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防治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关系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关系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笔者剖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机理及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提出防治措施的原则并列举实践中常用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冻胀与翻浆、防治措施、机理一、冻胀与翻浆的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时首先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峰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土粒剩余的分子引力,从下面水膜较厚的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时,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了渗透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向下传递。

在合适的冻结温度下,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水分发生连续向冻结线的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而形成的冰夹层、冰透镜体等冻结体,在冻结体体积膨胀过程中,相对于底部及侧部而言,只有顶层为较薄的沥青面层为自由边界,体积膨胀只有向路面隆升形成冻胀。

路面的不均匀隆起,促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断板。

在冬季形成的冻结体,在春季气温升高的条件下融化,使土基含水过多、如果细粒土排水能力差,土层就处于饱和状态,强度急剧降低,以至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形成翻浆。

路基内土体的冻、融变化以及由于地表温度升高导致路基土体中向上运动的毛细作用是形成道路翻浆的主要机理。

影响道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有土性、水体、气温及动力作用,其中,土性和水体是形成道路翻浆的内因,物质条件,气温及动力作用则是形成道路翻浆的外因,诱发条件。

二、冻胀与翻浆的相互关系冻胀与翻浆是统一过程的两个阶段。

冻胀发生在冬季,是路基上层显著聚冰的直接反映;翻浆虽发生在春季,也是在冬季路基冻胀的基础上,气温升高冻胀体融化时,路基水分过多,强度下降,经行车作用而形成。

冻胀与翻浆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有差异性。

一般情况下,冻胀大的路段,路基聚冰多,春融期水分多,容易翻浆或翻浆较重;反之,冻胀小或不冻胀的路段,土基聚冰少,春融期水分少,不易翻浆或不翻浆,这是冻胀与翻浆的一致性。

东北地区道路冻胀翻浆的防治与养护措施

东北地区道路冻胀翻浆的防治与养护措施

东北地区道路冻胀翻浆的防治与养护措施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不断深化,逐步扩大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数量,是顺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直观体现,并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出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各界逐步提高对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其质量与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冻胀与翻浆问题长期存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中,需要再提升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恰当措施对其进行彻底消除。

通过改善上述病害的方式,提升道路整体性能与效果。

一、如何防治冻胀与翻浆在东北地区,对冻胀和翻浆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为了减少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我们应依据科学,做好防治工作,合理设计,科学施工,防患于未然,保证道路的畅通。

1.提高路基排水工作的重视程度路基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例如地面水或者地下水。

设置良好的路基排水是改善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在保持土体现有状态的同时提升其干燥性。

水分汇聚以及气温较低,是东北地区出现冻结问题的源头。

通过良好的路基排水,可以将水分汇集的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

利用恰当的途径,将路基范围内涉及的水巧妙引离路基,是防止水分浸湿路基的重要方式,地面水以及地下水都可通过该种方法被顺利排除。

在排走路基范围内的水分时可利用多种方法,一般需要结合实际恰当选择管渗沟或者截水掺沟两种方式。

2.恰当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无论是在简便性方面,还是在经济性方面,该种方法所占据的优势都相当明显。

不断提升的路基填土高度是改善路面强度的重要方式。

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也会伴随着路基填土高度的提升而改变。

路基边缘与地下水或者地面水之间都保有一定的距离,可通过提升其高度的方式增加二者之间的距离。

在冻结过程中大量水分会不断迁移,迁移时呈现出向上部延伸的状态。

因此,提升路基填土高度可将迁移问题控制在理想范围,改善冻胀。

真正降低翻将出现的可能性。

3.隔离层的设置隔离层设在路基中一定深度处,其目的在于防止水分进入路基上部,从而保持土体干燥,起到防治冻胀与翻浆的作用。

浅谈农村公路冻胀与翻浆及防治措施

浅谈农村公路冻胀与翻浆及防治措施

浅谈农村公路冻胀与翻浆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产生冻胀与翻浆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农村公路冻胀与翻浆防治的基本途径,以及各种处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公路;冻胀与翻浆;防治措施冻胀与翻浆是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所特有的两种公路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高寒山区以及青藏高原,在上述地区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两种公路病害,所以是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产生冻胀与翻浆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的基本途径1、概念(1)冻胀在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土冻结过程中会发生水分迁移现象,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而且在冻结中凝结成冰,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由于冰的密度略小于水,故在冻结的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的膨胀,从而造成路基土的冻胀,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的现象,称为冻胀。

(2)翻浆在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土冻结过程中会发生水分迁移现象,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导致春融期间,路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使其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软、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2、冻胀与翻浆的关系冻胀与翻浆是统一过程的两个阶段,都是在夏、秋季地面水下渗或地下水位升高的基础上,在冬季负气温的作用下,发生水分迁移,使路基上层水分增多,并冻结成冰而形成。

冻胀发生在冬季,是路基上层显著聚冰的直接反映;翻浆虽发生在春季,也是冬季路基上层聚冰的基础上,化冻时路基水分过多,强度急剧下降,并经行车作用而形成。

3、影响冻胀与翻浆的因素公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

此外,翻浆还受行车荷载的影响, 在上述因素中土质、水、温度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3个基本条件。

(1)土质: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易形成翻浆。

这种土的毛细水上长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防治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防治

浅谈路基冻胀与翻浆的防治摘要对公路工程而言,后期病害会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常年属于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反复受到季节性冻土,或者连续冻土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路面的损坏,而这其中最常见的破坏就是路基冻胀,还有就是翻浆等。

公路一旦出现这两种危害,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公路使用质量和安全性,所以本文主要就公路路基冻胀和翻浆进行研究,认识路基冻胀和翻浆,并找出二者关系和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给出预防措施,希望给公路工程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路基冻胀;翻浆;原因;预防措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境内寒冷地区,还有高原寒冷地区分别比较广泛,这对于整个中国的公路網建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位于寒冷区的公路主要容易出现路面冻胀和翻浆两种危害,所以要想在北方寒冷区域,还有高寒地区建设公路,就必须要解决路基冻胀和翻浆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修建的公路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

1 路基冻胀与翻浆的概念在季节性冻土或者多发性冻土区域,公路路基难免会出现冻结现象,并且在其中会产生水分迁徙,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水分就会逐渐从路基向上流动,并在公路中结冰,而公路路基中间会形成面积比较大的结冰层,这时候路基整体会被抬起,而幅度又不相同,所以不均匀的起拱会导致路面在拉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不同的路面由于强软不同,所以也会产生不同的破坏。

而翻浆主要就是在季节性冻土和多发性冻土区域,公路路基还是会在气温较低情况下产生水流聚集向上,但是一旦当温度回暖,地基中产生的冰块开始消融,那么就会对公路造成强度的破坏,公路在荷载的影响下就会裂缝、冒泥和鼓包等[1]。

所以通过描述,这二者就是在同一公路的不同破坏过程,只要公路出现了冻胀,那么随着温度变化,就会产生翻浆现象,所以这对于防治公路这样的危害需要从源头控制,一举将二者从源头进行控制和干预。

2 路基冻胀与翻浆的原因首先是土质,其中粉质土就具有冻胀性,也易产生翻浆。

而黏性土只有在路基中水分供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并且伴随着冻土缓慢形成之时才会产生冻胀。

道路冻胀翻浆防治的研究

道路冻胀翻浆防治的研究

道路冻胀翻浆防治的研究摘要:我国季节冻土分布广泛,给道路后期运行带来较多病害,尤其在春季发生翻浆现象较为严重,本论文通过对冻胀翻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在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证明了防渗土工布对抑制冻胀翻浆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季节冻土;冻胀翻浆;防渗土工布0 前言我国北方分布广泛的季节冻土,随着土体的冻结,地下水随着土层毛细作用上升,由于道路表层温度较低,从而迅速凝结成冰。

在春季来临,土体中的冰晶体从地表向下逐步融化,由于受下部冻结层的影响,土体中融化水无法及时消散,导致土体中自由水越聚越多。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提高,导致路基土体发生软化至流动,以泥浆形式从路面裂隙处冒出。

由于翻浆现象的发生,路基土体强度较大幅度的降低,导致路面变形加剧,路面平整度急剧下降,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同时明显增大道路养护工作量。

1 冻胀翻浆影响因素a、路基土的颗粒级配经对冻胀翻浆地段进行调查,路基土多为细粒土,以粉土为最,其导致的毛细水上升高度较高,且渗透性较差,为冻胀翻浆提供了基础。

b、环境水的影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位于路基土毛细水区域内时,在冬季随着毛细作用,地下水将不断向路基上部汇集;同时地表水也会随着路面裂缝进入路基范围内,为冰冻区提供来源。

c、温度影响当冬季气温骤降时,路基土中的弱结合水在未发生迁移的情况下发生冻结,将会堵塞毛细通道;当冬季气温缓步下降时,路基土中的弱结合水将源源不断进行迁移,冻胀作用将十分明显。

同样,春季气温回暖缓慢时,冰晶体会缓慢融化并渗透至地层深部;回暖迅速时,上部冰晶体快速融化,而下部冰晶体来不及融化或很难快速排出,为冻胀翻浆提供了基础条件。

d、路面类型影响沥青路面吸热性好,透气性差,水分的蒸发受到限制,导致水分难以散发,且春季翻浆效果明显;相比之下,混凝土路面相对较好,且发生翻浆现象较少。

e、荷载影响道路荷载主要表现为动荷载,在冬季冻胀作用使路面产生起伏,在动荷载作用下,使冰晶体产生不均匀融化现象,从而使融化区和冻结区形成剪切破坏带;春季在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中的自由水处于超静孔隙水状态,大量的细颗粒在荷载作用下沿路面裂缝上升,导致路基土密实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路面结果破损严重。

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防治问题探讨

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防治问题探讨

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防治问题探讨【摘要】冻胀与翻浆是是新疆地区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两种道路病害,因而也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工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在预想冻深范围内换填冻胀土的“置换法”,而在冻结深度较大、交通量比较少或缺少优质置换材料的情况下,适于采用隔温法防止冻胀。

【关键词】道路病害;翻浆冻胀;治理措施0.前言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床,支撑着路面结构,承受着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当路基填高等于1.5m时,还将一部分轮载传递到地基。

路基和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对路面结构的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强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横向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

路基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时,如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含水率低,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因其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率控制不力,压实效果达不到要求,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实或压实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在包括降雨入渗、地下水位变动等周围水环境影响下,路基吸水而引起土体含水率增大,造成土体重度的改变,土体强度降低,造成路基承载能力不足。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当有水分供给时,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的现象,称为冻胀。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在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1.道路冻胀与翻浆成因分析道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

市政道路施工中冻胀翻浆病害及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中冻胀翻浆病害及处理技术

一、引言在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人们对冻胀翻浆危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总体来看,这一病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域性的气候特点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也与道路施工中未采取预防措施,或是后期养护不到位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当重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例如施工环节做好路基、路槽排水,增加填土的厚度与压实度,以及设立隔温层、防冻层等,降低甚至是消除可能引发冻胀翻浆危害的因素,从而保障市政道路的质量与安全。

二、市政道路冻胀翻浆的成因分析冻胀翻浆是指,路基水在冬季受低温影响,温度较高的水向温度较低的土层方向转移,在温差聚水作用下,水分迅速聚集并逐渐形成聚冰层。

水的补给是由地下毛细作用引起的,使路基表层水分不断增加,结冰后土体膨胀增大,形成冻胀。

当每年春融季节来临时,许多公路路面出现弹簧、网裂、鼓包,甚至冒泥、路面被压翻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为:1.施工工艺不合理道路冻胀翻浆病害的发生,除了直接相关的气候条件外,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不合理的工艺,或是没有做好低温冻害的防范措施,也是引发这类病害的主要原因。

例如没有按照要求修建排水系统,特别是在一些低洼路段,没有完善排水系统的情况下,未将影响路基填筑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这些低洼位置更容易富集地下水,导致路基地下水位上升,也就有更大概率发生冻胀翻浆。

另外,部分施工单位出于成本控制考虑,没有设隔温层、防冻层,也会增加冻胀翻浆的发生概率。

2.土质的特殊性在实际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段市政道路,有些地方冻胀翻浆危害十分严重,但是也有部分路段完好无损。

通过调查分析,出现这种差异主要与不同路段的土壤类型有关。

在粉质土为主的路段,冻胀翻浆的发生率较高。

这是因为粉质土内部的毛细管较多,在负温度作用下,深层地下水会沿着毛细管从地表深层逐渐向浅层移动,因此粉质土路基更容易发生冻胀。

相反,在一些黏性土为主的路基,则因为地下水的迁移速度慢,同样条件下冻胀危害较轻。

因此选择合适的路基填料对减轻冻胀翻浆危害有重大意义。

简析防治路基冻胀翻浆的措施

简析防治路基冻胀翻浆的措施

简析防治路基冻胀翻浆的措施冻胀与翻浆是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所特有的两种公路病害,通过对已建成通车公路的多年观察发现,冻胀与翻浆两种病害占有很大比例,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效果,不仅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车速、舒适度和人们对高速公路的总体评价,同时也影响了运行车辆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路基路面设计中对易引起这两种病害的路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杜绝此类病害的发生,保证公路的使用效果。

1 冻胀与翻浆的产生为了降低冻胀与翻浆对道路造成的危害,从冻胀翻浆的产生原因入手,主要有以下几点:1)道路勘测设计时路基填土偏低。

公路路基翻浆大多数发生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路段,路基高度过低、边沟积水或地下水极易侵入路基、路面。

2)筑路材料水稳性差,冻胀性强,压实强度不够。

翻浆路段路基填筑材料均为水稳性差,冻胀性强的粉性土,粉性土具有透水性大,毛细水上升高,用该土填筑的路基,在压实度不足的情况下,水分迁移加快,春融后公路承载能力由于土中水分增多而急剧下降,路面中含水量超过塑限,承载力降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造成路面翻浆破坏。

3)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筑路材料的含水量控制不严格,路基填土过湿,致使雨季施工段土体内含水量过高,该路段在日后的行车荷载作用下,易出现松散和冒泥现象,就是造成路基翻浆破坏。

2影响冻胀与翻浆的因素通过分析冻胀与翻浆发育的过程,冻胀翻浆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都是由温度、水、土、路面和行车荷载的共同作用。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温度、荷载、土颗粒和土中水共同作用是造成道路冻胀的主要因素,而行车荷载是影响翻浆的主要因素,因为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

2.1 土的粒度组成对于土的粒度组成,当粗粒土中无粉粘粒充填情况下,粒径较大,表面积较小,冻胀性最弱;当粗粒土中的粉粘粒含量增大时,粒径变小,土粒与水相互作用增强,土体渗透性减小,此时冻胀性最强;当粗粒土含量减少,粉粘粒含量增大到占主要组成时,土颗粒于土中谁的作用很强,但因为土壤渗透性骤减,使水分迁移的通道减少,影响到冻结时水分向冻结源迁移聚集,冻胀性反而降低。

市政道路路面翻浆现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路面翻浆现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路面翻浆现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普遍会出现季节性冰冻,在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路基地质不良、含水量过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车辆行驶的外力作用下,有些路段的路基在春融季节会出现弹软、裂缝、冒泥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之为路面翻浆。

路面翻浆作为一种道路病害,会给车辆行驶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危险,因此对于翻浆现象的成因及处理方法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标签:道路翻浆;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翻浆现象是市政道路的病害之一,并且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

防治翻浆的根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体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

掌握了翻浆的形成原因,对每项道路工程进行精心设计、认真施工,尽量从源头上杜绝翻浆的发生,减少道路病害,加快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道路翻浆成因及影响因素1、道路翻浆的成因路基水在秋季易于发生聚积,因受到农业灌溉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的下渗会使地下水位升高而导致路基水分增大。

冬天就把路基上部的土冻结,对于路基下部的土起到一定保温作用。

水分一般就会向土体内温度较低位置进行移动,因而逐渐增加路基上部的水分,由于路基上部温度较低就会发生结冰现象,由于冻胀造成路面发生隆起或冻裂。

转年春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大,使土基的冻层完全融化形成的水分发生下渗,土随着不断干燥后,还会逐渐恢复土基原有强度,这就是道路翻浆的整个形成过程。

2、影响道路翻浆的因素道路翻浆是由于多种因素发生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度、土质、路基及行车荷载这五个因素,而形成翻浆的基本条件是水、土质和温度。

2.1水翻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道路翻浆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道路所处地段的路基浸水情况、地下水、地表水及路面排水等,路基中水的移动贯穿翻浆形成的整个过程。

对道路翻浆的形成水能起到控制作用,没有水道路就不可能发生翻浆灾害。

水的体积随气温变化而变化,0℃以下时路基中的水就会凝结成冰,这时其体积就会发生一些膨胀,液态水的渗透流动性较好,主要是因为水分子比土体孔隙要小,但土体孔隙管壁通常会发生粘滞效应,就会使地下水的渗透速度降低。

浅谈道路翻浆的形成原因及防治

浅谈道路翻浆的形成原因及防治

浅谈道路翻浆的形成原因与防治翻浆是寒冷地区道路上特有冻害现象。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春融解冻期间,道路表面常会出现不均匀起伏、鼓包、龟裂和潮湿现象,经车辆反复辗压作用,发生弹簧现象,甚至路面破裂,挤出泥浆,使路基失去承载力,路面沉陷破坏,形成翻浆。

翻浆的发生,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影响车辆安全通行。

一、翻浆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

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逐渐移向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湿的能力。

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

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气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部分冻结,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

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

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

翻浆发生在春融解冻期间。

大连地区通常在3月中旬就有翻浆初期症状。

春季气温回升到零上,土基开始解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融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除,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

当融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

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量破坏,稀软的泥浆便会沿着开裂的路面缝隙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即形成翻浆。

二、翻浆形成的因素影响公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有:土质、温度、水、气候、行车荷载、人为因素等,其中土质、温度、水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形成翻浆的三个自然因素。

1、土质。

粉性土是最容易翻浆的土,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而且土中的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幅度大而快,容易丧失稳定。

防止道路冻胀翻浆措施研究

防止道路冻胀翻浆措施研究

防止道路冻胀翻浆措施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大量上马。

而在冻土区域修建公路时,冻土冻胀翻浆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冻土的特殊工程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防治技术。

本文详细分析了道路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道路;冻胀;翻浆;防治原则;防治措施伴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不断建设,冻土地区修建公路也越来越多。

受当地水文地质和自然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公路路基常出现冻害现象而缩短路面使用寿命,达不到相应的设计年限要求。

冻胀翻浆是当前我国冰冻地区公路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公路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做了深入探讨。

一、道路冻胀翻浆的成因分析冻胀翻浆是当前公路的主要病害,其产生机理为[1]:冬季时土基内形成特定的温度坡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自由水和毛细水首先冻结成冰晶体,而在正温区内水在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上层的负温区补充迁移,从而使冻结的冰晶体不断增长直至形成聚冰层,使土基体积不断膨胀从而导致道路冻胀发生;春季时,土基融化深度到达聚冰层时,土基湿度不断增大,承载力大幅下降,行车荷载作用使泥浆沿开裂的路面缝隙形成较深车辙从而导致翻浆的产生。

道路冻胀翻浆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水、土质、温度和路面是导致道路冻胀翻浆产生的基本条件。

1.1温度因素的影响合适的冰冻指数和冻结深度是形成道路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2],在相同的冰冻指数和冻结深度条件下,冻胀翻浆的形成受冻结速度和负气温作用的影响较大。

1.2路面因素的影响路面变形破坏是冻胀翻浆的主要表现形式。

路面类型对道路冻胀翻浆的影响较大,在潮湿土基上铺筑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透气性较差导致路基中水分蒸发渠道不畅,聚冰层厚度增加从而导致道路冻胀翻浆。

路面厚度对道路冻胀翻浆也产生一定影响,路面厚度较大时可减轻或避免冻胀翻浆的发生。

1.3材料因素的影响粉性土中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速度较快,在负温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水源供给充足时可形成严重的冻胀,春季时承载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形成翻浆。

浅谈路基季节性冻融翻浆原因与防治

浅谈路基季节性冻融翻浆原因与防治

浅谈路基季节性冻融翻浆原因与防治当每年春融季节来临时,很多公路路面出现弹簧、网裂、鼓包,甚至冒泥、路面被压翻等现象。

翻浆对道路安全是个严重的隐患,轻则降低车速,多耗燃料,增加养护费用,重则会发生车毁人亡的严重交通事故。

1前言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除了常年冻土以外,还有就是季节性冰冻地区,而翻浆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特有的冻害现象,当每年春融季节来临时,很多公路路面出现弹簧,网裂,鼓包,甚至冒泥,路面被压翻等现象。

翻浆对道路安全是个严重的隐患,轻则降低车速,多耗燃料,增加养护费用,重则会发生车毁人亡的严重交通事故,为此,对于翻浆要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避免事故的发生。

2发生翻浆原因分析路基翻浆主要是由路基土质,水,路面结构,行车荷载,温度等打算的,其相关关系是:土质——内因,水——条件,温度——媒介,这三个是道路发生翻浆的自然因素,一旦三者共同作用,加上行车荷载的激发,翻浆就产生了。

(1)水对翻浆的影响水是翻浆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

路基中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见下表;我省很多新建路面完工通车不久即出现翻浆等病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没有修建排水措施,排水系统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在防治翻浆过程中首先要摸清水的来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水侵入路基内部,降低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削减路基原始含水量,完善排水系统,切断入侵路基的水源。

(2)路基填土的影响不同类别的路基填土,在水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积累是不同的,各类土冻前土基含水量和冰冻期聚冰量有显著差异,下面简要谈谈几类土的性质:①砂类土:这种土属于粗粒土,透水性好,无塑性或低塑性,毛细作用弱,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轻,强度和水稳性比较好,即使含有较多水分也能保持一定强度。

②粉性土:这种土属于细粒土,它的透水性小,吸湿性大,毛细作用剧烈,在0℃下水分聚流现象严重,一旦土体水分增加其强度很快降低,水温性较差,很简单翻浆。

浅谈如何防止道路翻浆\冻胀的发生

浅谈如何防止道路翻浆\冻胀的发生

浅谈如何防止道路翻浆\冻胀的发生摘要详细的分析引发道路发生冻胀、翻浆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道路;翻浆;冻胀;防止翻浆是公路养护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多发生于我国北方季节性冻胀地区。

由于道路积水排除不畅,在温度的连续变化中温差变化较大,就要引起路基的冻融,进而导致道路的冻胀和翻浆,破坏路面,严重时还会中断交通,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影响冻胀和翻浆的主要因素引起道路冻胀和翻浆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水、温度、土质、外载。

1.1水和温度水和温度是引起冻胀、翻浆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水分的迁移和温度的变化,才引起了道路的冻胀和翻浆。

冻胀和翻浆多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入冬和春融季节。

由于道路表面的排水设施不完善或地下水位高,有充足的外部水源供给,使得土壤中的自由水在温差的变化作用下,由路基内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不断的移动,在路基的某一层面形成了聚冰层,由于外部水源充足,使得聚冰层加厚,导致体积膨胀,就要引起路基冻胀,严重时会造成路面的隆起开裂。

待到来年温度回升后,路面及路基中的冰冻层开始融化,由于路面结构层的吸热和导热性较强,使结构层自身及其下路基土融化较快,因而,在化冻开始一段时间内,路基中的水份不能迅速向下或向两侧排除。

路基上部处于过温状态。

由于路基处于过温状态使得路基强度显著下降。

这样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就发生了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外冒,路面大量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1.2土质在多水地区的路基填土的土质选择上,一定要选用砂性土质,砂性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由于孔隙较大的原因,它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的现象很轻,不易产生冻胀、翻浆现象。

相反,粉性土和粘性土的土质一般存在着毛细现象。

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随着土基的冻结,有可能形成较严重的聚冰。

尤其是粉性土,该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较快,在0℃以下水分聚流严重,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失稳。

1.3行车荷载在春季冻融期间,由于路面的承载能力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就容易形成翻浆。

谈谈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及养护

谈谈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及养护

谈谈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及养护公路路基翻浆表象是中国常见的公路病害。

翻浆的发作,不只会损坏路面,阻碍行车,严峻的还会中止交通,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战备都具有必定的损害,并添加公路维护作业。

下面个人就防治中的疑问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翻浆的防治办法防治翻浆的底子方法是:避免地上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住前或冻住进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化冻期,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扫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布局层中;改进土基及路面布局;选用归纳办法防治。

1.做好路基排水,进步路基杰出的路基排水能够避免地上水或地下水浸入路基。

使路基土体坚持枯燥,然后减轻冻住时水分聚流的来历,这是避免和处置地上水类和地下水类翻浆的首要办法。

2.铺设隔离层隔离层设在路基顶面下0.5m~0.8m处,其意图在于阻断毛细水上升通道,坚持上部土基枯燥,避免翻浆发作。

地下水位或地上积水位较高,又不宜进步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

3.设置路肩盲沟或渗沟(1)路肩盲沟为及时扫除春融时间路基中的自在水,到达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意图,可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

适合于路基土透水性较好的地下水类翻浆路段。

(2)排水渗沟为了下降路基的地下水位,可在边沟下设置盲沟或有管渗沟。

为了阻拦并扫除流向路基的层间水,可选用截水渗沟。

4.换土对因土质不良形成翻浆的路段,可在路基上部换填水稳性好、冰冻安稳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以进步土的强度和安稳性。

5.改进路面布局层(1)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是用砂砾、粗砂或中砂作成的垫层。

它具有较大的空地,能间隔毛细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进程中体积改变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

它还具有必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分散,然后可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2)铺设水泥安稳类、石灰安稳类或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垫)层这类基(垫)层具有较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冻稳性,能够进步路面的全体强度,起到减平缓避免路基冻胀和翻浆的效果。

但在重冰冻区域湿润路段,石灰土不宜直接选用,须与其它办法合作运用,如在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等。

公路路基冻胀与翻浆的研究与防治

公路路基冻胀与翻浆的研究与防治
3 . 温度 的影 响
当气温骤 降且冷却 强度很 大时 ,土的冻结速 度很 快 ,土 中的弱结合 水及 毛细水还 来不及 向冻结 区迁 移就在原地 冻结成冰 ,毛细通道也被冰 晶体堵塞 ,这时形成 的冻 土一般 无明显 的冻胀。 当气 温缓 慢下降 , 冷却强度小 ,但 负温持续 的时 间较长 时,就 促使未冻结 区水 分不 断地 向; 东结区迁移积聚 ,在 土中行车冰夹 层 ,出现 明显的冻胀现象。可见 ,在封 闭的体 系中 ,土体 的冻胀 系数 随着 土中温度 的降低而增 大。当温度
水情况下也 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
2 . 水 的影 响 ; 东胀 与 翻 浆 的过 程 ,实质 上 就 是 水 在 路 基 中 迁移 、 相 变 的 过 程 。 路 基 附近 的地 表 积 水 及 浅 的地 下 水 ,
能提供 充足 的水 源 ,是 形成冻胀 与翻 浆的重要 条件。 影响路基 的水分成 两大 类即地下 水 ( 上层滞 水 、潜 水 、层 间水 、裂隙水 、泉水 、管道 漏水等 ) 和 地面水 ( 季节性 积水 、路旁积 水、路面 渗水 、流 向路基 的 水 ) 。受地 面水和地下水 的影响 ,土基经 常潮湿 ,导致翻浆。
《 1 5 0
》 建 设 施 工
达 到 一定 负值 时 ,土体 冻胀率 开始 增大 ,随着 温度 的 降 低 ,土体冻胀率趋于稳定值 ,温度继续下降 ,其冻胀率增 加 极微 ,甚至有 的土 冻胀率会有轻微下降。一般而言 ,在 相 同条件下 ,粗 粒土的起胀温度 比细粒土要高些。
有充足水源供给 可形成特 别严 重的冻胀 ,在春融 时承 载能力急剧下降 易于形成翻 浆。黏性土虽有较厚 的结 合水膜 ,毛细水上升 虽高 ,但毛细孔隙很小 ,速度慢 ,只在水源供给充足且j 东结速 度缓慢的情况下 ,才能

市政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成因分析及主要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成因分析及主要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成因分析及主要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5-20T05:28:07.05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月3期作者:傅俊[导读] 我国市政道路作为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时间的道路运输,道路难免会出现破坏,甚至是道路冻胀、翻浆等病害。

傅俊江苏八达路桥有限公司 213000 江苏常州摘要:我国市政道路作为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时间的道路运输,道路难免会出现破坏,甚至是道路冻胀、翻浆等病害。

从本质上来看,产生道路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是水在路基土中的迁移和相变的过程,尤其在冻土地区,冻胀翻浆是其特有的两种道路病害,且多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

该文通过对市政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的成因分析,提出有效地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案,减少道路冻胀及翻浆等病害的发生,进一步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道路;冻胀翻浆;病害成因;处理措施前言:冻胀与翻浆是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所特有的两种道路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高寒山区。

本文阐述了路基产生翻浆、冻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具体的处治办法,从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1市政道路冻胀翻浆现象的发生原理1.1冻胀现象的产生原理产生道路冻胀的实质原因,与路基下方的土壤和水分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就是冻土中发生了水分迁移,即在低温的情况下,路基下方的土壤水分集中向冻结区迁移,粉性土的冻胀性是最强的,这种土里的水受到路基表面张力的作用,会沿着比较细的孔隙方向上移,故称之为“毛细水”,而且毛细水在低温情况下的动态速度较高且快,因此最容易造成冻胀现象。

1.2翻浆现象的产生原理道路翻浆现象的实质原理,主要就是水在路基土层中发生转移的过程,因此影响翻浆现象的重要因素来源于水的作用。

受到地区气候和雨水的影响,道路的路基在还未发生冻胀之前,就已经蓄积了大量的水分,当冻胀现象产生,土壤里的水分向上移动,再受到外界地表积水、河流灌溉水等水分渗入,无形中增加了地下水的水位,导致冻胀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水分转移,继而加快了翻浆现象的发生。

季冻区道路冻胀与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

季冻区道路冻胀与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

季冻区道路冻胀与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摘要: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由于冻土融化导致路基冻胀与翻浆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路面开裂,为车辆的正常行驶带来了安全隐患。

文章介绍了公路路基冻胀与翻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发防治措施,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对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效果明显,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路基,冻胀,翻浆,成因,防治措施一、公路路基冻胀与翻浆成因在季节性冻土地区低温作用下,水泥道路的路基路面中所饱含的水分因为毛细作用从下部向上凝聚,在路基的顶部发生结晶作用,结晶完成后在低温的作用下开始产生冻结现象,此时,因为在低温区存在自由水,自由水也向冻结区域定向移动,导致结晶体加速生长。

在形成的结晶体的四周,土壤颗粒为了平衡四周压力和冰晶体水膜的吸附力,便从周围为发生冻结的土壤中吸引水分子向其靠拢,在此作用下,冰晶体再次得以生长,冻结形成大的冰透镜体。

因为在路基土的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冰晶体排斥其他溶质,其中包括路基土中的极小土颗粒,这就导致土壤颗粒在冻结过程中,产生向冻结面前缘的移动现象,加上行车荷载的作用,从而导致翻浆现象的出现。

二、路基冻胀和翻浆的影响因素冻胀和翻浆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基本都是温度、水、土、路面和行车载荷的共同作用。

而在翻浆的影响因素中,行车荷载的作用性至关重要,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交通量越大,车辆越重,翻浆也会越多,越严重。

1、路基的含水率路基中的自由水是路基产生融沉病害和冻胀病害的关键因素。

冻胀、融沉的本质是路基土中的自由水在路基中变化、迁移的过程。

冻胀量的基础是路基土中自由水的含量以及土壤中自由水的补给量。

当路基土中的含水量较高时,春季回暖产生的融沉现象就越明显,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也就越明显,造成对公路的破坏也就越严重,路面功能正常发挥受阻。

当路基中的土壤处于干燥状态时,路基土中的水分也会发生迁移,但是发生迁移的方式得以改变,主要是水汽扩散的形式进行迁移。

季节冻土地区冻胀与翻浆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

季节冻土地区冻胀与翻浆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

季节冻土地区冻胀与翻浆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摘要:本文在介绍季冻区路基冻胀和翻浆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对影响路基冻胀和翻浆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改善土质的冻胀性、改善路基的水分条件、改善路基的湿度状态、改善路基路面结构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季节冻土区冻胀翻浆防治措施前言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整个冻土区约占全国面积的70%。

其中长期处于冻结状态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北部及高山地带和青藏高原上,并零星分布在季节冻土区内的一些高原上,总面积约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22.4%[1]。

而仅地表层冬季冻结、春夏季融化的季节冻土就遍及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疆域,包括贺兰山至哀牢山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以及此线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道路随季节交替发生冻融循环变化,由此产生的病害主要是冻胀和翻浆等。

1 冻胀和翻浆的发育过程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道路上,冬季,有些路段的路基由于土体内水分的冻结而膨胀起来,严重的地方使得路面胀裂,出现裂缝;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这些膨胀起来的地方又因土体融化塌陷下去,如经过车辆的碾压后,泥浆就从路面裂缝中翻到路面上,而形成翻浆。

翻浆地段的路基在秋天往往是很好的,含水量并不太多,只是因为经过一个冻结和化冻的过程就聚集了过多的水分。

由此看来,这些水分显然是在冻结过程中增加的。

试验证明:当土壤内部温度降低,发生冻结的时候,在附近温度较高而尚未冻结的水分,就会向温度较低的冻结区移动而聚集。

这是因为分子吸力的作用,土壤颗粒表面包着一层一定厚度的薄膜水,当温度降低薄膜水开始部分冻结的时候,剩下的水膜厚度而减薄,分子吸力有了剩余,将温度较高处的尚未冻结的薄膜水源源不断地吸来,于是就发生了土壤水分向冻结区的聚流现象[2] [3] [4]。

2 道路冻胀翻浆的影响因素2.1 土质土体的土质条件影响着冻胀的发生。

不同的土质条件,土的冻胀性也不同。

土质的热物理性质取决于土的粒度组成、密度、矿物成分、湿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冻胀及翻浆病害防治问题探讨
【摘要】冻胀与翻浆是是新疆地区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两种道路病害,因而也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工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在预想冻深范围内换填冻胀土的“置换法”,而在冻结深度较大、交通量比较少或缺少优质置换材料的情况下,适于采用隔温法防止冻胀。

【关键词】道路病害;翻浆冻胀;治理措施
0.前言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床,支撑着路面结构,承受着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当路基填高等于1.5m时,还将一部分轮载传递到地基。

路基和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对路面结构的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强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横向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

路基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时,如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含水率低,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因其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率控制不力,压实效果达不到要求,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实或压实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在包括降雨入渗、地下水位变动等周围水环境影响下,路基吸水而引起土体含水率增大,造成
土体重度的改变,土体强度降低,造成路基承载能力不足。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当有水分供给时,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的现象,称为冻胀。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在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1.道路冻胀与翻浆成因分析
道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

翻浆除受这四个因素影响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

在上述诸因素中,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三个基本条件。

1.1人为因素
在下列情况下,都将加剧翻浆的形成设计时对翻浆的因素考虑不周,路基设计高度不够,特别是低洼地带,路线没有避开不利的水文地质地带,缺乏防治翻浆的措施,以及路面结构组合不当,厚度偏薄等。

填筑方案不合理,不同土质填料混杂填筑,或采用大量的粉质土、腐殖土、盐渍土、大块冻土等劣质填料,或分层填筑时压实度不足。

排水设施堵塞,路拱有反向坡,路面、路肩积水,对翻浆估计不足,且无适当的防护措施。

1.2材料因素
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

这种土的毛细水上
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翻浆。

黏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与翻浆。

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较多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与翻浆。

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与翻浆,因其毛细水上升高度小、聚冰少,且在饱水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但当粗粒土中粉黏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与翻浆。

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

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重要条件。

降雨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率增大,使地下水位升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1.3温度及行车荷载因素
没有一定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是难以形成冻胀与翻浆的,没有更大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是难以形成严重冻胀与翻浆的。

而在同样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的条件下,冻结速度和负气温作用的特点对冻胀与翻浆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4路面影响因素
冻胀与翻浆都是通过路面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冻胀与翻浆和路面是密切相关的。

路面类型对冻胀与翻浆有影响,如在比较潮湿的土基上铺筑沥青路面后,由于沥青路面透气性较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可能导致聚冰增加、冻胀量增大,
以致出现翻浆。

路面厚度对冻胀与翻浆也有影响,路面厚度大时可减轻冻胀,也可减轻或避免翻浆。

2.道路冻胀与翻浆主要防治措施
2.1置换法
置换法是采用非冻胀材料换填部分冻胀性土的方法,应用时需要确定的问题主要是冻结深度和置换到何种程度。

采用置换法应对当地的土质、气温及地下水进行调查,并确定采用防止冻胀措施的路面冻结深度,然后根据得到的冻结深度,确定不引起路面产生冻胀破坏的置换深度。

冻结深度是以冻前的路面表面为基准至地基中线为目止的深度。

路面冻结深度是由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决定的。

除此之外,日照条件、路面颜色、路面结构、路面上的积雪数量等许多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冻结深度可以根据观测的气温资料由计算来确定,但对高速公路等一些重要的路面结构,最好在冻结最严重时期进行实测,以确定最大冻结深度。

在积雪寒冷地区,确定路面的置换深度时,各国有不同的要求,如日本以道路最大冻深的工作为标准。

2.2稳定土处理法
道路的基层如使用不够稳定的土类,可掺入适当数量的水泥进行处理,能提高其强度和承载能力,并增加抗冻和抗水性能。

但必须注意到,水泥剂量过大会产生收缩裂缝。

至于粉碎、拌合与压实等。

工序也很重要,必须合乎要求。

在沟渠衬砌等工程中,对于很湿的塑性土应用水泥进行稳定,通过实践证明也有显著效果。

2.3防止翻浆防水工作要做好
从翻浆现象的实质来看,水是其发生的基本诱因也是必要条件,所以说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它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是防止翻浆发生的首要任务,也是抑制翻浆的最有效方法。

在防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易发生翻浆地段可以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设计置隔离层,例如利用土工布等,这是个长期的防治,在工程的同时也要对当时时期的温度进行长期监控,如果温度持续的寒冷我们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使用不同的材料来防止翻浆的发生,同时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去处理好相关问题。

2.4改善路基结构
石灰土结构层:石灰土具有一定性的板体性,可使行车荷载传至土基上的应力分布均匀并逐渐扩散减少,石灰土水稳定性和冰稳定性较好,力学强度较好。

石灰土属于多孔性材料,对上基水温状况有调节作用。

石灰土基层中的石灰剂量应根据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合理选定。

上层可采用8%~12%,下层可采用6%~8%,石灰土垫层的剂量可采用 4%~6%。

石灰中所含活性氧化物不少于 60%,杂质含量不超过10%,块石灰占总量 70%,如果低于上述要求可相应提高石灰剂量。

对土的要求是采用塑性指数一般在7~15的粘性土较好,粉性土次之,砂土则不宜使用。

不易打碎的粘土和腐殖土不应采用,土中草皮、树根等杂质必须清除。

3.结束语
在以上这些措施中,工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在预想冻深范围内换填冻胀土的“置换法”,而在冻结深度较大、交通量比较少或缺少优质置换材料的情况下,适于采用隔温法防止冻胀。

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部分的应用于道路和机场等通过交通量较小的路面。

稳定土处理法则是用于粘性土构成的软弱路基情况,也可与置换法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付丰.道路路面翻浆现象成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