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集束化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合集下载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中的应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被 定义为患者使用呼吸机 48 h 后出现的一种院内感染[1] 。 在重症监 护室(ICU)发生率为 8% ~25%,病死率高达 15% ~45%[2] ,不仅易造 成患者病情反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而且是患者 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集束干预措施(Central Line Bundle,CBL)是 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的集合[3] ,它将循证文化引入 临床管理中。 “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将刚性的概念及指南转化 为具体实践,以确保最佳政策实施[4] 。 本院重症医学科采取集束化 干预措施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时间进行分组,将 2016 年 7—12 月收住 ICU 的 214 例机械通气≥48 h 患者设为集束化组,其中男 110 例,女 104 例,年龄(61±14) 岁;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 PACHEⅡ) 评分(16±2.5) 分;将 2016 年 1—6 月 ICU 收治的 221 例机械通气≥48 h 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 104 例,女 117 例, 年龄(60±12) 岁;APACHEⅡ评分( 15±2.6) 分。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 集束化组采取集束化护 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 参照美国 IHI2009 提出的 VAP 集束化护 理 方 案[5,6] 、 美 国 疾 病 控 制 预 防 中 心 ( CDC) 2004 年 VAP 预防指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 1.2.1.1 呼吸道管理 (1)呼吸机管路管理。 呼吸机管道直接连 接气管导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也就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因此呼吸管道的消毒是减少使用呼吸机患者感染的关键[7] 。 平 时日常工作中,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及时更换管道,倾倒呼吸 机管路内的冷凝水,更换湿化罐内的灭菌用水,清洗呼吸机过滤 网。 (2)及时、按需吸痰。 吸痰可以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但它也 是引起细菌侵入气管的高危因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有效 地吸痰,避免无效性和损伤性吸痰。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 激,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发生率。 (3) 声门下分泌物吸 引。 余旻等[8] 研 究 证 实,持 续 声 门 下 吸 引 可 有 效 预 防 和 控 制 VAP 的发生。 机械通气超过 48 h 的患者可应用声门下吸引,对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作者:黄春荣黄月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ICU病房614例机械通气大于48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执行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VAP发病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78-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死亡率高,增加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是以实证为依据的有关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集中在一起实施,从而更好地提高病人的预后。

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现将我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实行集束化所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2 年1月~ 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324例机械通气大于48h 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2011年1月~ 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 的317例机械通气大于48h患者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VAP 诊断标准为:使用机械通气> 48 h 或撤机拔管< 48 h X 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增大的肺部浸润性阴影,肺部实变体征和(或)可闻及湿啰音,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WBC> 10X109 / L )。

(2)体温> 37. 5。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

VAP的发生率较高,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VAP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一、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及危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儿在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其主要病原体为各类细菌以及病毒等感染因素。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呼吸机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管道的异物感染、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和呼吸机的不当使用等因素。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加之长时间的低氧状态和体内的抗感染机制不全,易导致VAP。

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经济负担。

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集束化预防策略在VAP预防中的应用集束化预防策略是指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干预,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VAP的预防中,集束化预防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使用呼吸机:确保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包括呼吸机的选择、适当设置通气参数、定期巡视呼吸机管道等。

2. 控制感染源:定期对呼吸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减少感染源的污染。

3. 定期口腔护理:采取必要的口腔护理措施,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的滋生。

4. 合理应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

5. 加强患儿护理:定期更换患儿的体位,进行呼吸道引流,保持肺部通气通畅。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进展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进展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进展【摘要】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随后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和作用,指出其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介绍了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操作、呼吸机管路管理等内容。

文章还评估了临床实践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并总结了近期研究进展。

最后探讨了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结论进行总结。

整个内容系统详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重症患儿、预防、效果评估、研究进展、作用、未来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患儿是指病情危重,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和呼吸机支持的儿童患者。

在重症患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10%-30%,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还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存率。

随着近年来集束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推广,其在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和效果也正在逐渐被认可和重视。

1.2 问题提出重症患儿在接受呼吸机治疗时往往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病死率,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影响了医疗质量。

目前,针对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如何降低重症患儿的病死率等。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研究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研究

理措施进行分组 ,观察组 5 O例和对照组 4 6例。结果 :观察组 患儿 A P A C HEⅡ评分 、机 械通气 时间 、治疗 时间均低 于照组 ( P<0 . 0 5 ) ,
差 异均有 统计学 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 以提高患儿临床疗效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 , 对提 高I 艋 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吸痰管抽吸 ,反复 抽吸从 而完 成对 口腔 的清洗 。除 了平 时 通过生理盐水棉球进行 口腔常规护理 以外 ,用夹有 5 %碳酸 氢钠 的纱 布对 常规 口腔护 理 的地方再 做一 遍擦 拭。注意 棉 球和纱 布的湿度 ,过湿会引起呛 咳。呼吸机相关 护理措施 : 气管插 管护理是针对 建立 人工 气道 患儿 ,其在 进行 机械 通 气 时 ,调 整好 气囊 的压力 防止对 气道 黏膜 造成 损伤 。通 过 可冲洗式 气管 导管 进行 定 期 的对 气囊 表 面进 行 引流 冲洗 , 降低气囊 上滞 留物细 菌浓度 。呼吸机 管路 护理 :每 7天 对
表1 。
表 l 对照组与观察组 A P A C HE l I 评分 、 机械
集束 化 护 理对 预 防呼 吸机 相 关 性 肺 炎 患儿 的研 究
马 秋 红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 ,广东 梅县 5 1 4 0 0 0 -
【 摘
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 性肺 炎患儿 的效果 。方法 :收集我 院9 6例患J L r l  ̄ 床 资料 ,依据是否 实施集束化护
的同时加强气管 插管 护理 和呼吸 机管路 护理 ;④有效 吸痰 护理 把握好有效 的吸痰 频率 ,既 要保持 呼吸道通 畅 ,又要 减少过多吸痰操作造成 的继发 性创 伤。
1 . 3 观察指标 观察重 症患儿 A P A C HE U评分 、机 械通气 时间 、治疗时 间情况 。

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发表时间:2018-06-19T13:25:16.2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作者:陆烨华丁爱萍(通讯作者) [导读] 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南通瑞慈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通 22601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19.6±1.4)d、(14.1±2.4)d、(19.1±3.4)d、(25.6±2.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8.3±1.9)d、(28.1±2.4)d、(31.1±9.4)d、(40.3±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143、26.0875、7.5925、21.0322,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247,P<0.05)。

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综合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持续48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1]。

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1-07T06:46:26.9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6期作者:华晓洁[导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临床重症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华晓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省无锡市214000【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临床重症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不仅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是导致重症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干预措施,在临床中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预防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集合了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具有更高的充分性和全面性,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构建更高级的医疗护理模式,从而提升医疗护理的总体质量[1]。

相关研究表明,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保证患者临床安全性。

针对该护理发难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具体内容,本文进一步做如下综述。

一、集束化护理的基本内容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集束化护理的基础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抬高患者床头、每日针对患者进行唤醒服务并评估能否给予患者脱机拔管,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一)抬高患者床头采取半卧位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最有利的体位,这是由于该体位更有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患者小肠内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胃内容物潴留,对于降低反流和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既有显著效果,以此来达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的目的。

虽然欧洲研究表明[2],将干预目标设置为患者床头抬高45度,但是临床研究证实,临床中实际的床头抬高角度第1天为28度,直至第7天仅为22.6度。

造成不能完成干预目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抬高床头会导致病人下滑,而护理人员则需要频繁的针对患者体位进行纠正,该现象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且抬高床头,针对于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患者而言,会导致其发生低血压现象;而对于要求仰卧位休息患者和脊柱损伤患者而言,抬高床头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该体位还会导致患者难以入睡。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摘要】本文对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在背景介绍中,介绍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和普遍发生情况。

研究目的是验证集束化预防策略在此领域的有效性。

研究意义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在首先介绍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然后详细阐述了集束化预防策略的概念和特点。

接着讨论了该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方法包括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展示了集束化预防策略在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的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分析了策略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综合上述,集束化预防策略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预防策略、研究、预防、应用、方法、结果、有效性、未来研究、结论、新生儿、呼吸机、肺炎、集束化、策略、分析、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在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中发生的肺部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严重时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和呼吸困难。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希望为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效果。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和卫生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通过研究集束化预防策略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我们期望为改善新生儿卫生状况和提高医疗质量做出贡献。

集束化干预措施依从性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

集束化干预措施依从性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

集束化干预措施依从性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目的:通过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执行情况,了解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 AP)发生率的影响,掌握干预措施依从性,为基层医疗机构在V AP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2-2013年连续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的91例患者进行研究,以2012年未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43例患者为实验组,掌握干预措施依从性,对比V AP发生率的变化,了解集束化干预措施效果。

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显著降低。

V AP发生人次数由2012年23例降到2013年10例,V AP每千床日数发生率由2012年40.00‰降到2013年17.48‰。

连续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患者感染率由2012年47.92%降低到2013年23.26%。

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充分执行能有效降低ICU内V AP的发生,其依从性对结果有直接影响。

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影响其干预效果的核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才是院感科降低V AP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

近年來,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类型仍然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 AP)最常见[1-2]。

有较多研究报道,V AP 的发生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的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其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3]。

本院ICU 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较多,且高于同级医院水平,故本次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研究本院ICU机械通气患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有12张病床的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监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2006-11-26基础医学论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目前,该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预防可能是控制该病流行和发病的最佳策略。

据徐秀华[1]报道:VAP发病率为7%——70%,病死率高达50%.本文就其目前的进展做简单阐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患者机械通气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近年PICU 内的专业新名词。

中文译为集束治疗策略或集束干预策略。

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1VAP的发病原因分析 1.1气道黏膜失去屏障作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多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因此,气道黏膜的正常生理屏障作用丧失。

气体直接经支气管进入肺泡,增加感染机会,而且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过程中,由于侵入性操作,机械性刺激和持续压迫,致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破损[2]. 1.2呼吸机管道污染在使用通气呼吸机时,由于呼吸机管道与患者呼吸道相接形成闭式循环,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格及长期不更换等因素,使得管道内被大量细菌污染。

同时湿化器的作用可使带菌的雾粒直接抵达细末支气管及肺泡而引起感染。

呼吸机管道的积水杯内的水不及时倾倒,反流误入患者气道而引起交叉感染。

1.3口咽部细菌污染口咽部细菌误吸是导致VAP的感染源之一,使用呼吸机患者多病情严重,往往使用大量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同时患者吞咽反射减弱,口腔细菌随分泌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2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 2.1抬高床头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以防止患者因床头太低时产生呕吐及误吸。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在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获得性感染疾病,其指的是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接受48h机械通气且至拔管后48h发生的肺炎[1]。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临床上VAP发生率约为6‰~52‰,发病率较高,其既会将患者上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2]。

而通过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可对VAP予以有效预防[3]。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ICU收治的24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即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5.4±2.5)岁;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4.1±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1)抬高床头。

即采取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床头抬高30°~45°,为促进痰液引流,可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

(2)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行口腔护理4~6次,即采用氯己定溶液漱口。

(3)严格无菌操作。

即医护人员需在进行六步洗手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且接触后也需洗手,也可佩戴无菌手套完成护理操作。

(4)负压吸引。

即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为<150mmHg,以便将声门下至插管气囊间存在的分泌物有效清除。

对气囊压力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PRTEX进行监测,使其保持在25~30cmH2O。

监测频率为4小时一次,而在变化体位、吸痰以及鼻饲前后30min左右需及时监测。

(5)加强管理呼吸机管路。

即定时排空集水瓶,并使其处于环路最低位,对管路中冷凝水予以及时清除,以防其倒流。

集束化护理对COPD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COPD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COPD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余清平【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17)026【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者】余清平【作者单位】南平市第二医院福建南平 35420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2]。

COPD 患者晚期由于并发呼吸衰竭,常需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在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使患者不易脱机[3-5]。

因此,预防COPD 患者VAP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集束化护理模式是一系列循证护理基础支持的护理干预措施集合,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6]。

为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 年8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COPD 气管插管患者,通过探讨集束化护理对COPD 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 年8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COPD 气管插管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COPD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排除标准:治疗前已有其他感染患者;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53~76 岁,平均(61.6±2.5)岁;病程4~14 年,平均(8.4±2.7)年。

试验组男36 例,女14 例;年龄52~77 岁,平均(62.4±2.8)岁;病程4~15 年,平均(8.9±2.2)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总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总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总结【摘要】呼吸机作为危重症患者常见治疗手段,随着呼吸机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会增加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性,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较为严重一类并发症,临床发生率、死亡率较高,对疾病发生因素往往与体位、呼吸道屏障、口腔卫生等相关。

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仅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不利于医疗事业良好发展。

为此,展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标准化护理对策,完善对患者护理干预,保证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标准化护理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肺部通气和血氧分压。

但呼吸机使用上同样会存在不利影响,如患者面临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种类之一,当前致病原因较多,所致患者病情严重,引起脑炎、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开展机械通气治疗48h小时后和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当前临床诊断上借助胸部X光可观察到患者肺部有浸润型阴影,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血清WBC水平变化,患者肺部有黏性分泌物排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不利于患者疾病与身体机能恢复[2]。

为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对策干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文章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如下阐述,现报道如下。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1.1患者自身因素当前研究得出[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往往与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因素相关联,而年龄越大则患者患病风险性随之上升,机体情况不容乐观。

即使为同一类疾病,年轻人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远远低于老年人群。

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呼吸系统疾病人数逐年增多,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该类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往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偏高。

研究指出[4],气道通气患者中Apache评分越高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越高,而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病变患者而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肺部疾病患者。

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重症监护患者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念和影响机制,然后详细解释了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的原理以及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出发,论证了该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探讨这种护理方式的优势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集束化;捆绑式护理;口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分析;机制分析;临床实践;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在呼吸机辅助下呼吸的患者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约为10%-20%,其中死亡率在20%-50%之间,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对于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机制及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对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集束化捆绑式护理经口气管插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相关领域的进展,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提供支持。

2. 正文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导致的肺部感染。

浅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

浅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

浅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1-05T06:04:34.35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吕潇潇[导读] 近几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展率持续增高吕潇潇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全科医学二病区,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近几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展率持续增高,由于该疾病的致死率较高,因此做好对其的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界在对其进行预防时,一般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

本文探究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管理;气道;分泌物患者经气管插管或者气管被切开后套管行机械通气四十八小时后或者在撤机与拔管后的四十八小时出现的肺炎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会面临极高的死亡率,还会面临昂贵的治疗费用,并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为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而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体位管理(一)半卧位护理人员应使患者的体位采取半卧位,将患者的床头进行抬高,床头抬高角度不可低于三十度,不可高于四十五度,这是因为过低的抬高患者床头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而多高的抬高患者的床头,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不舒适,并且造成压疮情况的出现[1]。

(二)俯卧位通气为了更好的让患者进行通气,护理人员应使患者采用俯卧位进行通气,这一体位可以对氧合进行改善,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提升肺复张率,有效的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

二、人工气道管理(一)气管插管的途径在气管插管方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的方法,这种插管方法不仅是常用的方法,其在操作过程也十分的简单,有着较高的成功率。

经口气管插管的管径较大,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畅通。

尽管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绕过了咽后部,不会对患者的吞咽反射形成刺激,令患者感到更加舒适,但是经鼻气管插管的不足之处是管腔较小,难以吸引气道分泌物,容易使患者出现鼻窦炎,并且容易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因此对于在短时间内可以脱机的患者,要对其采用经口气管插管。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防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防中的应用

2 1 2例 、 女 1 3 8例 , 年龄 4 1~ 6 8 ( 5 7 . 5±8 . 2 ) 岁 。原发
疾病 : 慢 性 阻塞性 肺疾 病 1 4 2例 , 心力 衰 竭 1 0 5例 , 心 肺 复苏 4 3例 , 脑 血 管疾 病 3 1例 , 感染性休克 2 2例 ,
运 动神 经元 病 7例 。所 有 患者 均有 机械通 气 的指 征 ,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年第 2 0卷第 3 期
集束化 护理 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预 防 中 的应 用
万 君
( 汕 头市潮 阳区大峰 医院 广 东汕 头 5 1 5 1 5 4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集柬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 V A P ) 患者预防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将3 5 0 例行 机械通 气患者 随机
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 ( V A P ) 是 患 者 行 机 械 通 气
4 8 h 后至 拔管 后 4 8 h内 出 现 的 肺 炎 , 是 医 院获 得 性
略, 并 对 各 个 部 分 进 行 针 对 性 的 护 理 。 具 体 措 施 如 下: ① 病房 管理 : 病 房应配 有空 气消 毒装 置 , 注意将 感 染患者 与非 感染 患 者 分 别 管 理 , 预 防交 叉 感 染 , 严 格 探 视制 度 , 家属及 探视 人员 进入 病房 前应更 换 防护 服 其 其他 用 品 , 病 房定 时消 毒 、 通 风 。② 严 格 的无 菌 操 作和 洗手 制度 : 医护 人员 在接触 不 同 的患者 和可 能 导 致传 染 的物 品及脱 手套后 , 均应 按七 步洗 手法 洗 手 或采 用 快速 消毒 液擦手 , 治疗 过程 中严 格进 行无 菌 操 作 ] 。③ 鼻饲 护理 : 根 据 患 者 的病 情 抬 高 床 头 , 取半 坐 卧位 或 3 0 。 ~4 5 。 卧位 , 采用 鼻 饲 的患 者 在 进 行 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指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呼吸系统出现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工具之一,但长期使用呼吸机会增加患者感染肺部的风险。

为了降低VAP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成为了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护理策略。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护理方法,通过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集束化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严格的手卫生规范:护士和医生必须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正确执行手卫生。

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应该方便地摆放在呼吸机旁边,以便于人员随时进行洗手。

2.导管护理:呼吸机导管是细菌寄生的主要位置,因此需要注意导管的护理。

在更换或插入导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以防止细菌滋生。

3. 避免误吸:误吸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误吸,需要对患者进行positioning(正确体位)、cuff pressure (袖带气压)检测和调节、营养支持等。

4.遵循呼吸机脱离原则:当患者状况允许时,应尽早终止呼吸机治疗,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5.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此外,集束化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和护理措施的评估,以及护士与医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最后,为了有效进行集束化护理,医护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集束化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集束化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集束化干预摘要: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的途径及高危因素,采用集束化护理,即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口咽部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检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道的管理、体位管理、正确有效吸痰、监测胃液pH及胃残留量、每日唤醒、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达到减少V AP的发生,提高生存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集束化干预措施1 发生V AP的途径V AP的发生主要原因有细菌定植和误吸。

1.1 细菌定植细菌定植是指肺内发现有细菌,但没有产生活跃的宿主反应或感染症状。

气管插管(ETT)会使细菌定植更易发生。

首先,ETT产生旁路令细菌直接经ETT通过上呼吸道进入肺部,口腔分泌物及细菌会积聚于ETT的气囊上,当ETT气囊充气不足时,会于气囊旁边经气管滑落至肺部。

ETT插管12 h后会有一层生物膜形成于ETT管内壁,此生物膜及细菌会因为在做物理治疗或进行气管内吸痰时,因注入生理盐水而被推入肺部。

1.2 误吸口咽部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植菌的误吸也是引起V AP的主要原因。

2 导致V AP的高风险因素引起V 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1)年龄大,自身状况差;(2)有慢性肺疾病者,长期卧床,意识丧失;(3)有痰不易咳出;(4)机械通气时间长,上机前已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引起致病菌群失调;(5)消化道细菌易位,长期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缺乏易于细菌在消化道寄殖。

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医院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连续机械通气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比未用机械通气者高6~12倍。

将低血压作为判断V AP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3 V AP的预防措施陈丽研究显示,施行护理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平均减低V AP发生的45%。

主要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口咽部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检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道的管理、体位管理、正确有效吸痰、监测胃液pH及胃残留量、每日唤醒以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 下降 ,现 总结 如 下 。
病种 类 等方 面 比较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 0.05),
1 资 料与 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见表 1。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ICU2008年 1月至 2012 1.2 方法
年 5月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209例 ,其 中男 150例 ,女 1.2.1 按 人 选 条 件 选 择 2008年 1月 至 2010年 4
月 104例机 械通 气 患者 为对 照组 (传统 管理 组 ),
DOI: 10.3760/ema.j.issn.1007-1245.2013.07.052 作者单 位 :423000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信作 者 :侯连英 ,Email:hly—h@163.com
2010年 5月 至 2012年 5月 105例 为 研 究 组 (集 束 化 管 理 组 ),基 础 治 疗 两 组 相 同 ,包 括 :积极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2013年 第 19卷 第 7期 IMHGN,April 2013,Vo1.19 No.7
【4] 刘 红霞 , 吕炎英 ,江 桂莲 ,等 .48例颅 脑外伤 的急救 措施与优 质护理效果 评价 【J].中国实用 医药 ,2010, 5(20):183—184.
【5] 权霞 良 .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 围手术期 的护理效果 lJ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8(17):2624—2626.
气 1次 ;鼻 饲 流质 每 2小 时 1次 , 口腔 护 理 每 日 ICU住 院 时 问较 对 照 组 缩 短 ,两 组 比较差 异 有 显
两 次 ,定 时 翻 身扣 背 。研 究 组 经 系统 寻 找 国 内外 著 性 ,见表 2。
2010年 4月 之 前 呼 吸机 相 关 性肺 炎 发 生 率居 高 不 肿瘤 及 接 受 免疫 抑 制 剂 治 疗 患者 。2008年 1月 至
下 ,从 2010年 5月开始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 2010年 4月 104例 为对 照组 ;2010年 5月 至 2012
化 护 理 干 预 策 略 ,使 呼 吸 机 相关 性 肺 炎 的发 生 率 年 5月 105例 为 研 究 组 。两 组 性 别 、年 龄 、原 发
侯 连 英 侯 连 玉
【摘 要 】 目的 研究人工气 道的集束化管理 预防呼吸机相关 性肺 炎 的效果 ,探讨 有效可行 的 人 _丁气道管 理方法 。方法 将 2008年 1月 至 2010年 4月机械通 气 ≥ 5 d、采用传 统的人工 气道管 理方 法 的 104例 患者 作为 对照组 ;2010年 5月至 2012年 5月机械 通气 ≥ 5 d、采 用集束 化 的人工 气 道管理 方法 的 105例患 者作为 研究组 ;比较 两组 VAP发生 率 、机 械通气 时 间 、ICU住 院时 间 、 痰病 原学检查结 果 ,采用 f检验和 检 验进行统 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采用人 丁气道 的集束 化管 理后 呼 吸机 相关 性肺 炎 的发 生率 明显 下 降 fl1%vs51%,P<0.05),机械 通气 时 间缩短 f11.35±5.32 vsl5.13±6.07,P<0.051,ICU 住 院 时 问 缩 短 (14.03±7.54 vsl7.59±8.12,P <0.05)。 结 论 人T气道 的集 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Pneumonia,VAP)产 生 影 响 。 我 院有 重 症 监 护 病 原 发病 涉 及 内外 科 疾病 所 导致 的急 性 呼 吸 衰竭 的
床 128张 , 机 械 通 气 病 人 每 年 达 3000例 左 右 , 患 者 ,排 除 HIV感 染 、粒 细 胞 减 少 (<1000/mm。)、
照组 按 教 科 书 的要 求 进行 定 时 吸 痰 ,吸痰 用 物 每 2 结果
班更 换 ;每小 时气 道 内 滴人 生 理 盐水 2~ 3 ml; 2.1 两 组患者 VAP发生率 及治 疗结果 比较 研 究
用 手 捏 感 法 监 测 导 管 气 囊 压 ,4 ~ 6小 时 气 囊 放 组 VAP发生率 较对 照组 明显下 降 ,机械通 气 时间 、
1029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 第 l9卷 第 7期 IMHGN,April 2013,Vo1.19 No.7 表 1 两组患者 临床资料
治疗原 发病 、积 极控制 感染 、保 护重要 脏器 功能 、 ±s1表 示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检 验 ,计 数 资料 采 用
合理 营 养 支 持 、合 理镇 静 等 。气 道 护 理措 施 :对 。检验 ,检 验水准 =O.05。
【关键词 】 肺炎 ;呼吸机 ;人工气道 ;集束化管理
人 工 气 道 的 管 理 涉 及 多 个 环 节 ,每 一 个 环 59例 ,年龄 最大 85岁 ,最 小 5岁 。所 有 病例 均为
节 都 会 对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fVentilator Associated 经 口气 管插 管或 气管 切开 ,机 械通气 ≥ 5 d的患 者 。
[6】 薛 秀 丽 ,赵 士宏 ,刘 英 贤 .2种 不 同收集 资料 的方 法 对 患者评价 优质护理 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 , 2008,24(18):64—66.
[7】 曹顺华 ,姚秋辉 ,王东春 .重 型颅脑损伤 患者颅 内压
监 测及 护 理 体 会 [J1.中国全 科 医学 ,2010,13(14):
1572-1574.
[8] 夏炜 ,木 冬妹 ,叶和珍 .颅脑外伤合并 复合伤 的早期 急 救 及 护 理 【J1.中 国实 用 护 理 杂 志 ,2010,26(2):
33—34.
(收 稿 日期 :2013—01—16)
(责任 校对 :张娇 )
人 工 气 道 的集 束 化 管 理 对 呼 吸机 相关 性 肺 炎 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