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研究

合集下载

沥青罩面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及现状

沥青罩面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及现状
G oeh e,9 6 2 1 :-2 et n 18 ,( )32 . ci s
2 B rsa B nSF, hnF. g r t s i oc n e o g b rn e m 视为梁单元 , 结构 中不 同材料 接触 面引入 界面 反应单 元 , 土体 本 [ ] akdl R D, rw C a A geae ae e fr et o ufcdpv et[ ]G oete dG o m ba e, 9 9 f r e ae nsJ . et is n eme r s 1 8 , s a m xl a n 构关 系采 用非 线性弹性或 弹塑性 , 土体破 坏准则常用莫 尔一库 仑
维普资讯

22 ・ 7
第3 3卷 第 2 9期 2 7年 1 0 0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l ARCHI TECrURE
Vl13 No. 9 0.3 2 Oc . 2 o t o7
文章编号 :0 96 2 (0 7 2 .2 20 10 .8 5 2 0 }90 7 .3
关键词 : 复合式路 面 , 水泥混凝土路 面,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 4 62 U 1 . 文献标识码 : A
面层为水泥混凝 土复合 板或水 泥混凝 土板 ( c 及 板上 沥青 对 国外几种 主要 的设 计方法作简单 的介绍 。 c) 混凝土层 ( ) AC 所组 成的路面 结构称 为复合式 路面 。旧水泥混 凝 1 国外设计 方 法现 状 土路面上进行加铺主要有两种类型 : 水泥混凝 土加铺层 和沥青加
元分析 , 只能用 于解 释三轴试 验 中的一些规律 。C e hn等将加 筋土 题 :
看成宏观上的横观各 向同性体 , 导 了加筋 复合土体横 观各 向同 推 性参数的表达式 , 并将其应用于加筋挡墙 的计 算。

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层强度分析

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层强度分析
1引 言
2. .4粘层油用量的影响 2 粘层油多采用沥青或改沥青 , 能很好的和加 铺 沥青层粘结在一起 , 而粘结层的破坏主要是 由 于粘层和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脱离 。 根据粘 层 油和旧水泥混凝土板的交互作用 , 粘层 的强度 主要取决于粘层油 中的“ 结构 沥青” 比例 和旧 的 板和新沥青底面之 间的似嵌锁作用。 当粘层油用 “ 膜 而结构 沥 H1h Z 和 H — .1 l + 。 尔—库仑理论分析时, 认为粘结层发生剪切滑移 量过多时 ,结构沥青” 的厚 度变薄 , 的必要条件是满 足公式 () 即当粘结 层的结构 青的强度 比 自由沥青的强度 大得多 , 1, 所以粘结层 将沥青柱体 a b内的水作为脱离体 ,考虑作
圈回团圜圈团冒墨 UI. Z U  ̄I ] U
… P am问粘结层强度分析
吴子 锋 周 鑫
( 东 , 州 50 8 ) 广 广 10 0
摘 要 : 文较 为 系统 的分 析 了水泥 混凝 土和 沥青 混凝 土层 间粘结层 的强度 构成 及 其影 响 因素 , 本 重点 剖析 了粘结 层水 稳定 性和 层 间 水对路 面 的破坏 作 用 , 推荐 了较 为合 理的 粘 结层 沥青 用量。 关键 词 : 沥青 ; 结 ; 粘 强度 ; 定性 稳
强度由沥青混凝土和 旧水泥混凝 土之间 的似嵌 将会 强度不足 , 在车载作用下 , 产生较大的变形。 锁力 ( 内摩阻角 )以及粘层 油的粘结力构 成 。 在夏天高温 的天气下 , 粘层油 的粘度下降 , “ 结构 7: c+ Otn _ -a ( ) 沥青膜” 1 的厚度将进一步减小 。如果 粘层油用 量 式中: t —粘结层 的抗剪强 度 , P ; - M ac — - 粘层 合理 ,结构沥青” “ 膜的厚度较 大 , 这样将大大 的 油的粘结力 , P ;—粘结层 内摩擦角 , P ; M a‘ p M a 提高粘结层的强度 。 实验 时的 正 应力 , a MP 。 由于沥青混合料和 旧水泥混凝土 的内摩 擦 尤其是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 滑能 粘结层材料 的粘结 力和 内摩擦角可 以通 过 角作用很小 , 它们 直剪实验 , 在规定 的条件下 , 沥青 混合料实 施 力不足的情况下 , 之间的似嵌锁作用更 加的 对 不同正应力 , 以 可 求得一组摩尔应力圆。应力 圆 不利 。这样合理 的粘层油 用量 将变得极其重 要 的公切线 为摩尔— 库仑应力包 络线 ,即抗剪切强 了。 3粘结层水稳定性 度曲线 , 该包络线与纵轴 的截距表示粘层油的粘 结力 C 与横轴的交角为沥青混合料 的内摩阻角 , 3 . 1水进入粘结层的现象较为普遍 3 . 路基 的毛细水上升到 旧水泥混凝土路 .1 1 2 . 2粘结层结构强度 的影响因素 面板下 , 由于水 泥混凝 土板 的断裂 和纵 、 接缝 横 填缝材料 的老化 、 坏 , 层顶面的水通 过混凝 损 基 221粘层油 的粘度 . . . 沥青 粘层 油的粘度反应 了沥青 自身的内聚 土板的缝进入粘结层 。 力, 沥青 的粘度越 大 , 沥青 混合料 的粘结 力越 则 3 2 沥青加铺层开裂 ,路表面的水就容易 . 1 大 , 可以保持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的相 从裂缝中渗透到粘结层 中来。 并 3. . 1 3沥青加铺层形成坑洞 , 在雨天 , 坑洞里 对似嵌锁作用 , 粘结层 的强度愈强 , 抗变形 能力 愈强。沥青是一种感温材料 , 其粘度随温度的变 常常会有集水。 化而变化 , 在高温条件下 , 沥青粘度降低 , 沥青混 3 4 沥青加铺层施工 中产生 了级配离析和 . 1 合料的粘结力会下 降。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 , 夏 温度 离析 , 青路面空隙率过大 , 沥 我们 甚至发现 B 改性沥 天高温复合式 路面容易 出现车辙 、 推移 、 包等 某 高速公路上水泥混凝 土路面加铺 S S 拥 变形破坏。 了 除 人们通常认为的面层沥青混凝土 青 S MA, 用一瓶矿泉水倒人 S MA层表面 , 水几乎 高温失稳 之外 , 结层的粘结力下 降 , 粘 层间接触 原位透入了层 内。 31 .5水从路肩渗到粘结层。如果路肩破损 , . 变 弱 , 面层受 力条件变差 , 使得 也应该 是主要原 或者边坡排水不利 ,水就会从路肩 渗到粘结层 因。 2 2 旧水 泥混凝土 的粗糙程度及沥青混合 里 。 . 2 3. . 1 6在一些水损坏的复合 式路 面中 , 我们 料 的性能 发现有会有水从周围的沥青混凝 土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粗糙程度 , 沥青混 合料 挖开加铺层 , 的岩石 种类 、 级配组成 、 颗粒形状 和表面的粗糙 或粘结层 中渗出来 。 度等对粘结层 的内摩擦角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水 3 . 2动水力对粘结层的作用 泥混凝 土路面越粗糙 ,沥青集料颗粒 表面越粗 糙, 粘结层的内摩擦角越大 。所以为了增加粘结 层 的强 度 , 在旧路改建 中, 往往会先对 水泥混凝 土路面进行机械拉毛等糙化工作。 2 . 粘层油和旧水泥混凝土板 的交互作用 .3 2 粘层油 的粘结力 除了与粘层油本身 的内聚

对复合式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对复合式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对复合式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郝有斌 吉林省华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 3 0 0 0 0
【 摘 要I进入新世 纪以来 , 我国的公路 交通事业发展十分迅 速 , 公路 越性 。 研 究者对 这种 复合 式的路面 铺设方 法的理论 和实 践的研 究也 日 益增 多, 在个别领 域取得 了相当大 的突破 。 但 从 整体来讲 , 关于 复合式 其优 秀的品质得到 了 广泛 的应用。复合式路 面在建设的过程中, 多采用在旧 路面的设计研 究本身还存在着或 多或少 的缺 陷, 慨括起 来有 以 F 几 点: 有路 面基 础上直接加铺新路 , 或者采用将旧路 碾碎后重新铺 设新路 的方 1 . 复合式 路面的设计 研究方法过于 复杂, 实践操作 性较差 。 当前和

复合式路 面相关 的研 究大都 是基于 工程经验 而展开 的。 例如 在处 理混 凝土 路面 裂缝 问题上 , 研究者 通常认 为采用增加 沥青 厚度的方 法是不 可行 的, 因为这 种方 法非常不 实用, 而且 操作起 来经济成 本过高。目 前 普遍 采用的是AI 设计方法, 但这种 方法只是在经验层面得到 了 . 应用 , 离 理论研 究还有较 远的距离。 此外 , 国外 的力学研 究方法也 因其 引入参数 过多、 计算过于 复杂而 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 复合式路 面的设 计研 究缺 乏对旧式 公路 研 究的统 一 标准 。 复合 式公路理论研 究在 当前集 中干对新 建公路的探讨上 , 对 旧有的公路改造 方面 的研 究少之 又少, 而 旧有 的公路本身受损 的因素较为 复杂, 这也使 得复合式路面结构 的研 究设计缺乏一定 的、 统一性的标 准。 3 . 复合式路面 的设 计研究偏向于具体 的技术分析, 对理论和方 法的 研 究较少。 从目 前情况来看 , 无论是在 国内还是国外, 关于复合式路 面的 理 论和 设计研 究仍然 停留在 经验 技 术层面, 这主要是 由于受现 有的 经 济利益驱使决定的, 对理论 和方法的研究还未得 到足够 的重视 。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摘要】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速公路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它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1引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对高速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速公路的路面是衡量高速公路质量的直接性因素,也直接地影响到交通的便捷程度,当前的公路路面通常都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加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不平的现象普通存在着,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内在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不恰当,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路面进行施工,以致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坑洼的现象;②外在原因是由于在路面的使用中,没有对路面的承载量有个明确的规定,导致许多超载现象的发生,或者有的驾驶员在明知有规定还违规驾驶,针对这一情况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内外方面共同的影响下,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有坑洼情况的出现,不但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还给路面的施工带来困难。

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需综合考虑相关标准要求、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拌合温度,合理掺入矿粉:①适当地调整混合料的温度,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在加入矿粉之后仍然能符合规定的温度要求;②矿粉温度不得低于混合料的温度。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混合料拌合后其温度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现阶段对于施工的规定中混合料的出厂要求有明确的标准要求,以165℃左右为最佳的状态。

3.2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是有标准要求的,因此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

刚柔复合式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

刚柔复合式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
[ bt c euf igap a ntesr c f e et n p a ae n r igacm on gd f x l ae A sat sr cn hl o uf eo m n da hl pvmetom n o p udr i- ei epv— r ]R a s t h a c a s t f i l b
就工程实际应用来看 , 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是刚柔 性界面的处理技术。如何做好刚柔界面的粘结与防水处理对加
。 ’。。 … 设备与设施・ 。。 。 ’
刚柔复合式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
口 金 国福 , 平 , 汤伟 汤伟峰 ( 台州市公路 管理处 , 江 台州 30 0 ) 浙 10 0
【 摘 要 】水 泥混凝 土路 面加 铺 沥青 面层 形成 了一种 刚 柔性 的复 合 式路 面结 构 , 不仅 具 有 沥青路 面行 车 舒适 它 和噪 音 小的特 点 , 有水 泥路 面强度 高 。 栽 能力 大和 稳 定性好 的特 点 。 对 刚柔 复 合式 路 面的深 入研 究 , 还具 承 针 对路 面 的养 护 . 维修 和构 建都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口 JN o f , I Gu - u TANG ipn TANG e—e g We— ig, W ifn
(a h uHg w yMa a e n e at n, a h u3 0 0 , hn ) T i o ih a n g me t p r z D me t T i o 1 0 0 C ia z
【 关键词】刚柔复合式路面; 应用; 现状 【 中图分类号】 U1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8( 0 ) 2 0 0.2 0 7 4 3 20 8 0 - 1 - 1 - 0

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路拌法 定义:路拌法是指在路面上用人工或机械将矿料和沥青 材料就地拌和、摊铺、碾压密实后形成沥青结构层的施 工方法。 特点:沥青材料分布均匀,可以缩短路面的成型期,但 强度较低。
厂拌法 定义:是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天然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 比例在拌和机中热拌所得的拌和物,在规定温度范围内运 到工地并用摊铺机摊铺,碾压密实成型的沥青路面。
(三)接缝构造及施工
1、设置接缝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 施工工作缝; 混凝土面板的热胀冷缩 •温度均匀变化时:水平拉伸、水平压缩 •温度不均匀变化时:白天,面温度高于底温度,水泥板中部 有向 上隆起的趋势,受阻后,顶面受压、板底受拉;夜晚,相 反; •为此,主动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接缝划分为小尺寸板块。
沥青路面使用了沥青材料,使混合料的粘接力较强,矿料 之间粘聚力加强,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 路面的使用质量提高,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
(一)沥青路面简介
1、沥青路面的特点: 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
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分期修建; 面层抗拉强度较低,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土基 和基层的特性。
(2)按施工工艺分类 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层铺法施工、路拌法施工和 厂拌法施工的沥青路面三种。
层铺法 定义:将沥青分层洒布、矿料分层撒铺,然后碾压形成沥青面 层的施工方法。 特点:工艺和设备简便,功效较高,施工进度快,造价较低; 结构强度低,使用寿命短,路面成型期较长,需要经过炎热季 节经行车碾压之后路面方能最终成型。
2、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耐久性; 抗滑能力; 防渗能力;
3、沥青路面的分类: (1)按强度构成原理分类 可分为密实型和嵌挤型两大类。 密实型沥青路面要求矿料的级配按最大密实原则设计,其强 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 嵌挤型沥青路面要求采用颗粒尺寸较为均一的矿料,路面的 强度和稳定性主要依靠集料颗粒之间相互嵌挤所产生的内摩 阻力,而粘聚力则起次要作用。这种路面热稳定性较好,但 易渗水,耐久性差。

水泥灌浆半柔性沥青路面研究综述

水泥灌浆半柔性沥青路面研究综述

|假定沥育用i 与 矿 粉 用 貴 日 本 规 范 标 :3.5V ~5»
根据Vvs、Vvc材 料 表 现 密 度 、沥 青 用 * qa、 矿粉用量qp, 粗 集 料 用 * tjc和细集料用量 Qf来 计 算 材 料 配 比
C ^ p : 100
由肯塔堡飞散实验和谢伦堡沥育 版析漏确定最佳沥育用量
中 图 分 类 号 :U416.217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9-7716(2021 )06-0064-05
0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路面作为两种使用最广 泛 的 路 面 形 式 ,有 着 各 自 的 优 点 。但 是 在 长 期 的 使 用 过 程 中 发 现 它 们 都 有 各 自 难 以 克 服 的 问 题 。对于沥 青 路 面 来 说 ,重 载 交 通 下 的 车 辙 问 题 严 重 影 响 了 路 面 的 质 量 降 低 了 使 用 寿 命 m。 对 于 水 泥 路 面 来 说 ,由 于水泥的凝结时间需要导致施工开放时间间隔较 长 ,对 道 路 交 通 和 建 设 成 本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另外 水 泥 路 面 的 胀 缝 和 缩 缝 的 存 在 降 低 了 行 驶 舒 适 度 [2]。 半 柔 性 路 面 特 指 在 大 孔 隙 (2 5 % ~ 3 5 % ) 开 级 配 沥 青 混合料中灌入流动性较好的水泥浆形成的复合路面 结 构 与 传 统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不 同 的 是 ,它 能 够
•64 •
2021年 第 6 期
陶 丽 萍 :水 泥 灌 浆 半 柔 性 沥 青 路 面 研 究 综 述
一旦发现路面变形则此时几乎将最终发生断裂破 坏 。结构 设 计 需 控 制 疲 劳 开 裂 的 指 标 。

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

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

鬣。

塑釜凰复合式路而的施工技术探讨田冯娜(遂平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河南遂平463100)舀商要]复合式路面是采用刚性和相对较薄的沥青混凝土构成的双层路面。

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新筑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加罩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问题。

根据施工实践,对双结构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控制及捡测等进行探讨。

饫罐词]复合式路面;施工控制;检测;观测分析复合式路面是指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组成的道路面层,一般多为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的组合形式。

按施工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在新筑的水泥混疑土结构层上加罩沥青混疑土上面层。

另一种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罩沥青混凝土补强层。

我们就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第一种情况的复合式路面进行探讨。

1双结构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该工程长度5km ,结构形式为:18cm 二灰砾石土+18cm 水泥稳定碎石+24cm 水泥混凝士(抗折强度5M Pa)+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c m 沥青混凝土防滑层。

2)原材料的选定:水泥采用省水泥厂42_5复合硅酸盐水泥,施工用水采用普通自来水。

3)水泥混凝土旋工配合比材科水尼水碎石甲砂数量(阿m 3)3671651289675石子和砂的含水量在每次拌和前对该两项含水量指标进行抽样分析,确定施工配合比。

含水量抽检频率根据气候情况确定,气温高时增加抽检频率。

4)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照常规工艺组织施工,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5)粘结层施工:先把水泥混凝土板面清扫干净。

按需要的尺寸裁剪好土工布,依次卷在棍轴上。

用沥青混凝土畹西车灌装粘层沥青,沥青出厂温度为150℃一160℃。

在运送途中,外加热,使其到达工地的温度不低于15a ℃。

畹西粘层油后立即粘贴土工布。

根据土工布粘贴形式确定粘层油用油量。

Q =Q b+Q t +Q c式中Q b ———_1又作为层间粘接(不铺土工布)时的用油量,经实验室测定建议取Q 7kg /m 2:Qt ——土工布饱和用油量。

实验室测定值为0.5kg /m 2:Q c ———坝场用油量修正值。

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及应用1

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及应用1

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及应用1、复合式路面1.1无论从经济、技术、使用性能方面都优于单一柔性或刚性路面结构。

规范定义: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1.2种类: 1)水泥复合式路面:碾压砼—普通砼(RCC —PCC )、贫砼—普通砼(EPCC —PCC )、2)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碾压混凝土—沥青面层(RCC —AC )、普通混凝土—沥青面层(PCC —AC )、钢筋混凝土—沥青面层(JRC —AC )、连续配筋混凝土—沥青面层(CRC —AC )。

1.3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CC-AC )复合路面特点: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即修筑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不仅可减少沥青用量(与柔性路面相比),而且可弥补刚性路面的不足(行车舒适性差、养护难度大等)。

沥青面层薄时的应力分布沥青面层厚时的应力分布2.1 沥青路面路用性能(1)足够的力学强度,能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2)一定的弹塑性变形能力,能承受应变而不破坏;(3)与汽车轮胎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4)有高度的减震性,可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噪音;(5)不扬尘,且容易清扫和冲洗;(6)维修工作比较简单,且沥青路面可再生利用。

2.2 沥青路面不同于其他路面的使用性能1)沥青路面高温性能沥青路面高温性能习惯上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不足,一般出现在高温、低加荷速率以及抗剪切能力不足时,也既沥青路面的劲度较低情况下(劲度——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应力)对于渠化交通的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车辙;推移、拥包、波浪等类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

2)沥青路面的低温稳定性沥青路面在低温环境下,失去柔性,变现出一定程度的脆性,并出现各种形式的低温裂缝。

路面上出现的各种裂缝,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网裂等多与沥青路面低温下的脆性有关。

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综述

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综述

d o i :10.3963/j .i s s n .1674-6066.2024.02.014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综述王远辉1,成 猛2,席 爽2,包广志2(1.湖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武汉430030;2.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30051)摘 要: 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C G B M )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在多孔沥青混合料中注入水泥基灌浆材料而制备的一种复合式路面铺装材料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C G B M 因其相对于柔性和刚性路面的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㊂基于当前C G B M 的研究现状,分析了C G B M 的特点及设计流程,综合评述了集料级配㊁材料组成等对C G B M 力学和路用性能的影响以及C G B M 的微观力学分析,并对C G B M 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㊂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 半柔性路面; 力学性能S u m m a r y o fD e s i g n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s e a r c ho fC e m e n t G r o u tA s ph a l tM i x t u r e WA N GY u a n -h u i 1,C H E N GM e n g 2,X I S h u a n g 2,B A OG u a n g-z h i 2(1.H u b e i P r o v i n c i a lH i g h w a y D e v e l o p m e n tC e n t e r ,W u h a n430030,C h i n a ;2.H u b e i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P l a n n i n g a n d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C o ,L t d ,W u h a n43005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C e m e n tG r o u t e dA s p h a l tM i x t u r e (C G B M )i sac o m p o s i t e p a v e m e n tm a t e r i a l p r e p a r e db y i n j e c t i n g c e -m e n t -b a s e d g r o u t i n t o p o r o u s a s p h a l tm i x t u r e u n d e r t h e a c t i o n o f g r a v i t y .O v e r t h e p a s t f e wd e c a d e s ,C G B Mh a d a t t r a c -t e dm u c h a t t e n t i o n d u e t o i t s n u m e r o u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v e r f l e x i b l e a n d r i g i d p a v e m e n t s .B a s e d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C G B M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d e s i g n p r o c e s s o fC G B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re v i e w s t h e ef f e c t s o f ag g r e g a t e g r a d a t i o n ,m a t e r i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o th e r f a c t o r s o n t h em e c h a ni c a l a n d p a v e m e n t pe rf o r m a n c e o f C G B M ,a sw e l l a s t h em i c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C G B M.A d d i t i o n a l l y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a no u t l o o ko n t h e c u r r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C G B M.K e y w o r d s : r o a d e ng i n e e r i n g ; c e m e n t g r o u t e d a s ph a l tmi x t u r e ; s e m i -f l e x i b l e p a v e m e n t ;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收稿日期:2023-11-30.作者简介:王远辉(1980-),高级工程师.E -m a i l :136537501@q q.c o m 柔性路面具有降低行车噪声㊁增加抗滑性㊁提高行车舒适性㊁施工速度快㊁维护简单等优点[1],在道路基础设施中应用广泛㊂其中,沥青混合料在柔性路面中被用作柔性基层和沥青面层[2,3]㊂然而,由于沥青基材料本身属黏弹性材料,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明显,在高温重载地区,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车辙㊁拥包等病害,降低沥青路面的耐久性㊂为避免沥青路面过早的出现病害,一般根据功能需求对其添加各种抗车辙剂,例如聚合物㊁纳米材料等㊂这些改性剂的使用可以提高劲度,改善抗车辙性能㊂然而,由于聚合物改性剂储存稳定性低㊁相容性差㊁成本较高等问题,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4,5]㊂刚性路面由水泥混凝土板面层和各类基层组成,具有高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因此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变形很小,但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设置接缝㊂尽管刚性路面具有较高的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但其使用受到诸多弊端的限制,例如施工周期较长㊁初期和维护费用高㊁接缝产生噪音㊁养生时间较长等㊂基于技术互补,需要寻找能够将混凝土路面的刚性和沥青路面的柔性结合起来的替代品,以弥补这些缺点并改善路面的性能㊂其中一种替代品是含有水泥灌浆的沥青混合料(C G B M )作为面层的半柔性路面㊂这种路面类型结合了混凝土的刚性和沥青的柔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㊂C G B M 具有防水㊁无接缝㊁可回收㊁耐久等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1,4]㊂与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95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2期建材世界2024年第45卷第2期凝土相比,C G B M消除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病害,提供了更强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同时也消除了水泥混凝土对接缝的需求,且与水泥混凝土相比,C G B M允许路面在24h内通车㊂尽管C G B M表现出较小的车辙和推移,但注入的灌浆材料赋予了它更高的刚度,使得混合料更容易开裂㊂其抗裂性能主要受到灌浆材料质量㊁弹性模量和灌浆材料界面黏结特性的影响[6,7]㊂研究表明,在水泥基灌浆材料中加入乳化沥青和胶乳可以增强灌浆材料与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粘附性,从而有效地阻止C G B M内部微裂纹的发展㊂因此,C G B M作为一种新型道路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㊂全文综述了C G B M的设计与性能研究,评述了材料组成㊁级配设计等对C G B M力学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对C G B M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㊂1半柔性路面的级配设计灌浆式半柔性路面的组成设计是一个精细化且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含两个核心步骤㊂首先,制备空隙率在20%~35%范围内的沥青混合料㊂其次,将浆液(即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体)倒入沥青混合料中,使浆液能够充分渗透到混合料的空隙中,并在一定时间内固化㊂1.1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因灌浆式半柔性路面需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故目前主要采用体积法来控制级配㊂二是最佳沥青用量,与一般沥青混合料一致,主要采用马歇尔试验来获取㊂主要步骤为:1)确定集料的组成及密度,包括细集料㊁粗集料粒径范围,测定集料的毛体积密度,骨料的松装密度㊁紧装密度等㊂2)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并初步拟定沥青油石比和矿粉含量,并计算各档集料质量㊂3)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并验证沥青混合料级配㊂1.2灌浆材料的设计灌浆材料包括水泥净浆㊁水泥砂浆㊁橡胶改性水泥砂浆㊁水泥乳化沥青净浆㊁工程水泥复合砂浆㊁聚合物改性砂浆等㊂C G B M的灌浆材料设计不同于混凝土设计的常规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㊂在C G B M中,需对灌浆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包括砂㊁外加剂㊁水灰比等参数,以保证灌浆材料展现出较好的工作性㊁流动性㊁强度㊁耐久性和低收缩性能㊂其中流动性尤其重要,如果浆液流动性不足,将无法充分填充沥青混合料的空隙,影响C G B M耐久性和强度㊂为提高C G B M的综合路用性能,常用的外加剂有粉煤灰㊁减水剂㊁膨胀剂等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分为封闭空隙和连通空隙,其中封闭空隙灌浆材料无法对其填充,因此完成灌浆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后,还需确定灌浆材料的实际灌浆量及灌注率㊂2力学性能2.1间接拉伸强度间接拉伸强度(I T S)反映沥青混合料在弯拉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其受力特点更符合真实路面服役特性,是路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参数之一㊂研究人员对C G B M开展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间接拉伸强度试验㊂G u p t a 等[8]通过现场岩芯和实验室制备的试样对C G B M进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5ħ)下, C G B M的I T S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的I T S值相当㊂然而,在中高温环境(25~40ħ)下,C G B M的I T S值显著增大,比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I T S值高出2~3倍㊂说明C G B M的温度敏感性低于沥青混合料㊂张洪刚等[9]评价了黏结剂含量对C G B M的I T S影响,结果显示与黏结剂含量较低的多孔沥青混合料相比,黏结剂含量较高的多孔沥青混合料I T S值更大㊂2.2回弹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反映其弹性和稳定性,是沥青混合料组成与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多维度㊁多方法的实验分析,研究了C G B M在不同温度㊁龄期等条件下的回弹模量及变化规律㊂周雪艳等[10]通过对实验室制备的C G B M试件以及C G B M现场岩芯进行研究,计算了在5ħ㊁25ħ和40ħ下C G B M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㊂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回弹模量逐渐下降,而泊松比则相应增加,这一现象揭示了C G B M的粘弹性特性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试验温度为25ħ㊁35ħ和45ħ时,C G B M的回06建材世界2024年第45卷第2期弹模量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幅度分别达到近3倍㊁7倍和10倍㊂表明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相比, C G B M受温度的影响较小㊂王盛邦[11]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 G B M的回弹模量,结果表明C G B M的回弹模量比未灌浆的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值高,且随着龄期的增加,C G B M的回弹模量值越大㊂3路用性能3.1高温稳定性C G B M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㊂这是由于C G B M中的水泥基灌浆材料为混合料提供了必要的刚度,从而使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最小化㊂H u a n g等[12]研究了C G B M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比,C G B M的车辙深度显著降低,两者比值接近1/10㊂吴正光等[13]研究了C G B M的抗车辙性能与粘结剂含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增加,C G B M的抗车辙性能会降低㊂因为粘结剂含量越高,空隙率越低,进而导致浆液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渗透性能下降㊂郝培文等[14]研究了彩色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彩色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是普通沥青混合料A C-13C的9.8倍㊂3.2低温抗裂性C G B M由水泥和沥青两种材料组成,两种材料刚度存在明显差异,故其在低温下的抗裂性能是C G B M 能否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㊂针对C G B M低温抗裂性能差的劣势,可以采用具有高空隙率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和具有较低体积变化的灌浆材料来提高C G B M的低温抗裂性㊂刘长翛[15]对彩色半柔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彩色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相对A C-13差一点,不过色粉的掺加可以提高其路面低温性能㊂G a n g a d h a r a等[16]在水泥砂浆中添加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改善了C G B M的低温抗裂性,确定了最佳E/A比值(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为0.6㊂C a i等[17]在水泥砂浆中加入聚醋酸乙烯酯-工程水泥复合纤维,提高了C G B M的韧性和抗疲劳开裂能力㊂3.3水稳定性C G B M具有优越的抗水损害能力㊂C G B M具有高度不透水的特性,使得水分对其损害最小化㊂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在多孔沥青混合料周围形成了涂层,从而有效限制了水分进入C G B M的空隙中㊂M u h a mm a d 等[18]对C G B M的水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 G B M和常规沥青混合料的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分别为110.1%和87.8%,而C G B M和沥青混合料的拉伸强度比(T S R)值分别为85.5%和81.8%,说明C G B M相较于常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出色的抗水损害性能㊂W u等[19]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C G B M与采用70针入度级石油沥青的C G B M进行了水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前者有更好的抗水损害能力㊂3.4耐久性能研究指出,与传统沥青路面相比,C G B M在承受重载和重复荷载作用时展现出更优越的路用性能[7]㊂这一优势使得C G B M成为桥面铺装㊁B R T(快速公交)停靠站等应用的优先选择㊂然而,C G B M的耐久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材料的质量和种类㊁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㊁灌浆材料的性能㊁C G B M的剩余空隙率以及路面施工质量等㊂古红兵等[20]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C G B M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表征方程㊂肖天佑[21]研究了不同空隙率的C G B M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C G B M的抗疲劳性能越强,且纤维的加入也能提高C G B M的耐久性㊂4微观性能表征-数字图像处理与数值建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场非接触光学测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沥青混合料裂纹萌生㊁扩展及破坏机制以及全场应变分布的有效方法,并因此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㊂这种研究方法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且图像处理和建模技术在模拟C G B M行为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更深入地研究应变场㊁变形和裂纹萌生与扩展等参数㊂在D i n g等[22]的研究中,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并通过建模技术,确定了由天然和再生骨料制成的C G B M的成分,并使用A N S Y 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C G B M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评估了集料㊁沥青结合料和灌浆材料的拉应变水平㊂结果显示,再生半柔性路面材料最可能在沥青胶结料阶段发生开裂㊂在水泥净浆阶段,由于水泥净浆相与沥青黏结相之间的黏附性降低,空隙和孔隙开始相互连通㊂因此,沥青胶结料相的渐进应变导致在这两相界面处产生裂纹㊂16建材世界2024年第45卷第2期5结论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C G B M)是一种新型半柔性路面材料,其制造过程是将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中㊂全文概述了C G B M的设计与性能研究现状,并对C G B M的应用与研究作出如下展望: a.当前C G B M的研究主要采用宏观试验,只有少量研究应用微观试验,未来应加强对微细观分析方法的使用,以更准确地预测和理解C G B M在真实服役条件下的行为,以便于更好地设计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㊂b.当前C G B M的设计㊁施工等都缺乏专业的相关设计施工规范等,包括用于路面结构层的层位㊁厚度等,未来应针对C G B M编制相关规范,建立C G B M设计和施工对应的技术标准㊂c.C G B M的性能受材料组成影响很大,未来应加强对高性能外掺剂的研究,以提高C G B M的性能㊂参考文献[1]蔡玉斌,龚明辉,熊子佳,等.半柔性路面模量特性研究[J].中外公路,2023,43(1):52-56.[2]朱文邦,温勇,马蕾,等.基于灰色关联支持向量机的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砂浆强度预测[J].混凝土,2021(11):126-129.[3]郝培文,程磊,林立.半柔性路面混合料路用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6.[4]覃峰.半柔性路面灌注复合砂浆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6(6):97-102.[5]任敏达,冯汉卿,丛林,等.沥青混合料饱水过程的强度演化规律及机理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22,25(5):537-544.[6]钟科,陈波,蒋恩贵,等.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研究与应用综述[J].中外公路,2017,37(2):232-235.[7] A f o n s oL M,D i n i s-A l m e i d aM,P e r e i r a-d e-O l i v e i r aAL,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S e m i-f l e x i b l eH e a v y D u t y P a v e m e n t S u r-f a c i ng I n c o r p o r a t i n g R e c y c l e da n d W a s t e A g g r e g a t e s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J].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2016,102:155-161.[8] G u p t aL,K u m a rR.S t u d y t oA s s e s s t h eB e h a v i o u r o fC e m e n tG r o u t e dB i t u m i n o u sM i xP r e p a r e dU s i n g P o z z o l a n i cG r o u-t i n g M a t e r i a l[J].J o u r n a l o f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E n g i n e e r s(I n d i a):S e r i e sA,2021,102(2):1-11.[9]张洪刚,黄慧,钱国平.反复冻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试验研究[J].公路,2012(4):185-188.[10]周雪艳,马骉,田宇翔,等.面层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的取值[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5):615-620.[11]王盛邦.沥青混合料基半柔性路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水稳定性研究[D].柳州:广西科技大学,2014.[12]H u a n g C,H o n g XJ,L i nTJ,e t a l.U t i l i z a t i o no fW a s t eR u b b e rP o w d e r i nS e m i-F l e x i b l eP a v e m e n t[J].K e y E n g i n e e r i n gM a t e r i a l s,2014,599:361-367.[13]吴正光,董虎,吴帮伟,等.地聚合物灌浆料对半柔性路面的性能影响[J].混凝土,2023(1):188-192.[14]郝培文,刘元烈,刘涛,等.彩色水泥灌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9,36(4):29-34.[15]刘长翛.半柔性彩色水泥灌浆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16]G a n g a d h a r aN R,A r u r iV,R a m y aM S.R e v i e wo f 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P l a s t i cW a s t e s a s aR e 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 i nC i v i lE n g i-n e e r i n g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H a z a r d o u s,T o x i c,a n dR a d i o a c t i v eW a s t e,2022,26(4):03122004. [17]C a iX,H u a n g W,W uK.S t u d y o f t h eS e l f-H e a l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S e m i-F l e x i b l eP a v e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G r o u t e dw i t hE n g i-n e e r e dC e m e n t i t i o u sC o m p o s i t e sM o r t a r b a s e do naN o n-S t a n d a r dT e s t[J].M a t e r i a l s,2019,12(21):3488. [18]M u h a mm a dKI,H a r t a d iM S,B i n M N,e t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a n dF u e lS p i l l a g eR e s i s t a n c eo fS e m i-f l e x i b l eP a v e m e n t S u r f a c i n g C o n t a i n i n g I r r a d i a t e d W a s t eP E TB a s e dG r o u t s[J].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a l s,2021,304:124641.[19]W uK,L i uX,C a iX,e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F r a c t u r eA n a l y s i so fC o m p o s i t e I n t e r f a c e s f o rS e m i-f l e x i b l eP a v e m e n t[J].C o a t i n g s,2021,11(10):1231.[20]古红兵,贾圣东,张德欧,等.水泥灌浆半柔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3(4):36-39,43.[21]肖天佑.掺E C C砂浆半柔性路面材料路用性能及自愈合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0.[22]D i n g Q,Z h a o M,S h e nF,e t a l.M e c h a n i c a lB e h a v i o r a n dF a i l u r e M e c h a n i s mo fR e c y c l e dS e m i-f l e x i b l eP a v e m e n tM a t e r i a l[J].J o u r n a l o f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M a t e r S c i E d,2015,30(5):981-988.26。

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式路面温度应力研究

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式路面温度应力研究
( 江省 衢州 市公路 管理 处 浙 衢 州 34P C+ C复合 式路 面结 构 ,由于沥 青层 的存 在使得 P C+ C复合 式 路 面 的水 泥混 凝土 板 的温 度应 力 与 C A C A
普通水 泥混 凝土 路面 的温 度应力 有 较大 的不 同 ,并且 沥 青 层厚 度 的大小 直 接 影 响 混凝 土 板 的温 度 应力 的大 小 。所 以, 有必要 对 P C+A C C复合式 路 面 的温 度应力 进行 分析 研 究 。本文 结 合 河南 省 许 尉 高速 公 路 工程 ,对 P C+A C C复合 式 路
昌市区东南侧孙刘赵互通式 立交 与许平南高速公 路相接。许 尉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2m,采用 “ 8 柔 + + 刚 柔”型长 寿命路面结构型式 ,具 体结构型 式 为 :土基 ( 冲击 压 实 处 理 ) +石 灰 土 或 固化 剂 垫层 + 灰 碎 石 基层 +防水 连 接 层 +水 泥 混 凝 土 二
图 1 许 尉高 速 公 路 结 构 示 意 图
2 1 无 沥 青上 面层 P C板 温度 应力 计算 方 法 . C 对于无 沥 青上 面层 P C板 温 度 应力 的 计算 方 C 法 ,现行 的 《 路 水 泥 混凝 土路 面设 计 规 范 》 公
(T 4 2 0 ) 规定 : J G D 0~ 0 2 最大 温度 梯 度 时混 凝 土板 的 温 度 翘 曲应 力 按
种 路 面 的某 些 缺 点 ,作 为 高 速 公 路 和一 级 公 路 的 路 面结 构 ,具 有 良好 的发 展 前 景 。 由于 沥 青 层 的 存 在使 得 P C+A C c复 合 式路 面 的水 泥混 凝 土 板 的
面 层 +应力 吸 收层 +改性 沥青 混 凝 土 面层 ( 构 结 图如 图 1 示 ) 所 。

重载交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研究

重载交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研究

2 改善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裂缝措施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施 工后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形成复合式路面结构层 ,由于两种结构层材料性能 差异较大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和缝 , 在温 度 产生 的水 平位 移及 荷载 产生 的竖 向位 移周期 性 反 复作用下 ,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产生的拉应力传递 至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当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加 铺层抗拉强度时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会在 旧水泥混 凝土面板接缝 、 裂缝处产生反射裂缝 , 并向接缝处两 侧一定距离延伸。 如何 防止裂缝产生 , 目前国内外通 常采用的措施有 : 增加沥青层厚度、 设置橡胶沥青应 力 吸收层 、 土工织 物类 应力 应变 吸收 薄膜 夹层 、 加纤 维织物 、 土工网沥青层 , 设置石屑、 砂隔离层等 , 但由 于不 同措施其适用条件不同,对抑制和减缓反射裂
用 了高掺 量S S B 改性 沥青 混 凝 土 ,要 求改 性 沥 青软 化 点 大于9 0℃ 、 性恢 复 大于 9 % 、0 o黏 度 大 于 弹 5 6 C 60P ・、 0 a S5℃延度 大 于4 m、 C B 稳 定 度 D大 0c A — 动
于6 0次/ m.下 面层采 用 开级 配大 粒 径S S 性沥 0 m B改
低 温稳定性 , 防止早 期病 害发 生 。
病害 ,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路 面的使用性能 , 为此 , 及 时维修养护路面 、 提高路面服务能力 、 延长路面使用 年限 、 降低路面寿命周期费用 , 已成为道路工作者面
临的紧迫课题 。重载交通的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技 《 术研究》 就是以夏汾高速公路为依托 , 针对如何改善 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高、 低温性能 ; 如何减缓水泥
收稿 日期 :0 9 1- 7 修回 日期 :0 0 O — 6 20 — 12 ; 2 1一 1 1

复合式路面的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复合式路面的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的一样 , 即剩余寿命为 1 0 0 %。则加铺层设计方法也可以用于新 的 复合式路面设计 。 1 加铺层的设计方法 加 铺层设计 的方法 有三种 : 有 效厚度法 、 饶 度法 和力学一经 填, 则 车辙 的发 展与过去 的交通无关 , 而只是作 用在有 加铺层 的 新路 面结构上附加交通的函数。如果 由土基顶面竖 向压应变来控 制永 久变形 , 则 加铺 前土基 的应变不 考虑 , 只用 加铺后 的应变 来 确定允许 的附加交通。 验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 重要 的是作路面状况调查 , 并且将拟 3 结 构 设 计 建项 目根据龄期 、 交通 、 设计 和路 面状况 , 细分 为一个或多个性质 3 . 1 结构要求 。 R C C — A C复合式路 面的各结构层应有合理的组合 相同的分析路段 。对 旧路面较严重 的损坏在加铺之前必须作适 当 与厚度 , 对路基 、 垫层 、 底 基层 、 基层 的要求应符 合水 泥混凝土 路 的修补。如果确定 的分析路段数超 过一个 , 必 须从 实际施工和经 面设计规范 。R C C厚度 由公路等级 、 交通级别 、 轴载作用此数和 自
合料 和采用乳化沥青或 热沥青为层 间结合 料时 , 所 对应不 同车 速 通水泥混凝土表示 。 的层 间抗剪强度见 下表 。 1 . 2 挠度法 。 这一方法的基本概念是 : 路 面表面挠度较大 , 路面和 表 1 不 同层 间结合专题层 间抗 剪强度 土基强度较弱 , 因而需要厚 一些 的加铺层 。加铺层必须 有足够的 厚度使挠度减少 到允许的限度。一般只量测荷 载直接作用下 的最 大挠 度。挠度法是 以路面挠度与加铺 层厚 度之间 的关 系为 基础
1 . 3 力学一经验法 。与新路 面设计一样 , 此法需用力学方法确定 路 面中的不利应力 、 应变或 挠度 , 并用一些 经验破坏 准则预估 产

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

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

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复合式路面结构是指在道路建设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构建路面结构,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在重载交通道路中,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提高交通安全性。

本文将就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种类及特点复合式路面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结合路面、沥青混凝土与橡胶路面、水泥混凝土与石膏碎石路面等。

这些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 提高承载能力: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满足重载交通的需求。

2. 延长使用寿命:复合式路面结构可以有效分担交通载荷,延缓路面损坏和老化,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 减少维护成本:由于复合式路面结构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可以减少路面的维护和修复成本,降低道路运营成本。

4. 提高交通安全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和抗滑移性能,能够提高道路的抗滑转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重载交通道路中,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应用可以有效应对车流量大、车辆重量大、频繁行驶等重载交通的特点,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具体而言,复合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道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公路:作为承载车流量大、车速快、车辆重型化的重载交通道路,高速公路对路面的要求非常高,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2. 地方干道:一些连接城市和乡村、连接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地方干道,虽然车流量较小,但部分路段可能承载着大型货车和工程车辆,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可以适应不同路段的承载需求,提高地方干道的使用寿命。

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流域 面积 )一般来说 , ; 在岩溶 发育较 为均匀 的一定 流域 内, 其补 很完善 , 因此涌水量 的预 测必须 采用 多种方法 结合 , 多学科 交叉 以提高预测精度。 给条件一般 比较相近。为此 , 地下暗河 的流量 和其 补给面积成正 的手段 , 比关 系, 其比例系数 的意义就 表示单 位面积 内的地下 径 流量 , 即 必须走综合勘探 的路子 , 在地面测绘 的基础上必需采用多种 地下径流模数 。故只要求 出流域 的地下径 流模 数和 圈出拟建 隧 勘探手段 相互 印证 , 清其水文地 质的补 、 、 条件 , 查 径 排 这是预测 洞的集水 面积 , 把通过拟建 的隧洞等 同于 暗河 即可求 出通过该 流 隧道涌水量最基础的工作 。
水 资 源 与 水 工程 ,9 6 7 3 :05 . 19 ,( )5 —2
用此法对渝怀铁路 圆梁 山特 长隧道涌水 量及疏 干影 响范 围进 行 [ ] 4 董兴文. 井最 大涌水量 计算与 参数确 定——试论 岩溶 管流 矿 矿井水均衡预 测方法[] 工程勘察 ,9 54 :42 . J. 19 () 2 —8
预报效果 , 更好地服务于施工 。 7 非线性理论 方法 。通过对隧道涌水的深入研究 , ) 人们发现 参 考 文 献 : 隧道涌水往往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 系统本 身是 一个不断与外部 环 [ ] 1 陈正勋, 侯嘉松. 卵砾石 山岳 隧道 降水及防 水处理探 讨 [] 大 J.
境进行物质 、 能量 和 信息交 换 的开放 系统 , 有循 同性 、 具 自组 织 线性 系统是与客观实际相悖 的 , 隧道涌水 预测 的可靠性也必然 受 的有 神经 元 网络专家 系统 、 系统辨识法 等。徐 则 民, 黄润秋 等运 了预测和评估 , 方法得 到了 同行 专家 的肯定 , 该 认为是 对常规 预 道涌水研究中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 , 越来越完善。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沥青混凝土罩面技术问题探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沥青混凝土罩面技术问题探讨

2道路 位置 , 善处 理好 旧水泥 混凝 妥 土破 碎块 废 料及 废 弃沥 青 混 合料 , 护环 境 , 少对 环 保 减
东华 路 位 于顺 德 区龙 江 镇 ,路 面 改 造 工 程 全 长 境 的影 响 。 4 2 m 包含 四个 大的平交 口。 .k , 原技术 标准 为 四车 道城 市 () 加铺 改造设 计 , 尽可 能采用 较 薄的路 面结 5旧路 应 主 干 道 , 路 基 宽 度 最 宽 处 为 5m 设 计 荷 载 标 准 为 构 , 少对 沿 线 交通 设施 的影 响 ; 少对 软弱 地 基及 高 2, 减 减 BZ 10 Z - 0 。路 面结构 原为 水泥混 凝 土路面 ,路面沉 降较 填 方不 均匀沉 降 的影 响; 少 路线纵 坡 的频繁变 化 可能 减 大, 平整度 较差 , 但大部 分水 泥混凝 土板 块完 整度较 好 。 造 成 的路 面纵 向不平 整和行 车舒适 性 降低 。 此 次路面 改造在对 原水 泥混 凝土 路面 进行 修补 、 清 (路 面结 构方案 应方便 施工 与施 工组 织 , 保交通 6 ) 确 缝 、 缝等 处理 后 , 用 中粒 式 沥青 混凝 土 补 强 调平 层 畅通 与 交通 安 全 , 可 能采 用机 械 化作 业 , 高劳 动 效 灌 采 尽 提 后再加铺 9 m沥 青面层 的 复合式 路面结 构方 案 。 c
根据 东华 路 的实际情 况 , 以及沿 线 的气候 、 交通 、 材
地 对 小 、 复后 路 面服 务 性 能好 等优 点 , 内有 相 当多 的公 料 、 质等 情况 , 水泥 混凝 土 加铺 层 复合 式 路 面结 构 修 国 方案 设计 提 出 以下原 则 : 路采用 了此类 改造技 术 。 旧路状况 、 承载 能力较 好 时 , 可 () 高路面 的结 构承载 能力 ,进行 补 强层设 计 , 1 提 弥 直 接加铺 沥青面 层 , 主要 问题是 沥青 加铺 层 中容 易 出 其 现反射裂 缝和层 间产 生界面 滑动 , 这对 修 复后 路面 的使 补原 路基及 路面 结构 薄弱 的先天 不足 。 () 足技 术要 求 ( 量和 使用 性 能) 2 在满 交通 的条 件下 , 用寿命影 响很大 。 旧路状 况较 差 、 载 能力不够 , 承 需进 行 合理 选 材 、 节约 投 资 的原 则 进行 路面 结 构方 补 强时 , 一般需加 铺补 强层 , 再加铺 沥青面 层 。 目前 国 内 因地 制 宜 、 选 安 经 对 旧水 泥 混凝 土路 面 上加 铺 补 强层 后 的沥 青 路面 复 合 案 的 技术 经 济 比较 , 择 技 术 先 进 、 全 可 靠 、 济 合 理 、 便施 工 的结构方 案 。 方 式结构研 究较少 , 还没有 形成 一个 完整 的体 系来 指导 设 计和 施工 。 因此 , 以下结 合顺 德 区龙江镇 东 华路 市政 工 () 照科 学 、 3按 可靠 、 行 、 可 经济 的指 导思 想 , 可 能 尽 确 程 为, , 讨 旧水 泥混凝 土路 改造 中沥 青混 凝土 罩面 技 应用成 熟技 术 , 保改造 工程 的成功 。 f 探 0 () 结构方 案应注 重环 境保 护 的有关规 定 , 4路面 合理 术 问题 。

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施工浅析

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施工浅析

构方案应 注重环境保护 的有关规定 ,合理安排沥青混合料 的拌 和站位
置 ,妥善处理好 旧水泥混凝土破碎块废料及废弃 沥青混 合料 ,保 护环 境, 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⑤ 旧路加铺改造设计 , 应尽可能采用较薄的路 面结构 , 减少对沿 线交通设施 的影 响 ; 减少桥梁恒载 的增加 ; 减少对天 桥净空的影响 ; 减少对软弱地基及高填方不均匀沉降 的影 响; 少路线 减 纵坡的频 繁变化可能造成的路面纵 向不平整 和行车舒适性 降低 。⑥尽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的要求 。
22集 料 _
对于这个 问题我们认为 : 国内外大量 的工程实践证 明 , 混凝 土路面 沥青
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 , 无论采用任何措施 , 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裂缝是早 晚要产生的 ; 其次 , 沥青混凝土路 面产生裂缝后 , 如果 正常养护使其不 再进一步发展 ,产生其他病害 ,并不会对路 面的使用性 能产生 多大影 响; 再者 , 多年 的研 究表明对 于较 厚的沥青混凝 土面层 , 裂缝产生 的原 因主要是温度裂缝 , 而不是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 。因此 , 防止反射裂 把
用。 2施 工材 料 要求 .
桥面加铺层结构与材料 , 以及选择合适 的桥梁加 固方案 。 4沥青加铺关键技术探讨 41 .加铺层的设计标准。目前 国内对 于混凝土板加铺沥青混凝 土面 层往往最关心 的是 如何减少加铺后 沥青 混凝土面层 的反射 裂缝问题 。
21 . 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A 一7 , H 0 其质量应满足《 公路
1%。 O
缝 作为水泥混凝土路 面上加铺沥青混凝 土面层设计 的重点 有失偏颇 。 没有必要将减少反射裂缝作为罩面工程 的主要设计指标 ,更不必 为了
减少反射裂缝而过度增加沥青混凝 土面层 的厚度 。当然 , 这并不等于说 不需要采取措施 , 在混凝土板面上铺设玻璃纤维 网、 撒铺改性沥青 防水 层有利于改善铺装层 的整体受力状态 , 减少裂缝的产生。加铺沥青混凝

探讨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探讨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28年第3期(总第325期)No. 3,206)(Sum No. 325)探讨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陈本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8)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大量的公路工程不断被建设起来,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路面施工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展开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施工要点,对提高公路施工路面的整体施 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探讨中图分类号:U019.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3 -3333(2068)03 -0226 -061混凝土沥青复合式路面施工技术研究31 适用工程类型在我国一些工程施工量较大,并且公路施工长 度较长的项目当中,通常会使用双层复合式的混凝 土路面施工技术来加以开展。

当公路道路长度在 5 km 以上的情况下,这种路面施工对于整体路面结 构的承载能力要求相较高,同时对道路的耐久性也 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针对此类公路工程建设来 讲,道路结构层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土石材料和水泥 碎石材料来进行施工,施工的结构厚度至少需要超 过8 cm 以上。

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因为水泥混凝 土结构层具有较高的弯折强度,相比于沥青混凝土 来讲具有更加有效加固型效果。

依照这一工程施 工要点,在很多大型的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人员会 对路面防滑层内部加入一定量的水泥,通过这种方 法可以起到更加稳定性的路面施工效果。

37含水量控制除了在公路路基面施工过程中掺入水泥可以 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之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混合材料的含水量大小控制至关重要。

在公路路 面施工当中,向混合料内部加入骨料保证混合材料 充分搅拌,但是需要对混合材料的含水量大小进行 严格的控制,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路面施工的稳定 性。

浅谈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

浅谈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该工程长度 5 m, . 1 k 结构形式为 :8m二灰砾石土+ 8m水泥 1c 1c 稳定碎石+ 4 m水泥混凝土 ( 拥 虽 5 a 3 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c 2c 拐I 度 MP) c + 2m 沥青 混凝土 防滑层 。 1 原 材 料 的 选定 。水 泥 采 用 4 . 合 硅酸 盐 水 泥 , 工用 水 采 用 普 通 2 25复 施 自来 水 。 1 水泥混凝 ±施工配合比( 3 见表 ) 。 工艺的对 比实验结果表 明, 低振幅、 高频率 的振动压路机更适宜于碾压混凝 土的碾压 , 建议指标 : 自重 1 ̄2, O1t 高频 4 -0 。 0- Hz 5 13碾压速度。对碾压速度没有进行详细研究 , . 7 参考基层施工规范和沥青路 面施 工技 术规 范 , 结合 施 工实 践 , 议初 压 ( 压 ) 建 静 采用 1 ̄ ku , . 2 nh 复压 ( 动 5 振 碾压)- k t, 23 mh 终压用轮胎压路杌时碾压速度可采用 4 nh kC 。 2 复合式路面施工质量及检测方法 2 水泥混凝土面层按施工规范要求, 1 在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时, 制作抗折 试件, d 2 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得 : 7 抗折合格判定强度: =. M a设计抗折 R6 6 P ; 1 强度: - P ; R 0 a合格判断系数 := _ 强度均方差:=. ; I=+ 7 1 M K0; 7 o 1 0 R ( 5o ×= -0 盯
维普资讯
市政 与路 桥
民蕾科技 面 军
浅谈 复合 式路 面的施 工 技术
罗群 星
( 州省 凯 里 公路 管理 局 , 州 凯 里 5 6 0 ) 贵 贵 500 摘 要: 复合式路 面是采 用刚性和相对较薄的 沥青混凝土构成的双层路 面。工程 施工中经常遇到新 筑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加罩沥青混凝土上面

RCC-AC复合式路面的施工工艺及经济技术

RCC-AC复合式路面的施工工艺及经济技术
支撑与加固
在滑动土体底部设置抗滑片石 垛、抗滑挡土墙等支挡结构物,可以增 加坡体稳定性,阻止滑体的下滑。也可 以设置抗滑桩,将桩埋入稳定的地层 中,依靠桩的锚固作用来支撑滑动体。 支挡结构物通常与排水、减压等措施配
合使用,效果更好。另外,对易滑动 或已出现滑动迹象的坡体,可采用灌 浆法、加筋法等措施,以获得良好的 效果。
松铺系数是摊铺厚度与压实厚度 的比值,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参 数,正式施工前应通过试铺确定。摊铺 机后设转人配合副机手进行检查虚铺厚 度,摊铺的密实度、速度以及横坡等, 并随时进行调整。测量人员对标高进行 复测,与检查虚铺厚度的人员进行比较 及时对摊铺厚度进行调整。
修复(表面结构性破坏的大、中修)中 也较易实现。
本课题依托于308国道 K568+600-K570+500过水路段复合式 路面进行现场施工研究。308国道公路 过水路段利用碾压砼作为基层,以增 强路基强度,防止地下水对路基稳定 的影响。碾压混凝土基层设计厚度为 20cm,设计28天抗弯拉强度5Mpa, 抗压强度45Mpa;7天抗弯拉强度 3.75Mpa,抗压强度34Mpa。沥青混凝 土面层设计厚度为4cm,级配采用AC13I型。
施工工艺
下承层清理
RCC基层施工前,先检查下承层 水泥碎石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以防 路基的不平度反射至路表面。路基不 平度控制在8~3m直尺范围内以内。 对已破坏的部分进行处理,使基层具 有较好的平整度和足够的强度。摊铺 前应清扫干净并洒水使之充分湿润, 以防吸收RCC的水分,造成混合料含 水量降低,影响RCC路面的提浆性和 压实度。
排水和防护
路堤的失稳大多是由于水的侵蚀 所引起的。因此,应设置良好的地面和 地下排水系统,做好拦截、疏干和排除 滑动区域内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 作,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地表水渗入 坡体或冲刷坡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6No.4 2005年8月JOURNAL OF BEIHUA UN IV ERSIT Y(Natural Science)Aug.2005文章编号:100924822(2005)0420372203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研究刘学艳1,刘彦龙1,潘晓静1,郑天余2(1.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2.吉林市技术监督局,吉林吉林 132013)摘要:采用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能够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这种复合式路面结构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放宽对其下混凝土板材料的要求,从而方便施工维修,降低整体造价,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改性沥青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是指下层路面为水泥混凝土,上层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复合而成的路面结构.目前,我国在公路建设中主要采用的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柔性好,能较好地满足行车要求,可以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具有明显的行车舒适性、耐磨性等优点,但受到沥青材料感温性的限制,沥青面层结构的强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抗压、抗折并且抗磨耗性能好,耐久、使用寿命长,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接缝较多,影响行车舒适性,养护和维修不方便.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目前,采用的大修措施有3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翻修.由于沥青加铺层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旧水泥路面,造价低,施工方便,并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因此,在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最多.本文借鉴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铺筑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1].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层上部的沥青混凝土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放宽对其下混凝土板材料的要求,无需考虑抗滑、耐磨性能,从而方便施工维修,降低整体造价.与单一路面相比,复合式路面中的沥青层缓和冲击能力强,能减少路面破坏的发生,同时也使轮胎磨耗、货损等费用减少.另外,这种复合式路面结构以刚为主,刚中有柔,沥青层可大大缓和行车对路面板的冲击,因而在设计上可使板厚减小,而且只要在结构设计上处理好接缝问题,即可减少以往路面板接缝处板下唧泥、冲蚀、脱空、断板、错台等病害.1 水泥混凝土1.1 原材料冀东水泥厂生产的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模数为2.6的中砂,碎石最大粒径30mm;自来水.1.2 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水泥混凝土作为复合式路面的底层,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55—2000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 TJ053—94的规定,采用抗压强度指标的设计方法,制成4组收稿日期:2004212228作者简介:刘学艳(1957-),女,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材料的研究.(每组3块)100mm ×100mm ×100mm 立方体试件,按照规定的养护方法,养护28d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从表1中看出试验结果合格.表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Tab.1 Te st re sults of compre ssive strength试件编号破坏极限荷载P /kN 抗压强度f cc /MPa 换算系数标准强度f cu /MPa 混凝土强度等级A11A12A1332733634232.733.634.20.9531.9C30A21A22A2333433834133.433.834.10.9532.1C30B11B12B1345043643145.043.643.10.9541.7C40B21B22B2344846446544.846.446.50.9543.6C402 抗裂缝材料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路面的面层,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能吸取两种材料的优点:水泥混凝土提供的稳定、坚实的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的摩擦系数较高、平整度好的面层,大大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然而,复合式路面的关键是解决沥青面层中出现的反射裂缝问题.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的存在,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接缝处相邻板块产生竖向位移差,会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受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产生的温度应力是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反射裂缝的原因.反射裂缝本身对面层的使用性能影响不大,但因其环境因素(雨水、氧化等)的负效应,常常使裂缝迅速扩散,从而缩短面层的使用寿命[2].为减少反射裂缝的数量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展速度,应控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防范措施分为改善沥青面层性能,选用合适的面层混合料组成,设置中间加筋层和增设补强层3类.国内外道路工程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加铺1层弹性模量较高的应力加筋夹层,以吸收或缓冲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对于抑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效果;有关规范提到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有铺设土工格栅、铺贴土工布和粘贴改性沥青油毛毡;玻璃纤维格栅是一种能增强公路路面性能的新型优良土工基材.使用玻璃纤维格栅,可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路面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它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优异的耐寒性,强度大,模量高,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另外,可以采用纵横缝粘贴改性沥青油毡,同时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来达到延缓反射裂缝的目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需铺1层沥青砂找平层,而此设计无需这道工序,可将沥青油毡直接铺在水泥混凝土板面上.利用改性沥青油毡的变形能力,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对消散水平方向应变和传递竖向荷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强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抗拉强度,减少永久变形,防止和延缓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改性沥青油毡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不会熔化于沥青混凝土中或老化变质,能够承受高温时压路机的碾压.选用改性沥青油毡能有效地减少地表水通过水泥混凝土板接缝下渗土基,同时又能减少地下水通过水泥混凝土板间接缝进入浸润沥青混合料,避免降低无机结合料强度,延缓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延长面层结构使用寿命.改性沥青油毡的特点是抗拉强度大,延伸率高,具有良好的弹塑性和耐高、低温性能.与水泥板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耐热度好,120℃不变形,150℃不流淌,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不会熔化于沥青混凝土中或老化变质,能够承受高温时压路机碾压,有效使用时间在20a 以上[3].373第4期刘学艳,等: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研究 473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卷3 沥青混合料我国目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大都采用较细的AC2I型混合料级配,这种混合料为悬浮结构,高温稳定性差,且表面光滑易泛油.因此,必须使用新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大多分上、中、下面层.上面层要求具有抗滑、低温抗裂、高温抗车辙性能,中面层以抗高温车辙和低温裂缝为主,下面层以抗疲劳为主.为了控制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对面层沥青的使用提出了特殊要求,既要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又要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工程经济性,采用APP和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则是最佳选择.改性沥青由于改性剂的存在,结构组成发生变化,形成相互贯穿的空间网络结构,使得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粘度、粘附性、感温性都有了明显改善.SMA的耐高温性能好,抗车撤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效地抑制反射裂缝的发展,减小路面噪声,提高行车安全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而SMA这种沥青、矿粉和纤维稳定剂作结合料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既具备开级配混合料的嵌挤能力,提高抗车撤能力和抗滑阻力,又具备密级配混合料的优点,空隙率小,沥青用量多,能提高疲劳寿命和抗水损害能力.将它用做上面层,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减少和延缓病害的产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4 结 论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具有显著优点:混凝土路面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基础,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纵横缝粘贴改性沥青油毡、玻璃纤维加筋层,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渗入土基,同时又能防止地下水通过水泥混凝土板接缝进入沥青混合料面层,延长面层结构使用寿命,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板块的温度、竖向剪应力的作用,防止和减少荷载型反射裂缝的发生.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新型路面结构将成为公路路面结构建设发展的趋势,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参考文献:[1]符冠华,虞辉,曹荣吉.宁通公路六合东2江都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方案综述[J].江苏交通科技,1999,(2):5~11.[2]吴英俊.用沥青罩面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J].公路,2001,(3):32~34.[3]闵建勇,卢拥军,汤开明.改性沥青油毡在水泥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江苏交通科技,2001,(6):29~31.Re search on Compo site Pavement of Cement Concrete andBitumen ConcreteL IU Xue2yan,L IU Yan2long,PAN Xiao2jing,ZHENG Tian2yu(1.T raf f ic Const ruction Engi neeri ng College of Beihua U niversity,Jili n132013,Chi na;2.Jili n Technology S urveillance B ureau,Jili n132013,Chi na)Abstract:Composite pavement of cement concrete and bitumen concrete can embody its character.The structure of the pavement couple hardness with softness,but rigidity is its main performance.So the condition of driving can be improved greatly,at the same time,the requirement for concrete material is not as strict as before.The pavement of this kind is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reduce its cost,and extend its life span.K ey w ords:Cement concrete;Bitumen concrete;Composite pavement;Modified asphalt【责任编辑:郭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