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从提问入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途径。如何实施这一模式,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力图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把传统教学中仅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针对中国传统教学弊端而开辟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道路。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从解决问题中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主题教育为指导思想,在教师引导下,从问题探究出发,”再创造”知识为学习方式;以问题设计、学习指导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其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可激发学习动机,很快使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利用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了解与特定学

习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问题促成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维持”有效学习”的积极心态。其二、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常常是教学材料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盲点,疑点,是新知识、新方法的增长点。这些问题的提出、展开、分析、解决、深化、回顾、引伸,不仅促成学生领悟知识,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数学直觉和科学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设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练习。

(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恰当的数学问题

设置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学生能解决,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设置问题应包括教师设置问题与学生设置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求教师把握整个教学大纲,新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与要求,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来考虑问题的设置,并引导学生逐渐实现从教师设置问题到学生设置问题的过渡。问题设置时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明确,难易程度是否恰当,提问对象是否普遍性,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启发性。例如,在解析几何中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在回顾椭圆、双曲线定义后,提出问题”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相等(即e=1)的点的轨迹

是什么?”实际上,学生在学习了椭圆与双曲线后,心中就有一个疑问,即e=1时,点的轨迹是什么?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心中的疑团相吻合,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要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动力。

(二)借助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探索成果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运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同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里,如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由抛物线的定义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一步引导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问:①如何选z轴,为什么?②如何确定坐标原点,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全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集思广益,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每位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如,讲柱体的体积时,为了分散柱体体积公式推导这个难点,可设置这样三个问题:①求长方体体积的条件是什么?②若一个棱柱(或圆柱)与长方体底面积、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③由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否得出棱柱的体积公式?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留在学生的大脑中,然后再进一步进行理论证明,从而加深了对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

(三)借助问题探究中的质疑,解决问题

问题的发展是指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已经获解的情况下,在设置问题中的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基础上,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而提出的新问题作为问题解决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或升华。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剖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是肯定性的获得,也可以是否定的判断,即证明了原来的问题是否可能得到解决或者利用某些方法是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还可以指对学生具有反面意义的典型的错误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后者,对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解法”进行必要

的反思,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原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解决问题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适当而且重要的活动。因为通过解决问题和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对于我们的社会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在数学课堂里,所学到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迁移和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其他场合,在课堂上学会了那些用于解决问题的原理,比那些还没有用于解决问题的原理更有可能迁移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场合,由此可见,这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目的。问题的解决是在通过分析探究、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借助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运用于练习和实践中

在前面三阶段中,已解决了问题的思考与论证,明确了概念、原理,然而,尽管学生会证明这个定理或记住了某一些概念,这还不能说学生已经弄懂了,实际上在懂与不懂之间还有广阔的”灰

色”区域。在人的头脑中,对一个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知与不知的矛盾运动,从而体现了认识的辩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练习是非常必要的。这里,老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模型建立的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改变条件,结论可能产生的变化,注意运用化归思想,使之满足模型条件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牛萍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河南大学,2012;

[2]郭珍贞.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9;

[3]陈婷.高中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及其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刘立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