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第一课时)
南京市第九中学宗园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的1.2.1平面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及三个公理。平面的基本性质虽然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但是它是研究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这节内容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可以进行顺应性的建构;但由于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一旦涉及到抽象的总结归纳,难免会束手无策。
二、定位和设计
1.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列举实例,类比直线,准确抽象出平面的特点;
(2)通过观察、联想,快速地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平面并进一步表示空间中点、直线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3)通过操作、实验,准确理解并表述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和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平面及其性质的举例、分析、解释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辩证,培养学生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主义精神。
2.重点难点
同样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准确理解平面的特点和基本性质。因为研究立体几何时,往往将有关点、线归结到一个平面内,再利用平面图形的性质解决,所以要求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有较深刻的理解。
【难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和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因为平面的基本性质既抽象又枯燥,而学生想象和思维都较弱,所以掌握与运用三个平面的基本性质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启发式教法
一方面,考虑到生活中关于平面及其性质的实例很多,本节适合让学生联系
生活列举实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尽量从直观入手。本节课以既贴近生活,又体现数学本质,并且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有效情境作为载体,并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联而成。
2、学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多媒体将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要采用合作、体验、分析归纳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现实生活中有那些事物能够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1.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的例子:如黑板面、桌面、墙面等。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的图片:“海平面”、“冰天雪地”等。
问题2、刚刚列举了的平面实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回答平面很平、很大。
(设计意图:创设两个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简单问题,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引出平面的概念,使学生觉得很简单、很有趣,想听课。)
问题3、平面到底有多大呢?怎样才能够刻画出平面“很平”的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前两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方向,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前后呼应。)
(二)问题线索,探索研究
➢认识平面(重点1)
1、概念辨析:
①一个平面长4m,宽2m.
②通常50页书会比5页书厚一些,那么50个平面重合在一起时比5个平面重合在一起时厚吗?
2、总结归纳:
以上问题给了我们“平面”的直观形象,平面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具有“平”、“无限延展”、“无厚薄”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辨析,经历由粗到细,有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平面的画法和表示
问题1.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哪位同学来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已学的直线画法入手,简单易懂,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问题2.这是一条直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黑板和纸上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而要加以想象——两头无限伸展,才能认为这是一条直线,否则,只能表示一条线段。)
问题3.我们能否根据直线的画法,想出平面的画法来?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直线,使学生明白,只要画出平面的一部分,加以想象—
—四周无限扩展即可表示平面)
问题4.谁来画一下?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画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及任意封闭图形。)
师总结: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之后再给出一般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难点1)
问题1.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形成平面?
——平面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沿着某一方向平移得到的。(当然,也可以把平面想象成是由一条直线绕某一点旋转而成)
(设计意图:自然引出点线面之间的数学符号表示,也为以后学习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等内容打下基础。)
问题2.直线可以看成是以点作为元素的集合,平面是否可视为点构成的集合?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符号表示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投影给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图形、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问题中明显的提到“集合”,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猜想,也能够明确点线面之间实际上可以用集合中的符号连接。同时,只给出点线、点面、线线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保持学生学习线面及面面关系的动力。)
(三)分析归纳、自主定义(重点2)
➢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
问题1.直线和平面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将手中的笔假想成一条直线,将课桌面或者课本面假想成一个平面,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只有一个交点的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笔和课桌面直观感知原本难以想象的直线和平面的关系,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2.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不存在交点的情形?
——学生有可能会将原本立于课桌面的笔稍微挪远一些,使得笔和桌面没有交点,这时候就要紧接着再问:这样是不是就代表直线和平面没有交点了?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直线具有无限延伸性,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
问题3.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只有两个交点的情形?
——学生能够发现不存在这样的情形,并把这个结论叙述出来,也就是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回答,易于想象、归纳,问题难度层层递进,最终由学生自己阐述公理1,老师只需要总结即可。)
问题4.你能用图形和符号语言将这个结论表述出来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图形、符号语言,也为以后符号语言的使用打下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