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该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褒禅山概貌
课程大纲
分析文章对褒禅山的描述,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后洞探险
文章的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 等,使得语言优美、生动。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游记体的结构,按照时间、地点的顺序 进行叙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情感真挚
作者在描绘山水景色和游历感受时,情感真挚、深 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 思考。
文章的影响和价值
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主题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 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 理的探讨。
结构
文章采用了游记的写作方式,按照游览的时间和地点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者先介绍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 和背景,再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人文景观,最后总结了自己 的感悟和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后洞探险的经过和作者的感悟。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第四章:人生启示
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启发 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 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02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和背景
王安石的简介
总结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中心句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方位图
研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 →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 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之意. 这里作“在”讲.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 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 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背景知识
❖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 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 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 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 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 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 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游褒禅山记》课件[

《游褒禅山记》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演讲完毕,感谢聆听
WATCHING
THANKS FOR
演讲人姓名
背景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的
《游褒禅山记》简介
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在游览褒禅山时,因见山中景色秀美,洞穴幽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游记。
本文采用散文形式,笔触细腻,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对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游山过程中展现出的坚毅果敢、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他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游山过程中,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改革实践中。
01
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和启示
章节五
文中景物描写技巧及作用
CHAPTER ONE
景物描写手法举例说明
对比烘托 文中通过对比不同景点的景象,烘托出褒禅山的独特之处,如将前洞与后洞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后洞的幽深和神秘。 细腻描绘 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洞深处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拟人化手法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洞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未能尽兴游览的遗憾之情。
章节六
课后思考与拓展延伸
CHAPTER ONE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概述各部分内容。 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领悟其艺术魅力。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探讨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启示意义。 【答案解析】 文章结构梳理: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未游之前的所见所闻,再写游历经过和感受,最后写游后的感慨和启示。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其字的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 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 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 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 的景象就越奇特
6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乐少
悔:不得 极游之乐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Biblioteka 整体感知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然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谬,使动用法,弄错,
名者
使……错。传,动作名, . 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事故
非常好 十分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种情况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此
请他,于是他来了 顺承连词
至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到引出处所
人之所罕至焉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
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名作动,命名 禅”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作动,识其本名,
名者
说明白
7、火尚足以明也
形作动,照明
.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所看到的
懈怠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要 完 于是 一起
.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大 所到的 概 (地方)
不及, 不到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课件(20张PPT).ppt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课件(20张PPT).ppt

作者简介
元 日 爆竹
声中一岁除, 春 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体简介
游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类型,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 物言志。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柳 宗元《小石潭记》;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赤 壁赋》等。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 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有 补于 世”、“以适用为本”,散文风 格简洁 峻切、雄健峭拔,列为“唐宋 八大家” 之一。他的诗词也颇有成就, 留下了很 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王安石 主张改革政 治,强调“权时之变”, 反对因循守旧,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 一世纪的改革家”, 自熙宁二年 (1069年)开始,在神宗的 支持下, 主持声势浩大的“王安石变 法”。
苏轼《晁错论》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志存高远心难惑,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四段
余 于 仆 碑 , 又 以 悲夫 古 书 之 不 存 , 后 世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 此所 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其文漫灭;音谬
山之名 山之寺 山之洞
山之碑
1.没有用,没必要——文风简洁峻切; 2.做铺垫,埋伏笔: (1)写“名”和“寺”——本名引出仆碑,别名考证由来并补充证明; (2)写“洞”——华阳洞,为记游做铺垫,而记游又为议论做铺垫; (3)写“碑”——从仆碑看出本名,并指出谬误,为后文议论埋伏笔; 3.一开头便议论说理,营造理性思考的氛围。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分组讨论
总结词
分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让他们在小组内讨 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褒禅山的景观和文化意义、 作者王安石的政治主张等等。
课堂展示与交流
总结词
课堂展示与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发现自己 的不足之处。
通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 感悟,思考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 解和态度。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 计
问题引导
总结词
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 点和理解。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 答。例如,可以问学生对褒禅山的了 解、对作者王安石的认识等等。
褒禅山历史文化背景
褒禅山有着悠久的佛 教历史,自古以来就 是佛教胜地。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 曾来此游览、咏史, 留下了不少诗文。
山上有多处历史文化 遗迹,如古代石刻、 碑文等。
04
游褒禅山的旅游攻略
旅游路线规划
经典路线
游客可以选择从后洞进入,经过 华阳洞,最后从前洞出来。这条 路线可以欣赏到褒禅山最美的景 色,包括壮观的石笋、石花和石
柱。
探险路线
对于喜欢探险的游客,可以选择 从险峻的岩壁攀登,到达山顶, 俯瞰整个山谷。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条路线需要一定的登山技巧
和经验。
休闲路线
如果只是想放松心情,可以选择 从山脚下的村庄出发,步行到后 洞,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
然的魅力。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名作动, 筑屋定居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和尚
当初
死后葬在那里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命 个)缘故 名, 称
……者……也, 判断句
那禅院
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指慧褒的弟子 在慧褒墓旁盖 的房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南面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 到达;于: 介词,引进处所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 幽深昏暗, 叫人迷惑的

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那里 在
嘲笑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疑畏卒不敢取
终究
卒然边境有急
同猝, 突然
五万兵难卒合
同猝, 仓促
重点字词
• 舍: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
温故知新:由“记”谈起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 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我们接触过的与 “记”有关的文章
游 褒 禅 王山 安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 推行新法, 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 罢相, 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 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 又 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 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故又称 “王文公”。

《游褒禅山记》语文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语文PPT课件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翻译
➢ 因为这样我深有感叹。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的观察,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 那些平坦而且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艰险而且远的地方,到 的人就少。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翻译
➢ 同游的四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 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安石记。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 旨,例如《醉翁亭记》的“醉能同其乐”,就最能代 表作者的意图。《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其主旨?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流传的 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说清
尽道
思而慎取之也。
……的 做学问 缘故 的人
谨慎地 选择
翻译
➢ 对于那块倒下来的石碑,我又因此悲叹古书没有保存下来, 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说明白的情况,像这样的情 况哪里说得完呢!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后慎 重取舍的缘故了。
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及其名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 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 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结构谨 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 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 集》。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 说出]
11
(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6
复习一:文章脉络
记叙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游 (议论的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记叙的深化)借仆碑抒发感慨


无尽 悔吾 矣志
而 不 能 至 者 ,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7
复习二:归纳主题
本文把______和_游__山___两个不同治的学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 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_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复习
1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焉,

,而人之所罕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借仆碑抒发感慨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

.
8
王安石
(1021~1068)
本文是王安石34岁 时作。4年后(1058年) 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力 主改革政治;16年后 (1070年)拜相。
王安石在文学上
也是个革新派。他反
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
风,主张文章应“有
补于世”。散文遒劲
清朗,直抒胸臆,每
涉时弊,在唐宋八大
家中独树一帜。词
“一洗五代旧习”,
帮助
足够 用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难道
. 得到的东
49
西,心得
• 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对于这种 情况。今:表承接的连词
• 2、非常之观。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程
副词,很,十分。
•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
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
峰,高耸挺拔,"夭欲雨,山则
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满山林
木葱茏,枫叶、葛藤和知名、不
知名的山花,色彩斑斓,生机勃
勃。 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
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
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
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
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
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 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 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
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3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
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
名。2020/12/27
12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么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 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 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020/12/27
16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 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 成功的道理。
2020/12/27
10
朗读正音
1、庐冢 (zhǒng)
2、盖音谬也 (miù)
3、窈然 (yǎo)
4、咎 (jiù)
5、无物以相之 (xiàng)
6、何可胜道(shèng)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临川:王安石塑像
“唐宋八大家” 之一
2020/12/27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 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 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 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
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
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
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
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
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2020/12/27
1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
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
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
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

了。2020/12/27
15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
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
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
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
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
洞”。 2020/12/27
1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严羽《沧浪诗话》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
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
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2020/12/27
7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近三年福建高考文言
2020/12/27
1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
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
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
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
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
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
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
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13年《龙洞山记》 12年《游龙鸣山记》 11年《小孤山新修一柱峰记》
2020/12/27
8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
的籍贯、姓名。
2020/12/27
9
归纳主题
本文把__游__山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游_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尽__吾__志___”和“深__思__慎__取__ ”的道理。
5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临川2020:/12/2王7 安石纪念馆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6
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 本朝人尚理
列宁称其为 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中国十一世 纪的改革家”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 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 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7、王回深父 (fǔ)
8、今言“华”(huá)
2020/12如/27 “华实”之“华”(huá者)
1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 “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 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