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的观察记录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156c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8.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万花筒”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初步了解对称、色彩及形状的概念,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原理,知道对称、颜色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审美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对称、颜色和形状,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难点:理解万花筒的基本原理,制作出具有对称美的万花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胶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材料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万花筒,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看到的图案。
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幼儿尝试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以简单的对称图案为例,讲解对称的特点,让幼儿理解万花筒的基本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万花筒,讲解制作步骤。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对称的图案。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万花筒》2. 内容:对称的概念颜色和形状的认识万花筒的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万花筒观察家庭环境,找出3个对称的图案,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找出对称图案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对称、颜色和形状的概念,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万花筒的制作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对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万花筒作文400字(精选69篇)
![万花筒作文400字(精选6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cbffe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9.png)
万花筒作文400字(精选69篇)万花筒作文400字篇1童年的记忆像一艘艘帆船,扬着帆,在似水的时光里流淌。
转眼间我四年级了。
今天,我坐在走廊椅子上看书,李香岚匆匆从走廊跑过去,我放下书问道:“你为什么要来南栋?”“小号。
”她说。
“那为什么又要来南栋上呢?综合楼不更近吗?”我疑惑地问。
“怕!我们都不敢去。
”不敢去?莫非是二年级时的那个传言?要说起那个传言,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我一下早自习就听吴昊泽在教室里大喊:“最新报道!最新报道!四楼女卫生间死……死人!”哼!谁信啊?我没太在意,可王一凡不确定,非要上去一探究竟。
“不………不好了,真死人了!还死了俩!听说一个女生在女卫生间被杀,血被吸干了呢!另一个男生听见惨叫后,跑进女卫生间,结果眼珠都被挖出来了!快死了还在说‘我没有看见’,最后疼死过去,太可怜了!”王一凡一口气说完,差点没把他呛死。
丁浩桾下来也说:“凶手是只蜘蛛,死者一进去门就关上了,是密室杀人案。
”接着又不断有人上去,跟王一凡一样,造谣!其实,我的内心也有些动摇,不知该不该相信。
算了,我自己一探便知。
我上到了中栋四楼,卫生间被“红领巾”与老师封锁了,地上还有血迹。
等等!这不是真的血迹!那是什么呢?你知道吗?真没想到,两年前的不解之谜,让她们至今仍然耿耿于怀!万花筒作文400字篇2生活就像是个万花筒,五彩缤纷,有苦有甜。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都不能缺。
今年生日,我得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真煮小厨房,有马勺、炒勺、菜刀、炉子……应有尽有。
我对它的喜爱,可以达到时时不离身。
买来不能不用啊!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做饭,她用大厨房,我用小厨房。
我首先打开酒精块的包装袋儿,把一块酒精块拿了出来,放在炉子里,拿起打火器,用双手使劲一按,头部有了一团火,我用这团火把酒精块点燃了。
接下来,开始炒菜。
我拿出莱刀菜板儿,把食材放在菜板儿上。
刷刷几下就好了。
随后,我拿起马勺,放在炉子上,倒上油。
过了一会儿油热了,我赶紧放上了切好的菜,右手拿锅铲炒来炒去,还时不时放些盐、蚝油。
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e2ff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9.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万花筒》。
主要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万花筒中的图案,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拼贴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原理,学会用几何图形拼贴出独特的图案。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几何图形拼贴出有创意的图案。
教学重点:观察万花筒的图案特点,掌握拼贴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板。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万花筒,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展示万花筒,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讨论:万花筒里有什么?它们是怎么变化的?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万花筒的图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讲解万花筒的制作原理,让幼儿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
3. 实践操作(1)发放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万花筒的制作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用几何图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万花筒?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万花筒2. 板书内容:(1)万花筒的原理(2)拼贴技巧(3)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几何图形拼贴一幅美丽的图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学会了用几何图形拼贴出美丽的图案。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拼贴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用其他材料(如废旧报纸、杂志等)制作万花筒。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4c31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a.png)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班科学区万花筒(2024年5月)观察日期:2024年5月1日至31日观察地点:小班科学区观察目的:1.观察万花筒的形态、颜色和纹理变化;2.观察万花筒中的反射现象;3.观察万花筒与光线的互动。
观察方法:1.将万花筒放置在专用观察台上;2.观察万花筒外观的变化,并用画笔记录;3.用灯光照射万花筒,观察反射光线;4.用彩纸和透明纸实验不同光线对万花筒的影响。
观察记录:5月1日-第一天观察:万花筒外观光滑,呈现出多种颜色的条纹,形状为圆柱体。
5月5日-第五天观察:万花筒外观无明显变化。
用阳光照射万花筒,万花筒内的图案投射在白墙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5月10日-第十天观察:万花筒外观仍保持原样。
尝试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纸作为灯光,照射到万花筒上。
发现红色光线会使万花筒的颜色更加明亮,而蓝色光线则会使颜色变得柔和。
5月15日-第十五天观察:万花筒外观未发现明显变化。
将万花筒放在太阳光下,发现光线穿过万花筒的玻璃镜片,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5月20日-第二十天观察:万花筒外观没有变化。
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彩纸覆盖在万花筒上,发现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彩纸后,进入万花筒的效果也不同。
黄色的光线进入后颜色更加明亮,而绿色的光线则显得柔和。
5月25日-第二十五天观察:万花筒外观仍然光滑,颜色和纹理没有变化。
用不同色温的灯光照射,发现冷色调的灯光使得颜色更加鲜明,而暖色调的灯光则让颜色更柔和。
5月31日-最后一天观察:万花筒外观保持原样,没有变化。
用电筒照射万花筒,发现反射到墙上的图案随着电筒的移动而变化。
分析与总结: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我们发现万花筒的外观在整个观察期间没有变化。
然而,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万花筒的颜色和纹理会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红色和冷色调的灯光会使颜色更加鲜明,而蓝色和暖色调的灯光则会使颜色更柔和。
此外,用彩纸覆盖在万花筒上,不同颜色的光线进入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黄色光线会使颜色更加明亮,而绿色光线则显得柔和。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0856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e.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们的世界》第四章《美丽的色彩》,详细内容为“万花筒”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变化和组合,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万花筒的基本概念,知道万花筒是由三棱镜、反射镜和观察孔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色彩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万花筒的原理,观察和表达色彩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模型、三棱镜、反射镜、透明胶带、剪刀、彩纸、画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万花筒模型、三棱镜、反射镜、透明胶带、剪刀、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中的色彩变化,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万花筒的原理,介绍三棱镜、反射镜和观察孔的作用。
示范制作万花筒,并引导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制作万花筒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色彩变化。
邀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万花筒,分享观察到的色彩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万花筒》2. 内容:万花筒原理三棱镜、反射镜、观察孔制作方法色彩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并观察记录色彩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掌握了万花筒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色彩变化现象,如光与影、水彩交融等。
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万花筒作文10篇
![万花筒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25dd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d.png)
万花筒作文万花筒作文10篇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各色各样的人在其中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事。
以下是万花筒作文10篇,欢迎阅读。
万花筒作文1今天我在玩具店,看到了一个万花筒。
嘿!你还别说,真的很神奇,本来是黄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一转就变成了一副武夷山山水画,又一转,马上变成了蓝天白云。
我叫嚷着要妈妈给我买,妈妈却说我已经有一个了。
咦,奇怪了!我哪来的万花筒啊!于是我在家里翻了起来,最后我找着找着,就到了书房,在书柜里翻了一翻,万花筒没找着,倒翻出一本相册,翻开一张,出现了一个矮个子小朋友。
偶!他是我的一个原来的同学,他叫做小海,我记得,我曾经在他生日时,买过一个四驱车,本来准备给他做生日礼物的,但是我在调试时玩的很开心,结果我在他生日宴会上,舍不得给他了,再送生日礼物时我的手一直在往后抖动,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不是又不想给小海了?”听到这话我马上把手伸了出去。
这时的我是代表着快乐的绿色。
我又接着翻,翻出一份成绩单,上面印着我语文最低分——71,看到这,我想起了一件伤心的事,在这次考试之前我骄傲自满了起来,没有认真复习,结果考了这样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成绩,相信我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啦。
这时我是代表伤心地灰色。
我又接着翻,翻出一张奖状,上面写着“三好少年”,看到这,我又自豪起来,因为我没有对不起这张奖状。
你还正别不信,今天我还帮一位老奶奶推了她的一辆很重的装满西瓜的小推车,还帮她算了账了。
这时我是热情的红色。
在这个“万花筒”可能没有美丽的蝴蝶和风景,但是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时它是绿色的,但可能一转眼就成了蓝色;有时它是白色的,但可能一转眼就成了黑色的。
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是七滋八味的。
生活是有趣味的,正因为它充满了挑战;生活的路绝不是平坦的,随时可能有暴风雨,但是就如同一首歌里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珍惜生命吧!不要应为一点挫折就离开这个万花筒,也许你不会成功,但你只要不放弃,就还有机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万花筒》课堂观察报告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万花筒》课堂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c5e4a8c77da26925c5b01f.png)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制作。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学生制作时间不够,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制作
压缩创设情境的时间,增加学生制作时间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指导学生如何制,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前三部分教学占用时间太长,导致辅导调整时间不足,许多学生掌握不好
课堂观察报告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三年级授源自内容万花筒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播放短片,万花筒的图片。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用来烘托气氛,已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但放乐曲时间过长
放短时间过长,导致后面万花筒的制作时间缩短,建议压缩放乐曲的时间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利用图片介绍万花筒的特点,讲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讲解制作过程过于简略
重点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详细了解。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万花筒作文200字
![万花筒作文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9e849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f.png)
万花筒作文200字篇一:万花筒的美丽万花筒,是一种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美丽景色的器物。
当你透过万花筒看世界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梦境。
它的外形像一个小小的望远镜,但内部却藏着无穷无尽的惊喜。
天空中的风车、彩虹般的瀑布、五彩斑斓的蝴蝶……一切美丽的事物都能在万花筒中呈现出来。
这些绚丽多彩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仿佛融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万花筒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将普通的东西变得独特而美丽。
例如,一片落叶在万花筒中转变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作;一朵普通的花,在万花筒中变得绚丽多彩。
这样的奇迹,只有在万花筒中才能见到。
从万花筒中看世界,让我们对美的定义产生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美,不仅来自大自然的奇观,还可以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眼去感受,无论是一根石头还是一滴水,都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丽。
让我们带上万花筒,一起去探索这个充满美的世界吧!无论是在清晨的阳光下,还是在夜晚的星空下,都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
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现实,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份美丽!篇二:万花筒中的童年小时候,我的最爱就是一个玩具——万花筒。
那时的万花筒,不像现在,是用塑料制成的,而是由玻璃制成,做工精细。
每当我拿起它,握在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会转个身。
我喜欢用万花筒观察世界。
在我的眼中,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
大街上的车辆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玩具车,摩天大楼变成了奇形怪状的建筑,连绵起伏的山脉变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
最让我欣喜的是,万花筒中隐藏着的无数神奇景象。
有时候,我仿佛掉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那里有美轮美奂的花海;有时候,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小小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白云中;有时候,我仿佛变成了一条小鱼,畅游在碧蓝的海洋里。
万花筒中的世界多么精彩啊!它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惊喜与快乐。
每当我沉浸在万花筒的世界中,时间仿佛也静止了。
那一刻,我忘却了一切烦恼与忧愁,心中只有纯粹的快乐和美好。
如今,万花筒虽然已经成为了回忆,但我依然对它怀有深深的眷恋。
万花筒科学区观察记录大班
![万花筒科学区观察记录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f7bbc9d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d.png)
万花筒科学区观察记录大班
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观察并记录吧。
”
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
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
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
花筒一样。
中班观察记录自制万花筒
![中班观察记录自制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8b86b2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5.png)
中班观察记录自制万花筒观察日期:2024年10月15日被观察者:中班的小朋友们观察地点:中班教室观察目的:观察小朋友们自制万花筒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观察过程:上午活动时间,我将一些废弃的纸卷和彩纸放在桌上,并告诉小朋友们我们要一起制作万花筒。
他们听到后立刻面露兴奋的表情,纷纷跑到桌旁,开始观察材料。
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的主意,嘴里念念有词。
首先,小朋友们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纸卷,然后将彩纸卷成一个圆筒形,插进纸卷里。
有些小朋友还将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贴在彩纸上,使万花筒更加美丽。
接下来,小朋友们做出了镜片。
他们用透明胶带固定一张塑料薄膜到一个纸盖上,然后将纸盖固定在纸卷最前端。
这样,万花筒就有了镜子,可以产生独特的光影效果。
小朋友们拿着自己制作好的万花筒,兴奋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
他们指着不同的物体,兴奋地称赞着万花筒的奇妙之处。
有的小朋友看到树叶上的日光,兴奋地喊道:“好漂亮,好漂亮!”还有的小朋友看到教室中央的丝绸布片投射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兴奋地叫着“彩虹!彩虹!”小朋友们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惊喜和喜悦。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朋友们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娴熟地使用剪刀,并且小心翼翼地剪开纸卷,将彩纸卷成圆筒形。
在固定镜片的时候,小朋友们也展示出了动手能力和耐心,他们十分认真地将塑料薄膜固定在纸盖上,并且确保纸盖能够平稳地固定在纸卷上。
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小朋友们之间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他们会互相帮助、鼓励和分享自己的创意。
观察分析:小朋友们自制万花筒的过程是一次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体验。
他们在制作的同时,也在发现和探索光的奥秘。
万花筒带给他们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神奇和奇妙的感受。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增加了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观察总结:这次观察活动证明了小朋友们在自主学习和创造力发展方面的潜力。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973d2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5.png)
小班科学区万花筒观察记录与分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阳阳选择了科学区,只见他进入科学区就拿起万花筒,先是看了看万花筒的外面,但很快就知道从顶上的小孔里观察。
他眯着一只眼,用另一只眼望着万花筒,嘴巴里嘟哝:“里面好漂亮啊,有红的、绿的,还有黄色的呢!”我观察了他一会儿,发现他一直就握着万花筒不动地从空里面看,于是我跟他说:“万花筒还有很多种花纹会变化呢!你有没有看到呀?”他说:“我没有看到呀!我就看到一样的。
”“那你试着把万花筒底下的那一头转一转呢!要边看边转哦!”他重新拿起万花筒用手转了一下,可能旋转的那一头有点紧,他说:“转不动!”于是我帮他用力转了一下,这下他兴奋地叫了起来:“我看到图案在变化了。
比刚才的还要漂亮!”“那你继续再转,万花筒有很多很多种图案呢!”他高兴地点点头。
他看了一会儿,跑过来告诉我:“顾老师: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漂亮的图案,你也看看吧!”我告诉阳阳:“顾老师已经看到过万花筒里的图案了,但是其他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这些漂亮的图案,你能把你看到图案的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吗?”阳阳点点头,于是他拿起万花筒对边上站着的子轩说:“轩轩,我来教你看万花筒里的漂亮图案,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图案哦!”子轩点点头,接着子轩也拿起万花筒开始在阳阳的指导下观察了。
万花筒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有点点陌生的,虽然小朋友知道从万花筒的小孔来观察,但他们只停留在单一的图案和方式来观察。
今天的观察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告诉阳阳看到图案变化的方法,而是让他自己先动脑筋想想,但是失败了,这时我才告诉他可以转动万花筒的另一头试一试,这样阳阳经过自己的
尝试看到了图案的变化他的成就感就比较大。
接下来我还让阳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让孩子们在观察活动中有互动和交流,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交往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d0fc1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b.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万花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万花筒》的第六章“有趣的对称”,详细内容围绕对称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学习,使幼儿对对称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对称的概念,了解对称的特点,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 能够运用对称原理创作简单的对称图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概念的理解,对称图案的创作。
教学重点:对称的特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设备、对称图案卡片、剪刀、彩纸、胶棒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对称图案素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感受对称的美。
同时,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万花筒中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吗?”2. 对称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蝴蝶、窗户、心形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幼儿对称图案素材,让他们自己尝试找出对称轴,并剪下对称部分。
5. 创作环节(15分钟)让幼儿利用彩纸、彩笔等工具,创作自己的对称图案。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更多有趣的对称图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对称2. 内容:1)对称概念2)对称特点3)生活中的对称现象4)对称图案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中寻找一个对称物品,画下来并注明对称轴。
2. 答案:示例:心形图案,对称轴为竖直中心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掌握了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对称轴的把握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二年级作文】万花筒_150字
![【二年级作文】万花筒_1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ebb30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8.png)
【二年级作文】万花筒_150字
万花筒
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漂亮的万花筒。
我拿着它望向远处。
万花筒里的东西显得更加美丽。
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它们翩翩起舞,像一支支彩色的舞蹈。
我还看到了小鸟在树梢上欢快的歌唱,它们歌声婉转悦耳,仿佛在跟我互动般。
我还看到了一只小猫捉迷藏,它躲在草丛中纹丝不动,我费力地找了很久才找到它。
在万花筒里,我看到了许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美景,令我惊喜不已。
我拿着万花筒回家,让妈妈也瞧瞧万花筒里的美景。
妈妈看到万花筒里的美丽景色,也赞叹不已。
她告诉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坎坷,就像真实的生活一样,有时候会有风雨,但只要我们放下万花筒去看,总能发现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我想,万花筒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它也是人生的一个比喻。
人生就像万花筒,有时候会有风风雨雨,但是只要我们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总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所以,无论在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拿出我的万花筒,用它来看世界,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
生活万花筒教研记录(3篇)
![生活万花筒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8772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不断变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生活万花筒”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教研时间2022年9月15日三、教研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教研人员1. 校长:李明2. 教研组长:王芳3. 各年级教师:张晓、李娜、刘洋等4. 学生代表:张华、李阳、王丽等五、教研内容1. 生活万花筒课程设计2. 生活万花筒教学案例分享3. 生活万花筒教学反思与改进4. 生活万花筒课程评价与反馈六、教研过程1. 校长李明发言李明校长首先对“生活万花筒”教研活动的开展表示肯定,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生活,挖掘生活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同时,校长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师在活动中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研组长王芳介绍生活万花筒课程设计王芳组长详细介绍了“生活万花筒”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
她强调,该课程以学生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3. 教师代表张晓分享生活万花筒教学案例张晓老师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分享了她在“生活万花筒”课程中的教学案例。
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教师代表李娜分享生活万花筒教学反思与改进李娜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了“生活万花筒”课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她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学生代表张华、李阳、王丽分享生活万花筒课程体验三位学生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在“生活万花筒”课程中的学习体验。
他们认为,该课程让他们学会了关注生活、发现生活,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6. 教师讨论与交流在讨论环节,各位教师就“生活万花筒”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万花筒小实验作文
![万花筒小实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298d6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b.png)
万花筒小实验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要做一个超级有趣的万花筒小实验啦,哈哈!
我先准备了好多东西呢,有三面镜子、一些彩色的纸片、透明胶呀什么的。
嘿呀,我可期待啦!
我把三面镜子用透明胶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把彩色的纸片放进去。
哎呀,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啦!
我透过那个小小的孔往里面看,嘿嘿嘿,哇塞,里面出现了好多好多漂亮的图案呀,五颜六色的,一直在变化呢,就像有无数朵花儿在里面开放,哈哈。
我不停地转动万花筒,每一次看到的图案都不一样,哎呀呀,太好玩啦!我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嘿呀,这个实验真有趣呀!”我开心地叫着。
我拿着万花筒看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放下呢。
这次万花筒小实验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嘿嘿,我以后还要做更多好玩的实验呢,哈哈!。
多彩万花筒与潜望镜日记
![多彩万花筒与潜望镜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29187a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7.png)
多彩万花筒与潜望镜日记第一章:多彩万花筒今天,阳光明媚,我决定去公园散步。
一进入公园,我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住了。
远处的小湖碧波荡漾,湖边几只白鹭在水中嬉戏。
而我更是被一家小商店前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所吸引。
万花筒看似普通,但却有着神奇的魅力。
我走进商店,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万花筒。
当我透过它看去时,眼前的景象彻底改变了。
原本平凡无奇的景物,如今变得绚丽多彩。
树木变得如同彩虹一般,花朵也化作五彩斑斓的绽放。
我不禁为这神奇的体验所陶醉。
我接连试了几个万花筒,每一个都带给我不同的视觉盛宴。
有的将普通的事物转化成了奇幻的仙境,有的则将平凡的颜色妆点成五光十色的艳丽。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不再是平凡的我,而是一个冒险家,探索着无限的可能性。
第二章:潜望镜日记今天,我带着我的潜望镜来到了海边。
海风吹拂着脸庞,海浪拍打着岩石,仿佛唤醒了我的冒险心。
我来到一个高处,展开我的潜望镜,准备开始我的探险之旅。
透过潜望镜,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巨大的帆船正驶向远方。
帆船上的人们笑语盈盈,好似在述说着一段精彩的故事。
我陷入了对这段故事的遐想之中。
我又调整了潜望镜的视角,看见了海底的世界。
五颜六色的鱼儿在珊瑚丛中嬉戏,海藻随着海浪的摆动而优雅地舞动。
我不禁为这美丽而神秘的海底世界所倾倒。
潜望镜带给了我发现未知的能力。
我看到了海豚在跳跃,看到了海鸟在翱翔,看到了沙滩上孩子们愉快地玩耍。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阔而奇妙,我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章:多彩万花筒与潜望镜的共鸣多彩万花筒和潜望镜,带给了我不同的体验,但却有着共同的魔力。
它们让我看到了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之处,让我发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与奇迹。
这两个神奇的工具,都是人们通过用心去观察世界而发明出来的。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无论是通过多彩万花筒的变幻奇景,还是通过潜望镜的深入探索,我们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
幼儿园成长册生活万花筒范文
![幼儿园成长册生活万花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a72b5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8.png)
幼儿园成长册生活万花筒范文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万花筒的乐趣。
2、发张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有序的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理解平面镜反射的道理。
活动准备万花筒、平面镜。
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万花筒实物,引出主题。
2、教师:这是什么?你玩过万花筒吗?你知道万花筒里面都有什么吗?你从万花筒里看到什么?3、小结:万花筒是小朋友玩的一种玩具,有许多小朋友都玩过。
万花筒为什么会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朵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展开1、自由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转转万花筒,看看里面有什么?小结:转动万花筒里面就会有不同的花朵2、拆开万花筒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万花筒拆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三棱镜成像原理。
教师:万花筒里面有三个平面镜,三个平面镜边对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三棱镜,每一面镜子都能把万花筒里面的彩纸照出来,同时也把另外两面镜子的彩纸照出来,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许多彩纸组成的花朵。
这种现象叫做互相反射。
4、组装万花筒,感受成功的喜悦。
(1)幼儿操作。
指导语:请大家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将万花筒组装好,操作时注意拿玻璃时不要划伤手。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组装成功的。
(3)自由玩万花筒,再次感受其中的乐趣。
5、操作其他材料,观察现象。
方法:可以往万花筒里放置其他物品(豆子、扣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反射成像的现象。
三、结束1、评价:从细致观察和大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有机会时请幼儿到三棱镜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
万花筒的作文 四年级
![万花筒的作文 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ffbc69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3.png)
万花筒的作文四年级
你们见过万花筒吗?那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
记得有一次,我在小伙伴明明家看到了一个万花筒。
当时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都直了!我问明明:“这是什么宝贝呀?”明明得意地说:“这是万花筒,能看到好多好多漂亮的图案!”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来,对着光一看,哇!里面的世界简直美极了!
那小小的万花筒里,仿佛藏着一个大大的宇宙。
一会儿是五颜六色的花朵,一会儿是闪闪发光的星星,一会儿又变成了神秘的城堡。
我不停地转动着它,每转一下,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让人惊喜的画面。
我忍不住想,这小小的万花筒怎么就有这么大的魔力呢?难道它里面住着一个小精灵,专门给我们变出这些美丽的东西?
我把万花筒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爸爸笑着说:“这万花筒就像生活,每转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妈妈也在一旁点头:“是呀,孩子,就像我们面对困难,换个想法,也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沉浸在万花筒的世界里。
后来,我把万花筒带到了学校。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围了过来。
“哇,这是什么呀?”“好漂亮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
我得意地给他们介绍:“这是万花筒,可神奇啦!”有的同学抢过去看,一边看一边惊叹:“真的耶,太好看了!”
我看着同学们那兴奋的样子,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这不就像我们一起做游戏,大家都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快乐吗?
万花筒,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像是一个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和快乐的魔法盒子。
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惊喜,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探索,生活就会像万花筒里的图案一样,五彩斑斓,充满了奇迹。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呢?。
万花筒教研活动记录
![万花筒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9cd441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73.png)
万花筒教研活动记录万花筒教研活动记录「篇一」活动目标:1.在观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万花筒的内图案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积极发现万花筒的图案中色彩的规律,尝试按规律涂色。
3.在无穷的变化中感受万花筒的神奇,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1.幼儿玩过万花筒。
2.万花筒(一个),有团花按的范例2~3张。
3.万花筒(人手一个),有简单团花图案的作业纸(每人一张)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1.与幼儿交流万花筒的操作方法。
教师:这是玩具?(万花筒)你知道怎么玩吗?(边转边看。
)谁来和我们说一说,玩给我们看一看。
2.幼儿一边玩万花筒,一边欣赏其中的图案。
(1)幼儿结伴玩万花筒,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玩一玩、看一看。
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2)集体交流。
1、线条和图形。
教师:你在万花筒里面看到了什么?(各种图形、线条等。
)像什么?(花、爱心等)有哪些图形和线条?(方形、三角形和花边)这些图形和线条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中间一个形状,上下左右各有一条线,然后又有图形)2、色彩。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颜色?(红、黄、绿等。
)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颜色?(有。
)在哪里?(四个角上、四边看的线条也是一样的。
)你还看到什么样的图案?由哪些图形和线条组成?有些颜色?你发现他们又什么规律?(四个角、四个边上的图形和色彩都是一样的,或者对边是一样的等等)3. 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团花的范画。
(1)欣赏团花图案(根据万花筒中的图案设计的)。
教师:这里也有有一个万花筒的图案。
上面有些什么形状?哪些形状是一样的?你能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吗?(2)讨论涂色方法。
教师:怎么涂才像万花筒里的图案?(对边、对角颜色是一样的。
)4. 幼儿进行涂色练习。
教师:换颜色,用多种颜色涂色。
一种颜色可以涂好几个地方。
把颜色涂满,尽量不涂到轮廓线外。
5.与幼儿互相交流讨论作品。
教师:你用了什么好看的颜色来画画的?怎样涂,颜色会涂的好看?万花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得图案变化?(启发幼儿回家后将万花筒拆开看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3块反射镜面构成的万花筒,视野中心是之二姐看到的景象,是一块三角形,其他的图像都来自于对它的复制,当然,至于在物体在镜面上时才算得上,普通的看远处的景物,各个三角所反射的是不同的。
基本原理应该等同于两块反射镜的情况。
所成像最终对应于一个超大平面。
物体的复制模式,在双平面镜下只是原像,镜像交替。
对于三平面镜,如果记原来的三角形为AcB,大写代表在上方,即倒三角形,那么上方的即为aCb,左下为bAc,右下为cBa。
B B CC
C A AAB
C AA AB B
B B
C CCA
所有的元素对应变换为,E,T+(逆时针120度),T-(顺时针120度),R(以x轴做镜像)RT+,RT-。
如果,采用等腰梯形镜片构成的话,从观察点垂直于反射镜盘看的话,光路不会到达另一端,以及更靠近的,呈钝角的地方,所以视野是有极限的。
在这之前,关于镜片长度的结论。
对于矩形镜片,无论长度,所成的无限大平面都在另一端,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大的视野,观察点总是要在镜片这端,所以,镜片越短,同样视野下,三
角图形的重复率越低。
先考察两块反射镜成像的情况。
在视角垂直于镜片的时候,即观察到边界,所以可观察视角即为180-任意一块镜片与中心轴的夹角。
关于所成像的距离。
交界处的像在无穷远处,因为经过了无穷次的反射,所以大概是双曲的形状。
对于三块反射镜的情况,大体相当。
但是考察到直接观测的事一块平面,所以,应该是无穷块平面构成的近似曲面。
反射不会改变虚像的大小,所以所有平面应该是一样大的?,但是全部都是三角形无法拼接成曲面。
的却不是全三角形,各个反射的图形没有办法连接起来,所以,果然只是特殊的视觉效果罢了,没什么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