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十章习题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 第20章 产出、利率和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G增加,ΔG>0)
因此,当IS向右 移动时,LM必须向 下移动,从而使利 率i不变,也就意味 着汇率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度 下,产出从YA 提高 到 YC 。 财政政策在固定 汇率下比在浮动汇 率下更有力,这是 因为财政政策引发 了货币政策的调整。
10 of 31
第三节
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
11
化简后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12
关系:向上倾斜
开放经济中的IS–LM模型
14 of 31
第四节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应
一、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产出和利率上升及本国货币升值
政府支出增加使得 IS 曲线向右移动, 而LM 曲线和利率平价曲 线(interest-parity curve)不发生移动。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的影响
四、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货币紧缩,减少货币供给,LM上移,引起利率提高,I减少,产 出下降、外资涌入,本币需求增加,货币升值(汇率上升) 固定汇率下,央行不能让汇 率上升。 央行必须通过提高货币供给 来满足外汇市场上增加了的本 币需求,从而LM下移。 LM必须向下移动,从而使利 率i回到原来水平,从而使i保持 不变,也就意味着汇率不变。 i不变,产出不变,在资本完 全流动的固定汇率制下,货币 政策是无效的
28
“不可能三角”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 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 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 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 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 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 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 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 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 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 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 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 29 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 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完整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加跟经济周期实际1.阐明经济增加与经济开展的关联。
解答:经济增加是产量的添加,这里的产量能够表现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现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加平日用经济增加率器量。
经济开展不只包含经济增加,还包含公平易近的生涯品质,以及全部社会经济构造跟轨制构造的总体提高。
经济开展是反应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开展程度的综合性不雅点。
假如说经济增加是一个“量〞的不雅点,那么经济开展确实是一个“质〞的不雅点。
2.经济增加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对于经济增加的源泉,微不雅经济学平日借助于花费函数来研讨。
微不雅花费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花费因素的投入及技巧情况联络在一同。
设微不雅花费函数能够表现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跟K t依次为t时代的总产出、投入的休息量跟投入的资源量,A t代表t时代的技巧情况,那么能够失掉一个描绘投入因素增加率、产出增加率与技巧提高增加率之间关联的方程,称其为增加率的剖析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加率;G A为技巧提高增加率;G L跟G K分不为休息跟资源的增加率。
α跟β为参数,它们分不是休息跟资源的产出弹性。
从增加率剖析式可知,产出的添加能够由三种力气(或因素)来说明,即休息、资源跟技巧提高。
换句话说,经济增加的源泉可被归纳为休息跟资源的增加以及技巧提高。
偶然,为了夸大教导跟培训对经济增加的潜伏奉献,还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独自的投入写进花费函数。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表白在团体身上的猎取支出的潜伏才能的代价,它包含生成的才能跟才气以及经当时天教导练习取得的技艺。
当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独自投入时,依照上述剖析的思绪可知,人力资源也能够被归为经济增加的源泉之一。
3.什么是新古典增加模子的根本公式?它有什么含意?解答:团圆方式的新古典增加模子的根本公式为Δk=sy-(n+δ)k此中k为人均资源,y为人均产量,s为储备率,n为生齿增加率,δ为折旧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我们将本章阐述的收入决定模型叫做凯恩斯模型。
什么原因使得凯恩斯模型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呢?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求唯一的决定。
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完全取决于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竖直的。
而由于本章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所做的假设是价格水平是固定的,与凯恩斯模型的假设相同,所以我们使用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也因此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
2、什么是自主性变量?在本章中,我们规定总需求中那些组成部分是自主性的?自主性变量是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东西决定。
本章中我们假设:总需求的自主性开支(autonomous spending—c*)、自主性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i0)、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0)、税收(taxes—ta)、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tr)、净出口(net export—nx)是自主性的。
3、根据你对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同意并实施政策变动所需时间的了解,你能想到有关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任何问题么?对于经济学家和政客们来说,在某一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很困难,因此一项政策的决定常常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动。
如果在经济衰退过后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时候才决定好通过减税改善前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过时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4、为什么将比例税所得与福利制度等机制成为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详细解释它如何并且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一步步具体地加以干预。
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状态时,投资需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会变小。
这意味着自动稳定器的存在使我们期望产出波动可以比没有这些自动稳定器时的幅度减小。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一、概念题1.自动调节机制(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s)答:自动调节机制指自动起作用消除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机制。
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有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及利率机制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也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其描述的是国内货币供给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绝对或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入得到改善。
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
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从而进口需求也下降,进而改善贸易收支。
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利率因此上升,这意味着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
这样,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得到改善。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仍然起作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2.内部和外部平衡(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答:内部平衡指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内部均衡时国内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稳定增长。
内部均衡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
外部均衡指国际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既无国际收支顺差,也无国际收支逆差。
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2007年2月第四版)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第二部分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九、二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的广泛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总体上说,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
第一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宏观经济学概述,介绍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
二是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总需求分析模型,这一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在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也就不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第六章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的解释能力,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20.宏观二十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二十章思考题答案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
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自然失业率假说),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2、答:卢卡斯批评又称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答: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
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第二十章
货币需求增加1%。因此,明年的货币供给应增加
5%。
【例20.2】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 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东北财经大学 2011研]
答:(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 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 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 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不吻合,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0.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 第二节 投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20.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消费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 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约束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 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资产组合理论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 储藏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需 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提供 的风险与收益,还取决于总财富。 货币需求函数为:
M dP L r s,r b ,e ,W
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货币需求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 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进行交易,成本是放 弃把货币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 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 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图20-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20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一选择题1.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是指(),而后者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A 产量的增加B 技术的进步C 生产方式的革新D 要素投入的增加2.索罗模型认为,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来自于()。
A 企业家精神B 资本形成C劳动供给增加D技术进步3.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危机发生于1825年的()。
A 英国B 美国C 西班牙D 德国4.在宏观经济学里,产量水平的变动与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A 加速原理B 乘数效应C 牛鞭效应D 宏观调控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源。
A 技术冲击B 产业革命C 农业歉收D 人口增减二判断题1、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民富和国强,为该经济的居民提供更多的福祉()。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一致的()。
3、增长核算方程表明,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决定()。
4、经济周期以经济中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
5、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未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2、经济增长3、增长核算4、资本深化5、资本广化四、简答题1、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形成对于经济有哪些影响?3、实际周期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4、结合两部门模型,说明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创新型产业方面取得成功?五、论述题1、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是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有什么重要的特征?2、试用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战略。
答案一、选择题A D A A A二、判断题√×√√×三、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周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种量的增加,是用于描述和反映一个地区物质产品丰富和增加程度的指标。
宏观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与实际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5总投资和净投资6重置投资7存货投资8政府购买和政府转敌支付9净出口。
二、选择题1、宏观经济研究哪些内容?()A、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会使GDP增加多少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的工资低C、降低工资会对单个厂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的影响2、下列项目哪一些计入GDP?()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汽车C、购买普通股股票D、购买彩票赢得的1万元E、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3、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4、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生活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都不对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7、在一个有政府、投资和外贸部门的模型中,GNP是下面哪一个选择中各项之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动上的支出和净出口C、国民收入和简洁税D、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扣8、假设一个经济第1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NP物价减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元D、750亿元9、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哪些?()A、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10、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天的物价上涨了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情况D、不能确定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法。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W洋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
(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1关于这一结果的说明,请见本章第19*题的解答。
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相反。
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但当把n 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如图20—1所示。
图20—1图20—1中,经济最初位于A 点的稳态均衡。
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20—1中的(n +δ)k 线便发生移动变为(n ′+δ)k 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
比较A ′点与A 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 减少到k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
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一方面,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 ′点和A 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一方面,由于A 点和A ′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6.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用y 表示人均产量,Y 表示总产量,N 表示人口数。
由于y =Y N ,两边同取对数得ln y =ln Y -ln N两边同时对t 求导得d y /d t y =d Y /d t Y -d N /d t N有 g y =g Y -g N其中g y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 Y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g N 为人口增长率。
上式说明,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
7.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
第二,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 对潜在GDP 的背离,而是潜在GDP 本身的变动。
第三,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
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8.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 =f (k )=2k -人均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为,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解答:(1)经济均衡增长时:sf (k )=nk ,其中s 为人均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
代入数值得(2k -=,得k =。
(2)由题意,有f ′(k )=n ,于是,2-k =,k =。
因此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
9. 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 =k 。
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解答:稳态条件为:sf (k )=(n +g +δ)k ,其中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代入数值得=++k ,得k =16,从而,y =4,即稳态产出为4。
如果s =,n =,则k =1,y =1,即此时稳态产出为1。
10. 已知资本增长率g k =2%,劳动增长率g l =%,产出增长率g y =%,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解答: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b =1-α=。
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11. 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 t =A t f (N t ,K t )式中Y t 、N t 和K t 分别为t 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 t 为t 时期的技术状况。
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
解答:对生产函数Y t =A t f (N t ,K t )关于时间t 求全导数,有d Y t d t =f (N t ,K t )d A t d t +A t ∂f ∂N t ·d N t d t +A t ∂f ∂K t ·d K t d t(1)式(1)两边同除以Y t , 化简后得d Y t /d t Y t =d A t /d t A t +∂f /∂N t f (N t ,K t )×d N t d t +∂f /∂K t f (N t ,K t )×d K t d t(2)经恒等变形, 上式又可表示为d Y t /d t Y t =d A t /d t A t +∂f ∂N t ×N t f (N t ,K t )×d N t /d t N t+∂f ∂K t ×K t f (N t ,K t )×d K t /d t K t(3) 定义a =∂f ∂N t ×N t f (N t ,K t ), b =∂f ∂K t ×K t f (N t ,K t ), 并用g A 表示d A t /d t A t ,用g N 表示d N t /d t N t,用g K 表示d K t /d t K t ,用g Y 表示d Y t /d t Y t,则式(3)化为g Y =g A +ag N +bg K (4)式(4)即为增长的分解式。
其含义为总产量的增长率被表示为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加权平均。
式(4)也为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框架。
12.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Y =F (K ,L )=K 13L 23(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
解答:(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y =k 13上式中,y 为人均产量,k 为人均资本量。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sf (k )=nk即sk 13=nk ,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
解得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k *=⎝ ⎛⎭⎪⎫s n 32(1)将其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y *=()k *13=⎝ ⎛⎭⎪⎫s n 12(2)(2)解释国家间的生活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均收入,由式(1)、式(2)可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正好相反。
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这个问题。
(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f ′(k )=n即13k -23=n , 在稳态时,k =⎝ ⎛⎭⎪⎫s n 32。
所以有13⎣⎢⎡⎦⎥⎤⎝ ⎛⎭⎪⎫s n 32-23=n所以s =13即为所求。
13.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 生产函数为:Y =F (K , L )=KL(1)求人均生产函数y =f (k );(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
解答:(1)人均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 =f (k )⇒y =YL =KL L =K L =k(2)设人口增长率为n ,储蓄率为s ,折旧率为δ,人均消费为c ,则由稳态条件sy =(n +δ)k 有s k =(n +δ)kk *=⎝ ⎛⎭⎪⎫s n +δ2 y *=s n +δ c *=(1-s )y *=(1-s )s n +δk *、y *、c *即为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