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版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4aebb7e21af45b207a852.png)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7495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a.png)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材料一: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
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
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
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
《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
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
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
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
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beb88ff00bed5b8f31d77.png)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1.A2.D3.A4. C(绝,穿过,越过。
)5. C(C项“乎”均为介词。
于,在。
A项,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后“之”,人称代词,译作“他”,代沛公。
B项前“以”连词,而;后“以”介词,因为。
D项均为介词,但前“于”表时间,在;后“于”,从。
)6. C7. A(文中主客之间没有争论。
作者假托客人与与可问答,赞扬了与可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8.(1)文与可用墨画竹,看上去真像竹子啊。
(2)当初我一见就喜欢,如今喜悦之情自己也不觉察。
(3)何况你是寄意于这些竹子,我认为你是有道者难道不是吗?译文: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文与可用墨画竹,看上去真像竹子啊。
客人一见就很惊叹,说道:“竹子受命于上天,成形于大地,雨露滋润,和风吹动。
春天萌芽,夏天苞芽开裂,枝叶散开,到冬天就长成。
它的秉性刚烈高洁、,枝干稀疏挺拔;它的姿态文雅美好。
经冬夏而变化,傲视严寒的冰雪。
一样的气候条件下长大的草木,赖以生长的土质相同却彼此相异。
真是万物生长本于自然,即使天地也没有办法让它这样啊。
如今你研墨运笔,注视墙上,挥洒于缯绡之上,顷刻而成。
所画之竹忧郁萧条凄凉,枝干或曲或直、有横有斜。
或繁盛或纤细,或低或高。
简直是窃取了天地的巧思,一个早晨就赋予画面以生意。
你难道真是得道之人吗?”文与可听了笑道:“我所好的是道啊,远出于对竹子的喜爱了。
当初我隐居于崇山之南,建屋于修竹之林,对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把竹放在心上。
清晨与竹偕游,傍晚与竹为友,吃喝在竹林中,仰卧于竹阴下。
竹子的变化也看得多了。
风停雨晴,山空日出,竹子美丽修长,郁郁葱葱长满山谷,叶子像翠鸟羽毛,青色竹皮如苍绿的玉。
静止自重矜持,凄然苍翠欲滴,只闻蝉鸣鸟噪,不闻人之声响。
忽然随风长啸,终日柔条掩映。
竹笋外壳将要脱落,竹根在土中四散伸长。
在整个山涧峡谷中蔓延,滋生千万亿子孙。
至于在那草木丛生之处,斧斤砍伐,山石众多土地瘠薄之地,荆棘丛生。
山东省曲阜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曲阜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d20fe49ec3d5bbfd0a74ff.png)
山东省曲阜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完善语言和超越语言言意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来解决呢?中西双方由于立足点不同,在取径上亦产生了分歧。
西方人的观念一般是肯定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的相通,所以多从语言入手来调协二者之间的纠纷,早期的倚重修辞学、逻辑学之类正显示着这一取向。
现代西方理念转成语言本位,虽看到了语言对思想的局限,却更加注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与改进上来解决问题,典型形态有二:其一是语义分析,即通过词语、概念的辨析,尽可能地促使语言的表述走向精确化与严密化,以此来消除思想和逻辑上的歧义。
这种做法对科学认知会有好处,却并不利于语言表达中的人文内涵的发扬,因为人文内涵本身就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带有“形上”色彩的生命体验与体悟,更无法用精确的概念来作表述,所以语义分析的结果必然是将一大批哲学、美学的思想成果拒斥于学术殿堂之外,其利弊得失自难相抵。
另一种做法乃是在承认语词文本多义性(即能指与所指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尽量拓展其表意的功能,具体代表又有现代阐释学和解构主义之别。
现代阐释学是将读者引进语言意义的重构活动之中,通过不同读者的反复解读,使文本意义不断得到新的生发,从而打破原有作者与既定文本对意义的限制,让语言意义的多重性得以充分显露出来。
解构主义更是致力于无限地拆解文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既有联系,尽量在文本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发现破缺,进而导致中心意义的颠覆乃至消解,这样一来,语言本位终于通向了语言对思想的放逐,而语言活动也就演化成为一场“语言符号的游戏”。
现代阐释学与解构主义在处理言意关系的策略上各有千秋,但都采取了从文本结构与语言符号入手的路向(前者用重构的方式来重建意义,后者则以解构的手段来消解意义),其就语言自身来解决言意矛盾的思路如出一辙,于此亦可见出言意一体观在西方的强大势力。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b9b1134b73f242336c5ffa.png)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农民眼中的文化,简单而朴素。
让百姓唱主角,就要通晓民意,体察民情。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投入经费建设了农家书屋,有的却。
究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把钱花在了刀把上。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
文化部门应当对乡村文化的差异性予以充分,用“百姓点菜”代替“政府包办”。
A. 渺无人烟一意孤行尊重B. 无人问津一厢情愿尊重C. 渺无人烟一厢情愿尊崇D. 无人问津一意孤行尊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
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
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
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
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
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
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尽管词语考查范围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
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这里指没有人来看书,用“无人问津”。
排除A 项、C项。
“一意孤行”意为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这里强调有关部门不考虑客观实际按照单方面意愿形式,用“一厢情愿”,排除D项。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二)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4fd0817cfe4733687f21aa06.png)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很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e96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高二月考语文试卷(A)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答案】D【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
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
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
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
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
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故选D项。
2.(3分)【答案】A【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
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故选A项。
3.(3分)【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
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故选C项。
4.(4分)【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
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完整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184b7e551810a6f52486af.png)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攫.取(jue)打烊(yang)粮囤(dun) 奄奄一息(yan)B.两靥(ye)挂罥(juan) 庇佑(bi)一哄而散(hong)C.拾掇(duo)掎角(ji) 瘪包(bie)敛声屏气(bin)D.央浼(mei)丛冢(zhong) 乖角(jue) 咄咄逼人(du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砥砺琐碎黄粱梦充耳不闻B、原委精典绵里针歪风斜气C、沧桑希翼亮澄澄惊皇失措D、打烊暴燥破天荒委屈求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0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这滚滚麦浪、袅袅炊烟,你能想象五十年前这里哀鸿遍野、万人空巷....的情形吗?C、“两岸之道唯与合”,汪老穷一生心力归纳出来的对两岸关系思考的心血结晶,对于那些心怀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暮鼓晨钟....,提醒他们的思考方向。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赏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
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无论华南虎照真假都不能完全说明野生华南虎在当地生存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进行虎照鉴定。
B.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窗外的世界天天一个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中学生们又该如何面对呢?C.我省首个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于近日成立,意图采取变“堵”为“疏”,对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网络问题进行探索。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的加工厂,每年汽车的生产,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远销国外。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4205ea417866fb84a8e81.png)
高二下学期语文试卷(附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请用2B铅笔规范填涂,主观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课内文言基础知识一、必修一和必修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36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秦王还柱而走(跑)1.B (购:重金悬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2.D (A 要———邀;B 倍———背;C 卒———猝)3. 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3分)()A.燕王拜送于庭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3.C (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必修一课内文言(本题共3小题,15分)4.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类活用现象的是(3分)()①沛公军霸上②既东封郑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群臣怪之⑤又前而为歌⑥发尽上指冠⑦籍吏民,封府库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⑤⑦⑧D.②③④⑥4.【C】①沛公军霸上【n-v,驻扎】②既东封郑【名词使动,使……成为疆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adj-v,损害】④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⑤又前而为歌【n-v,上前】⑥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⑦籍吏民,封府库【n-v,登记】⑧皆白衣冠以送之【n-v,穿衣服戴帽子】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句1分,共6分)(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现(极,尽)(2)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6.翻译下列句子。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53840d866fb84ae45c8d45.png)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2、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根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3、C(猿的生理现象与啼叫原因,各地是相同的,引述波尔的考察来解谜是可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C项“发”是“引发”的意思。
)5、B(①为递进关系,用连词“且”最恰当;②为偏正关系,用“之”最恰当;③为目的关系,用连词“以”最恰当。
)6、B(详见译文)7、A(B.皇帝没有责骂,杨雍建也未据理力争; C.耿继茂镇守福建不是杨雍建的建议;D.设立营制、禁除官吏私派不是平抑粮价的措施。
)8、【文言翻译】(7分)①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3分。
“疏”“亟”各1分,大意1分。
]②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4分。
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
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
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
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
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
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
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
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55b42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6.png)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028888d6b8f67c1cfad6b8a7.png)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
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f5ff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0.png)
台山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812d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a.png)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efb9d83d049649b665892.png)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1,解析 A项,这是现象,B、C、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有明确主张和深意,这都是原因所在。
答案 A2,解析 B项,这是解释什么叫“孝”,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价值。
A项,由“孝”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中的“这样”,“这样”呼应本段开头的“孝”,应指“孝的礼制”;D项,是“亲亲”与“文化品格”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
答案 B3.解析 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
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选项的时间跨度错了;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使”也改变了原意。
D项,“兵连祸结”时、“礼崩乐坏”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
答案 B二,8.解析描述面画时要言简意赅,根据燕子、鸥鸟的情态来描述。
分析特色时主要从修辞手法、情景关系的角度来阐述。
答案描绘了一幅新燕、沙鸥翩翩飞舞在水边的优美风景画。
“双双新燕”、“片片轻鸥”用笔清新,对偶自然;以景移情,不留痕迹;为全词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为下片词人自在、快乐地置身其间饮酒歌唱作了较好的铺垫。
9.解析从“只将渔钓送年华”“笑指船儿此是家”等句可知此词塑造的是一名钓者;从“酒如清露鲊如花”等句可知这名钓者非常享受此时的生活;再结合词下的“注”可知这名钓者享受清闲的隐居生活包含了太多的无奈。
答案表面上是塑造了一位乐于清闲的渔钓生活的隐者形象,但实际上,隐身渔钓,只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而已。
这从“送年华”可以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
“笑指”二字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这种“笑”是伤心勉强的笑三,10.答案 (1)多情自古伤离别晓风残月 (2)羽扇纶巾早生华发 (3)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四,11 解析 C项中“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30f4abb4cf7ec4bfed03a.png)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亲昵.(ní)打烊.(yàng)一爿.店(pán)B.咳嗽.(sou)肩胛.(jiǎ)巢穴.(xué)面面相觑.(qù)C.竦.然(sǒng)伺.候(cì)悲恸.(dòng)勉强.(qiǎng)D.瘦削.(xiāo)铺.盖(pū)坤角.(jiǎo)咂.摸(z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攫取黯淡滑溜溜恍然大悟B. 踌躅攀谈笑嘻嘻能言善变C. 眷写庾毙热辣辣鞠躬尽瘁D. 赔偿请柬孤伶伶兵慌马乱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②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手术。
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A. 权力实行凌驾B. 权利施行耸立C.权力实行耸立D.权利施行凌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任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都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B.陈奂生乘农闲的空当,打算出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突然,她的心怦怦跳了两下,就在一刹那间,像戳破一层窗纸似的,她百感交集....,什么都明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版答案1、C 因果关系太绝对,文中只是说“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2、B 文中只说“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3、B 文中说“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往往”与“大多”有较大差异。
4.C。
5.D。
6.A。
7。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十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
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
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
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
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
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
升任礼部侍郎。
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
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
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
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
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
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8、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
(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
(3分)10.(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1)AC B项,“缺乏教养”不是作者刻画瘦猴的着力点;D项,“从对菜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会打破原来的安宁,自己有必要出来批评三叔”,文中无依据;E项,“层层对比”有误,应为“层层铺垫或烘托”。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语言、行动举止等方面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①蛮横、霸道、市侩习气十足。
面对三叔急于去厕所,声色俱厉,严辞拒绝,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2分)②紧抓权力不放,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利用看守厕所这点权力,淫威遍布整个菜市场,无论卖辣椒的女人、屠户,还是工商人员,都畏之如虎。
此外,打击报复像三叔这样的得罪其外甥的平民百姓。
(2分)③纵容亲朋作威作福,依势压人。
像瘦猴这样的一个势利小人,依靠其舅手中的权力,在菜市场颐指气使,无人敢于招惹,而“老头儿”更是疏于管教,任其所为,造成整个菜市场笼罩在他们的权力之下。
(2分)(3)解析:小说的结尾具备的作用有:情节逆转、首尾照应、卒章显志、提示主旨、深化主题等。
本文结尾写三叔去厕所巧遇老头儿的情形出人意料,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极具喜剧色彩,收到了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的效果。
答案: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
(2分)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耐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4分)(4)解析:此题为探究类题型的题目。
解答本题关键是思考题目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情节结构安排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2分)①以小见大,揭露当今社会上某些官员以权谋私、为非作歹的不良风气;②揭示出一个道理:假如让老头儿这样的市侩小人掌权,就会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的现象出现,就会有瘦猴这样仗势欺人的低劣小人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6分)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2分)①小说先写三叔与瘦猴的矛盾冲突,然后以“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引出读者的质疑,然后层层铺垫,最终点出“背景”,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背景”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一条线索,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借“背景”刻画人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6分)12.1. 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1分)突出了时间,渲染了援救的紧张气氛;(1分)强调了人们援救行动之快,效率之高(1分)现场感极强,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1分)13.2.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
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4分)14.3. 划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1分)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2分)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2分)15.4. 本则新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3分)歌颂了人与人之间无私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2分)这些精神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是难能可贵的,增强了(二战期间)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3分)(注意注释的作用。
)16.13.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B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C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
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
)14.C(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
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15. C1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吸引他的不是你,便只好照单全收所有的凄清和悲凉。
解析: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再根据上下文确定答案。
由下句可知第一空应填“得意”的近义词;第二空,由“跟你走得很近”“而是”确定关联词应是“不是”;第三空是总结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17.【思路点拨】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作答。
具体方法为:①纵观全局,把握中心。
一道语言连贯题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话,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题干,把握这段话的中心意思。
②划定区域,界定重点。
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们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
③确认性质,找准思路。
这是解答语言连贯题最重要的一步。
确认题目的性质,就是要看清命题者的思路,确认是事理的逻辑性、行文的照应性、话题的统一性、对应的分承性、性质的一致性、画面的整体性以及组合的俗成性中的哪一种。
准确探索出命题者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找到了解答问题的突破点。
④理清头绪,准确表达。
在梳理好上述头绪后,可再将揣摩好的语句代入到原文中,重新梳理一下文段的顺序,检查一下前后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
18. 【参考示例】谷穗:越是饱满,就越谦逊地弯腰低头。
玻璃窗:因为单纯得透明,所以一眼就叫人看穿。
流星:即使燃烧了自己,也要留下一抹灿烂。
晚霞:虽然前方一片漆黑,但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有一定哲理2分,语句顺畅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