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
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
宋。”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把西周一
分为二
C.宋朝的地方机构权力较大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
武王的族亲
4 下面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
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法表儒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
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
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
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系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3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
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鬼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
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
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
现象表明
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
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
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权”材料中“置于禁中”的“中书”实质上是
A.董仲舒“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B.王充“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
也。”
C.墨子“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D.孔子“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4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
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中,汉
A个人观念淡漠
B专制集权的影响
C宗法观念浓厚
D理学思想的影响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传说刘父:“今高祖
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
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君,由他派官吏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诉
讼。他们即使有封邑,也在治县之外。”(张萌麟著《中国史纲》)上述
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
A.普遍实行县制
B.只实行分封制
C.县制分封制并行
D.最早出现了县制
7.《后汉书》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折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
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
之以士。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
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消失。平民得
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诸侯王,高帝(刘邦)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
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这说明汉初
中国古代政治史
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
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
拜”合一。这说明商朝社会
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
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
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
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
2 理性地思考我们国国家形态演地的全过程,必须承认先秦的国家体制
A分封制取代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封制、郡县制并存
C诸侯国形同独立王国
D为巩固中央集权而行分封
《汉书 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曰:“汉时依上古
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职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
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人,构成左官罪;左官犯罪,加重处罪。这一
规定质上反映了
A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
A中国早期政治是神权政治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山东常被称为齐鲁大地,其来源于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
齐,其原因是
A鲁国分封早于齐国
B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久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D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私何亲?何月何日,唯君之节!”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B分封制开始瓦解,社会等级秩序出现分化
C按德行和才能选拔人才
D君主须胸怀开阔,崇尚气节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
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
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与秦汉相比,在其原始性,为了表示这种区别,有人依时代先后把先秦
的国家体制总结为“方国---王国---帝国”的发展序列。在这里,“帝
国”是指
A部落及部落联盟
B分封制下的封国
C郡县制下郡国
D封国中的霸主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
五十二。”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宗法制、推恩制
D分封制、察举制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春秋末年三个异姓贵族瓜分姬姓
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志,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
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Fra Baidu bibliotek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至郡县”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把郡县制视为“国家的阶级本质”
B都把郡县制看作“政权的组织形式”
C都认为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
D前者视郡县制为地方政体,而后者将其看作“国体”
3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
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
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同,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
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
商在蒙古、俄罗斯 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
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下列结论正确的
来,其渐久矣。”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中央机构的变迁
B西汉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中朝对外朝的制衡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
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
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
段分别是
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马端临《文献通考》)从材料中可以得
出的信息是
①西汉丞相为百官之乎,大权在握 ②东汉的尚书逐渐侵夺公卿权力
③曹魏时期,中书开始抬头,尚书的权力渐被侵蚀 ④东晋以后,门
下省开始抬头,中书的权力又被分割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
贵。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
A皇帝个人的倾向不会变化
B重男轻女的观念有重大变化
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时会很高
D皇位继承的标准不尽相同
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晋国发生日食,晋国君王问吉凶于大臣文
伯,文伯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
灾,故政不可不慎也。”以下各项中,与文伯的观点相近的是
断以下复合材料的观点为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
民众的立场
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
于“礼”的社会功能
《管子》说:“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
为天下,天下不可不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
天下。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发天,何
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的“爵本位“是西周宗法制的残余
B“爵本位”的存在说明西汉初年实际上是贵族政治
C“官本位”取代“爵本位”说明中央集权加强
D西汉初年的政治很大程度上受军人集团影响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
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B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的等
级思想
C汉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
D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初年,官员最大的追求是获得封爵而非提升官职。在武帝之前,丞
相必须由列侯担任,而无军功者不得封侯。到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
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员普遍追求实权官职,爵位只是可有可无的名誉称
号。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官本位”取代“爵本位”。下列各项对这段历
贵族政治
9..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 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意不 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 之~.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10. 《孟子》记载:尧去世后,舜只因天下诸侯“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才
指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中书门下
D三司使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
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创立行省制度
3.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
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
A西周、隋唐、两宋 B西周、清朝、北宋
C秦朝、宋代、唐朝 D秦汉、东汉、隋唐
文景时代,天下安定,“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有人解释
说,仓氏、臾氏这样的姓氏,就是因为其家族世代担任主管仓库的官员
的缘故。以上材料表明
A汉代开始采取察举制 B汉初可能依然存在世官制
C汉代选官仍然完全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D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
D应该维护西周的
分封制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
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
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相
给合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
世袭……………… 尚贤
财产共有……………… 财产私有
阶级制……………… 齐民化
封建制……………… 郡县制
宗庙议事……………… 庙堂议事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魏晋隋唐
《辞海》释“郡县制”为:“由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
织。”吕思勉在谈到“郡县制”时指出:“由部落而至封建,由封建而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
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6. “县在春秋时似乎还只秦、晋、齐、楚等国有之……(县)只属于国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
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以失如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
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
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来,天子以侍中常在左
右,多与之议政事,不专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
①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我国商界已具备了
资本输出的能力③明清时期晋商章控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明清时期我
国商界积极参与国际性商业贸易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
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A周王的姻亲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亲族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
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舞
《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襟,送死若徙,三
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