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如氢、氧、氮等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药物合成、材料制备和能源转化等诸多方面。

在有机化学领域,制备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是学生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还加深了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实验方法和实例。

首先是酯的制备实验。

酯是一类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天然香味和良好的溶解性。

酯的制备可通过醇和酸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来完成。

以甲酸和乙醇为例,首先将适量的甲酸和乙醇混合,加入少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生成甲酸乙酯。

这个实验展示了酯的制备和酸催化反应的重要性。

其次是醛的制备实验。

醛是一类具有醒目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香料中。

醛的制备可通过醇的氧化反应得到,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醇。

以乙醇为例,将乙醇缓慢滴入含有高锰酸钾和硫酸的试管中,充分搅拌后,观察到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形成乙醛。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醛的制备,还加深了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最后是醇的制备实验。

醇是一类具有特殊气味和麻醉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和化妆品行业中广泛应用。

醇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碱金属与卤代烃的反应、氢化反应等。

以氢化钠与溴乙烷的反应为例,将适量的溴乙烷滴入装有氢化钠的圆底烧瓶中,底部加热,反应放出氢气,并观察到生成乙醇。

这个实验展示了醇的制备以及反应放热和气体的释放。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能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

这些实验在有机化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相信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有机化合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毒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并遵循实验室的操作规范。

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共68张PPT)

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共68张PPT)

H-C-OH HO-C-H
H-C-OH HO-C-H
CH2OH
CH2OH
对映体


为了书写方便 ,一般可以写 为:
CH2OH
CH2OH
对映体
对映体
己醛糖的16个旋光异构体:
CHO
D 型 糖
CHO CHO CHO
CHO
CHO
CHO CHO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所有的单糖都属于还原性糖
② 与溴水反应 溴的水溶液含有次溴酸,能将醛糖氧化成糖酸。由于在酸
性条件下糖不发生差向异构体,因此溴水只氧化醛糖不氧化酮糖 。这一反应可用于醛和酮糖的鉴别。
CHO
COOH
Br2 H2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C=O
Br2 H2O
CH2OH
D-果糖
CH2OH 不反应
③ 与硝酸反应
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酮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
分类
碳水化合物依其水解性质可分为三类:
单糖—— 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的碳水化合物, 如葡萄糖等 特点:白色结晶,一般有甜味,可溶于水。
低聚糖—— 水解后能生成2~10个单糖。以二糖最为 (寡糖) 重要。
如 蔗糖 水解 1分子葡萄糖 + 1分子果糖 麦芽糖 水解 2分子葡萄糖
混合物。(通过羰基-烯醇式互变)
这三种糖有三个手性碳构型完全相同,只有C2中的碳原子
不同,称为差向异构体。
CHO
CHO
C H 2O H C =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D-甘露糖
C H 2O H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O CH2OH H OH OH OH H
H
OH
OH OH
O
α-D-吡喃果糖
H O OH H
C O CH2OH
吡喃
CH2OH
D- 果 糖 ( 链 式 )
H HOH2C C OH
H C OH
OH C H
OH CH2OH
OH OH H
β-D-吡喃果糖
HOH2C H H OH
O HO
CH2OH
OH H
O
呋喃
鼠李糖 (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组成不 符合Cm(H2O)n的通式,但结构和性质与碳水化合 物相似,为碳水化合物。 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分子组成虽然 符合上述通式,但其结构和性质与碳水化合物相 差甚远,不是碳水化合物。
18.1 概述
nCO2 + nH2O + 太阳能 叶绿素 Cn(H2O)m +nO2
D -构型的醛糖与-L构型的醛糖互为对映体。 例如,D-(+)-葡萄糖与L-(-)-葡萄糖是对映体,它 们的旋光度相同,旋光方向相反。
CHO CH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L-(-)-葡萄糖
D-型酮糖,它们的结构一般在2-位上具有酮羰 基,比相同碳数的醛糖少一个手性碳原子,所以 异构体的数目也相应减少。 CH2OH CHO CH2OH C=O
CHO
6 CH OH 2
(I)
CH2OH
H
CH2OH (II) O H OH H H OH
H H OH OH H
(III)
OH H OH CHO
OH
(IV) α -D- 吡喃 葡萄糖

高等有机化学第十八章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第十八章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4)溶剂的影响
Nu=N3- kF/kI=200(甲醇) kF/kI=400(DMF) Nu=N =200(甲醇) Nu=PhS- kF/kI=2.5(甲醇) kF/kI=1(DMF) Nu= =2.5(甲醇)
5
(5)碱催化作用
碱少反应速度提高,碱多反应速度不再提高。
(6)中间体离析 1902年对2,4,6-三硝基苯甲醚和乙氧基离子之间反应的 中间体的分离有力的支持了这一机理。
2
第一节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8.1.1 双分子SNAr2机理 SNAr2机理是亲核取代反应中最主要的反应机理。
例如:
Cl + NO2 OH + NO2 Cl OH Cl OH NO2
类似与SN2反应,但亲核试剂不能从带有离去基 团的碳原子的侧面进攻底物。
3
机理的证明: (1)动力学证明 二级动力学
18.2.3 亲核试剂的NO2 OCH3 Z
+
b NO2 N
NO2 Br
11
几种取代基在SNAr2机理中的致活次序
定位效应: 在按SNAr2机理进行的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里, 吸电子基团引导进入基团定位在邻位和对位。如:
12
Cl NO2 Ortho I30℃ OH
Cl
OH NO2
Cl
OH O N O
Cl OH Para NO2 I30℃
(2)取代基效应 邻硝基氯苯和其对位吸电子基团取代衍生物在和甲醇 钠的反应中的相对速度
4
(3)离去基团的影响 不同离去基团的相对反应速度是对该反应机理 的一个证明。
X NO2 + NO2 H N HX O2N N NO2 + X
n
n n

第十八章 游离基反应机理

第十八章     游离基反应机理
H H
图18-1 烯丙基游离基中p-π共轭效应示意图
. . .
C
C H C H2
思考题18.1 1.画图说明苄基游离基是较稳定的游离基。
2.将下列各组游离基按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H 3
(1)
·
CH 2· H3C
·
·
(2)
C(CH 3) 2
CH 2·
·
CH
CH 3
尽管各种不同结构游离基的稳定性有很大 差别。但作为一种反应的活泼中间体,它们只 存在瞬间,而不能游离得到。当烃基游离基上 的三个基团被苯基所取代时,就可以得到一种 稳定的游离基—三苯甲基游离基。三苯甲基游 离基是青年化学家冈伯格(Gomberg M)在 1900年意外发现的。当时冈伯格试图由三苯氯 甲烷与银粉作用制取六苯乙烷。但他得到的产 物并不是所预期的产物,而是得到了一个稳定 的游离基——三苯甲基游离基(亦可用三苯氯 甲烷与锌粉作用制备)。
OR
2 RO .
RO Br + CH 2 + CBr 3 CH 2 + CBr 4
.
+ CBr 4
. CBr 3
H3C ( CH 2 )5 CH Br H3C ( CH 2 )5 CH
链传递
{
H3C ( CH 2 )5 CH
. CBr 3
.
CBr 3 CH 2 CBr 3 CH 2 + CBr 3
H3C ( CH 2 )5 CH
链引发阶段,游离基引发剂——过氧化苯甲 酰分子中的 —— O-O 键发生均裂,生成苯甲酰 氧游离基;后者接着与溴化氢作用,生成溴游离 基。链传递阶段,在每消耗一个溴游离基生成产 物——1-溴丙烷的同时,生成一个供下一步反应 的溴游离基,直至链终止。因此反应总的结果, 得到了形式上“反马氏定则”的产物。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O NaBH4
H
OH
龙脑 (m.p.206~208℃)
OH
+
H
异龙脑 (m.p.214~217℃)
(一)倍半萜类
• 倍半萜类是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化合物,具有链状、单环或双 环结构。例如:
• 法尼醇又称金合欢醇,存在于香茅草、茉莉、橙花、玫瑰等多种芳香 植物的挥发油中,是一种珍贵的香料。
• 杜鹃酮又称大牛儿酮,存在于满山红 (兴安杜鹃)的挥发油中,有平喘、 镇咳与化痰的作用。
实例
蒎烯 姜烯 樟脑烯 鲨烯 胡萝卜素
(一)单萜类化合物
• 单萜是较为重要的萜类,由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根据分子中两 个异戊二烯单位相互连接方式的不同,单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链状 单萜、单环单萜与双环单萜。
• 1. 链状单萜类化合物 • 链状单萜类化合物,其分子基本碳架如下:
C CC CCC CC 或
思 考:
1. 用系统命名方法命名上述化合物? 2. 莰烷为什么以船式构象存在?
2. 蒎烯 (又称松香精、松油二环烯) 蒎烯根据烯键位置不同,有α-蒎烯与β-蒎烯两种异构体。
C H3C H3
C H2C H2
α-蒎烯
β-蒎烯
❖ 二者均存在于松节油中,但以α-蒎烯为主(占松节油的60%),蒎烯是工业 上用来合成樟脑的原料。它们在O℃以下可与HCl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氯化 氢化蒎烯,在较高温度下的产物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碳正离子发生分 子重排,即由蒎碳正离子重排为莰正碳离子,使原来环张力较大的蒎烯四碳环 转变为张力较小的五碳莰环,最后产物与Cl-形成氯化莰。
(三) 双环单萜类化合物
• 双环单萜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碳环的单萜。
1. 基本碳架与命名

第十八章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十八章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十八章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本章摘要§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命名异构现象2.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酸碱的软硬分类影响配位单元稳定的因素3.配合平衡配合-解离配合配合平衡的移动4.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构型与中心的杂化方式中心杂化轨道的形成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价键理论的实验根据5.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晶体场中的 d 轨道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Jahn - Teller 效应§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位化合物1 定义由中心原子( 或离子) 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

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 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 Co(NH3)6]Cl3 , K3[Cr(CN)6], 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

[Co(NH3)6] [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

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2 构成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

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外界是K+。

可以无外界,如Ni(CO)4。

但不能没有内界。

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内界配位单元又由中心和配体构成。

中心:又称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

配体:经常是阴离子或分子。

3 配位原子和配位数配体中给出孤对电子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叫配位原子。

配位单元中,中心周围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叫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Co(NH3)6]Cl3的内界为,中心的周围有6 个配体NH3,每个NH3中有 1个N 原子与配位。

N 是配位原子,Co 的配位数是6 。

注意:配体的个数与配位数不是同一个概念。

若中心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位单元;而配体的电荷高,半径大,利于低配位数。

4 多基配体和螯合物乙二胺H2N- CH2 - CH2 - NH2(表示为en ),其中两个氮原子经常和同一个中心配位。

有机化学 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有机化学 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的轨道能量接近,反应容易进行。至于邻对位加成
规律前沿轨道法用双烯和亲双烯体各部位“轨道系
数”加以说明。在[4 +2]环加成中,双烯体具有给
电子基团时“轨道系数”最大的位置为C4和C1 (3和
4中标记●)。而连有拉电子基团的亲双烯体系数最
大的位置是C2(5中标记● )。这样两种反应物“轨
道系数”最大位置相互作用决定了这种邻对位加成
作用。图18-8 (a)和(b)分别描述了[1,5]和[1,3]
迁移相应前沿轨道与氢原子的相互作用。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1,5]同面迁移时,对
称性是允许的,而[1,3]同面迁移时,对称性是禁
阻的,但异面迁移是允许的。但氢[1,3]异面迁移
在几何上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加热条件下很难发
生[1,3 ]迁移而容易发生[1,5 ]迁移。重氢化合
制备七元环化合物。
(2)1,3偶极环加成
除共轭双烯外,很多1,3偶极分子可作为双烯体
进行[4 +2]环加成。这些1,3偶极分子是具有4 π电
子的共轭体系,如重氮烷烃、叠氮化合物分别在C一
N—N和N—N—N三个原子上具有4个共轭π电子。它们
很容易在加热条件下与亲双烯体进行[4+2]环加成,
反应可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
同面/同面加成对称性是允许的,但在光照作用下[2
+2]反应过程中往往有双基的生成,因此这种加成并
非均有立体选择性。不过因在光照条件下[2 + 2 ]加
成较为容易而且在合成四元环上有很大价值,因此[2
+ 2 ]环加成仍不失为重要反应,下面是利用这个反
应合成四元环和笼状化合物的典型实例。
问题18-2
环戊二烯长时间放置会产生二聚环戊二

第十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第十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第十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又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简称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也是研究有机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前面各 章中,已经讨论了各类常见单官能团化合物的 理化性质以及一些重要相关反应的机理。本章 将要讨论的是各类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常用制备 方法,以及构建一些常见分子骨架的合成方法 。前者的重点是各类官能团的形成、消除和转 换,后者的重点是多官能团反应在有机合成中 的应用。
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反应可以得到比原来格氏试剂增加 两个碳原子的伯醇。
若格氏试剂与取代的环氧乙烷反应,则烃基首先进攻 位阻小的碳原子,主要生成二级或者三级醇
(6)羟醛缩合法
含有Hα 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作用下生成β−羟基 醛或酮的反应称作羟醛缩合反应。
二、酚的制备 1. 芳香族磺酸钠碱熔融法
2. 异丙苯法 由苯和丙烯为原料,在三氯化铝催化下生成 异丙苯,然后进行氧化、水解生成苯酚及丙 酮的方法,称为异丙苯合成苯酚法。这是工 业上制备苯酚的主要方法。
醇在硫酸、磷酸以及五氧化二磷等酸性介质加热, 可脱水而生成烯烃。
羧酸酯热解制备烯烃可看作是由醇合成烯烃的另一条途径。 该法属于分子内的顺式消除反应,中间通过一个六元环过渡态 。因此,该法没有异构、重排等副反应。
季铵碱热分解反应,即霍夫曼消除反应也可制备烯烃。
2. 炔烃部分还原法
炔烃在特殊催化剂如(Lindlar)催化剂(Pd / PbO-CaCO3)或罗森孟催化剂(Pd / BaSO4−喹 啉或吡啶)的作用下催化氢化可得到顺式烯烃
武兹(Wurtz)法
格式试剂法和武兹法一般主要用于合成对称的烷烃。
Corey−House 反应
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次序为:碘代烷 > 溴代烷 > 氯代烷; 伯卤代烷 >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1.命名下列化合物:答案:解:(1)4-甲基-2-乙基噻唑(2)2-呋喃-甲酸或糠酸(3)N-甲基吡咯(4)4-甲基咪唑(5)α,β-吡啶二羧酸(6)3-乙基喹啉(7)5-磺酸基异喹啉(8)β-吲哚乙酸(9)腺嘌呤(10)6-羟基嘌呤2.为什么呋喃能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双烯合成反应,而噻吩及吡咯则不能?试解释之。

.答案:解:五元杂环的芳香性比较是:苯>噻吩>吡咯>呋喃。

由于杂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呋喃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3,5)较大,π电子共扼减弱,而显现出共扼二烯的性质,易发生双烯合成反应,而噻吩和吡咯中由于硫和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分别为2.5和3),芳香性较强,是闭合共扼体系,难显现共扼二烯的性质,不能发生双烯合成反应。

3. 为什么呋喃、噻吩及吡咯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试解释之。

答案:解: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环状结构,是闭合共扼体系,同时在杂原子的P轨道上有一对电子参加共扼,属富电子芳环,使整个环的π电子密度比苯大,因此,它们比苯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4. 吡咯可发生一系列与苯酚相似的反应,例如可与重氮盐偶合,试写出反应式。

答案:解:5. 比较吡咯与吡啶两种杂环。

从酸碱性、环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取代反应及受酸聚合性等角度加以讨论。

答案:解:吡咯与吡啶性质有所不同,与环上电荷密度差异有关。

它们与苯的相对密度比较如下:吡咯和吡啶的性质比较:6. 写出斯克劳普合成喹啉的反应。

如要合成6-甲氧基喹啉,需用哪些原料?答案:解:Skramp法合成喹啉的反应:7.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答案:解:.8. 解决下列问题:(1)区别吡啶和喹啉;(2)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噻吩;(3)除去混在甲苯中的少量吡啶;(4)除去混在吡啶中的六氢吡啶。

答案:解;(1)吡啶溶于水,喹啉不溶。

(2)噻吩溶于浓HSO,苯不42溶。

(3)水溶解吡啶,甲苯不溶。

(4)苯磺酰氯与六氢吡啶生成酰胺,蒸出吡啶。

第十八章 协同反应

第十八章 协同反应

O
H
O O O
H
H
H H H
Na2CO3 水溶液
Pb(OAc)4
篮烯basketene)
标出下列反应的条件
Me Me +
hv
O
O
+
H2C CH3
CH2 CH3
Me Et
hv
Me
Et
H
hv
加热
H H H
顺旋
对旋
完成下列反应
hv
+
O
O O
+
hv O
O O
O
O
CH3 H H
O
H
H
CH3 CH3
CH3
4、理论解释电环化的高度立体选择性
(1)4n体系 4
CH3 H H CH3
3
2 1
(LUMO)
(HOMO)
(HOMO)
Ground state
Excited state
反应时,前线轨道理论认为是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转化为 一个新的键。同时只有位相相同的一端接近时才能成键。 (a)加热条件,前线分子轨道为ψ2
4 3 2 1
基态 激发态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2)轨道对称性 分子轨道可用几何图形表示,不仅有形状的不同,而 且有位相的差别。分子轨道的对称元素主要有对称轴 (C)和对称面(m)
m m
H H
H H
C2
(3)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
1965年Woodward和Horfmann提出的,内容:对于一个基元 反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轨道、过渡态分子轨道 以及产物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对于所选定的对称元素而言,其 对称性始终保持不变。此时的反应是对称性允许的反应,反应 所需的活化能较低,反应可以顺利进行。反之,对称性禁阻, 不容易发生反应。

有机化学各大名校考研真题十六、十七、十八章

有机化学各大名校考研真题十六、十七、十八章

名校考研真题(16--1)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CH 3OHCH 2NH 2解:此反应通过伯胺与硝酸钠/盐酸得到重氮化化合物,其水解后得到羟基,氧原子上的共用电子对与碳正离子结合,脱去质子后成双键,反应机理为:OHCH 2NH 2CH 3CHCHCH 3O(16--2)合成 (1)NH2解:(1)由反应产物来看,要利用氨基的定位效应通过硝化,溴代反应在苯环上连上硝基和溴原子,然后通过重氮盐将氨基脱除,合成过程为:NH2CH COCL NHCOCH32Br 22N 2CLBrNO 22(2)NHCOCH 3OHBr(2)由乙酰苯胺合成对溴硝基苯,可以先通过与溴水进行取代反应,然后再水解得到对溴苯胺,再经过重氮化水解得到产物。

NHCOCH3NHCOCH3BrNH 2BrN 2HSO 4BrNaNO 24(16-3) 请按照要求设计下列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CH 2CLOHCN解:通过取代反应将甲基上的氯原子取代为氰基,然后通过硝化反应在苯环上连上硝基,将硝基还原为氨基,然后重氮化、水解得到酚羟基。

合成过程为:Me2SO4 TBAB,NaOHCNHNO3H2SO4CN NO2Fe4CNNH2(1)NaNO+浓HCl,0C~5C°°(2)H2SO4/H20refluxCNOH(16—4)按要求从指定原料出发合成目标化合物,其他有机与无机试剂任选。

(1),OOHNH2解:(1)通过酰基化在苯环上连上羟基,然后用锌汞齐将羟基还原为烷基,可以用硝化反应在苯环上取代硝基,然后还原为胺,得到产物。

合成过程为:OH SOClCl+AlCl3OZn(Hg)HClNO2 NH2(2)ONH,CH2CH2CHCN(16--5)用重氮化反应,由甲苯制备邻苯甲腈。

解:根据重氮化反应在苯环上连上重氮基,然后再用CuCN取代苯环上的重氮基得到反应产物,合成过程为:CH3CH 3NO 2+CH 3ON 2CH 3NO2CH3NNCl -CH 3CN(16--6)完成转化(除指定原料外,可选用任何有机、无机原料和试剂)CH3解:要利用氨基的定位效应通过溴代反应在苯环上连上溴原子,然后通过重氮盐将氨基脱除,合成过程为:CH 33H SOCH3NH2CH 3BrBr(16--7)由苯、丙二酸二已醋和不超过4个碳的原料和必要的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和异面成键外,还由于氢原子的1S轨道只有一个瓣,而碳自 由基的P轨道两瓣的位相是相反的,在迁移时,可以用原来 成键的一瓣去交盖,也可以用原来不成键的一瓣去成键,前
者迁移保持碳原子的构型不变,而后者要伴随着碳原子的构 型翻转。
1
烷基
2 3
AC B
2
1
3
C
AB
2
1
3
C
A
B
2
2
2
A
C
B
C
AB 过渡状态(同面迁移)
一、[ 2+2 ]环加成 以乙烯的二聚为例 在加热条件下,当两个乙烯分子面对面相互接近时,由于
一个乙烯分子的HOMO为π轨道,另一乙烯分子的LUMO为 π*轨道,两者的对称性不匹配,因此是对称性禁阻的反应。
Bπ *
LUMO
热反应(对称性禁阻)

HOMO
光照条件下,到处于激发态的乙烯分子中的一个电子跃
ψ6
E6
ψ5
E5
ψ4
E4
HOMO
E
ψ3
HOMO
E3
ψ2
E2
ψ1
E1
规律:4n电子体系在加热情况下顺旋允许,对旋禁阻; 在光照情况下对旋允许,顺旋禁阻。
练CH习3 H CH3 顺旋 H
hv 顺旋
CH3 H
+
CH3 H
H CH3 H CH3
+
HH
HH
H H
hv 顺旋
H H
CH3 CH3
顺旋
CH3 CH3
电环合 与开环 是逆反 应,遵 守同一 规则
CH3
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
一、 环加成反应和环消除反应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π2
π* 3
2019/10/30
课件
37
对[1,5]σ键氢迁移,则要用戊二烯自由基π体系 的分子轨道来分析。 由戊二烯自由基的分子轨道图可只知:
在加热条件下(基态), HOMO为π3,同面 [1,5] σ键氢迁移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在光照条件下(激发态),HOMO为π4*,异 面[1,5] σ键氢迁移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周环反应 常见的类型
电环化反应 环加成反应 σ–迁移反应
2019/10/30
课件
3
自 由 基 反 应 和 离 子 型 反 应 的 共 同 特 点 : 反 应 物 反 应 活 性 中 间 体 产 物
1912年 Claisen重排 1928年Diels—Aldler反应 共同特点: 1940年 Cope重排
H CO2M e C CH2
O O O
H COOR 76%
O OO
COOR
H 24%
O O O
内向产物为主
2019/10/30
课件
25
2.其他双烯和亲双烯体的环加成 1) 不同亲双烯体的环加成
2019/10/30
O 150℃
CCl3
C O 2 C 2 H 5 +
C O 2 C 2 H 5
+
NC O 2 C 2 H 5 N
课件
LUMO HOMO
28
1,3-偶极环加成同样是立体专一性反应:
CH3 N
N
+
CO2CH3
CH2
CH3 CO2CH3
顺式
CH3O2C N
N
+
CH3
CH2
CH3 CO2CH3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1、物理性质 : 都难溶于水中
呋喃: 存在于松木焦油中,无色液体,bp.31.36℃ 噻吩: 存在于煤焦油中, 无色液体, bp. 84.16℃ 吡咯: 存在于煤焦油和骨焦油中,无色液体
bp.130~131℃
2、松木片反应——呋喃、吡咯、噻吩的鉴定反应: 呋喃: 其蒸气遇到盐酸浸湿的松木片——呈绿色 吡咯: 其蒸气遇到盐酸浸湿的松木片——呈红色 噻吩: 在浓H2SO4作用下与松木片反应——呈蓝色 (噻吩最好用如下反应鉴定)
乙酰化和烷基化反应:
呋喃和吡咯的烷基化 反应大多生成聚合物
吡咯、呋喃、噻吩的亲电取代反应说明:
取代基主要进入α-位 对试剂及反应条件必须有所选择和控制: 卤代反应: 不需要催化剂,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硝化反应: 不能用混酸硝化,一般是用乙酰基硝酸酯 (CH3COONO2)作硝化试剂,在低温下进行
• 环上只有一个杂 原子时,有时也把 靠近杂原子的位置 叫位,其次为位 ,再次为位:
特殊编号!
• 含有两个或以上的相同杂原子的单杂环衍生物,编 号从连有取代基(或氢原子)的那个杂原子开始, 顺序定位,使另一个杂原子的位次保持最小:
异噁唑
噁唑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噻吩、吡咯杂环的结构: 芳香性: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二、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 松木片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吡咯 > 呋喃 > 噻吩 > 苯 取代基主要进入α-位 卤代、硝化、磺化时试剂要求; 加成反应;吡咯的弱碱性和弱酸性; 了解——糠醛、噻唑、咪唑和吲哚、卟啉化合物
返回教学内容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重点讨论呋喃、噻吩、吡咯 一、呋喃、噻吩、吡咯杂环的结构 :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六. 吲哚
吲哚的亲电取代反应在3位发生:
七、 卟啉化合物 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一CH=)交替相联组成的大环叫卟啉 环,含卟啉环的化合物称为卟啉族化合物。
第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六元杂环最重要的有吡啶和嘧啶,它们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不少合成药物也含有吡啶环或嘧啶环。 一、吡啶 1.吡啶的来源和制法 氧化法: 工业上从煤 焦油提取甲 基吡啶氧化。
3. 酸碱性
大多数生物碱具碱性反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碱性的强弱与分子中 氮原子存在的状态有密切关系,一般是季胺碱>叔胺碱>仲胺碱。若氮原 子呈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甚至消失,如胡椒碱、秋水仙碱等。有的生物 碱分子具有酚羟基或羧基,因而具酸碱两性,如槟榔次碱 和吗啡等。 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未用电子对,对质子有一定的吸引力,一般 能与无机酸或有机酸结合成盐。
为了使提取更完全,也常常对上述方法进行组合如冷浸-超声 波,冷浸-索氏提取,冷浸-热回流提取,因冷浸、冷浸-超声 波提取操作简便,故使用较多,必要时,要对上述方法作比 较,以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法。
第五节 改变人行为的药物
一、兴奋剂 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如尼古丁、可卡因、咖啡因、 冰毒等。 二、致幻剂 代表物质如大麻、氯胺酮等。 三、抑制剂 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代表物质如海洛因、吗啡、 γ-羟丁酸等。 四、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如摇头丸。
(2)
吡啶环对氧化剂的稳定性
(3)还原反应
吡啶环对还原剂则比苯环活泼。
例如,钠加乙醇使吡啶还原为六氢吡啶,而苯不受还原剂作用。
催化加氢也使吡啶还原为六氢吡啶。
(4) 亲核取代反应 在-上发生,若两个 -被占据,则在-上发生。
二、嘧啶
三. 喹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烷烃的制备
1.卡宾插烯法
2.双烯环加成法
3.芳香烃的催化还原法
4.二卤代烃脱卤法
二、烯烃的制备
烯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卤代烃、醇、季铵盐等的消除 反应,炔烃的部分还原反应及羰基的Wittig 反应等
1.消除反应法
卤代烃在碱的醇溶液中受热,可脱去卤化氢而生成烯烃
DBU: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卵磷脂控制动物体脂肪代谢,主要存于动
物脑、肝脏、神经组织、心脏和血红蛋白中,
蛋黄中含8~10%。植物组织中含量较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卵磷脂分子中,与甘油形成酯的高级脂 肪酸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 麻酸和花生烯酸。通常含有一分子饱和脂肪酸 和一分子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空气中能迅速 氧化,颜色从白→黄→褐。 ③脑磷脂 胆胺:HOCH2CH2NH2分子中的—OH与 L--磷脂酸分子P—OH上的—H脱水形成酰基 ,得到L--脑磷脂。结构如下:
§18-1 烃类的制备
一、烷烃和环烷烃的制备 (一)、烷烃的制备 1.偶联反应法 有机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烃的偶联反应既是制备烷烃的常用 方法,也是延长碳链的重要方法之一。 格氏试剂法
注意:只有活泼的格氏试剂与活泼的卤代烃才能获得较好的 产率。一般的伯卤代烷和仲卤代烷活性较低,通常需在过渡 金属催化下才能获得较理想的产率。
O O R" C O CH2 * C H O CH2 O P O
L--脑磷脂
O
C
R'
+ OCH2CH2NH3
L--脑磷脂分子中胆胺部分碱性的—NH2接 受磷酸部分剩余的H+,形成内盐,所以脑磷脂 也是以偶极离子存在。 脑磷脂与卵磷脂共存于动、植物体的组织 和器官中,动物的脑中含量最高。在空气容易 氧化,变为棕褐色。 上述磷脂类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分子中同时具有疏水基与亲水基。分子中羧酸 部分的长碳链为疏水基,而偶极离子部分为亲 水基。
O CCH2CH3
[H]
①无水AlCl3 ②H2O
CH2CH2CH3
稠环芳烃制备的典型方法是利用傅-克酰基化 反应和脱氢反应,如由苯制备萘:
O + O O 1.AlCl3 2.H3O+
O O
Zn/Hg
COOH
OH 浓HCl
O
多聚磷酸
H2/Pd
Se
§18-2 含氧化合物的制备 一、 醇的制备 醇可以很容易地由多种含氧化合物如醛、 酮、环氧化物、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而制得, 也可以通过烯烃硼氢化、羟汞化或直接水 合而制得,或者通过许多碳─碳键形成反应, 如羟醛缩合反应、金属有机化合物与醛、酮的 反应来制备。 作为一种合成方法,卤代烷水解也可得到 醇,但通常这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卤代烷可 能最先就是从羟基化合物制备来的。
醇在硫酸、磷酸以及五氧化二磷等酸性介质加热, 可脱水而生成烯烃。
羧酸酯热解制备烯烃可看作是由醇合成烯烃的另一条途径。 该法属于分子内的顺式消除反应,中间通过一个六元环过渡态 。因此,该法没有异构、重排等副反应。
季铵碱热分解反应,即霍夫曼消除反应也可制备烯烃。
2. 炔烃部分还原法
炔烃在特殊催化剂如(Lindlar)催化剂(Pd / PbO-CaCO3)或罗森孟催化剂(Pd / BaSO4−喹 啉或吡啶)的作用下催化氢化可得到顺式烯烃
(1)动物蜡 虫蜡(白蜡):寄生于女贞树、白蜡树上的白蜡 虫的 分泌物。主要成分是二十六酸二十六酯 。 用于造纸,丝织品上光。 蜂蜡:工蜂腹部的蜡腺分泌出来的蜡。主要 成分是二十六酸三十酯,是建造蜂窝的主要 物质。 鲸蜡:来自抹香鲸头部。主要成分是十六酸 十六酯。
(2)植物蜡 巴西棕榈蜡:棕榈科植物叶面上分泌的蜡。 主要成分是十六酸三十酯。由于制造蜡纸、 防水剂、光泽剂。制造蜡烛时, 若加入5% 棕榈蜡,可防止蜡烛在夏季因软化而弯曲。 3.性质 与油脂相比,蜡硬而脆,稳定性好,在 空气中不易变质,难皂化。溶解性能与油脂 类似。
CH2OCH O R' C O C * H
CHR"
O CH2
O
H2O R'CH2CH OH
O
CH2 CH
P O
+ OCH2CH2N(CH3)3
O
O O
CH2O P OCH2CH2N(CH3)
2.鞘磷脂 和磷脂酸衍生物不同的是:鞘磷脂醇的部 分不是甘油,而是神经醇;高级脂肪酸中除软 脂酸、硬脂酸和二十四酸外,还有鞘磷脂特有 的脑神经酸;高级脂肪酸分子中的—COOH与 神经醇分子中的—NH2脱水形成酰胺。
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反应可以得到比原来格氏试剂增加 两个碳原子的伯醇。
若格氏试剂与取代的环氧乙烷反应,则烃基首先进攻 位阻小的碳原子,主要生成二级或者三级醇
(6)羟醛缩合法
含有Hα 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作用下生成β−羟基 醛或酮的反应称作羟醛缩合反应。
二、酚的制备 1. 芳香族磺酸钠碱熔融法
2. 异丙苯法 由苯和丙烯为原料,在三氯化铝催化下生成 异丙苯,然后进行氧化、水解生成苯酚及丙 酮的方法,称为异丙苯合成苯酚法。这是工 业上制备苯酚的主要方法。
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磷脂类化合 物在细胞膜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也正因为 如此,它们既能溶于有机溶剂也能溶于水(形 成胶体)。但卵磷脂和脑磷脂都不溶于丙酮, 可用丙酮除去这两种磷脂中所含的其他脂溶性 杂质。 (2)缩醛磷脂 缩醛磷脂分子中,在甘油的- 位上有一个 脂烯醚结构特征,水解后可得到脂肪醛。
+ CH 3Cl
CH 3
无水AlCl3
+ HCl
当常用的烷基化试剂含有多个碳原子时,往往会 得到重排产物。
+ CH 3CH 2CH 2Cl
无水AlCl3
CH 2CH 2CH 3
+
CH(CH 3)2
常采用间接合成法,即先通过傅-克酰基化生成芳 香酮,然后再把羰基还原成亚甲基。例如:
O +CH3CH2C Cl
武兹(Wurtz)法
格式试剂法和武兹法一般主要用于合成对称的烷烃。
Corey−House 反应
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次序为:碘代烷 > 溴代烷 > 氯代烷; 伯卤代烷 >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2.醛、酮还原法
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伍尔夫-凯惜纳(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
CH3(CH2)12 C H
神经醇(反式)
H C CH OH CH NH2 CH2OH
CH3(CH2)7 C H C
(CH2)13COOH H
脑神经酸(顺式)
CH3(CH2)12 C H C CH OH CH NH C R O CH2 O H O P O O + CH2CH2N(CH3)3
鞘磷脂
二、蜡(Waxes ) 1.组成和结构 蜡是高级脂肪酸(偶数碳)的高级饱和一 元醇(偶数碳)酯的混合物。其中脂肪酸和脂 肪醇都在十六个碳以上。最常见的酸是软脂酸 和二十六酸,最常见的醇是十六醇、二十六醇 及三十醇。天然的蜡中,还含有少量游离高级 脂肪酸、高级醇和烃类。 2.分类
羧酸和羧酸酯还原可得到相应的伯醇,常用氢化 铝锂作还原剂;硼氢化钠通常不还原羧酸及其酯 ,但若在三氯化铝等Lewis 酸存在下,可顺利还 原酯。例如
2.由烯烃合成醇
(1)烯烃直接水合法
(2)硼烷加成水解法
(3)羟汞化法
烯烃用乙酸汞处理发生汞化反应,生成的汞化物, 用硼氢化钠还原脱汞,得到醇。该方法得到的是马氏 规则的产物,—OH 连在含氢少的碳原子上
3. 重氮盐法
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水解生成酚, 这是一个制备酚的普通方法,常用的重氮盐是 硫酸重氮盐,在稀硫酸中进行分解生成酚。
4. 卤代芳烃水解
卤代芳烃水解可以得到相应的酚,但一般很困难,需 要在强烈的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发生。如:氯苯 的水解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若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有硝基、氰基、羧基等吸电子基 团时,水解反应能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
本章小结
油 脂 组成和结构 油和脂肪的组成和 结构;组成油脂的常见脂肪酸种 类和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水解和皂化值;酸败 和酸值;硬化,加碘和碘值;干 化作用 磷脂 磷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蜡 蜡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类脂类
②卵磷脂 胆碱:HOCH2CH2N+(CH3)3OH-分子中 的—OH与L--磷脂酸分子中P —OH上的
—H脱水形成酰基,得到L--卵磷脂。
结构如下:
O O R" C O CH2 * C H O CH2 O P O + OCH2CH2N(CH3)3 O C R'
L--卵磷脂
L--卵磷脂分子中磷酸部分剩余的H+与胆 碱部分的OH-在分子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 水生成内盐,所以卵磷脂是以偶极离子存在。
金属炔化物可由端基炔与氨基钠、格氏试剂及锂试 剂等反应制备,卤代烃一般用伯卤代烃效果较好,仲 卤代烃和叔卤代烃在碱作用下易发生消除。
四、芳香烃及取代芳烃的制备
六元脂环化合物脱氢可用来构建芳环,尤其是当环上 有一个或两个双键时,脱氢更容易。常用的脱氢试剂 有硫、硒及某些醌类化合物如DDQ 等。
取代芳烃的重要制备方法是利用烷基化试剂对芳环的 亲电取代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常用的催化剂 有三氯化铝、三氯化铁、四氯化铝、三氟化硼及氯化 锌等Lewis 酸以及硫酸、磷酸等质子酸。
(4)氧化法
烯烃在醚或吡啶中用四氧化锇(OsO4)氧化,然后再用 亚硫酸氢钠溶液还原可得到1,2-二醇。 稀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pH >12)下,于室温或更 低温度进行。得到同样结果。 例如:
(5)格氏试剂法 有机金属化合物与醛、酮、羧酸酯及环氧化合 物发生亲核加成,加成物水解得到醇。有机金 属化合物中应用最广的是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与甲醛反应得到多一个碳原子的伯醇 ,与其他醛反应得到仲醇,与酮反应得到叔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