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2000字

合集下载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内容:一、国际形势分析1.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探讨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如新兴市场的崛起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2. 贸易保护主义与多边主义冲突:分析贸易战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以及国际合作与多边机构的作用。

3.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探讨经济合作区域的增长与发展,如欧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等。

二、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1. 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分析国内经济发展的当前状况和趋势,讨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消费升级等方面的政策。

2.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发展:探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重要性,如交通、能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政策。

3. 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民生改善的政策举措,如医疗保健、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三、外交政策1. 多边外交合作: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角色,如对南海争议、朝鲜半岛问题等的外交政策。

2. “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和合作机制。

3. 外商投资和海外利益保障:讨论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支持和海外利益保障的政策,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经营和投资环境。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分析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如减排、能源转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举措。

2. 新能源与碳减排:探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潜力,以及碳减排的挑战和策略。

3.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补偿: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政策,以及生态补偿的机制和措施。

五、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1. 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升:分析中国教育改革的进展和方向,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2. 医疗保健与养老服务:探讨医疗保健体系和养老服务的改善政策,如医疗资源配置、医保制度改革、养老金体系等方面的举措。

3. 文化传承与创新:讨论中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创新型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大学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00字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些变化和发展的变革中,大学生在不断探究自我价值、奋斗成长的道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大学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各级高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大学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素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教育现代化的意义1.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地位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已成为各国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通过自身的教育和科研水平,高校可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而教育现代化则是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2.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通过实施现代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

3.提升大学校园文化教育现代化更为校园创造了一种积极、优秀的学风和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避免出现低俗、娱乐化的校园文化,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学术方面的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成为优秀的自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素1.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潜力。

高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学习和实践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和创新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2.开放型教育高校应该致力于构建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打破学科和课程壁垒,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教学。

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高等院校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都尤为重视教育课程以及内容的创新与改革,并将教育教学重点集中于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本文分析了国外的高等科研教育,探究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特征,并重点讨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字: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发展引言教学课程与内容可直接反映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亦呈现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方向。

在长时间改革进程中,教学课程与内容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亦是其重点与难点。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呈现与国际舞台上,并与国家经济实力有着必然的关联。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科学技术呈现在教育家面前,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同时,当前经济发展与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因此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各项需求。

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国外的高等科研教育从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国外教育体系与国内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包含着大大小小5000所院校,按照其性质可主要分为研究型、综合性、非营利性、社区性、营利性五大类,不同类型的院校招生标准亦不同,同时教学课程与内容差距较大。

导学关系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师生关系,而不同院校所形成的导学关系是不一样的。

美国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很难在某一统一化的标准下界定教育层次与质量,而现阶段其主要以“认证制度”为核心,这一制度侧重于自我评估,并指向教育体系与质量,一方面可提升科研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亦有利于课程提下优化与完善。

英国高等教育受到全球的青睐,这与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

以伦敦大学为例,该校入学新生的第一堂课在图书馆进行,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批判性思考,即鼓励学生充分发散创新思维,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时代变化展开课程体系改革,增添了赛艇队船屋课程、数字化营销课程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面发展型优秀人才。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精选3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精选3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精选3篇)【第1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分制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学分制教育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制,通过对学分的获取和积累来实现学生学业成果的认定和证明。

该教育制度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渐在我国高校中推广实施。

一、学分制的现状1. 学分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学分制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高校开始试点,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从个别高校试点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教育。

学分制教育为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业管理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

2. 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学分制教育下,高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所需学分的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轨迹。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学分制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学分制教育要求高校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采用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学分制教育下,学生的学业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灵活安排学习计划,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其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学分制下存在的问题1. 学分争议学分制的推广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学分的认定和管理方面。

如何确保学分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如何进行跨院校、跨专业的学分转移和认可等问题,都是目前学分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学分管理困难学分制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分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新的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政策导向的转变在新时代下,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政策主要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而在新时代下,政府要求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性,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更加重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

二、就业形势的变化新时代下,我国就业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加,而各行各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并没有相应增长,造成了就业难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社会对毕业生的新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国际竞争的加剧在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竞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外名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四、信息化教育的推进新时代下,信息化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在新时代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
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综述
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入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国际局势、国内形势以及各种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第二部分:国际形势分析
在国际关系领域,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政
治斗争、经济竞争等问题愈发突出。

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备受瞩目。

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坚定自己的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全球事务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第三部分:国内形势评估
国内形势也同样错综复杂。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生态等各方面都面临各
种挑战和机遇。

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开放进程、民生改善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

对内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前景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与展望
基于对形势和政策的分析,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在制定
政策时,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同时充分考虑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利益。

只有经过深入分析和科学决策,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政策,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

结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学术输出,更是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各种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

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之交之时,高等教育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丁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在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反映了我国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决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方针,明确了高等教育需要更快发展,以极大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接受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1999年招生数达到159.65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7%;2000年招生人数220.61万人,扩招比例为38.16%;2001——2005年扩招比例分别达到21.61%、19.46%、19.24%、17.05%、12.78%。

在10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但是,大学招生规模扩大,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许多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大学毕业生显得猝不及防。

“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该如何应对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考验呢?我觉得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从而面对新的挑战。

一、好好学习,学好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

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找各种途径去实践,但是却因为那样,而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很多门学科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书。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汇总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汇总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汇总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上千万人的教师队伍;办学的物质条件程度不同地有所改善。

本篇文章提供多篇优秀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供大家学习。

第一篇中国教育改革论文范文:论文题目: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关怀摘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吁响彻全球,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

在此进程中,我国教师的生存状况、发展模式及职业地位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的高要求和我国教师的现实差距、教师培养和教师管理模式等方面广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中国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高校工会作为教师群体保护伞和代言人,应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会;教学改革;教师关怀一、教育发展趋势和全球教改潮流给高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当知识力量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依赖于人类自身潜能合理发挥的时候,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全球化趋势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人心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变革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性、紧迫性的要求。

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带给教育的强大震撼并予以积极回应。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教育的这种国际发展趋势对于打开国门进行改革的中国来说,无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能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竞争成为了关键。

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这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推动教育的转型。

“我国自70 年代末期以来经历者一个特殊的阶段,其特征可用‘转型’两字来概括。

这一转型发轫于经济领域,但很快就有了全社会的性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身也经历着转型”①。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逐渐民主化和普及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即高等教育向内在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种发展方式注重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高等教育。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增进教育公平。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逐渐凸显。

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公平的保障。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你心目中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什么样2000字

你心目中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什么样2000字

你心目中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什么样2000字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以下分别对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强国1.全民教育:教育资源应该公平分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贫困还是富裕,孩子们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实现全民教育,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重要基石。

2.高质量教育: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育还应该与科技、经济等领域紧密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3.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为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

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4.教育国际化:教育应该具有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和交流,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二、科技强国1.科技创新: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创新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同时,还要注重基础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科技人才:国家应该培养和吸引一流的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支撑。

3.科技产业化: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的科技产业化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科技产业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科技国际合作: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共享科技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不断提升的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来源。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高校数量持续增加,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覆盖人群逐渐扩大。

这一系列举措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政府和高校的加大投入,高等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这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素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提升人才的素质,推动就业和人口红利的释放,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可以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00字】2. 正文2.1 高等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等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的人才支持。

大学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也助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大学通常设有研究院所和实验室,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高等教育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学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让我们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十年前,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贫困人口众多。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政府的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改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此外,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发展计划,如“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中国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投资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一些大学在国际上有了很好的声誉。

此外,中国还在推动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成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中国在高铁、手机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力量之一。

中国还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中国的科技发展为国家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负担也越来越重。

空气和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学生发展心得2000字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学生发展心得2000字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学生发展心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学生的发展心得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1.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途径,必须瞄准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完善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除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还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

在创新驱动和大众创业的政策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创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还包括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产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学生的发展心得1.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校期间,学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开设了大量的实践课程,让我们有机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操作和实践。

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技术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还培养了我们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因为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中,我们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十四五 教育现状

十四五 教育现状

十四五教育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教育体系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期间。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教育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一、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提升,教育公平逐步实现。

我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教育体系,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层次,形成了适合国情和国情的教育制度。

在基础教育方面,我国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高等学历得到了较大提升。

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的学生在国际考试中表现优异,教育质量得到了认可。

二、教育问题我国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

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教育体制不够灵活,重视传统的知识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过分依赖分数和考试,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发展前景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教育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2.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方式。

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成绩,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留在教育岗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国教育在十四五时期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

形势与政策作业2000字

形势与政策作业2000字

形势与政策作业10电信1班陈纯斌2010914102问题: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何启示,中国应从何入手?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别的国家而独立存在并长期发展壮大下去。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领国及其他的国家的影响与作用。

其中如何根据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挑战与趋势,结合自己本国的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国长期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与体制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的国家领导人也曾今提出了,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的方针。

表明了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刻重要性。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有:1.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大力增加教育投资。

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把教育摆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支柱地位、基础地位。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以重视教育、增加教育投资作为竞选总统的口号。

布什曾表示要当“教育总统”。

日本中曾根等几任首相及其内阁都把教育列为国家重大改革内容之一,把教育看作是日本经济腾飞的支柱。

西方发达国家频频提出建立信息社会,也即建立知识、技术、智能社会,“学习社会”,“学习国家”。

在中国,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表示甘当教育与科技的总后勤部长。

美国1960年到1980年教育投资增加了六成,年人均教育费用达500美元。

日本1960年到1970年,教育经费增长了十倍,人均教育费用甚至高于美国。

中国近十几年来也在逐步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增长比例有时甚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例。

2.提倡教育民主化、现代化、国际化。

教育民主化下基础教育趋于普及,高等教育开始向社会、向更多人敞开大门。

到了八十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个别国家(如美国)正向普及化方面发展。

教育民主化,主要指教育思想、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美国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开始更新教学内容,搞新编教材,努力视线教学内容现代化,同时更新实验室设备,大量采用电子音像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首先,教育发展需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教育发展要紧跟这一趋势,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发展需要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教育者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到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再次,教育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了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们应该将科技创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智能教育平台等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教育发展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发展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教育专家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吸收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对国家发展面临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

主要表现为:站在了新的起点、明确了新的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

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

到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整体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是1949年的26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5位左右,而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全球排名50-60位。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院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整体还有待提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相对封闭,教育资源不够开放和共享。

这导致了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还面临着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的挑战。

国际化办学需要面临着语言文化差异、教育体系不同等问题,这也给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对于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加强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可以为学校引进更多国际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国际学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

研究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含200字】2. 正文2.1 高等院校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生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国际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留学生源地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

中国发展征文2000字近年来,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还是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国内,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同时,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科技企业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

中国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

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和载人航天器,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得到了改善,教育普及水平逐渐提高。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求学。

同时,中国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传承。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中国还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

然而,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中国的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的福祉,提高民生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中国正以强大的力量崛起。

中国的发展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许宁生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

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

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也逐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等方面更加注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特色;多种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特别是建立了国家、地方两级开放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西部高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国于2012年开始实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攻坚,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支持,以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同时,国家和地方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等方面还加大了支持和扶持力度,使中西部高等院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发展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高校学术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总经费达到452亿元。

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接近全国总数的4/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全国总数的1/5,在多个领域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急需、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各高校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高等教育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

各高校完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覆盖600所高校数十万学生。

启动“新工科”建设,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提升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

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好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高校完善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朋友圈”日益扩大。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桥梁。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高校积极参与中美、中俄、中法等8个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青年、智库等领域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就要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就要培养更多能与国际领军人才比肩的优秀人才,就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创新支撑和文化引领。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七个战略,每一个战略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强国必先强教,高等教育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地
位,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高等教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发展逻辑,也是我国高校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高等教育必须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进步,通过输送高质量人才和输出高水平成果,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目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国际坐标中明确方位,承担起更多全球使命。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高等教育服务开放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路径进一步清晰。

“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加快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实施绩效评估的动态管理和支持机制也必将推动高校注重自身建设,更加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迈出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一步。

“内涵式发展”意味着从关注规模、数量往重视结构、提高质量转变,从不平衡往推进公平转变,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需要加强战略思维、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宏观微观协同推进。

良好的规划是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必须在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下走向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全球影响的高等教育。

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加快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支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汇聚优质资源,有效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提升。

要放眼全球,努力在具有可比性领域和显示度的指标上,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要开放竞争,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盘活资源,调动积极性。

“双一流”既是一个突破性工程,也是一个引领性工程、示范性工程。

要通过“双一流”建设,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促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和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引领中西部高校创新发展;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和带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强整个高等教育。

以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为关键,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要完善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机制,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章程落实机制。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瞄准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深层次问
题,明确进一步向高校放权的任务要求,给高校松绑减负、放开搞活,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构建政府和学校新型关系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抓手,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交流借鉴。

教育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相互交流借鉴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的国际话语权与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理应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并且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以推动重大实践问题研究为目标,切实发挥高校新型智库作用。

推进高等教育研究新型智库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也是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提升高等教育决策水平的现实要求。

高校要继续优化服务作用,直接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理论探索、服务高校治理、服务国际交流。

目前通过院校规划实践促进院校管理的科学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自觉行动。

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中,院校规划必然成为其变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