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技能的培养3. 合作、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 劳动实践三、教学重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技能的培养3. 合作、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劳动实践的开展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技能的培养,合作、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法: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劳动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劳动实践区,准备劳动工具和材料。

2. 教材和教辅:准备相关的教学教材和教辅材料,如劳动技能手册、劳动实践案例等。

3. 设备和技术:准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合作、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实践: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劳动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总结劳动实践的结果,反思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学生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所学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拓展1. 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农田体验等。

2. 劳动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章节二: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实用的收纳、整理、维修与保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品收纳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2. 教学重点:学会实用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示范用收纳盒、维修工具、编织材料、木工材料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收纳盒、编织材料、木工材料等学生自备剪刀、胶水、尺子等基本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收纳、整理、维修保养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教学新课(15分钟)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例演示收纳、整理、维修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编织技巧为例,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以木工技艺为例,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收纳、整理、维修保养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编织和木工技艺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收纳方案,并说明收纳方法。

制作一个简易的木工作品,如小木勺。

2. 答案:收纳方案: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纳空间和收纳方法。

木工作品:根据教材示例,选择合适的木料,按照制作步骤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规划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1)通过讨论、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劳动的广泛性。

(1)培养学生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基本生活习惯。

(2)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损坏。

3. 第三章: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1)教授学生洗涤、打扫、整理等基本劳动技能。

(2)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

3. 搜集学生作业、作品等,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

五、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劳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学会合作劳动(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调、沟通,提高劳动效率。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1.2 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第二章:日常生活劳动技术2.1 家居清洁技巧教授学生家居清洁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2.2 烹饪技术入门介绍烹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家常菜第三章:农业生产劳动技术3.1 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护教授学生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注农业的意识3.2 养殖技术入门介绍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饲养家禽、家畜的方法第四章:手工制作技术4.1 纸工制作技巧教授学生纸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4.2 木工制作技巧介绍木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木制品第五章:现代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5.1 计算机基本操作教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5.2 网络与生活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关注科技发展第六章:环保意识与劳动技术6.1 环保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6.2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环保活动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第七章:安全常识与劳动技术7.1 劳动安全知识教授学生劳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确保劳动安全的能力7.2 紧急救援技能介绍紧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急救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八章:创意设计与劳动技术8.1 创新思维培养教授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风貌8.2 创意作品制作引导学生运用劳动技术制作具有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第九章:团队合作与劳动技术9.1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9.2 团队合作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如校园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第十章:劳动技术评价与反馈10.1 劳动技术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在劳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10.2 劳动技术评价对学生在劳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劳动与技术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劳动的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劳动,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 探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其他人的劳动场景,并描述其所做的劳动。

第二章:学习劳动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的劳动技巧,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

2. 劳动安全知识。

教学步骤:1. 示范并讲解基本的劳动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2. 教授劳动安全知识,如使用劳动工具的正确方法。

3. 布置劳动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洗衣服等。

第三章:培养劳动习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养成定期参与劳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定期参与劳动的必要性。

2. 教授如何培养劳动习惯,如设定固定的劳动时间、制定劳动计划等。

3. 布置定期的劳动任务,如每周打扫一次房间,每月整理一次书桌等。

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劳动计划,包括每周和每月的劳动任务。

第四章:学习劳动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合作的概念和意义。

2. 如何进行劳动合作。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合作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教授如何进行劳动合作,如分配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劳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合作的乐趣和成果。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宽为8cm2.娤拎带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五.课堂总结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棒针2根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④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4)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a. 讲解劳动的含义和价值b. 讨论劳动的意义c. 分享身边的劳动故事2. 第二课时:学习基本劳动技能a. 教授简单的劳动技巧b. 学生动手实践c. 指导与反馈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a.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b. 开展团队游戏活动c. 引导学生体验集体荣誉感4. 第四课时: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a. 讲解环保知识b. 学生动手制作环保小制品c.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环保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劳动。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2. 环保材料:如废旧报纸、塑料瓶等。

3. 团队游戏器材:如绳子、圈圈等。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2. 教授学生简单的家电使用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七、教学内容1. 第五课时:生活自理能力培养a. 讲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性b. 学生实际操作,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c. 指导与反馈2. 第六课时:简单家电使用与安全a. 教授家电的基本使用方法b. 讲解家电使用的安全常识c. 学生动手实践,如开关、插座操作等3. 第七课时:创新与问题解决a. 讲解创新的重要性b. 开展创新活动,如改进生活用品、设计新工具等c.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会解决4. 第八课时:珍惜劳动成果a. 讲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b. 学生参与农田劳动、蔬菜种植等实践活动c.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八、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通用7篇)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通用7篇)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通用7篇)五年级劳动技术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使用电饭锅制作蛋糕,体验动手做蛋糕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2.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以及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离蛋黄、蛋清,打发蛋清教学准备:鸡蛋五个、牛奶、色拉油、低筋粉、糖、电饭锅、打蛋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什么?你觉得味道怎样?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在家利用电饭锅就可以做了。

(二)总结做法:1.看看,说说,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说说它的制作流程。

3.请同学说说面粉的知识。

4.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四)评比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做蛋糕,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做给平时为我们操心劳累的父母吃。

回家同学们可以再查查,做蛋糕还可以用烤箱。

如果再用一些其他的材料还可以做不同口味的蛋糕,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试一试哦。

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篇2教学要点: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习1---9自然段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3篇)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手提袋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制作手提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环保手提袋的制作方法。

2. 制作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1. 制作过程中的创新与改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环保手提袋制作教程、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

2. 学生准备:环保手提袋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各种手提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手提袋的来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手提袋大多为塑料制品,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环保手提袋。

二、讲解制作方法1. 教师播放环保手提袋制作教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步骤。

2. 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学生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制作材料。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心得,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回顾。

二、创新与改进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环保手提袋的制作方法?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展示作品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手提袋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环保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教学手段,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体验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魅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与技术,学会识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技术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1. 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与技术。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技术的情感。

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活小技巧1.1 生活中的简单工具使用1.2 常见家居维修与保养2. 章节二:环保小卫士2.1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2.2 环保手工制作3. 章节三:小小厨师3.1 健康饮食与营养搭配3.2 简单美食制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和环保知识。

学会合理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展示等。

2. 学具:常用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环保材料(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

食材及烹饪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技能和环保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技巧简单工具使用家居维修与保养2. 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环保手工制作3. 小小厨师健康饮食与营养搭配简单美食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居维修小窍门垃圾分类实践记录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菜单2. 答案:家居维修小窍门:根据教材内容,写出至少三个实用的家居维修小窍门。

健康饮食菜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份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菜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工具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各种劳动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第二课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第三课时: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制作手工艺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课时:学习烹饪技能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烹饪技能,如煮饭、炒菜等。

5. 第五课时:学习环保知识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劳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窗户擦等。

2. 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3. 烹饪食材:米、菜等。

4. 环保宣传资料。

六、第六课时:探索植物的种植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基本的种植技巧,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第七课时:学习编织技能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编织的基本技巧,如平针、挑针等。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编织品,如围巾、帽子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八、第八课时: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如锤子、螺丝刀等。

九、第九课时:学习布艺制作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布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裁剪、缝纫等。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艺品,如钱包、抱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3. 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态度和贡献程度。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分类。

2. 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3.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举例法,阐述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纸艺设计:第一章《走进纸艺世界》,详细内容为纸艺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和创意设计。

2. 木工技艺:第二章《初识木工技艺》,详细内容为木工工具的使用、木材的特性及基本制作方法。

3. 编织技巧:第三章《探索编织技巧》,详细内容为编织的基本方法、编织图案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纸艺、木工技艺和编织技巧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艺、木工技艺和编织技巧的制作方法及创意设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制作工具、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木板、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纸艺、木工技艺和编织技巧的实物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1)纸艺设计:讲解纸艺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和创意设计,结合示范作品进行分析。

(2)木工技艺:介绍木工工具的使用、木材的特性及基本制作方法,现场演示制作过程。

(3)编织技巧:教授编织的基本方法、编织图案的设计和应用,展示编织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纸艺、木工技艺和编织技巧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纸艺设计:基本知识:纸张种类、颜色、形状等。

制作方法:折叠、剪切、粘贴等。

创意设计:主题、元素、色彩搭配等。

2. 木工技艺:工具使用:锯、刨、凿等。

木材特性:硬度、纹理、含水率等。

制作方法:拼接、雕刻、打磨等。

3. 编织技巧:基本方法:平针、挑针、收针等。

图案设计: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等。

应用:饰品、家居用品、服饰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纸艺作品,要求主题明确,色彩搭配和谐。

制作一个木工小物件,如笔筒、小木船等。

编织一条围巾或帽子,要求图案美观,实用性强。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小能手第一节:整理与收纳第二节:洗涤与清洁2. 第二章:我们的手最灵巧第三节:剪纸与贴画第四节:编织与钩针3. 第三章:小小工程师第五节:简单电路第六节:有趣的杠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剪纸、编织、电路连接等操作技巧。

2. 教学重点:整理收纳、洗涤清洁、手工艺制作、简单电路等劳动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用收纳盒、清洁工具、剪纸样品、编织材料、电路元件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编织针、线、电路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劳动的重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享家庭劳动经验。

2. 教学内容讲解生活小能手:介绍整理与收纳的方法,演示洗涤与清洁技巧。

我们的手最灵巧:讲解剪纸与贴画的基本步骤,示范编织与钩针技巧。

小小工程师:阐述简单电路的原理,演示有趣的杠杆实验。

3. 例题讲解以剪纸为例,讲解对称图形的折叠与剪切方法。

以编织为例,示范起针、编织、收针等基本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整理收纳、洗涤清洁、剪纸编织等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能手:整理收纳、洗涤清洁2. 我们的手最灵巧:剪纸、贴画、编织、钩针3. 小小工程师:简单电路、有趣的杠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整理自己的书包,拍照片记录过程。

制作一个简单的剪纸作品,如窗花。

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杠杆,并描述其应用。

2. 答案:整理书包:将书本、文具等物品分类摆放,保持书包整洁。

杠杆制作:利用木棒、塑料瓶等物品,结合所学原理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家庭劳动实践基地,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技能。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1.1.2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1.1.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知识点讲解2.1 劳动的意义2.1.1 劳动可以锻炼身体2.1.2 劳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2.1.3 劳动可以提高自我价值2.1.4 劳动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教学内容3.1 劳动工具的使用3.1.1 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3.1.2 学习使用劳动工具的正确方法3.1.3 练习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1.4 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劳动的意义4.1.2 学会使用劳动工具4.1.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2 过程与方法4.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2.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4.2.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4.3 情感态度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4.3.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4.3.3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5.1.2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5.1.3 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的培养5.2 教学重点5.2.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5.2.2 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5.2.3 学生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6.1.2 劳动操作演示视频6.1.3 安全操作示范用具6.1.4 创新实践活动材料6.2 学具准备6.2.1 劳动工具使用手册6.2.2 劳动技能练习册6.2.3 安全操作指南6.2.4 创新实践作品展示板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劳动工具实物展示7.1.2 劳动意义讲解7.1.3 安全操作提示7.1.4 创新实践引导7.2 知识传授7.2.1 劳动工具使用方法讲解7.2.2 劳动技能示范操作7.2.3 学生分组实践练习7.2.4 创新实践思路探讨7.3 练习与展示7.3.1 学生独立操作练习7.3.2 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7.3.3 优秀作品展示与点评7.3.4 创新实践成果分享八、板书设计8.1 劳动意义8.1.1 劳动锻炼身体8.1.2 劳动培养习惯8.1.3 劳动提升自我价值8.1.4 劳动增进团队协作8.2 劳动工具使用8.2.1 工具名称与用途8.2.2 正确使用方法8.2.3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8.2.4 创新实践指导九、作业设计9.1 课后练习9.1.1 劳动工具使用练习9.1.2 劳动技能提高任务9.1.3 安全操作知识问答9.1.4 创新实践项目设计9.2 小组合作任务9.2.1 劳动工具使用竞赛9.2.2 劳动技能展示活动9.2.3 安全操作宣传海报9.2.4 创新实践成果展示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反思10.1.1 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情况10.1.2 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培养10.1.3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10.1.4 教学方法与策略调整建议10.2 拓展延伸活动10.2.1 社区劳动实践活动10.2.2 劳动工具使用大赛10.2.3 创新实践项目研究10.2.4 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391字)本节课主要教授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基础。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活小能手课时1:我会整理房间课时2:我会洗衣服2. 章节二:我是小厨神课时1:我会煮米饭课时2:我会做家常菜3. 章节三:环保小卫士课时1:垃圾分类我先行课时2:绿色出行我参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环保行动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生活技能的掌握、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

2. 学具:衣物、垃圾袋、环保标语、厨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展示一个杂乱无章的房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房间。

2. 新课讲解:(1)生活小能手1)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洗衣服的方法和步骤。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房间整理、洗衣物的实践操作。

(2)我是小厨神1) 教学内容:煮米饭、做家常菜的方法和步骤。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煮米饭、做家常菜的实践操作。

(3)环保小卫士1)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垃圾分类、设计绿色出行标语。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课时,设计相应的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能手:整理房间、洗衣服2. 我是小厨神:煮米饭、做家常菜3. 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并拍照记录。

(2)尝试在家煮米饭,并分享给家人。

(3)设计一个环保标语,倡导绿色出行。

答案:(1)根据实际情况,展示整理后的房间照片。

(2)分享煮米饭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3)创意设计,如:“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的意义,举例说明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学校的劳动经历。

2. 第二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要点: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分析劳动中运用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劳动。

3. 第三课时:劳动安全常识教学要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在劳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安全常识,演示劳动操作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第四课时: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创新实践的观念。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操作的材料,如工具、器材等。

4. 视频资源:收集与劳动与技术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劳动的价值。

2. 第二课时:劳动技术的掌握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劳动技术。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分享生活中的劳动经历。

(2)新课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强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劳动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劳动的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5)总结:强调热爱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2.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技术。

(2)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的劳动技术,如扫地、擦窗户等。

(3)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劳动技术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模仿。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劳动技术。

(5)总结:让学生谈谈在实践中的收获,强调劳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术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劳动的意义、基本劳动技术等内容。

2. 实践活动材料:如扫把、抹布等。

3. 案例素材:关于劳动价值的真实案例。

4. 小组讨论模板: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三课时:劳动工具的使用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

完整)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完整)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完整)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Lesson 1: Making a Simple Book StandXXX:1.Master XXX hammering。

bending。

and folding。

and learn how to make a simple book stand.2.Experience the joy of labor and the n of success。

and enjoy the process of making learning tools with your own XXX.Key Points: The method of making a simple book stand.Difficulties: XXX size.n: teaching aids。

wire。

small hammer。

pliers。

ruler。

etc.XXX:1.n:XXX: We are now in the middle grade。

with XXX。

If we use a book stand to keep the books upright on the desk。

it will not only look neat。

but also be convenient to use。

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make a simple book stand.2.Writing on the board: Simple Book Stand3.n and n of the n method:Use basic lines to make objects.1.XXX shows the book stand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observe carefully and think about how the book stand is made.2.Discuss in groups and then point out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book stand.3.XXX.Cutting wi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简易书立学习目标:1.掌握锤、弯、折等基本小金工技术,掌握制作简易书立的方法并能动手制作出一个简易书立。

2.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制作学习用品的快乐过程。

学习重点:制作简易书立的方法。

学习难点:校直和按尺寸弯折。

学前准备:教具、铁丝、小钉锤、钳子、尺寸等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师: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年级的学生了,书和资料也增多了,如果用书立将书直立在桌面上,看上去既整洁,用起来也方便,那该多好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做简易书立。

2.板书课题:简易书立二、观察讨论制作方法:利用基本线条制作物品。

1.教师出示书立,让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书立是怎样制作的。

2.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明说书立的制作方法。

3.教师随机进行板书。

截取铁丝校直铁丝弯折铁丝整形三、感知课本让学生感知课本上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印象。

四、动手制作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注意安全和工具的使用。

2.四人一组制作一对书立。

3.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展示评比1.各组把制作好的书立展示在展台上。

2.请学生评出做得最好的书立,它好在哪里。

3.指名说说制作书立的感受与收获。

4.试试书立是否好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六、拓展与延伸1.教师出示各样书立让学生欣赏。

2.师:除铁丝以外,还能用其他材料做书立吗?3.设计一个你喜欢的书立式样,并把它做出来。

第二课做衣叉学习目标:1.运用弯、锉等方法制作衣叉。

2.培养学生认真不怕困难的精神,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做衣叉的方法。

学习难点:弯和锉。

学具准备:教具、铁丝、钳子、锉刀、锤子、尺子长木棍等。

学习过程:一、直接导入课题:1.把衣服晒在高处,挂、取都不方便,如果自己动手做一个衣叉,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板书课题:做衣叉二、探究制作方法:1.教师出示衣叉,让学生观察研究。

2.提问: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它用的是什么材料、怎么制作的?3.指名回答以上问题,教师适机进行板书。

三、动手实践: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学生每人制作一个衣叉。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评比1.师:衣叉做好了,我们要来试用衣叉,看衣叉是否稳定牢固,若有松动,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呢?2.个组评选出最稳定牢固的衣叉。

3.教师进行评价鼓励。

五、拓展与小结1.师:如果没有木棍,也可以用竹竿代替。

想想,如何在竹竿上固定叉头?2.怎样制作一个两面带叉的衣叉,想一想,应该怎样制作?3.教师小结。

第三课简易衣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制作铁丝衣架的方法和弯折铁丝的技能,并能自己动手做衣架。

2.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学习制作简易衣架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铁丝连接处的紧固。

学前准备:铁丝衣架、铁丝、半成品等。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课题:师:衣服洗干净后用什么晾晒比较方便?(衣架)衣架的种类有许多,有木制的,塑料的,也有铁丝制作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用铁丝做衣架。

板书:简易衣架。

二、感知教材,讲解制作要领: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重点讲解铁丝弯折的方法和制作衣架的顺序及要求。

三、深化认识,掌握方法:1.学生看书中的“制作过程”。

2.齐读制作要领。

(课件)做衣架,要记清,调直铁丝。

量画尺寸再弯折,架身要对称。

架颈扎牢固,架钩大半圆。

这样的衣架,平整,坚固、又美观。

四、指导学生实践操作1.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纠正制作中的错误。

2.重点指导弯折铁丝的方法。

五、评比总结,扩展延伸1.展示评比。

把学生的作品挂在黑板前的绳子上,让学生自己评,说说哪些同学做得好,好在哪。

2.讨论:自制铁丝衣架的意义,谈谈自己动手做衣架的感受?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制作衣架的方法,大家也谈了自己动手做衣架的感受,你们不仅说得好,也做得好,希望你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多动脑,多动手。

学习目标:1.了解线体造型,继续巩固尖嘴钳、锤子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插、交叉绕、弯折的基本技能。

学习重点:学会用铁丝弯制人物的造型。

学习难点:掌握交叉绕的方法,插、固定手臂使其不松动。

学习准备:铁丝、尖嘴钳、锤子、人物线体造型、木块。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线体造形2、揭题,板书。

二、新授1、观察、交流。

(1)各小组内观察人物线体造型,有什么发现?(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再次认真观察人物线体造型互相交流探讨人物线体造型是怎样弯制的。

(4)全班交流人物线体造型的弯制方法并演示。

(5)小结2、学生制作3、展示与评价(1)组内欣赏评价。

(2)全班展示评价。

三、拓展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四、欣赏,开阔视野,感受线体造型之美。

学习目标:1.了解线体造型,继续巩固尖嘴钳、锤子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插、交叉绕、弯折的基本技能。

学习重点:学会用金属丝弯制人物的造型。

学习难点:掌握交叉绕的方法,插、固定手臂使其不松动。

学习准备:金属丝、尖嘴钳、锤子、人物线体造型、木块。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线体造形二、新授1、观察、交流。

(1)各小组内观察人物线体造型,有什么发现?(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再次认真观察人物线体造型互相交流探讨人物线体造型是怎样弯制的。

(4)全班交流人物线体造型的弯制方法并演示。

(5)小结2、学生制作3、展示与评价(1)组内欣赏评价。

(2)全班展示评价。

三、拓展。

你用金属丝还能做写什么作品!四、欣赏欣赏老师作品!回家试着做一做第六课旋转飞碟学习目标:1.了解旋转飞碟,继续巩固尖嘴钳、锤子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插、交叉绕、弯折的基本技能。

学习重点:学会制作旋转飞碟。

学习难点:掌握五金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习准备:直径0.9-1.0毫米金属丝、尖嘴钳、空易拉罐1个,铁钉,筷子,铁皮剪、钉锤各1把。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旋转飞碟二、新授1、观察、交流。

(1)各小组内观察,有什么发现?(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再次认真观察。

(4)全班交流旋转飞碟造型的制作方法并演示。

(5)小结2、学生制作3、展示与评价(1)组内欣赏评价。

(2)全班展示评价。

三、拓展。

你用!四、欣赏欣赏老师作品!回家试着做一做第七课小漏斗学习目标:1.学习制作小漏斗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质。

学习重点:学习制作小漏斗的方法。

学习难点:画扇形图。

学习准备:易拉罐、剪刀、钳子、锤子、木棒、圆规、尺子、漏斗等。

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从大瓶往小瓶里倒油或倒酒,没有漏斗就很不方便。

自己动手用易拉罐做一个小漏斗,爸爸妈妈一定很高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做小漏斗。

板书课题:小漏斗二、尝试制作,反馈矫正1.阅读理解、归纳方法。

(1)请大家看书P12-14,请大家讨论一下制作小漏斗的方法是怎样的?(2)学生小结:选材——画图——折边——对接——整理手柄——试用2.尝试制作体会方法。

(2)学生实践,教师辅导,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反馈信息,落实训练,请学生说出在实践过程中自己认为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三、反复实践,掌握技能1.明确要求。

刚才大家试着制作了一个小漏斗,请大家看看老师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利用半成品进行示范。

要求:制作精细,讲求质量。

注意安全。

四、小结评议,拓展延伸1.将自制的漏斗带回家,请家长试用一下,并提出改进意见。

2.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用易拉罐还能做其他东西吗?动手做一做。

-第八课壁挂娃娃教学内容: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组编《劳动与技术》小金工五年级上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动手制作能力。

通过制作壁挂娃娃,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科技的向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估计难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制作壁挂娃娃,体验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

2、学习使用剪刀等小金工工具,学习小金工加工的方法。

3、能合理利用日常生活废品,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

4、培养学生勤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壁挂娃娃的制作方法。

难点:去掉易拉罐的盖。

教学准备:易拉罐1个,剪刀1把,彩色纸,双面胶或透明胶带若干,彩笔,创可贴。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互动,分组并确定小组长。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有或没有)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来装饰房间呢?(想)(出示实物)谁知道老师制作的这件工艺品叫什么名字?(随机板书:壁挂娃娃)知道用什么做的么?(易拉罐)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要制作壁挂娃娃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说一说)大家准备了吗?教师检查一下学生准备材料情况。

三、讨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准备好了材料,那我们怎样做呢?(看书,让教材帮助)2、讨论制作壁挂娃娃的步骤。

(教师相机板书制作步骤)3、想一想,怎样去掉易拉罐的盖?(用剪刀尖钻个孔,然后用剪刀插入沿盖边剪),在制作的过程中怎样剪才安全?(要从易拉罐的外面剪,使用工具时要小心,不要让易拉罐的边条伤着手)【发散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四、分组制作弄清了壁挂娃娃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了解了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又快又好。

开始动手吧!1、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重点指导学生去掉易拉罐的盖。

师随机播放轻音乐。

五、展示评价、延伸1、小组推荐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奖”、“最有创意奖”。

2、改变壁挂娃娃头发的造型,看看效果如何。

3、课后试试用易拉罐制作其他的工艺品,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六、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制作了壁挂娃娃,高兴吗?大家都很聪明,希望课后开动脑筋,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制作出其他的工艺品来把我们的房间装饰得更漂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第九课蛋壳工艺品——金鱼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周围的废弃物品制作工艺品。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制作蛋壳工艺品——金鱼。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蛋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废弃物,保护我们的环境的意识。

材料工具:鸡蛋1个、打针1根、红色彩纸1张、剪刀1把、彩色笔1盒、绣花针1根、白乳胶1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简述绣装饰线条的方法。

2、绣装饰线条的步骤是什么?1、印线条2、上绷3、起头4、绣制3、检查评比和交流上一课的练习作品4、引入新课:板书“蛋壳工艺品——金鱼”二、教学新课1、介绍蛋壳工艺品的制作:我国民间有不少用蛋壳制成的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蛋壳工艺品——金鱼的制作A教师先介绍B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要求三、做中学1、讲解制作步骤做鱼身子——做鱼眼睛——剪鱼鳍和鱼尾——上色2、动手操作A教师先示范讲解B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四、课外操作练习制作一个形象逼真、造型美观的蛋壳工艺品——金鱼第十课方便取盘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方便取盘夹的作用,了解形体设计,进一步训练学生铁丝加工动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