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B案—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知识体系,理解重点知识。

一、基础知识梳理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原理依据: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记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4、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原则、要求: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重要途径:、、。

(注意:,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其他途径:(了解)

6、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产生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②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③特点和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注意】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4)如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前三点是主要原理)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可简)、原则: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对待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中外文化交流具体做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与共享的强大功能。

⑤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文化传播活动,加强中外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知识体系构建

C案—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一:判断并改正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化。

6、传媒就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文化交流会冲击民族文化

合作探究二:

1、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当堂检测: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对外公布,山东省共有87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潍坊市共有11

处文物荣获“国家级保护”称号,其中,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跻身“国家级保护单位”行列。回答1-2题

1、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节日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差异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优劣

②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通过交流与合作,其他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④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根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上述材料表明了

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5、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展望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时,提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引人惊醒的著名论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可

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彩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7.凯歌高奏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2013年的脚步渐渐远去,2014年的钟声已经响彻天涯。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人迎来了马年。在中国,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以及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悉数登场;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以不同方式庆祝新春佳节。春节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种种迹象表明,在海外掀起的中国“春节热”已显露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春节正在从中国的传统佳节变身为世界性的节日。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春节正从中国的传统佳节变身为世界性节日?(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