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一成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有力支撑。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就满足于现状,反之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本文将就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续增加,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我国企业和农业科技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也为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农业产业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从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到农业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抗病害、抗逆境的作物品种,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了绿色农业生产。
另外,在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方面,我国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通过农技人员下乡、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方式,我国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传递给农民,提升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益。
二、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虽然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仍然存在瓶颈。
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不畅、技术推广的难度大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概述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概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概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完整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以农业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开展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较高效益的农业经济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撑。
同时,农业的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也促使农业产业体系向着高效、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农业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专业化的经营模式。
它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在不同的区域或领域开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产业集群。
这些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有效整合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不仅仅包括农业企业,还涉及到其他要素和服务的整合。
例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常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导向,农业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农资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肥料等,物流企业提供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服务,农业商贸企业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等。
这些要素和服务的整合,能够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以农业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协作和整合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的形成使得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农业生产有序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同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名录
一、水稻产业技术体系1. 龙江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 江苏水稻产业技术体系3. 安徽水稻产业技术体系4. 湖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5. 四川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二、玉米产业技术体系1. 吉林玉米产业技术体系2. 黑龙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3. 河南玉米产业技术体系4. 山东玉米产业技术体系5. 湖北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三、大豆产业技术体系1. 黑龙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 吉林大豆产业技术体系3. 辽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4. 江苏大豆产业技术体系5. 山东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四、油菜产业技术体系1. 湖南油菜产业技术体系2. 江西油菜产业技术体系3. 四川油菜产业技术体系4. 安徽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五、生猪产业技术体系1. 广东生猪产业技术体系2. 四川生猪产业技术体系3. 安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4. 湖北生猪产业技术体系5. 江苏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六、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1. 江苏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2. 浙江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3. 湖南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4. 湖北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5. 四川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七、柑橘产业技术体系1. 四川柑橘产业技术体系2. 湖南柑橘产业技术体系3. 江西柑橘产业技术体系4. 安徽柑橘产业技术体系5. 湖北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八、蔬菜产业技术体系1. 山东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 江苏蔬菜产业技术体系3. 湖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5. 江西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九、果树产业技术体系1. 河南果树产业技术体系2. 湖北果树产业技术体系3. 江苏果树产业技术体系4. 四川果树产业技术体系5. 河南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1. 浙江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 安徽茶叶产业技术体系3. 湖南茶叶产业技术体系4. 江西茶叶产业技术体系5. 四川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十一、蚕桑产业技术体系1. 江苏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 浙江蚕桑产业技术体系3. 四川蚕桑产业技术体系4. 湖南蚕桑产业技术体系5. 江西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十二、棉花产业技术体系1. 新疆棉花产业技术体系2. 河南棉花产业技术体系4. 山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5. 河北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十三、烟草产业技术体系1. 云南烟草产业技术体系2. 四川烟草产业技术体系3. 广东烟草产业技术体系4. 广西烟草产业技术体系5. 湖南烟草产业技术体系十四、麻类产业技术体系1. 湖南麻类产业技术体系2. 江西麻类产业技术体系3. 四川麻类产业技术体系4. 湖北麻类产业技术体系5. 浙江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五、花生产业技术体系1. 山东花生产业技术体系2. 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3. 江苏花生产业技术体系4. 安徽花生产业技术体系5. 河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十六、甘蔗产业技术体系1. 广西甘蔗产业技术体系3. 海南甘蔗产业技术体系4. 广东甘蔗产业技术体系5. 四川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十七、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1. 甘肃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 陕西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3. 四川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4. 河南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5. 江苏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十八、饲料产业技术体系1. 广东饲料产业技术体系2. 江苏饲料产业技术体系3. 山东饲料产业技术体系4. 河南饲料产业技术体系5. 湖北饲料产业技术体系十九、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1. 广东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2. 四川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3. 安徽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4. 湖北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5. 江苏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二十、渔业产业技术体系2. 浙江渔业产业技术体系3. 湖南渔业产业技术体系4. 湖北渔业产业技术体系5. 四川渔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上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名录,涵盖了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生猪、大宗淡水鱼等50个主要农业领域,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名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名单一、农业生产技术体系1. 精准农业技术:包括农田土壤监测、作物生长监测、气象预测、农药施用等,通过数据分析和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
2. 智能化农机技术:采用传感器、自动控制、导航定位等技术,提高农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3. 温室技术:包括大棚、温室大棚、暖棚等,利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在无土介质中供给植物营养液,实现植物生长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节约用水、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
5. 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二、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1. 食品加工技术:包括食品材料处理、食品加工工艺、食品贮藏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品质和保鲜期。
2.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将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提取、分离或改变其组分结构,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副产品。
3. 农产品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工艺的设计和包装机械的使用,保护农产品的完整性和品质,延长保鲜期。
4. 冷链物流技术:通过冷藏、冷冻、保鲜等技术手段,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三、农业环保技术体系1. 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友好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2. 农田水利技术:包括灌溉、排水、水质调控等技术,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和排水要求。
3. 农药、化肥减施技术: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技术:包括农田流失、农药残留、畜禽养殖废水等非点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技术,减少农业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四、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1. 农业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技术,提供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依据。
2. 农业云平台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共享,促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当下我国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球范围内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是对农业技术体系的一次全面评估,也是对农业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和预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读者全面呈现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背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起源于我国农业的传统农耕模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传统农业依靠人工劳作和自然资源,生产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引入,使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使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关键因素1. 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信息化管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管理手段,包括气象信息、水资源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
3. 绿色生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农业: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种植、智能化农机、智能化管理等,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另一大发展方向,通过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3.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将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6-2015)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组长:程式华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成员:胡培松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彭友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朱德峰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李革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卢淑雯加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万江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志强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陈温福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邹应斌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王才林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建龙常德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谢树果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二、玉米组长:张世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郭庆法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振营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东兴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刘丽萍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徐志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立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董树亭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陈新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景希强丹东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张学舜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郑祖平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三、小麦组长:肖世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顺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康振生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振文栽培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沈阿林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魏益民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韩一军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郭进考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许为钢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汤永禄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李俊明栾城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荣振徐淮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春保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四、大豆组长:韩天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刘丽君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源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胡国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陈海涛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胡耀辉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何秀荣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孟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周新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年海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郭泰佳木斯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付连舜铁岭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李素真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五、大麦青稞组长:张京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杨建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高希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国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朱睦元综合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曾亚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作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强小林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何庆祥武威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六、高粱组长:邹剑秋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福耀育种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徐秀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叶凯综合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丁国祥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马尚耀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杜瑞恒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七、谷子糜子组长:刁现民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汝宏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冯佰利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二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慧军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程炳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喜文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刘金荣安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赵敏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八、燕麦荞麦组长:任长忠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成员:崔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赵桂琴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杨才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胡新中功能特性与加工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景辉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赵钢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成都大学)常克勤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再清迪庆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刘彦明定西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九、食用豆组长:程须珍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田静育种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朱振东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康玉凡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亚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包世英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陈新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张耀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斌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郭中校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郭延平临夏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学军南通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十、马铃薯组长:金黎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盛万民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若芳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大学)熊兴耀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吕金庆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刘刚贮藏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罗其友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谢从华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王蒂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甘肃农业大学)何卫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张雅奎大兴安岭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展康曲靖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郭志乾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甘薯组长:马代夫首席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员:刘庆昌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振臣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立明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海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房伯平遗传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谢逸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李洪民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永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木泰华产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林祖军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杨立明龙岩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新笋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二、木薯组长:李开绵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员:张鹏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军栽培与植保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古碧综合研究室主任(广西大学)黄贵修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田益农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刘光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油菜组长:王汉中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员:周永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刘胜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吴崇友设施与设备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黄凤洪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冯中朝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李加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南大学)戚存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杜德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李根泽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吕孝林巢湖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巢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明海宜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十四、花生组长:禹山林首席科学家(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员:王传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廖伯寿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万勇善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胡志超机械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冯健雄加工与综合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炫强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蒋相国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刘立峰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崔富华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陈永水泉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洪波阜新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十五、芝麻组长:张海洋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成员:郑永战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刘红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汪学德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南工业大学)赵应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汪强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徐桂真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吴涛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魏林根南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十六、向日葵组长:安玉麟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张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赵君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妥德宝综合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黄绪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寅初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农垦科学院)谭丽萍赤峰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孙为民齐齐哈尔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甘南县向日葵研究所)山军建银川试验站站长(宁夏农林科学院)十七、胡麻组长:党占海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建平育种及种子研究室主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辉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严兴初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米君育种及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安维太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建春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宗胜平凉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八、棉花组长:喻树迅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员:李付广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吴孔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毛树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周亚立机械研究室主任(新疆农垦科学院)祝水金加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杜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天真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李雪源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董合忠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朱朝阳阿拉尔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田绍仁鄱阳湖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十九、麻类组长:熊和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成员:李德芳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张德咏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彭定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王朝云设施设备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正初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陈收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湖南大学)周文钊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杨明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关凤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魏刚达州苎麻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黄建平伊犁亚麻试验站站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潘兹亮信阳红麻试验站站长(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甘蔗组长:陈如凯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成员:许莉萍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黄诚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李奇伟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刘庆庭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郑传芳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张树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跃彬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莫建霖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研究院)李廷化金光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郑学文湛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省湛江农垦局)贾应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贺贵柏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一、甜菜组长:白晨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王华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韩成贵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苏文斌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杨骥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王燕飞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佰臣九三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刘焕霞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王清发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二、蚕桑组长:鲁成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成员:向仲怀育种与蚕种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学)沈中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胡祚忠设施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加工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顾国达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计东风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朱方容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沈卫德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苏州大学)廖先谋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蚕业指导站)黄平红河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许明芬苏北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蚕种管理所)二十三、茶叶组长:杨亚军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员:梁月荣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宗懋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阮建云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深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姜爱芹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黎星辉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肖宏儒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李尚庆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尤志明宁德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王友平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李中林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二十四、食用菌组长:张金霞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成员:李玉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边银丙病虫害防控研究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谭琦栽培与设施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王贺祥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俊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谢宝贵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申进文栽培与设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宫志远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柳林延吉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延边特产研究所)魏银初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王世恒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秀荣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十五、大宗蔬菜组长:杜永臣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方智远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丙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喻景权栽培与营养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李天来设施工程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高丽朴采后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崇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邹学校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侯喜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张振贤栽培与营养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吕中华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王玉海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肖日新海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六、西甜瓜组长:许勇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员:伊鸿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赵廷昌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君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吴敬学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吴明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小武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别之龙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张显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小利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焦自高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毓洪宁波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声锋中卫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农林科学院)二十七、柑橘组长:邓秀新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成员:伊华林育种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全面启动,涵盖了多个领域和产业。
该体系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手段,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体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打破部门、区域界线,集聚全国科研力量,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等。
每个体系都由业内顶级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按照产业链条环节设置了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
这一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录
一、概述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背景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意义二、体系构成1. 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1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1.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1.3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1.5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 1.6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1.7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 1.8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1.9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 1.10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1.1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1.12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1.13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1.14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1.15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2. 综合试验站2.1 主产区综合试验站2.2 特色农业综合试验站2.3 跨区域综合试验站三、体系功能与任务1. 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1.1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2 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3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2. 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2.1 产业政策研究2.2 政策咨询与建议2.3 产业经济分析3. 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3.1 农民培训3.2 技术推广3.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4. 产业信息服务与市场分析4.1 价格信息发布4.2 市场分析4.3 产业经济咨询四、体系管理与运行1. 体系组织架构1.1 体系领导机构1.2 体系管理机构1.3 体系专家委员会2. 体系经费管理2.1 经费来源2.2 经费使用2.3 经费审计3. 体系人才队伍建设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3.2 人才评价与激励3.3 人才流动与交流4. 体系绩效考核与评估 4.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 绩效考核方法4.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体系发展前景1. 体系规模与布局1.1 体系规模1.2 体系布局2. 体系创新能力2.1 研发能力2.2 推广能力2.3 信息服务能力3. 体系国际影响力3.1 国际合作与交流3.2 国际项目参与3.3 国际人才培养4. 体系可持续发展4.1 体系优化与升级4.2 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县名
泊头、赵县、定州、晋州、 深州、辛集、迁安 阳信
宁陵、西华
➢4个重点区域
砀山、萧县 丰县、铜山、睢宁
➢4个特色片
龙泉驿、新津、苍溪 老河口、枝江、钟祥
九江
➢42个县
桐庐、松阳
璧山
礼泉、延长、彬县、浦城、洋县
运城市盐湖区、祁县
景泰
鞍山、辽阳
库尔勒、阿克苏 泸西、安宁 烟台、莱阳
华 北 白 梨 区
徐阳春
王文辉 关军锋
周应恒
21个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分布情况
省级农科院 14
地市农科院(所) 5
高校 1
其他 1
(二)人员结构:
21名岗位专家年龄情况
45岁以下 46-50岁
5
12
51-55岁
4
21名试验站站长年龄情况
45岁以下
9
46-50岁
10
51-55岁
2
21名岗位专家职称情况:研究员或教授20名,副教授1名; 21名综合试验站站长职称情况:研究员9名,副研究员(副 教授)10名,高级农艺师1名,其他(总经理)1名。
重点区
省别 数量
华北白梨区 (16 个)
长江中下游砂梨区 (10 个)
西北白梨区 (8 个)
特色 梨区
辽南南果梨 (2 个)
新疆香梨(2 个)
云南红梨(2 个)
胶东西洋梨(2 个)
河北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湖北 江西 浙江 重庆 陕西 山西 甘肃 辽宁 新疆 云南 山东
8个 1个 2个 2个 3个 3个 3个 1个 2个 1个 5个 2个 1个 2个 2个 2个 2个
3、建立和完善梨产业相关基础数据库、技术档案 及产业技术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研、生产和企 业之间的协作网络,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为我国 梨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文章标题: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1. 介绍在当今社会,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截至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概念和内涵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通过良种、良法、良技等手段,建立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它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应用等方面。
3.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成就我国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发展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高效抗病虫的作物新品种,提出了农业节水灌溉、高效肥料利用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我国还在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我国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平衡,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5.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养殖,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还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才能推动我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优化调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优化调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10.28•【字号】鲁农科教字〔2024〕17号•【施行日期】2024.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优化调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4〕17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工作效能,更加有力支撑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立足现有建设基础和条件,确定对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并开展相关岗位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化调整内容(一)新增部分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
在玉米等11个体系增设岗位专家11名;在大豆等21个体系增设综合试验站21个。
(见附件1)(二)调整有关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调整薯类、茶叶、刺参等3个体系的首席专家;小麦等18个体系的31个岗位专家;棉花等9个体系的10个综合试验站站长。
(见附件2)二、拟聘岗位范围以上增设或调整的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均纳入本次申报范围,共计3个首席专家、42个岗位专家和31个综合试验站。
三、申报条件和资格(一)基本条件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正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承担的任务;2.能自觉遵守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自觉服从体系组织管理机构的领导、协调;积极性高,能热心为本产业发展服务;3.未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岗位;4.无经费管理使用等违法违规问题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科研行为;5.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以档案年龄为准);6.具有正常履职的身体条件。
(二)申报资格1.首席专家从省级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与本产业相关研究5年以上,主持过与本产业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出色的科研业绩和开拓创新能力;拥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和丰富的指导生产实践经验,对本产业发展起到领军作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共事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科技资源,为本产业发展服务,投入体系的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体系编号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体系编号CARS-01 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26 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CARS-02 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27 柑橘产业技术体系CARS-03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28 苹果产业技术体系CARS-04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29 梨产业技术体系CARS-05 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CARS-30 葡萄产业技术体系CARS-06 高粱产业技术体系CARS-31 桃产业技术体系CARS-07 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CARS-32 香蕉产业技术体系CARS-08 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33 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CARS-09 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CARS-10 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35 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11 甘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36 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12 木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37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13 油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38 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14 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39 肉羊产业技术体系CARS-15 芝麻产业技术体系CARS-40 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CARS-16 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CARS-41 蛋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17 胡麻产业技术体系CARS-42 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18 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43 水禽产业技术体系CARS-19 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4 兔产业技术体系CARS-20 甘蔗产业技术体系CARS-45 蜂产业技术体系CARS-21 甜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蚕桑产业技术体系CARS-47 虾产业技术体系CARS-23 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48 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24 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49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25 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50 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
构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构建路径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行探讨。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综合体系。
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1)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科技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资源高效配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4)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3)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
(2)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2)发展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4.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
(2)完善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3)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农业权益。
三、实施策略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5.30•【文号】农科(产业)函〔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的通知农科(产业)函〔2022〕2号有关单位和专家:为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现开展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岗位名称(一)首席科学家1.水稻体系首席科学家2.糖料体系首席科学家3.绒毛用羊体系首席科学家4.蜂体系首席科学家(二)岗位科学家招聘岗位和岗位职责见附件1。
二、聘用条件与资格(一)聘用条件1.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2.具有科学家精神,公道正派,有大局观。
3.首席科学家要求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熟悉产业,具备宏观战略思维,有较丰富管理经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心胸开阔、相容性好,能团结带领体系专家完成各项任务。
4.岗位科学家要求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熟悉产业情况。
(二)聘用资格1.中国公民,身体健康。
2.不在非政府科研组织和境外机构任职并承担任务。
无违纪、违规、违法等不良记录和学术不端行为。
在企业兼职或任职等情况应符合规定。
3.首席科学家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院士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从事该产业相关技术研究10年以上。
4.岗位科学家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院士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5.推荐单位承诺为申请者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条件。
为首席科学家配备至少1名固定辅助管理人员;为岗位科学家提供固定的研发设施和其他必要的支撑条件,有至少4名本单位的团队成员,且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农业部
原向阳
山西农业大学
32
加工研究室
高粱产品加工
柳青山
山西
生态环境与土壤管理
郭来春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34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草害及综合防控
周洪友
内蒙古农业大学
35
机械化研究室
播种机械化
刘立晶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36
收获机械化
郑德聪
山西农业大学
37
加工研究室
26
加工研究室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佘永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27
谷子高粱
遗传改良研究室
高粱抗逆育种材料创制
王鼐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8
糯型糜子育种
刘国庆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29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传统旱作技术挖掘与创新
王玉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30
高粱栽培
卢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31
机械化研究室
细胞遗传与倍性育种技术
李宗芸
江苏师范大学
50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
郭坚华
南京农业大学
51
机械化研究室
种植机械化
张文毅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52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易中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53
木薯
遗传改良研究室
辣木种质资源与育种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
54
木薯抗逆材料创制
郭建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示
正文: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经各相关部门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人选予以公示。
具体内容如下:一、公示范围本次公示涉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等多个岗位。
二、公示名单(以下为部分公示名单,具体名单请关注后续公告)1. 首席科学家:- 张XX(水稻)- 李XX(小麦)- 王XX(玉米)- 刘XX(大豆)2. 岗位科学家:- 赵XX(植物保护)- 孙XX(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陈XX(农业经济与政策)- 周XX(农业信息技术)3. 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吴XX(设施农业)- 刘XX(水产养殖)- 李XX(畜牧兽医)- 王XX(农产品加工)4. 岗位专家:- 张XX(农业机械)- 王XX(农业气象)- 李XX(农业生态)- 刘XX(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三、公示时间公示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
在此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反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逾期或匿名反映的,将不予受理。
四、联系方式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电子邮箱:************.cn特此公示。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人选名单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2023年X月X日附件说明:1. 附件中名单仅供参考,具体人选以最终公示为准。
2.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反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将对公示名单进行审核,确保人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农科教发[2011]3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11.03.08【实施日期】2011.03.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十二五”体系岗位设置规范和综合试验站布局规划,按照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经公示,确定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50名首席科学家、1051名岗位科学家和1144名站长。
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予以印发。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程式华1、育种与繁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胡培松岗位及聘用人员:种质资源评价:何予卿(华中农业大学)分子育种: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野生稻利用:颜龙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中游籼型杂交稻育种:赵炳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红莲籼型杂交稻育种:朱英国(武汉大学)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育种:黎用朝(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上游杂交稻育种: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下游粳稻育种: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稻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育种: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常规稻育种: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南部粳稻育种: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北部粳稻育种:潘国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中部粳稻育种: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彭友良稻纵卷叶螟防控: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稻飞虱防控: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瘟病防控: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病毒病防控:周雪平(浙江大学)杂草防控:陆永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防治:娄永根(浙江大学)东北区域综合防控:刘志恒(沈阳农业大学)长江流域综合防控:彭云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域综合防控:朱小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螟虫防控:方继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朱德峰长江中下游区栽培与土肥:廖西元(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区栽培与土肥: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区栽培与土肥: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栽培与土肥: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稻田培肥: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4、机械化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室主任:李革育秧与插秧机械:李革(浙江理工大学)生产全程机械化:马旭(华南农业大学)5、加工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卢淑雯稻米加工:卢淑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产业经济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大学研究室主任:杨万江产业经济:杨万江(浙江大学)(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隋国民2、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卢铁钢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孝甲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基洪5、五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闫平6、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柴永山7、黑龙江垦区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霍立君8、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凤鸣9、徐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超10、扬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戴正元11、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徐大勇12、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才林13、杭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金庆生14、嘉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姚坚15、金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钱秋平16、桐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站长:汪向东17、宣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曹新国18、合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泽福19、三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许旭明20、南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江文清21、赣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红林22、萍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季能23、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大洲24、抚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强25、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站长:杨连群26、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宋世枝27、恩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吴双清28、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游艾青29、荆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周忠清30、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曾良贵31、常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站长:王建龙32、岳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平33、祁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站长:秦道珠34、江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朝东35、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志中36、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覃凯旋37、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陈仁天38、海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孟卫东39、三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站长:黄文章40、宜宾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林纲41、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志42、内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勇43、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谢树果44、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鹿占黔45、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文强46、永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奎丽梅47、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董保柱48、汉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冯志峰49、银川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殷延勃二、玉米(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世煌1、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郭庆法国内和温带外来种质评价与改良创新: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与改良创新:李新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北部区域育种: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区域育种: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育种:王振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北部区域育种:郭庆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山地育种: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种子扩繁与生产: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抗逆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虫害防控: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防控: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南部和华北区域防控: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区域防控:晋齐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区域防控:石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南区域防控:李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陈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室主任:赵明东北北部区域栽培: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区域栽培: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栽培:李潮海(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北部区域栽培: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山地栽培: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肖俊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土壤耕作与改良: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营养与施肥: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旱作栽培与综合管理: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抗逆栽培:王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东兴夏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春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孙士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丽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体系运行,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考评对象为体系聘任人员,包括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3.工作日志;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
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第七条首席科学家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第九条岗位专家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5.经费使用情况。
(关于考评内容的说明见附件1)第四章考评程序第十一条首席科学家1.本人依据考评内容撰写述职报告,考评前发给本体系全体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辣木栽培模式
张祖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56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
陈银华
海南大学
57
机械化研究室
生产管理机械化
邓干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58
加工研究室
秸秆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孙海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59
辣木产品加工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
60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44
加工研究室
食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周素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45
马铃薯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虫害防控
李国清
南京农业大学
46
机械化研究室
收获机械化
杨德秋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47
田间管理机械化
严荷荣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48
加工研究室
主食产品加工
胡宏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49
甘薯
遗传改良研究室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
84
产地环境综合治理
石元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85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病害防控
周玉锋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86
机械化研究室
加工机械化
叶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87
加工研究室
乌龙茶加工
孙云
福建农林大学
88
食用菌
遗传改良研究室
菌种质量控制技术
张瑞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89
21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土壤管理与轮作制度
张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2
栽培生理
张伟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3
机械化研究室
收获机械化
金诚谦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4
加工研究室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5
大麦青稞
机械化研究室
生产机械化
朱继平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收获机械化
原向阳
山西农业大学
32
加工研究室
高粱产品加工
柳青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33
燕麦荞麦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生态环境与土壤管理
郭来春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34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草害及综合防控
周洪友
内蒙古农业大学
35
机械化研究室
播种机械化
刘立晶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36
收获机械化
郑德聪
山西农业大学
37
加工研究室
栽培与基质研究室
优质栽培生理
赵明文
南京农业大学
90
加工研究室
26
加工研究室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佘永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27
谷子高粱
遗传改良研究室
高粱抗逆育种材料创制
王鼐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8
糯型糜子育种
刘国庆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29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传统旱作技术挖掘与创新
王玉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30
高粱栽培
卢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31
机械化研究室
张黎骅
四川农业大学
11
加工研究室
秸秆处理与利用(能源化)
赵立欣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2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顾正彪
江南大学
13
小麦
遗传改良研究室
育种技术与方法
刘录祥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4
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张锦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5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黄淮麦田生态管理与产地环境治理
郑成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6
华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徐应明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研究所
17
机械化研究室
耕播与田间管理机械化
李洪文
中国农业大学18收获与产地处理机源自化王万章河南农业大学
19
加工研究室
秸秆处理及利用(原料化)
田宜水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
大豆
遗传改良研究室
东北特早熟春大豆育种
鹿文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食品加工
黄纪念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73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张雯丽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74
棉花
加工研究室
棉籽加工与质量安全
魏守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5
糖料
遗传改良研究室
甘蔗抗病品种改良
张木清
广西大学
76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甜菜虫害防控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院
77
加工研究室
副产物综合利用(饲料化)
李凯
广西大学
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杨富裕
中国农业大学
38
燕麦食品加工
胡新中
陕西师范大学
39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赵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0
食用豆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生态与土壤管理
王瑞刚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41
栽培生理
何宁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42
机械化研究室
播种与田间管理机械化
杨丽
中国农业大学
43
收获机械化
陈巧敏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栽培生理
于海秋
沈阳农业大学
67
机械化研究室
播种与田间管理机械化
王东伟
青岛农业大学
68
加工研究室
副产物综合利用
王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69
干燥与储藏
王殿轩
河南工业大学
70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刘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71
特色油料
机械化研究室
胡麻机械化
赵武云
甘肃农业大学
72
加工研究室
78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刘晓雪
北京工商大学
79
蚕桑
家蚕遗传改良与饲养研究室
育种技术与方法
代方银
西南大学
80
柞蚕饲养技术
李喜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81
桑树遗传改良与栽培研究室
柞树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秦利
沈阳农业大学
82
机械化研究室
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
李法德
山东农业大学
83
茶叶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茶树树体管理
细胞遗传与倍性育种技术
李宗芸
江苏师范大学
50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
郭坚华
南京农业大学
51
机械化研究室
种植机械化
张文毅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52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易中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53
木薯
遗传改良研究室
辣木种质资源与育种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
54
木薯抗逆材料创制
郭建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
5
加工研究室
秸秆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孟军
沈阳农业大学
6
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
陈铭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7
玉米
遗传改良研究室
雄性不育与分子育种技术
赖锦盛
中国农业大学
8
优质绿色种质改良与创新
王天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9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病害鉴定与抗性利用
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
10
机械化研究室
西南山地生产全程机械化
附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新增岗位科学家候选人名单
序号
体系名称
功能研究室
岗位名称
姓名
工作单位
1
水稻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
南方稻田重金属污染修复
纪雄辉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西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周东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东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徐建明
浙江大学
4
机械化研究室
收获与干燥机械化
王金武
陆柏益
浙江大学
61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产业经济
谭砚文
华南农业大学
62
油菜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根肿病防控
朴钟云
沈阳农业大学
63
黑胫病防控
李国庆
华中农业大学
64
机械化研究室
田间管理机械化
薛新宇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65
加工研究室
秸秆与副产物综合利用(饲料化)
王飞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66
花生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