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1.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1)组织编制机关对现有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原有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的申请报告;(2)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3)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4)规划草案公告3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5)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6)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7)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8)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9)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

2.制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1)前期研究,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基础设施的基础能力的支撑条件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

(2)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3)编制工作报告经同意后,开展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的工作。

(4)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5)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6)组织编制机关按规定报请总体规划纲要审查。

(7)根据纲要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8)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由组织编制机关公告30日以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9)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

(10)在政府审批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11)根据规定报请审批机关审批。

(12)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13)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依法审批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

3.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1)确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要求(2)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3)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教学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教学提纲

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电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热岛效应研究局地的气候,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气温分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

城市用地分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 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 D水域和其他用地 E城市性质与类型(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确定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主要部门职能所体现。

(二)城市类型1.各国无统一方法,我国按职能分类如下:(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 特殊职能的城市。

2,我国按城市人口规模把城市分为四类:(1)特大城市,指人口100万1)li.的城市;(2)大城市,指人口50万以上不足100万的城市;(3)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4)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拟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1.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主要生产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因素。

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的大小来表示。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含义法定城镇地区的常住人口称为城镇人口。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非农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建镇。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 1 、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对乡村);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urban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city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定义: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表现特征:特征:1.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形态转化2.产业结构: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提高城市化水平往往是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规划;1)必要性:城市化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演进特征。

城市规划,作为应对城市问题,配置空间资源,有目的地干预城市化的一种社会分工。

2)内核: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生态、建筑形态、支持设施、环境景观 3)实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安排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事项。

4)特点: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是因为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所有物质要素形成的基础。

因此,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调节,改善土地使用中包含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城市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指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雅典宪章》、背景: :产生:1933 年,CIAM 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内容:1)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居住问题: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按邻里单位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word精品文档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word精品文档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一选择题P2 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P4 8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P5 3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体系P6 7 永续发展发展概念和思想形成P168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P173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P178 城乡规划的审批P187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P205 用地评定的分类P268 城市规模P272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P275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P291 总体规划的编制P297 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参考与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P309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级深度要求P310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要求P368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P370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P373停车场布置P37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P448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P454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布局要点中数据P468 道路消防要求P469 我国城市消防站的设置要求P526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P543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P558 城市设计的类型P634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览表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层面: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引导层面:详细规划行政层面: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 +乡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开发控制制度】——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才需要选址意见书1.2. 省 (县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省 (县人民政府城规主管部门核发3. 中央各部门审批的小型和限额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市核发4. 国家大型和限额以上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市提出审查意见→省/自治区 /单列市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1. 划拨方式——各级人民政府城乡主管部门确定用地位置、面积、范围,并核发许可证2.开发强度→签订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合同 +批准 /审核 /备案等文件 =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规划的调整与修改】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做局部修改。

(人民政府做调整决定→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发现某些原则和框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需要作出重大变更。

(人民政府组织→同级人大 /常委会同意→原审批机关审批【城市规划的审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省人民政府编制→国务院审批直辖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国务院审批省 (```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总规 :省人民政府审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总规 :市人民政府编制→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总规 :县人民政府编制→上级政府审批其他镇总规 :镇人民政府编制→上级政府审批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本级人大 /常委会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处理意见→报送上级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采取的综合战略部署,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空间安排。

目的——协调好城市化和工业化与环境资源、农业安全之间的关系终极目标——空间均衡(功能结构和发展水平均衡一、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怎样联系?在目标、手段和内容上与城市规划有何不同?答:(1联系: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处于我国规划体系顶端。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1、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

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3、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女18~55)和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6岁以上)4、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对于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7、社区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社区。

它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并为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并安排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

8、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9、居住区容积率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10、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欧斯曼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作为巴黎的行政长官,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这项改建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城市的含义包括:⼈⼝数量,产业构成,⾏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 city以⾮农业和⾮农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政建制设⽴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P54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个整体);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4.城市系统的构成有哪些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5.城市产业构成按两种不同的⽅法进⾏分类:(1)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第⼀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产品直接来源于⾃然界的部类)第⼆产业:制造业和加⼯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对初级产品进⾏加⼯的部类)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对⽣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2)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主产业:超过城市经济总量20%-30%的产业。

(超过5%为⽀柱产业)配套产业:围绕主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般性服务业:为市民提供⼀般性服务的产业。

所有城市都拥有,如交通邮电、供⽔、能源、饮⾷、服务、园林、绿化环境、环卫等6.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7.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地分类及其代码(1)城乡⽤地分类H 建设⽤地 development landE ⾮建设⽤地 non-development land(2)城市建设⽤地分类R 居住⽤地 residential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B 商业服务业设施⽤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M ⼯业⽤地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W 物流仓储⽤地 logistics and warehouseS 道路与交通设施⽤地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U 公⽤设施⽤地 municipal utilitiesG 绿地与⼴场⽤地 green space and square9.城市化:urbanization⼈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1.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一个整体;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4.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分类: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城市产业为——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用地分10大类及英文缩写(46中类和73小类):水域和其他用地[ E ]。

9.城市建设用地9大类划分居住用地[ R ] 公共设施用地[ C ] 工业用地[ M ] 仓储用地[ W ] 对外交通用地[ T ] 道路广场用地[ S ]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U ] 绿地[ G ] 特殊用地[ D ]10.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1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2.城乡规划法定的5个形式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4.城市规划的两个阶段: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我国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含义:城:武器守卫土地,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二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三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3)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筑城以守余—产生了不同的城墙;古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欧洲城堡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平面图)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1)国家统一时期,城市建设快规模大:中国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后,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发展国家战争时期,建设慢规模小:欧洲封建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直至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才发展起来 2)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大地主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土地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一些商路交通要道,河流的交汇点等,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广州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实质上是个能源和动力的革命;人工能源-->生产集中于城市-->加工工业在城市迅速的发展-->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职能的分工,城市类型增加,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原来的大城市则发展成为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1)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是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 2)城市仓储用地的产生3)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的产生4)商务贸易活动区的产生5)铁路、车站、码头产生3 、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地方,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改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得推动力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得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7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总的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1、发展特点: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 2)发展速度缓慢; 3)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4)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同期一些国家相比仍然较慢;2、中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1)农村人口不能盲目的流入大城市,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印度的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等;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在大城市外围修建小城市,避免农村人口大量盲目的涌入大城市苏南模式:苏南地区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与很大发展; (五)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1.资本家对利润的片面追求2.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3.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4.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4.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 2、现代城市问题( 20世纪中叶之后) 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第二讲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夏代:国土勘测——国民迁居到安全点定居——居民点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得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夯打土坯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节城市概述一、城市的概念:(一)定义(9)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

(10)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城市具备的三种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

现代城市的主要含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的意义。

(二)特征:(1)人口、建筑、道路高度密集(2)产业结构完整(以非农产业为主,具有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3)区域地位重要(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基地)(4)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通讯、交通、能源设施及生活环境)(5)社群关系复杂(6)高效率、高效益(三)城乡区别:(1)人口规模(2)人口密度(3)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4)职业构成(5)城市设施二、城市的产生:乡村——市集——城市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粮食剩余和农业劳动力剩余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第二节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城市规划概念:城市建设的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城市区域的经济分析,城市土地的利用和工程建设的实施,达到城市物质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的规划理念:一、古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国内:中轴对称布局、方格路网(长安、北京)国外:《建筑十书》(圣马可广场、凡尔赛宫)二、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1.“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要有三到五万人,吸引足以维持居民经济生活的工业,建设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中心思想:为避免大城市的弊病,就必须建设将城市与乡村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新型城市。

2.卫星城理论(卫星城:分布在大城市周边、与市区联系密切、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小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涵义2.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4.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城市规划过程和方法1.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2.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3.城市规划的设计和调整方法4.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三、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1.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2.城市规划的路网和交通组织3.城市规划的景观和绿地布局4.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四、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考虑1.城市规划的人口和就业控制2.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3.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五、城市规划的环境和生态保护1.城市规划的空气和水质保护2.城市规划的噪声和污染控制3.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城市规划的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六、城市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1.城市规划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2.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护3.城市规划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七、城市规划的居民生活质量1.城市规划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保障2.城市规划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3.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4.城市规划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八、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影响1.城市规划的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调2.城市规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城市规划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4.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九、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3.城市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研究4.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剖析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剖析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2、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城市规划;《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住区的类型与规模、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综合区的规划技术思想演进脉络;住宅的类型与户型;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特点、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噪声的防治;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类型和原则;住区道路的类型与和分级、住区道路交通的组织模式与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与构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分类与布置;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内容与作用)。

(此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期中的居住区调研报告复习,关键是掌握对居住区(小区、组团)规划,各个方面的分析)第三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与特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要素(规定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用地兼容性的意义、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新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

2、理解: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的形成、城市进化理论;城市规划体系。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住宅区与社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家庭生活与住宅功能、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地位与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

3、了解: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华沙宣言》、《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流变。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郊区大盘的起源与发展、新城市主义关于居住区规划的思想、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丰富住宅群体空间组合的手法;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20××春)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城市、城镇化、城镇体系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区
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城市用地、七通一平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
二、简答题
1、简述《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的主要变化
2、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简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4、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5、简述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
6、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7、简述修改已审批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条件
8、简述拟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9、简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中所规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及其代码
10、简述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11、简述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12、简述新都市主义的基本原则
13、简述城市公共设施分布规划需考虑的内容
14、简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5、简述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遵循的原则
三、绘图说明题
1、绘图说明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模式
2、绘图说明城市居住用地的分布类型
3、绘图说明城镇化的进程与特点
四、论述题
1、论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举例论述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3、举例论述城市工业用地选择的一般要求
4、举例论述解决城市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途径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1 城规原理C 复习提纲(总规部分))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综述(总规部分约占45%,详规部分55%)一、城市与城镇化1. 城镇化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答: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城镇化定义答: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3.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我国目前城镇化所处的阶段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尚低,城镇化的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后,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4.城镇化的测度方法有哪两种?其中人口指标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指标法(以人口比例指标、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为主);复合指标法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按传统的定义而言,就是指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U=[Pc/(Pc+Pr)]×100%=(Pc/N)×100%式中,U表示城镇化水平,Pc表示城镇人口,Pr表示农村人口,N表示区域总人口,即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之和。

人口比重指标法:按传统定义,就是指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用公式表示为U=[Pa/(Pa+Pb)]×100%=(Pa/N)×100%式中,Pa表示非农业人口,Pb表示农业人口5.城市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补充:现代城镇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城市的发展分为:古代城市发展(工业革命以前)、近代城市发展(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步提高。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变为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3、城镇化水平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城镇化发展趋势:(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2)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大城市在地域空间不断扩展,形成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绘制城镇化发展的S形曲线:二、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 《周礼》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思想?《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影响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还有儒家思想以及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迅速发展的多样化时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

3.宋代,中国城市建设中绵延了千年的里坊制度被街巷制代替。

4.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的希波丹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典型代表城市。

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因此古希腊的方格道路城市从指导思想方面与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方格网道路城市存在明显差异。

代表城市:米列都城5.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城市的中心位置被教堂占据,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线的主导因素。

城市多为自发生长,很少按规划建造。

6. 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华德,该理论的提出被视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也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标志。

田园城市的特点: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7.卫星城规划和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卫星城是恩维提出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三个阶段:“卧城”阶段。

特点:距母城较近,无生活服务设施,工作在母城,休息在卫星城。

如巴黎28座居住城市。

“半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特点:距母城约30公里左右,在卫星城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对母城仍有一定的依赖性。

如伦敦的哈罗新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魏林比。

“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特点:规模比第一、二代扩大;独立性较强;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城市内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基本解决。

伦敦的卫星城米尔顿凯恩斯。

8. 比较霍华德与柯布西埃规划思想的异同。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区别:这两种规划思想体现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9.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是什么?雅典宪章里确定的城市四大功能是什么?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10.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了哪几种理论?卫星城理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补充:商代出现了我国城市的雏形。

战国时期《商君书》从城乡关系。

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的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的先例。

战国时期的都城布局模式为大小套城佛教和道教的发展,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

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城市外围还出现了石窟,丰富了城市空间内容,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信仰和文化功能。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隋唐长安城是由宇文凯负责制定规划的。

《建筑十书》是西方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作者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成为后来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欧文和法国的傅立叶,他们在著书立说的同时通过实践来推广理想。

1934年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退与未来》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对二战后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的弹性规划、动态规划和连续规划。

三、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1. 城市规划的定义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建成区概念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我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内容构成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4.城市规划包括哪两个层面?战略发展层面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战略发展层面;详细规划属于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5.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期限—般为20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6. 详细规划的概念城市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安排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城市的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7.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3)日照分析(4)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竖向规划设计(7)估量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补充:城市市域是指城市行政范围所有的国土面积城市规划两个层面:战略性发展层面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战略发展层面;详细规划属于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置配套规定。

道路红线:规划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四、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 影响规划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哪几项?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2.风向图(风玫瑰图)的概念表明一地区一定时间内风速、风向的一种气候统计图。

3.画简图说明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布局与风向的关系。

P199页,若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

当全面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