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两首诗中的生字、生词,读懂两首诗的意思。

2.情感目标:感受《关雎》、《蒹葭》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体会描写青年男女恋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3.技能目标:学习《关雎》、《蒹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明确两首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手法展示的景物描绘的画面对两首诗歌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通过教师对诗歌背景、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想象联想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中的景物、情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

2.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3.电子琴或笛子等乐器:通过配乐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关雎》、《蒹葭》的配乐朗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2.提问:这两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简介《诗经》及两首诗歌的背景、内容,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文件,学生跟读。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歌内容,探究重点词句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的大意。

2.分小组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之”等。

《诗经二首》关雎 蒹葭 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   蒹葭  教案

(1)题目取自于句首。

(2)基本句式是四言。

(3)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4)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5)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1、学生归纳出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诗的感情色彩,教师补充。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2、自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四、美文品读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美?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五、扩展性训练:小作文,根据歌词与诗句,想像作文《在水一方》。

蒹葭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的音乐美。

每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

(在朗读时,要注意到诗中“叠词”的运用)三、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4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4

12.《诗经》两首【导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关雎》,第二课时完成《蒹葭》。

第一课时学习《关雎》情景导入:雎鸠啼鸣,荇菜差参。

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雎(jū) 鸠(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寤寐(wùmèi) 芼(mào)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①琴瑟友之(名词做动词用,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②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3.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艺术特点等。

2、准确诵读并背诵《关雎》和《蒹葭》两首诗。

3、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4、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重章叠句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两首诗中真挚的情感,体会古人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

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品味诗歌语言的简洁之美、韵律之美,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关雎(guān jū)窈窕(yǎo tiǎo)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芼(mào)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萋萋(qī qī)晞(xī)湄(méi)坻(chí)涘(sì)沚(zhǐ)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五、课堂探究(一)《关雎》1、诗歌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起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渲染了和谐美好的氛围。

2、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直接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善良的女子的爱慕与追求,体现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请分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悠哉悠哉”的表达效果。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第一篇:《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关雎〉〈蒹葭〉》一、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衍生注释:1.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相传此鸟雌雄情意专一。

2. 窈窕:美好的样子,主要指女子的心灵美,也指仪表美。

3. 逑:配偶。

4.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5. 寤寐:醒和睡,这里指日夜。

6. 芼(mào):挑选。

在《蒹葭》里:1. 蒹葭:芦苇。

2. 溯洄:逆流而上。

3. 溯游:顺流而下。

4. 晞(xī):干。

5. 跻(jī):升高,这里指道路陡起。

6. 坻(chí):水中的高地。

7. 涘(sì):水边。

8.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三、赏析:(一)《关雎》1. 主题与情感- 《关雎》描绘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从一开始对淑女的爱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表达了男子的心意,到求之不得后的日夜思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种情感是纯真而热烈的。

而后面又想象着如果追求到她,便“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体现出男子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2. 表现手法- 首先是“兴”的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诗的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由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鸣叫,联想到男女之间的爱情。

雎鸠鸟的专一也暗示了君子对淑女情感的忠贞。

再者是重章叠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章章地重复出现,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强调了男子反复努力追求淑女的过程。

《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

《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

《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
《《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了《关雎》,初步掌握了《诗经》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蒹葭。

相比于直接学习《蒹葭》要容易一些,本节课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复习掌握《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背诵本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3.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4.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普遍较差,有几个极差(看着拼音也读不出字音)。

教学策略设计
多媒体展示画面、问题、答案,播放音乐;朗读;讨论;点拨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多媒体教学
《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这篇文章共1191字。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诗经>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一)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初年到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二首导学案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导学案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导学案关雎蒹葭《诗经二首导学案关雎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国风·秦风·蒹葭》《国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经之祖”。

其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意境描写、主旨内涵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解读,带领读者领略其中的韵味与情感。

首先,我们来探究《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背景。

《关雎》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寻觅伴侣的情景,展现了古代男女间的爱情纠葛与期盼。

而《蒹葭》则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温婉动人的文字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爱情画卷。

其次,我们来分析《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意境描写。

《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通过反复运用“关关”、“河”、“洲”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悠扬而抒情的氛围。

全诗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作为收尾,将舞动的雎鸠与美丽的少女相呼应,揭示出对美好姻缘的向往。

而《蒹葭》则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为诗的高潮,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爱情表达。

两首诗的意境描写细腻而动人,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最后,我们来探讨《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主旨内涵。

《关雎》中强调了美好姻缘的重要性,呼应着古代社会对婚姻和爱情的价值观。

通过雎鸠在河洲间的声声呼唤,带出少女心中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

而《蒹葭》则强调了远方爱人的牵挂和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痴迷和不舍。

两首诗虽然结构简洁,但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与情感价值。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爱情、美好姻缘的追求与理解。

诗经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诗经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 小作文:自拟题目,写写一节 课的收获。
• 【围标合作】
•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蒹葭》的行文思 路。
• 2.(多媒体课件显示《诗经》艺术上的特 点)从《蒹葭》中找出体现《诗经》艺术 特点的诗句,并加以阐释。
• 【展示提升】
• 梳理一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 维图,脱稿解说。后一位展示 的同学要为前一位同学做好点 评。
• 【达标测评】
• 【相关资料】
• 背景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西周到春 秋时期,社会制度逐渐严格起来,恋人们对自己 的行动不得不有所约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 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 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 术表现,但在当时,这些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 然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了 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情感。《关雎 》《蒹葭》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 【相关资料】
• 赋、比、兴 诗歌的表现手法,南宋朱熹解释为“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诗经》中用的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 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 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是比喻,《诗经》 中的运用,有单句诗用比,也有整篇诗用比的。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 诗的开头位置,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
• 【相关资料】
• 文学常识 《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 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 多是民歌,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国都附近的地 区)地区的雅乐,共105篇。“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其中周颂31篇,鲁颂 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诗歌以四言为主,并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 和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思想和艺 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致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 地位。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1 (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围,引颈企盼,美丽的姑娘啊,你为什么还不到来?……歌曲描述的是一个小伙子等待恋人时的焦急心情,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写下了与之类似的一首诗歌《静女》。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诗经》两首,看看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描写这一浪漫场面的。

设计2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

⼋年级下册《诗经》两⾸(关雎,蒹葭)导学案12《诗经》⼆⾸新课展开关雎【朗读诗歌,理解诗意】⽤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右两边去捞取。

善良美丽的少⼥,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愿,⽇夜⼼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弹琴⿎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钟⿎声换她笑颜。

【通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请⽤⾃⼰的语⾔来描述。

写了⼀个男⼦对⼀个美丽少⼥的相思之情,求⽽不得,他⽇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关雎》这⾸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章四句写⼀个青年⼩伙⼦,见到河洲上⼀对相亲相爱的⽔鸟,听到它们⼀唱⼀和的鸣叫,⾃然引起⾃⼰的⽆限情思,何况他⼼⽬中正有着⼀位所爱的⼈⼉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理想的配偶。

第⼆章⼋句写他⽇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边劳动时的窈窕⾝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三章⼋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

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幻由情⽣,⽆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对未来的幻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再读诗歌,梳理结构】全诗共5个⼩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第⼀部分(第1节):描写⼩伙⼦见到⼀位漂亮的姑娘,从⽽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部分(第2、3节):描写⼩伙⼦求婚,苦于⽆法,求之不得,因⽽朝思暮想,寝⾷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部分(第4、5节):描写⼩伙⼦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感悟精彩句⼦】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什么?有何作⽤?“悠哉悠哉”这是直接的⼼理描写,写出了男主⼈公的绵绵情意,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形容⼼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睡,这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的不平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了解《诗经》及其赋比兴手法,把握诗的内容。

(前者难点,后者重点)通过诵读、背诵、书写、默写基础上体会诗表达的情感。

(难点)感受古诗节奏韵律的艺术美,增进热爱文学信念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背诵默写全诗(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句白话:(版本一:教参版)关关鸣叫的雎鸠,立在水中的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子的好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捞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时时都把你思念。

思念悠悠没个完,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择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版本二)……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关雎蒹葭学案

关雎蒹葭学案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学案目标:1能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语气语速诵读诗歌。

2了解重章叠唱手法3初步了解“兴”的特征4体会诗经所传达的纯洁真挚的感情一、读一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一般都是四言,断句节奏是四言___拍)二读,要求:融入感情,配合语速语调回忆上节课对课文大意的梳理,品味两首诗或各章节或整首诗歌流露和要表达的感情,按提示填空并练习朗读《关雎》第一章()---------第二、三章()---------第4、5章()《蒹葭》每章前四句,通过写蒹葭和白雾,营造了()的氛围,衬托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应读出()之感。

每章后四句,写主人公对“伊人”()的情景,应读出()之感。

二、品一品对两首诗进行对比鉴赏1、从主题内容,诗歌结构形式,艺术手法方面比较,发现相同点。

主题内容:诗歌结构形式:艺术手法2、探究不同点三、写一写两首诗都描写了浪漫的爱情,而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场景或画面,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力求表现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纯洁而炽热感情。

示例: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上一堆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的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荇菜一样,尽办法去接近。

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让我们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巨著,包含了许多优美的古诗。

这部经典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其中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在《诗经》中,有两首诗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关雎》和《蒹葭》。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了女子在河边凄凉的心情,对亲人思念之情如同那唱歌的鸟儿。

这首诗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古代人们渴望团聚和亲情的感情。

另一首让人难以忘怀的诗是《蒹葭》。

这首诗以蒹葭植物为主题,通过描绘蒹葭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谊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给人以凄美之感,让人不由得感叹时间的无情和友情的可贵。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代人们对家国情怀和友情的珍视。

这些古代诗歌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启迪了后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诗经》这部伟大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丽。

关雎、蒹葭导学案(生)

关雎、蒹葭导学案(生)

泸县太伏中学2020年“空中课堂”★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关雎》《蒹葭》导学案主备人:喻玲审阅人:王秀珍学生姓名班级组别第周《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2、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美好情境。

【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

【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2、《诗经》包括“、、”三部分。

“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问题导学】二、【自主学习】1、正音。

睢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寤寐( ) 辗转()芼( ) 钟鼓乐之()2、解释加点的字。

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三、【初步感知】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蒹葭》【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

【学习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

2、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预习指导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2、诗经“六义”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就内容方面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表现手法:“赋”,指铺陈直叙。

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一)《关雎》1、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2、请用几个字概括出诗中“君子”的心理变化。

3、请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精选版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精选版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篇目,拓宽视野,增加积累;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新课: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1、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可出示用投影)。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寤寐: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唏:干。

埘:在墙壁上做的鸡窝。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A、题目取自于句首。

B、基本句式是四言。

C、采用叠章的形式。

D、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表达出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与追求的[明确]第一章,作者先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山中学初四语文导学案
《关雎》《蒹葭》
主备人:马彦红审核人:陈传凤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二、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三、预习检查
1.注音:
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
跻()坻()涘()参差()琴瑟()芼()
2.解释词语
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
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四、课文理解与感悟。

1.朗读诗歌,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2、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两首诗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老师点拨: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但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4、《蒹葭》一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五、当堂达标检测
1、填空:
(1)《诗经》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篇诗歌,古时也称“()”,《毛诗序》所称的“六义”是指(、、、、、).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2、背诵并默写诗歌。

3、赏析《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