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滑坡、泥石流的应对》PPT课件幼儿园安全教育
泥石流的形成
降雨:大雨、暴雨、长期降雨等 山坡:坡度较陡,植被覆盖率较低 松散物质:如泥土、石头、松树等 水源:山泉水、地下水等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对居民地和城镇造成威胁
对交通造成威胁
对水利工程造成威胁
对矿产资源造成破坏
滑坡和泥石流的预 防措施
滑坡的预防措施
排水措施:在滑坡体周围修筑截水沟或暗渠,以消除滑坡体上的水患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爬上裸露的山坡上面
向未发生滑动地段的较高处逃跑
遇到泥石流时不能往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跑
泥石流的威力: 了解泥石流的 威力,不要轻 视其危险性。
判断方向:判 断应该向未发 生泥石流的高 处逃跑,还是 向垂直于泥石 流前进的方向
逃跑。
不要顺着泥石 流往山下跑: 顺着泥石流往 山下跑会遭遇 被泥石流掩埋、 冲走等危险。
对家长的安全教育
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
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孩 子的安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安全防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安全教育 工作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培养孩子安全意识
学习安全知识
掌握安全技能
应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的安全措施
组织安全演练活动
定期进行消防、 地震等安全演练
总结:了解预防滑 坡和泥石流的安全 常识,遇到危险时 能够正确应对
遇到滑坡和泥石流时不能顺着山坡往上跑
往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跑不出去时,就躲在坚硬的障 碍物下
不能躲在树上
保护好头部
遇到滑坡和泥石流时应该向未发生滑动地段的较高处逃 跑
不要顺着滑坡和泥石流往山下跑
滑坡与泥石流的基础知识.完美版PPT
层破碎创造条件,从而也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提供来源。 (2)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 当斜坡愈陡、高度愈大以及当斜坡中上部突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无抗滑地形时,滑坡容易发生。 (2)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图a)、顺层滑坡(图b、c)、切层滑坡(图d)。 地下水位上升可使岩土体软化、增大水力坡度等。
—个发育完全的比较典型的滑坡
具有如下的基本构造特征
滑坡形态和构造示意图
(a)平面图;(b)块状图 1-滑坡体;2-滑动面; 3-滑动带;4-滑坡床; 5-滑坡后壁;6-滑坡台地;
7-滑坡台地陡坎; 8-滑坡舌;9-拉张裂缝;
10-滑坡鼓丘; 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1)滑坡体
斜坡内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 分岩土体。 这部分岩土体虽然经受了扰动, 但大体上仍保持有原来的层位和结 构构造的特点。 滑坡体和周围不动岩土体的分界 线叫滑坡周界。 滑坡体的体积大小不等,大型滑 坡体可达几千万立方米。
滑坡与泥石流的基础知识
一、滑坡与崩塌
1 滑坡的定义与构造 2 滑坡的分类 3 滑坡的发育过程 4 滑坡的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 5 滑坡的治理 6 崩塌
1 滑坡的定义与构造
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 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 的现象。 首先,滑动的岩土体具有整体性,除了滑坡边缘线一 带和局部一些地方有较少的崩塌和产生裂隙外,总的来 看它大体上保持着原有岩土体的整体性; 其次,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不是倾倒或 滚动,因而滑坡体的下缘常为滑动面或滑动带的位置。 此外,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动,其位移 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段才显著。有时会造成灾难性的。 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一开始也很快,这种滑坡经常是在滑 坡体的表层发生翻滚现象,因而称这种滑坡为崩塌性滑 坡。
—个发育完全的比较典型的滑坡
具有如下的基本构造特征
滑坡形态和构造示意图
(a)平面图;(b)块状图 1-滑坡体;2-滑动面; 3-滑动带;4-滑坡床; 5-滑坡后壁;6-滑坡台地;
7-滑坡台地陡坎; 8-滑坡舌;9-拉张裂缝;
10-滑坡鼓丘; 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1)滑坡体
斜坡内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 分岩土体。 这部分岩土体虽然经受了扰动, 但大体上仍保持有原来的层位和结 构构造的特点。 滑坡体和周围不动岩土体的分界 线叫滑坡周界。 滑坡体的体积大小不等,大型滑 坡体可达几千万立方米。
滑坡与泥石流的基础知识
一、滑坡与崩塌
1 滑坡的定义与构造 2 滑坡的分类 3 滑坡的发育过程 4 滑坡的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 5 滑坡的治理 6 崩塌
1 滑坡的定义与构造
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 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 的现象。 首先,滑动的岩土体具有整体性,除了滑坡边缘线一 带和局部一些地方有较少的崩塌和产生裂隙外,总的来 看它大体上保持着原有岩土体的整体性; 其次,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不是倾倒或 滚动,因而滑坡体的下缘常为滑动面或滑动带的位置。 此外,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动,其位移 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段才显著。有时会造成灾难性的。 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一开始也很快,这种滑坡经常是在滑 坡体的表层发生翻滚现象,因而称这种滑坡为崩塌性滑 坡。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地质灾害概述(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流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处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流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处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ppt
切层滑坡
小型滑坡(10万立方米)
中型滑坡(10万~50万立方米)
大型滑坡(50万~100万立方米)
特大型(巨型)滑坡(>100万立方米)
续表1-5
序号
分类指标
类
别
1
6 按滑体含水状态
一般滑坡 塑性滑坡
塑流性滑坡
浅层滑坡(厚度H<6M)
7 按滑体的厚度
中层滑坡(6M<H<20M) 厚层滑坡(20M<H<50M)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K259三箐公隧道进口滑
长江北岸鸡扒子砂泥岩顺层滑坡
三峡库区奉节县城古滑坡
巴东县滩坪滑坡(中、下滩坪)
甘肃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
黄茨滑坡后壁
贵州印江岩口滑坡堵江成坝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2#滑坡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
小湾电站左坝肩边坡高500m,6#山头发生10万m3崩
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福建八尺门互通3#滑坡全貌
泥石流
冰和岩石崩塌 岩石滑坡进入水库 流动滑坡
泥石流 各种灾害
灾害情况
5100人死亡,140个村庄被 毁 约20万人死亡 40人死亡,400间房子被毁
1154人死亡 1100人死亡 3500多人死亡 约2600人死亡 144人死亡 1000人死亡 1700人死亡 150人死亡 519人死亡,1328间房间被
青 海 化 隆 至 循 化 公 路 危 岩 体
川藏公路K315古滑坡前缘的新滑坡 (修公路引起)
万县—梁平高速公路梁家膀 滑坡后部拉裂谷宽8~10m
宝天铁路105#隧道病害东部错落体全貌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K35倾倒破坏
返回
成昆线乌斯河车站新寨子沟中上游 两岸坍塌造成泥石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滑坡、泥石流(共32张PPT)
①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 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 灾害的重灾区。
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
泥石流的危害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形成毁灭性的冲淤。
(4)防御措施
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想一想:结合教材P53活动题材料一, 分析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预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 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滑坡警示标志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二、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 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类: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塌方的是位于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一个叫泽日山 (碎石山)的地方。
探究一:据材料和视频分析西藏滑坡 形成的原因
成因分析:
1、滑坡位于普朗沟源头,地形陡峻,坡度达42— 45°,呈“V”型狭长沟谷。
2、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 被当地群众称为“泽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极度干燥;3月以来, 连续多次阵雪,雪水渗透,降低斜坡体稳定性。
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 灾害的重灾区。
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
泥石流的危害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形成毁灭性的冲淤。
(4)防御措施
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想一想:结合教材P53活动题材料一, 分析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预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 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滑坡警示标志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二、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 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类: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塌方的是位于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一个叫泽日山 (碎石山)的地方。
探究一:据材料和视频分析西藏滑坡 形成的原因
成因分析:
1、滑坡位于普朗沟源头,地形陡峻,坡度达42— 45°,呈“V”型狭长沟谷。
2、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 被当地群众称为“泽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极度干燥;3月以来, 连续多次阵雪,雪水渗透,降低斜坡体稳定性。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ppt课件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 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 诱发因素。
1、采掘矿产资源不 规范,预留矿柱少, 造成采空坍塌,山体 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 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 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 ,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 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 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 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 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 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山体滑坡高发地区
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 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 区,坡度大于 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 坡的形成;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 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 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 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在事发地附近紧急搭建的帐篷中
泥石流的特征
特 点: 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等 多发地区: 半干旱山区或者高原冰川区 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 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 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 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 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 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 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 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 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 诱发因素。
1、采掘矿产资源不 规范,预留矿柱少, 造成采空坍塌,山体 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 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 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 ,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 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 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 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 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 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山体滑坡高发地区
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 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 区,坡度大于 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 坡的形成;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 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 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 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在事发地附近紧急搭建的帐篷中
泥石流的特征
特 点: 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等 多发地区: 半干旱山区或者高原冰川区 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 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 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 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 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 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 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 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 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和治 理泥石流灾害。
02
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下游设置排导沟、挡水 坝等设施,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1
03
拦挡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上游设置拦挡坝、拦挡 墙等设施,阻挡泥石流的源头物质。
预警系统
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 警泥石流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05
04
拦挡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沟口设置拦挡结构, 如拦渣坝、拦石坝等, 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排导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下游设置排导槽或排 导沟,将泥石流引向指 定的排泄地点。
生物措施是通过植树造 林、种草等手段,增加 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 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 流的发生。
崩塌防治工程原理
01
02
03
04
05
削坡减载
通过削减滑坡的下滑 力,降低其下滑速度, 是治理滑坡最基本的 方法。
设置抗滑桩
在滑坡的滑动带或滑 动体上设置抗滑桩, 提高滑体的稳定性。
排水措施
通过设置排水沟、排 水井等设施,降低地 下水位,减少水对滑 坡稳定性的影响。
支挡工程
通过设置挡土墙、抗 滑挡墙等支挡结构, 阻挡滑体的运动。
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设置支撑结构
在崩塌体的关键部位设置支撑结构,提高 其稳定性。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措施
回灌地下水
控制地下水开采
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 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
通过回灌地下水的方式,增加地 下水的补给量,提高地层的稳定 性。
土地治理
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等措施, 改善地面的地形条件。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 和治理地面沉降灾害。
泥石流知识介绍PPT课件
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体表层最易发生滑塌溃决。
03 泥石流的勘察
03 泥石流的勘察
任务:
查明泥石流的地质北京和形成条件,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绘制专 门工程地质图,预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和活动规律,做出确切的评价,正确 判定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化、沉陷和溃决而形成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5.尾矿坝溃决型
尾矿坝溃决型泥石流是由于尾矿、矿渣和水体的混合物逐渐使尾矿拦挡坝渗透 变形、溃决冲出形成的。尾矿坝溃决一般起因于后期堆积坝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运营维护不到位、监测预警缺乏和防灾意识不足等原因。因为尾矿坝内地下水浸润 线升高会导致渗流梯度增大,向外的地下水压力导致坝外坡管涌、流土、塌滑等渗 透变形加剧而发展为溃坝。尾矿坝拦截形成的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 流物源区,一旦尾矿坝溃决就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尾矿库不但可能孕育泥石流灾 害,也会污染土地和水资源,特别是居民点和重要设施附近的“头顶库”灾害风险更 大。
目的:
➢ 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 ➢ 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 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技术:
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 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 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根据沟口地形地质测绘和泥石流特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泥石流对巴郎河行洪的影响和堵 溃巴郎河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03 泥石流的勘察
03 泥石流的勘察
任务:
查明泥石流的地质北京和形成条件,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绘制专 门工程地质图,预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和活动规律,做出确切的评价,正确 判定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化、沉陷和溃决而形成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5.尾矿坝溃决型
尾矿坝溃决型泥石流是由于尾矿、矿渣和水体的混合物逐渐使尾矿拦挡坝渗透 变形、溃决冲出形成的。尾矿坝溃决一般起因于后期堆积坝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运营维护不到位、监测预警缺乏和防灾意识不足等原因。因为尾矿坝内地下水浸润 线升高会导致渗流梯度增大,向外的地下水压力导致坝外坡管涌、流土、塌滑等渗 透变形加剧而发展为溃坝。尾矿坝拦截形成的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 流物源区,一旦尾矿坝溃决就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尾矿库不但可能孕育泥石流灾 害,也会污染土地和水资源,特别是居民点和重要设施附近的“头顶库”灾害风险更 大。
目的:
➢ 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 ➢ 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 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技术:
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 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 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根据沟口地形地质测绘和泥石流特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泥石流对巴郎河行洪的影响和堵 溃巴郎河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课时三滑坡泥石流(共28张PPT)
(1)描述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貌特点: 千沟万壑 形成原因: ① 黄土土质疏松;
② 地形坡度大; ③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④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貌特征,可能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干旱、滑坡、泥石流多发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 件。因而,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 年, 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 分布图。读图2-19,完成相关任务。
(3)从图中,你还可以获取哪些 有关河道演变的信息?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部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作用 B.海浪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 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 年8 月7 日,受强暴雨的影 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 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1)简述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扼要说明 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除危害农作物、建筑工程外,还对城镇、矿 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体破碎,季风气候降 水集中,多暴雨。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 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 年8 月7 日,受强暴雨的影 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 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生机制(条件)
Ⅰ
三个条件: ①有陡峭便于集水、 集物的适当地形; ②上游堆积有丰富 的松散固体物质; ③短期内有突然性 的大量流水来源。
Ⅱ Ⅲ
Ⅰ——形成区 Ⅱ——流通区 Ⅲ——堆积区
泥石流地貌结构示意
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河道被占(城市化) 乱砍滥伐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 拦挡坝溃决 预警漏洞
滑坡泥石流ppt
西藏3.29滑坡事件
一、滑坡
(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概念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 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 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 象称为崩塌。
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 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 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西藏3.29滑坡事件
3月29日6时左右,位于中国黄金集团华泰龙公司甲玛
矿区内的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 山体滑坡,塌方长3公里,塌方量约200余万方。据初步 统计,83名工人被埋。
塌方的是位于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一个叫泽日山 (碎石山)的地方。
探究一:据材料和视频分析西藏滑坡 形成的原因
成因分析:
1、滑坡位于普朗沟源头,地形陡峻,坡度达42— 45°,呈“V”型狭长沟谷。
2、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 被当地群众称为“泽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极度干燥;3月以来, 连续多次阵雪,雪水渗透,降低斜坡体稳定性。
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
滑坡
泥石流
分布 山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防御措施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地质 形 地形 成 条件 条 件 植被条件
滑坡
泥石流
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 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 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 育;岩石松散破碎。
植被覆盖较差
植被覆盖较差
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 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3)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 路,导致河道阻塞,造成人员伤亡。
(4)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滑坡警示标志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二、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 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类: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探究二:根据图片资料,分析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是 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 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是气象原因。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 体, 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 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 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 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 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 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1、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2、“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3、(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
①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 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 灾害的重灾区。
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
时间分布特点 (1)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 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更多。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 主要活动期。
(2)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为夏秋季。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地质地形
形 条件
成
条 件
植被条件
元芳:若不幸遇上了泥石流,你怎么看?
逃生线路
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跑 (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典例分析2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 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①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 ②岩层破碎、松散; ③地形起伏大,坡陡谷深; ④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 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滑坡的启动过程系后缘残坡积体失稳滑动,推动 前缘松散堆积体,形成整体滑动。
小结:滑坡发生的机制(条件)
自然条件
(1)地质构造条件 (2)地形地貌条件 (3)水文条件
人类活动 (1)开挖坡脚 (2)劈山开矿(爆破) (3)坡体上部堆载 (4)水库蓄水、排水 (5)山坡上乱砍滥伐
【典型例题1】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 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 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 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泥石流的危害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形成毁灭性的冲淤。
(4)防御措施
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想一想:结合教材P53活动题材料一, 分析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预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 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