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题型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

10.中性斜长石:

11.酸性斜长石:

12.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 3O 8)和钾铝硅酸盐(KAlSi 3O 8)的混合物。

13.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4.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5.熔岩:液体喷发物。

16.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7.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8.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9.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20.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21.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2.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23.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

24.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25.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

26.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27.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28.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

蚀现象。

29.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30.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3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2.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3.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34.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35.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6.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37.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8.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

39.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

40.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

41.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42.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

43.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44.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

45.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46.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47.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

48.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

49.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50.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

51.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

52.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53.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4.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55.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56.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7.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

58.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