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说课稿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它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学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婚姻家庭道德要求;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精神,培养法制思维,尊重神会主义法律权威。
2、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思修》(2015年修订版)。本教材共包含教学内容9个章节。教材内容精炼,从实际问题出发,对理论问题的选择也是针对问题来选择的。这些改变对于我们任课老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每一章甚至每一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保持教材的灵活性,才会把教材用活。
第一部分 (1-3章)分别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第二部分(4和5章)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及其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集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
第三部分(6-8章)第七、八章,集中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
1、演讲式教学法;一是教师自身运用演讲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二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活动;三是采用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
2、“四步式”教学法;采取前期启发,学生自学、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答疑的四步式教学活动。
3、案例教学法;围绕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组合。教师事先搜集古今中外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凡讲到主要观点时,或从剖析案例人手,引入教学,或以案例佐证,虚实结合,具体生动。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充分运用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论题演讲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某一有争议的论题时,列出正反方论题,并在学生中选出正反方论辩代表进行论辩,然后,再由教师作出评价。
5、实践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之外,我们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选择了一些实践主题和实践项目,大
大弥补了理论课教学的不足,也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
中精力完成作业:“列出你一生的愿望”,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材分析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本书第一章。本章主要围绕理想与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以及如
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三个中心问题展开。本章内容设计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最后落脚在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和把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三、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通读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如何确立坚定的信仰、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突破以上难点。
四、教学手段:
主要包括:演讲式教学法、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论题演讲讨论教学法。
根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
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
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
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
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案例导入)
案例1.诚信档案
案例2.大学毕业生到单位不知道该怎么工作
以问题导入:你对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言行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感觉自己与社
会需求之间有差距吗?(做事之前先做人)
2、授课(名人名言开篇)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作家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可见,有无理
想信念,区分了“生存”和“生活”,区分了“人”与“动物”。可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以名人名言开篇,引出“理想”。通过漫画设问: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1)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辞典》和《哲学大辞典(修订本)》解释理想的含义。
(2)特征:以流沙河的《理想》和电视剧《奋斗》中陆涛父子的一段对话说明理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超
越性:实现可能性、实践性四大特征。
(3)分类:
1)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
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2)共同(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
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