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说课稿6)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5fc5617a7fd5360cba1adb75.png)
人生没有捷徂
• 人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 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但是, 正是这些责仸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
理由和价值,背负着这些沉重的十字架走的每一步都是迈
向成功的脚步。 • 所以,诶丌要埋怨学习的繁重,工作的劳苦,因为真正的
丌等同亍贪婪 • 注意区别:理想不幷想、理想不目标
理想不幻想和梦想是丌同的
• 幻想也是人常有的精神状态。人人都喜欢 幻想,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但是,像天 上掉馅饼、地上长出摇钱树的想像是没有 客观根据、违背社会生活发展规律的,是 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瞎想,它绝不属于 理想的范畴。
理想不目标是丌同的
星暗恋表白聚会k歌撒
野因为你不学习不工
星不暗恋不表白不聚
会不k歌不撒野因为你
作请问你的青春狗愿
意吃吗?
要学习要工作请问你
的青春被狗吃了么?
二、立志高远不始亍足下——立志当高远
• 人生当立志
立志当高远
• “人无志,非人也。” ——嵇康 • “古乊成大事者,丌惟有超世乊才,亦有坚韧丌拔乊志。 ” ——苏轼
西 方 社 会 理 想 社 会 观 的 发 展
资产阶级宣扬的 “理性王国”
近代空想 社会主义 11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二)信念的含义不特征 • 信念是是人们在一 定的认识基础上确 立的对某种思想或 事务坚信不疑并身 体力行的心理态度 和精神状态。 意 识
认 知
信 念
• 信仰分为两种类型
• 1.虚幷的,丌切实际的 • 2.客观的,实际的——主 张
信仰的形成过程
外界信息
认知
情感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说课稿6)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说课稿6)](https://img.taocdn.com/s3/m/d1bdf2fc102de2bd9605889c.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它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性质和目的。
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学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婚姻家庭道德要求;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精神,培养法制思维,尊重神会主义法律权威。
2、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127b547d5acfa1c7aa00cc32.png)
第一章
社会的这些制度、规范之所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地实施,固然离不开暴力的作用,但也离不开 人心的支持,就是说,离不开全体人民对于社会的 基本制度、基本秩序所抱有的共识,离不开全体人 民所具有的共同理想——有关“社会应当是怎样的” 或“怎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这样的社会理想。正 是由于人民有着共同的社会理想,他们在这种前提 条件下形成的、体现各自人性的人生理想,他们各 自的人生追求,才可能既相互区别而又不会形成影 响社会秩序的社会冲突。 下划线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 同理想。
第一章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也 不是完全等同的。个人理想不 能脱离社会理想而孤立存在。
第一章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社会文明的教育、 熏陶,逐渐在思想中形成关于“人应当怎样生 活”、“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认识,并 将这种认识同自己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作为一 个人应当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待人接物, 从而逐渐将那些外在于自己的、构成人类文明的 传统、道德、习俗、规范、制度等,一步步转变 为自己的自觉需要——作为文明的、社会的、历 史的“人”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 “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像动物那样只为自然 本能所支配。 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化 过程——每个青年人都应当完成的精神发育过程。
下划线
第一章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 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 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 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的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 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 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 理想目标。
思修教案 第一章_追求远大理想_坚定崇高信念
![思修教案 第一章_追求远大理想_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0a52641fa21614791711287c.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教学重点: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深入理解实现个人理想和实现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的关系。
第二,知识方面的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热点: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是大学生思考的热点问题。
引:请大家听歌曲《我的志愿》:很小的时候爸爸曾经问我你长大后要做什么我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拿着糖果我长大后要做总统六年级的时候老师也曾问我你长大后要做什么爱迪生的故事最让我佩服我长大要做科学家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总统只能有一个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科学家也不太多中学的时候作文的题目你的志愿是什么耳边又响起母亲的叮咛医生律师都不错大学联考时候作文题目又是「我的志愿」是什么回想报名时候心里毫无选择志愿填了一百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每个人都差不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我的志愿是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唱出我心里的歌告诉我的孩子每个人都需要平平静静的生活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会知道每个人都差不多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会知道人生就是这么过这是一首台湾音乐人李寿全作词作曲及演唱的歌曲《我的志愿》收入在他的专辑《8又二分之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d8797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4.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第一篇: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015版讲稿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掌握理想、新年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自觉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与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难点厘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长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导入——名人说理想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维克多·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应当全面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使人生具有坚强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79bc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6.png)
第⼀章追求远⼤理想坚定崇⾼信念--教案第⼀章追求远⼤理想坚定崇⾼信念教学基本要求:使⼤学⽣认识到追求远⼤理想、坚定崇⾼信念,对于⼤学⽣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何谓理想信念、为何要确⽴理想信念问题;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共同理想与远⼤理想之间的关联,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确⽴理想信念?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为什么要树⽴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教学基本内容:第⼀节理想信念与⼤学⽣成长成才⼀、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学⽣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节树⽴⼤学的理想信念⼀、树⽴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志⾼远与始于⾜下⼆、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词,甚⾄从⼩我们都树⽴了⾃⼰的理想,“四有”新⼈第⼀有就是“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个⼈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更是与理想作伴。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但什么是理想,如何树⽴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是我们本章所解决问题。
有学⽣是这样写的:“如果我是这样度过我的余⽣,我将觉得我是最幸福的⼈,社会与⼈⽣这两个问题太深奥,请恕在下愚钝,没有能⼒深思,我只知道安于现状,乐于平庸。
我满⾜,我快乐,舒服、舒服,真舒服,什么烦恼,压⼒都没有,啊,爽!”提问:他会快乐吗?什么是快乐?有吃、有住、有穿、没有烦恼---这样的⽣活和动物的需求有区别吗?这是⼈最基本的动物性需求,但,⼈区别于动物在哪⾥?还有更⾼层次的追求,说明他缺少理想、信念。
他会爱每⼀个⼈吗?爱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是要对别⼈、对⾃⼰负责,这样的学⽣对⾃⼰负责?⼀个对⾃⼰不负责的⼈会能做到爱每⼀个⼈?告诉我们怎么做⼈!如此⽣活真的没有压⼒了吗?进⼊社会:别⼈会说是游⼿好闲的⼈,这不是压⼒?这两个问题说明树⽴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
大学思修授课教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
![大学思修授课教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882d56c54028915f804dc21a.png)
共产主义为我们描述了人类社会必然的、无比美好的未来,然而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并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
1、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一定历史时期又具体表现为阶段性的社会理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
1、信念的涵义
信念,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执著追求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2、信念的特征
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被人们视为这三者凝聚而成的“合金"。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所谓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所谓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
2、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
理想源于现实,但毕竟还不是现实;现实孕育理想,但又是理想所要努力变革使其日臻合理、日臻完美的东西。当前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学文化落后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这正是理想所要克服的,不能因此就对理想失去了信心。
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
3、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民族性
4、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辩证统一的。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29226c1711cc7931b71651.png)
(5)理想具有实践性
★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另
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 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 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 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6)理想具有多类型性
2.理想的特征
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越性、实践性、多 类型性
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
第一,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的奋 斗目标和追求,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理 想属于意识的范畴,从形式上看是主观的。
第二,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对现状永不
满足和对未来不懈追求的实践活动,是理想形成的动 力源泉。
最可怕的敌人,就 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 罗兰 (法,1866-1944)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绞死了我,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
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青年啊,你们面临开始活动之前, 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 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 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一天,若 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 日子……” ———李大钊
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
记者:你现在为什么把信念看得这么重? 李真: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 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 死。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生应做什么人
毛泽东 邓小平
(3)信念具有多样性
◆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政治 立场等差异会具有不同的信念。 ◆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 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甚 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 面的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7eb8af8b5a8102d277a22f93.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主要内容】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如何实现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走出“渺茫论”、“怀疑论”等认识误区;解析科学理想信念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探讨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即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理想称为“志”,即志向。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特别指出,理想是指社会理想,也就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它与现实有很大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
如“嫦娥奔月”。
空想: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的一定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它缺乏客观根据,还不能把握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脱离实际,是一种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如“空想社会主义者”。
2、对理想的几种模糊认识:1)无用论:“人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不是也生活得很好吗?”马加爵:“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9560fd59312b3169a451a4b8.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是青春的光和热。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选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和特质精神需要。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正是理想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所描绘的不是现状,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直观的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
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ee07f37f0912a216147929a1.png)
P23
3、信念的类型:
①政治信念。即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革命、 政治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看法。
②科学信念。是指对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
③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体系所持的信奉态度。
④生活信念。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未 来生活前途的坚信态度。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在人的 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 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 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 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 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 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 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 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P23 (1)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2)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 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 ②多样性; ③亲合性.
亲合性---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这是信念在感情 层面上的反映,信念相同或相近的人们会表现出极大 的热情和强烈的信任感。
讨论
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为什 么必须选择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 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 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 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 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 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 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f8d95615a2161479171128eb.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导入:我们是否应该树立理想?我们是否有理想?我们如何实现理想?《警惕“90后”学生出现理想缺失现象》———《教育聚焦》我认为,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我们的理想并未缺失,只是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
我认为,作为学生,尤其是现在面临竞争和承受压力最大的高中生,把“考上某某大学”作为理想并非不好。
我有些从外地考来的同学说,在他们的高中时代,除去学习之外的东西,根本不会去想也没必要去想什么“目标”,因为想了也不会对学习有什么帮助,还更有可能扰乱自己专心学习的状态。
所以,目标制定得简单明确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至于说学习就是为了父母,作为一个并不乐于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生活又无可奈何的学生来说,也许这个答案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理由吧。
那篇文章中提到的陈老师所问的,也许并非这些学生的真实理想,而是他们对自己生活不满的无奈的搪塞、嘲讽和发泄罢了。
那位大学中文系教师说学生中现在“没有环球世界”理想的人了。
那些和我同龄的大学生所追求的“住在一所宽大的房子里,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阳台上喝着下午茶”理想,我认为那是一种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态度,而并非那位教师以为的只有物质追求。
就算是那位老师说的“连一个说环游世界的理想的学生都没有”了,我想环游世界的经济成本也不低。
这些学生不唱高调,实在地说出将来很有可能会成功的人生计划,即使其中物质的成分表现得多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因此,我认为,理想并未消失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只不过我们更加务实了。
人生的理想是在自己所走过的日日夜夜中体会出来的,并非是上几节德育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我自己来说,小学时候的理想是很大众、很流行的当解放军、科学家;上了中学后现实一些了,理想变成了考大学的历史系或中文系。
至于现在,我成了一名大学生,如果将来我能够同爱人白头偕老,有稳定的工作,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父母安享晚年,这就是一个很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目前,我把这些作为我的理想,虽然已经现实得不能再现实了,但我觉得这比功成名就、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理想更适合作为我个人的努力目标。
说课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说课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14a6c38fb9d528ea81c779fd.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课稿(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介绍自己的单位,学历,教学情况,授课班级,教学内容,教学学时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本章节的特点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帮助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是思想教育前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
3. 德育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以及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四、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注重渗透教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4.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五、学法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践等方法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括、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cb8e54a7302768f993976.png)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教学理念与目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深入进行崇高理想、科学信念的教育,是要使大学生明白,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充分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特别是大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贡献力量;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全面把握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条件,在实现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3、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内容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视频、字幕、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丰富、直观、感性资料和生动的现实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同时,辅助运用启发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以大学生对曾有的理想的思考引入课程。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有现实可能性、具体历史性(差异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
3、理想的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它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性质和目的。
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学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婚姻家庭道德要求;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精神,培养法制思维,尊重神会主义法律权威。
2、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思修》(2015年修订版)。
本教材共包含教学内容9个章节。
教材内容精炼,从实际问题出发,对理论问题的选择也是针对问题来选择的。
这些改变对于我们任课老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每一章甚至每一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保持教材的灵活性,才会把教材用活。
第一部分 (1-3章)分别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第二部分(4和5章)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及其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集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
第三部分(6-8章)第七、八章,集中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1、演讲式教学法;一是教师自身运用演讲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二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活动;三是采用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
2、“四步式”教学法;采取前期启发,学生自学、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答疑的四步式教学活动。
3、案例教学法;围绕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组合。
教师事先搜集古今中外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凡讲到主要观点时,或从剖析案例人手,引入教学,或以案例佐证,虚实结合,具体生动。
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充分运用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论题演讲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某一有争议的论题时,列出正反方论题,并在学生中选出正反方论辩代表进行论辩,然后,再由教师作出评价。
5、实践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之外,我们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选择了一些实践主题和实践项目,大大弥补了理论课教学的不足,也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列出你一生的愿望”,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材分析《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本书第一章。
本章主要围绕理想与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三个中心问题展开。
本章内容设计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最后落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和把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三、重点和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通读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突出重点2、教学难点:如何确立坚定的信仰、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突破以上难点。
四、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演讲式教学法、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论题演讲讨论教学法。
根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案例导入)案例1.诚信档案案例2.大学毕业生到单位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以问题导入:你对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言行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感觉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差距吗?(做事之前先做人)2、授课(名人名言开篇)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作家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可见,有无理想信念,区分了“生存”和“生活”,区分了“人”与“动物”。
可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以名人名言开篇,引出“理想”。
通过漫画设问: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1)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辞典》和《哲学大辞典(修订本)》解释理想的含义。
(2)特征:以流沙河的《理想》和电视剧《奋斗》中陆涛父子的一段对话说明理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超越性:实现可能性、实践性四大特征。
(3)分类:1)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
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2)共同(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4)以陈果和司马迁两个实例,义正一反,引出“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具有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最后,以电影《风声》中“老鬼”的一段台词:“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意,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再次说明信念的力量。
(5)以案例:一个人伟大是由于他的目标伟大、三个农民砌砖的故事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以歌曲来激励同学们。
并通过马加爵的案例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大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学什么。
第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名人故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第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康帕内拉的空想共产主义、汶川地震)第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6)通过第一节的案例式教学,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理想与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播放视频《长征》,用声音和图片激起同学们心中对红军战士的敬佩。
设问:是什么激励他们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设问: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现时代的科学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
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7)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两大理论成果)第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名人名言)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话正马克思与其它哲学家的区别,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它学说的本质区别。
(8)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两个“先锋队”和党的根本宗旨)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建国后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9)实践就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一、立志当高远。
(孔子和毛泽东为例子)第二、立志做大事。
(毛泽东离乡求学和温家宝《仰望星空》)第三、立志须躬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勇于实践(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