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考情分析:

1.考查水循环各环节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考查人类活动对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3.水循环原理的解题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一轮复习已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悟透,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解题思维没成型,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复习目标:

1.以诗词成语为背景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复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会运用;

2.以诗词成语为背景熟练掌握和理解主要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以诗词成语为背景复习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并会运用;

4.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并能熟练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题。复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

复习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及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题。

教学法:绘图法、合作探讨法、自主解题法、综合分析法、问题启发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质。文人有很多描写水循环的诗句。譬如李白,身临滚滚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偶遇滔滔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情画意固然美丽,但囿于时代局限性,古人抒写的多是现象。请同学们从水循环的角度,鉴赏下列诗词与成语。

案例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应用——以“诗词成语”为例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井水不犯河水

3.流水不腐一潭死水

分析“1”:从水循环角度判断该诗词的对错并说明理由(提示:从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思考)。展示水循环环节与过程示意图,并让学生说出各箭头代表的含义。根据示意图,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加以指导: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因此“黄河之水天上来”此句正确;而黄河以径流形式回归海洋,海水经过蒸发,又以水汽输送的形式回归黄河上空,通过降水回落黄河,因此“奔流到海不复回”此句错误。

分析“2”:从水体补给角度思考“井水真不犯河水吗”?(学生先思考回答,教师再展示地下水与河水的相互补给示意图,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讲解。)

让学生思考“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关系”,并展示示意图。

结论: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水源互补;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高水位补给低水位。

分析“3”:从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思考。(水循环有平衡更新作用)要求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教师领读,学生读一遍)

(1)联系调节作用: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2)迁移交换作用: 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3)平衡更新作用: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4)影响塑造作用: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小结:熟练掌握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水体的相互补给、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等相关原理。

(自然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以诗词成语为背景剖析了水循环的主要原理,再次认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利用水循环的主要原理为人类谋福利,这就是接下来我么要学习的案例二)

案例二: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以“海绵城市”为例

(引入国家政策,强化知识的重要性)2015年9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呢?从海绵城市产生的背景探知原因。

1.水安全问题:逢雨必涝、“城中看海”。(提问)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我国很多城市“逢雨必涝”的原因。(学生结合实际相互讨论作答,教师讲解)

2. 水资源问题:雨后即旱,缺水严重。

3. 水生态环境问题:水质恶化、河湖萎缩、大力抽取地下水导致城市地面沉降等问题。(多模体展示“海绵城市”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概念和作用)

考题体验:

例: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

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例: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小结:本案例实质是人类通过影响水循环各环节,对水循环规律利用与改造,为人类谋福利。

(自然过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水循环原理还可以解释和解决一系列地理问题。)案例三: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题应用——以“水量增减”为例

水量增加(水多了):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原因;江河洪涝灾害(内涝)形成原因等。

水量减少(水少了):

河流断流的原因;湖泊干涸的原因等。

例: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