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常规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af21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0.png)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课堂纪律、器材使用与保护、正确穿着运动服、热身与拉伸等。
2. 体育动作技巧: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育动作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强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
2. 课堂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和示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如课堂纪律、器材使用与保护、正确穿着运动服、热身与拉伸等。
教师针对不同体育动作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如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互助的表现。
2. 学生体育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如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3. 学生体质的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教师清晰地讲解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以及各个体育动作的要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采用示范法:教师标准地示范体育动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模仿。
3. 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准备:1. 场地准备:确保教学场地安全、宽敞,适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初中体育常规课教案
![初中体育常规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bba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5.png)
初中体育常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点名、报数、排队、做准备活动等。
2. 基本技能训练:跑步、跳远、投掷、篮球、足球、排球等。
3. 体育游戏:团队协作游戏、竞技比赛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常规:(1)教师提前到达操场,组织学生集合、整队、点名、报数、排队。
(2)教师检查学生的着装和器材,强调安全事项。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基本技能训练:(1)跑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跑,注意呼吸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耐力。
(2)跳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强调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3)投掷: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投掷练习,如投掷实心球、标枪等,培养学生的投掷技巧。
(4)篮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动作训练,如传球、投篮等,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5)足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动作训练,如传球、射门等,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
(6)排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动作训练,如传球、扣球等,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
3. 体育游戏:(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教师记录游戏结果,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和游戏。
2. 技能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中的掌握程度,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3. 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团队合作情况,是否能够配合队友完成任务。
五、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2. 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继续努力。
3.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提出建议和需求。
体育课常规要求
![体育课常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8b3ef4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e.png)
体育课常规要求体育课是多数孩子们最爱上的学科,而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小学生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要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一、两个制度1.体育委员负责制:上体育课,在体育委员带领下,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在上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课后整理好和收回器材。
2.请假制度:如有事、有病必须请假。
二、学生“八不准”1.不准旷课、迟到、早退;2.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凉鞋,戴帽子、头巾和手套;3.不准佩戴徽章和携带小刀;4.不准擅自离开课堂;5.不准横穿跑道、投掷区;6.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7.不准做危险动作、嬉闹追打;8.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三、课前常规1.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练习,以便教师了解班级情况;2.协助体育老师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3.学生因病、伤不能上课时,课前应主动向体育教师说明情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他们随堂见习或参加适当的活动。
4.提前到上课地点附近活动,以便上课及时集合。
四、课堂常规1.准时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及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上课人数。
2.上课礼节: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下达“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师报告上课人数,随后师生相互问好。
教师即向学生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迟到学生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3.上课服装:学生上体育课时应该穿运动服和球鞋,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凉鞋,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不准佩戴徽章和携带小刀等。
4.每次上课教师必须严格点名制度。
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5.上课时,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器材,服从教师和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各项练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中不得嬉笑打闹。
不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否则坐旷课论处。
6.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1554d3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c.png)
体育课教学常规
1、开始部分
(1)整队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
(2)检查学生服装是否合乎要求,是否全部穿运动鞋。
(3)安排好见习生活动。
(4)准备好体育课场地和器材。
2、课堂部分
(1)教师要讲明课堂主要内容和上课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2)做好准备活动。
(3)学生活动的强度必须逐步加强,注意强度严防密集。
(4)学生活动前教师必须要做示范动作。
(5)学生活动时教师必须要从旁边加以保护。
(6)禁止教师离开课堂,让学生自己活动。
3、结束部分
(1)做好整理活动。
(2)整理结束后,教师要观摩学生如发现有过渡疲劳或其它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3)下课时学生要整队向教师行礼后,方可回教室。
(4)清理体育场地,整理体育器材。
4、其它常规
(1)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课的运动量要合理,生理负荷量要符合学生体质的客观实际。
(2)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讲解简明,示范准确,教法合理。
(3)对男女和病残学生能区别对待,有不同要求。
(4)课程组织要严密,场地和器材安排妥善,有安全防护措施。
(5)教师以身作则,仪表、教态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https://img.taocdn.com/s3/m/166b80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c.png)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学生体育课堂常规:
1. 准时到达:学生应该提前到达体育课堂,准备好体育服装和装备。
2. 做好准备活动:在开始正式运动前,学生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防止运动损伤。
3. 遵守规则和指导: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导和体育课堂的规则,严禁违反规定,如擅自离开课堂、互相推搡等。
4. 尊重他人: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和其他同学,不得进行辱骂、欺凌等不良行为。
5. 安全第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应注意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6. 参与积极: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得逃避或敷衍。
体育教师教学规范:
1.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课程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2.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给学生确切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和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安全管理:体育教师应确保课堂和活动场所的安全,提供适当的装备和指导,确保学生在运动中不受伤害。
4.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
5. 鼓励和激励学生:体育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评估和反馈:体育教师应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自己的运动技术和能力。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dde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1.png)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第一章: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常规。
2. 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堂纪律要求2. 体育课着装要求3. 体育课热身活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遵守体育课堂纪律,正确穿着运动装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堂纪律要求和体育课着装要求。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穿着运动装备和热身活动。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课堂纪律要求和体育课着装要求。
2. 示范正确穿着运动装备和热身活动。
3. 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教师点评指导。
第二章:体育课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跑步技能训练2. 跳跃技能训练3. 投掷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跑步、跳跃、投掷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跑步、跳跃、投掷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要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跑步、跳跃、投掷姿势。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跑步、跳跃、投掷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要点。
2. 示范正确跑步、跳跃、投掷姿势。
3. 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点评指导。
第三章:体育游戏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游戏的方法和规则2. 团队合作游戏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能力。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dfc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6.png)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第一章:课堂常规一、课堂纪律1. 学生需穿着整齐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以保证运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学生须准时到达操场,做好热身准备,等待教师上课。
3. 上课期间,学生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教师的教学指令,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4. 学生应尊重教师,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动作规范1. 教师应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2. 学生需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练习,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3.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防止运动损伤。
三、安全要求1.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不得私自进行危险动作。
2. 教师应检查运动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使用运动器材时的安全。
3. 学生应遵循运动场地的规则,不得在运动场地范围内乱跑、打闹。
四、卫生要求1. 学生下课后,应及时离开运动场地,不得在运动场地内吃零食、乱丢垃圾。
2. 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换洗运动衣物。
3. 教师应定期对运动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学生的健康。
2. 学生应认真听讲,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努力改进。
3.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反思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热身与拉伸1.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跳绳等,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环,预防运动伤害。
2. 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全身拉伸,特别注意活动关节,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教师应监督每个学生的热身和拉伸活动,确保其正确性和充分性。
七、基本技能训练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授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高、跳远、投掷等。
2. 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自主调整动作,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八、团队游戏与竞赛1. 教师应设计团队游戏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学生应积极参与游戏和竞赛,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体育课常规教学教案4篇
![体育课常规教学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badb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1.png)
体育课常规教学教案4篇体育课常规教学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依据二期课改中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初三体育中考中的选测项目篮球,教会学生基本的行进间运球上篮动作,体会起步点与连贯动作协调一致。
通过体育课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突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建立基本的动作表象。
主要做到四句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抬腿举球高,四要手指手腕用力巧。
不仅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加以灌输,达到要求。
三、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中发现女生对于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掌握与男生相比相对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原地运球与原地投篮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
本次课是学习课,要求学生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基本要领,50%的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使运球起球上篮一气呵成。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50%能够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技术动作。
2、运用篮球进行双手头上投掷的动作复习,学会腿腰臂三部位同时发力。
3、提高学生掌握上篮技术的稳定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上篮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的动作概念。
六、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上篮稳定性,使50%的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技术。
七、课的流程与设计:在准备部分选用了原地准备操和原地跑步接喊数数脚的游戏开始,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前准备,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又创建了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本部分的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投掷练习。
本课对于初中的学生基本要求掌握篮球中的运球与上篮技术动作的结合。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的形式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连贯动作,更好地完成上篮动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
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
![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976c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c.png)
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常规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幼儿主动探索滚球、自抛自接、拍球、传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兴趣。
3、提高幼儿控制能力,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圈、皮球、体操垫、小椅子、球架、磁带、红黄绿大球若干活动重难点:练习自抛自接球;按颜色进行分类【活动过程】情景:皮球厂生产了许多皮球,现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把皮球运到超市的球架上去,由于球总是乱滚,所以小朋友要想办法把球行走,放到对面的椅子上,看谁办法最多?一、开始部分导入游戏:教师边演示边对幼儿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它就跳,滚一滚,到处跑,踢一踢,就前进。
”(引发幼儿玩球的愿望)二、基本部分1、幼儿探索玩球的方法。
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并让幼儿做示范(拍球、滚球、抛接球等)。
2、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吸引幼儿组织幼儿练习玩球的方法。
3、《夺球游戏》:三分之二的幼儿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护好球,没球的孩子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
情景表演:《赶小猪》隔壁王大爷家的养殖场的小猪跑出去了,他打电话给老师让咱小朋友去帮忙,我们要助人为乐,帮王大爷把小猪赶回家。
这里有一群小猪(红黄绿若干大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参加哪个队,想各种办法把小猪赶回家。
(1)集体赶:分三路纵队进行滚球接力,哪队先完成为胜。
(2)个别赶:请幼儿探索多种玩法赶小猪。
三、结束部分播放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师领幼儿做皮球韵律操)多元价值分析:1、通过玩各种游戏,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
3、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使幼儿的肌肉不同层次的得到了发展,幼儿也体验到了玩球的乐趣。
体育课堂常规教案(集合15篇)
![体育课堂常规教案(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38c39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e.png)
体育课堂常规教案(集合15篇)体育课堂常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快速跑,了解和知道步频、步幅的关系,掌握快速跑动作要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快速跑,培养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跑成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快速跑,可以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途中跑上下肢动作要领教学难点:上肢摆臂与下肢步频、步幅的协调性。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3分钟环节包括:整理队伍、点名报数、安排见习、宣布上课。
队形组织:成四列横队(二)准备部分12分钟分为一般和专项。
一般:教师带领学生做徒手操,带学生做上肢摆臂动作练习。
徒手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振臂运动(4)体转运动(5)俯背运动(6)弓步压腿(7)侧压腿专项:上肢摆臂动作练习:学生原地站在两脚成前后站立,双臂随老师拍手节拍前后摆动。
教师的节拍可以由快到慢。
(三)基本部分20分钟(四)教师讲解示范起跑:1、各就位,两脚前后站立,有力脚在前,前脚距起跑线和前后脚距离都是一脚半。
身体成蹲撑,两手成八字放于起跑线后沿直臂支撑,略宽于肩,身体重心放于脚和支撑手之间。
2、预备:臀部抬起高于肩膀,身体重心前移至两支撑手。
两腿膝关节角度,后退大于前腿,颈部放松。
3跑:两手用力推离地面,屈肘前后摆动,同时两腿快速用力蹬起跑器,后脚快速蹬离起跑器后迅速屈膝向前上方摆出。
起跑后的加速跑:两脚步幅小,频率快,手臂快速摆动,身体重心起的慢。
途中跑:大腿以髋关节为轴快速转动,摆动腿大腿高抬,后蹬腿要全力蹬地并快速摆动。
双臂快速有力的摆动。
终点跑:身体稍前倾,两臂加速摆动。
(五)学生练习:1、起跑,加速跑原地徒手集体练习教师将动作分解各就位、预备、跑3个环节,学生分成体操队形站在原地听口令123分解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动作重点。
队形:体操队形2、分组步频练习:分4组小步跑50米x4组,高抬腿跑50米x4组。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范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2bc4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8.png)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范学生体育课堂常规:1. 准时到达:学生应该按时到达体育课堂,并准备好适当的体育装备。
2. 穿着适宜:学生应该穿着适合运动的衣物和鞋子,确保自己可以自由活动和安全运动。
3. 注意个人卫生:学生应该保持身体清洁,体味清新,不在课堂上穿着污衣脏鞋。
4. 尊重他人:学生应该尊重体育教师和其他同学,遵循课堂规则,并展现出体育课堂的团队精神。
5. 遵守安全规则:学生应该遵守体育课堂的安全规则,如不随意奔跑、不乱抛乱接、不使用不当的体育器材等。
6. 积极参与: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活动,全力投入,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态度。
体育教师教学规范:1. 熟悉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该熟悉所教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 清晰的讲解:体育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讲解。
3. 技能示范:体育教师应该能够熟练地展示所教授的体育技能,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4.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5. 平等对待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论其体育能力,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注重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帮助。
6. 安全教学意识: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在体育课堂中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7.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8. 及时反馈评估:体育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估,鼓励和帮助学生进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79422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e.png)
体育教学常规体育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严格遵守体育教学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文明课堂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前常规有关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体育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等等。
有关学生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学生因生病、受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的情况,应有学生干部或体育委员在课前向教师说明,并由任课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有关时间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任课体育教师应在上课前15分钟到达现场,根据课的任务要求检查场地器材、布置场地器材;值日的同学应在上课前15分钟到达教学现场,领取教学所需器材并协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其他学生应在上课前10分钟到达教学现场等候上课。
课中常规学生集合常规:上课铃响以后,值日生或体育委员集合队伍。
整队完毕后,回队伍排头站好,师生互致问候,由值日生或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在籍、出席、缺席、见习学生人数。
最后,由教师向学生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提出课堂学习要求,安排见习生,同时检查学生的运动服装、运动鞋等情况,准备开始上课。
小结与送还器材常规:在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课堂小结和讲评,并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及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
此外,要求值日生收回器材并送还。
课后常规写好课后总结:教师每次课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写好课后总结。
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387bf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一、课前常规1. 体育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
课前要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 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应事先请假。
3. 体育教师应穿着运动服装,仪表整洁,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准备。
二、课中常规1.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确保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团队协作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
3. 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
4. 体育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要求学生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擅自离开教学区域。
三、课后常规1. 下课前,体育教师应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或作业。
2. 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整理器材,清理场地,保持环境卫生。
3. 体育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考核与评价1.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2. 体育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3.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五、安全与卫生1. 体育教师应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卫生规定,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
2. 体育教师应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排除安全隐患。
3.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防止学生因过度运动或运动不当造成伤害。
4. 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卫生规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播。
六、其他1. 本制度由学校体育教研组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2. 全体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5篇)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de43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c.png)
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师教学规一、学生体育课堂常规1. 准时到达:学生应按时到达体育课堂,不得迟到。
迟到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
2. 穿着服装:学生应着运动服装参加体育课堂,以便进行各项运动活动。
穿着正确的运动服装能够保护学生的身体不受伤害。
3. 课前准备:学生在体育课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热身活动可以包括拉伸、短跑、跳绳等。
4. 遵守纪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打闹、影响他人。
遵守纪律是体育课堂正常进行的前提。
5. 合作交流:学生应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精神。
6. 安全第一: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自身的安全。
避免做出危险动作,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及时向老师汇报个人身体不适情况。
7. 课后整理: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应自觉整理活动场地和使用的器材。
保持整洁是对体育场地的尊重和保护。
二、体育教师教学规1. 合理安排课时:体育教师应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同时,要避免连续长时间的运动,以免造成学生疲劳过度。
2. 精心备课: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3. 清晰讲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清晰、简洁地讲解各项运动技能和规则。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生动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安全措施: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在体育活动中,要设置合理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安全,并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5. 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讲解运动知识和展示运动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6.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思考,帮助他们探索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要求
![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4836ad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0.png)
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要求
体育课堂常规是指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以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育课堂常规和课堂要求:
1、准时到达: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课堂,不得迟到或早退。
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应提前告知教师。
2、穿着规范:学生应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不得穿着不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如紧身衣、短裤、拖鞋等。
3、课堂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打闹或干扰他人。
学生应尊重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运动安全:学生应了解运动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方法,避免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5、团队合作:学生应学会团队合作,与他人配合完成课堂活动,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健康饮食:学生应注意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营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课堂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7、课堂表现: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
8、课堂礼仪:学生应遵守课堂礼仪,尊重教师和同学,不得在课堂上做出不雅或不礼貌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体育课堂常规和课堂要求,教师和学校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内容
![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abaca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6.png)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本培训将围绕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展开,旨在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二、培训目标1. 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常规的认识,明确教学常规的重要性。
2. 培养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3. 帮助体育教师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4.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三、培训内容1. 体育教学常规概述(1)体育教学常规的定义及意义(2)体育教学常规的内容及要求(3)体育教学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2. 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能力(2)课堂管理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评价能力3.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防护(1)课堂安全意识教育(2)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3)预防运动损伤(4)突发事件处理4.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1)师德修养(2)专业理论素养(3)实践技能素养(4)科研能力素养5. 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1)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理念(2)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3)体育教学评价改革(4)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6.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2)教师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3)教师职业发展规划(4)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四、培训方法1.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体育教学常规及教学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场景,让教师亲身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
4.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5. 分组讨论:围绕培训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31c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3.png)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加强学生体育课的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 了解体育课课堂常规,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讲解体育课课堂常规2. 介绍教材内容3. 整理队列队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课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体育课课堂常规。
2. 讲解体育课课堂常规(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体育课课堂常规,包括课前准备、上课纪律、课堂表现、课后整理等方面。
同时,强调遵守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3. 介绍教材内容(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项目、技能要求等,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
4. 整理队列队型(15分钟)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整理队列队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5. 实践环节(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堂常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体育课课堂常规,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
2.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家庭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课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为今后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教案
![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5a58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e.png)
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了解并掌握体育课的基本常规,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常规:学生着装、准时到课、遵守纪律、积极参与。
2. 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团队协作、运动安全。
3. 体育道德:尊重对手、公平竞争、团结互助。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常规教育(1)学生着装: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以保证运动时的舒适和安全。
(2)准时到课:培养学生按时上课的良好习惯,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3)遵守纪律: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挥,尊重同学。
(4)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质。
2. 运动技能教学(1)基本运动技能:教授学生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为其奠定良好的运动基础。
(2)团队协作:通过团队游戏、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运动安全:教育学生掌握运动安全知识,避免运动损伤,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体育道德教育(1)尊重对手:教育学生在比赛中尊重对手,公平竞争,不作弊、不恶意犯规。
(2)公平竞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竞技态度,正视比赛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3)团结互助: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纪律表现、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比赛表现:通过比赛,评价学生在竞技态度、团队协作、体育道德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和体育道德,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质。
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体育课课堂常规
![中学体育课课堂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a71e0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7.png)
中学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体育课是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学体育课的常规安排。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体育课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如教案、课件、器械等。
还要检查一下教学场地和设备是否齐全和安全,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做好身体准备,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携带好个人用品,如球、跑鞋、毛巾等。
学生要认真听取老师的指示,遵守纪律,以保证课堂秩序。
二、课堂组织1. 点名:上课前,教师应核对学生人数,进行点名,以确保全勤率,并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
2. 热身运动:课堂开始前,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来预热身体,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热身运动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3.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会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分组活动:为了增加互动性和竞争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活动。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胆识。
5. 示范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示范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应注重细节,纠正学生的错误,以防止学生养成不良动作习惯。
6. 检查与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如定期考试、作业和实际操作等。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课后总结1. 回顾与讲评: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讲评,引导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醒与建议: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醒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议,如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注意伤病预防、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等。
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优秀运动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教师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
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
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
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
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
(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
(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
(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
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课堂教学教师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
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
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
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
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
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
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
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
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学生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
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
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
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
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
三、课后部分教师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
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
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
学生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
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
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
四、考试与评价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
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
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
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
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
五、课外体育活动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
六、教学研究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
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
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
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
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
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1、课前常规:(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上课。
(一)备课: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
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材纵横之间的关系。
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⑴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⑵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
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⑷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⑸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
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