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元古宙-2)-地史演化

合集下载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总复习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总复习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分类 每个门类的基本特征
K1出现,R出现草本被子植物
成熟的种子不裸露,有果实包围。
有花植物--有性繁殖器官
分为单子叶纲和双子叶纲
乔、灌、藤、草等均有
被子植物主要特征
微体生物的特点
微体生物的门类
微体生物
萌发器官
a 裂缝——是孢子在四分体时留下的单射线痕或三射线痕裂开的单裂缝和三裂缝。
03
树笔石目
02
观察方法
01
正笔石目 笔石枝特征:分枝的级数,胞管的列数; 判定笔石枝的生长方向(胎管尖端朝上,胞管向下) 正胞管类型观察。胞管口的弯转方向,弯曲程度,口穴形态,有无口刺,胞管的倾角,相邻胞管叠复程度。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征 构造、体环、螺塔等
01
02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又有名瓣鳃纲
雌雄异体且异形,卵生。
06
(二)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三叶虫的基本特征
01
头甲、胸甲、尾甲的构造名词及位置
02
三叶虫
节肢动物中已绝灭的一类,C-P
扁平,分背腹两面,三叶虫的背甲被两条纵沟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而成三叶,因而称三叶虫.
海生、底栖、爬行
个体一般3-10厘米,小者数毫米,大者可达70厘米左右
掌握三叶虫背甲的主要构造;
学会鉴定三叶虫化石的方法,掌握三叶虫代表属的重要特征,了解其生活环境以及地史分布。


一、实验目的要求

I第六章大地构造演化

I第六章大地构造演化
(1)天山地槽Z、∈系为地台型沉积,O纪开始发育了典型的 地槽沉积。(2)东昆仑、秦岭地槽Z系为地台型沉积,∈2世开始 发育地槽型沉积。(3)祁连地槽从∈2世开始发育地槽型沉积。 说明天山、祁连、秦岭、昆仑等地槽都是在兴凯旋回之后, 在古中国地台的基础上裂陷再生的地槽,而古生代继续发展的 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塔里木地台则是古中国地台解体后 的残留部分。因此,古生代以来中国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 是奠基于兴凯旋回的演变之上的。
中朝—塔里木陆块 之南的洋壳向北俯冲, 使昆仑地槽和秦岭地槽 的大部分褶皱隆起,进 一步扩大了中朝—塔里 木陆块的范围。
古 生 代 阶 段 海 西 旋 回 ( )
6.3.2
东南沿海地槽和延边地槽也在海西旋回褶皱封闭,这是由于 太平洋洋壳板块向西俯冲挤压而致。
古 生 代 阶 段 海 西 旋 回 ( )
一、扬子旋回
中 晚 元 古 代 扬 子 旋 回 ( )
6.2.1
指元古代中、晚期 (不含震旦纪)的一个 构造旋回。川中、江汉 以及南黄海地块,通过 晋宁运动联结起来,构 成扬子准地台的基底, 同时形成塔里木地台的 基底,震旦系是这两地 台最老的盖层沉积。
我国天山、祁连、昆仑、秦岭等褶皱系中的古老变质岩多为 Pt2+3界,沉积类型属扬子型,在这些褶皱系内的中间隆起带上, Pt2+3直接出露地表。Z系与扬子准地台、塔里木地台一样属地台 型沉积。这说明晋宁运动之后,天山、柴达木、昆仑、祁连、秦 岭与扬子准地台塔里木地台一起,曾经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地台区, 并与中朝准地台相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巨大的古中国地台。
6.2.2
3.扬子旋回形成的古中国地台在兴凯旋回开始解体。证据有:
中 晚 元 古 代 兴 凯 旋 回 ( )

地壳演化史

地壳演化史

动物界两次大飞跃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泥盆纪:三叶虫类减少,笔石类在早泥盆世后期已 全部绝灭。出现于志留纪末的鱼类此时繁盛,泥盆 纪——鱼类时代,为动物界发展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我国泥盆纪鱼类超过52个属,多数在江南发现。
动物从水中——陆上
石炭纪总鳍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晚古生代后期, 地壳运动强烈,环境多变,可以勉强用鳍代替四肢 在陆上移动。再进一步演化,终于形成两栖类。从 水到陆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第4节 早古生代(距今5.4-4.1亿年)
划分: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
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系,以大量三叶虫突然出现为标志。
最多的是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三叶虫时代”;其次为腕足
类动物;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古杯动物、腔肠动物(
如珊瑚)、软体动物(如头足类)、环节动物、牙形石、棘皮动物 、笔石动物等都已出现。
叠层石
叠层石(stromatolite)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 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绿藻、 细菌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 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 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如扣放的一叠碗,故名。

志留纪末期
古大西洋关闭,北美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步形成劳亚大陆;祁连海封 闭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其他古海洋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早古生代的气候
寒武纪至奥陶纪早、中期,大部地区较干暖
中国、巴基斯坦等,都有紫红色氧化圈砾石的砾岩等; 世界许多地区有岩盐、石膏等蒸发盐及鲕状灰岩、白云岩等。 中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及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古杯动物灰 岩和古杯礁。古杯动物生活于不低于25℃水温的海水中。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地球的历史演化2011年11月01日从45亿年至38.5亿年期间,为地球形成时期。

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经过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挤压使其内部变热,以后则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地球内部进一步升温,约在距今45-40亿年前,当温度上升到铁的熔点时,大量融化的铁向地心沉降,并以热的方式释放重力能,其能量相当于一千多次百万吨级的核爆炸。

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广泛融化和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了分层结构,其中心是致密的铁核,熔点低的较轻物质则浮在表面,经冷却形成地壳。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巨大的发展阶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其中冥古宙(距今4600Ma年—3800Ma年前)和太古宙(距今3800Ma年前—2500Ma年前)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化学进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冥古宙时期,大的天体碰撞事件使得有机分子都无法稳定存在,更谈不上生命的诞生,但是这为以后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冥古宙后期(大约在40亿年前左右),这种碰撞事件开始大幅减少,地球也慢慢冷却下来,有机分子的大量合成也使得生命起源成为可能。

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约有40多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凝聚几亿年后才形成硬的地壳,生命才有了立足之地。

位于加拿大北部的一组变质岩——Acasta片麻岩是已知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地球表面一部分,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Acasta片麻岩有40亿年的历史。

W.H. Peck等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西部的地质断层处的Jack Hills锆石,更是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形成于44亿年前。

冥古宙是最早的一个地质年代,旧称冥古代。

开始时间定义为地球形成时。

冥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下一个宙是太古宙。

冥古代(Hadean)是指自地球形成至距今38亿年前这段时期,有些科学家称为地球的天文时期、或地球的前地质时期、或前太古代、或原太古代。

这一时期地球历史包括原始地壳、原始陆壳的性质和形成以及原始生命的形式和出现等复杂的问题。

课件: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1概论-太古-元古)

课件: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1概论-太古-元古)

二、太古宙
太古宙 Archean Eon(Ar).距今36-25亿年,地史特征 概要:
地壳形成,但很薄,有频繁的岩浆活动;大气圈和水圈逐渐 形成,缺氧环境。
现在保留着的是深变质岩系,成为大陆的核心;海洋占绝对优 势。
原始生命萌芽出现,南非发现32亿年的古杆菌、巴贝通球藻, 31亿年的蓝绿藻(叠层石),它们是结构极其低等的原核生物。
寒武纪∈ (Cambrian Period),5.43--4.9亿年 奥陶纪 O (Ordovician Period),4.9--4.38亿年 志留纪 S (Silurian Period),4.38--4.1亿年 泥盆纪 D (Devonian Period),4.1--3.54亿年 石炭纪 C (Carboniferous Period),3.54--2.95亿年 二叠纪 P (Permian Period),2.95--2.5亿年 三叠纪 T (Triassic Period),2.5--2.05亿年 侏罗纪 J (Jurassic Period),2.05--1.37亿年 白垩纪 K (Cretaceous Period),1.37--0.65亿年 古近纪 E (Eogene Period),0.65--0.23亿年 新近纪 N (Neogene Period),0.23—0.026 第四纪 Q (Quaternary Period),0.026亿年至今。
冰川冰沉积旋回-冰芯研究
3 古生物(化石层序) 基于生物进化原理,不同时代的地层
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 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 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 由简单到复杂,新地层古生物进化更新。 化石层序律/生物群层序律/生物层序律
(Law of Faunal Succesion)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植物演化过程
出现于前寒武纪, 生长在阴暗潮湿的 大多生活在水中 环境,孢子繁殖
没有果皮,种子是 裸露的
种子有果皮包 裹,绿色开花
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中生代
新生代
地球的演化过程——重要成矿期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 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 床类型复杂著称。 铁矿—60%
恐龙长出了羽毛开始飞向天空
1996年 在我国辽宁省 西部发现的中 华龙鸟化石 是第一个被发 现的带羽毛的 恐龙化石。
5.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
“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5、地球演化史—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 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
距今5.41亿年
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包括太古宙、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形成大气层、海洋、陆地,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 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是地球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
——前寒武纪——
时 期
时间
地质 年代
地表演化
演化特点 生物演化
古代建筑和遗迹
器物
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 近500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建筑、器物 和史书等,来还原我们人类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 的时间。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前,人类历 史更像是短暂的一瞬间。
地球漫长的历史,根本无人记录,我们 该如何发现地球过去的面貌呢?
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 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中生代
▪ 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中国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 印支运动后,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环 境,欧亚古大陆主体最终形成,新形成的古昆仑 山、古秦岭横贯大陆东西,对于分隔南北古气候 产生一定影响。
➢ 燕山运动则使中国东部地区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 山一线东西两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现象,西部为 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如北方的鄂尔多斯盆地(亦 称陕甘宁盆地)和川鄂盆地,东部则属于环太平 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
教学ppt
27
教学ppt
28
教学ppt
29
新生代
▪ 第四纪的地史特征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生物界发 展的最新阶段,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形势已经形 成,但新构造运动仍很强烈,气候变化和气候波 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过冰川活动,堆积了 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人类出现是地史上一个 重要生物事件。
➢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
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
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公里,冰厚平均1000米左右,
海平面下降130米教。学ppt
33
新生代
▪ 第四纪的重要事件之一: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冰川的影响: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如在更新世华北沿海地区有5次明显海侵,长 江三角洲地区有6-7次。大约距今6000年时, 海平面回升到现在位置。
➢ 脊椎动物界: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出现鸟类;晚 三叠世还出现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过渡类型。
➢ 无脊椎动物:被称为菊石时代。与其伴生的还有各 种昆虫、淡水轮藻等。
➢ 恐龙灭绝是中生代最突出的生物事件。
教学ppt
22
中生代
▪ 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古地理演化

地球演化史

地球演化史

地球演化史地球的演化主要经过6个时期:太古宙、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宙距今36至25亿年。

它是地球地质史上最古老且历时较长的一个时代,是地球原始地壳、原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

由于重力分异不充分,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

直至中晚期开始形成稳定的小型花岗岩质陆核。

当时,大气圈及水圈缺氧,海洋广阔、陆地小而不稳,某些海洋中已经出现蛋白质和核酸,后期发展成简单的细菌和蓝绿藻。

元古宙距今25至5.43亿年。

元古宙时代构造运动频繁,造成陆核扩大,形成原地台和古地台,主要是在南半球构成了一个联合古陆,即冈瓦纳古陆。

另外当时大气圈已转化为氧化环境,促进了岩石风化及沉积作用。

元古宙最重要的是原核生物转化为真核生物,比如绿藻,晚期并开始出现原始动物。

早古生代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纪,距今5.43至4.1亿年。

早古生代初期地壳构造变化不大,但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

开始,大部地区较温暖、干暖;奥陶纪晚期气候转寒并出现一次大冰期,并导致全球海洋面下降。

之后,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

此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三叶虫为最;脊椎动物的原始鱼类和半陆生裸蕨植物出现。

晚古生代划分为含泥盆、石炭、二叠三纪,距今4.1至2.5亿年。

从泥盆纪开始,浅海明显向大陆转化,而且开始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

石炭到二叠纪,欧美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合并为劳亚古陆,并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形成新联合古陆或泛大陆。

晚古生代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蕨类繁盛,并在晚二叠出现裸子植物;动物从原始脊椎到有脊椎,出现鱼类、两栖类、原始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划分含三叠、侏罗、白垩三纪,距今2.5至0.65亿年。

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的时代。

至晚白垩纪,大陆已分为亚欧大陆、印度、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北美洲六大板块,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在此时建立。

中生代初期较炎热干燥,后期渐转温暖湿润。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年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38亿年前。

B、中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2.5亿年前。

C、古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5.4亿年前。

D、新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6.6亿年前。

2、下列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B、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C、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幔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D、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3、地球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历过的地质时期是()A、全新世B、石炭纪C、更新世D、神秘期末4、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中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板块张裂作用B、板块碰撞作用C、地壳下沉作用D、海底扩张作用5、题干:地球表面的沉积岩层中,能够反映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化石B. 矿石C. 地层层的厚度D. 地层层的倾斜角度6、题干: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造成地球表面地貌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的是: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冰川侵蚀D. 生物活动7、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形成后,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成分稳定B.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有利于生命的产生C. 地球早期,地壳运动活跃,形成了许多山脉和高原D. 地球早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较小8、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的划分,不正确的是()A.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 太古代、元古代属于地质年代的前寒武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显生宙D. 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地壳变动等地质事件9、地球早期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哪种气体,对地球生命的出现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甲烷 10、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主要的造山带多出现在板块边缘的哪种类型断层上?A、逆冲断层B、走滑断层C、正断层D、平移断层1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刚形成时就是现在的状态B、地球早期的大陆是由火山岩构成的C、地球早期的海洋主要由硫酸盐、硫化物等物质组成D、地球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联12、题干:以下哪个时间尺度是与地球增生阶段相对应的()A、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B、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C、几千万年到几亿年D、几亿年到几十亿年13、下列哪个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海侵时期?A. 奥陶纪B. 志留纪C. 泥盆纪D. 石炭纪14、下列哪个地质现象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无关?A. 火山喷发B. 地震C. 大陆漂移D. 矿产资源分布15、下列关于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只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第六章地层

第六章地层

原理:放射性元素有其固定的衰(蜕)变常数。
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母体同位 素的含量和子体同位素的含量分析计算,可得 出经历多长时间才能有这样子体和母体的比例。
T = 1/λ* Ln (1+D/N)
T —— 是同位素的形成年龄,即是所在岩石的形成年龄;
λ—— 衰变常数
D ——— 子体同位素含量; N——— 母体同位素含量:
中生代(距今2.5-0.65亿年) 意为“中期生物”的时代,以 陆上爬行动物繁盛为特征, 三叠纪: 该纪地层在德国南部研究最早,岩层具有明显 的三分性。 侏罗纪: 在法国和瑞士交界的侏罗山脉首先研究了这一 时代的地层。 白垩纪: 英吉利海峡北岸产白色细粒的碳酸钙,拉丁文 称之为Creta,意为白垩。 新生代(65百万年以来)意为“近代生物”时代。哺乳动物和 被子植物繁盛。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地质年代表中代(界)、纪(系)的代号取自其英文名称 的第一个字母或第一个加上后面的某一个字母,仅寒武纪 用€、白垩纪用K,比较特殊。这是为了与石炭纪的C相区 别。此外,世的代号是在该世所属纪的代号右下角注以1、 2、3或1、2分别代表三分为早世、中世、晚世或二分为早 世、晚世等。如中石碳世以C2表示。
古生代(距今5.7-2.5亿年),意为“古老生物”的时代。 它标志着生物已开始大量发育,主要为原始海生无 脊椎动物,原始的鱼类和两栖类,蕨类等孢子植物。
寒武纪:“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文名称,首先研究 了这一地质时代的地层。 奥陶纪:最早在威尔士研究了该时代的地层,威尔士有一 个古代民族叫“奥陶”。 志留纪:最早在威尔士边境研究该时代的地层,这里有过 一个不列颠部族叫“志留”。 泥盆纪:最早研究该时代的地层出露于英格兰的泥盆郡。 石炭纪:该时代地层中富含煤层,该名创始于英国 二叠纪:最早研究的该纪地层出露于乌拉尔山西坡彼尔姆 城,按音译应为彼尔姆纪,但因该地层具有明显的二分 性,故意译为二叠纪。

第六章(元古宙)

第六章(元古宙)

图表示了 各个板块 现代的基 本轮廓及 在元古宙 中的演化 特征,不 同板块之 间的界线 在图中用 对接带、 俯冲带或 后期平移 断裂来表 示。
各大陆板块共同特征:都经历了从活动一稳定 的演化过程和陆壳的不断增生扩大。但也有各自的 发展演化的特点。
区别在于:各自的演化经历及稳定盖层形成的 时间不尽相同。 如:华北和塔里木板块:Pt1及以前为基底,Pt2开 始形成似盖层沉积。 扬子板块的上扬子地区(缺乏Ar和Pt1),Pt2 构成基底,Pt3可能具似盖层性质,震旦系才出现 真正的盖层沉积。 下扬子地区:Pt2和Pt3为基底,Z形成盖层。 西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经历大体相似。
故而目前已将原五台群一分为二,中下部石嘴和台怀亚 群划归新太古代(Ar3),称五台“纪”。上部高凡亚 群归古元古代,置于滹沱“纪”之下,暂未正式命名。
目前研究认为:新太古界石嘴和台怀亚群为典 型的岛弧环境产物,高凡亚群具多旋回和韵律层, 鲍马序列发育,为浊流沉积特征,表现相对稳定的 较深水环境的产物。 古元古界上部在五台山地区称滹沱群,它不整 合于下伏古元古界下部的高凡亚群或更老地层之上, 包括三个亚群,总厚大于8千米。
扬子板块的中、新 元古界情况复杂, 大体可分为如下四 种情况: (1)上扬子地块: 主体部位,发育有 似盖层沉积 A、神 农架群(Pt2)和马 槽园组(Pt3):前 者以含叠层石的碳 酸盐沉积为主(与 长城群上部和蓟县 群大致相当);后 者由砾岩、砂砾岩 及少量板岩组成 (与青白口群对 比)。
B。会理群:基本层序, 主要岩性特片,接触关 系及构造运动等。
四〉生物界概况及其演化特征 1、演化特征: Pt1或更早时期:原始的原核生物已开始发育; Pt2~Pt3:真核生物(菌、藻类)出现并逐步繁盛。 另外,中元古代早期(长城期)目前已发现无 硬壳的蠕形动物(蓟县长城群、河南Pt2和陕西洛南 地区高山河群,直到震旦纪末才开始有少量带壳生 物出现。

地球发展史

地球发展史

地球发展史(2009-10-04 00:47:24)转载分类:转载标签:地球发展史侏罗纪白垩纪文化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

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

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

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

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

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

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

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

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太古代[前震旦纪(18亿年前到45亿年前)]和元古代[震旦纪(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六章 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六章 地质年代

(2)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①部分生物生存时间长,通常由其建立的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②称为标准化石的生物延续的地质时间短、分布广泛、保存好,其生存延 续界面与时间界面一致,由其建立的地层单位与相应年代地层单位一致, 是建立年代地层单位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地质年代表
二、地质年代表(1)
宙 代 纪
1、云南澄江县发现举世闻名的“澄江
动物群”(张文堂、侯先光,1985; 舒德干等,1993),证实了早寒武世
生命大爆炸的科学命题。
第一节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质学家的任务之一:确定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岩 石与地层的形成时间(上下顺序、新老关系) 两件最轰动全世界的科学新发现
2、在辽宁北票上园乡四合屯的下白垩世义 县组凝灰岩下部首次发现鸟的祖先“中华龙 鸟”(季强,1996),是恐龙与原始祖鸟之间的
普通地质学
第六章
地质年代
•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 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 地质年代表 •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第一节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质学家的任务之一:确定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岩 石与地层的形成时间(上下顺序、新老关系) 两种定时方法:(1)按先后顺序-相对年龄;(2)按距 今时间-绝对年龄. 两件最轰动全世界的科学新发现
构造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晚) 喜马拉雅运动 (早) 燕山运动(晚)
植物
动物
古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 大量繁盛 哺乳动物
显 生 宙 PH
中 生 代 MZ
65.5
145.5
被子植物 燕山运动(早)
侏罗纪 J
199.6
印支运动
裸子植物 大量繁盛 爬行动物
三叠纪 T

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优秀文档PPT

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优秀文档PPT

11.3.1 世界古地理基本轮廓
元古宙末期即震旦纪,大陆壳形成为稳定—— 古地台。古地台基底岩石都是变质岩,如各种 片麻岩、角闪岩、混合岩、片岩、千枚岩、大 理岩、石英岩等,穿插着各种侵入体。
古地台有的部分构成地盾部分;但大部分发育了稳 定类型的盖层。
震旦纪全世界形成的古地台
震旦纪世界的古地台: Ⅰ.中国地台(包括华北地台,塔里木 地台,扬子地台); Ⅱ.西伯利亚地台(安卡拉地台); Ⅲ.俄罗斯地台(又称东欧地台); Ⅳ.加拿大地台(又称北美地台); Ⅴ.巴西地台(又称南美地台,); Ⅵ.非洲地台; Ⅶ.印度地台(包括印度中南部); Ⅷ.澳大利亚地台。
华北原地台地形高低起伏,相当复杂。有些地区形 成浅海;有些地区形成古陆。 原地台大致呈三角形,周围被高地环绕:
北有内蒙古古陆,南有淮阳古陆,东边是胶东古陆 (后来发展成胶辽古陆);古陆之间是一片陆表浅 海,海中耸立着若干山地和陆岛。
浅海中沉积了类似盖层的中上元台界。可大体分为 三种类型:强烈沉降带沉积,稳定浅海沉积,隆起 区的陆相沉积。
巴西、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地台组成联 合古陆,在中生代以前它们还没有分裂, 称冈瓦纳古陆。 在古地台之间或其周围,是一些相对活 动的地带——地槽大量出现
震旦纪生物界迅速和突变。
早震旦世(距今8—7亿年),微古植物群(如各种刺球藻) 和宏观藻类非常繁盛,在地层中形成多种叠层石。
总之,从生物地层学角度,后生动物的大量出现和高 级藻类的繁盛,震旦纪具有承前启后的特色,是寒武 纪生物群发展的前奏,地质历史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
“震旦系”一名限用于西陵峡东部剖面为代表的一段晚前寒武纪最 上部的一个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北方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一 套晚前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用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运动2
五台运动1
广义的五台群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群,总厚达 7500m 广义的原五台群的时代过去存在两种意见:一是新 太古代(Ar3),二是古元古代(Pt1) 近年来由于在台怀亚群与高凡亚群之间发现有角度 不整合,而侵入于台怀和石嘴两亚群的花岗岩及火山岩 中变质锆石的U—Pb等时线年龄值均大于25亿年,而上 述岩体又未见于高凡亚群中。 显然25亿年前后构造岩 浆活动(五台运动所致)仅影响到了石咀和台怀两个亚 群
①剖面介绍 该剖面包括长城群、蓟县群和青
白口群,缺失震旦系,厚约9200m。
不整合覆于Ar马兰峪变质杂岩之上
(吕梁运动主幕),以平行或微角度
不整合伏于下寒武统之下(蓟县运
动);Pt2 与Pt3 之间为一侵蚀面,称
芹峪抬升;其地层划分介绍如下(见
图)
②剖面分析 Pt2包括长城群和蓟县群,
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沉积
二、中国元古宙古构造分区 在太古宙陆核不断增生,逐步形成原始板块 的基础上,至元古宙我国已发展并形成了四个稳 定板块: 华北板块
塔里木板块
扬子板块
西藏(冈瓦纳)板块
另外还有一些小型地块
各板块之间多由洋壳海域所分割
图中表示了各个板块现代的基本轮廓及在元古宙 中的演化特征,不同板块之间的界线在图中用对 接带、俯冲带或后期平移断裂来表示
③、 蓟县运动及其主要影响: A、 发生于青白口期末期,命名于河北蓟县 B、导致了华北板块北部地区又一次抬升, 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使早寒武世地层以平行不 整合直接覆于上,局部地区呈微角度不整合接 触关系 C、可以见到下寒武统底部红色砂岩贯入景 儿峪组泥灰岩裂隙中的现象 D、并伴有岩浆侵入活动,侵入于景儿峪组 的煌斑岩脉被下寒武统所截切
浅变质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沉积,夹少量玄武岩。 五台运动(2500Ma) 五台群(〉7000m) 中-低级变质岩,原岩浅海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至沙泥质 浊积岩,中部夹火山碎屑岩。 阜平运动(2800Ma) 整体特征:1)以沉积岩为主,夹有火山岩,说明地壳仍然有活 动性;2)晚期大量发育碳酸盐岩、叠层石和红色沉积,说明 大气圈、水圈含氧量增加;3)分布较窄。
故此目前已将原五台群一分为二,中下部石嘴 和台怀亚群划归新太古代(Ar3),称五台“纪”。 上部高凡亚群归古元古代,置于滹沱“纪”之下, 暂未正式命名
542 542
635
青白口群
蓟县群
长城群
滹沱群
高凡亚群
目前研究认为:新太古界石嘴和台怀亚群为 典型的岛弧环境下的产物,高凡亚群具多旋回 和韵律层,鲍马序列发育,具浊流沉积特征, 表现相对稳定的较深水环境下的产物 古元古界上部在五台山地区称滹沱群,它不 整合于下伏古元古界下部的高凡亚群或更老地 层之上,包括三个亚群,总厚大于8千米。其地 层序列见下图
各大陆板块的共同特征是:都经历了从活动到 稳定的演化过程和陆壳的不断增生扩大。但也有各 自发展演化的特点 区别在于:各自的演化经历及稳定盖层形成的 时间不尽相同 如:华北和塔里木板块:Pt1及以前为基底,Pt2开 始形成似盖层沉积 扬子板块的上扬子地区:Pt2构成基底,Pt3可 能具似盖层性质,震旦纪才出现真正的盖层沉积
的白云岩为主,富含叠层石,厚度
变化大,具竹叶状构造及由钙质到
硅质的韵律状复理石沉积特征)
b、第二个旋回:洪水庄组→铁岭 组构成的残留盆地(分布范围和厚 度变小) 由残留盆地的较还原静水盆地 (洪水庄组:以暗灰、黒色粉砂岩 和页岩为主,纹层状水平层理发育, 富含炭质、铁质等)→水体更浅的 滨一浅海沉积环境(铁岭组:以富 含叠层石礁的白云岩为主(滨海), 含海绿石(浅海)
☻ 川西会理及云南未易等地的河口群测得17-19亿年
的变质年龄
☻盆地内部基底航磁资料显示与周边有相似异常,表明
扬子板块的核部由大于17亿年的Pt1及Ar3基底构成
华南陆块 South China 华 夏 陆 块 扬 子 陆 块
由江南造山带分割 四堡期造山带
扬子板块的中、新元古界情况复杂,
大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高林志等,2009
2)、华北板块南部 的中、上元古界简介 豫西至陕西东部 小秦岭地区为一个相 对稳定的陆棚浅海环 境,并一直延续到震 旦纪中期才整体上升, ∈1平行不整合覆于其 上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 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
3)、 西北地区的元古宙,分布在祁连一柴达木 地区,塔里木一伊宁地区
旋回(海进→海退), 长 城群和蓟县群又分别构成 了两个大型沉积旋回。其 地史特征介绍如下:
A、长城群: a、第一个旋回, 常州沟组→串岭沟组→ 团山子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山间急流、准平 原河流→河口、滨海海湾环境(常 州沟组:砂岩中具交错层—水平层
理)→滨浅海环境(串岭沟组:以
紫红、灰绿、黑色页岩为主,含鲕
中元古界 蓟县群 长城群
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特点:基 本未变质;成份成熟度高。但是,厚度巨 大;仍含火山岩。反映地壳仍不是很稳 定——原地台的似盖层沉积
由于原地台的形成,地壳刚性增加,早期出 现边界明确的裂陷槽-裂谷盆地,Pt2-3即分 布于这些裂陷槽中
芹峪抬升后,华北地区进入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
和火山角砾岩)→广海碳酸盐岩 (高于庄组为代表:以白云岩为主, 含硅质条带和锰,顶部含沥青质, 具冲刷面及交错层,构成了Pt2的
最大一次海侵期)
B、 蓟县群也具有两大沉积旋 回: a 、第一个旋回:杨庄组-雾 迷山组构成
滨海潮坪(杨庄组:以淡红、 灰色泥质白云岩为主,厚度小,分 布不稳定,远离本剖面则尖灭,使 雾迷山组直接超覆于长城群之上) →滨海至浅海斜坡的复杂地形环境 (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和团块
• 滹沱群:轻微变质沉积岩系由变质砾岩、石英
岩、千枚岩、板岩、白云岩并夹少量变玄武岩 组成,构成一完整旋回 • 豆村亚群:明显超覆,地槽下沉阶段产物 • 东冶亚群:泥质岩、碳酸盐岩为主体,叠层石 发育,并夹数层基性火山岩,广泛海侵阶段产 物 • 郭家寨亚群:粗碎屑为主,反旋回;磨拉石建 造
剖面分析: 豆村亚群:由砾岩、砂砾岩 →砂岩、页岩→白云岩组成 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波
下扬子地区:Pt2和Pt3早期为基底,Z形成盖层 西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大体相似
三、中国的元古宙地史特征
一〉中国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
包括华北(中朝)和塔里木两大板块
1、华北板块的古元古界(Pt1)及其地史特征 古元古界自下而上由高凡亚群和滹沱群组成
典型剖面在五台山和吕梁山地区
其层序和年代地层划分如下:
C、晚元古代青白口 群:
分布更为局限,主要 分布于华北板块东部,
郯庐断裂以西分布局限, 沉积类型接近于真正的
盖层
该群与下伏蓟县群铁 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这一风化面为芹峪抬升运
动所致,该运动发生于10 亿年,使华北板块整体抬 升为陆,并在铁岭组顶部 形成湿热气候条件下的铁
风化壳
a、下部的下马岭组:分
燕山海槽
豫西陆棚海
胶 辽 河 淮 海 槽
17.8亿年的岩墙群和 17.8-16亿年的古元古代裂谷系 是华北终极克拉通化的标志
1)河北蓟县剖面介绍及 1)河北蓟县剖面介绍及其分 其分析(重点) 析(重点) 河北蓟县的中上元古代地 河北蓟县的中上元古代地 层发育完整,接触关系清楚, 层发育完整,接触关系清楚, 生物化石丰富多彩,是全球罕 生物化石丰富多彩,是全球罕 见的连续剖面。经过数十年的 见的连续剖面。经过数十年的 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 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 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其地层序列和剖面发育特征介 其地层序列和剖面发育特征介 绍如下。 绍如下
状或肾状赤铁矿层)→水体极浅的
泥质碳酸盐岩潮坪环境(团山子组:
以杂色砂质白云岩为主,含叠层石
礁,常含食盐假晶及泥裂等暴露标
志)
b、 第二个旋回 大红峪组→高于庄组:
本剖面两组为整合接触,
区域上大红峪组形成超覆
由滨海环境(大红峪组下部: 具大型斜层理和波痕的钙质砂岩)
→裂陷槽(大红峪组上部:玄武岩
布局限,由黑、灰绿色伊利
石页岩夹砂岩透镜体组成,
代表滨海潮坪环境
b、龙山组:以纯净的含
海绿石石英砂岩超覆其上
(在区域上可覆于下伏地层 的不同层位之上),代表了 滨海潮坪至亚浅海(潮下带) 沉积环境(反映了华北北部 准平原化的地势)
c、景儿峪组:
为豆绿色薄板状泥灰岩及
薄层灰岩,反映了亚浅海---
浅海环境
2、华北板块中、新元古界及其地史特征
主要分布于三个沉积区
A、燕山海槽:下降强烈,堆积厚度大于万米的板块 内部裂陷槽(拗拉槽:aulacogen)沉降带 B、豫西陆棚海:向南与秦岭海槽相连接。板内和边 缘裂陷槽都有发育 C、胶辽河淮海槽:辽南--胶东至淮南。自新元古代 接受沉积,至震旦纪强烈下沉 中新元古界的典型剖面在河北蓟县,剖面处于燕山海 槽的中央地带
吕梁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 更大的陆块----原地台
华 北 克 拉 通 的 主 体 形 成 于 新 太 古 代 — 古 元 古 代 早 期 (2. 70~2. 30 Ga),并由此造成华北克拉通的固结稳定. 以往 由于强调长城系底部不整合面造山幕的构造解释,从而将1. 90 ~ 1. 80 Ga 事 件 解 释 为 克 拉 通 的 最 终 固 结 事 件 。
二)中国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 以扬子板块及其相邻地区为例,介绍地史发展的主要 过程 1、扬子板块的元古宇及其地史特征 多年来一直认为扬子板块缺乏Pt1和Ar的地层。但近 年来在扬子板块的核心部位的四川盆地周边测得一批较老 的年龄数据,如: ☻四川盆地东北缘的崆岭群大于20亿年 ☻西南缘的川西康定群也大于20亿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