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结婚调研报告

农村结婚调研报告
调查摘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结婚现状及相关问题。
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地域背景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来反映农村地区结婚的实际情况。
一、调查背景
1. 调查目的:分析农村结婚现状及问题。
2.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地域背景的居民。
3.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
1. 婚龄分布: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平均结婚年龄较年轻,大多数人在20-30岁之间结婚。
2. 教育程度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婚姻质量和稳定性。
3. 婚恋观念变迁: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婚姻平等和个人发展。
三、结婚现状的问题与挑战
1. 婚礼压力:农村地区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现象,婚礼费用和规模不断增加。
2. 户籍问题:农村居民结婚后,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等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3. 人口流失与留守婚姻:随着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留守婚姻问题备受关注。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和婚恋观念的宣传教育。
2. 支持政策:制订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婚姻发展和户籍问题解决。
3. 社会支持:建立相互支持的社会机制,提供更多的婚姻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农村结婚的现状及问题,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婚姻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我们希望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婚姻环境与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婚姻稳定与幸福。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农村婚姻乱象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社会和家庭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婚姻乱象的现状、原因和影响,本次调研报告对农村婚姻乱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
1.调查农村婚姻乱象的具体表现形式;
2.分析农村婚姻乱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探讨解决农村婚姻乱象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农村地区居民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有效样本的抽取和数据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1.农村婚姻乱象的具体表现:包括乔迁婚、闪婚、择偶标准降低、相亲交友乱象、传统观念冲突等。
2.农村婚姻乱象的成因: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传统观念、人
口流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3.农村婚姻乱象的影响因素:家庭稳定性下降、青少年道德观
念淡薄、社会和谐度减少等。
4.解决农村婚姻乱象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加强农村婚姻家庭教育、提升农村婚姻法律意识、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等。
五、调研结论
农村婚姻乱象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和家庭稳定的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
在加强农村婚姻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农村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幸福度。
关于农村婚姻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农村婚姻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于农村婚姻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婚姻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及资源利用不足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近几年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通过“税费改革”,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等强有力的举措,农村经济面貌有了一定改善。
但中国幅员辽阔,政府工作很难百无一疏,正是这种原因,我选择了“三农”问题中的“农村”这一大块,作了走访和社会调查。
在走访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我原先所定的农村反腐倡廉问题在这里(000周边各村)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且反腐工作经过前两年的深入开展之后,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村务公开,代表监督的制度和人民群众举报监督的严肃氛围,农村反腐已不再是一种纯政府行政手段,而是一种由广大村民参与,大家共同支持的群众行为。
经过观察我发现农村婚姻问题更值得关注,在柳家砦村村委妇联主任处,我了解到这样一些资料。
近十年来,本村注册结婚的男女不足六十人,而且其中有多达43人为村内的女孩子,她们中间有36人是嫁到村外发达的地区,这些人嫁人的重要条件就是男方必须家庭殷实,居住地较发达。
而且这种婚姻几乎全由父母做主。
还有另外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本村的成年男子用5000至10000元不等的现金到比本地更贫穷的地区“找”媳妇。
这种婚姻关系恰是本村妇女出嫁的翻版。
第三种情况就更加不可思议,而且几乎是和法律打擦边球,村中低能弱智,身体有严重缺陷,据法律不能结婚生子的妇女,也与村中的大龄男子,或者同样是弱智,身体严重缺陷的男子结婚。
对于这种情况我对妇联主任提出了质询,她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无奈,她说:“你看看我们村,都快成一村的光棍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啊,至少让他们也有个家啊。
”妇联主任的回答确是发自内心,至情至感,但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啊。
在国家大兴“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的今天,如果政府对这种“劣质婚姻”还不加于关注的话,“提高人口素质的”夙愿又何以实现。
关于农村婚姻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婚姻不再仅仅被视为 传宗接代的手段,而是更多地与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联系 在一起。
03
农村婚姻问题分析
经济压力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彩礼、 婚礼等费用,从而影响婚姻的缔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青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支撑起家 庭和婚姻的经济负担。
家庭支持不足
一些农村家庭在子女结婚 后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 帮助,导致年轻夫妻在面 对困难时无法有效应对。
社会观念影响
传统观念束缚
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对女性 的社会地位和婚姻选择产生不利
影响。
社会舆论压力
农村社会舆论对婚姻问题的关注和 评价,往往对年轻人的婚姻选择产 生一定压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面临更大的婚姻压力,经济条件成为影响婚姻的重 要因素。
家庭因素
01
02
03
家庭期望
农村家庭往往期望子女早 日结婚生子,延续家族血 脉,这种期望对年轻人的 婚姻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家庭矛盾
农村家庭中存在的矛盾, 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 ,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 感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孩子 的成长和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关爱机制,加 强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 教育的权利。
改变社会观念
倡导平等、自由的婚恋观
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人们 树立平等、自由的婚恋观念,消除对农村婚 姻的偏见和歧视。
农村婚礼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婚礼现状调查报告1. 背景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对于农村地区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婚礼的传统形式和规模正在发生变化。
本报告旨在调查农村婚礼现状,并提出相关分析、结果和建议。
2. 分析2.1 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婚礼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这导致农民家庭在举办婚礼时拥有更多的经济条件。
他们可以选择更豪华、奢侈的婚礼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2.2 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婚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一些新趋势在农村婚礼中出现。
例如,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在城市举办婚礼,而不是在自己的家乡。
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婚礼更加时尚、多样化,并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场地选择。
2.3 传统观念与农村婚礼尽管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变化,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观念对婚礼的影响。
例如,许多人认为举办盛大而隆重的婚礼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家族面子的体现。
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农民家庭为了举办豪华婚礼而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
3. 结果3.1 婚礼形式多样化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婚礼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酒席和道具,一些新元素如舞台表演、游戏环节等也开始出现在农村婚礼中。
3.2 婚礼规模扩大随着经济条件改善,许多农民家庭开始追求更大规模的婚礼。
他们希望通过举办盛大婚礼来展示财富和地位,同时也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家族面子的体现。
3.3 婚礼花费增加由于婚礼规模的扩大和婚礼形式的多样化,农村婚礼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家庭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或负债累累来举办豪华婚礼,这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压力。
4. 建议4.1 加强教育宣传为了改变农村婚礼过度奢华的现状,需要加强教育宣传。
应当向农民普及理性消费观念,并提醒他们合理安排婚礼预算。
4.2 引导新风尚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和比赛等方式,引导农村年轻人形成健康、时尚、节俭的婚礼风尚。
这将有助于减少过度奢华的现象。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2024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家乡的婚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调查报告将对家乡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文:一、婚前准备阶段1. 婚礼筹备工作:申请结婚证书、选择婚庆公司、购买婚纱等。
2. 婚宴预订和筹备:选择婚宴场所、定制菜单、准备婚宴主题等。
3. 礼金与礼品准备:确定亲朋好友的礼金和礼品标准、准备给婚礼主要人物的礼物等。
4. 婚前照相与婚纱拍摄:选择摄影师、选定拍摄场景、配套服装等。
5. 喜酒摆酒仪式安排:确定主持人、编排节目、准备喜酒等。
二、婚礼过程1. 迎亲仪式:新郎车队的组成和装饰、新娘出嫁的步骤和仪式等。
2. 迎宾入座:安排迎宾、分餐座次、进行主持致辞等。
3. 敬酒环节:酒席次序、敬酒父母、宾客、亲友等。
4. 祝福仪式:请长辈和亲友上台祝福、接受祝福,确保婚礼的吉祥。
5. 婚礼结束与离场:结束婚礼仪式、道别亲友、离场并送走亲朋好友。
三、婚后生活与习俗1. 安排新婚之夜:准备新婚房的布置、安排婚房用品和蜜月长短等。
2. 夫妻新居的入住:准备家居用品、购置家具、布置新居等。
3. 家庭规划与生活方式:规划夫妻生活、分工与合作、制定家庭规则等。
4. 新婚习俗传承:参与家乡传统习俗、尊重长辈、与亲友保持联系等。
5. 夫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和尊重、共同规划未来等。
四、婚俗变迁与保护1. 婚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进步、文化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等。
2. 婚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家乡文化、弘扬文明风尚等。
3. 社会对家乡婚俗的认知与态度:理解与支持、保护与传承、消极与抵制等。
4. 婚俗保护的困境与挑战:人口流失、婚俗商业化、现代婚俗的冲击等。
5. 探索和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教育传统文化、宣传传统价值观念、制定婚俗保护政策等。
五、调查报告总结经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识到家乡的婚俗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农村婚嫁调研报告

农村婚嫁调研报告农村婚嫁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在中国农村地区,婚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农村婚嫁现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婚嫁状况,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农村地区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
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
此外,我们还拜访了5个农村村庄,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
三、研究结果1. 农村婚龄推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婚龄普遍较低。
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婚龄。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计划在30岁以上结婚。
这主要得益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得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追求个人发展的机会。
2. 男女结构失衡由于农村家庭对男孩的偏好,导致了男女结构的失衡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受访者占总人数的57%,女性仅占43%。
这种男女结构的失衡给农村地区的婚姻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使得一些男性很难找到合适的配偶。
3. 婚姻观念的变化在与农村居民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比过去追求物质和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婚姻的平等和谐。
此外,一些年轻人也更加倾向于选择婚姻自由,尤其是女性。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婚姻现象发生了许多变化,婚龄推迟和婚姻观念的转变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
2. 农村男女结构失衡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女孩的地位。
3. 农村地区需提供更多的婚恋服务,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找到合适的配偶。
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从而推迟婚龄。
2. 加强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农村女性的地位,消除男女结构失衡问题。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引言:婚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幸福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农村地区,婚姻乱象问题日益突出,给家庭、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婚姻乱象的原因和特点,本调研报告对农村地区的婚姻乱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与受访者进行交流和深入探讨。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420份,受访者涉及多个农村地区的男性和女性,年龄在25至60岁之间。
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婚姻乱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艳遇和婚外情现象普遍存在。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在婚姻中曾经有过艳遇或婚外情的经历。
其中,男性出现婚外情的比例高于女性,达到了70%。
2. 早婚现象较为严重。
近40%的调查对象在18岁之前就结婚,这种早婚现象容易导致婚姻不稳定、夫妻关系矛盾等问题的发生。
3. 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
有近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家庭中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态度,这导致女性权益受到侵害,婚姻关系不平等。
4. 婚姻暴力问题严重。
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婚姻暴力的问题,包括肢体暴力和精神虐待等。
三、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个别访谈的内容,得出了农村婚姻乱象形成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习俗较为保守,重男轻女的思想、早婚观念等对于婚姻乱象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经济压力过大。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不高、生活负担重的问题,这给婚姻带来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容易导致婚姻不稳定和夫妻关系矛盾加剧。
3. 教育与意识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导致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觉悟程度不够,缺乏对于婚姻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四、解决对策针对农村婚姻乱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解决:1. 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婚姻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2. 促进经济发展。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2024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旨在深入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婚俗习惯以及相关社会影响。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婚俗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男女婚龄、婚礼仪式、嫁娶彩礼、婚后居住情况以及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将得出关于山东省农村婚俗的综合认识,为相关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正文:一、男女婚龄1. 女性的普遍婚龄以及与人口政策的关系2. 男性的普遍婚龄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增加男女婚龄差距的原因与影响4. 家庭对于婚龄的影响因素5. 婚龄对于家庭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婚礼仪式1. 传统婚礼仪式的变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入2. 婚礼仪式的形式与规模的差异3. 婚礼仪式筹办的费用与负担4. 社会因素对于婚礼仪式的影响5. 婚礼仪式对于家族传承与社交关系的影响三、嫁娶彩礼1. 嫁娶彩礼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演变2. 嫁娶彩礼的金额与物品的差异3. 嫁娶彩礼所承载的社会含义与期望4. 彩礼对于男女角色和地位的影响5. 彩礼对于家庭财务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影响四、婚后居住情况1. 婚后居住选择的城市与乡村倾向2. 合婚与分婚居住方式的比较3. 居住情况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后生活的影响4. 家庭对居住选择的影响与压力5. 居住情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五、家庭观念和价值观1. 夫妻角色分工和责任的认识和实践2.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期望3. 多元家庭观念在农村社会的传承和影响4. 家庭财务管理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5. 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男女婚龄、婚礼仪式、嫁娶彩礼、婚后居住情况以及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社会影响。
在今后的社会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
婚俗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婚俗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婚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社会发展和人文进步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也在不断变化。
本报告通过对婚俗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当下婚俗的特点、变化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5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问卷内容包括婚俗选择、婚礼准备、婚俗改革等方面。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婚俗选择- 8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传统婚俗,主要是考虑到传统婚俗代表了家庭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 2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个性化婚礼,这部分人群更注重个性和创新。
2. 婚礼准备- 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提前数月准备婚礼。
- 30%的受访者希望选择一家婚庆公司来协助婚礼准备工作。
- 10%的受访者认为简朴的婚礼是最佳选择,他们认为婚礼本身不应该过度浪费。
3. 婚俗改革- 70%的受访者支持适度改革传统婚俗,使婚礼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 20%的受访者希望保持传统婚俗的完整性,不希望出现大的变化。
- 10%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对婚俗改革没有太多意见。
分析与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婚俗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但个性化婚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提前准备婚礼,希望能够通过精心策划的婚礼来表达对爱人的情感。
选择请婚庆公司协助婚礼准备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特点,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
对于婚俗改革,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适度改革是有必要的。
婚礼作为一种仪式和重要的人生事件,应该保持传统仪式的庄重和意义,同时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符合人们的需求和现实情况。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希望保持传统婚俗的完整性,不希望进行大的改变。
这可能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有关。
而一些人则对婚俗改革持中立态度,他们可能更加注重婚姻本身,而非其中的形式。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婚俗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
传统婚俗依然占主导地位,但个性化婚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毛概调研报告——农村婚俗的演变及思考调研报告(仅供借鉴)

农村婚俗的演变及思考调研报告调研汇报小组成员:(工程管理1401)黄婷婷1403030146 周静婷1403030108 赵思宇1403030122 何铭1403030124 谢齐玲1403030147 李畅1403030138李永芳1403030130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调研过程汇报一、调研思路二、调研方法第三章调查情况及现状分析一、电话访谈报告(一) 闽南地区的旧时婚姻习俗(二)豫南地区固始农村婚俗演变及分析(三) 恩施土家族传统婚姻习俗二、调查问卷报告第四章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思考及有关对策附录一《对于闽南地区、河南固始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婚俗的电话访谈记录》附录二《问卷调查问题》第一章前言婚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
尤其农村的婚礼,经过几十代的传承和积淀,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殊文化。
传统的中国农村是一元文化为主导的乡土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文化日益多样化,但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习俗、观念等,在农村这个乡土社会依然发挥它应有的主导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深刻的影响:由原来的闭塞到现在的开放,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物质条件的改善等等。
但从此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还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而由此导致的婚姻习俗的改变也是明显的表现特征之一。
研究中国农村文化生活,从农村婚礼的传承和改变角度出发是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
而我们小组的本次社会调研就是以福建泉州、湖北固始、湖北恩施土家族三个地方的婚礼习俗为例,研究中国农村文化中传统婚礼的演变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给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带来的思考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第二章调研过程汇报一、调研思路二、调研方法1.电话访谈法:根据三个不同地区的特点,主要对自己家里的亲戚(主要为长辈)进行电话调查的方式,资料来源更有可依据性。
乡村社会风俗的变迁调查报告

乡村社会风俗的变迁调查报告一、引言乡村社会风俗是指乡村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乡村社会风俗也在不断变迁。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乡村社会风俗的变迁现象和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二、乡村社会风俗的变迁现象1. 婚俗变迁:传统的婚俗仪式逐渐被简化,婚礼形式多样化,新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
同时,晚婚率上升,婚前恋爱也成为常态。
2. 葬俗变迁:传统的丧葬仪式逐渐减少,火葬逐渐取代土葬成为主流,同时个性化葬礼的出现也成为一种趋势。
3. 饮食习俗变迁:传统的饮食习俗逐渐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多样化的饮食方式,对于传统的食物和烹饪方法逐渐失去兴趣。
4. 节庆习俗变迁:传统的节庆活动逐渐减少,新的娱乐方式和活动逐渐兴起,如旅游、购物、电子游戏等。
三、乡村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1. 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失去兴趣,更多地追求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2. 城市化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交流增加,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居民开始接受城市的风俗和观念。
3. 教育普及: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对于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产生怀疑和质疑,开始尝试新的方式和观念。
4. 媒体传播: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发达,使得城市的风俗习惯和消费方式迅速传播到农村,农村居民开始模仿和追随城市的风尚。
四、乡村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1. 价值观念的转变: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逐渐与城市接轨,传统的尊老敬老、勤俭持家等观念逐渐淡化,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逐渐盛行。
2. 社会关系的变化:乡村社会关系从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向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个人主义转变,传统的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逐渐淡化。
3. 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社会风俗的变迁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农村居民更加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村婚姻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婚姻家庭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婚姻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农民的幸福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农村婚姻家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报告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农村婚姻家庭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农村婚姻观念的转变(一)婚姻自由度的提高在过去,农村婚姻往往受制于传统观念和习俗,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农村婚姻的自由度逐渐提高。
以河南省的刘家村为例,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选择伴侣,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和婚姻自主权。
小张和小李就是一对自由恋爱的青年,他们的婚姻代表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
(二)婚姻年龄的推迟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青年普遍推迟了婚姻年龄。
江苏省的陈家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村的平均结婚年龄从20年前的22岁推迟到了现在的28岁。
青年们更愿意先完成学业、稳定工作,再考虑婚姻问题。
(三)婚姻质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农村青年在选择伴侣时,不再仅仅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物质条件,而是更加注重对方的性格、教育程度和价值观。
王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在农村创业的夫妇,他们在选择伴侣时,更看重对方的内在品质,追求高质量的婚姻生活。
三、家庭结构的变迁(一)核心家庭比例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核心家庭比例上升。
浙江省的李家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村里的大家庭逐渐解体,核心家庭成为主流。
(二)独生子女家庭增多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多。
四川省的赵家村,独生子女家庭已占总家庭数的60%,这种家庭结构对子女教育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空巢家庭问题凸显随着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空巢家庭现象日益严重。
在远离城市的老黄村,许多青年在外务工,留下的空巢老人数量日益增多,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四、生活状况的改善(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以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的调查研究王小平摘要:中国的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我国农村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农村,人生的两件大事莫过于盖房子和结婚生子。
因此,笔者在此次调查中截取农村中婚姻风俗的变迁这一角度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婚姻礼俗社会变迁婚姻观念婚俗变迁一、方法与资料婚姻风俗是不成文的社会关于婚姻的行为规范。
它是在婚姻上历代相沿而成的风俗习惯。
就其内容而言,它可分为两类:一类在于婚姻关系本身,比如择谁为偶,从谁而居等。
像传统的“叔接嫂”、“从夫居”、“招女婿”、“童养媳”、“换亲”、“拉帮套”等。
因此它是不成文的婚姻制度。
另一类是属于婚姻礼节方面的,比如以婚姻成立为例,它可包括从定亲到完婚的全过程。
本文就是一篇通过农村社会婚礼的变迁过程的调查来反映农村社会婚俗变迁的形式及其原因的调查报告。
本文是一篇描述性的调查报告,笔者以所在的出生居住地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通过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村的婚姻礼俗方面的形式与过程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并参加了该村的几场隆重的婚礼。
此外,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一些老人及长辈那里了解到父辈到子辈婚礼内容方面的变迁的过程。
运用比较法,通过父辈与子辈婚礼形式的比较与研究来反映该村婚礼的巨大变化,从而也揭示出整个农村社会婚俗的巨大变迁。
本文通过笔者的耳融目染、所见、所闻、所感、所论来描述农村社会婚俗的变迁。
只是截取于某一个案,或许会有一种以偏概全的误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并不想竭力去证明什么,只是去描述某一种社会现象,去反映某类社会问题并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小小的共鸣与思考。
二、结果与分析该村共有53户人家,200多个家庭。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础与核心。
因此,通过调查了解与分析,该村的婚俗从婚姻关系上来看,经历了传统的招女婿,童养媳,换亲到现代的自由婚恋。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

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农村婚姻乱象调研报告一、引言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农村婚姻乱象层出不穷,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扰。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农村婚姻乱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结果1. 婚姻买卖现象普遍存在:调研发现,农村婚姻买卖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贫困家庭利用儿女结婚来换取经济上的利益,不考虑双方是否真心相爱。
这种现象导致婚姻缺乏真实的感情基础,进而增加家庭矛盾和离婚率。
2. 早婚现象严重:由于观念的传统和外界压力,农村青少年普遍存在早婚现象。
大量的未成年婚姻不仅违背了法律法规,也剥夺了年轻人正常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
3. 单身剩男剩女群体扩大:调研发现,在农村地区,由于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寻找更好工作的原因,单身剩男剩女群体不断扩大。
这种现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也给未婚青年带来了心理压力和困惑。
4. 婚姻暴力和家庭矛盾频发:农村婚姻乱象中,婚姻暴力和家庭矛盾频发。
一些人因为经济困难、沟通不畅等原因,将压力和不满发泄到配偶身上,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甚至出现家庭暴力事件。
这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心伤害,也影响了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三、原因分析1. 经济因素:农村的贫困和落后是导致婚姻乱象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为了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将婚姻视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忽视了感情的重要性。
2. 传统观念束缚:封建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根深蒂固,早婚观念被长辈普遍传承和强化。
这导致了年轻人无法自主选择婚姻对象,在婚姻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3. 缺乏性教育和婚姻辅导: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性教育和婚姻辅导机构,对于婚前性行为、家庭生活的理解和管理能力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加剧了婚姻乱象的发生。
四、对策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婚姻观念宣传教育工作,摒弃婚姻买卖、早婚等不良传统观念,提倡婚姻基于自由选择和真实感情的基础上建立。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二)2024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婚俗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婚俗表达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情况。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方面对家乡婚俗进行调查,并详细介绍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正文:1. 婚礼前准备阶段a. 婚礼筹备工作- 婚礼预算的制定- 婚庆公司的选择与安排b. 婚礼物品准备- 婚纱与西装的选购- 婚礼饰品和道具的准备c. 婚礼邀请函的发放- 邀请人员的确定与名单的整理- 婚礼日期与地点的告知2. 婚礼仪式及相关习俗a. 婚礼的时间和地点选择- 吉日选取的原则与方式- 婚礼场地的选择与布置b. 婚礼仪式的进行- 婚车队伍和花车巡游 - 新娘入场和交换婚戒 c. 民俗习俗与传统仪式- 敬茶仪式和接饭习俗 - 抛洒喜糖与放烟花3. 婚宴及餐谱a. 婚宴场地的选择与布置 - 宴会厅的选取和装饰 - 座席和宴会布置的考虑b. 婚宴菜单的安排- 贺酒和宴席菜品搭配 - 宴会菜品的特色与风味 c. 桌面礼仪和宾客招待- 敬酒和敬茶礼仪- 宾客抵达与接待4. 婚后习俗和活动a. 新婚之夜与洞房花烛- “洞房花烛夜”的意义 - 新婚礼仪与传统习俗b. 客人送亲与拜堂- 客人送亲的祝福和礼金- 拜堂仪式和见长辈c. 家庭团聚与庆祝活动- 新婚夫妻的亲友团聚- 家庭庆祝和互动游戏5. 婚俗变迁及对社会的影响a. 婚俗的变迁和现代化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与婚俗习惯- 婚庆行业的兴起与改变b. 婚俗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家庭和亲友间的团聚- 婚俗活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婚礼前准备、婚礼仪式、婚宴及餐谱、婚后习俗和活动以及婚俗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家乡婚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点,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娱乐的方式,还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对家乡婚俗的了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家乡文化和社会特点。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一)2024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针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婚俗进行的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山东农村婚俗的特点、演变趋势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的访谈和实地观察,我们将综合分析农村婚俗的传统意义、社会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正文:一、传统婚俗的特点和演变趋势1. 经济条件对传统婚俗的影响2. 婚俗传承与变迁的关系3. 外来文化对婚俗的冲击4. 婚嫁年龄的变化5. 婚礼形式的演变二、婚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1. 婚俗与宗教信仰的关系2. 婚俗与家族观念的传承3. 婚俗与地方习俗的交融4. 婚俗与风水迷信的关联5. 婚俗与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三、婚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婚礼过度商业化的问题2. 过度奢华的婚宴与浪费3. 儿女抚养权纠纷对婚俗的影响4. 男女比例失衡对婚俗的挑战5. 社会变革与婚俗观念的差异四、推动农村婚俗的传统发展1. 增加婚俗知识的宣传教育2. 保护和传承传统婚俗文化3. 增加婚宴食材的本地化特色4. 引导合理消费,减少浪费5. 加强男女平等教育,呼吁更开放的婚恋观五、总结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农村婚俗虽然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但传统婚俗仍然扎根于当地人心中,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保护和传承传统婚俗文化也是重要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应该重视并引导社会对婚俗的认知,使传统婚俗融入现代生活,达到文化与时代的和谐统一。
注:本报告分成两部分,分别为《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一)》和《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
本文为第一部分的正文部分,具体内容为引言概述、五个大点的阐述和总结。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主要针对40多岁的村民。
一是对农村婚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迁,具有代表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期对课题组的研究有所裨益。
调查于20xx年1月在山东省费县进行。
一.问卷结果1.被调查者现状:男,已婚,40-50岁,初中文化,家庭年收入2万元,一男一女,不外出打工,初婚22岁以上。
2.受访者认为该村平均结婚年龄在22岁以上,认为适合结婚年龄男性25岁左右,女性23岁左右。
3.受访者认为彩礼金额在5000 ~ 10000元左右,彩礼有没有到场都无所谓,因为彩礼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虽然也有女方不想要彩礼的情况,但原因不多。
他认为原因并不是因为男方家庭经济困难,打破传统习俗的束缚,想要的只是爱情而不是花钱,而是因为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给一男一女彩礼,意思是订婚了,但是可以反悔。
4.受访者认为订婚仪式很重要,结婚程序中最重要的是登记。
这个村子里没有登记的婚礼很少。
受访者认为订婚同居的情况是夫妻关系。
而未经登记的同居形象被认为是夫妻关系。
只办婚礼不登记的已婚人士之间发生纠纷时,通常由村干部调解。
5.这个村有早婚,但这种情况很少,回答者认为原因是从众。
6.被调查者认为村里有破婚案件,但不多。
当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提出分手时,情况几乎是一样的。
主要原因是男方个人问题,女方个人问题,男方家庭经济困难。
订婚后发生订婚时,村干部通常会出面调解。
订婚后,如果一方提出解除婚约,提出解除婚约的一方将放弃彩礼。
7.被申请人认为订婚、彩礼、事实婚姻等纠纷的解决是通过双方个人协商。
8.这个村子有几个现象,他觉得很正常。
9.这几年这个村没有换父母的现象。
二、访谈调查结果1.村里在外地工作或做生意的男青年不多。
他们一般都是本地结婚结婚,女方是本地人;外地工作或做生意的年轻女性不多,男朋友或老公都是本地人。
回答者认为,由于当地传统的影响,男孩要回家赡养父母,到了年龄要回家结婚,不再外出打工;女生受约束较少,但大多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家结婚生活。
家乡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化演变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化演变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的传统婚礼习俗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家乡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化演变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
总共有200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背景的群体。
此外,我们还对10对新婚夫妇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对传统婚礼习俗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三、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化演变1. 婚礼形式的变化在过去,家乡的传统婚礼通常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仪式,许多仪式活动需要按照特定的次序进行。
然而,现代化的影响改变了这种形式。
新人们更多地选择举办别致和有个性化的婚礼,例如在海边、花园或别墅举行,更注重婚礼仪式的独特和创意。
2. 婚庆品牌的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婚庆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今,许多新人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雇佣婚庆公司提供专业的策划和执行服务,从而确保他们的婚礼能够完美无缺。
传统婚礼习俗也在这种商业化的推动下发生了变化,更多的焦点放在了仪式的外观和体验上。
3. 参与度的变化与传统的婚礼相比,现代化的婚礼更注重新人的参与度和个人意愿的表达。
新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婚礼习俗,不再盲目遵循传统的规范。
他们更加注重仪式的个性化,常常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筹划和参与。
四、现代化演变的原因1.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婚姻和婚礼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婚礼逐渐从一种仪式转变为一种庆祝活动,结合了新人个性的展示和亲朋好友的共融。
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化演变符合了现代人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2. 媒体的影响现代社会媒体的普及使得婚礼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新人们常常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婚礼照片和视频,这增强了他们对仪式外观和体验的重视。
人们通过媒体接触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婚礼习俗,从而对传统习俗的现代化演变有了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婚俗调查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当前社会的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情况,从五个方面深入阐述婚俗现象。
婚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代表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内容一、传统与现代的婚俗比较1.传统婚俗的特征1.1宗族和亲属的参与1.2民间仪式和礼俗1.3嫁娶聘礼的形式1.4婚后生活和家庭关系的处理2.现代婚俗的变化2.1婚姻观念的改变2.2婚礼形式和仪式的演变2.3婚礼筹备和庆典产业的兴起2.4婚后生活模式的多样化二、婚俗对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影响1.社会结构的变迁1.1婚龄和生育年龄的延迟1.2婚姻率和离婚率的变化1.3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动1.4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2.家庭关系的演变2.1夫妻关系的变化2.2岳父岳母与女婿关系的转变2.3儿女关系和家族责任的变迁2.4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三、婚俗与婚姻市场的关系1.婚姻观念对婚姻市场的影响1.1婚姻观念的演进与消费观念的更新1.2相亲和婚姻介绍所的发展1.3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的兴起1.4婚姻市场的供需状况与价格变动2.婚姻市场对婚俗的反作用2.1婚礼筹备和庆典服务行业的发展2.2婚纱摄影和婚宴酒店的竞争现状2.3婚庆用品和礼品商城的崛起2.4婚庆行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四、婚俗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1婚俗作为文化符号的作用1.2婚俗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1.3婚俗与传统习俗的关联与延续1.4婚俗对社会认同和文化价值的塑造2.社会认同的影响2.1婚礼的社交与人际关系的拓展2.2婚庆活动和婚俗文化的旅游价值2.3婚礼与社会仪式的关系2.4婚庆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形象的促进五、婚俗现象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和影响1.社会发展的启示1.1婚姻观念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2婚俗对于社会变革的适应性与建设性1.3婚俗对于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1.4婚俗的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延续2.婚俗对社会影响的思考2.1婚俗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2.2婚俗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2.3婚俗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影响2.4婚俗对社会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总结通过对婚俗现象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差异,以及婚俗对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以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的调查研究
王小平
摘要:中国的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我国农村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农村,人生的两件大事莫过于盖房子和结婚生子。
因此,笔者在此次调查中截取农村中婚姻风俗的变迁这一角度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婚姻礼俗社会变迁婚姻观念婚俗变迁
一、方法与资料
婚姻风俗是不成文的社会关于婚姻的行为规范。
它是在婚姻上历代相沿而成的风俗习惯。
就其内容而言,它可分为两类:一类在于婚姻关系本身,比如择谁为偶,从谁而居等。
像传统的“叔接嫂”、“从夫居”、“招女婿”、“童养媳”、“换亲”、“拉帮套”等。
因此它是不成文的婚姻制度。
另一类是属于婚姻礼节方面的,比如以婚姻成立为例,它可包括从定亲到完婚的全过程。
本文就是一篇通过农村社会婚礼的变迁过程的调查来反映农村社会婚俗变迁的形式及其原因的调查报告。
本文是一篇描述性的调查报告,笔者以所在的出生居住地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通过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村的婚姻礼俗方面的形式与过程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并参加了该村的几场隆重的婚礼。
此外,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一些老人及长辈那里了解到父辈到子辈婚礼内容方面的变迁的过程。
运用比较法,通过父辈与子辈婚礼形式的比较与研究来反映该村婚礼的巨大变化,从而也揭示出整个农村社会婚俗的巨大变迁。
本文通过笔者的耳融目染、所见、所闻、所感、所论来描述农村社会婚俗的变迁。
只是截取于某一个案,或许会有一种以偏概全的误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并不想竭力去证明什么,只是去描述某一种社会现象,去反映某类社会问题并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小小的共鸣与思考。
二、结果与分析
该村共有53户人家,200多个家庭。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础与核心。
因此,通过调查了解与分析,该村的婚俗从婚姻关系上来看,经历了传统的招女婿,童养媳,换亲到现代的自由婚恋。
从婚姻礼节方面来分析,传统的婚礼多重于繁冗的礼节习俗,而现代的婚礼则更多的是金钱上的挥霍与消耗,礼节仪式比较简单。
在后面的分析中笔者将会详细论述。
就婚姻关系而言,换亲是传统农村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婚俗。
换亲,又称作交换婚,是农村比较常见的包办婚姻形式,为了避免儿子找
不上媳妇或节省娶媳妇的开支,有儿有女的人家便沿袭了这种婚姻陋习。
该村曾经有一户许姓人家,父母生前为女儿和儿子订下了换亲的协定,哥哥娶嫂子时,妹妹才13岁。
妹妹成年后,嫂子催她出嫁。
但他的未婚夫,即嫂子的弟弟,既没有文化,又不会干活,而有赌博的嗜好。
所以她死活看不上,被迫逃婚。
于是,嫂子也撇下了丈夫和孩子回了娘家,以便另投门户。
这种婚姻陋俗在现代看来是值得唾弃的,但是在传统落后的农村却确实存在着。
此外,招女婿、童养媳等婚俗在父辈的那个时代也是比较盛行的。
笔者父母的婚姻就是一种招女婿的形式,父亲是上门女婿,随母亲家里姓。
无论是在传统的换亲、招女婿、童养媳等婚俗中、还是在现代的自由婚嫁中,媒人在农村社会的婚俗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婚礼中。
从定亲、合八字、看门户到完婚的全过程。
因而,就婚礼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在过去传统的农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该村父辈的婚姻亦是如此。
男女双方往往在结婚的前一天都未曾碰面,而只有等到结婚的当晚才能够看清楚对方的真正样貌。
在婚礼方面也进行的比较简单。
一般经媒人向双方的父母介绍双方的基本情况,合过八字即可结亲。
结婚的当天也只是请双方各自的亲戚加上媒人吃一顿饭即算嫁娶。
而接亲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双脚”,稍微好一点的家庭也只能够骑自行车。
因而,送亲接亲的队伍也不是很庞大。
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该村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婚礼却是另一番天地。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的介绍相互认识,并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有的也是自由恋爱,只是找一位媒人充当“中间人”。
因此,不管怎么样,媒人在此的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而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影响力却相对减小。
接着,通过看门户,合八字到最后的定亲等相关礼俗的完成标志着婚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举行婚礼这一过程。
该村现代青年的婚礼相对于过去来说就要隆重、复杂得多。
以娶亲为例。
就时间而言,过去只需一天即可,而现在少则两天,多则三四天。
婚宴方面,更是大肆操办。
一家有喜事,全村人都会送礼,然后都去吃饭,外加亲戚朋友,少则几十桌,多的达到百桌。
在婚礼的最后一天,通过浩浩荡荡的迎亲送亲队伍将新娘护送到男方家里以后,本以为一场婚礼应该宣告结束了,但是好戏却还在后面。
此时,有一位拿着摄相机的专业人士仍然在房前穿来穿去,忙个不停。
他把整个迎亲的过程全都给拍摄刻制下来,以留作纪念。
这一切礼俗都结束后我们才可以宣布婚礼到此结束。
当然亲戚朋友们并没有匆匆的离去,因为他们还要等待第二天的喜蛋。
如此一场婚礼举办完毕,可见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通过该村过去到现在婚礼操办程度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同是为了结成婚姻的目的,而过去与现在婚礼所举办的形式却大相径庭。
这是否说明农村社会的婚俗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另外,通过一项数据资料的显示,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附下表:(单
位:元/家)
年份 结婚总支出家具费用婚床用品 首饰 其他
1950--1960900 500 200 200
1960--19701600 700 400 200 300 1970--19804000 1200 300 1270
1230
1700 1980--19908000 2300 1000 3000
36300 1990--200050000 2500 1200 10000
(资料来源:《1949—1999中国的婚恋》,叶童、朗月著,第375页)通过表中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中国农村的婚恋开销也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
结合表中数据结果与该村的婚礼过程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造成农
村婚礼变迁的深层原因似乎只是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
仅仅是因为
经济的原因吗?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原因并非仅仅如此。
三、小结与讨论
那么,影响该村婚礼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访谈与资料的收集,
笔者归纳整理发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方面而言,该村的经济水平近年来有了非常显著的提
高。
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国家免征农
业税,因此,农村社会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由于该村还进
行乡村企业承包,这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因此,在婚礼的
花费上人们更为讲究,也更舍得花钱。
其次,从社会制度层面而言,由于我国《婚姻法》的修改与完善,
使得人们结婚与离婚更为自由,程序也更为简便,在农村亦是如此。
过
去,人们一旦结婚就很难从婚姻的绳索中摆脱出来,而现在人们结婚相
对比较自由,且离婚也更为简便。
所以《婚姻法》的修订与日臻完善为
该村村民结婚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该村人民的婚姻观念相对过去更为开放,也更加先进。
过去
种种婚姻道德伦理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明明暗恋一个人却说不出口,本
是相爱的一对却由于父母的反对最终未能走到一起等等。
此种棒打鸳鸯
的事比比皆是。
而今,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剧,自由择偶、自由恋爱、
自由婚嫁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也由保守走向开放。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村在操办婚礼方面已比过去更为注
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婚礼的过程加以刻录,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这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婚礼的纪念,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
上述种种原因体现出通过该村婚礼的变迁反映出农村社会婚俗的变
迁。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追求婚姻的目的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而
更多的是成为一种“面子婚姻”,讲排场、讲气势。
时代的更替标志着社会的变迁,但并不是所有的变迁都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农村社会婚俗的变迁亦是如此。
从换亲、童养媳到自由婚恋,这是一种进步的变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
但是对于婚礼的过度操办不仅浪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张扬了一种奢侈浪费的陋习,这种变迁就需要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了。
参考书目:
肖爱树:《20世纪婚姻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08 第261页。
叶童、朗月:《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09
杨善华:《家庭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第43页。
(王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江陵
434100 )
文章来源:作者投稿
中国社会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