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一二讲共46页文档48页PPT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播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 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 要地介绍,使初次涉及传播学 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 观的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communication:历史悠久(中国古代传播概 念),20世纪得到重视。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 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 施拉姆
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的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操作手,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不主要依靠现金,而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将和全球成 为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口语传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漫长时代 具有局限:短距离;记录性差
二、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结绳符号 原始图画 象征性图形 象形文字
中国秦墓竹简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优点: 长久保存信息 长距离传递信息,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留存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Charles Horton Cooley:“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 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 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 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最新成果” ——社会学传统 Charles Sanders Peirce:“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 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 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 者说是由标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符号学传统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趋势: 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体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日 益独立。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原先赞同此讯息的人
原先反对此讯息的人
教育水平低者
教育水平较高者
返回
5.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 (Wilbur L. Schramm)
(1)创建了4个高水平的传播学研究机构。①1934 年建立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②1948年建立伊利 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③1955年建立斯坦福大学 出传播研究所。④1973年建立夏威夷东西方中心 传播研究所 。
(1)他首创了“群体 动力论”和“场论”
(2)提出“把关人” 等概念
返回
4.卡尔·霍夫兰 (Carl I. Hovland)
(1)一是对战争期间拍摄的连续影片《我们为何而战》 的放映效果的评价。
(2)另一著名成果是“一面理”和“两面理”理论:
只说一面的讯息
两面都说的讯息
(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
(2)他编写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从而建立了完整
的传播学理论体系。①第一类是传播学教材 。②
第二类是传播理论研究著作。③第三类是专门研
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快发展传播事业并通过传媒
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著作。
返回
二、传播学的发展
(一)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军事因素 4.技术因素
二、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
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
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
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因此,经 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 一起的。
三、研究传播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传播学概论-PPT

传播学概论-PPT
李彬 《传播学引论》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传播学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一二讲

传播学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一二讲

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从理论、历史、实用三者交 融、汇聚的层面,依据传播要素和研究内容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宏 观、中观、微观递进的顺序,用八大理论板块来构筑和组建。
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 3.传播主体论 5.传播载体论 7.传播方法论
2.传播过程论 4.传播客体论 6.传播对象论 8.传播环境论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和确认,应以学科论、过程论为统筹,以主 体论、对象论为中坚,以客体论为核心,以载体论为渠道,以方法 论为辅助,以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顾及传播效果及评估。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传播学 的
研究意义
◊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二、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四、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 个人在社会竞争的最新的需求。因此,它不论是对理论工作 者,还是对相关部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不论是对职业传播 者,还是对社会大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播学就是宣传学”吗?为什么?
传播学 与
其他学科 关系
7、传播学与历史学 作为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学,它可以帮助传播 学来研究已经过去的传播活动,探寻传播现象发生的先后次序 和历史因素,揭示传播媒介变革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从而 使传播学能够获得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 8、传播学与地理学 媒介地理学是传播学发展新趋势,它更关注地理中媒介文化的 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虑整个地球的媒介行为,它将从人 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传播现象及媒介活动的地理分 布和发展规律。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课堂)

传播学概论(课堂)

的印刷报纸。 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现 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它是周报,每周一张。 1660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周刊《莱比锡新闻》 改为日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到19世纪30年的中期,美国出现了真正的大众 媒介——便士报。这是快速印刷技术和报纸的 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真正的大众传播 媒介。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西方传播学的发展
大致可以将传播学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20~30年代,传播学研究只不过是散金碎玉, 分散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人们主要关注传播 效果,并产生了最早的传播学理论,即效果 研究中的枪弹论。 – 这一时期的研究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刺 激—反应”理论的影响。
第二阶段 – 40~50年代,传播学研究开始兴盛。 – 50年代被认为是模式建立的鼎盛时期。 – 许多新的理论被提出。 第三阶段 – 70、80年代以后,传播学的分化与综合。 – 研究方向、重点、内容的转变。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产生以前,社会信息难以大规模
复制的。因此文字的使用是特定阶层的 事情。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化 的扩展性传播和保存成为可能。
公元105年以后,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五世纪中国已经普遍地使用纸张。
公元八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12世纪时传入欧洲,14世纪时欧洲各国普遍使
三、传播的类型
两种分类
二分法——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 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 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 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 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 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四分法——即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