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国际形势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和自由的投资场所。
而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是世界的狂潮。
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整的世界体系。
)
而在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滞销,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人民不满。
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的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并且当时在华的鸦片贩子,伦敦东印度和中国协会、曼切斯特商会和利物浦印度协会等,都曾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结果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纷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是:
其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P12)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P18).
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原因和结果;
先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洋务运动)接着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次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原因
1.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
结果:
(1)地主阶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来抵抗外国的侵略,实现强国的愿望。
其本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结果:这种主张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农民阶级: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明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
本质目的: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结果:由于当时的形势紧迫,《资政新篇》的主张没有能够实行。
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指导思想: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就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主要内容:(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详见P47~48)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见P49)。
5.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还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推翻了幕府统治,倡导四民平等,为改革扫除了阻碍。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是下层武士,由于严峻的等级制致使下层武士日渐不满自己的贫困从而另寻发财之路,开始了手工业生产成为商品生产者或者商人促进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他们日益与资产阶级沟通并日益资产阶级化了。
与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及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用武力推翻幕府守旧势力,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内容上,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了“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消除地方势力和封建割据,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四民平等,废身份等级制。
“殖场兴业”,实行地税改革,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禁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顿币制,统一汇兑,奖掖贸易,发展运输和通讯事业,引进西方先进现代产业制度及科技设备。
留学生,办现代教育。
中国,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其对西方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且一直都盲目认为自己为“天朝大国”,夜郎自大。
当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者对于西方列强依旧是持厌恶甚至鄙弃的态度,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圆明园被烧毁后,才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才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来达到自强的目的。
然而,其根本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且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旧领先于西方,所以只是零星学习西方的科学,军事设备,技术,并没有改革封建政体。
中国只是部分地方巡抚官员充当领导核心,掌握大全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重心不在中央,慈禧太后只是一味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脚踏顽固派,洋务派两条船,徘徊不定,致使洋务运动成为一个不健全,不完整的改革。
他们只想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力量来维护自己的传
统文化。
相比之下中央顽固派力量强大,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在内容上。
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政治上的改革完全没有涉及,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只是创办了军事,民用企业,编练了新式陆海军,设立学堂,派留学生。
由此可见日本的改革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更彻底。
而中国只是中体西用,没有改变国家腐败的封建政治制度。
日本将改革重点放置于讲究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
中国将重点置于军事方面。
最后两者的性质也截然不同,明治维新属于资本主义性质,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改革
6.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成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在这个世纪的最后30年里,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从占非洲徒弟的10.8%扩展到占94.4%,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
亚洲也大部分被列强瓜分。
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并酝酿着瓜分中国的阴谋计划。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没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
………………
P32~33
7.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P59~60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式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了一种潮流。
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是到近万人。
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
他们再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的认识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后流往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意义
P62~63
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P63~64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9.保路运动的兴起
P64
10.中国国民党的创建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
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国民党四分五裂。
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发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1921年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国民党严重受挫。
1922年9月,在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20~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和其他决议案,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
经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P69~p118
11.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67
重大意义: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虐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及教训:p72~p73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干没有能够教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正确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
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互联网)
1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P97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峙“若观对岸之火,熟识而无所容心”。
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国民的国民性。
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囫”,以“求得思想的解放”。
他们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
他们以犀利的饱含感情的笔,去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去刺破就中国的脸,去揭穿旧道德旧教条的丑陋。
辅导书:p27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两个口号在当时即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经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了。
14.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P103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
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陈独秀说:“十月革命后,中国人也受到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
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
P103
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P104~105
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方式和结果
原因方式见(辅导书P28 ).
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是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对十月革命的直接响应,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16.抗日战争的性质、进程和意义
性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进程:辅导书p42~p43
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鸿雁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量巨大影响。
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虐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