整合而成,它大致可以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但这些影响力最终都要通过
大众传媒而得以实现。
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力中,文化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精神指向及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那么,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外交影响力也就自然会得到增强,并产生良性循环和扩张的结果。
5.彭伟步、焦彦晨在《新闻界》期刊中的《海外华文传媒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一文中提到,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很大程度上,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就是指文化软实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1.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到,“文化软实力理念”,是在对诞生于美国的软实力理论的引进过程中生长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之后,“文化软实力”概念作为一个促进国家当代发展的全新政治学理念得到确立。
2.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文怀沙在为高占祥所著的《文化力》一书写的序言《文化力的发掘者》一文中提到,我们国家当前还面临着许多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
文化力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三)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新闻传播的要求
1.一丁在《新闻窗》期刊中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闻传媒改革》一文中提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是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二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三是整合新闻传媒资源,做大新闻产业;四是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新闻媒体从业队伍。
2.兰馨在《新闻界》期刊中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媒体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要运用媒体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要深刻认识媒体特性,积极策划全球性媒介事件,实现其增强国力与民族凝聚功能;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工具,增强中国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主导性,以实现文化软实力的身份认同功能;三是要改变传播模式,从单向模式过渡到整合模式,提升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生产功能与人格儒教功能。
3、曹晓霞在《新闻三味》期刊中的《新闻媒体在提升国家软实
力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到,要创新新闻媒体的传播理念和内容,就是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郑保卫在《新闻记者》期刊中的《增强软实力善用“巧实力”——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对外传播要做到一下几点: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二是掌握国外受众的心态和需求;三是信息公开要及时、充分、透明、有效;四是善于用事实说话。
三、结语
新闻传播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系。
新闻媒体在进行文化宣传时,不仅要对内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加强对外宣传,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人民感受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不仅要将国外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人民群众,更要懂得如何防御和抵制西方的文化入侵,防止劣质文化进入我国。
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媒体软实力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参考文献
【1】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宋莎莎.《国家软实力建构中的传媒角色》.
【4】一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新闻传媒改革,2009年第2期.
【5】兰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媒体策略研究,2010年第6期.
【6】曹晓霞.新闻媒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2008.8.
【7】郑保卫.增强软实力善用“巧实力”——对当前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策略的思考,2009.11.
【8】陈正洪.中国媒体与中国软实力建设战略解析,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