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缺氧实验指导(2016)

合集下载

小鼠缺氧实验

小鼠缺氧实验
特征
PaO2 减少
乏氧性缺氧
1. 原因与机制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室间隔缺损 伴肺动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毛细血管 PO2↓ 向细胞弥散速度↓
A-V氧含量差
发绀 (cyanosis): 脱氧Hb> 5g / dl
Ⅱ.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概念:
分类: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实验步骤
低张性缺氧:
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 瓶内。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如呼吸 频率、深度、口唇颜色等),塞紧 瓶塞,记录时间,每五分钟观察上 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CO中毒性缺氧
1、将一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 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 连接。 2、取HCOOH 3ml于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塞
思考题

1、临床低温治疗的理论基础? 2、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特质改变
PaO2正常
isotonic hypoxemia
1. 原因与机制
(1)Hb量↓—— 贫血
(2)Hb质改变----CO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CO 中毒 Hb+CO
碳氧Hb 亲和力 >> Hb-O2
HbFe3+OH
Fe3+不能携氧
Fe2+-O2不能解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原因与机制 (1)组织缺血 休克、心衰、动脉血栓 (2)组织淤血 右心衰、下腔静脉回流 受阻、静脉栓塞 2、血氧变化特点 由于缺血或淤血造成的血流缓慢,使血液流 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细胞从单位容量血 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多,造成A-V血氧含量差 增大。

小鼠缺氧设计实验报告(3篇)

小鼠缺氧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组织细胞代谢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为了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探讨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包括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3. 分析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瓶、恒温水浴箱、呼吸计数器、显微镜、血液分析仪、注射器等。

3. 实验试剂:5%亚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酒精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A、B、C三组,每组3只。

(2)A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

(3)B组:复制乏氧性缺氧模型,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密闭瓶口,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4)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低温处理,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D、E、F三组,每组3只。

(2)D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

(3)E组:复制血液性缺氧模型,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4)F组:在E组基础上,给予低温处理,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G、H、I三组,每组3只。

(2)G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

(3)H组:复制组织中毒性缺氧模型,给小鼠腹腔注射0.1%氰化钾,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4)I组:在H组基础上,给予低温处理,观察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4. 数据处理(1)记录各组小鼠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

(2)计算各组小鼠耗氧率。

(3)比较各组小鼠生理指标差异。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1)B组小鼠呼吸频率明显低于A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

小鼠环境缺氧实验报告(3篇)

小鼠环境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环境缺氧条件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本实验主要研究低张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20只,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实验设备: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低张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2)将缺氧瓶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温保持在25℃。

(3)将甲、乙、丙三组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密封瓶口,观察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4)将丁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适量钠石灰,观察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为甲、乙。

(2)将甲组小鼠腹腔注射5%硝酸钠,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3)观察两组小鼠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颜色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实验(1)甲、乙、丙三组小鼠在缺氧瓶中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分别为:甲组80min,乙组70min,丙组60min。

(2)丁组小鼠在缺氧瓶中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为100min。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甲组小鼠活动减少,呼吸加快,粘膜和肝脏颜色变深,存活时间为30min。

(2)乙组小鼠活动正常,呼吸平稳,粘膜和肝脏颜色正常,存活时间为120min。

小鼠缺氧抢救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抢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抢救措施对小鼠缺氧状态的影响。

3. 评估不同抢救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抢救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因氧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并探究不同抢救措施对小鼠缺氧状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抢救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实验仪器:动物呼吸机、动物血压计、动物心电图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氨茶碱、吸氧面罩、氧气瓶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

2. A组为缺氧组,将小鼠置于缺氧瓶中,模拟人体高原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3. B组为吸氧组,在缺氧状态下给予小鼠吸氧面罩,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4. C组为氨茶碱组,在缺氧状态下给予小鼠氨茶碱,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5. D组为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6. 每组小鼠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 吸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较缺氧组明显改善(P<0.05)。

3. 氨茶碱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较缺氧组明显改善(P<0.05)。

4. 吸氧组和氨茶碱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组(P<0.05)。

六、讨论1. 缺氧状态下,小鼠生理指标明显下降,表明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造成严重影响。

2. 吸氧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改善小鼠缺氧状态,提高小鼠存活率。

3. 吸氧通过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氨茶碱通过扩张支气管、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缺氧。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不同类型的缺氧处理,观察和记录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深入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若干只,体重 18 22g,雌雄不拘。

2、实验器材:密闭广口瓶、钠石灰、测氧仪、计时器、解剖器械等。

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1)将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瓶容积约为 500ml,通过测氧仪监测瓶内氧浓度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深度、行为表现(如活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存活时间。

2、血液性缺氧(1)给部分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剂量为 01ml/10g,建立血液性缺氧模型。

(2)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状态和行为表现,并记录存活时间。

3、组织性缺氧(1)给另一部分小鼠腹腔注射氰化物溶液,剂量为 01ml/10g,造成组织性缺氧。

(2)同样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存活时间。

四、实验结果1、低张性缺氧(1)随着瓶内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活动逐渐减少,精神状态变差。

(2)小鼠的存活时间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时间约为_____分钟。

2、血液性缺氧(1)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后,小鼠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呼吸变得急促但浅弱。

(2)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平均约为_____分钟。

3、组织性缺氧(1)注射氰化物溶液后,小鼠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

(2)存活时间最短,平均仅为_____分钟。

五、结果分析1、低张性缺氧时,由于外界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但随着缺氧时间延长,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活动减少和精神萎靡,最终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2、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使其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青紫等症状。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
实验三
【实验目得】
1。掌握各型(低张性与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得方法,了解缺氧得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得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得颜色)及存活时间;
3.观察不同年龄与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得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得重要性。
4.掌握各型缺氧得发生机制及特点、
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得解救措施。
【实验步骤】
1。低张性缺氧
(1)取体重接近得成年小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大约4~5 g,以双层纱布包裹)得两个缺氧瓶(A瓶与B瓶)中,A瓶不盖胶塞,暴露于空气中,B瓶用胶塞塞紧瓶口。
(2)比较观察2只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s)与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得时间及存活时间。
(3)比较观察3只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呼吸频率(次数/10s)与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得时间及存活时间。
表二、不同中枢状态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得影响
分组
缺氧前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缺氧时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出现抽搐得时间
(s)
存活时间
(s)
尼可刹米组
氯丙嗪组
生理盐水组
4。CO中毒性缺氧
(1)取草酸3ml加入CO发生装置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2~3ml,塞紧试管。点燃酒精灯置试管下缓慢加热可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即可,将CO发生装置连接气囊袋收集产生得CO备用、
(4)解剖CO中毒小鼠得肝脏,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成年小鼠2只,称重,观察其正常表现后,腹腔均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0。1ml/10g后,一只小鼠立即腹腔注射1%亚甲兰0、1 ml/10g,另一小鼠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新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影响。

3. 了解影响新生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新生小鼠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的影响。

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代谢需求的一种生理状态。

本实验主要模拟以下几种缺氧条件:1. 乏氧性缺氧:通过降低氧浓度,模拟低氧环境。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通过一氧化碳暴露,模拟有毒气体引起的缺氧。

3. 血液性缺氧:通过改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模拟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新生小鼠(体重约1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3. 试剂:生理盐水、一氧化碳、亚硝酸钠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缺氧箱中,逐渐降低氧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缺氧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一氧化碳暴露箱中,逐渐增加一氧化碳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一氧化碳暴露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3. 血液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注射亚硝酸钠。

-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注射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增加,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 当氧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小鼠出现行为异常,如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小鼠的缺氧实验报告

小鼠的缺氧实验报告

小鼠的缺氧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小鼠的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用小鼠100只,雌雄不限,体重20-30g;- 气密实验箱一台、氧气计一台;- 死亡小鼠计数器一台;- 药物注射器、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等。

2. 实验方法:(1) 实验用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只。

(2) 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另三组分别为缺氧组,缺氧+对照药组和缺氧+实验药组。

(3) 实验用小鼠放置于气密实验箱内,实验开始时给予缺氧气体(氧气浓度<10%),缺氧持续60分钟。

(4)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生理盐水(0.9%NaCl),另外两组分别注射对照药和实验药。

(5) 观察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如呼吸率、心率、体温等,测定血氧含量。

(6) 实验结束后记录存活率和死亡小鼠数量。

三、实验结果(1)生理变化:在缺氧状态下,实验用小鼠呼吸加快、心率加快、体温下降。

观察到缺氧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缺氧症状,如昏迷、翻滚、抽搐等,对照组和实验药组中未观察到明显症状。

(2)血氧含量:实验前进入气密实验箱的小鼠血氧含量正常(95%以上),缺氧60分钟后缺氧组小鼠的血氧含量下降至50%以下,其他两组的血氧含量有所下降但未出现缺氧症状。

(3)存活率:缺氧组小鼠存活率仅为20%,对照组和实验药组存活率分别为80%和60%。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小鼠在缺氧状态下会出现生理变化以及严重的缺氧症状,同时血氧含量也会明显下降。

对照组和实验药组中未出现明显症状的小鼠存活率高于缺氧组,说明药物可以缓解缺氧引起的损伤。

五、结论小鼠在缺氧状态下会出现严重的生理变化和缺氧症状,引起死亡风险较高。

对照药和实验药可以缓解这种状况,提高小鼠的存活率,为缺氧症状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参考文献1. 刘建民. 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中药防治机制与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 2005.2. Ohta Y, Kitamura N, Okamoto Y, et al. Exercis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 Phys Ther Sci, 2015, 27(10): 3213-9.3. Weir J, Wilcox J, Albert-Rosenberg R, et al. Rapid estimation of decreased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during hypoxia[J]. Respir Artifial Organs, 2017, 40(2): 126-30.4. Xie H, Su W, Xie J, et al. Effect of hOx1r-rscFv-adriamycin fusion protein on the prevention of hypoxia-induced apoptosis in H9c2 cells[J]. J Cardiovasc Thorac Res, 2014, 6(1): 31-7.。

新生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新生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新生儿常见的生命危险之一,可能导致脑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为了研究新生儿缺氧的生理机制和耐受性,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新生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存活时间。

二、实验目的1. 复制新生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新生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分析新生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3. 探讨新生儿缺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新生鼠:昆明种小白鼠,出生后24小时内。

2. 实验仪器- 缺氧装置:自制缺氧瓶,内置钠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 氧气分析仪:用于监测氧气浓度。

- 体温计:用于监测新生鼠体温。

- 呼吸频率计:用于监测新生鼠呼吸频率。

- 死亡记录表:用于记录新生鼠死亡时间。

3. 实验方法(1)缺氧模型制备将新生鼠放入自制缺氧瓶中,瓶内放入适量钠石灰,使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模拟新生儿缺氧环境。

(2)缺氧耐受性实验将新生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置于缺氧瓶中,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死亡时间等生理指标。

四、实验结果1. 缺氧对新生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呼吸频率:实验组新生鼠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呼吸频率逐渐降低。

(2)体温:实验组新生鼠体温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下降幅度更大。

(3)死亡时间:实验组新生鼠死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死亡时间逐渐缩短。

2. 新生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1)年龄:实验结果表明,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随着年龄增长,缺氧耐受性逐渐提高。

(2)缺氧程度:缺氧程度越高,新生鼠死亡时间越短,缺氧耐受性越差。

五、讨论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新生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存活时间,发现缺氧对新生鼠的呼吸、体温等生理功能有显著影响,且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

这表明,新生儿缺氧是一个严重的生命危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六、结论1. 新生鼠缺氧耐受性较差,缺氧会导致呼吸、体温等生理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步骤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掌握缺氧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由于供氧不足而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仪器设备:缺氧箱、电子秤、离心机、显微镜、酶标仪等。

3. 试剂:生理盐水、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血糖测定试剂盒、乳酸测定试剂盒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分组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和缺氧干预组。

2. 缺氧模型建立(1)将缺氧箱内氧气浓度调至10%。

(2)将缺氧模型组小鼠放入缺氧箱内,保持箱内氧气浓度为10%,持续2小时。

(3)缺氧干预组小鼠在缺氧箱内放入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氧气浓度为21%,持续2小时。

3. 实验指标检测(1)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小鼠血红蛋白含量。

(2)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小鼠血糖水平。

(3)乳酸测定: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各组小鼠乳酸水平。

(4)组织切片:取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血红蛋白、血糖、乳酸水平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差异。

五、实验结果1. 血红蛋白水平:缺氧模型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干预组(P<0.05)。

2. 血糖水平:缺氧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干预组(P<0.05)。

3. 乳酸水平:缺氧模型组小鼠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干预组(P<0.05)。

4. 肝脏组织形态学:缺氧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出现明显水肿、脂肪变性,缺氧干预组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善。

六、实验结论1. 缺氧可导致小鼠血红蛋白、血糖、乳酸水平升高,提示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有显著影响。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范文(3篇)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了解缺氧对小鼠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3.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鼠的生存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装置、电子天平、生理记录仪、显微镜、解剖器材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碘酒、酒精、氯化钠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缺氧装置准备:将缺氧装置中的空气过滤,使其成为低氧环境。

3. 实验步骤:(1)实验组: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缺氧装置中,观察并记录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对照组:将对照组小鼠放入正常空气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理反应。

4. 观察指标:(1)呼吸频率:记录小鼠在缺氧和正常环境下的呼吸频率。

(2)心跳频率:记录小鼠在缺氧和正常环境下的心跳频率。

(3)生存时间:记录实验组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

5.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理指标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实验组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呼吸频率为(12±2)次/分钟,而对照组平均呼吸频率为(30±5)次/分钟。

2. 心跳频率:实验组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心跳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心跳频率为(200±20)次/分钟,而对照组平均心跳频率为(400±30)次/分钟。

3. 生存时间:实验组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分钟,而对照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0±10)分钟。

五、实验讨论1. 缺氧对小鼠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缺氧导致小鼠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得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降低。

2. 缺氧对小鼠心跳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心跳频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缺氧导致小鼠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得心脏负荷减轻,心跳频率降低。

缺氧实验报告正常小鼠

缺氧实验报告正常小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鼠的生命体征变化。

3.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存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正常小鼠1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

2. 缺氧装置:自制缺氧箱,容量为1000mL。

3. 仪器:电子天平、秒表、温度计、血压计、呼吸计等。

4. 药品:生理盐水、乳酸钠等。

三、实验方法1. 将1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氧浓度为10%,温度控制在(20±2)℃,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命体征变化。

3. 对照组:将小鼠置于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生命体征变化。

4. 观察指标:(1)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2)小鼠活动能力、行为变化;(3)小鼠存活时间。

四、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1)实验组:在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逐渐降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缺氧30分钟后,呼吸频率降至(12±2)次/min,心率降至(80±5)次/min,血压降至(60±5)mmHg。

(2)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处于正常范围。

2. 活动能力、行为变化(1)实验组:在缺氧条件下,小鼠活动能力逐渐减弱,表现为动作迟缓、精神萎靡。

缺氧30分钟后,小鼠出现明显的疲劳现象,甚至出现昏睡状态。

(2)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小鼠活动能力、行为正常。

3. 存活时间(1)实验组:在缺氧条件下,小鼠存活时间约为30分钟。

(2)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小鼠存活时间超过6小时。

五、讨论与分析1. 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降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说明缺氧对小鼠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活动能力、行为变化:缺氧条件下,小鼠活动能力减弱、精神萎靡,说明缺氧对小鼠的神经系统产生了影响。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1. 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3. 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g;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生理记录仪、电子天平、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麻醉剂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2. 缺氧处理:将A组小鼠放入缺氧箱中,模拟缺氧环境,B组小鼠作为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3. 实验时间:缺氧处理时间为2小时;4. 数据收集:在缺氧处理前后,记录小鼠的体重、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组和B组小鼠的生理指标差异。

四、实验结果1. 体重变化:缺氧处理后,A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呼吸频率:缺氧处理后,A组小鼠呼吸频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心率:缺氧处理后,A组小鼠心率明显加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血氧饱和度:缺氧处理后,A组小鼠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处理后,小鼠的体重、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表明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2. 缺氧机制探讨:缺氧导致小鼠体内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功能。

缺氧时,细胞内乳酸堆积,导致细胞内酸中毒,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3. 临床意义:本实验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在临床工作中,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因缺氧引起的疾病。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体重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和血氧饱和度下降。

小鼠缺氧类型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类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气障碍,导致组织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理,可将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

2. 实验仪器:缺氧瓶、恒温水浴箱、电子天平、呼吸频率计、显微镜、血细胞分析仪等。

3. 实验试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亚硝酸钠、氰化钾、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密封瓶口,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2)将缺氧瓶置于恒温水浴箱中,逐渐降低水温,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一氧化碳,另一组注射亚硝酸钠,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2)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血红蛋白含量,观察血液颜色变化。

3. 循环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密封瓶口,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2)使用呼吸频率计测量小鼠的呼吸频率,观察呼吸频率变化。

4. 组织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氰化钾,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鼠组织细胞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1)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呼吸频率逐渐降低,活动能力减弱,最终死亡。

(2)在恒温水浴箱中,随着水温的降低,小鼠呼吸频率逐渐降低,活动能力减弱,最终死亡。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注射一氧化碳后,小鼠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活动能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

小鼠缺氧观察实验报告(3篇)

小鼠缺氧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缺氧的概念及其对小鼠生理的影响。

2. 观察不同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呼吸、行为和生理反应。

3. 分析缺氧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或氧气利用障碍时,所发生的生理和代谢异常。

本实验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探讨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约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器材:缺氧箱、呼吸计数器、温度计、湿度计、计时器、生理盐水、氯丙嗪、亚硝酸钠、美兰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氯丙嗪溶液、亚硝酸钠溶液、美兰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与处理-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 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养条件。

- 实验组:分别模拟不同缺氧条件,包括低氧环境、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等。

2. 缺氧模拟- 低氧环境:将缺氧箱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至10%以下。

- 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将缺氧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至5%以上。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等。

- 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4. 处理与干预- 实验组中,部分小鼠给予氯丙嗪处理,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 实验组中,部分小鼠给予亚硝酸钠处理,以观察血液性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 实验组中,部分小鼠给予美兰处理,以观察其缓解缺氧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1. 低氧环境-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行为变得不安。

- 部分小鼠出现紫绀现象,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2. 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降低,行为变得迟缓。

- 部分小鼠出现紫绀现象,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3. 氯丙嗪处理-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降低,行为变得迟缓。

- 部分小鼠存活时间延长。

4. 亚硝酸钠处理-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降低,行为变得迟缓。

- 部分小鼠存活时间缩短。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细胞或组织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

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巨大,不仅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还可能引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细胞生理学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鼠缺氧实验,探究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缺氧相关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雄性小鼠,体重在20-30g之间。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缺氧处理:实验组小鼠置于缺氧箱中,通过控制氧气浓度为10%来模拟缺氧环境,持续24小时。

4. 对照组处理:对照组小鼠置于普通环境中,正常呼吸空气,持续24小时。

5. 检测指标:在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结果与讨论:1. 血氧饱和度:实验组小鼠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平均值为85%,而对照组小鼠的血氧饱和度为98%。

这表明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血液指标:实验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增加,而白细胞计数则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机体对缺氧的适应性反应,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

3. 组织指标:实验组小鼠的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升高,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无明显变化。

这表明缺氧引起了心肌细胞的损伤,并导致乳酸蓄积。

结论:通过小鼠缺氧实验,我们发现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和生化指标产生了明显影响。

缺氧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白细胞计数下降。

此外,心肌组织中LDH活性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到缺氧的损伤。

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细胞代谢、免疫调节和组织损伤等方面。

进一步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缺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细胞或组织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缺氧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缺氧处理,观察其生理和行为的变化,以探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12只健康的雄性小鼠,体重在20-25克之间。

2. 实验设备:缺氧箱、氧气浓度检测仪、行为观察系统。

3. 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

4. 实验过程:a. 实验组:将6只小鼠置于缺氧箱中,控制氧气浓度在8%左右,连续缺氧6小时。

b. 对照组:将6只小鼠置于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进行。

c. 观测指标: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和呼吸频率。

结果与讨论:1. 行为观察:a.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异常,包括活动减少、运动迟缓、食欲减退等。

b. 对照组小鼠的行为表现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

2. 体重变化:a.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处理后体重明显下降,平均下降了10%左右。

b. 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变化不明显,与实验组相比差异不大。

3. 呼吸频率:a.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处理后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了30%左右。

b. 对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与实验组相比差异不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和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活动减少、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呼吸频率增加等。

2. 缺氧导致小鼠的能量代谢减弱,进而导致体重下降和行为异常。

3. 呼吸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鼠在缺氧状态下为了增加氧气摄入量而做出的调节反应。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进行缺氧处理,观察了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活动减少、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呼吸频率增加等。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缺氧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2. 探讨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功能的影响。

3. 为进一步研究缺氧条件下生物体的适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3. 实验试剂: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肝素钠等。

三、实验方法1. 将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 A组为缺氧组,B组为对照组。

3. 将A组小鼠放入缺氧箱中,保持缺氧状态,缺氧箱内氧浓度为5%。

4. B组小鼠置于正常环境中,保持正常呼吸。

5. 每隔2小时对两组小鼠进行体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6. 实验持续8小时,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7. 实验结束后,对A组小鼠进行安乐死,解剖观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体重变化:实验开始时,A组与B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过程中,A组小鼠体重逐渐下降,而B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

2. 呼吸频率:实验开始时,A组与B组小鼠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过程中,A组小鼠呼吸频率逐渐升高,而B组小鼠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

3. 血氧饱和度:实验开始时,A组与B组小鼠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过程中,A组小鼠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而B组小鼠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4. 器官观察:A组小鼠解剖后,发现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等病理变化;心脏出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肝脏出现脂肪变性、坏死等病变。

五、讨论与分析1. 缺氧对小鼠生理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小鼠体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缺氧对小鼠生理产生了显著影响。

2. 缺氧对器官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提示缺氧可能对器官功能产生损害。

动物小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动物小鼠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的影响。

3. 分析影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药品: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美兰、亚硝酸钠。

3. 实验仪器: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注射器、剪刀、镊子、天平、烧杯、恒温水浴箱。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缺氧模型复制:- 乏氧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满二氧化碳,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组:小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 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观察小鼠呼吸、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3.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 血液色泽-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存活时间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明显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30分钟。

2.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40分钟。

3.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组:小鼠呼吸频率降低,血液色泽变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存活时间为(平均)50分钟。

4.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组:小鼠呼吸频率增加,血液色泽变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兴奋,存活时间为(平均)60分钟。

5. 对照组:小鼠呼吸频率、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均正常。

五、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包括呼吸频率、血液色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时间。

小鼠_缺氧实验指导[2016]

小鼠_缺氧实验指导[2016]

实验三实验性缺氧【实验目的】1.掌握各型(低张性和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3.观察不同年龄和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

4.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的解救措施。

【实验原理】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

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

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实验对象】成年小鼠(性别、年龄、体重近似、雌雄不拘)、新生小鼠【实验药品和器材】3.75%尼可刹米、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5%亚硝酸钠、1%亚甲兰、浓硫酸、草酸。

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耗氧量测定装置(图1)、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电子天平、纱布、滤纸、眼科剪、眼科镊、小烧杯、酒精灯、火柴、CO发生装置(图2)、气囊袋。

【实验步骤】1. 低张性缺氧(1)取体重接近的成年小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大约4~5 g,以双层纱布包裹)的两个缺氧瓶(A瓶和B瓶)中,A瓶不盖胶塞,暴露于空气中,B瓶用胶塞塞紧瓶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
1.掌握各型(低张性和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3.观察不同年龄和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

4.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的解救措施。

【实验原理】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

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

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实验对象】
成年小鼠(性别、年龄、体重近似、雌雄不拘)、新生小鼠
【实验药品和器材】
%尼可刹米、%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5%亚硝酸钠、1%亚甲兰、浓硫酸、草酸。

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耗氧量测定装置(图1)、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电子天平、纱布、滤纸、眼科剪、眼科镊、小烧杯、酒精灯、火柴、CO发生装置(图2)、气囊袋。

【实验步骤】
1. 低张性缺氧
(1)取体重接近的成年小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大约4~5 g,以双层纱布包裹)的两个缺氧瓶(A瓶和B瓶)中,A瓶不盖胶塞,暴露于空气中,B瓶用胶塞塞紧瓶口。

(2)比较观察2只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 s)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3)通过耗氧量测定装置测量低张性缺氧(B瓶)的小鼠耗氧量。

(4)计算耗氧率(计算方法见附录)。

(5)当B瓶小鼠死亡后,将A瓶中小鼠断颈处死,解剖2只小鼠腹腔,取出小鼠肝脏组织,置于标记的白色滤纸上,比较观察肝脏的颜色。

2. 不同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 取成年小鼠和新生幼鼠各1只,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每瓶均放置
纱布包裹的钠石灰5 g),盖上胶塞。

(2) 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 s)
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分组活动状况黏膜颜色呼吸耗氧率抽搐出现时间(s)存活时间(s)肝脏颜色正常对照
(A组)
低张性缺
氧(B组)
新生幼鼠

3. 不同中枢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 取成年小鼠3只(A、B、C组),称重并标记编号后分别作如下处理:A组
小鼠腹腔注射%尼可刹米溶液ml/10g;B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溶液ml/10g;C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10g。

(2) 腹腔注射结束后迅速将3只小鼠放入缺氧瓶中(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石
灰5 g),盖上胶塞;
(3) 比较观察3只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呼吸频率(次数/10 s)
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

分组缺氧前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缺氧时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出现抽搐的时间
(s)
存活时间
(s)
尼可刹米组
氯丙嗪组
生理盐水组
4. CO中毒性缺氧
(1)取草酸3 ml加入CO发生装置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2~3 ml,塞紧试管。

点燃酒精灯置试管下缓慢加热可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即可,将CO发生装置连接气囊袋收集产生的CO备用。

(2)取成年小鼠2只,分别将其放入缺氧瓶(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石灰5 g)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用注射器从气囊袋中抽取5 ml CO注入一缺氧瓶中,并迅速盖上胶塞,另一缺氧瓶不盖胶塞。

(3)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呼吸频率(次数/10 s)和深度,当小鼠出现抽搐时立即取出小鼠(注意盖好胶塞)并迅速置通风处,观察小鼠各项指标是否恢复。

若指标恢复,继续将小鼠放回缺氧瓶中盖上胶塞直至死亡,记录存活时间。

(4)解剖CO中毒小鼠的肝脏,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成年小鼠2只,称重,观察其正常表现后,腹腔均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10g后,一只小鼠立即腹腔注射1%亚甲兰ml/10g,另一小鼠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10g。

(3)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呼吸频率(次数/10 s)和深度,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4)解剖亚硝酸盐中毒小鼠的肝脏,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

分组活动状况、呼吸、唇色出现抽搐的时间(s)存活时间(s)肝脏颜色正常对照组
CO中毒组
亚硝酸盐中
毒组
亚硝酸盐中
毒解救组
【实验注意事项】
(1)复制低张性缺氧时,要求缺氧瓶必须密闭,必要时可在瓶口涂上凡士林达到密闭效果。

(2)各组小鼠体重要求接近,体重差不得超过4 g。

(3)小鼠腹腔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斜向上进针,以免导致肝脏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将药液注入肠管、膀胱和血管内。

(4)复制CO中毒性缺氧时CO注射量不宜过多,以免动物迅速死亡而致血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结果观察。

(5)给动物注射亚甲蓝的剂量要求适当,剂量过少达不到抢救NaNO2中毒的目的;剂量过大反而会加重NaNO2的中毒作用。

(6)CO是毒性较强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护。

建议实验室窗户打开通风。

【思考题】
(1)低张性缺氧时小鼠的呼吸、口唇皮肤粘膜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其机制是什么?
(2)结合实验结果思考不同中枢功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影响的机制。

(3)相同缺氧条件下为什么对新生鼠和成年鼠的存活时间不一致?
(4)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何异同?
(5)各种类型缺氧口唇、皮肤、血液颜色有何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6)CO是通过什么机制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的?
【附录】
1. CO产生原理
实验中应用CO发生装置产生CO是向草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后,经适当加热而产生的。

其反应原理如下:
H2SO4
HCOOH CO+H 2O

2. 钠石灰的作用
缺氧瓶内加入钠石灰的目的是吸收小鼠呼出的CO2,使瓶内环境为单纯性低张性缺氧。

试剂型钠石灰为粉红色颗粒状物质,其吸收CO2的反应式如下:
NaOH•CaO+ CO2→Na2CO3+H2O
3. 亚甲蓝的作用机制
亚甲蓝(mgthyene blue)又称美蓝或甲烯蓝,是一种碱性染料。

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适当剂量亚甲蓝可作为亚硝酸盐中毒时的抢救药物。

机制是当氧化型亚甲蓝进入机体后可接受还原性辅酶Ⅱ传递的氢离子而转变成为还原型无色亚甲蓝,而无色亚甲蓝能够迅速使高铁血红蛋白转化为正常血红蛋白,在此过程中,无色亚甲蓝又被氧化成为亚甲蓝,如此反复循环,达到解毒作用。

但必须指出,亚甲蓝本身是一种氧化剂,因此它也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果应用剂量过大,还原性辅酶Ⅱ不能很快将其全部还原为无色亚甲蓝,那么氧化型亚甲蓝会促进更多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加重病情。

因此,应用亚甲蓝治疗抢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使用剂量一定要适当,切忌大剂量应用。

4 .小鼠耗氧率的测定
(1)测定原理:在密闭缺氧瓶有限的空间内,小鼠不断消耗氧气和呼出CO2,后者被钠石灰吸收,随着氧分压的逐渐下降,使缺氧瓶内形成负压,当把缺氧瓶橡胶管与测氧装置的刻度移液管连通并打开螺旋夹后,移液管内液面因为瓶内负压吸引而上升,其液面从“0”参考点上升的毫升数既该小鼠消耗的氧量(见图1)。

(2)方法与步骤
1) 量筒内加入约2/3高度的水,插入刻度移液管,移液管一端与缺氧瓶连接胶管连通。

2) 当移液管中液体达到平衡位置时记下“0”参考点。

3) 测定时将缺氧瓶与移液管连通后,开启螺旋夹待移液管液面上升稳定后,从“0”参考点读出液面上升的毫升数,即为小鼠的总耗氧量,或称耗氧体积(ν)。

(3)耗氧率计算
根据小鼠体重(m)和存活时间(t),按下式计算小鼠耗氧率(R):
R=v/m×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