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整理
高考文科状元历史知识点私房笔记

高考文科状元历史知识点私房笔记
高考最后10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文科状元历史知识点私房笔记,笔记是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高考考点,让大家在古代史复习过程中有个抓手。
汇总历史考点不是目的,真正了解历史,把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拿高分才是真理,希望大家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1高考历史知识点:先秦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1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1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易错点1 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认识不清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机构,以“促进汇价的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为宗旨。
此机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错解】B、C、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认识不清,没有掌握各经济组织的主要宗旨。
【正解】A【解题思路】材料考查的知识是国际货币组织的宗旨,根据材料该组织是国际组织且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故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A选项正确;B选项的世界银行的宗旨最初是战后经济的恢复后来转为世界性的技术和发展性援助,和金融秩序的关系相对较小,故错误;C选项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是一个区域性的组织,致力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多边贸易,与国际性的金融关系较小,故错误;D选项的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致力于贸易合作而非金融秩序,故错误。
正确认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2019年广东高考模拟)据1995年出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纠纷案例汇编》统计,截至1993年,关贸总协定裁决的案件达230多起。
这表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A.规范了全球贸易秩序B.协调了成员国间矛盾C.减少了国际贸易壁垒D.完善了国际贸易法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关贸总协定裁决的案件达230多起”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关贸总协定可以有效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B项。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只规范了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秩序,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国际贸易壁垒减少的问题,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很多规则不严密,排除。
【点睛】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关贸总协定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
至今没有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就使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解决。
易错点2 不能准确区分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某经济组织决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三三三三三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错题本分析及对策

衡中状元的错题本分析及对策2015年10月21日距2016年高考还有229天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这是一位高考状元的座右铭;重视错题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你所有出错的地方正是你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百把这位状元平时对错题的分析方法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学习借鉴;错题本上的常见错误类型及改正方法一不会的题这类题,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一般出自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几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具体是几遍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的熟练程度而定;知识结构性错误是我们在初步学习时,没有建立起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或者在建立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时存在了一些漏洞与错误认识;只有通过重做错题,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归纳总结方法才能把这个漏洞补上,这个纠错总结反思的过程一般一道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取得后来错误重复出现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才能取得的收益,就可以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及时纠错与总结反思,有些知识结构性错误会一直存在并且成为以后学习的障碍;这类知识结构性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点凌乱,知识结构散漫,记忆理解不深刻,题目容易混淆,压得学生思想包袱沉重;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和记忆,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有效地进行目标时间管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这类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没有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无从下手,缺乏解题思路完整的探索过程;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普遍方法,只要读题仔细抓住某一题型的个体特点,就能顺利将题解出;加强训练,假以时日便能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能力,增进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力,并且随时都能够有所感悟,学习就是一种感悟,通过思考有所“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类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较为浅薄单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道该知识点和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当使用障眼法,把曾经解答过的题变换某些条件,移植一种情景时,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再细辨其中的异同,自然会被条件搞昏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某些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同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要针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多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现象,做操作题时多与理论相联系,加强典型题与日常生活应用训练,多做试题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二模棱两可对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错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把公式给弄混淆了还是把公式给用错了是理解错了还是记忆错了通过训练可以有效地增进智力因素;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类:这类问题往往是一点就通,容易被人忽视;比如巧妙设置在题中的隐含条件、限制条件和关键词语等等这类问题,往往一点就破,一般会认为自己是弄懂了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实际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则是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脉络不清,以致给出错误答案;加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多做典型题型是解决这类错误的方法之一;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过于浅显,或记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便分辨不清,导致答题时似是而非;当问题成堆时,面对题海便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于无精打彩,以至于懈怠下去;攻克这类问题主要就是解决理解和记忆,并要拓展知识的运用;这类问题主要是对题目分析不到位,对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分析不明确,不会联想和推理;这类问题主要是平时缺乏方法训练,对题目的常规解法和特殊解法缺乏自己的归纳总结;一上场,脑袋一片空白,想不出有任何解法;三懂的会的仍然错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这类问题最容易被人忽视,常常会自以为是地认为下次注意就行了,自己是不会再犯这个错误的,然而,往往却事与愿违,又重复犯相同的错误了;所以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把问题消灭掉;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稍多一点,过程稍复杂一些,大脑就运转不过来,顾头不顾尾;这主要缘于典型题做得不够,做得不精,做题的难度系数也较低,并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深不透;还没看清条件就急忙解题,可能是观察得不够仔细,判断得不够准确,也可能是考试策略不当,或是心理心态不稳,还可能是缘于外界的干扰刺激,更有可能是平时练习不到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或做题缺乏针对性,成天盲目做题,忽略了做完题后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平时就缺乏慢审题快解题的训练,另外,还要养成工整迅速的书写习惯,以及做完题后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习惯,这对增强自己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很有帮助;学习比较死板和机械,看到题目仿佛见过,就照着平时的解法依葫芦画瓢;结果,题目发生了条件改变导致原来的解法并不适宜该题目;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审题训练和思路探索训练;四考试策略失当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是思路不清还是思路受到了干扰;比如遇到复杂一些的考题,便心生恐惧,头脑发懵以至造成失误,或缺乏答题的时间观念;面对比较有把握的考题也自我怀疑,答题时犹豫不决,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的考试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类:平时没有从心理上把练习和考试作为正式考试来对待,没有把一般性的考试作为训练考试时间分配的练兵场,导致正式考试时虎头蛇尾,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题却没有时间下手;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这与心理紧张、心态失衡有关;在答题时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这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见到生题或难题便心烦意乱,乱了方寸;这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破坏了考试竞技场上应有的状态,平时就要克服急躁心理,化解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也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表现在考场上无法集中精力,逻辑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计算失误;主要缘于压力过大、始终处于焦虑状态;这同样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平时就要多进行心理心态的调整和引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稳定从容不迫;此外,当不幸处于焦虑状态时,可以问一问自己:“我焦虑的是什么”“这种焦虑对结果有帮助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除了学习一些消除紧张的办法还要学会暗示自己“我会有办法解决”五粗心大意错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由于马虎出错导致丢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大家往往就变得心安理得,还会原谅自己:“这些题我都会做,就是粗心否则就是满分了,我今后要注意改;”说说能改吗还要找找粗心的原因;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或马虎行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类: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他的学习类型可能不属于视觉类型,而他又看得太快而不够细致,因此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看仔细点”;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5至7,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就会发生看错了的现象,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普遍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错或抄漏是最冤枉的一种丢分;这一抄错行为的产生除了与瞬时记忆有关外,还与人的过忆过程有关,抄写包括边看边记和边回忆边写两个过程,你可能没有看错,但你却写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回忆时,总是会把后面位置的字与前面位置的字颠倒,在你说话或背诵时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位置颠倒的情况;解决这一行为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快速抄写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还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举个例来说,有的人可以在别人念下一句时,继续写完上一句,有的人却比较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的听写行为训练来加以解决;计算时出错;这主要反映出平时的练习少了,没有养成自动化答题技能,没有形成稳固的肌肉记忆方式;大家知道骑自行车不倒,靠的就是肌肉记忆反应,在急刹车时的也是肌肉记忆反应,如果要等到大脑来指挥的话,车祸就已经发生了;肌肉记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的大脑去想更加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化的训练,于是算错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比如,明明是大于号却偏偏写成了小于号,此外还有正负号、小数点、字、词或字母、符号等等的书写出错,这就需要首先从心理上、从思想意识上看清符号,比如:正负号的有无,准确地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另一原因是肌肉记忆出现偏差,解决这一书写出错行为可以采用双人训练的方法,一人快速念,一人快速写,加强肌肉记忆训练;这4类错误的修正是最容易取得成效的,只需稍加训练即可;即判断出错,导致此错误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识点之间发生了混淆,出现判断失误;另一个原因属于想当然失误,即没有注意到题型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落入了出题人设下的陷阱;以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题速度跟不上,不写出相关步骤,结果发生了错误;首先是要符合答题规范,其次是你明白了,阅卷人明白吗所以关键信息绝对不能跳步;这与跳步答题的错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类题是有明确要求的,当你随意忽略时,失误就在所难免;要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错题本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确立自己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将错误逐一消灭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学生考试出错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对策学习和考试都是一门学问,要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心理心态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有的同学考得不好不是他们的智力因素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出了问题;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影响我们成绩提高的因素中,要认真研究自己究竟是智力因素存在问题导致学习方法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带来知识结构性错误,还是某些思维方式需要加以调整,或者是某些非智力因素存在问题;在许多老师们的经验当中,学生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存在问题;有关心理心态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调整,有以下五种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功,心理素质提高了,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心理素质在于学生平时一点一滴的培养,学会心理暗示也是需要长期的自我训练;。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0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
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
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
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
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
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
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 中国重点

【2012考纲解读】1.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2.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3.中国近现代对农业的改造4.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5.资本主义各国对农业问题的处置及其影响【易错点点睛】易错点l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1.按下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错误解答】C【错解分析】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或者对一些农具的具体功能缺乏明确认识,以至于不能把古代一些农具的名称、功能和形状结合起来。
【正确解答】B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C.渭河平原D.淮河流域【错误解答】C【错解分析】考生一方面是在学习过程中不仔细,相关知识点没有落实;另一方面在答题过程中没有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中明确提示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修。
根据楚国的地理位置,只有D项最适合。
【正确解答】D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渡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高考状元笔记完美整理版_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集(绝对精品)

高考历史状元随身看手册: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集(绝对精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009年高考状元独门笔记之:历史篇

2009年高考状元独门笔记之:历史篇一、高三来临总还是以为疯疯癫癫可以浪费的时间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迈入高三了,虽然还站在高二的尾巴上。
终于开始要尝到别人所说的地狱一般艰苦的学习,学到没有灵魂。
对于我这个文科学生,提前高三复习,不知是好还是坏。
好的是我们比理科时间要充分的多;坏的方面是,这样的日子也长的多。
也许高三就是要把你的七情六欲都灭掉,不能贪恋世间的任何东西,否则,将会失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残酷,重压之下的我处在正常人和疯子的边缘。
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不可信任,在无数次的打击之下得出的结论不知道对不对。
只是固执的认为,不会对我放弃的只有两个人,除父母之外的两个人,我现实中的朋友,前世的亲人。
好好的熬这一年吧,把好的事当成意外,可能会好一些。
能靠的只有自己!------我们高三了!二、终于高三了,到底该做什么?1.高考到底是什么样的?高考既是一种总结,对前一阶段人生多方面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检验,对你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检验,这次检验的成果将是你人生中一笔受之不尽的财富。
——2008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徐舒扬【状元寄语】高考表面上是考分数,实际上是考分数背后的那些东西,考你应对人生重大竞争时的组织和指挥能力。
你所组织和指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各种素质和潜能。
首先,高考检验了你的学习能力。
高考不仅考查你吸收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你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为考试所需要的,也是你应对人生的最基本素质。
其次,高考检验了你的心理素质。
不管怎么说,高考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眼里都不亚于一场关系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
这样的舆论氛围对考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可以说人生中很难遇上比高考更严峻的考验了。
你的心理素质能不能过关,高考是最好的“检测器”。
通过了高考这一关,你的心理素质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有了从容应对人生中各种考验的良好心态。
高考都不怕,你还怕什么?再则,高考还检验了你面对大事的调整状态的能力。
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汇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1 不能准确辨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伏尔泰【错解】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区别。
智者学派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事物和真假是非以个人的感觉为转移,把个人的意欲、要求说成是产生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决定力量,热衷于语言、逻辑的表面说服力,它势必陷入认识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晚期智者对此加以发挥,醉心于玩弄概念和文字游戏,成为诡辩家。
【正解】A【解题思路】材料“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反映了智者学派擅长辩论术,同时也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故A正确;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不符合“流于诡辩”,故B排除;柏拉图主张理想国,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符合材料“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故C、D排除。
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1.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2.不同点(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
(2)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地加以攻击。
(2019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三模)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
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A.神是客观存在的真理B.人的思维力是有限的C.理性就是承认人的弱小D.哲学研究中心是人本身【答案】D【解析】材料重点是强调“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结合苏格拉底的哲学主张可知,哲学研究中心是人本身,D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含解析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 不能全面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错解】A或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盛行养士、重士之风,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之一,而不是“百家争鸣"的产物,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错误。
A项错在对重士之风的影响理解错误,它使贵族政治衰落而不是加强。
【正解】D易错点击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掌握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降低错误率,以不变应万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影响1.背景(1)经济方面: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方面: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大变革.(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5)现实需要: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2.影响(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时巩固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状元笔记-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整理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整理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整理易错点 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 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 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
其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为了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易错点 4 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易错分析】:学生易对三省六部的职权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点——提高行政效率,下面从多角度梳理一下:(1)三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2)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
刑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历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易错点 5 弄不清各时期管理西域(新疆)的机构【易错分析】: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管理(1)公元前60 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管辖新疆地区。
(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乱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4)清朝于1762 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易错点 6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易错分析】:学生易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认识不清,下面梳理一下:(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具体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直接原因:英国用武力保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
易错点7 对近代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及废除1.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中国特权(1)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权;(3)《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特权;(4)《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5)《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6)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2.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的废除(1)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要求;(2)1943 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签订协议,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3)1949 年9 月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获得的特权。
易错点8 对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辨别不清【易错分析】:学生易对二者区分不清,二者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1)经济基础一致:封建自然经济虽然在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阶级基础相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阶级,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
(3)在政局方面,都发生在遭到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摇摇欲坠”。
二者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百日维新的主观目的是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清末“新政”则提出建立君主立宪。
易错点9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活动记忆混淆【易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十大民主政治建设活动(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主革命的前进奠定了基础。
(4)1931 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5)抗战时期中共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政权。
(6)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7)《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8)1946 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政协协议。
(9)《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10)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易错点10 不能准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易错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形势特点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特点:(1)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矛盾逐渐突出;(2)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建国;(3)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4)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主张:(1)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2)中国共产党主张推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3)民主党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易错点11 混淆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易错分析】:对二者的比较:(1)背景: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背景是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亚洲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亚洲的觉醒”出现的背景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各国人民的苦难,阻碍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反殖反封;“亚洲的觉醒”的性质是反帝反封。
(3)领导阶级:亚洲革命风暴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亚洲的觉醒”的领导阶级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4)斗争形式:亚洲革命风暴是旧式的农民战争,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亚洲的觉醒”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宗教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旗帜所代替。
(5)结果:亚洲革命风暴大部分被镇压下去;“亚洲的觉醒”虽大部分归于失败,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易错点12 对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掌握不牢固【易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 世纪60 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
(2)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主要原因①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②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易错点13 对“一国两制”认识不到位【易错分析】:1.“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2.“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1)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3)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易错点14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君主立宪制(1)议会、内阁和首相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下院掌握实权。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内阁的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等。
(3)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英王的地位和权力: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