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脉学普与讲稿
师傅脉学讲座教学讲义PPT57页
ENDBiblioteka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师傅脉学讲座教学讲义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许跃远,独创“象脉学”,可直接诊断西医疾病,人称“中华脉神”
许跃远,独创“象脉学”,可直接诊断西医疾病,人称“中华脉神”脉诊是中华医学的瑰宝,中医四诊之一,名医扁鹊就是以脉诊闻名的,可惜扁鹊的神技少有传世,估计已经失传,好在后世有李时珍、李士等名医所写脉学专著流传于世,使得这门古老的医技得以传承。
在现在当代中医脉学界,学有体系的人只有许跃远先生一人了,他素有“中华脉神”之称。
许跃远先生是回族人,生于1955年安徽寿县。
中医世家出身,早年是学习研究西医的,他之所以学习中医还是因为对中医脉诊产生质疑才开始关注的。
他在从事西医治疗过程中,通过几次偶然病例发现,当人体内脏有病时,疾病的信息竟然可以脉气团的形式出现在脉流中,这让他产生了好奇,难道不凭借仪器,一个人的身体状态真的只凭手腕三寸之地就能诊断出来吗?于是在人到中年后,反而开始发奋研究中医和脉诊。
他慢慢发现了人体各脏器脉气和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也得益于他是一个全科的西医医生,每当脉诊结果出现疑难之时,他就可以用理、化手段进行检测校验,这样让学西医的许跃远沉迷到了中医脉诊中,一发不可收拾,一琢磨就琢磨了二十多年。
经过数十万次的脉诊临床积累经验,他独辟蹊径,终于练就了临床上触脉知病,直接诊病的一身特技。
传统中医的脉象学只能辨别人体的寒热虚实和病位病热,脉诊得到的脉象信息仅可对症状进行解析,而缺乏对于疾病的整体认识。
许跃远先生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脉诊的应用范围,他首次提出了寸口脉的神经学和血液供应的分属内容,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并确定了风脉、边脉、音脉、浊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还规范了兼脉的命名方式,提出了摸脉人的诊脉思想。
许跃远先生耗费数十年光阴,独创了“象脉学”,并且著成了《象脉学》一书,让扁鹊神技得以重现人间。
本书详细介绍了指下寻形,心中成象的候脉方法,为临床诊断疾病另辟蹊径,是脉学研究的不传之作。
《象脉学》是打开人体信息之窗的捷径,对于中医从业者以及爱好者,平时研究脉诊非常值得一看。
许先生的象脉学可以直接步入诊病层次,脉诊三分钟,连芝麻大的结石都能准确判断,甚至几毫米的息肉都可以辨别,三指之下,病态顿查,脉诊的准确率可以替代四诊和现代医学仪器。
许师脉学精华脉晕点
许师脉学精华脉晕点《转》许师脉学精华脉晕点转载 2016-01-22 12:15:50标签:中医健康脉像许师脉学精华脉晕点(一)概述:脉晕点特指脉象中强、弱、大、小、微、浮、沉不等的脉气团形式,它是人体内脏疾病的全息元。
(二)脉晕的研究:脉晕脉象是一种新的提法,老的脉象现象。
历代脉学著作中对脉晕均视为脉外干扰因素,因而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成说。
根据古人描述的脉晕特点,结合作者对脉晕脉象的体会。
古人描述的寸口之“独”也有脉晕的成分。
《内经》云:“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这里的“独”一般可从三方面理解:1、脉体之独,即左右寸口同出现一种病脉,如同为迟脉为寒症,同为数脉为热症,同为浮脉为表症等。
2、脏气之独:六部脉同时脉独弦为肝病。
六脉独沉为肾病等。
3、部位之独,即脉晕脉象。
六脉中独部见独,一部独异,则独异之处多见病。
如左寸脉独大多见心脏的增大,独沉、独弱则多见心脏的供血不足等。
双寸脉桡侧缘边脉多见颈椎病等等。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中提出:“切脉论独,独处藏奸”。
可见先导张介宾对脉晕点早有一定的认识。
张景岳还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谈及脉象的单按总按时于《读医随笔》中云:“……单按强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二旁有晕也。
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应指矣。
单按大而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躁,脉体细弱,而二旁之晕较盛也。
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
更有单按浮总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其浮即晕也……”。
这里的晕即脉晕。
周学海在这里表示出寸口脉不同的脉晕形式。
当代脉学大家赵恩俭在《中医脉诊学》中也认为:“这里所说的晕,是脉搏振动时所出现的振幅,与脉象有相似之形,但又非脉象。
晕的存在,常常干扰原有的正常脉象。
无论单按总按,都应注意排除晕的干扰”。
可见,脉之晕至今仍然不被脉学家视为病脉,这也是整体辨病识脉的不足之处,说明中医在脉象认识内脏疾病的取法上有求全去微的问题。
许跃远-中华脉神:现代脉诊篇
许跃远-中华脉神:现代脉诊篇中华脉神——许跃远微观脉杂谈:疾病的证、症是疾病导致的机体反应与状态,不知道病而去求病机是无稽之谈。
传统脉象27脉是人体疾病时的脉象反应,疾病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是不会有传统脉象出现的。
比如:胆结石一病,早期小结石,人没有感觉,机体也没有不适,传统脉象更没有变化。
但当结石变大了,人体有感应了,问诊才有结果,但这结果也是病家给的“右上腹不适”中医的治疗会以胃不适调理,部分也可以缓解症状。
但当并发胆囊炎时,病人告诉你的是腹部疼痛,发热,此时中医的治疗也有效,清热解毒,清热泻了心火为肝胆的子,解毒是病因治疗。
可是西医在小结石阶段已经知道了病因,驱石、化石就是根治。
运用微观脉同样达到早期诊断的结果,有时脉诊诊断了,一般B超还不能确诊还必须是分辨率高的彩超。
脑梗塞一病:在病人没有症状时,微观脉已经非常敏感与准确的诊断,一般的CT还诊断不了,仅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缺诊。
但病人在医院里都是发病后诊断,此时的诊断临床意义与价值虽大,但该病人九死一生,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造成了多少家人的痛苦。
当微观脉诊断后,迅速用药,这才是治未病。
总之,中医要对抗西医必须诊断明确化,而微观脉诊就是突破口。
中医的疗效已经达到对抗的水平,诊断仅是问诊与望诊绝对不行。
脉诊博大精深,可以让西方人望而生畏.....。
一、脉象要素脉象是指感脉动的形象。
在扬弃遍诊法而独取寸口脉法的今天,脉象多指桡动脉应指的脉感态势。
选择桡动脉研究脉象一是因为它应手方便,二是因为手是裸露的器官,同全身各器官一样也都有动脉的供血、静脉的回流。
因此切取桡动脉的脉感就等于切取了全身其他脏器的脉象信息。
因而寸口脉象既是某一器官的脉象,也是全身的脉象。
它是观察全身各脏器气血变化的窗口。
桡动脉是心脏与手这一脏器的“桥动脉”。
就寸口脉象来说,心脏、血管、手、血流及全身九大系统都会影响该脉象。
脉诊学习(初学)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诊的奥秘●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
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
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
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第一点是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二十八脉脉诊歌诀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5、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6、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学习许跃远脉诊要有思路
学习许跃远脉诊要有思路1,先博学深研,“明白道理”后,选好“方向”,刻心精领,不要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判断---这是理论上的事--一定要先过关;2,早临床、勤实践--发现问题、解决它,---这是感性上的进步--已渐入佳境了;3,拜明(名)师---汲取精髓所在--可以事半功倍;4,还有……----当然,每个人实际情况不一样,有更好的方法,难求一致---就不说……首先,许氏()脉诊与传统脉诊是不一样的。
搞中医的对传统脉诊的认识,都比较清楚--机理就不说了。
而许氏脉诊,是一种很实用的现代脉学体系--在“病”的诊断上、在疾病的预后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重视许氏脉诊,是基于一线医生要有很好素质,基本功要扎实,能准确的预知病位、病性,并且指导患者做较经济的必要的检查。
---与人与己皆有益处!一天下午,诊所来了两位漂亮女士,一人是我的老病号,妇科病已治愈。
其中一34岁患者,请我诊脉说:听说你诊脉厉害,若诊对了,就让你治--哈哈,考我来了!我仔细指查,断其为乳腺增生,且左侧有块为重,右侧较轻,月经前加重。
另有,颈椎病也很重(双寸弦边脉),其余的几个小问题也诊断正确------哈哈哈,服了!就说,我就是来请你看乳腺小叶增生的,县人民医院检查过一天下午,诊所来了两位漂亮女士,一人是我的老病号,妇科病已治愈。
其中一34岁患者,请我诊脉说:听说你诊脉厉害,若诊对了,就让你治--哈哈,考我来了!我仔细指查,断其为乳腺增生,且左侧有块为重,右侧较轻,月经前加重。
另有,颈椎病也很重(双寸弦边脉),其余的几个小问题也诊断正确------哈哈哈,服了!就说,我就是来请你看乳腺小叶增生的,县人民医院检查过、省人民医院复查确诊过的,颈椎病也多年,这几天挺难受的!!那好,中医辨证治之!!病人笑脸告别、省人民医院复查确诊过的,颈椎病也多年,这几天挺难受的!!那好,中医辨证治之!!病人笑脸告别这个病人已患此病多年,大小医院进进出出,疗效不佳。
脉学脉赋讲解
脉赋
▪ 紧是肚痛之征。缓即皮顽之候。 ▪ 微微冷入胸中。数数热居胃口。 ▪ 滑主壅多。涩而气少。 ▪ 胸连胁满。只为洪而莫非。 ▪ 燌引背疼。缘是沉而不谬。
脉赋
▪ 更过关中。浮缓不餐。 ▪ 紧牢气满。喘急难痊。 ▪ 弱以数兮胃热。弦以滑兮胃寒。 ▪ 微即心下胀满。沉兮膈上吞酸。 ▪ 涩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看。
2、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蹊
部位---寸口
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 标记。
▪ 内侧—关 ▪ 关前(腕侧)--寸 ▪ 关后(肘侧)--尺
▪ 左:心、肝、肾 ▪ 右:肺、脾、命门
方法(注意事项)
▪ 时间:清晨或内外环境安静时(气血不受干扰)
▪ 体位:坐位、正卧位。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
▪
直腕,手心向上。
正常脉象
▪ 1 形态:三部有脉,沉取不绝;一息四---五至;
▪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 即有胃:和缓、从容、流利。
▪
有神: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 2 生理性变化 :性别、年龄、体格、季节等。
切诊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脉学、脉赋讲解
谷城县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生师 镇常富讲解
(刘毅整理)
一、脉学定义:是主要阐述脉诊的基本知识,脉学 的基本理论,首先指出独取寸口诊断疾病的原理, 通过脉学辨析疾病的轻重、部位及预后,是中医诊 断疾病的一种手段,是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 情资料的 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作者:admin 添加时间:2010-08-14 16:04:20 浏览:129许跃远:男、55岁,中医世家。
先生早年学习与研究西医,曾任某医院科主任、院长等职。
中年后发奋研究中医及脉诊,独辟蹊径,首创脉诊直接诊现代医学疾病特技,临床上触脉知病、非常神奇。
先生丰富与拓展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发现并确立了风脉、边脉、音脉、浊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
他的《中华脉神》专著受到海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学习与探讨脉诊的同仁也日见增多。
脉诊三分钟后,芝麻大的结石都能准断,几毫米的息肉他能辨别,准确率可替代四诊,与现代医学的理、化仪器向媲美。
《大医脉神》是先生的开天目之作,书中先生将传统脉学相涵互动于现代医学科技,纳入时代医学的语境与视野而给以传统脉学新的诠释,并对脉学的研究有所创获。
深学之则诊脉察病独具慧眼,疾病脏器全然显示在指下。
我的脉学探讨我出生在中医世家,家中许多亲属都熟谙医药知识,我祖母的医术在当地颇有声望,她以百草治病,方圆百里无不知其名声。
那时治病的方式多是医生被接到病人家中,与病人同吃同住,有时十余日病人才能康复。
采药的场所多是田间地头,药的品种也单一,如薄荷、金银花、吴茱萸、槐花、芡实等等。
对高热病儿知道用手托起患儿的头,了解是否颈软从而排除脑部感染。
特别是她的脉诊,三部九候,断人生死,玄妙的记忆一直珍藏在心。
我九岁即随祖母出诊寻药,在乡间的小道上,我与祖母同坐在独轮车上,我的身边还放上二块土坯配重,小车吱吱呀呀,鸟儿在树间叽叽喳喳,这应当是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了。
曾记得我8岁时右脚被母狗咬伤,当时农村贯用的方法是咀嚼清草外敷,第二天病灶处红肿不得下床,伯父用珍珠冰硼散调敷,金银花清热,不几天渐愈。
对腹泻我家的药方很灵:白扁豆花三两、水井边清苔三两、白头翁三两、罂粟壳1枚,每服必愈。
1962年我舅舅高热不退,我父亲用鸡蛋清拌青蒿推腹一次热退……。
高中毕业后我的工作是煤矿工人,五年的地下550米生死炼狱我当上了采煤师傅,三次重大事故中我侥幸逃生。
怎样候脉+神脉+中华脉神---许跃远
怎样候脉+神脉+中华脉神---许跃远怎样候脉许跃远历代医学、脉学家对于怎样候脉多有不同见解,耳听记问之年常是聆听师长的教诲。
但通过长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每人都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候脉风格和方法。
不管何法,只要更适应正确候脉就是好的方法。
但掌握必要的规范和技巧还是需要的,一种好的风格可以增加候脉的敏感性,并有效的排除脉外干扰。
候脉并不是简单的把手指放在脉管上就可以把疾病感应出来,它需要医生经过艰苦的训练,反复的体会才能有所感知。
要做到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至少需要5年的潜心钻研。
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言:“夫诊候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苦辛,勤于记诵,参师访友,昼夜不遑,造次巅沛,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能知神圣之妙哉”。
有些脉象,门诊一时难以见到,经常到病房去候一些危重病人的脉象,可迅速提高候脉技艺。
如果能经常与同仁们相互切磋、交流与学习、快速进步是必然的。
(一)排除脉外干扰1、温度对脉的干扰人生活在自然界,人的生命运动与自然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必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因为人体总是不断的进行自身生理的调节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脉象自然受到影响。
低等动物及冷血生物在寒冷时需要蛰伏,借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人体可收缩毛孔、皮肤、汗腺、外加保暖衣服。
天热时人体皮肤腠理开放、出汗、心跳加快,借此来散热。
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因此脉象也会发生变化。
观察疾病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才能真正内窥人体。
人与气候的关系主要是温度的因素,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在失调的情况下也高,外界温度低,人体体温也相对降低。
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则心跳增加10次,脉象自然也数。
反之脉跳趋缓。
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提出脉象变化紧随四时,顺应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脉象兼象是人体适应四时的脉象规则,也是正常脉象的一种存在形式。
现在由于室内人工环境的建立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的脉象理当别论,同时、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脉象也会顺应其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这些都是候脉时应该兼顾的。
许跃远脉象原理的探讨
许跃远脉象原理的探讨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身体状况。
许跃远脉象原理主要是指许跃远教授在脉诊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脉象分型诊断法”,强调了脉搏的形态、节律和力度等特征,对脉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析。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脉象原理的探讨涉及到中医的“脉学”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脉搏反映了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
许跃远脉象原理强调了脉搏的形态、节律和力度等特征,并将脉象分为多种类型,如沉弦、浮弦、沉细、浮数等,通过这些脉象特征来判断病情及病机。
这种脉象分型诊断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脉象原理的探讨也可以涉及到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
脉搏是心脏搏动的传导,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功能、血管的弹性以及血液循环的状态。
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循环系统状态和血液动力学特征,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许跃远脉象原理的探讨涉及到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
知识,通过对脉搏的形态、节律和力度等特征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对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许氏《中华脉神》传统脉
许氏《中华脉神》传统脉一、浮脉(一)概述:浮脉为单一脉素,它脉位表浅,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二)浮脉的病理与解剖1 人体桡动脉正常情况下均行走于腕部桡侧皮下。
其上方是皮肤,下方是腕曲肌腱及尺、桡骨间肌群,前方被覆于腕曲肌支持韧带,周围被覆于皮下脂肪并借此而被固定,桡动脉的前下方恰是桡骨茎突之高骨。
因此寸脉正常情况下较尺脉为高(水平位),瘦人桡动脉表浅,老人血管硬化皮下脂肪少时血管多滚滑。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炎症初期,机体的代谢稍增强,微血管将扩张,心动也稍加速,组织也饱满,桡动脉也饱满(桡动脉稍饱满的辅助因素还有腕曲肌支持韧带的束缚)。
桡动脉充盈其管壁的张力会下降,饱满的组织将饱满的桡动脉托起,指感桡动脉将有浮于肉上的脉感。
因此浮脉只是脉位的表浅,不应加其他因素。
此时桡动脉饱满尚没有发生脉力的增加性改变,相反脉管壁的张力却下降。
心动稍加速也不应发生每息脉动的明显异常,否则是浮数脉,这要视体温的高底及病情的演变。
严惠芳主编《中医诊法研究》认为:心输出量增多,外周血管扩张和血流通畅是产生浮脉的直接原因。
2 人体的血液总量是相对恒定的。
在微血管充盈、组织饱满时脉管内压不会增加。
这种炎症早期的特定条件将致使桡动脉的脉力不会增强而只会稍充盈,虽然脉管浮起但不是车胎充气的浮而是充盈组织的托浮,是一种综合力量导致的浮。
因此这种脉浮将是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但按之虽不足也会不会一点力也不支撑,更不会虚或空。
这是因为有脉管内外组织的撑托及桡动脉前方韧带的束缚及桡动脉腔内血液在指压下的阻力等综合作用。
图223 浮脉是机体炎症早期的特定脉象,当外遇风寒(病源微生物侵害机体)时,机体神经系统将参与调节使脉管收缩而产生浮紧脉、浮弦脉,若致病力强机体抵抗力也强时还可出现浮洪脉,此时人体的体温也升高。
机体的代谢率进一步增强时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尚可出现浮滑脉。
若有体温的改变则见浮数脉。
详见脉的兼象。
(三)浮脉的特征1 浮脉性质:脉位表浅,是单一脉素。
[转载]徐汝奇先生脉学精义转载
[转载]徐汝奇先生脉学精义转载(十二)脉迟《脉经》释象:“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 又说“缓与迟相类。
”故迟脉为缓之又缓,是脉率最缓慢者。
《辨脉法》云:“其脉沉而迟者,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故迟属阴脉类,为阴结之象,主寒湿在里。
脉法《辨脉法》:“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
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平脉法》:“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解读:脉迟为阴,阴盛则寒。
故据脉迟之象为阴结之理,可以判别脏腑之病,《脉经·辨藏腑病阴阳大法》篇载:“脉何以知脏腑之病也?然,数者,腑也;迟者,藏也。
数则有热,迟则生寒。
诸阳为热,诸阴为寒。
故别知藏腑之病也。
脉来浮大者,此为肺脉也。
脉来沉滑,如石,肾脉也。
脉来如弓弦者,肝也。
脉来疾去迟,心脉也。
脉来当见而不见为病。
病有深浅,但当知如何受邪”。
此从脉数与脉迟的对比,告诉辨识阴阳寒热的最为简单的方法,同时从肺、肾、肝、心脉的本脏之象结合阴阳之理告诉如何辨识脏腑病变。
腑为阳,其脉数,脏为阴,其脉迟,脉之太过与不及皆为病。
所以说:“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又,脏为阴,腑为阳,脉之迟涩属阳气不足之象故为阴,阴之为阴为加乘,属本脏不足之脉,因此谓:“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由此可据,脉迟与心阳虚衰有关。
1、脉迟,独见主阳明病中寒《辨脉法》:“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入安,此为欲解。
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
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相关经文: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同载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
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学习许氏脉诊
学习许氏脉诊1、胆囊炎:脉位在右关一、二层位,有囊性脉晕,应指毛糙,空腹时更是清晰可辨。
2、胆囊息肉:脉位也在右关一、二层位,有小的柔晕,时隐时现。
3、胆囊结石:脉象似肝内胆管结石,但脉位有别。
必兼有胆囊炎的脉象。
4、胆囊泥沙样结石:脉象更似胆囊结石脉晕,但指下脉晕飘忽,若隐若现。
我的感觉,就像针尖刺手。
以上这几种疾病的脉象,多兼有右寸、关桡边脉。
5、肝血管瘤:脉象似胆囊息肉。
由于部位不同,而脉位各异。
一一天下午,有一个20岁女大学生,脉诊:双侧寸上有小浮晕点,左关中柔晕;右关脉略弦,双尺脉沉细。
---我说:你有1,扁桃体肿大、咽部滤泡增生;2,慢性浅表性胃炎;3,畏寒肢冷、下肢无力。
她答曰:我经常扁桃体发炎,不输几天液,就不好;时常打嗝(实际是“嗳气”)--快4年了。
天下午,有一个20岁女大学生,脉诊:双侧寸上有小浮晕点,左关中柔晕;右关脉略弦,双尺脉沉细。
---我说:你有1,扁桃体肿大、咽部滤泡增生;2,慢性浅表性胃炎;3,畏寒肢冷、下肢无力。
她答曰:我经常扁桃体发炎,不输几天液,就不好;时常打嗝(实际是“嗳气”)--快4年了。
一天下午,有一个20岁女大学生,脉诊:双侧寸上有小浮晕点,左关中柔晕;右关脉略弦,双尺脉沉细。
---我说:你有1,扁桃体肿大、咽部滤泡增生;2,慢性浅表性胃炎;3,畏寒肢冷、下肢无力。
她答曰:我经常扁桃体发炎,不输几天液,就不好;时常打嗝(实际是“嗳气”)--快4年了。
前几日,诊所来了几个病人,说“我们慕名而来,请诊治!”。
我脉诊之:一中年妇女,乃胆囊摘除,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她微笑着点头称是:“今年开春的时候,作的腹腔镜摘除手术”。
另一中年男性,是1、脂肪肝、胆囊泥沙样结石,2、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3、腰椎间盘膨出症,4、前列腺肥大。
--他颔首,答曰:我是汽车司机,干了20多年。
……一天晚上,我正在上网查资料,诊所来了两个人(是夫妻),请我诊病。
丈夫前些时候在我处看过胃病,这次是妻子有恙。
中医脉诊讲座——仲景的脉法(PPT课件)
四时气候不同,人体五脏各有当旺之时 ,五脏气血盛衰于脉中可见,故四时有 微小的不同脉象变化,这是正常生理反
映,为有胃气之脉。
如春主肝,其脉微弦;夏主心,其脉微 洪;秋主肺,其脉微毛;冬主肾,其脉 微沉。如果脉与四时不相应,太过不及
或见相克脉象则为病脉。
脉与四时相应
并可根据脉象以判断病之轻重及预后转归之期。如春见纯弦无胃气之脉 ,为太过,是肝脏之真气伤,故预后不好;夏脉来微弱,脉去反大,为 正气不足,邪气反胜。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92条本为太阳病,但脉反沉,为里虚寒之证,虽有外感 之表,但里虚为重,故用四逆汤先救其里。
沉脉辨析
其他两条俱为少阴病,少阴病为心肾两虚之证,为里虚寒盛阳不 外达、故有四肢厥逆、宜四逆汤回阳救逆,而阳虚更甚者,加附 子二枚,以助回阳之力。
少阴表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之。此为少阴阳虚又有外感,属于少阴表证,故宜附子温中而 兼用麻黄解表,细辛交通心肾,以治少阴表证。
病在里;或脉来小,去则反而脉体大,为脉之太过,邪在表;或寸脉微 小,尺脉洪大为关格之脉。秋属肺为微毛之脉,如见缓迟之脾脉,土能
生金,其病当愈;
如见数脉为热盛乘袭于肺,火克金之脉,故其病剧。再如二月为春生之 木气当旺,应见微弦而濡弱之肝脉,如果出现毛浮之肺脉,为金克木, 故肝病至秋旺之时而死。
脉与四时相应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以“××病脉证并治" 为每篇命题,说明仲景的诊疾论病是以脉、证、治三 者相结合。
仲景脉法的特点,是辨脉寓于辨证之中,脉、证结合 ,而非阔谈脉象理论。
脉、证、治并举
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当代中医绝招100讲系列之四:许氏脉诊
当代中医绝招100讲系列之四:许氏脉诊五年前开始接触许氏脉诊,可以说正是许跃远老师的脉诊方法让我对脉诊有了信心。
许老师西医外科出身,对中医的传统脉诊研究也很深,许氏脉诊又被称为“全息脉诊”,是现代微观脉诊的代表。
这里介绍下我这几年学习许氏脉诊的一点收获:首先,用非常轻的力度摸脉管的静态形状,脉管的张力、粗细、是否凹凸不平、弯曲起伏、是否有异常手感……然后,就是检查脉晕和边脉,这些我还是很不够最后,用传统的整体把脉传统脉学观止与发现新脉浮按不足举有余,沉举不足按余力。
迟三缓四常至五,数六疾七以息估。
虚浮大软革鼓皮,长盈寸尺短不及。
荷露晕滑浊行漆,实触蚯蚓伏沉极。
濡浮柔细芤葱空,散触牙膏弦弦弓。
细见浮沉指下线,洪盛来势边脉边。
风异交叉击喘韵,微中模糊漾脉平。
动豆滑数余部伏,促数迟结止见补。
潮见强弱交替及,弱沉细软奇逆息。
轻刀刮竹涩韵候,牢长实大弦沉求。
紧寻壁虎尾巴摇,代统十怪不常敲。
躯边内晕悟脉人,窥生病死脉见神。
脉诊有许多差异,做到精准不是易事。
一般:1、内脏早期疾病以脉晕的形式在脉道中出现。
熟练掌握该套脉法可以在指下及脑中浮现出内脏的影像。
2、人体的外表肌肉、肌腱、肌膜病变会在脉管的边缘显示出边脉。
3、疾病侵犯到内脏壁层膜时,脉象会以脉晕并边脉的形式出现。
4、神经病变将影响整体脉象,它的脉象传递是中枢神经影响对侧信息。
周围神经及血管性病变将通过同侧反映在脉口。
5、疾病发展,影响到全身时才出现整体脉(传统脉)的改变。
6、候脉的高境界:在脉人中感知“独一”的脉晕。
以上各条规律合参“边把点、晕把点”,结合“六层脉位”可对人体全方位的感知。
掌握上述规律可以做到“候脉知病”。
候脉就是候人,就是在摸我们手腕部的小人。
一侧寸口脉就是躯体的半身缩影。
天与人合一,人与脉合一。
这如同观看三维立体画一样,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就能看出画中之画。
只要你心中有人,知道病人的脉中有人,你的指下也会感应出脉人。
1、脉与其人形体合一如果其人的个子很高,手腕部的小人个子也不会太矮(长脉)。
【】许公岩论脉诊
【】许公岩论脉诊许公岩论脉一、论脉诊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方法之一。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而任何事物的现象,又必定是它的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脉诊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人身体的动脉能够诊察出搏动的地方进行接触的。
(一)脉象的生理脉象就是脉搏跳动的形象,是每一心动周期血流从心脏进入动脉造成的压力波,使动脉扩张和回复而产生的搏动。
脉象则又是脉搏速度造成的速率,跳动规律的节律应指感应力量的强度,显示深浅的位置和大小粗细的形态等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高低,血管内的血液充盈度,以及末梢血管壁的紧张度等有关。
这些虽只是由心与血管方面的变化所支配,实际则受脏腑功能病理改变的影响。
通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显示出脉搏形象的变化,从而把疾病的变化和脉搏的变化有机地联系起来,也才能从中找出辨认病理的迹象,找到论治疾病的理法方药依据。
中医脉诊也就是在逐步探索,逐步实践,逐步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脉象的种类脉搏搏动的多种形象,既是心与血管受机体病理影响所形成的变异,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表现,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故临床所见的脉象亦表现多端。
前人有24脉、27脉、28脉及危绝脉共40余种之多。
尽管如此,仍未能将临床脉象种类纪录完全。
这是前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疾病上所反映的认识差异。
因此,我们必须从发展中看问题,认识其复杂多样是其客观具体条件所规定的。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化,新的事物对人体的刺激和机体的反应也有一定的更易,因此,脉象的显示更是不能仍囿于旧的范围。
所以说脉象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将来或可能更多,以至于不可胜数。
那末我们将如何去掌握呢?这就需要给它以由博返约的认识了。
既知脉象之成仅属于心与血管的运血动作所搏动出来的形象,依脉诊病也仅是四诊的一种方法,只要弄清它是机体病变影响心脏与血管方面的异常,根据变异进而内测病理脉诊的意图即属达到目的。
《脉学粹要三字经》——二十八脉与主病(作者:范小苒)
《脉学粹要三字经》——二十八脉与主病(作者:范小苒)•《脉学粹要三字经》——二十八脉与主病(作者:范小苒)一、浮脉1.脉象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2.主病浮为阳,表病居,秋应见,久病愁。
伤寒证,浮而紧;表风热,浮有力;表虚证,脉缓浮;浮无力,多血虚。
二、沉脉1.脉象行筋骨,石投水,重按有,轻不应。
2.主病沉属阴,主里证,冬时见,当无恙。
沉有力,水寒滞,沉无力,为阳虚;脉沉迟,里寒证,脉沉数,有里热。
三、迟脉1.脉象迟为慢,一息三。
2.主病迟之脉,主阴寒,司脏病,阳伏潜。
脉浮迟,是表虚,沉迟脉,里寒现。
脉迟涩,主血寒,脉迟滑,有积痰。
迟有力,是寒积,迟无力,乃虚寒。
四、数脉1.脉象数为速,一息六。
2.主病数主热,阳盛烦。
兼浮沉,表里现。
有力否,虚实参,脉洪数,疱疹斑。
脉细数,是阴虚,脉急数,肝火燔。
童子见,不足怪,脉滑数,有热痰。
五、洪脉1.脉象洪脉大,似波涛,满指应,势滔滔。
来虽盛,去势衰,举即得,按有余。
2.主病洪阳盛,血应虚,火燔灼,热病居。
盛夏见,不为奇,兼浮沉,有表里。
洪滑脉,热痰致,腹胀满,现洪急。
六、微脉1.脉象按之绝,有如无,与细较,细极软。
2.主病微脉示,气血微,阳气损,阴气亏。
救兵见,正气危,新病现,阳气垂。
少阴病,利清谷,阴阳竭,命不归。
七、细脉1.脉象细脉小,如细丝,应指显,无绝期。
2.主病大为实,细主虚,气血衰,劳损期。
腰肾冷,见泄利,肺胃寒,诸阳虚。
春夏逆,年少希,秋冬见,老弱宜。
八、散脉1.脉象散无根,似杨花,来无定,至数差。
2.主病散不聚,主大虚,脏气竭,元气离。
心怔忡,命向西。
久病见,急速医。
孕妇见,胎欲堕。
将临产,要见喜。
九、虚脉1.脉象轻按有,再按空,迟大软,力不充。
2.主病脉言虚,多伤暑,身有热,自汗多。
或惊悸,由血虚,或肺痿,阴不足。
或怔忡,神不舒,养营阴,莫蹉跎。
十、实脉1.脉象实脉坚,大而长,应指实,逼逼强。
2.主病实为阳,火郁成,发谵狂,时频频。
许氏---肝病脉象
许氏---肝病脉象
许氏---肝病脉象
肝炎:右关上可及肝形脉气,中指稍外旋上推:脉气混沌有灼热感与涩气、脉见滑,关见弦。
肝硬化:右关上可及肝形脉气质硬若豆,中指稍外旋上推:若触布纹。
1、轻度肝硬化:右关偏上中层位可以触及密集、均匀、柔软的网状晕。
2、中度肝硬化:右关偏上中层位可以触及密集、均匀、质硬如鼻尖般的网状晕。
同时尺脉有腹水的水晕冲击。
3、重度肝硬化:右关偏上中层位可以触及密集、均匀、质硬如黄豆般的网状晕。
同时尺脉有腹水的水晕冲击。
肝肿瘤:右关上可及肝形脉气质硬若豆,中指稍外旋上推:见疙瘩,疙瘩有圆皮,光滑内见涩。
肝癌:右关上可及肝形脉气质硬或不硬,中指稍外旋上推:见疙瘩,疙瘩有刺,内见涩气外越,可以见子灶。
脉见滑,管可见弦。
肝炎甲胎蛋白高:右关上可及肝形脉气质硬或不硬,中指稍外旋上推:脉气混沌有灼热感与涩气,漫天星星眨眼,脉见滑,关弦。
肝血管瘤的指感:脉中的肝在右关上及左关尺侧缘,形如1/2黄豆样。
有肝血管瘤的病人可以触及一团柔软的蚯蚓状物,有时与乳房腺瘤不易区别,但如果脉位分的清则容易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氏脉学”普及讲稿
——许跃远著
大医上工者知未病也,谓:博极而灵,自启思极,而鬼神将通,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肓之盾矣。
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华夏文明,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医学涵。
奇可等价于现代理化诊断,神则触脉知病,断人生死。
世中联脉象学分会筹备会在召开作者与金伟、寿小云、王光宇留念
来自全国的学员每一周就有满意的收获
在在在在在
在中医药大学与领导、研究生们探讨脉学
同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组师生探讨脉学
作者在中医学院讲授脉学
在美国加州针灸年会上演讲脉学
作者简介:
许跃远:男、55岁,中医世家。
先生早年学习与研究西医,曾任某医院科主任、院长等职。
中年后发奋研究中医及脉诊,独辟蹊径,首创脉诊直接诊现代医学疾病特技,临床上触脉知病、非常神奇。
先生丰富与拓展了脉诊的应用围,发现并确立了风脉、
边脉、音脉、浊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
他的《中华脉神》,《大医脉神》专著受到海外业人士的广泛关注:美国白宫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新西兰图书馆、澳大利亚图书馆均有收藏。
近年来学习与探讨脉诊的日见增多,脉诊几秒钟后,芝麻大的结石都能准断,几毫米的息肉他能辨别,准确率可替代四诊,与现代医学的理、化仪器向媲美。
该讲稿是先生的开天目之作,讲稿中先生将传统脉学相涵互动于现代医学科技,纳入时代医学的语境与视野而给以传统脉学新的诠释,并对脉学的研究有所创获。
先生把深奥的脉诊慧心独悟的提炼出一套上手快、形象化、精准化,定脏、定位、定病的脉法绝技,学员经3-4天的短期培训很快上手,立即体验候脉知病的神奇。
掌握许氏脉诊的入门金钥匙后,若能沉潜入微,真积力久则绝技自成体系。
诊脉察病时独具慧眼,疾病脏器全然显示在指下,疾病的形态与性质一目了然。
正所谓: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肓之盾矣。
传统脉学观止与发现新脉
浮按不足举有余,沉举不足按余力。
迟三缓四常至五,数六疾七以息估。
虚浮大软革鼓皮,长盈寸尺短不及。
荷露晕滑浊行漆,实触蚯蚓伏沉极。
濡浮柔细芤葱空,散触牙膏弦弦弓。
细见浮沉指下线,洪盛来势边脉边。
风异交叉击喘韵,微中模糊漾脉平。
动豆滑数余部伏,促数迟结止见补。
潮见强弱交替及,弱沉细软奇逆息。
轻刀刮竹涩韵候,牢长实大弦沉求。
紧寻壁虎尾巴摇,代统十怪不常敲。
躯边晕悟脉人,窥生病死脉见神。
许氏寸口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