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20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合同段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软基采用CFG桩处理。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软基段路基填筑施工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使路堤的沉降速率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以免造成土体破坏。
二、观测依据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1、《百靖高速第20合同段施工图纸》;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三、观测流程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软地地基路段路堤的施工必须注意观测填筑或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其观测项目、仪具、目的如下表:2、观测方法(1)、建立专业观测小组,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人员设置如下:(2)、沉降观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或专用测试无件观测为主,以现场目测为辅。
(3)、除及时收集、整理各项观测资料外,还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3、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观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路基的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施测;(2)、边桩的水平位移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各观测点的标示、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1)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断面上。
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约为1.2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1m。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路堤及路堑沉降监测说明
路堤沉降监测说明一、路堤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一)监测类型路堤在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进行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连续监测。
通过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指导控制填土速率.根据本线特点,主要对软土和松软土路堤、高路堤(填高大于12m)、陡坡路堤、桥路过渡段进行相关监测:(1)路基面沉降监测(A型)每个监测断面共2个监测点。
分别于路基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2)基底沉降监测(B型)每个监测断面共1个监测点。
路堤填筑前,于路基中心路堤基底地面预埋1个沉降板进行监测。
(3)坡脚位移监测(C型)每个监测断面共4个监测点.分别于线路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边桩。
(4)填土沉降监测(D型)每个监测断面设1个监测点,埋设单点沉降计,埋设深度至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至基床底层底面.单点沉降计采用直径14mm的不诱钢测杆。
(5)边坡平台位移监测(E型)在每个监测断面的各级边坡平台上埋设位移监测桩。
(6)桥路过渡段沉降差监测(F型)桥路过渡段除正常监测外,当填高≥5。
0m且地层为岩溶、采空区发育区段或桥台基础为摩擦桩时,增设2个电力水平尺进行纵向沉降差监测;电力水平尺一般布置在桥台与路基结构物分界处两侧的线路中心线上,每侧各一个,相距2m。
(二) 监测剖面布置1、软土和松软土路堤采用A型+B型+C型联合监测。
A型+B型监测剖面间距100~200m, C型监测剖面间距50m.2、高路提。
采用A型+B型+D型联合监测。
A型监测剖面间距100~200m;当基底压缩层厚度≥5m时,增设B型监测剖面,剖面间距100m;当路基本体填料为非AB组填料时,增设D型监测剖面,剖面间距100m。
3、陡坡路堤采用A型+C型+E型联合监测。
联合监测剖面间距100~200m4、过渡段仅对填方地段桥路过渡段进行监测,采用A型+B型+F型联合监测。
A型+B 型监测剖面每个过渡段设一处;当填高≥5.0m且地层为岩溶、采空区发育区段或桥台基础为摩擦桩时,增设F型监测剖面。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xxxxxxxA合同段(xxxxxx)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中铁XXXXXXX项目二队二○○八年十二月七日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高速公路的高边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施工,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之内。
1.软基监控方案⑴软基路段在进行路堤填筑和竣工后应进行变形监测,主要为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①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沉降板,在路中心和左右路肩对应的地面设置沉降板;②水平位移采用设置侧向变位桩进行监测,侧向变位桩埋设深度 1.4米,露出地面高度0.1米。
⑵软基位移监测的一般原则如下:①每处软基的路段长度小于100米者,至少设一个观测横断面。
②当软基的路段长度大于100米者,至少设两个观测横断面。
第一个是主观测横断面,必须设在即是软土最厚处,又是填方最高或次高处。
主观测横断面一般设在沟的正中位置。
第二个是副观测横断面,设在由主观测横断面到软基起(或止)点桩号的1/2处。
桥头处还应增设观测横断面。
③一个观测横断面上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
其中沉降观测点3个,位置在路中线,两侧路肩;水平位移观测点4个,分别在两侧边沟外缘及边沟外距离边沟10米处。
④在施工期间位移观测应每填筑一层土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隔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⑤设计路堤下部填筑时间为六个月,施工时匀速填筑,路堤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以免由于加载过快而造成地基破坏。
路堤施工期内应连续观测路堤的沉降变形,控制填土速率的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
其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如超过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
路堤竣工后,均应静置六个月,方能进行路面及边坡防护等施工。
⑶地表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或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采用相对坐标系统;地表竖向位移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监测,与公路测设的BM点相连,采用国家85黄海高程系统。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法摘要:在软土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基的沉降量的控制及路基的稳定尤为重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沉降观测,以保证路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结合安徽省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上沉降观测的实践,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以及观测成果资料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旨在为同类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字: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北部的砀山县境内,处于近代废黄河冲积扇前缘地带。
地势平坦,主要由粉土、粉细土、粉细沙、粉质粘土等组成,该区发育软土工程性质差,承载力低,是影响本工程的最大地质因素。
本项目软土段处理范围如表1,该段落沉降的监控,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工程的质量。
合计 10702.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在软土路基上填土施工,连续的沉降观测非常重要。
主要通过埋设沉降观测板进行路基表面沉降观测,通过地标水平位移桩地标水平位移的观测,监测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稳定性。
特殊地段,如不方便埋设地标水平位移边桩,则埋设测斜管对土体水平位移进行测量。
对路基长期观测,通过对沉降成果的分析,预测路基未来的沉降量。
对不均匀沉降和持续沉降,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控制好填土量。
通过不间断的沉降测量,可以判断填土有无不良影响,若出现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填土施工速度和更改施工工序等及时补救。
根据经验,填土松铺厚度应不超过30公分。
2.1 观测断面及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板应布置在路基中心位置和两侧路肩位置的原地面,在上土前提前埋设,具体埋设位置见图1观测仪标立面布置图和图2观测断面仪标平面布置图。
每段软土路基布设一至两个断面,软土路段长度大于150m时布设两个断面,当小于150m时,布设一个断面,在沟塘路基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沉降、位移观测的重要性。
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不仅能够操纵填土速度(《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033-95)规定:垂直沉降不大于日夜,水平位移不大于日夜),仍是确信何时施工路面的重要依据,应引发足够重视。
二.沉降、位移观测的要求。
点位布设、观测频率及方式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JTJ017-96)中“沉降与稳固观测”的要求及《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93)的要求执行。
考虑到匝道路基宽度不大,取消路肩及坡趾处的观测点,改在相应中线周围加密观测点的布点方案。
外业每次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尽可能作到:1.采纳相同的图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2.利用同一仪器和设置,要有DS1或DS3型水准仪一台,英瓦尺两把。
3.固定观测人员,由王精灵负责。
4.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5.水准测量时,视距不得超过40米。
外业观测完后,要及时整理内业,内业计算取值精度的要求:资料要求:要长期保留沉降和位移观测记录,记录必需真实靠得住。
要绘制沉降和加荷曲线,预压期终止后,报业主和设计单位。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实施步骤。
1.依照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JTJ017-96的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形,综合考虑了填土高度、软基处置方法、桥头增设观测点、桥梁长度及施工工艺五方面的因素,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具体位置见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及路基段沉降、位移一览表、桥梁段沉降、位移一览表。
2.依照观测点的位置,实地布置好沉降观测网和水平位移观测网(见附图四)。
沉降观测网按四等水准的要求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网按四等导线的要求布设。
水准基点采纳无缝钢管,埋置时打入深度大于10m,周边顶部50cm采纳现浇砼加以固定,并在地面上浇筑××的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5cm,在顶部固定好基点测头,若是周围有高压塔架,尽可能把基点布置在塔架的基础上。
3.实地布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桥梁工程,盖板涵、高填方路基段。
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四、观测目的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五、沉降观测网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四等等水准网,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四等水准点以及按四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等级沉降测量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四等±0.5 ±0.3六、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mm)中误差(mm)差(mm)四等±0.5 ±0.3 ≤0.3√n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
浅谈软土路基处理中施工监控要点及沉降观测
浅谈软土路基处理中施工监控要点及沉降观测摘要:软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常常指代那些土壤实体相对于孔隙较少,能较为容易被压缩的土壤,这部分土壤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河或者湿地附近。
如果软土层作为路基,有很多特点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甚至需要极力克服的,这无异给我们带来很多难题。
在作业之前,我们要先将软土进行处理之后才能满足要求。
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监控和沉降观测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
关键字:软土软土路基沉降施工监控沉降观测观测设备观测方法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引领着世界的脚步,而城市化,又是中国发展的主要支撑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中国特有的地域宽广,地质复杂多变,特别是沿海路基往往存在软土层,因此,对软土路基在处理过程中的施工监控和沉降观测显得十分重要。
软土路基软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常常指代那些土壤实体相对于孔隙较少,能较为容易被压缩的土壤,这部分土壤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河或者湿地附近。
因此土壤中成分较为复杂,相对于一般土壤,软土中含有较多生物化学物质。
这些成分具体的组成分布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软土本身的地域性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但在这些差异背后,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到软土的一些特性。
第一,软土的首要特点是土质较为疏松,孔隙较大。
由于软土中含有粘粒这种土壤成分,而粘粒中的矿物晶粒由于其形状为薄片,又由于薄片表面负电荷的作用,使它能吸附水分子,含水量较高。
第二,由于软土的第一个特点,使软土的稳定性较差,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土壤的结构会受到破坏,我们管这种特性叫触变特征。
第三,软土受到外力作用时,软土内部会产生抗形变的作用力,我们一般把这种作用力成为剪应力,软土在产生剪应力的同时,由于之前提到的结构特点,导致软土会由于其触变特征,抗剪强度会越来越低。
这也是我们会着重对软土进行沉降观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由于软土的孔径较大,因为软土具有较高的压缩特性。
经过实验统计,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垂直压力为100kPa左右,这是直接导致软土沉降相对于一般土壤较大的原因。
浅析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沉降观测
铺设垫层, 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 。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干 5m
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 1 。 8m ( 袋装砂井: 3 ) 井径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 那样敏感 。但一般砂
井如果井径太小, 既无法施工. 也无法防止 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
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 其直 径仅 8 c 左右, 一 般砂井要 省 m 比 料得多, 造价 比一般砂井低廉, 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 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 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 1 。 m 8
质、 特征有所不 同。 结合软土地基处理的工作经验. 并提 出路基沉降观测及技术作 出
探讨。
关■调 : 工程施工 : 特征分 类; 处理方法: 沉降观测
软土从广义上讲, 就是强度低、 压缩性 高的软弱土层。在软土地 基上 修筑路基, 若不加处理, 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 陷, 导致公路破坏 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 淤泥质土、 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
地基上填筑路堤.因路堤底部填土必须与地基接触,一定要选择渗透性 较好的砂土 ( 如砂砾或矿渣)切不可采用水稳性差 的粉土填底部。 , 如必须采用渗透性较弱的±类. 应填筑在路基的上部。不同的土类都 应以水平面成层的相互重叠, 切不可混填。 切建于软土地基上 的建筑物,都要注意减少建 筑物自重 。路堤宜
窄、 立交 少、 纵坡要求不严 , 多低路堤, 且 故对路 基大部分地段处 理工程 少, 仅对桥头高路堤部位重视些。但从高速公路出现后, 因要求全立交、 桥 涵通道多, 路堤高度 多超过软土填土极限高度。加之软土中含有大量亲水 胶体微粒, 土体多呈海棉状结构, 因其孔隙 比大 、 含水量多 、 透水性小 、 抗 剪强度低 、 压缩性强, 在路堤 高填土 的自重作用下 , 要经过较长 时间才能 趋于压密稳定, 因此其沉降稳定要花费很长时间。此外软土结构在大交通
论高等级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及观察方法
工 程 技 术
论高等级 公 路软土路基沉降颜测及艰察方法
佛 山市三 水 区维鹏 交通 机 电安 装 工程 有 限公 司 唐 天 富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软土路基施 工中存在 的 问题和路堤施 工软 土路 基观测的 目的, 阐述路基 沉降的观测点 的布设及沉 降板 的埋设 与观测 , 结合广三 高速公路扩建 工程 实例 , 明软 土路基 沉降的观测方法在 实际工程 中的应 用。 说 [ 关键词 ] 高速公路 软土路基 沉降观 测 沉降板埋设
1工 程概 况 .
广三高速公 路扩建工程 S 6标( 9 0 0~K2+ 0 ) 0 K1 + 0 2 1 0段地处 珠江三
角洲腹地 , 位于佛山市东侧南海 区与三水区辖 区内, 路线起 于佛 山市大 沥镇雅瑶村 , 东接广佛高速公路西至三水 中心 。 区内除东西两端属于微 丘地带外 , 其余地段低平 , 水网交错 , 鱼塘 、 水沟遍布 。为确 保公 路扩建 地 基稳定和地基沉降的需要 , 根据高速公 路设计要求 , 通过对路 堤整个 填筑过程和预压期间的稳定和变形进行 观测和分析 , 掌握 软土路基在 路堤填筑 过程 中的沉 降变化规 律 , 对优化设 计 , 导施工 , 指 合理 控制路 堤填土速率 , 缩短施工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
2沉 降观 测 的 目 的 .
板尺寸为 5 e 0m×5 e 0m×3 m; e 金属测杆 直径 为 4 m, e 测杆与底板焊接为 体; 套管 采用塑料管 , 直径为 1e 。随着填 土的增 高 , 杆与套管相 0r a 测 应接高 , 每节长度不宜超过 5 e 。接高后的测杆顶 面应高 于套管上 口, 0r a 套管上 口加盖 封住管 口, 盖顶高 出碾压 面高度 5 e 。为 防止施 工中损 0r a 失沉降板 , 降板周围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 实 , 在沉 套管外侧应 涂一层 醒 目的颜色, 顶加 插一面小红旗 , 盖 以示警戒 。沉 降板工作原理 简单直 接, 放在地表的沉降板随着地基沉降而下沉, 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测量 其高程, 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 每次沉降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412位移边 桩的设 置 .. 位移边桩采用 1 e 0 m×1 e 0m砼预制桩 , 长度不少于 1 m。 . 5
软土地基监测技术
软土地基监测技术软基路堤的施工应注意观测填筑过程中和竣工后的固结、强度和位移的变化,这不仅是发展理论和评价效果的依据,同时也可及时防止因设计和施工不完善而引起的意外工程事故。
一、监测原则监测的一般原则如下:(1)监测点应设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的部位。
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设计问题多的部位和土质调查点附近也均应设置观测点。
(2)一般路段沿纵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置2~3个观测断面,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等特殊路段均应酌情增设观测点。
(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且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
对于成层软土地基需进行土体内部竖向和水平向位移观测。
(4)测点的设置不仅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中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增设。
(5)观测仪器应在软基处理之后埋设,并在观测到稳定的初始值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
(6)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
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
对于孔隙水压力的观测,每填筑一层后,应每隔1h观测一次,连续观测2~3d。
(7)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二、监测项目与方法软土路基的观测项目包括三类:变形(位移)观测、应变观测和强度观测。
变形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应力观测包括土压力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强度观测仅指地基承载力观测。
其观测项目、目的、仪具如表6-5所示。
表6-5 路堤观测项目1.地表水平位移(1)埋设方法: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应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缘以远10m的地方,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沉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工作。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软土的力学性质复杂,容易出现沉降和变形现象。
因此,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软土路基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实测法。
(1)水准测量:通过进行水准网的布设和水准观测,测量路基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
(2)实测法:通过在路基上布设测点,定期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的差异,得出路基的沉降量。
2.现代方法现代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遥感技术和激光扫描测量。
(1)全站仪测量:通过定期使用全站仪对测点进行高程测量,以及对测点周围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得出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路基的影像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路基的沉降监测和变形分析。
(3)激光扫描测量: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对路基进行扫描,获取路基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三、监测周期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划分:1.施工期监测:在路基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后期监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
可以根据路基的使用情况、附近地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内容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高程测量:测量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以获得路基的沉降量。
2.变形测量:测量路基周围地形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空洞、裂缝等。
3.老边界标志物的测量:测量距离路基边界近的建筑物、管线等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可能的影响。
4.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监测过程中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
五、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监测目的和范围: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
关于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测研究
高处 。 主观 测横 断 面一 般设 在沟 的正 中 位置 。 第 二个 是副 观测 横 断面 , 设在 由
小 于5 0×5 0×3 e a, r 测 杆 直 径 为4 e m。 埋设 时 , 沉 降 板 底槽 应平 整 , 其 下 铺 设
0 e m× 6 0 e m X 2 0 e m 砂 垫 层 。随 着填 土 的增 高 , 测杆 和套 管 也 应相 应 接 高 , 接 主 观测 横 断面 到软 基起 ( 或止 ) 点 桩 号的 1 / 2 处 。桥头 处还 应增 设 观测 横 断面 。 6 高时其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 . 5 %,接 高后测杆及套管封盖 的高度不超 出土面 个 观 测横 断 面上 的观 测点 不少 于7 个。 其 中沉 降观 测点 3 个, 位 置在 路 中线 ,
~
0 c 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 , 套管上 口应加盖封住管 口, 以避免填 两侧 路 肩 ; 水 平位 移观 测点 4 个, 分 别在 两侧 边 沟外 缘及 边 沟 外距 离 边 沟 l 0 米 5 用水 准 仪观 测 。 处 。在 施工 期 间位 移观 测应 每填 筑 一层 土观 测一 次 ; 如果 两 次填 筑 时 间 隔较 料 落 入管 内影 响 测杆 的下 沉 自由度 。测 杆要 垂 直 , 长, 每3 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 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 情况而定, 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 设计路堤下部填筑时间为六个月, 施工 时 匀速 填 筑 , 路堤 填 筑过 程 中 , 严 格 控制 填 土速率 , 以免 由于 加 载过 快 而造 成 地基 破 坏 。路堤 施 工期 内应 连续 观 测路 堤 的沉降 变 形 , 控 制 填土 速 率 的标 准 为: 路 堤 中心 线地 面沉 降 速率 每 昼夜 不 大于 1 . 0 c m; 坡 脚水 平 位移 速 率 每昼 夜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位移是指地面或结构因受荷载作用而发生下移或下沉,是工程施工、运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位移带来的影响,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观测方案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工程安全运营和保障城市地下设施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二、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重要性在土木工程中,如建筑、路基、桥梁、隧道、地铁等,以及其他地下管线、通信线路等设施的施工或运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变动、软土沉降、地基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原因,可能引起地面或结构的沉降位移。
这些沉降位移可能会引起建筑物变形、地面塌陷、管线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及时对工程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可以有效地掌握地面和结构的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主要是通过安装监测仪器对工程周边地面或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掌握工程的沉降位移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
三、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制定1.观测目标观测目标是指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具体目的,包括观测的内容和范围。
观测目标的明确性对于工程沉降位移的观测方案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观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2.观测方法观测方法是指在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中采用的具体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包括监测仪器的选择、安装位置的确定、监测参数的设置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3.观测仪器观测仪器是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观测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监测目标和观测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观测仪器,包括经典的水准仪、经纬仪,以及现代的GNSS定位系统、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4.监测参数监测参数是指在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中需要监测的具体变化参数,包括地面或结构的位移变化、变形变化、沉降速率等参数。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法论文
试析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法摘要:软土路基的沉降直接影响到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降低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阐述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保证措施,最后得出了软土路基沉降的响因素。
关键词:软土路基;沉降观测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人们对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公路路基中的沉降要求就是其中关键的内容。
只有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获得准确的信息数据,才能精确的计算出路面的形变是否符合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就是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
1监测元件的埋设及保护1.1监测点设置在经过对本地断高速公路地形的观察,了解相应的地形特点,才能够进行相应观测元件的设置:a)通常来说,检测元件对路面剖面距离监测的范围应小于等于50m,检测高度视情况而定,如果监测的地形平坦,路基构成均匀,则高度应不大于5m。
同时,对于那些地形变化较大的路段,检测剖面的检测距离应该适当;b)在石质材料构成的路堑路基面上埋3个桩对路基进行检测(见图1);图1路堑监测剖面图c)如下图所示,利用沉降板对路堤基底进行检测。
如果路基两侧的斜坡度大于1∶5的情况时,就应该在路基地步距离路基中线两米的地方在增加两个监测板,对路基进行监测;在公路路基的表面合理的埋下三个观测桩;对于那些地层变化较大的路基以及路基层比普通地段较厚的路基应该进行更加准确的监测工作,具体的,可以多增加沉降管的埋设来实现。
(见图2);图2路堤沉降监测剖面图d)道路路基在地形过渡地段要增加沉降板的埋设数量,具体的可以在距离碎石坡脚或者是结构物以外一米的地方再各增加一个沉降板,选择一个坡面进行坡面沉降管的埋设;e)在对道路进行碾压之前,在路基的中央地段埋入一个沉降板,并且在路肩部分埋入一个观测桩进行监测。
1.2观测元件埋设1.2.1沉降板的埋设及保护沉降板埋入褥垫层顶部并嵌入10cm,复合地基处理段沉降板埋设位置位于桩间土上。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软基处理监测方案总结
1 相关监测方案总结1.1 监测目的监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加固施工及竣工后,需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实时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消散、强度增长的情况,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的作用,并对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
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也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软基处理监测技术的依据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 TL11-20145 《京沪高速公路淮江段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3 监测内容与原则1 监测内容为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保证路基施工稳定,监理部门应加强动态观测。
一般软土路段的观测,主要监测新填路基地表沉降和地表及地下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
观测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现场的测试设备和标志也由施工单位严加保护。
2 监测布点基本原则1)测点布置时对临空、桥头和小型构造物作为重点监测路段。
2)一般拼宽断面仅埋设沉降板。
3)沿河塘及其他涉水段,在该路段进行拼宽路基填筑时,为确保路基稳定性,本次设计要求在路基两侧坡脚处设置测斜管和位移边桩,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观测。
4)沉降与位移观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1.4 现场观测仪器1)沉降板本图为沉降与稳定观测构造图,沉降板和沉降管的构造和尺寸大小如下图所示,图中尺寸均以毫米计(下同)。
沉降板采用A3钢板,沉降管采用钢管,每节长度视每层填土厚度而定,一般不超过20 cm。
沉降管外套Φ70 mm保护钢管,钢管用套丝接长。
沉降板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图1-1 沉降测量装置构造图观测要求:基桩高程沉降观测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DS1 型水准仪配因瓦水准尺,观测允许误差应为±1 mm。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测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测软土路基施工的沉降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确定好设计方案,提早发现软土路基的沉降,及时进行监测,从而做到早知道早预防,以减少路基沉降现象的发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是根据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控的重要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具体步骤,观测精度确定,监测设备,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
1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测的重要性在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填土施工完成后,怎样使软土路基不产生沉降或沉降较小,怎样使其产生的沉降达到所设计的标准,怎样使路基的预留高度达到设计标准,怎样控制沉降问题,以保证不同位置的接头处保持平整稳固,使其减少跳车现象。
同时由于软土硬度低,稳固性差,固结慢,所以在施工中容易造成地基不稳,引起路基滑坡,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好填土的速度,来确保路基的稳固,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在此过程中,就体现了路基施工沉降的观测目的,其中包括根据实测数据来观测填土的速率以保证施工中的安全稳固,根据实测曲线预测施工后的沉降以确保施工后的沉降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实测路基沉降为路基计算提供了依据。
2软土路基的观测方法及其步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开始的是工作基点桩的制作和埋设,在此过程中要根据观测对象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利用施工控制点作为监测控制点,监测控制点的设立在本工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定期的进行观测,在这个过程中地表沉降观测仪器的设置和埋设方法是很关键的,而各种路基设备的埋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地表水位移量及隆起量观测仪器的埋设方法,地下土体水平位移观测仪器的埋设方法,地基内部土体观测仪器的埋设方法,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等,施工路段的地表沉降观测是在原来的地面上埋设沉降板来进行高程观测,沉降板由沉降地板,沉降杆,管箍,保护套管和套管冒组成的,观测人员要按照设计的桩号断面将沉降板埋在土层中,在施工路段的地表水平位移是通过埋设边桩进行测量的边桩,埋设在路堤的两侧以及外沟的边缘,同时结合稳定性分析在预测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方进行设置,地下土体水平位移观测器具的埋设和观测方法是将先将有四个相互垂直导槽的测斜管埋到土中,测量时,把活动式测头放入测斜管,让侧头上的导向滚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槽中,顺着槽活动,这种形式的侧头可以连续的测定沿测斜管整个深度的水平位移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表A4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项目名称: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承包单位:汕头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2、本表至少一式三份:经监理工程师审定后,监理机构留一份、报业主一份,退承包人一份。
目录一、工程概括-------------------------------------------------------2二、观测依据-------------------------------------------------------2三、观测流程-------------------------------------------------------2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3: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5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5七、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8八、测点布置------------------------------------------------------9九、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9十、质量保证和控制------------------------------------------------11十一、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11:>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CS04标软基施工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CS04标,起讫桩号为K4+~K6+,全长1.653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45m。
其中主线路基起讫桩号为K4+~K5+500,长度为749.688m,主线引道起讫桩号为K5+500~K5+,长度为170.225m。
海口互通立交则为A、B辅道及L、R匝道四条连接线,其中A辅道路基长度为401.365m,B辅道路基长度为388.635m,L匝道路基长度为222.844m,R匝道的路基长度为161.402m。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CS04标工程所在地淤泥广泛分布,且埋深很浅,属典型的软基地段,软基采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袋装砂井+超载预压和水泥搅拌复合地基。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软基段路基填筑施工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使路堤的沉降速率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以免造成土体破坏,使软基处理失败。
二、观测依据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罗村至季华路段施工图设计CS04标》;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三、观测流程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软地地基路段路堤的施工必须注意观测填筑或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其观测项目、仪具、目的如下表:2、观测方法(1)、建立专业观测小组,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人员设置如下:为辅。
(3)、除及时收集、整理各项观测资料外,还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观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路基的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施测;;(2)、土体变形采用测斜管、测斜仪进行观测;(3)、边桩的水平位移全站仪进行观测;(4)、土体压力采用土压力计进行施测;(5)、孔隙水压力采用水压力计施测;(6)、土体分层沉降采用分层沉降仪观测。
观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
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各观测点的标示、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1)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断面上。
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约为1.4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1m。
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定边桩埋置稳固。
(2)沉降板~沉降板由钢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
底板尺寸不小于50×50×3cm,测杆直径为4cm。
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60cm×20cm 砂垫层。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也应相应接高,接高时其垂直偏差率不大于%,接高后测杆及套管封盖的高度不超出土面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以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的下沉自由度。
测杆要垂直,用水准仪观测。
(3)分层沉降标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不大于%,埋入淤泥下卧层不小于1米。
埋设后波纹管露出地面15~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外露30~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
观测时用MS505型或相同精度的分层沉降监测仪监测地基在加固期内不同深度的竖向位移,从而确定分层沉降特性。
(4)深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
深层沉降标(螺旋形的标头)旋放于淤泥(或淤泥质粘土)下卧土层30-50cm。
采用深层沉降标加辅助测杆方法在钻孔内进行埋设,标头与测杆用丝扣连接,用水准仪观测。
(5) 土压力计土压力计埋设于土压力变化的部位即压力曲线变化处。
土压力计的受压面须紧贴欲测量的土体;埋设时,承受土压力计的土面须严格整平。
回填的土料应与周围土料相同(去除石料)小心用人工分层夯实,土压力计及其他电缆上压实的填土超过1m以上方可用重型碾压机施工。
现场需要接长电缆时应注意接头处的防水密封要可靠。
(6)工作基点桩!工作基点桩与位移边桩同样规格的混凝土预制桩,埋置时要求打入硬土层中不小于2米,在软土层中要求打入深度大于10米。
桩周顶部50cm采用现浇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在面上浇筑1×1×0.2米的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5cm,在顶部固定好基点测头。
(7)、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测斜管采用直径为7cm的PVC塑料管,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埋设时管内的十字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
管底应进入软基持力层1~3米。
测斜管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高在同一横断面上。
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外牢固固定、密封。
进行钻孔和测斜管之间的回填,填料宜用中粗砂缓慢进行。
观测原理:测斜装置由测斜仪、测斜管、数字式测读仪组成,观测时,将连接为导线的测斜仪探头轻轻滑入预埋的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隔50cm向上拉导线读数,测定测斜仪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瞬时反映在测读仪上,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
测斜原理图如下:衡投入确保隔水效果。
测试孔口应用隔水填料填实封严防止地表水渗入测试孔口部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并设立明显的标志孔隙水压力计导线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各侧点埋设两天后测定初始读数。
各观测仪器的套管和测杆均高出填土面30cm,并且随着填土的增高,套管和测杆都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为50cm。
对观测仪器露出地面的部分设置保护装置。
填方施工期间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现破坏,立即修复,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各观测标志在观测期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看管。
杆标上加醒目的警示标志。
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破坏,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七、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施工观测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在路基填筑时应当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观测。
观测项目报警值及处理措施:1、路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c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2、坡脚水位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0.5c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3、当加载量小于设计要求值时,1h内垂直变形增量大于0.1m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4、当加载量大于设计要求值时,1h内垂直变形增量大于0.2m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5、垂直变形值急剧加大,土被挤出或沉降板的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裂缝或累计垂直变形大于沉降板的压板宽度的10%。
处理措施:分级卸载,卸载每级为加载的两倍, 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国;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
当测读至30min的回弹量小于0.1mm时,即认为稳定,可以停止卸载。
观测人员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各种变形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总工程师、监理、设计单位和业主汇报,同时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当观测值达到警戒值时,观测单位(含第三方观测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观测)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根据现场需要采取加密观测或连续观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
/八、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观测要求,由于全长软基的路线长度较长,路基按每15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进行布置,桥头路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在桥梁、涵洞两侧均应布置沉降观测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围护设计方案的要求,布点位置及数量见《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CS04标观测仪标布置图》。
九、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1、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观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再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1、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统计,离群数据的取舍等。
>2、数据的曲线拟合。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观测数据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3、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日常基本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观测反馈4、在对沉降、水平位移、地下管线、地下水位变形等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后,制图打印,并提供以下数据:(1)、沉降:a荷载-时间-沉降(地面综合沉降或分层沉降)过程线;b路基横向沉降盆图(不同观测时间,相应的沉降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