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东西比较 文学的兴起
(三)“文化研究” 的热潮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理论大潮
•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注 目的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各种新的文化 理论和文学理论,诸如现象学、阐释学、接 受美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等, 接踵而至,使人目不暇接。那么,作为一种 研究方法的比较文学,如何处理自身与这股 理论大潮的关系,就引发了比较文学史上的 第二次大争论。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 (一) 最早的比较研究可以追溯到古罗马,那时的 一些学者(贺拉斯、塔西陀、朗吉诺斯等)已经注意 到罗马作家与希腊文学之间的传承关系和风格差异。 (二) 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在其《论俗语》 一文中已经表现出全欧的眼光,他按语言的不同把欧 洲文学分外北、南、东三个部分,并加以对照。 (三)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在欧洲连续出现了一 系列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和思想文化运动,欧洲文学的 整体观念也逐步明确,这就为比较文学的产生提供了 重要的前提。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 (四)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运动中,伏尔泰、莱辛、赫尔德 尔、歌德等人,则为比较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五)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施莱格尔兄弟的 文学史研究、斯塔尔夫人 的《论文学》与《论德国》、格林 兄弟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都已经是具有比较文学 意义的研究。 (六)19世纪中期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 进化论和实证主义的传播,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终于,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促成了比较文学的诞生。
第一次大争论是什 么?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理论大潮
1、1982年,佛克玛在《加拿大比较文学评论》上发表《比 较文学和新变化》一文,揭开这次争论的帷幕。他说比较 文学的研究对象决不限于文本,还应该包括文学信息传递 与接受之间的‚文学交流情境‛和‚文学符号系统‛等, 因此,它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 文学理论可以强化与推进比较文学研究。 2、持相反意见的“传统派”,多数是老一辈学者,如韦 勒克、雷马克、维斯坦因和奥尔德里奇等。代表作:维斯 坦因的《我们从何来?是什么?去何方?——比较文学的 永久性危机》,和雷马克在1985年发表的《比较文学在大 学里的处境》。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故事说的 是一个中国的和尚(a bonze)去西方旅游的经历(注: 《西游记》英译为Record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 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 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 • 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 到许多惊吓,他走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 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 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 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 三头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 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还有几个漂亮的宫殿, 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理论大潮
3、1985年秋季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 会第11次大会上,两派的观点正面交锋。 “传统派”以激烈的言辞指责新理论不作价 值判断而空谈理论、“否认美感经验”、 “使文学成为文字游戏,毫无意义”等。 思考题:文学研究要不要引入 “理论研究”呢?
希腊《美狄亚》
狄多殉情自杀 法国《安德洛玛克》 德国《浮士德》 英国《德伯家的苔丝》 奥地利:《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珍妮姑娘》、《嘉莉妹妹》
“弃妇”主 题
中国文学的 “弃妇”主 题是怎样的?
• 3、奥尔德里奇,编著《比较文学:内容和方 法》,他把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的比较 研究称为‚纯粹比较‛,并分为‚类同‛和‚对 比‛两个方面;在最近出版的《世界文学的再现》 中提出了‚环宇文学‛和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成了它的中心,法 国学者对它的兴起与确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卡雷在理论上继承了前辈的观点,把研究国际间 文学上的事实联系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他 更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即‚在属于一 种以上文学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作家 的生平之间所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 系。‛他还认为,影响研究往往不可靠,相比之下最 可靠的是作品的成就、作家的景遇、‚各民族之间的、 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并在以后开创了一 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形象学‛。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成为研究中心,主 要强调“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1、早期的比较文学家布吕纳介是一位文学史家,他将达尔文的 进化论引入了文学史研究。 2、巴尔登斯贝格在巴黎大学创立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还创办 了法国最重要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评论》。他主张严格 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对牵强附会。他的理论影响了 整个‚法国学派‛。 3、1931年,巴黎大学梵· 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明确地把比 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的 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这 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影响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 ‚精细和准确的考据‛而忽视审美批评和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 作用。
2、哈瑞· 列文,在1972年出版的《比较的基点》中阐述了 他的观点。他首先提出“主题学” 这一术语,开创了“主 题学研究”——研究“为什么某一主题为某一时期某一地 或某一作家所 采纳”,研究主题如何借助形象、意象将观 念表达出来,便触及人类创作思维的规律。(如战争、复 仇、爱情、妓女与才子等)
尝试着以某个主题为 例,分析中外文学作 品的表现方式的异同。
美国学派的弊病: 美国学者虽然在学术上具有
宽容的态度和开阔的胸怀,但是,他们对于比较文 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或者说比较模糊,理 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正是这种状况导致 了他们在研究实践上的一些弊病。
三 两个学派的大融合
(一)法国学派的转折 1、巴黎大学教授巴达庸表示自己对历史主义观点和 美学分析都有兴趣。 2、法国学者艾田伯(又译金伯勒),1963年发表 《比较不是理由》,反思法国学派的某些狭隘认识, 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主张‚将历 史方法与批评精神结合起来,将案卷研究与‘文本 阐释’结合起来,将社会学家的审慎与美学家的大 胆结合起来‛。 3、 1982年出版的由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合著 的《何谓比较文学?》一书,更明确地接纳和融合 了各家的观点,形成了一种相当宽泛的比较文学观 (见教材31页最后一段)。
外国人心目中的《西游记》
•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 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四只 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 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 • 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 李,听任摆布。 •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 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 •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 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 宠物猪了。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成为研究中心, 主要强调“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5 、基亚在1951年出版《比较文学》,是一 本影响颇大的教科书,代表了法国学派的 观点。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 国际关系的媒介(书和人),然后是体裁、 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和国与国之 间的固有看法等。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 代是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一、“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之争 二、美国学派的理论倾向 三、两个学派的大融合 四、前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 一、“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之争
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 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 在会上,耶鲁大学的教授雷纳· 韦勒克(英 美“新批评”的代表理论家,注重文本审美), 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 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诞生标志
3、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 课堂。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 大学创立了总体文学讲座。 •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 1895年,戴克斯完成了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 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卢梭与 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 丹麦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完成了著名的比较文 学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 诞生标志
1、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 创办《总体文学比较报》;同年,德国学者马克 斯· 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 《比较文学史研究》。这两份杂志,对比较文学学 科的确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1866年,英国学者 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 《比较文学》,标志了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 始。
后 续
• 东欧、埃及、印度和日本等各国的比 较文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例如:川端康成的创作 • 村上春树的创作 • 泰戈尔的创作 • 高行健的创作 • 米兰· 昆德拉的创作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
(一)理论大潮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 较文学的发展进入第三 阶段。与此同时,比较 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 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 的挑战,新的生机。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 一、“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之 争
(1) 批评了法国学者的影响研究的狭隘性,认为 他们忽略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而成了仅仅研 究外国来源和作者声誉的材料。 (2) 批评法国学者的实证主义方法,认为这种方 法除了说明某个作家知道和阅读了另一个作家的作 品之外,不可能为作品研究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作品比较 为例)
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 小说 各民族文学文体 都为神话、诗歌、 戏剧、散文的发 展脉络
四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二) 20世纪中期,日尔蒙斯基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历史 类型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他认为:文学的发展与人类 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致性。随着政治上的解冻,比较文 学开始复苏。 1957年,苏联科学院决定成立‚俄外文学关系研究 室‛; 1960年,召开了题为‚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 响‛的大型学术讨论会; 1971年莫斯科召开‚斯拉夫文学比较研究学术会议‛, 已经旗帜鲜明地张扬比较文学了。但他们不认为比较文学 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堂山会议”
(3)不赞成梵第根把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隔开, 把美学评价排除在比较文学之外的做法,认为必须
面对作品的“文学性”——即文学艺术的本质。
教堂山会议标志着美国学派的崛起。《比较文
学的危机》也成为这一学派的宣言。
二 美国学派的理论倾向
1、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提出了 一个比较文学的定义,主张比较文学应该 “跨国 界研究”;还主张应该把文学与人类的知识与活动 的其他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
三 两个学派的大融合
• (二)
美国学派的重新反思
• 1969年,布洛克发表《比较文学新动向》, 指出‚任何适当的比较文学研究都要求同时 应用分析方法和关系方法‛;还有,‚比较 文学主要是一种前景,一种观点,一种坚定 的从国际角度从事文学研究的设想。
四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一) 19世纪70年代,维谢洛夫斯基等已在 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课程,并逐渐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比较文艺观。这种方法旨在揭 示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阐明文学的发展 如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与此同时, 还有形式主义学派,着重就语言形式、文体 流派,表达方式和故事情节等方面,在俄国 作品与西欧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