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科学发展观”的“适载”阶段: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是大势所趋。进入新世纪,社会对国有企业积聚了越来越多 的不满,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国有企业,其行为与其社会责 任的履行严重脱节。不仅生产安全问题、劳动合同与劳资纠 纷问题、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险问题等与建设和谐社会、社会 稳定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近几年出现的国有煤矿重大矿难 事故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更是给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 大的危害。这些事件的主角都是国有企业,其因为经济上的 逐利需求而放弃基本的社会责任,从而造成环境、员工权益 和国家利益的损失,这是对国有企业基本性质和目标的背 离。总的说来,之所以会被全社会指责为不履行社会责任,其 深层次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对责任的自 我认知与社会期望发生了冲突。[7](p84)因此,必须追根溯源,重 新审视企业的制度安排,重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变迁 在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间,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职能发 生了三次大的变革,经历了“超载”—— —“空载”— ——“适载”三 个阶段。 1“. 企业办社会”的“超载”阶段:企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 职能。我国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政府是决定企业承担社 会责任的唯一因素。当时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是:企业办社 会,企业承担了就业、职工子女教育、医疗及养老等社会职 能。这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造成的。在高度一元化的计划经 济社会中,所有的生产性组织都是政府投资,工厂不是独立、 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是一个基层的社会单位,是政府对 社会实行管理和控制的单位。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此时企业 社会责任“超载”,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却是自发的。因为 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民众“,爱厂如家”的“主人翁”企业 文化在当时的国有企业里普遍存在。然而“,企业办社会”无 疑是社会成本的企业化,企业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社会成 本,却削弱了作为经济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必然导致 效率的下降。 2“. 粗放市场经济”的“空载”阶段:社会职能的卸载和社 会责任的缺失。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是:企业把利润装入腰包,包袱甩 给社会,责任由社会承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值得 深思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没有所有者参与, 更不考虑所有者权利的改革,先是在经营权层面,后是在占 有权层面,进而扩展到所有权层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主 体—— —国有企业职工和全国劳动者,却成了改革的对象和旁 观者。”[5](p9)由于企业职工不能集合起自己的劳动力所有权,
人的活力与创造力。一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研究落实职工 董事、监事真正有效地参与企业决策、监督的具体形式和方 式;研究落实职代会、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与现代 企业制度的有效结合;二是在企业分配关系处理上,要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 果;三是依法维护员工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条件 等权利和利益;四是贯彻人才强企,保障员工接受职业技能、 企业价值理念、科学文化素养等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 工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CSR) 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谢尔顿 (1924)[1](p6)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 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对社区利益的责 任应远高于企业盈利;然而,古典的 CSR 理论却认为,企业 要依照股东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弗里德曼,1970)。[2](p13) CSR 发展到 2O 世纪 7O 年代中期后研究逐步转向多重 视野,相关的理论也大量涌现,如弗雷德里克(1978)[3](p134)将社 会责任诠释为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并以 CSR2 代替。普 雷斯顿等则建议用公共责任来代替社会责任以强调特定环境 中组织管理的功能。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研 究逐渐转为对社会人因素的重视,弗里曼[4](p1)率先运用利益相 关者理论回答了企业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问题,他 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集团和 个人。此外,还有把 CSR 看成一种社会资本积累的“慈善投 资”论,以及把企业看作公民而衍生的“企业公民”论等。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真正兴起则源自新世纪之 交。面对国际间的贫富差距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公、不平等,时 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 1999 年 1 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 坛上,提出了要求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 提出了遵守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随 后,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作为贷款必 备的条件。同时,社会责任的标准认定也逐一出炉,如《国际 劳工标准》,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SA8000 认 证》等,加大了对企业漠视社会责任的惩罚成本。因此,实施 社会责任战略,已成为企业跨越“红海”、提高竞争力的重要 举措。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2 期
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放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按历程可划分为“企业办社会”的“超载”阶段、“粗放市场经济”的“空载”阶 段和“科学发展观”的“适载”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重视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2-0085-02
4.发挥党的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党组织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承担政治责任,保 证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一是在建设和谐企业、 履行社会责任中,要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 制上下工夫,组织和动员共产党员做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 谐的表率;二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发挥企业工 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联系、服务、教育职工和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的作用;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党风廉正和反腐败斗争,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思考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一是必须立足 国有企业实现进一步制度创新,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置 于劳动者的民主监督之下,激活国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潜 力;二是要借鉴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把向社会、 股东、国家等利益相关者奉献更多的经济价值作为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努 力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把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企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四是要把国 有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中国工业化起飞和中国国民经济发 展的主导力量、中国国防力量的保障等战略高度,发挥国有 企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中的引 导效应。 2.培育提高企业“责任竞争力”。一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战略的地位。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企业经营主流, 即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日常运营中,谋求经济、社会 和环境三重效益;二是建立完善责任管理体系。把履行企业 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面管理体系,在利润的追求和利益相关 者之间求得平衡;三是把企业优势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 在依靠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经营管理优势、人才优势等解 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降低企业成本,塑造企业和品牌形 象,改善竞争环境;四是实施出口导向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 应积极参与供应链的竞争,熟悉、践行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 新的国际竞争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员工利益是企 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效率最终取决于
参考文献: [1]Sheldon,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 ment,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 [2]Friedman,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 (9). [3]Frederick, William.C.“From CSR1to CSR2” [M]. Business and Society,1994. [4]Freeman,R. Edward (1984). Strategic Manage - 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ISBN 0273019139. Donaldson,Thomas. [5]刘永佶.民权国有—— —作为所有者的劳动者对国有 企业改革的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张春敏,刘文纪.从国有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的 社会责任[J].前沿,2007,(12). [7]刘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理论界,2007,(7).
5.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一 是创造体制环境。坚持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切实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自主经营决策创造条件,促进建立合 理的责任机制使企业能够不断生成和积累履行社会责任的 能力。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市场机制 的办法,解决企业行为“外部不经济”带来的社会领域成本。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严格执法,督促法律约束下的企 业社会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健全外部约束。加强企业社 会责任的政府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建设,建立健 全有关法规制度。鼓励企业加入“全球协议”。寻求企业之间 的合作,形成集体行动效应。
作者简介:张放(1968—),男,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85·
也就不能明确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致使部分官僚资本势 力渗入国有企业改革。于是经过改革的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 这样两种后果:一是出现“剥夺式民营化”,即部分的国有企 业在改革中,以“民营化”的方式将工人以增效减员的名义扫 地出门;二是更趋“集权化”,即很多国有企业被进一步官僚 体制化,使得收入分配差距、资源浪费、权钱交易等问题非常 突出;甚至,某些在改革前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都难 以为续,如工业化重担、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等 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6](p84)
责任编辑 郁之行
·86·
二、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变迁 在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间,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职能发 生了三次大的变革,经历了“超载”—— —“空载”— ——“适载”三 个阶段。 1“. 企业办社会”的“超载”阶段:企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 职能。我国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政府是决定企业承担社 会责任的唯一因素。当时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是:企业办社 会,企业承担了就业、职工子女教育、医疗及养老等社会职 能。这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造成的。在高度一元化的计划经 济社会中,所有的生产性组织都是政府投资,工厂不是独立、 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是一个基层的社会单位,是政府对 社会实行管理和控制的单位。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此时企业 社会责任“超载”,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却是自发的。因为 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民众“,爱厂如家”的“主人翁”企业 文化在当时的国有企业里普遍存在。然而“,企业办社会”无 疑是社会成本的企业化,企业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社会成 本,却削弱了作为经济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必然导致 效率的下降。 2“. 粗放市场经济”的“空载”阶段:社会职能的卸载和社 会责任的缺失。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是:企业把利润装入腰包,包袱甩 给社会,责任由社会承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值得 深思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没有所有者参与, 更不考虑所有者权利的改革,先是在经营权层面,后是在占 有权层面,进而扩展到所有权层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主 体—— —国有企业职工和全国劳动者,却成了改革的对象和旁 观者。”[5](p9)由于企业职工不能集合起自己的劳动力所有权,
人的活力与创造力。一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研究落实职工 董事、监事真正有效地参与企业决策、监督的具体形式和方 式;研究落实职代会、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与现代 企业制度的有效结合;二是在企业分配关系处理上,要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 果;三是依法维护员工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条件 等权利和利益;四是贯彻人才强企,保障员工接受职业技能、 企业价值理念、科学文化素养等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 工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CSR) 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谢尔顿 (1924)[1](p6)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 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对社区利益的责 任应远高于企业盈利;然而,古典的 CSR 理论却认为,企业 要依照股东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弗里德曼,1970)。[2](p13) CSR 发展到 2O 世纪 7O 年代中期后研究逐步转向多重 视野,相关的理论也大量涌现,如弗雷德里克(1978)[3](p134)将社 会责任诠释为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并以 CSR2 代替。普 雷斯顿等则建议用公共责任来代替社会责任以强调特定环境 中组织管理的功能。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研 究逐渐转为对社会人因素的重视,弗里曼[4](p1)率先运用利益相 关者理论回答了企业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问题,他 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集团和 个人。此外,还有把 CSR 看成一种社会资本积累的“慈善投 资”论,以及把企业看作公民而衍生的“企业公民”论等。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真正兴起则源自新世纪之 交。面对国际间的贫富差距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公、不平等,时 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 1999 年 1 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 坛上,提出了要求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 提出了遵守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随 后,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作为贷款必 备的条件。同时,社会责任的标准认定也逐一出炉,如《国际 劳工标准》,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SA8000 认 证》等,加大了对企业漠视社会责任的惩罚成本。因此,实施 社会责任战略,已成为企业跨越“红海”、提高竞争力的重要 举措。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2 期
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放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按历程可划分为“企业办社会”的“超载”阶段、“粗放市场经济”的“空载”阶 段和“科学发展观”的“适载”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重视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2-0085-02
4.发挥党的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党组织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承担政治责任,保 证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一是在建设和谐企业、 履行社会责任中,要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 制上下工夫,组织和动员共产党员做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 谐的表率;二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发挥企业工 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联系、服务、教育职工和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的作用;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党风廉正和反腐败斗争,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思考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一是必须立足 国有企业实现进一步制度创新,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置 于劳动者的民主监督之下,激活国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潜 力;二是要借鉴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把向社会、 股东、国家等利益相关者奉献更多的经济价值作为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努 力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把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企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四是要把国 有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中国工业化起飞和中国国民经济发 展的主导力量、中国国防力量的保障等战略高度,发挥国有 企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中的引 导效应。 2.培育提高企业“责任竞争力”。一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战略的地位。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企业经营主流, 即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日常运营中,谋求经济、社会 和环境三重效益;二是建立完善责任管理体系。把履行企业 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面管理体系,在利润的追求和利益相关 者之间求得平衡;三是把企业优势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 在依靠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经营管理优势、人才优势等解 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降低企业成本,塑造企业和品牌形 象,改善竞争环境;四是实施出口导向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 应积极参与供应链的竞争,熟悉、践行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 新的国际竞争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员工利益是企 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效率最终取决于
参考文献: [1]Sheldon,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 ment,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 [2]Friedman,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 (9). [3]Frederick, William.C.“From CSR1to CSR2” [M]. Business and Society,1994. [4]Freeman,R. Edward (1984). Strategic Manage - 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ISBN 0273019139. Donaldson,Thomas. [5]刘永佶.民权国有—— —作为所有者的劳动者对国有 企业改革的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张春敏,刘文纪.从国有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的 社会责任[J].前沿,2007,(12). [7]刘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理论界,2007,(7).
5.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一 是创造体制环境。坚持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切实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自主经营决策创造条件,促进建立合 理的责任机制使企业能够不断生成和积累履行社会责任的 能力。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市场机制 的办法,解决企业行为“外部不经济”带来的社会领域成本。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严格执法,督促法律约束下的企 业社会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健全外部约束。加强企业社 会责任的政府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建设,建立健 全有关法规制度。鼓励企业加入“全球协议”。寻求企业之间 的合作,形成集体行动效应。
作者简介:张放(1968—),男,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85·
也就不能明确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致使部分官僚资本势 力渗入国有企业改革。于是经过改革的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 这样两种后果:一是出现“剥夺式民营化”,即部分的国有企 业在改革中,以“民营化”的方式将工人以增效减员的名义扫 地出门;二是更趋“集权化”,即很多国有企业被进一步官僚 体制化,使得收入分配差距、资源浪费、权钱交易等问题非常 突出;甚至,某些在改革前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都难 以为续,如工业化重担、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等 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6](p84)
责任编辑 郁之行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