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蓝牙
2.4GHz
红外传输
-
频率 最大传输速率 (Mbit/s) 通信距离 建立时间
13.56MHz
0.5 0-20CM 0.1s
1 10M 6s
0.1 1M 0.5s
功耗
成本 安全性 技术兼容性
低
低 具备 高
高
高 具备 低
低
高 具备
低
低 不具备 低
低
根据以上对比NFC具有距离近、能耗低,兼容性高等特点。
移动发展 NFC的优势
2
移动业务多元化,把NFC融入 无线城市、手机钱包等业务中使用
3
中国移动和和中国银联签署了 战略协议,通过NFC付费方便快捷
P33
5.发展分析
NFC产业链组成
P34
5.发展分析
1.提供卡空间服务 把SIM卡空间划分成 一个个小空间,为每 个用户提供安全独立 的SIM卡空间
2.应用计费服务 帮助合作伙伴解决收费 难的问题
主打机型 S728E(ONE X+)、AMAZE 4G(G22)、S715E(STUNNING) LUMIA 920、LUMIA 910、LUMIA 820 P925(THRILL 4G)、OPTIMUS U1、OPTIMUS L5 I9200(Galaxy S2)、N7105(GALAXY NOTE II LTE)、SGH-L700 CURVE TOUCH、P9981、9900 LT30I(XPERIA T)、MT28I(XPERIA SX)、LT30P XT910(RAZR)、MT917(DROID RAZR)、MB855(PHOTON 4G) U8818、U8650(SONIC)、G600(ASCEND) BLADE、GRAND X IN、PF200 F-03D(ARROWS KISS)、F-07C、F-07D LiquidGlow A66 K800 T60、T80 SH-13C、SH-10C
第3章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电感耦合方式
高频频段的RFID系统最典型的工作频率 为13.56MHz。
该频段RFID系统的工作特性如下:
• 数据传输快,典型值为106kbit/s; • 高时钟频率,可实现密码功能或使用微处理
器;
电感耦合方式
高频频段的电子标签是实际应用中使用 量最大的电子标签之一。
该频段的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 身份证、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相关 的国际标准有ISO14443、ISO15693和 ISO18000-3等;电子标签一般制成标准 卡片形状。
频率 30Hz~300Hz 300Hz~3 000Hz 3kHz~30kHz 30kHz~300kHz 300kHz~3 000kHz 3MHz~30MHz 30MHz~300MHz 300MHz~3 000MHz 3GHz~30GHz 30GHz~300GHz
波长 10 000km~1 000km
② 微波和射频
微波也是经常使用的波段,微波是指频 率300MHz~3 000GHz的电磁波,对应的 波长为1m~0.1mm,分为分米波、厘米 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4个波段。
目前射频频率与微波频率之间没有定义 出明确的频率分界点,微波的低频端与 射频频率相重合。
③ 工业、科学和医用频率
频率范围
学习任务
3.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3.2 射频通信 3.3 微波通信 3.4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览 3.5 近场通信(NFC)
3.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一、无线通信概念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
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空间传播的特性 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包括固定体之间的无线通信和 移动通信两大部分。
该频段RFID系统的工作特性如下: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解析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解析2010-09-14 18:51:29摘要:分析了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国际标准ISO/IEC18092、ISO/IEC21481协议的主要内容,并与Bluetooth、UWB和ZigBee等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作了比较。
对NFC技术在我国的标准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距离无线通信;Bluetooth;UWB;ZigBee1 引言目前,随着短距离无线数据业务迅速膨胀,近距离无线通信(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NFC技术由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共同开发,于2004年4月被批准为国际标准ISO/IEC18092《信息技术系统间近距离无线通信及信息交换的接口和协议(NFCIP-1)》。
获得批准的ISO/IEC18092由物理层和数据链接层组成,属于利用13.56MHz电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规格,可使配置了该技术接口的消费类设备之间建立一种短程通信网络,从而大大改善用户以无线方式接入数据及服务的性能。
2004年Philips公司首先推出两枚可应用于手机中的NFC芯片,接着Nokia公司开始销售带有NFC芯片的手机,并且与Philips和Sony现有的非接触智能卡技术Mifare、FeliCa完全兼容。
数据传输速度可以选择106kbit/s、212kbit/s或者424kbit/s,在连接NFC后还可切换其他高速通信方式。
ISO/IEC18092对NFC技术标准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由于使用13.56MHz频段进行通信的不止只有NFC,因此,2005年1月ISO/IEC21481《信息技术系统间近距离无线通信及信息交换的接口和协议(NFCIP-2)》即“NFCIP-2”正式发布,该标准对NFC通信模式选择机理作了补充说明,使标准进一步完善。
因此NFC基于ISO/IEC18092、ISO/IEC21481、ECMA340、352、356以及ETSITS102、190标准,同时又兼容ISO14443A标准,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能够广泛应用到不同的场合。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
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
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蓝牙技术(bluetooth)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
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
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
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
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
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
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 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
蓝牙行业是个突飞猛进的行业,2004年到2011年,蓝牙设备的综合年增长率为40%。
常见物联网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解析
常见物联网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解析2016当下,带有物联网元素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家居等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设备都是物联网中的联网设备。
那么物联网中常见的近距离联网技术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为C3SD(控制系统、计算系统、通讯系统、感知系统和数据海)。
从技术上来说,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传感层、通信层和应用层。
在通信层中,需要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可靠地通信和传输,除了有线传输,就是无线传输,在无线传输系统中,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了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无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空间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包括固定体之间的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两大部分。
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单跳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通常最远为数百米)的范围内,就可以称为近距离无线通信。
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特征包括:1、无线发射功率在μW到100mW量级;2、通信距离在几厘米到几百米;3、使用全向天线和线路板天线;4、应用场景多,特别是频率资源稀缺情况;5、不需要申请频率资源使用许可证;6、无中心,自组网;7、电池供电。
图片来源于网络目前,物联网中使用较广泛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无线局域网802.11(Wi-Fi)、蓝牙(Bluetooth)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比较有发展潜力的无线通信技术有:ZigBee、NFC、超宽频(Ultra WideBand)、DECT等。
每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立足点或是基于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也可能是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是经济行比较好,接下来电子发烧友小编就对这些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做详细介绍。
1、 Wi-Fi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又称802.11标准,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 射频频段。
第3章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通信技术
3.2 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短距离无线通 信技术。它是为低速率控制网络设计的标准无线网络 协议,依据IEEE 802 .15. 4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 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 的能量,就能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 个结点传到另一个结点,从而实现在全球2.4 GHz免 费频带范围内的高效、低速率的通信功能。
从调制方式可看出,在ISM频段上,一条FH信 道所支持的比特率为1 Mbit/s。理论上,79条载 波频谱支持79 Mbit/s。由于跳频序列非正交化, 理论容量79 Mbit/s不可能达到,但可远远超过1 Mbit/s。
物联网通信技术
3.1.3 蓝牙关键技术
4. 基于包的通信 蓝牙系统采用基于包的传输:将信息流分片
物联网通信技术
3.1.3 蓝牙关键技术
2. 多址接入体系和调制方式 频分多址(FDMA)的优势在于信道的正交性仅
依赖发射端晶振的准确性,结合自适应或动态信 道分配结构,可免除干扰,但单一的FDMA无法满 足ISM频段内的扩频需求。
时分多址(TDMA)的信道正交化需要严格的时 钟同步,在多用户专用系统连接中,保持共同的 定时参考十分困难。
码分多址(CDMA)可实现扩频,应用于非对称 系统,可使专用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物联网通信技术
3.1.3 蓝牙关键技术
3. 媒体接入控制(MAC) 蓝牙系统可实现同一区域内大量的非对称通信。
与其他专用系统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单元共享同一 信道不同,监牙系统设计为允许大量独立信道存 在,每一个信道仅为有限的用户服务。
ZigBee设备具有能量检测和链路质量指示的功能,并 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以避免发送数据时产生数据冲 突。在网络安全方面,ZigBee设备采用了密钥长度为 128位的加密算法,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 理,从而保证数据传输时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1第三章无线通信基本技术(抗衰落技术)
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可以具 有独立的衰落特性 极化分集是空间分集的另一变化形式。 所采用的方法是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用两个位置 很近但不同极化的天线分别发送和接收信号,以 此获得分集效果。
极化分集
根据电磁波的基本传播机制,水平和垂直极化的多 径分量传播特性是不同的。
由于反射过程与极化方式有关,即使发射天线只发 射单一极化的信号,信道传播特性的影响也会导致 去极化,从而接收机可以接收到两种极化方式不同 的信号。 使用双极化的天线接收两个极化方式的信号,分别 进行信号处理后再合并,即可实现
多径传播和相对运动同时存在,无线链路具有时变的 多径传播特性,这种特性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和 通信的效果。
导致接收信号严重失真和深度衰落,误码率大大增加。 需要应用信号处理技术改善无线链路性能。 均衡、分集、信道编码三种技术,可以用来改进接收 信号质量和链路性能
均衡技术一般用横向滤波技术实现,用以补
宏分集用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接收机和发射机进
行处理,也称为“多基站”分集。 宏分集用于消除阴影衰落。
微分集是只用一个接收机实现,
微分集用于抗多径衰落。
9
宏分集
2 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对信号的处理包含两个过程:
首先是分散传输,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
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然后对它们进行集中处理使信噪比得到改善,
CDMA接收机通过合并多径信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 比。 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获取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 它们合并在一起。
当多径时延差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可以看成 是不相关的。
Rake接收机原理图
Z1
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物联网的标准化概况
目前物联网还缺乏统一标准。标准化的实现将能够 整合行业应用,规范新业务的实现和测试,保证物 联网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全网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标 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备,是扩大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基 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数字世界泛在化”和“物理世界智能化”的融 合过程中,物联网被赋予多个维度的内涵,具有多 重含义。
从领域的维度(横向)
物联网覆盖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众多领域,包 括RFID 、传感器、互联网、嵌入式、移动通信等。
广义上,物联网就是以“物”的信息感知、传输、处 理为特征,利用包括RFID 、移动通信、传感器等在 内的通信技术使“物”具有通信能力,利用嵌入式、 中间件编程等信息技术使“物”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形成一个物物、人人、人物都能通信的系统。
第1章 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内容概要:
1、物联网概述 2、无线与移动通信概述 3、射频与微波通信 4、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览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 别(RFID)时首先提出。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化能力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产 业优势;
二是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 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 在较大差距;
三是标准比较分散、体系还不完善,在国际上面临标识等关键 资源和核心标准的竞争;1.3 射频源自微波通信1.3.1射频的概念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
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
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蓝牙技术(bluetooth)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
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
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
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
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
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
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 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
蓝牙行业是个突飞猛进的行业,2004年到2011年,蓝牙设备的综合年增长率为40%。
1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_2.ppt
1.2 无线与移动通信概述
无线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 (2)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 始问世。 (3)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了改进型 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 MHz和450 MHz频段,采用大 区制、中大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 公司电话网。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的 时期。1978年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采用小区制的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 提高了系统容量,开始了第一代陆地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移动通信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 (6)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 开发和推出,使移动通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7)目前我国及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面向未来的 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的研究。
课程安排
考核方式
⒈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上课考核、作 业和实验;
⒉ 期终考试占70%:闭卷(或半开卷)考试, 以笔试为主。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 别(RFID)时首先提出。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感知中国”
2009年8月国家领导人在考察无锡高新微纳传感器工程 技术中心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无锡建立中国的 传感网中心——“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3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第一次写入中 国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 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 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曙光初露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曙光初露
屈平
【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一、什么是NFC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是感应式识别和互联技术相结合演变而来的。
它在单一芯片上结合了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使用了13.56MHz频带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在约为15cm距离内运作,传输速度为106kbit/秒~424kbit/秒。
NFC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18092和ISO21481标准、欧洲计算机制造业协会的
ECMA340、352和356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ETSI TS 102、190标准。
同时还与已经制定的关于无线智能卡的ISO14443A标准兼容,如飞利浦的MIFARE 技术及索尼(Sony)的FeliCa卡。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屈平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西山南巷35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中低速磁悬浮商业化初露曙光 [J], 吴献龙;
2.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曙光初露 [J], 屈平
3.泛终端应用的曙光——Windows 8初露峥嵘 [J],
4.TCL:国际化曙光初露 [J], 顾列铭
5.美制造业复苏初露曙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波段
Ka波段
18GHz~26.5GHz
26.5GHz~40GHz
1.67cm~1.13cm
1.13cm~0.75cm
② 微波和射频 微波也是经常使用的波段,微波是指频 率300MHz~3 000GHz的电磁波,对应的 波长为1m~0.1mm,分为分米波、厘米 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4个波段。 目前射频频率与微波频率之间没有定义 出明确的频率分界点,微波的低频端与 射频频率相重合。
使用频段
中长波通信(小于1MHz)、短波通信(1~30MHz)、 超短波通信(30MHz~1GHz)、微波通信(1GHz到几 十吉赫兹)、毫米波通信(几十吉赫兹)、红外光通信、 红外光通信、大气激光通信等。
三、无线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 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中 期至6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中 期到7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中 期至80年代中期 从20世纪末到21 世纪初 工作特点 多为专用系统,工作频率较 低。 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 过渡,采用人工接续方式, 全网的通信容量较小。 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 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 选频与自动连续。 小区制、大容量蜂窝状移动 通信网 频谱利用率高,高速传输支 持多媒体业务,支持全球无 缝漫游等。 代表事件 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 无线电系统 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 问世 美国推出的改进型移动电话系 统(IMTS) 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先进移 动电话系统(AMPS)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 开发和推出
26.957~27.283MHz 40.660~40.700MHz
430.050~434.790MHz
该频段可用于反向散射RFID系统,除此之外,还可用于 小型电话机、遥测发射器、无线耳机、近距离小功率无 线对讲机、汽车无线中央闭锁装置等。
③ 工业、科学和医用频率
频率范围 868~870MHz 888~889MHz、902~ 928MHz 2.400~2.483 5GHz 应用范围 该频段在欧洲允许短距离设备使用,因而也可以作为 RFID频率使用。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该频率范围被反向散射RFID系统使 用。这个频率范围在欧洲还没有提供ISM应用。 这个频率范围适合反向散射 RFID 系统,除此之外,该 频段的典型 ISM 应用还有蓝牙和802.11协议的无线网络 等。 反向散射RFID系统,可以用于高速公路RFID系统,还 可用于大门启闭(在商店或百货公司)系统。
3.2 射频通信
一、什么是射频? 射频(Radio Frequency,RF) 表示可以辐 射到空间的电磁波频率,通常所指的频 率范围为300KHz~30GHz。 射频的本质是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 流电的简称。
二、频谱的划分 ① IEEE划分的频谱
② 微波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成立了无线局域 网标准委员会,并于1997年制定出第一个无线局 域网标准——802.11。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组开始研究建立 一个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技术规范。 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的IEEE802.11、IEEE802.15、 IEEE802.20、IEEE802.22等宽带无线接入标准集, 覆盖了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 (WMAN)、无线城域网(WPAN)的领域。
① IEEE划分的频谱
频 段 亚毫米波 P波段 L波段 S波段 C波段 X波段 Ku波段 频 率 300GHz~3 000GHz 0.23GHz~1GHz 1GHz~2GHz 2GHz~4GHz 4GHz~8GHz 8GHz~12.5GHz 12.5GHz~18GHz 波 长 1mm~0.1mm 130cm~30cm 30cm~15cm 15cm~7.5cm 7.5cm~3.75cm 3.75cm~2.4cm 2.4cm~1.67cm
③ 工业、科学和医用频率
频率范围 6.765~6.795MHz 13.553~13.567MHz 应用范围 不同类别的无线电服务,如无线电广播服务、无线电气 象服务和无线电航空服务等。 除了电感耦合RFID系统外,还有其他的ISM应用,如遥 控系统、远距离控制模型系统、演示无线电系统和传呼 机等。 除了电感耦合RFID系统外,这个频率范围的ISM应用还 有医疗用电热治疗仪、工业用高频焊接装置和传呼机等。 遥测和遥控。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 移动性 电磁波传播条件复杂 噪声和干扰严重 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 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二、现代无线通信分类
分类依据 用途 应用范围 陆地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无线 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绳电话、集群通信、卫星移动 通信等。
学习任务
3.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3.2 射频通信 3.3 微波通信 3.4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览 3.5 近场通信(NFC)
3.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一、无线通信概念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 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空间传播的特性 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包括固定体之间的无线通信和 移动通信两大部分。
① IEEE划分的频谱
频 段 ELF(极低频) VF(音频) VLF(甚低频) LF(低频) MF(中频) HF(高频) VHF(甚高频) UHF(超高频) SHF(特高频) EHF(极高频) 频 率 30Hz~300Hz 300Hz~3 000Hz 3kHz~30kHz 30kHz~300kHz 300kHz~3 000kHz 3MHz~30MHz 30MHz~300MHz 300MHz~3 000MHz 3GHz~30GHz 30GHz~300GHz 波 长 10 000km~1 000km 1 000km~100km 100km~10km 10km~1km 1km~0.1km 100m~10m 10m~1m 100cm~10cm 10cm~1cm 1cm~0.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