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9 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9 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诵读。

2.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把握古诗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中发现并运用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与工具:《9 古诗三首》课文,课件,黑板,教学录音。

2.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学生背诵古诗。

3.教师备课:深入研究《9 古诗三首》的背景和意义,准备教学案例和讲解思路。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互动:让学生尝试解读第一首古诗,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感悟古诗(30分钟)1.先背诵:让学生轮流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熟悉度。

2.导读讲解:教师对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组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展示自己的理解。

第三节:诗歌赏析(30分钟)1.听诗欣赏: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古诗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诗歌鉴赏: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第四节:课堂表现(20分钟)1.个人表演:邀请学生自愿表演古诗的朗诵,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整体合唱:组织全班学生合唱一首古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堂延伸1.作文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古诗题材,自由创作一篇诗歌或散文。

2.综合艺术表现:组织学生在班级或学校举办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

六、教学反思完成了写作任务,但出现了在每个小节的分配上有点不够平均,但希望对你的要求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诗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的诗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吗?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古诗呢?为什么?”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来导入课堂,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些了解和想象。

2、自学与探究(15分钟)学生自学《古诗三首》的诗文内容以及诗句,读、听课本中的古诗。

3、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讨论古诗中的意境,画出自己理解的意境,互相交流。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动。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进行齐读,由学生们进行古诗诵读。

6、课堂小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表扬优秀学生。

四、课堂延伸将古诗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现代生活中的诗意。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登鹳雀楼》2.《咏鹅》3.《静夜思》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古诗的朗读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进行齐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诵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内容1. 教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2.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体裁2.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4.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古诗鉴赏方法。

2.掌握《登鹳雀楼》、《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合理分组的技巧。

2.理解《将进酒》中含蓄的表达方式。

3.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二. 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1.精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2.制作PPT课件,模仿各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介绍中国敦煌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背景。

2.通过对敦煌画展开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听课兴趣。

步骤二:自主探究1.请学生自行阅读三首古诗,收集生词,解释观点。

2.整合具体意见,小组内,学生轮流主持讲解,提高学生表达、论证能力。

步骤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自主分工,通过研读《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课文,充分讨论古人的诗意和文化特征。

2.学生在自主小组中,记录寻找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这些句子是课文的精华,也是学生们进行诗意诠释和分析的重要来源。

步骤四:学生合作练习1.学生重新阅读三首诗,合理分组,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学生自由创作,模仿课文的写风,用诗歌表达所见所闻的美好事物。

步骤五:总结反思1.教师对于整节课的讲解总结。

2.教师提问,解答学生一些感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将诗文的语言转化为对生活的理解。

三.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我想提出以下几点体会:1.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比较富有创意,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2.在教学核心环节和认识积累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元方法,通过讨论、演讲、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很活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黄鹤楼》,感受其中的意境。

2.理解《黄鹤楼》表达的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熟悉《江南》和《绝句》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鹤楼》的意境。

2.背诵《黄鹤楼》。

3.理解《江南》和《绝句》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

2.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黄鹤楼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引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好奇和向往。

2. 学习《黄鹤楼》(20分钟)•朗读《黄鹤楼》并解释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

•分段教学,让学生掌握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布置《黄鹤楼》的背诵任务。

3. 拓展(1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江南的风景,引导学生想象江南的美丽风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铺垫。

第二课时1. 复习《黄鹤楼》(10分钟)让学生互相背诵《黄鹤楼》,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习《江南》(20分钟)•朗读《江南》,解释诗意。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分析诗句语言,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抒情情感。

3. 学习《绝句》(20分钟)•朗读《绝句》并解释诗意,让学生领会诗人临别的深情。

•分段学习,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蕴和情感。

第三课时1. 思考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就所学的三首古诗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诗歌鉴赏(20分钟)教师结合课文对三首古诗的鉴赏要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创作(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中的启发,尝试创作一两首类似古诗的小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五、课堂反馈教师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完成对古诗的鉴赏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生活。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背诵和理解《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较好地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朗读。

2.听写+填词练习。

3.听课后问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口胡一段飘雪江河的美景,引出古诗《江雪》。

2.让学生画个画,勾勒出你的江雪江河的美景。

3.学生看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学习《江雪》1.教师现场讲解《江雪》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朗读整首《江雪》。

3.让学生理解整首《江雪》的意境,并借助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点评。

第三步:学习《登高》1.听教师朗读《登高》。

2.分组朗读《登高》,搭配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3.教师讲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学生理解整首《登高》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

第四步:学习《悯农》1.看动画片《悯农》,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

2.跟教师一起朗读《悯农》。

3.画一个农村场景,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4.教师点评。

第五步:总结1.教师简单总结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家庭作业1.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演讲、表演或朗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古诗中的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收录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分别为《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主动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感受诗歌氛围的环境。

4.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思考,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诗人简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或音乐。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适时停顿,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或者进行接龙朗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选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东坡题跋》。

本课以苏轼游览庐山西林寺时所作的题壁诗为主线,通过描绘庐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 诗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把握。

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古诗《题西林壁》的插图、朗诵音频、诗人简介等。

2. 教学挂图:庐山风景、西林寺等。

3. 学生用品: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庐山的壮美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诵:播放古诗《题西林壁》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人简介: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意解读: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5. 情境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庐山和大自然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人生哲理。

8. 课后作业:布置与古诗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题西林壁》2. 诗人:苏轼3. 诗意:描绘庐山壮美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4. 教学重点: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人生哲理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2. 结合诗意,为古诗配一幅插图。

3. 写一篇关于庐山或大自然的感悟作文。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这一课包含了《望庐山瀑布》、《绝句》、《江雪》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典故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理解、背诵这些古诗,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

3.掌握古诗中的生僻字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领悟和诗句意义的解释。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典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实践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三首古诗的课件,包括诗句、译文、生僻字的解释等。

2.课本:准备学生的课本,以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音频:准备三首古诗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一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字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三首古诗,教师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然后,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背诵三首古诗,检查理解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3.能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古诗朗诵,并体会朗诵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2.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古诗朗诵,体会朗诵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9.古诗三首》的文字素材。

2.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朗诵古诗的声音。

3.课堂环境布置:营造古典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古诗的世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或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一(15分钟)1.教师朗读《将进酒》并解释诗意。

2.学生跟读,师生共同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评并纠正朗读技巧。

第三步:学习古诗二(15分钟)1.教师朗读《春晓》并讲解诗歌意思。

2.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展示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学生交流讨论,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四步:学习古诗三(15分钟)1.教师朗读《静夜思》并分析诗意。

2.学生进行合唱式朗读,体验静谧之美。

3.学生自我朗读,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空灵。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分享朗诵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建议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增加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朝对教学工作者有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的景色。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如夕阳、江面等,用于展示诗句的意境。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夕阳、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导入
题西林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9 古诗三首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古诗的步骤:
比喻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 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 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作一首新诗,或画一 两幅简笔画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雪梅——雪中的梅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 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9 古诗三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 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 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变幻莫测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 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 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登鹳雀楼》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深邃的人生哲理以及孤寂的夜晚,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文学常识,理解并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多次朗读和教师的指导,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古诗背后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讲解,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古诗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古诗主题。

2. 朗读: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想象创作: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6.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2. 诗歌《望天门山》、《登鹳雀楼》、《枫桥夜泊》3. 重点字词:天门、鹳雀、夜泊等4. 诗句分析:每首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 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朗读指导
前两句梅雪争春的 景象,用轻快上扬的语 调,读得热闹点;后两 句把语调降下来,着重 读“逊”和“输”,体 会二者各有所长。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来选择。如“峰”的形旁是“ ”,表示其意思与山有关,
因此“顶(
)”选“峰”;“锋”的形旁是“钅”,表
示金属锐利或尖端的部分,因此“(
)利”选“锋”;
“蜂”的形旁是“ ”,表示其意思与昆虫有关,因此
“蜜(
)”选“蜂”。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可. 怜. 九月初三夜( A )
庐山
各不同
表现手法
即景说理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活动3
与卢钺共赏雪梅
知诗人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 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代表作品有《雪梅》等。
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春/未
xiáng
肯 降①,
s骚āo人②阁③笔/费 评 章④。
xùn
梅 须 逊⑤雪/三 分 白 ,
这梅可雪愁争坏春了未文人肯墨降客①,,难① ② 以〔 〔降 骚评〕人议服 〕二输 诗。人者。的高下。其实,
梅骚在人晶②阁莹③笔洁费白上评应章是④。比雪③ 差〔阁三〕分同的“搁,”而,放雪下却。又这里输读给gē。
了梅梅须所逊带雪的三一段分清白香,。
④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 的高下。
雪 却 输⑤梅 一 段 香 。 ⑤ 〔逊〕不及,比不上。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山行》、《登鹳雀楼》、《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感悟,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诗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同时,为学生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写
fèi
组词:

花费 费用
浪费 学费
我会写

组词:

必须 胡须
无须 须知
我会写
xùn

组词:
逊色 谦逊 出言不逊
shū

我会写
组词:
认输 运输
输送 输赢
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古诗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我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 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大意。 2.我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写的景象。 3.我体会:诗人热爱热爱大好河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我练习: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暮江吟》。
诗人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晶莹 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 把新月比作弯弓。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诗人 •识字眼,明诗句 •知诗意,悟诗情 •多诵读,试背诵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
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
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
中心思想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诗人 •识字眼,明诗句 •知诗意,悟诗情 •多诵读,试背诵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诗人 •识字眼,明诗句 •知诗意,悟诗情 •多诵读,试背诵
解诗题 知诗人
暮江吟 白居易
想想:课题什么意思?你了解诗人的哪些资料?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课文
主题

9.《古诗三首》

பைடு நூலகம்
留 10.《爬山虎的脚》 心
11.《蟋蟀的住宅》 皆


要求
1.抓景物特点细致观察 2.边观察边想象 3.连续观察的方法
导入新课
江水
庐山
雪和梅花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唐 白居易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 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 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 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 绿色,半江是红色。
识字眼,明诗句
描写的景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
明月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啊,滴 滴清露就像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 是一张精致的弓。
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诗题 知诗人
写作背景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 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 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 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 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诗人 •识字眼,明诗句 •知诗意,悟诗情 •多诵读,试背诵
暮:傍晚 江:江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题目的意思:诗人黄昏时分在 江边所作的诗。
解诗题 知诗人
资料宝袋
白居易(772—846)唐代 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 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文字通俗易懂,流传较广。著 有《白氏长庆集》等。
识字眼,明诗句
小组合作讨论:
根据字义说说《暮江吟》诗句的意思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碧绿的颜色,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观赏江景的季节是 深秋。 真珠:珍珠。 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识字眼,明诗句 描写的景物
说一说
• 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 对三首古诗的理解。
书写生字
m yín tí cè fēng lú
暮ù 吟 题 侧 峰庐
yuá xiáng gé fèi xū xùn shū
缘n 降 阁 费 须 逊 输
我会写


组词:
暮色 暮年
日暮 朝思暮想
我会写
yín
组词:

吟唱 吟诗
吟诵 吟咏
我会写
宋 苏轼
宋 卢钺
一道残阳铺水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梅雪争春未肯降,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远近高低各不同, 骚人阁笔费评章。
可怜九月初三夜, 不识庐山真面目。 梅须逊雪三分白,
露似珍珠月似弓。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却输梅一段香。
观察三首诗,各写了什么景物?
课时目标:
1.我认识:6个字。 2.我练习:读熟古诗。 3.我交流:读诗的收获。 4.我书写:12个字。
自学提示
读: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停顿。 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想:知道了什么?
学习字词
我会读
mù sè yuá xiáng sāo xù shū
暮 瑟 缘n 降 骚 逊n 输
我会读
暮色 日暮 瑟瑟发抖 缘故 缘由 投降 骚人 谦逊 逊色 输赢 运输 吟诵 吟唱 题写 主题 侧面 侧影 山峰 高峰 庐山 阁楼 费力 学费 必须 胡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水的特点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 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 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 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识字眼,明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 的面积广大而均匀。如果换成“照”或“射” 则不能体现照的面积大这一特点。
可爱啊!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水像珍珠一样,新月像
一把弯弓。
欣赏诗中美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诗中的时间问题
暮江吟这首诗写了 深秋 季节
【日落】——————【夜晚】
一段时间江上的景色
结构梳理
暮 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诗

情 画


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导入新课
读出韵律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雪梅 宋 卢钺
一道/残阳/铺水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梅雪/争春/未肯降,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远近/高低/各/不同, 骚人/阁笔/费评章。
可怜/九月/初三夜, 不识/庐山/真面目。 梅须/逊雪/三分白,
露似/珍珠/月似弓。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却/输梅/一段香。

组词:

题目 主题
话题 试题
我会写

组词:

侧面 侧身
侧影 旁敲侧击
fēng

我会写
组词:
山峰 高峰 顶峰 峰回路转
我会写

组词:

庐山 茅庐
草庐 三顾茅庐
yuán

我会写
组词:
缘故 血缘
缘由 人缘
xiáng

我会写
组词:
投降 降服 宁死不降
我会写


组词: 阁楼 亭阁 亭台楼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