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芳香烃

合集下载

第7章 芳香烃

第7章 芳香烃

NH2
COOH
NO2 Cl SO3H
邻甲基苯酚
对氯苯酚
对氨基苯磺酸
间硝基苯甲酸
4、多取代苯的命名
COOH
NH2 Cl OCH3
HO
NO2
3-硝基-5-羟基苯甲酸
CHO NH2
2-甲氧基-6-氯苯胺
NO2 Cl
HO
SO3H
2-氨基-5-羟基苯甲醛
3-硝基-2-氯苯磺酸
6.3 单环芳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苯甲酸
苯磺酸
苯甲醛
CH3
CH=CH2
CH-CH2-C-C-CH2-CH3 CH3
苯乙烯
3,3-二甲基-4-苯基己烷
3、二取代苯的命名
(1)取代基相同时
取代基的位置用邻、间、对或1,2; 1,3; 1,4表示。
CH3 CH3 H3C CH3 H3C CH3
邻二甲苯 (1,2-二甲苯) (o-二甲苯)
CH3 + HNO3 30 C
o
CH3 NO2 +
CH3 + NO2
CH3
63%
3%
NO2 34%
NO2 + HNO3 H2SO4 100oC
NO2 NO2 +
NO2 + NO2
NO2
NO2 1%
6%
93%
1.邻对位定位基 (Ⅰ类定位基)
-O , -NR, -NHR, -NH2 -OH, -OR, -NHCOR, , 2 -OCOR,-R, -CH3, X
有H的烷基苯,氧化成苯甲酸。
CH3 CH3 C CH3 CH2CH3 KMnO4/ H+ CH3 CH3 C CH3 COOH

第7章芳香烃

第7章芳香烃

CH3
CH3 CH3
1,3,5-三甲基萘
NO2
9-硝基蒽
Br
9-溴菲
第一节 苯环的结构与芳香性:
(a)苯分子中σ键 (b)P轨道形成大π键 (c)环平面上下的π电子云
苯环和其他芳香化合物一样都有环状共轭体系。 芳香化合物的芳环一般都难以被氧化和加成,可以发生亲电 取代反应。它们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光谱特征,如芳环环外氢的 化学位移处于核磁共振光谱图的低场而环内氢处于高场。上述 这些特点,称为芳香性。
conc. H2SO4 40℃ R-X dry AlCl3 O R C Cl dry AlCl3
X X : Br,CI 卤代反应
NO2 SO3H H3O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R
Friedel-Crafts
烷基化
O
CR
Friedel-Crafts
酰基化
各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的产生:
卤代反应: X2+FeX3
NO2 (1%)
两类定位基:
定位效应:在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苯环上原有 取代基对新进入基团位置的支配作用称为定位效应。苯环 上原有取代基称为定位基。定位基可分为两类(P97)。
定位基类型 邻对位定位基: -NR2,-NH2,-OH,-OR, -NHCOR,-OCOR,-R, -Ar,-X(Cl,Br,I)
[18]轮烯:所有原子共平 面,符合Hückel规则,有 芳香性。
思考:判断下列物质的芳香性,并说明原因。
+
+
8
薁(azulene): 7 6
1 9
2
10
54
3
具有芳香性,分子有较强的极性 (1.08D) 。
足球烯也称为富勒烯(Fullerenes)由60个碳原子组合而成, 是含有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组成的球体。这60个碳 原子恰好在这个球体的60个顶点上,其结构表示如下:

第七章 芳烃

第七章  芳烃

5. 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1) 首先亲电试剂E⊕进攻苯环,生成π络合物。
(2) 紧接着,E⊕从苯环中获得两个电子,与苯环 碳原子形成σ键,生成σ络合物。 (3) σ络合物从SP3杂化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 从而恢复苯环的结构,形成取代产物。 σ络合物的生成是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关键一步。
(二)加成反应
2. 第二类:间位定位基,使反应难于进行,并使新
导入基进入苯环的间位。
―N+(CH3)3 > ―NO2 > ―CN > ―SO3 > ―CHO > ―CO2H > ―CO2R
3. 第三类定位基:既使反应难于进行,又使新导入
基进入苯环的邻位和对位。
―X
二、定位基的解释
1. 间位定位基的定位效应
(1) 吸电子效应
(二)书写极限式时有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书写。
1. 必须遵守价键理论,氢原子的外层电子数不能超
过2个,第二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
碳为四价。
2. 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只允许电子的排 布不同。
但不能写成:
3. 所有极限式中,未共用电子数必须相等。
(三)极限式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大小
四、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
共轭能(离域能):共轭体系的内能与 具有相同双键数目的孤立烯烃的内能之差, 这部分能量称为共轭能(离域能)。
苯的共轭能: 152 kJ/mol
五、苯的共振式和共振论的简介
共振论的基本要点: (一)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按照价键理 论可以写出两个以上的经典结构式时,这些结 构式构成一个共振杂化体,只有共振杂化体才 能反映分子的真实结构。
三、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
按照轨道杂化理论,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都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7.4.1 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
1. 亲电取代反应概述
+
+ E
HEsp3杂E化sp2杂化
+
E
+
+ -H
+H+
亲电试剂 π络合物 σ络合物 取代苯
+H E H E+
讨论:1.当过渡态 + 比 + 稳定时,中间体 σ
络合物较难形成,一旦形成后很快转化成产物。
+H E
H E+
2.当过渡态 + 比 + 能量相近时,
ψ3
无节面
ψ1 苯的π 电子分子轨道重叠情况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苯和其同系物的芳烃一般都溶剂,如 乙醚、CCl4 、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具有一定 的毒性,吸入过量苯蒸气,急性中毒引起神经性 头昏,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慢性中毒造成肝损伤。
4. 6电子体系有中性分子、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 —

环 戊 二 烯 负 离 子
3. 10 π电子体系( n=2)
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126°46 ' 0.1334nm2K, THF
K
=
= 2K+
0.1462nm
K
成环C不在同一平面 无
π 电子=8

不能形成环状共轭体系 性
成环C在同一平面 有芳 π 电子=10 n=2 性
三苯甲烷

7.1.2 按4n+2规则的n分类
1. 2 π电子体系( n=0)
2.
具两个电子的环状结构是稳定的,有芳香
Ph性。
Ph
Ph Ph
+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第七章PPT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第七章PPT

邻对位致 钝定位基
特点:
a. 都是邻对位定位基;
b.含有氧、氮原子,虽然电负性较大,产 生吸电 子的诱导效应,但是孤对电子可 以通过共轭效应共轭到环上,环上电子 云密度加大,亲电反应活性提高;
c.卤素等电负性太大,使环上电子云密度 下降,亲电反应活性下降, 但在反应过 程中可以通过共轭效应将孤对电子共轭 到环上而稳定中间体,仍是邻对位定位基
AlCl3
CH2
2
+ CH2Cl2
AlCl3
CH
3
+ CHCl3
AlCl3
C
4
+ CCl4
Cl
e. 质子酸可以催化烯烃或醇 进行付氏烷基化反应 H2SO4 + CH3CH=CH2
O O + CH3CH2CH2OHH2SO4
CHCH3 CH3
f. 如果苯环上有比卤素更强的吸电子基团,不反应
COCH3
CH2CH2CH2CH3
CH3
CHCH2CH3
CH3 C - CH3 CH3
c. 易发生多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取代 在强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
CH3
CH3
AlCl3 + CH3Br
0C
AlCl3, 0 C
CH3
2 CH3Br
CH3
CH3
CH3
CH3
CH3
2
AlCl3
CH3
+ CH3
d.多芳基化:—与多卤代烷的反应;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b.p. 144 C
139 C
138 C 偶极矩μo>μm>μp

7 第七章 芳烃

7 第七章 芳烃
第2篇 烃及卤代烃
本章主要内容:
第 7 章 芳 香 烃
7.1 芳烃的芳香性及分类 7.1.1 芳香烃和 和芳香性
芳香烃:
苯及同系物、多苯环化合物及具有类似苯环结构和性质的 烃类化合物 称为芳 芳香碳氢化合物,简称芳香烃 芳香烃 或 芳烃。 碳氢化合物 芳烃 芳烃的官能团 芳环, 芳烃去氢后的取代基 芳基 (Ar-)。
二苯甲烷
三苯甲烷
(E)-1,2-二苯乙烯

2-甲基萘
2-乙基蒽
3. 非苯芳烃:分子中不含苯环,但具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 称为非苯芳烃。 实例:

并四苯


甲苯
对二甲苯
间甲基异丙苯
(2) 联环芳烃
芳环通过单键直接相连得到的多环芳烃。
【18】-轮烯 环戊二烯负离子 环庚三烯正离子
特点:单环,平面结构,环上有 4n+2 个π 电子
思考:二甲苯三种异构体中, 邻二甲苯的沸点最高,对二甲苯对熔点最高?
17
7.3.2
沸点 熔点
苯的同系物中每增加一个 -CH2-单位,沸点平均 增高约 20-30 ℃。
16
沸 点
如: 苯、甲苯、乙苯、正丙苯和正丁苯的沸点分别 为 80.1 ℃, 110.6 ℃,136 ℃,159.2 ℃和 183 ℃。
+ Cl2
FeCl3
Cl
Cl
+
Cl
24
在卤化反应中,铁粉也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X
苯与卤素的反应的活性顺序:
氟>氯>溴>碘
苯与氟的反应过于激烈,很难控制,一般不用; 苯与碘的反应太慢, 需要在氧化剂(HNO3)存在下进行, 一般也不用。 氯的反应活性大于溴的反应活性,但溴化产物的选择性 比氯化产物高。取代苯的溴化产物,以对位产物为主。

有机化学第七章芳香烃

有机化学第七章芳香烃

C H 2 C H 3 +H B r
7 6 %
注意: A、催化剂: a、路易斯酸 无水AlCl3 、SbCl5 、
FeCl3 、FeBr3 、ZnCl2 etc b、强酸 HCl 、HF、 H2SO4 、H3PO4 c、中性分子 BF3
芳环上的H原子可以被卤素、硝基、磺酸 基、烷基等取代。
1、卤代反响:芳环上的H原子被X原子所取 代的反响叫卤代反响。当有催化剂Fe或卤化铁时, 苯与X2作用生成卤苯。
+ Cl2 + Br2
Fe 或 FeCl3 55~60℃
Fe 或 FeBr3 55~60℃
+ 2Cl2 Fe 或 FeCl3
Cl
+ HCl
H
120°
H
0.1397nm
H
正六边形结构 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120°
0.1397nm
C-C 键长均为0.1397nm
H
H
C-H键长均为0.110nm
0.110nmH
所有键角都为120°
上述特征是共轭体系的特征。 所以,凯库勒构造式并未真正反映出苯的真 实构造,它存在缺陷。随着有机化学理论和技 术的开展,对苯的构造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如共振构造式、分子轨道理论、杂化理论等。 下面介绍杂化理论对苯构造的解释。
〔2〕按照凯库勒构造 式,苯的邻二取代物应有
X
两种异构体,但实际上只
X
X
有一种异构体。
X
〔3〕苯环有单、双键,苯环不是正六边形。
在一般情况下,碳碳双键为0.134nm , 碳 碳单键为0.154nm。即单键、双键的键长不相等。 但根据现代物理方法测定结果说明:
A、所有碳碳键的键长均为0.139nm,即平均化。 B、碳碳键的键角为120°,即SP2杂化。 C、所有C、H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有机化学》第7章 芳香烃

《有机化学》第7章 芳香烃
若把反应步骤颠倒一下,先氧化,后硝化,那么所得的产物是单一的间硝基苯甲酸。
所以如果希望获得所需的产物,使用正确的反应步骤是重要的。
2023/6/13
18
第三节 稠环芳烃
一、 萘
萘,分子式C10H8,光亮的片状结构,熔点80.2 ℃,沸点218 ℃,有特殊气味,易 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其化学性质与苯相似。
2023/6/13
11
⑷ 傅-克(Friedel-Crafts)反应 ① 烷基化反应 凡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烷基的反应,称为烷基化反应。反
应中提供烷基的试剂叫烷基化剂,它可以是卤代烷、烯烃和醇。
当烷基化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直链碳原子时,产物发生碳链异构。
② 酰基化反应 凡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酰基(
①若原有两个取代基不是同一类的,则第三个取代基进入的位置一般受邻、对 位定位基的支配,因为邻、对位基反应的速率大于间位基。
②若原有两个取代基是同一类的,则第三个取代基进入的位置主要受强的定位基 的支配。
2023/6/13
17
⑵ 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例如:由甲苯制备对硝基苯甲酸。
比较这两个结构,反应步骤必须是先硝化,后侧链氧化。
1.取代反应
在萘环上,p电子的离域并不像苯环那样完全平均化,而是在α-碳原子上的电子 云密度较高,β-碳原子上次之,中间共用的两个碳原子上更小,因此亲电取代反应 一般发生在α位。
⑴ 卤化反应
在Fe或FeCl3存在下,将Cl2 通入萘的苯溶液中,主要得到α-氯萘。α-氯萘为无 色液体,沸点259 ℃,可做高沸点溶剂和增塑剂。
2023/6/13
6
苯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基团(C6H5―)叫做苯基,也可以用Ph―代 表。芳烃分子的芳环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基团叫做芳基,可用Ar―代表。甲 苯分子中苯环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得的基团CH3C6H5―称甲苯基;如果甲苯 的甲基上去掉一个氢原子,C6H5CH2―称苯甲基,又称苄基。

第七章 芳香烃(2)

第七章 芳香烃(2)

定位效应包括两方面:(1)基团所进入的位置; (2)反应的速度快慢。
42
CH3
H2SO4+ HNO3
30 ℃
CH3 NO2
( O + P = 96.5 %)
56.5 %
CH3
NO2
40 %
NO2
H2SO4+ HNO3
90~100 ℃
(O + P = 6.7%)
NO2
NO2
93.2%
NO2 NO2
6.4%
结构特点: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多数含有未共用 电子对。
44
2. 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钝化 苯环)
强致钝基:-N+R3, -NO2, -CX3 中等致钝基: -CN, -SO3H, -COR(H), -CO2H, -CCl3 弱致钝基:-COOR,-CONHCH3, -CONH2, -NH3, etc.
H
O
X
CR
卤代反应 NO2
SO3H
R 酰基化 反应
硝化反应
20
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
反应机理: 亲电取代反应
sp2 + E+
E+ 慢
sp3
H -H+
+
E
sp2 E
亲电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产物
用极限式表示中间体 络合物 :
H
H
E
E
+
+
21
+H E
1.卤代反应
卤 素:Cl2 、Br2 催化剂:FeX3 AlCl3 ZnCl2或 Fe
具有三个相同烃基的取代苯也有三种异构体。如:
CH3 CH3

第七章芳香烃

第七章芳香烃

7.1.2 按苯环数目和结合方式分类
按苯环数目分类:单环芳烃、 多环芳烃 、非苯芳烃
CH(CH3)2
CH3

间甲基异丙苯




苯并芘 (强效致癌物质)
3
联苯 三苯基甲烷
反-二苯乙烯
[18]-轮烯 富勒烯 (非苯芳烃)
4
7.2 苯的结构 7.2.1 苯的结构研究历史
1825年,Faraday从路灯照明燃气凝结液中 分离出来,测定实验式CH。 1833年,确定分子式C6H6,有下列反应。
OCH3 CH3
主要产物
COOH NO2
主要产物
CH3 CI
混合物
36
(3)苯环上原有两个取代基对引入第三个取代基的定 位作用不一致,两个取代基属不同类定位基时,这时 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主要由第一类定位基定 位:
NHCOCH3 COOH O2N CH3
在考虑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时,除考虑 原有两个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外,还应该考虑空间位 阻,如 3-乙酰氨基苯甲酸的 2 位取代产物很少。
Ⅰa
CH3
+
H E
+
CH3
Ⅰc
Ⅰb
+
H E
CH3
CH3 或 H E
+
进攻对位:
CH3
+
CH3 H E
Ⅱc
+
H E

H E
Ⅱb
Ⅱa
CH3
CH3
+
CH3
+
进攻间位:
+ H或 E
CH3 H +E
Ⅲc
H
E

有机化学第7章 芳香烃

有机化学第7章 芳香烃

第五节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一、一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而一元取代苯 进行取代反应
时,第二个基团取代环上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可能得到邻、 间和对位三种二元取代产物;但对一个具体反应来说,这些 位置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的机会不是均等的。
如果不考虑取代基的影响,仅从统计规律的角度来分析, 邻对位产物应为60%,间位产物为40%。
CH=CH2
C=CH
CH3-C=CHCH3
苯乙烯 (乙烯基苯)
苯乙炔
2-苯基-2-丁烯
知识拓展:常见的芳基 芳基--芳烃分子的芳环上去一个H,用 “Ar”表示. 苯基--苯分子上去一个H,用“Ph”表示. 甲苯基--甲苯分子中苯环上去一个H 苄基--甲苯的甲基上去一个H
CH2Cl
CH2OH
苄氯(氯化苄)
CH2CH2CH3
CH3CHCH3
丙苯
异丙苯(枯烯)
CH3
CH3
2.多环芳烃
CH3 CH3
CH3 CH3
联苯
3.稠环芳烃
8
1
7
2
6
3
5
4

对联三苯 蒽
二、芳烃的命名
1.一元取代苯的命名
烷基为取代基,苯为母体。
CH3
C2 H5
甲苯
乙苯
CH2CH2CH3
正丙苯
H3C
CH3
CH
异丙苯
2. 苯的二元取代苯的命名
+ CH3CH CH2
无水AlCl3 痕量HCl
CH CH3 CH3
烷基化反应时,常常伴随多烷基化反应发生。为了使
一烷基苯为主要产物,制备时,苯要过量。傅 -克烷基化

有机化学第七章 芳烃

有机化学第七章 芳烃

2-甲基-3-苯基戊烷 2-methyl-3-phenylpentane
烃链上含有多个苯环时,一般 把苯作取代基,烃作母体。
C H
三苯甲烷
2. 二烃基取代苯:有三种异构体,取代基的位置可以用 阿拉伯数字标出,或用邻、间、对(o-, m-, p-)表示。
CH3 CH3
CH 3 CH3
CH3
CH3
1, 2-二甲苯 1, 3-二甲苯 1, 4-二甲苯
O + N + O
H
E
⑤原子不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且带电荷的极限结构稳定性 差,对真实分子贡献小。 CH2=O-CH3 · ·
稳定 +
CH2-O-CH3
不稳定 碳不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
+
在共振式中,稳定的经典结构式越多,其杂化体越稳定。 4. 关于共振论应用的几点说明: ①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上有重要的作用,能解释并预测一些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的化学性质; ②共振论是一种理论,共振式是理论上存在的,无法测得; ③共振论引入了一些人为规定,对某些化学现象尚不能给
苄基(Benzyl):甲苯的甲基上去掉一个H后的基团,用Bz 表示。
CH2
苯 Benzen 苯基 phenyl 苄基 benzyl ( phenyl methyl)
CH2Cl
苄氯(氯化苄) Benzyl chloride
三、芳香族化合物
1. 取代基若为硝基或卤素,应以苯环为母体来命名。
NO2
Br
共振能152kJ/mol 共振能12kJ/mol
(3)不同的极限式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大小不一样,能量 越低、越稳定的极限式的贡献越大。
+
贡献大 贡献小
(4)这些极限结构式均不是这一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 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经典结构式的共振杂化体。

第七章 芳香烃参考答案

第七章 芳香烃参考答案

第七章 芳香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参考答案或提示思考题7-1 (1);(2);(3);(4);思考题7-2-ClCl+-Cl+-Cl +思考题7-3 苯与等摩尔氢反应理论上应该生成环己二烯,用苯完全氢化的氢化热减去环己二烯完全氢化的氢化热即得该反应的氢化热为24KJ/mol (盖斯定律)。

氢化热为正值,表明反应物转化产物后能量升高,对反应不利;若反应生成环己烯或环己烷则氢化热为负值,对反应有利,所以苯催化氢化时,不能生成环己二烯。

思考题7-4C CH Ph PhHC CH Ph H C CPhPh H H ,第二个为固体。

思考题7-5BrBrBr BrBr >>熔点:思考题7-6 能使溴水退色的为烯烃,在铁的存在下使溴水退色的为苯,剩下的是烷烃。

思考题7-7 a >b >c .带电碳原子为sp 2杂化、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与苯环共轭,正电荷分散在整个苯环上。

甲氧基有正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有利于正电荷的分散;硝基有负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不利于正电荷的分散。

习题1. 1为苯环的=C -H 伸缩振动特征峰, 2为苯环的骨架振动特征峰,4为甲基CH 3的面内弯曲振动峰;4为1,3二取代苯环的指纹区特征峰。

习题2.(1) (2)(3) (4)(5) (6)CH CH 3CH 3C CH 3CH 3ClCOOH(7)O 2+HNO 3H 2SO 4NO 2NO 2+NO 2NO 2BrC(CH 3)3COOHCOOH+H KMnO 4+C(CH 3)3CH 3CH(CH 3)2O O O O CCH 2CH 2COOHO5.(8) (9)CH 3CCH 2CH 3CH 3CH 3COOHCCH 2CH 3CH 3CH 3(10) (11)HClCH 2BrCH 3BrCH 3Br(12) (13)CH 2CH 2OHCH 2CH 2CH 2ClClH 2C(14)C C O O OH AC C O O B习题3. (1)CO CH 2CH 2CH 2AlCl 3CO CH 22H+O 2H O CH 3O+AlCl 4-(2)CH 2CH 3COOHCOOHNO 26.CH 2+AlCl 3+-H +-AlCl 4-H 3COO H 3COCH 2C O CH 3H 3HC CH 3+H 3COOCH 3H H 3COO3习题4. (1) 甲苯>苯氯>苯>硝基苯(2) 苯胺>乙酰苯胺>苯>苯乙酮(3) 对二甲苯>对甲苯甲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4)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 习题5.习题6.(1) (2) (3)(4) (5) (6)习题7. (1)H 3CFeCl 3H 3CClCl 2, 光ClH 2CCl(2)COOHClO 2NOCH 3CH 3C(CH 3)3CH 2H 3C OH CH 3BrOCH 3F COCH 3NH 2O 2NCF 3BrC(CH 3)3CH(CH 3)2NO 2CH 3CH 2Cl3CH 2CH 3Cl 2, 光CHCH 3C CH 3H(3)H 3CCH 2O, HCl 2H 3C CH 2ClAlCl 3H 3C CH 2CH 3(4)CH 3C 3H 3CCH 2HCH 3H 3CCH 3CH 3HNO 3/H 2SO 4CH 3H 3C3CH 3NO 2(5)CH H 3C 3CClCHH 3CCH 3H 3CCH 33NBS(6)CH 3CH 3NO 2324CH 3NO 2Br 2, FeBrCOOHNO2BrKMnO 4(7)3CH 2CH CH 2(8)CH 3CH 3I 3CH 33CH 3COOH乙酸酐CH 3CH 3(9)CH3CH3NO3HNO3CH3COOHNO2COOH 24KMnO4习题8.(2)33(3)(4)习题9. (1)SO3H SO3HO2NNO2+(2) (3)OCH3NO2CNNO2+CN2(4)SO3H SO3HNO2SO3HNO2;(5)(6)NO2OOCCOOOCCO习题10.CH2CH2CH3CH3CH2CH3CH33H3C习题11.有关反应式:DBrClBrCl BrCl 3Br Br+CBC习题12.A 、D 、F 。

有机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学-第七章


7.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与亲电试剂E+作用时,亲电试剂先与离域的π电子结合, 生成π络合物。 亲电试剂从苯环的π体系中得到两个π电子,与苯环上一 个碳原子形成σ键。这个碳原子由sp2杂化变成sp3杂化状 态,苯环中的闭合共轭体系被破坏,变成四个π电子离域 在五个碳原子上。 σ络合物的能量比苯高,不稳定。它很容易从sp3杂化碳 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使该碳原子恢复成sp2杂化状态, 再形成六个π电子离域的闭合共轭体系——苯环。
练习
1. 排列下列化合物的亲电取代活性顺序
(1)
7.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2)
7.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2. 利用什么二取代苯, 经亲电取代反应制备下列化 合物:
7.3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7.3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一、加成反应
1.加氢反应
苯在液相中用碱金属和乙醇还原,通常生成 1,4-环己二烯,这个反应称为伯奇(Birth) 反应:


7.1 芳香烃的分类及结构
练习
利用休克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有芳香性?





7.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本章重点
7.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苯环上没有典型的 C=C 双键性质,但环上电子 云密度高,而易被亲电试剂进攻,引起 C—H 键 的氢被取代,这种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 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 从苯的结构可知,苯环碳原子所在平面上下电子 密度高,有利于亲电试剂的进攻。
苯分子环状结构
7.1 芳香烃的分类及结构
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第七章苯和芳香烃一苯的结构三物理性质四苯及其同系物的

第七章苯和芳香烃一苯的结构三物理性质四苯及其同系物的

第七章苯和芳香烃一.苯的结构二.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三.物理性质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五.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规律六.定位效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七.稠环芳烃八.联苯和多苯代脂烃芳香化合物的定义第一阶段: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化合物。

第二阶段:将苯和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

第三阶段:将具有芳香特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

芳香烃:含有苯环(包括苯和苯的衍生物)或者结构和苯不同,但性质与苯相似的一大类非苯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烃单环芳烃—只含有一个苯环:多苯代脂烃:多环芳烃:联苯类:稠环芳烃:CH3HC CH2CHCHCH苯型芳香烃非苯型芳香烃:N N OH分类:一. 苯的结构1. Kekule式19世纪初, 人们发现了这种物质;1825年, 法拉第测定苯的经验式为CH;1833年, Mitcherlish确立苯的分子式为C6H6;此后, 人们对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较充分的认识实验事实:易取代,不易加成一取代产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疑问: 1. 根据分子式, 苯应是一个高度不饱和的烃, 应表现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 易加成, 而实验事实却相反, 为什么?2. 一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说明6个H 等同.1865年, Kekule 首先提出苯的结构是C-C 链首尾相连的环状结构, 环中三个单键, 三个双键相间, 每个碳和一个氢相连。

这种结构6个H等同,一取代产物只有一种;HH H HH H 简写为:而邻位二取代产物A 中与两个取代基相连的两个碳之间是双键;B 中与两个取代基相连的两个碳之间是单键,故A 与B 是不同的。

A B Kekule 提出苯中的双键没有固定的位置,它在不停的摆动,因此不能分出两个邻二卤代物,实际上它们是等同的X X X X X X XXH2119.5kJ/mol3H2按Kekule式,应为119.5×3= 358.5kJ/mol实际ΔH=208.2kJ/molΔE=358.5-208.2=150.3kJ/mol疑问:1.苯比环己三烯稳定, Kekule不能解释;2.根据Kekule式, 苯是环己三烯结构的, 高度不饱和,为什么不易发生加成, 反而易取代呢?2. 苯的结构sp 2H H H H H H 近代化学键的电子理论指出:(1)苯环上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2) 6个C 都是sp2杂化,每个碳都以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 和1个H 结合形成三个σ键;(3) 余下的6个p 轨道都垂直于此平面,相互平行,彼此侧面交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大π键,使π电子高度离域,达到完全平均化,故苯环中6个C-C 键长完全相等,无单、双键之分。

有机化学芳香烃

有机化学芳香烃

(2) 6个等长的键,组成正六边形
(3)键角为120, 键长为139 pm介于C-C单键及C=C双键间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 (1) 6个碳原子都为sp2杂化 (2) 相邻碳原子形成C-C 键 (3) 碳氢原子间形成C-H 键 (4) 每个碳原子上剩下的一个p轨道垂直于苯环平面并侧 面相互重叠,形成一个环状闭合的-共轭体系,称为大 π 键。电子离域,电子云密度完全平均化。
甲苯比苯容易发生卤代反应,生成邻位和对位卤代产物
CH3 CH3 CH3 Br
+ Br2
Fe
+
Br
+ HBr
邻-溴甲苯
对-溴甲苯
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在加热情况下,或苯与发烟硫酸(三氧化 硫与硫酸的混合物)作用,发生磺化反应。 苯磺酸与过热水蒸气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苯和稀硫 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 H2SO4
稠环 芳烃
萘——过去卫生球的主要成分 秸秆、树叶等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雾中 香烟的烟雾中
脂肪烃与芳香烃的比较

烷烃 烯烃
碳碳键结 构特点
碳碳单键
碳碳双键
化学性质
可燃、取代、热分解
可燃、氧化、加成、加聚
炔烃 芳香烃
可燃、氧化、加成、加聚 碳碳叁键 介于单双键间 可燃、氧化、取代、加成 的碳碳键
芳香烃简称芳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芳香烃是具有“芳香性”的环状碳氢化合物。
(2)加氯 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与氯加成生成六氯环 己烷,简称666。
Cl
Cl
Cl Cl
+
3Cl2
紫外光 或加热
Cl
六氯环己烷(六六六)
Cl
六氯环己烷曾用作杀虫剂,由于它性质稳定,难以分解, 污染环境造成积累性中毒,现已禁用。

第七章 芳香烃

第七章 芳香烃

3)有关的选择顺序如下:-NO2、 -X、 -OR(烷氧基)、 -R(烷基)、-NH2、 -OH、 -COR、-CHO、
-CN、-CONH2(酰胺)、 -COX(酰卤)、 COOR(酯)、 -SO3H、 -COOH、 -NR3 等;
OH
NH2
COOH
COOH
NH2
Cl
OCH3
Cl 对氯苯酚
SO3H 对氨基苯磺酸
芳烃可分为苯系芳烃和非苯系芳烃两大类。
苯系芳烃根据苯环的多少和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单环芳烃 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
多环芳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苯环的芳烃。例如:
稠环芳烃
联苯
CH2
二苯基甲烷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苯环之间通过共用相邻两个碳原子的芳烃。例如:


芳烃按其结构可分类如下:
单环芳烃 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
苯系芳烃
多环芳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苯环的芳烃。 联苯 二苯基甲烷
芳烃
稠环芳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苯环之间通过共用相邻 两个碳原子的芳烃。例如:萘 菲
非苯系芳烃
7.1 苯的结构
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 C6H6。仅从苯的分子式判断,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 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很 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 一、苯的凯库勒式
1. 卤代反应
•反应特征: Ph-H 变为 Ph-X
•主要是 Cl.Br 的取代反应:
反应的条件: X2 + Fe or Fe 盐 (FeX3)
• Fe 或 FeX3 为催化剂

第07章 芳香烃

第07章  芳香烃

O S HO
O H O O H N
O + O
O S HO
O O
L e w is 酸
O H
+
H +
O S HO
O NO2 O + H 3O + H S O 4
O H
N O
HO
N O 2 + 2 H 2S O 4
NO2
+ H 3O
+ 2HSO4
Chapter 7
O2N - : 钝化苯环,m- 位定位基
kG
~ 2 ×1 0 5 2 .5 ×1 0 3 .3 ×1 0 -2 6 .0 ×1 0 -8
定位基的影响:
① 由υ相对看:
-OCH3 , -CH3 -Cl , -NO2 kG / kH > 1 kG / kH < 1
致活基团 致钝基团
Chapter 7
② 从定位效应看:
-OCH3 ,-CH3 ,-Cl,o-+p- > 60% o-,p-位定位基
m a in
合成方法 2:
O C lC C H 2 C H 2 C H 3 A lC l 3 O C C H 2C H 2C H 3 Zn- Hg HCl C H 2C H 2C H 2C H 3
Chapter 7
5. 氯甲基化反应( Chloromethylation )
Z n C l2
+
HCHO
+
H 2S O 4
SO3
磺化剂:
Conc.H2SO4 、H2SO4· 3 、SO3 和 ClSO3H SO
S O 3C l + 2 Cl S O 3H + H 2S O 4 + H 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2 + H2O
+ NO2+(E+)
H NO2
+
NO2 + H+
Chapter 7
3. 磺化与氯磺化反应
磺化反应:苯与浓 H2SO4 或发烟 H2SO4 作用, 生成苯磺酸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 H2SO4
SO3H
磺化反应是由 SO3(也有人认为是+SO3H)进 攻苯环而引起的,通过硫原子进攻苯环。
HE HE
+
+或
Chapter 7
HE
+
HE
+
σ络合物的能量比苯高,不稳定,很容易从 sp3 杂化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使该碳原子恢复成 sp2 杂化状态,再形成六个 π 电子离域的闭合共 轭体系——苯环,生成取代苯。其反应机理可表 示如下:
+
+E
亲电试剂
H E sp 3 杂化E sp 2杂化
+
E
实际上只有一种或二种主要产物。
Chapter 7
各种一元取代苯进行硝化反应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
/
Chapter 7
排在苯前面的取代苯硝化产物主要是邻位和对位取代物 (邻位加对位>60%),除卤苯外,其他取代苯硝化速率 都比苯快;排在苯后面取代苯硝化产物主要是间位取代物 (间位产物>40%),硝化速率比苯慢得多。 第一类定位基又称邻对位定位基: -O-,-N(CH3)2,-NH2, -OH,-OCH3,-NHCOCH3,-OCOCH3,-F,-Cl, -Br, -I,-R,-C6H5 等。 第二类定位基又称间位定位基: -N+(CH3)3,-NO2,-CN, -SO3H,-CHO,-COCH3,-COOH, -COOCH3, -CONH2, -N+H3 等。
Chapter 7
7.1.2 按苯环数目和结合方式分类
按苯环数目分类:单环芳烃、 多环芳烃 、菲苯 芳烃
1.单环芳烃:
CH(CH3)2
CH3

间甲基异丙苯
C CH2 CH3
C CH
Chapter 7
2-苯基丙烯
苯乙炔
2. 多环芳烃: 稠环芳烃、 联环芳烃、 多苯代脂烃 、富勒烯
(1) 稠环芳烃:
“绿色”工艺,提高了产物的选择性,更重要的是改善了 环境的质量。例如:
R1
R2+CH3(CH2)nCOOH
M+交换蒙脱土
R1=H或CH3 R2=H或CH3 n=0~14 (M+=H+,Al3+,Ni+,Zr2+,Ce3+,Cu2+等)
Chapter 7
R1
R2
+ H2O
OC(CH2) nCH3
5. 氯甲基化反应
Chapter 7
苯环上C-H键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
Chapter 7
7.3.6 苯的1H-NMR谱
苯环上氢的化学位移δ=7.27。给电子基团使 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吸电子取代基使化学 位移向低场移动。
Chapter 7
7.3.7 苯的UV吸收光谱
芳香烃具有环状共轭体系,有三个紫外吸收峰。苯的
三个吸收峰的λmax和相应摩尔吸收系数k值分别为:
CH3
CH2CH3

2-甲基萘
2-乙基蒽

并四苯

Chapter 7
(2) 联环芳烃 Chapter 7
联(二)苯 对联三苯 1,1′-联萘
(3) 多苯代脂烃
(C6H5)3CH
(E)
(E) (E)
Chapter 7
三苯甲烷 反-二苯乙烯 (E,E)-1,4-二苯基-1,3-丁二烯
7.1.3 按4n+2规则的n分类
第七章 芳香烃
Chapter 7
7.1 芳烃的分类 7.2 苯的结构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7.4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7.5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7.6 芳烃侧链上的反应 7.7 多环芳香烃 7.8 芳烃的来源及加工
Chapter 7
7.1 芳烃的分类
7.1.1 芳香烃及芳香性 7.1.2 按苯环数目和结合方式分类 7.1.3 按4n+2规则的n分类
Chapter 7
7.1.1 芳香烃及芳香性
1. 芳香烃 苯及其同系物、多苯环物及衍生物构成芳香族 碳氢化合物简称芳香烃或芳烃。
2. 芳香性 与开链类似物相比,芳香烃比较稳定,苯环较 容易进行取代反应,不容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 化反应,称为芳香性。
3. 非苯芳烃 分子中不含苯环,但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 为非苯芳烃。
Chapter 7
7.4.1 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1. 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氢的亲电取代反应:苯环C上电子
云密度高,易被亲电试剂进攻,引起C—H键 的氢被取代,称为亲电取代反应。
Chapter 7
2.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苯与亲电试剂 E+ 作用时,生成 π 络合物,接 着亲电试剂从苯环的 π 体系中得到两个电子,生 成 σ 络合物。此时,这个碳原子由 sp2 杂化变成 sp3 杂化状态,苯环中六个碳原子形成的闭合共轭 体系被破坏,变成四个 π 电子离域在五个碳原子 上。从共振论的观点来看,σ 络合物是三个碳正离 子的共振杂化体:
溶解性 相对密度 沸点 熔点 苯的IR谱 苯的1H-NMR谱 苯的UV吸收光谱
Chapter 7
7.3.5 苯的IR谱
苯环上的 C—H 键伸缩振动在 3030cm-1 附近, 表现为中等强度吸收;苯环上 C=C 骨架振动在 1575~1625cm-1 与 1475~1525cm-1 处为中等强 度。在 700~900cm-1 区内出现芳环上 C—H 键 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但环上相邻接氢的数目不 同,吸收位置有差别,如下表所示,可用它区别 同分异构体。
(2) 酰基化反应
+CH COCI AlCl3
3
+(CH
O C)
O
AlCl3
32
COCH
3
+HCI
COCH 3
+CH
COOH
3
催化剂的作用是形成酰基碳正离子。 Chapter 7
特点: ① 酰基化反应不发生酰基异构现象。 ② 酰基化反应不能生成多元酰基取代产物。 ③ 酰基化产物含有羰基,能与路易斯酸络合,消
苯分子结构及π电子云分布图
Chapter 7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的构造式,
苯环中双键可以不停地变动: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苯的氢化热比假想的 1,3,5-环己三烯的低 151 kJ·mol-1,称作共振能或离域能,体现了苯的稳定性。
Chapter 7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Chapter 7
应用: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重要,
可利用这个反应把芳环上一个位置保护(占位)起来,再 进行其他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稀 H2SO4 加到产物中加热水 解脱去磺基。
氯磺化反应:如果使用过量的 ClSO3H 作磺化剂时,
产物为苯磺酰氯,这个反应称作氯磺化反应。
+2C I-SO3H
7.4.2 亲电取代反应的类型
1. 卤化反应
在卤化铁等路易斯酸作用下,苯与卤素作
用生成卤化苯的反应称作卤代反应或卤化反
应。
+ C I2 FeCI3
CI
+ HCI
+ Br2 FeBr3
Br
+ HBr
催化剂的作用是使卤素变成强亲电试剂,
促进反应。 Chapter 7
反应机理:
2Fe + 3Br2 Br2 + FeBr3
+
+ -H
+ H+
π络合物 σ络合物 取代苯
Chapter 7
+H E H E+
讨论:1.当过渡态

+
稳+定时,中间体 σ
络合物较难形成,一旦形成后很快转化成产物。
+H E
H E+
2.当过渡态 +与 能+量相近时,σ 络合物易逆
转回反应物,即反应可逆。
Chapte3r.7生成中间体σ 络合物是决定反应速度步骤。
具有“4n+2”个π 电子的环状共轭结构有芳 香 性。称为“4n+2规则”。
1. 2p 电子体系(n=0)
Ph
Ph
Ph
2+
Ph
1,2-二苯基环 丙烯正离子
Ph
Ph
1,2,3,4-四苯基环 丁二烯二正离子
Chapter 7
2. 6p 电子体系(n=1)
苯 环戊二烯负离子
Chapter 7
环庚三烯正离子
2FeBr3 FeBr-4 + Br+
+ Br+(E+)
Br+
Br慢+
H快 + Br
Br
+
H+
H++ FeBr-4
FeBr3 + HBr
Chapter 7
苯与 I2 的反应需要在氧化剂(如 HNO3)存 在下进行,氧化剂的作用是产生碘正离子:
I2
-2e-
2 I+
+ I+(E+)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