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客中行六首·其五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题目: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通过对兰陵美酒的描绘,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

B. 诗人以“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色泽,生动形象。

C. 诗人通过“但使主人能醉客”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D. 诗人以“不知何处是他乡”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简要概括其主题。

答案:1. 答案:A解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的情感。

A项中“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与诗歌内容不符,其他选项均正确。

2. 答案:意象: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兰陵美酒,诗人以“郁金香”“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香气和色泽,生动形象。

意境:诗歌通过描绘美酒的香气和光泽,营造了一种愉悦、华丽的意境。

同时,诗人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增添了一丝忧郁。

表现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如以“郁金香”象征美酒的香气,以“琥珀光”象征美酒的色泽。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酒的华丽与乡愁的沉重相对照,突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矛盾情感。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

诗歌以美酒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异乡生活时普遍的情感体验。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写作佳苑2012-04-10 0901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例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问题1、赏析雍诗一、二两句所构成的意境。

答:问题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答:例析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例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问:请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例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
答案解析
本文档共包含七套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每套试卷均附有答案及解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练。

在备考阶段,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应对高考中的古诗文阅读部分。

以下是七套试题的简要概述:
第一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二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稍高。

第三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四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 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五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六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七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稍高。

希望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对考生备战高考古诗文阅读部分有所帮助。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古诗鉴赏专题练习1:幽州夜饮[注]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6分)答:(2)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2: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

②洛中: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答:(2)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4: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晁补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古典诗词鉴赏试卷(不含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试卷(不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

(1分)A、思妇B、游子C、白云D、无实意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只是”的意思是()。

(1分)A、只因为B、一味C、不过D、正是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几句是重在()。

(1分)A、伤今B、叙事C、思昔D、析理4、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这是五律的()特点。

(1分)A、B、意境C、结构D、格律5、中国散文文体在古文运动之后的变化是()。

(1分)A、以散体为主B、以骈偶句为主C、骈散交织D、脱离骈、散的自由写作方式6、()评价李白“飞扬跋扈为谁雄”。

(1分)A、王维B、白居易C、杜牧D、杜甫7、《诗经》中可以用来表达亲切关系的称呼是()。

(1分)A、伯B、仲C、叔D、季8、《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的感受。

(1分)A、发泄气竭C、无限D、幻想9、孔子评价()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1分)A、后妃B、关雎C、桃夭D、君子于役10、《()》是《诗经》的第一篇。

(1分)A、风B、鹿鸣C、关雎D、小雅11、“仁者,其言也訒”出自()。

(1分)A、《论语·雍也》B、《论语·颜渊》C、《论语·先进》D、《论语·里仁》1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采用的是()的修辞手法。

(1分)A、比喻B、借代C、拟人D、夸张13、《诗经》中所提到的后妃之德在汉代经学的阐释中是指女子()。

(1分)A、为人善B、不妒忌C、会女红D、厨艺好14、一首诗歌的产生既受个人情感的作用又受到()的作用。

(1分)A、家庭环境B、物质基础C、社会力量D、文化水平15、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诗。

(1分)A、四句B、六句C、八句D、十句16、“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时代的作品。

(1分)A、夏代B、商代C、战国D、西汉17、“君子于役”中的“君子”是指()。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高考题型09-25 053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重赠乐天①元稹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3分)【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6.《满江红》是辛弃疾的词作。()
7.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诗歌作品。()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李白的诗句。()
10.《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唐宋八大家文章的文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结合一首你熟悉的唐代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10分)
A.王维
B.杜牧
C.柳宗元
D.韩愈
16.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诗经》?()
A.不可救药
B.狐假虎威
C.指鹿为马
D.投桃报李
1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哪首诗?()
A.杜牧《山行》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李商隐《无题》
18.下列哪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诗句?()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下列哪些是《古文观止》中的文章?()
A.《岳阳楼记》
B.《醉翁亭记》
C.《出师表》
D.《滕王阁序》
18.以下哪些诗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A.李商隐
B.杜牧
C.李白
D.杜甫
19.下列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请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差异,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10分)
3.请阐述宋词在表达情感和艺术形式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10分)
4.请从古典诗词鉴赏的角度,谈谈如何品味和理解一首诗的意境与情感。(10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教学博苑2010-11-24 15455d56b7b40100mk49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一、鉴赏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1、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⑵ 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5.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

时世当代。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1.①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_________【参考答案】:12(1)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陆_________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答案:(1)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古典诗词鉴赏-形考1-4——选择

古典诗词鉴赏-形考1-4——选择

二、选择题1、“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关汉卿、和白朴、()A.张养浩B.郑光祖C.王实甫D.睢景臣2、下列作家中,因同属花间词人而并称的是(A.冯延巳、李煜B.温庭筠、李商隐C.温庭筠、韦庄D.李景、李煜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A.陆游B.陈子昂C.王绩D.王勃4、最早起来反对“台阁体”的是()A.前七子B.茶陵派C.公安派D.后七子5、《临江仙》一词被毛宗岗父子取来放在《三国演义》的卷首,作者是()A.王世贞B.杨慎C.张惠言D.王士桢6、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之为“七绝圣手”的是诗人()。

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王昌龄7、《诗经》中“雅”的作者是A.贵族B.国君C.百姓D.国君及百姓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A.李商隐B.白居易C.韩愈D.杜甫9、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B.《迢迢牵牛星》C.《登金陵凤凰台》D.《江南春》10、杜甫困居长安后的创作一直坚持严肃的写实精神,真实表现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

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这一转变的就是这时创作的()A.《丽人行》B.《秋兴八首》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兵车行》11、《登高》的作者是A.岑参B.孟浩然C.杜甫D.王维1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出处是A.《龟虽寿》B.《短歌行》C.《观沧海》D.《蒿里行》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

A.《将进酒》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梁甫吟》14、《春江花月夜》中由景物描写转向对人生思考的句子是()A.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D.江天三色元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5、元代前期散曲作者作家中,兼作杂剧作家的是()A.关汉卿、马致远B.关汉卿、乔吉C.王实甫、张可久D.王实甫、雎景臣16、“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A.对《楚辞》的评价B.对唐诗的评价C.对《汉乐府》的评价D.对《诗经》的评价17、楚辞原来是单篇流传,后将其编为一辑的是A.萧统B.孔子C.刘向D.屈原18、金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A.王冕B.元好问C.刘因D.党怀英19“三曹”写诗多写爱情和离愁别恨的是A.曹操B.曹丕C.曹操父子D.曹植20、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A.《孔雀东南飞》B.《离骚》C.《七月》D.《蒹葭》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感基调是A.开朗B.苦痛C.伤感D.高兴22、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的最强音,盛唐唯一能和他媲美的诗人是()。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1【单选题】坚信上帝的全德是信仰的根本性的(C)。

A、宗旨B、标准C、基点D、内涵2【单选题】《论语》的核心概念是(A)。

A、仁B、义C、礼D、德3【单选题】“仁者,其言也訒”出自(B)。

A、《论语·雍也》B、《论语·颜渊》C、《论语·先进》D、《论语·里仁》4【判断题】清晰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该民族的社会和历史。

(√)5【判断题】罗素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跟神的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

(√)1【单选题】《忏悔录》是(C)启蒙思想家的一部作品。

A、英国B、意大利C、法国D、希腊2【单选题】“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D)。

A、杜甫B、白居易C、王维D、李白3【判断题】巴金的《随想录》是写于文革期间一部作品。

(√) 4【判断题】阮籍是三国时期蜀国诗人。

(×)5【判断题】冈村繁先生认为李白和陶渊明皆是潇洒之人,与庸俗的普通人不同。

(×)1【单选题】理解语言的趣味,在授课老师看来是读诗的第(B)个阶段。

A、一B、二C、三D、四2【单选题】《陌上桑》是(A)时期的一首作品。

A、汉代B、隋代唐代D、宋代3【判断题】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质体现得最透彻的状态。

(√)1【单选题】“《关雎》,后妃之德也”是(D)的一种解释。

A、先秦道家B、法家君学C、儒家心学D、汉代经学2【单选题】元典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A)。

特质B、象征C、源头D、内涵3【单选题】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被古人看作一部史集B、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C、原称“诗”或“诗三百”D、收录有300余篇诗歌4【判断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类所属集部。

(×)5【判断题】《诗经》中收录的作品,主要是出现在西周晚期的文人所作。

(×)6【判断题】夏、商两代目前均有文献佐证,确有这两个朝代的存在。

(×)1【单选题】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的表现手法是(C)。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古典诗文06-04 0521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8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3分;答对手法给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注意学生如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同样给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内容1分,情感1分)塞外杂咏①林则徐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分)(2)简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

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XXX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XXX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XXX②酌众客。

客有XXX,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XXX空,XXX修眉新绿。

XXX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XXX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XXX。

共倒XXX,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XXX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XXX(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XXX并称“苏黄”,词与XXX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XXX: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清白,山染新绿,后想象XXX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XXX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对雪XXX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傍晚,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2)读第2、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若何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甚么样的豪情?(4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依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1贫交行XXX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繁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XXX:XXX与XXX。

《杜诗镜铨》引用XXX(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古典诗词鉴赏试卷(不含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试卷(不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

(1分)A、思妇B、游子C、白云D、无实意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只是”的意思是()。

(1分)A、只因为B、一味C、不过D、正是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几句是重在()。

(1分)A、伤今B、叙事C、思昔D、析理4、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这是五律的()特点。

(1分)A、B、意境C、结构D、格律5、中国散文文体在古文运动之后的变化是()。

(1分)A、以散体为主B、以骈偶句为主C、骈散交织D、脱离骈、散的自由写作方式6、()评价李白“飞扬跋扈为谁雄”。

(1分)A、王维B、白居易C、杜牧D、杜甫7、《诗经》中可以用来表达亲切关系的称呼是()。

(1分)A、伯B、仲C、叔D、季8、《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的感受。

(1分)A、发泄气竭C、无限D、幻想9、孔子评价()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1分)A、后妃B、关雎C、桃夭D、君子于役10、《()》是《诗经》的第一篇。

(1分)A、风B、鹿鸣C、关雎D、小雅11、“仁者,其言也訒”出自()。

(1分)A、《论语·雍也》B、《论语·颜渊》C、《论语·先进》D、《论语·里仁》1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采用的是()的修辞手法。

(1分)A、比喻B、借代C、拟人D、夸张13、《诗经》中所提到的后妃之德在汉代经学的阐释中是指女子()。

(1分)A、为人善B、不妒忌C、会女红D、厨艺好14、一首诗歌的产生既受个人情感的作用又受到()的作用。

(1分)A、家庭环境B、物质基础C、社会力量D、文化水平15、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诗。

(1分)A、四句B、六句C、八句D、十句16、“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时代的作品。

(1分)A、夏代B、商代C、战国D、西汉17、“君子于役”中的“君子”是指()。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大学《古典诗词鉴赏》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古典诗词鉴赏》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的答案第1章问题:坚信上帝的全德是信仰的根本性的()。

答案:基点问题:《论语》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仁问题:“仁者,其言也訒”出自()。

答案:《论语·颜渊》问题:清晰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该民族的社会和历史。

() 答案:正确问题:罗素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跟神的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案:正确第2章问题:《忏悔录》是()启蒙思想家的一部作品。

答案:法国问题:“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

答案:李白问题:巴金的《随想录》是写于文革期间一部作品。

()答案:正确问题:阮籍是三国时期蜀国诗人。

()答案:错误问题:冈村繁先生认为李白和陶渊明皆是潇洒之人,与庸俗的普通人不同。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理解语言的趣味,在授课老师看来是读诗的第()个阶段。

答案:二问题:《陌上桑》是()时期的一首作品。

答案:汉代问题: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质体现得最透彻的状态。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关雎》,后妃之德也”是()的一种解释。

答案:汉代经学问题:元典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

答案:特质问题: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被古人看作一部史集问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类所属集部。

()答案:错误问题:《诗经》中收录的作品,主要是出现在西周晚期的文人所作。

()答案:错误问题:夏、商两代目前均有文献佐证,确有这两个朝代的存在。

()答案:错误第5章问题: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的表现手法是()。

答案:赋问题:《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

答案:《国风》问题:《诗经》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答案:正确第6章问题:“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对《关雎》的一个评价。

答案:孔子问题:“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寤”意思是()。

答案:醒着问题:孔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学会()。

答案: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教你如何高雅的说话#孝敬长辈#侍奉君主问题:在儒家思想里,男尊女卑是属人伦法则。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此事古难全。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更吹落、星如雨。

7.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春风送暖入屠苏。

9. 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

10.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杜甫《春望》一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答:《春望》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所作。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崩离析的悲痛,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离散的哀伤。

2. 分析李白《静夜思》一诗的艺术特色。

答:《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古典诗文
12-23 1456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燕诗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敖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
顾,随风四傲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匆悲,
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惫,令日尔应知。

① 按照诗人对自己诗歌的,这是一首“讽喻诗”,请你谈谈这首诗歌“讽喻”(规劝)的是什么。

(4分)
答.
②赏析“青虫不易捕……一一刷毛衣”这10个诗句。

(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
(1)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
(2)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每小题4分)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分)
答: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陕西省2012学年高三专题测试卷--诗歌鉴赏参考解答
1、①答:规劝年轻人要记住父母养育自己成长的辛苦。

(4分,酌情给分)
②答:这10个诗句刻画双燕为了抚育子女而辛苦操劳,为了孩子们能不挨饿而不知疲倦地劳作,甚至消瘦了自己的身体。

还写了双燕为了孩子今后能独立生活,负担起了教育的责任。

诗人恰到好处地用物类比人,字字写燕,却字字都在写入,起到了很好的感染和教化作用。

(内容解说2分,技巧评说2分。

酌情给分)
2、(1)都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同情、感慨。

(4分,意思对即可。

)(2)王诗--通过对塞外古战场黄尘、白骨、蓬蒿等具体现实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

/使用陈述的语气,含蓄自然。

杜诗--“君不见”三字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青海古战场情景:“无人收”则直抒胸臆,渲泄出怨愤之情。

/使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强烈的感情色彩。

(4分。

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即可。


3、(1)④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秀丽。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

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

“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魇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2)动静结合。

江中流水生烟,岸上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涉鸥在舞。

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

4、参考答案(1)勾画了一幅诗人在清新而饶有生气的乡村傍晚中扶杖散步的图景,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

(2)尾联写自怜白头,回首中原战鼓,深感发白身闲,表现了心系国事,为无法挽救国家命运而感慨无穷。

[解析这是一首具有浓厚乡间气息的诗歌,诗人形象很鲜明,表现了他扶杖散步的情景。

这与陶潜的田园诗有相通之处。

后两句是对上文的折,面对着这些美好的景色,又联想到国家的危难,诗人怎能不发出感慨呢?]
5、(8分)
⑴惆怅、伤感(3分)
⑵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5分)
6、(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

(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意思的即可)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