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杀菌剂基础知识(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

概述

一、杀菌剂的涵义

广义: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抑制作用或通过间接途径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

杀灭作用:杀菌作用,一定浓度的杀菌剂与病原菌接触使之生命活动停止,病原菌脱离杀菌剂接触,病菌生命活动也不能恢复。与药剂浓度与处理时间有关。

抑菌作用:解除药剂对病菌影响,病菌生命活动恢复。与杀菌剂毒力也有关。杀菌作用的药剂对病菌影响(表现):

现象:病菌生命活动停止,孢子不能萌发,但在此浓度下不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代谢:阻止能量生成,阻止呼吸作用。

抑菌作用:

现象:抑制菌丝生长,不影响孢子萌发

代谢:抑制生物合成

大多数保护性杀菌剂表现为杀菌作用,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表现为抑菌作用。如多菌灵0.5µg/ml抑制B.Cinerea菌丝生长,但1000µg/ml也不抑制孢子萌发。噻瘟唑对离体条件下的稻梨孢无作用;α-羟基丁酸,处理大豆,使其气孔关闭,防治锈病。

二、杀菌剂较杀虫剂发展缓慢的原因

1.防治对象不同

杀虫剂的防治对象是昆虫,寻找一个既能杀死害虫,又对植物无害的药剂较容易,因为昆虫与植物是不同的两界生物,一个属于动物界,一个为植物界,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

杀菌剂的防治对象是病原微生物,而病原物、真菌、细菌等植物病原菌先同属于一界生物即植物界,尽管目前已将真菌、细菌等病原物与植物分为两界,即菌物界与植物界,但它们间的亲缘要近的多,特别是一些严格寄生菌与植物是休戚相关的,植物本身的变化会影响到菌类的代谢,反过来菌类的代谢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发育,菌体与寄主植物有同样的代谢过程和酶系统,因此杀菌剂的选择系数(生物体差异性)就比杀虫剂小的多,也就是说要筛选一个既能杀死或抑制病原物而对植物不产生药害的杀菌剂,就比筛选一种能够杀死害虫而对植物无害的杀虫剂困难的多。

2.寄生的部位不同

病原微生物主要寄生于植物的内部,而害虫则是暴露在外部,因此一个好的杀菌剂必须渗入到植物体内方才能发挥作用,而杀虫剂则有所不同,没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要研制既能渗入植物内杀死病菌,而又不毒害植物的药剂,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不过这个问题随着内吸杀菌剂的发展,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的。一般杀菌剂对人的急性毒性比杀虫剂轻得多,但由于杀菌剂要求有较长的残效期,残毒等问题就比杀虫剂严重。

3.人们认识上的不足

由于植物病害的特点和人们对病害的认识的不足,如病害在潜伏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人们对其造成的损失也往往估计不足,因此杀菌剂的发展总的比杀虫剂缓慢。

三、杀菌剂发展历史

杀菌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是指古时期到1882年。该时期主要是以元素硫为主的无机杀菌剂时期,故称之为硫杀菌剂时期。

1705年,升汞(HgCl2)开始用于木材防腐和种子消毒。

1761年,Schulthess首次将硫酸铜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

1802年,Willam Forsyth 首次制备出石灰-硫磺合剂,并应用于防治果树白粉病。2.第二个时期,是指1882年至1934年。这个时期主要应用的杀菌剂是无机铜,所以也称之为铜时期。

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

无机杀菌剂向有机杀菌剂的过渡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34~1966年),是保护性的有机杀菌剂大量使用时期。

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的出现。

1942年,种子处理剂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

1943年,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代森类)。

1952年,含有三氯甲硫基(—SCCl3)杀菌剂,如克菌丹问世,随后又出现了灭菌丹。

抗菌素问世,如稻瘟散、放线菌酮、灰黄霉素、链霉素等。

4.第四个时期,1966年到现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内吸性有机杀菌剂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大致又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66年以前)。提出了内吸性有机杀菌剂的发展的可能性和问题。8-羟基喹啉盐类、磺胺类和某些抗菌素。

(2)突破阶段(1966~1970年)。以萎锈灵为代表的丁烯酰胺类,以苯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以甲菌啶、乙菌啶为代表的嘧啶类等。这个时期内吸性杀菌剂大都为上行性的,大都对藻菌纲真菌无效。

(3)进展阶段(1970年至今)。

进展阶段特点:

①出现了能防治藻菌纲真菌病害的品种,如甲霜灵、卵菌灵、吡氯灵、霜脲氰等;

②出现下行和双向内吸性杀菌剂,如吡氯灵(下行)、乙膦铝(双向)等;

③出现了长效品种,如三唑酮(16周)、甲霜灵(24周);

④具有手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增多,如甲霜灵、三唑醇、多效醇、多效唑、苄氯三唑醇、烯效唑等。

⑤涌现出一大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敌灭啶、丙环唑、丙菌灵、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唑类化合物。

四、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现状

植物病害防治

免疫治疗

疗调

预防(包括化学保护)

法规

保护

铲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