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中考试题看名著阅读命题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全国中考试题看名著阅读命题发展趋势作者:赵彩云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47期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名著阅读考试命题承载着指导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在名著阅读考试命题上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和落实,笔者对全国一些省市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名著阅读试题命题发展趋势。从分析中发现:名著阅读考试命题往往着眼于“是不是读了”“读得怎么样”“吸收得怎么样”来考查,试题呈现“打破命题模式,形式灵活多变”“减少知识性考查,注重思维进阶”“单一性试题减少,综合性试题增加”几大特点。
【关键词】名著阅读试题;中考命题趋势
近年来,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制也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事情。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莫过于中考名著阅读考试究竟考什么?怎样考?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名著试题的分析,从中探寻名著阅读试题命题发展的一些新趋势,为一线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因此,提高名著阅读试题质量,发挥其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导向作用,促使老师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为学生精神成长奠基,就成为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何科学地命制名著阅读试题,使名著阅读考试能导向学生真正的、高品质的阅读行为,也成为摆在命题者面前的新考题。
一、考什么?
第一,是不是真的读了?
阅读经典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达到以上目的,学生必须真正走进一部部名著中,慢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汲取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但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阅读方式,并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落实和指导,或者把一部部名著演绎成一道道阅读练习题,陷入题海模式,或者以考前突击复习背考点的方式直接应对考试。
面对这种“伪阅读”的状况,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者往往从“学生是不是真的读了”这一角度出发设计试题。比如,201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第1题“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 ; ;。”就是着眼于这一点来命题。选文中没有“迷天大罪”的相关情节,学生要想正确回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原著。作为原著故事情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吴用智取生辰纲” 这一情节,事关晁盖等人前途命运,也牵涉宋江一生运势,并且这个故事片段选入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只要读过原著,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不过,如果没有真正阅读过原著,只是背诵老师整理的“考点大全”之类的“压缩饼干”的话,学生面对考卷,大概只能“望题兴叹”了。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有不少这样的考题,如,2019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1)题“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 。”2019年重庆市A卷“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 ;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 》
里。”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 ’。”都是着眼于这一点来考查。
因此,名著阅读教学,老师们老老实实带着学生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阅读原著,才是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不二法门。
第二,读得怎么样?
在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重新定位的大形势下,许多老师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老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指导策略往往跟不上学生实际阅读问题解决的需要。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粗糙低效的阅读指导或阅读活动。比如,“放羊式”阅读,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走过场式”阅读,在读完一部名著之后,让学生做一份手抄报展示展示,或者找几个学生搞一次活动表演表演,就算完成阅读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师既没有教学前的精心备课、活动设计,也没有课堂上有效的阅读指导,更没有课后的阅读检测与拓展探究,学生只是追故事情节或应付作业任务,没有真正走进名著,细细揣摩品味名著语言的魅力,吸收语言精华;没有对名著内容的梳理分析,没有对书中人物形象的阅读鉴赏评价,没有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无法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汲取有助于自身成长的精神营养。这样的名著阅读是粗糙的、肤浅的、低品质的,无法达到经典阅读的真正目的。
因此,在名著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命题者也往往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是粗阅读還是细阅读,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是高品质的阅读还是低品质的阅读。
例如,201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3题:“《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此题成为当年中考考生失分最严重的试题之一,4分的试题,得0分的考生不在少数。此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真正阅读原著,还要求学生对读过的整本书进行梳理,对书中的核心情节有自己独立的阅读思考和独特的阅读发现。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原著的真实阅读情况,又不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而是深入一步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整体阅读理解与分析归纳,引导学生从琐碎机械的记忆走向对整本书全面整体的理解、分析、梳理、综合、提炼,并且指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对学生阅读思维水平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如果平时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读过了”,学生的阅读没有形成既阅读又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这一题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死穴。
又如2018年河北省中考名著试题:
⑵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2018年湖北省中考江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