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录入方法_宋怀荣
海洋地质调查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海洋地质调查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海洋地质调查是对海洋底层的地质构造、沉积物、地貌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时,采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以获得地质信息并揭示相关地质现象的成因与演化机制。
本文将着重介绍海洋地质调查中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海洋地质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不准确、重复或无效的数据,保证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海洋地质调查中,数据清洗包括去除在采集、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数据、填补缺失数据、去除异常值等。
2. 数据整理与标准化海洋地质调查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测量设备和方法,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具有一致的格式和单位。
常用的数据整理与标准化方法包括数据转换、单值化处理、单位转换等。
3. 数据插补与外推在海洋地质调查中,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是有限的,需要通过插补与外推方法来填补未采样区域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插补与外推方法包括地统计学插值方法、卫星遥感数据插值方法等。
4. 数据集成与融合海洋地质调查中,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需要将来自不同渠道和设备的数据进行集成与融合,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数据集成与融合方法包括数据重叠处理、数据复制和粘贴、数据拼接等。
二、海洋地质数据分析方法1. 地形分析地形是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海底地形的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沉积物分布、海底地貌特征等。
常用的地形分析方法包括等深线分析、等高线绘制与分析、地形剖面分析等。
2. 沉积物分析沉积物是海洋地质调查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可以了解海洋的环境演化、古海洋环境等。
常用的沉积物分析方法包括颗粒度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骨骼化石分析等。
3. 地球物理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性质的测量与分析,可以揭示海底地壳构造、岩石性质、地热特征等。
海洋资源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

海洋资源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海洋资源勘探是指对海洋中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进行勘探、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在海洋资源勘探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资源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 海底观测系统海底观测系统通过使用声纳、多波束测深仪、磁力计等设备,可以实时获得海底地貌、水质、地磁等信息。
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对于了解海底资源分布以及沉积物特征非常重要。
2. 海洋浮标与浮顶测量技术海洋浮标和浮顶测量技术可以获取海洋中的气候环境变量和水文信息,如海面风速、风向、海水温度、盐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海洋遥感影像,从而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快速的评估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色素含量、海洋风场等数据,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4. 数据融合与模型建立通过将不同来源的海洋数据进行融合,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分析、预测和评估海洋资源。
例如,将遥感数据与海洋观测数据相结合,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精确的评估与预测。
二、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1.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海洋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理解数据。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规约、数据挖掘等,可以深入挖掘数据隐藏的规律和特点。
2. 空间信息分析与建模技术海洋资源的分布通常与海洋环境和地理位置相关。
利用空间信息分析与建模技术,可以将海洋资源与空间数据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不同海域的资源密度、资源分布规律等。
3. 预测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资源评估和开发决策。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开发效益。
4. 多源数据集成与分析海洋资源勘探中涉及到的数据来源众多、类型繁杂。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流程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流程
宋怀荣;苏国辉;戴勤奋;王圣洁;关庆;林峰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4(33)33
【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过程,其目的是对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环节有更一步的认识,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先介
绍海洋地质数据库的数据实体;然后通过数据分组和分类加工、属性数据的批处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元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数据处理过程;最后指出数据质量控
制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可重复利用的根本保障.【总页数】4页(P218-221)
【作者】宋怀荣;苏国辉;戴勤奋;王圣洁;关庆;林峰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青
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雷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地质调查先行 [J], 方琼玟;薛俊辉
2.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系统及其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J], 王世栋; 田烈余; 王
俊珠; 陈以沫
3.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与《海洋地质前沿》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纪要 [J],
4.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动态》双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J],
5.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动态》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海洋地质工程明确六项工作_宋怀荣

中国矿业报/2016年/4月/30日/第011版
业务动态
数字海洋地质工程明确六项工作
宋怀荣孙记红
本报讯数字海洋地质工程近日在青岛召开2016年度工作部署会,明确了各二级项目今年的重点工作、年度目标、预期成果及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部署了2016年度海洋地质信息资料及产品的内容、提交时间。
经过讨论和交流,数字海洋地质工程2016年度工作安排包括:一是提交《海洋地质资料数据共享与服务工作细则》;二是海洋地质信息网正式上线运行;三是推进中国地调局海洋地质涉密网建设,建立中国地调局青岛所涉密网站节点;四是搭建海洋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五是联合节点单位进行数据集成,提交一批海洋地质数据服务产品和天然气水合物数据服务产品;六是提交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发展方向和规划部署建议。
会议还讨论了《海洋地质资料数据共享服务工作细则》和海洋地质信息网的发布流程,确定了2016年度海洋地质数据服务产品的内容、形式、时间节点和主要责任人。
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协调人张海啟表示,数字海洋地质工程在2016年度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按照中国地调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整合资源,完成目标任务。
最后,会议强调,今年该工程要加强海洋地质数据共享,推动海洋地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成海洋地质信息网发布,为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其他工程提供支撑,提高海洋地质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第1页共1页。
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技术

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技术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技术的详细信息。
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管理海洋资源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数据库建设的步骤步骤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建设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明确需要收集和存储的数据类型、数据量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
步骤二: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库设计。
这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结构、表的字段和关系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步骤三:数据采集和录入根据需求和设计,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
这可能涉及到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导入等操作。
数据录入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和及时性。
步骤四:数据标准化和清洗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重复或错误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和清洗工作。
这包括规范数据的格式、修正错误数据以及删除重复数据等操作。
步骤五:数据库管理和维护一旦数据库建设完成,就需要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工作。
这包括备份数据、优化查询性能、处理数据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同时,还需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和修复,以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要点数据库建设涉及到多种技术要点,包括:-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
- 数据库安全和权限管理:设定合适的权限和访问控制,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
-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确保能够及时恢复。
- 数据库性能优化:通过合适的索引设计、查询优化和服务器配置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响应性能。
总结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通过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采集和录入、数据清洗以及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等步骤,可以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可靠性高的数据库系统。
区域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结构模型

区域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结构模型
戴勤奋;魏合龙;苏国辉;何书锋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
【年(卷),期】2004(021)003
【摘要】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是一个企业级的数据库系统,用于管理我国所属海区海洋地质调查获取的基础地质资料.结合我国区域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特点,对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模型及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探讨,意在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及不同专业类别地理空间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综合管理,为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深层次应用及多维可视化创造条件.
【总页数】3页(P65-66,75)
【作者】戴勤奋;魏合龙;苏国辉;何书锋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2
【相关文献】
1.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进展 [J], 闫凯;孙军;杨慧良;吴志强;郭兴伟;温珍河;侯方辉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雷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地质调查先行 [J], 方琼
玟;薛俊辉
3.HYDZSH船载钻探系统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J], 罗旭龙;王俊珠;杨楠;廖天保;
4.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进展 [J], 孙韶泽;
5.我国首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顺利收官 [J], 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石油地质通用录井技术探讨

海洋石油地质通用录井技术探讨海洋石油地质通用录井技术探讨摘要:地质录井是随着钻井过程的展开,及时、快速、方便地获取地下信息,利用多种资料和参数观察、检测、判断和分析地下岩石性质和含油气情况的方法。
它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在石油的勘探工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海洋石油地质通用地质录井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录井技术数据采集采集工序一、前言随着电子学与电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通用录井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增压防爆、定量脱气分析、快速色谱、钻具振动分析等技术应运而生,极大推动了录井数据采集方法的发展,使包括实时录井、监测、处理、传输、评价服务及决策一体化系统的录井技术更加成熟。
录井数据采集与录井的随钻设备,特别是工序要求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正确的工序是录井数据采集部分设计和分析正常进行的保证。
下面将针对具体的录井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二、岩屑录井的数据采集方法岩屑录井的过程是:在钻进过程中,录井人员根据地质设计要求的间距和相应的返出时间,系统采集岩屑,进行观察、描述,绘制成岩屑录井草图,再运用各项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恢复地下地层剖面。
岩屑录井包括核磁录井、元素录井、薄片鉴定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技术。
核磁录井技术是一门新开发录井技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这项技术的测量性能迅速提升,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核磁录井技术的是利用地层流体中氢原子核的共振特性来检测样品孔隙内的流体性质、流体量以及孔隙特征的测量方法。
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及含油饱和度等是核磁录井中主要获取的一些评价参数。
核磁录井技术克服了常规岩心分析的分析周期长的缺点,分析时它不受样品大小的限制,可对任意岩屑进行直接分析,并可以很快地获取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及含油饱和度等物性参数,有效地评价碎屑岩储层物性,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准确解释油气水层。
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对低渗透储层、非碎屑层区域物性资料等进行评价。
海洋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海洋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海洋工程作为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海洋工程的各个环节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海洋环境、评估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海洋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数据采集是海洋工程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有关海洋环境、海洋资源以及工程设施运行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在海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数据采集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海洋中的压力、温度、盐度等物理参数会随着深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这就要求采集设备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适应性。
此外,海洋中的水流、海浪、海风等动态因素也会对数据采集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采集方法和技术来克服这些困难。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传感器监测、遥感技术、声学测量等。
传感器监测是一种直接接触式的采集方法,通过在海洋中布置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盐度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海洋环境的物理参数。
遥感技术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采集方法,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遥感设备,如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等,可以获取大面积的海洋表面信息,如海面温度、海冰分布、海洋叶绿素浓度等。
声学测量则主要用于测量海洋中的水深、海底地形、水流速度等参数,其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采集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同时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消除误差和噪声。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在采集过程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数据丢失和遗漏。
而对于数据的时效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频率和传输方式,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数据采集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解释,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嘿,大家知道吗,海洋地质调查那可是超级有趣的事儿!就好像我们去探索一个巨大的神秘宝藏世界!
你想想啊,那广阔的海洋,深不可测,里面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呀!那海洋地质调查方法呢,就是我们打开这个宝藏大门的钥匙!比如说,用地震勘探法,就好像给海洋的地层做了一次超级“CT”扫描!我们可以
通过它了解海底的地质结构。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们的科考队去了一片陌生的海域,通过地震勘探法,发现那里居然藏着一个巨大的海底峡谷,哇塞,那场面,真的太震撼啦!
还有那钻孔取样呢,简直就是直接从海洋里“挖宝”呀!我们可以把海底的岩石、沉积物什么的取上来,仔细研究它们的成分和特征。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从深海取到了一块特殊的岩石,经过分析,发现它居然有着古老的历史,哇,这感觉就像是和远古时代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再说说那海底摄像吧,它就像我们的眼睛直接伸进了海底,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和独特的地貌。
有次我们在海底摄像中看到了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鱼穿梭在美丽的珊瑚丛中,那画面真的太美啦!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真的是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难道你不想去了解、去探索吗?它们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让我们一点点揭开海洋那神秘的面纱!所以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我们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重要手段啊!。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流程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流程作者:宋怀荣苏国辉戴勤奋王圣洁关庆林峰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33期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过程,其目的是对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环节有更一步的认识,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章先介绍海洋地质数据库的数据实体;然后通过数据分组和分类加工、属性数据的批处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元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数据处理过程;最后指出数据质量控制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可重复利用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数据;成果图件;数据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3-0218-040 引言海洋地质数据库是国家级基础数据库[1],其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据的共享与重利用,为推动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而服务。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关于海洋地质数据库的建设进入起步阶段。
近10余年,随着国家专项的支持,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其中数据库标准规范、元数据标准建设、数据库模式设计、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这一基础环节,工作繁杂、琐碎,鲜有人问津。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过程,以期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处理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各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完成我国海域海洋地质的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成果报告、成果图件以及元数据的整理、编辑、存储。
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数据收集;二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组;三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工,主要包括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加工处理;四是必须严格遵守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1 海洋地质数据库的数据实体海洋地质数据主要包括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成果报告、成果图件和元数据等,如图1所示。
海洋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海洋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海洋工程作为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而在海洋工程的众多环节中,数据采集与分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就像是海洋工程的眼睛和大脑,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海洋环境、评估工程效果、优化工程设计的关键信息。
数据采集是获取海洋工程相关信息的第一步。
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要准确、全面地采集数据并非易事。
首先,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就像是海洋中的“侦察兵”,能够感知海洋中的温度、盐度、压力、流速、流向等物理参数,以及化学物质的浓度、生物的分布等信息。
例如,在海洋石油开采中,需要在海底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油井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以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而在海洋风电项目中,则需要使用风速风向仪来测量海上的风速和风向,为风机的布局和运行提供依据。
除了传感器,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被应用于海洋工程的数据采集。
比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从太空对大面积的海洋进行观测,获取海洋表面的温度、波浪、海冰等信息。
声学测量技术则可以通过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测量海洋的深度、地形和物体的位置。
然而,数据采集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采集到的数据有效地传输和存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海洋环境中,数据传输面临着信号衰减、干扰等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水声通信等。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备份和管理。
当数据被成功采集并传输存储后,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分析环节。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海洋工程的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数据预处理,这包括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校准等操作,去除噪声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然后,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相关性等统计指标,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1. 引言海上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海洋石油勘探、海底管道敷设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和油气资源信息。
本文将介绍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技术规程。
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2.1 数据采集海上地震勘探通过在海洋中布设一定数量的浮标或船只,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采集设备正常工作,包括声源发射器、接收器等; - 确保浮标或船只的位置准确,以便后续数据处理; - 控制声波信号的频率和能量,以适应不同深度和岩层类型。
2.2 数据预处理海上地震勘探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 - 时域滤波: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 - 频域滤波: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 - 去除多次反射:海上地震勘探中会出现多次反射信号,需要通过合理的算法将其去除。
3. 数据分析与解释3.1 数据分析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分析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 叠加迁移:将多道地震剖面叠加起来,并进行偏移校正,以提高图像质量; - 构造解释:根据地震剖面上的反射信号特征,推断地下构造类型和变化情况; - 反演成像:利用反演算法,将地震数据转换为地下速度或密度模型。
3.2 数据解释海上地震勘探数据解释是指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判断,并提取有关油气资源信息的相关参数。
常见的数据解释方法包括: - 岩性判别:根据地震剖面上反射信号的幅度、频率等特征,推断岩石类型和性质; - 油气识别:通过分析地下结构和反射信号的特征,判断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 资源评价:根据地震数据解释结果,对勘探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估和预测。
海洋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模式构建方法

海洋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模式构建方法
李绍荣;张锡林;陈道华;郭丽华;陈太浩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
【年(卷),期】2009(28)4
【摘要】介绍了在ArcGIS平台上构建海洋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模式的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工具,实现海洋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库模式对象自动生成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数据库结构框架的搭建和教据库系统维护效率.【总页数】4页(P94-96,135)
【作者】李绍荣;张锡林;陈道华;郭丽华;陈太浩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
州,510760;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7
【相关文献】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雷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地质调查先行 [J], 方琼玟;薛俊辉
2.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进展 [J], 孙韶泽;
3.浅海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地质调查方法综述 [J], 刘崇焕; 程前
4.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三项基础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成果评审获优秀 [J],
5.上饶地区遥感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 [J], 刘敏;薛重生;傅小林;况顺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探测中HYPACK原始记录文件的数据提取和图形表达

海洋探测中HYPACK原始记录文件的数据提取和图形表达许可求;张叶春;刘海龄;王平;黄蔚霞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07(27)4
【摘要】HYPACK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水下地形地貌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它支持多种定位设备和测深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如何正确提取所需的数据、满足不同工程测量的特殊要求,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分析了实测HYPACK数据,以VISUAL C++6.0为平台进行程序开发,实现了在HYPACK记录的原始文件中特定数据的处理,如航迹(点位)坐标、水深值、潮位数据等。
所开发的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图形可视化和由数据向DXF格式的转换,实现了数据编辑和图形效果的交互。
【总页数】5页(P131-135)
【关键词】HYPACK;数据处理;图形表达;DXF格式;海洋探测
【作者】许可求;张叶春;刘海龄;王平;黄蔚霞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6.7
【相关文献】
1.图形文件数据库和图形文件目录数据库探讨 [J], 孙家鸣;夏勇
2.正则表达式与XML配置文件相结合的数据提取 [J], 苏秀芝;楼新远
3.HYPACK导航系统在海洋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J], 胡家赋;刘宇明
4.AutoCAD输出文件中零件图形属性提取与属性标记 [J], 雷学东;祝云开
5.利用图像比较实现纸质原始记录关键数据区域自主提取与识别 [J], 山毓俊; 王凤伟; 刘娜; 李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9-2722CN37-1475/P海洋地质前沿Marine Geology Frontiers第32卷第2期Vol 32No 2文章编号:1009-2722(2016)02-0066-05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录入方法宋怀荣,林 峰,苏国辉,戴勤奋,何书锋,孙记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摘 要: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通常根据已有数据库结构标准创建各数据表和要素类,采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数据管理。
基于数据的录入实践,探讨了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录入的几个关键环节:表空间和用户对应创建、表之间关联的创建、大对象数据加载等。
结果表明,合理的创建用户和表空间、适当的创建数据表与公共索引表和空间站位信息表之间的关联、大对象数据采用BLOB格式存储,有助于实现高效、正确的数据录入。
关键词: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录入;表关联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28/j.1009-2722.2016.02010 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所需[1],海洋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共享已成为衡量国家海洋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海洋地质数据涉及基础地理、地形地貌、海洋地质、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程及环境等各专业领域,其应用价值和综合利用潜在价值不可小觑。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不断引入海洋地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国海洋地质数据的采集、存储能力不断增强。
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有诸多工作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11]。
这些研究的主体思路是在一个系统下创建多个数据库,并建立权限表、角色表、角色权限表等来约束,或者利用关键字段将数据关联起来组成完整的数据库,但是,对数据的验证约束并没有特别突出,或者是缺少了核心、公有实体的创建以及表之间数据的约束验证,不能完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完整性。
数据入库的高质量体现在高效性和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合理的入库思路和方法是保障数据库质量的前提。
收稿日期:2015-10-16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GZH201100313)作者简介:宋怀荣(198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数据库管理工作.Email:songhr2010@126.com1 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根据标准规范,通过收集项目已有的资料,整理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详细定义数据结构。
在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Marine Geolo-gy Survey Database,MGSDB)中,根据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特点,以数据集为主体,将其划分为公共索引集、空间信息集、调查数据集、分析数据集、成果数据集等。
其中:①公共索引集用于对核心、公有实体数据集的创建,以实现数据入库时的约束验证,确保数据的无丢失性、正确性;②空间信息集是海洋地质数据的空间信息,可以实现海洋地质数据的空间定位和可视化,能直观的查看每年度海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区域的空间位置;③调查数据集是外业调查采集的数据,包括取样(底质取样、大气取样、水体取样)、钻探、连续走航观测(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船载重力、船载磁力、单道地震、多道地震、走航海流等)和定点观测(遥感、海底视像、海底热流测量、定点海流与温盐深观测等)等;④分析数据集包括底质及钻孔样品的描述、样品的测试分析(粒度分析、 第32卷第2期 宋怀荣,等: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录入方法矿物鉴定、古生物鉴定、化学分析、测年、古地磁与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等);⑤成果数据集包括多道地震、浅地层剖面的成果处理数据。
图1为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部分E-R图结构,根据实体E-R图来创建数据字典和逻辑表。
公共信息集主要包括元数据、质量评价、数据集、公用代码表等;空间信息集主要包括调查区、走航测线、站位信息、多波束覆盖区等;调查数据集、分析数据集、成果数据集分别有更详细的E-R图。
图1 数据集实体E-R图Fig.1 The E-R diagram of dataset data entity2 软件平台MGSDB系统通常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ORA-CLE)共同管理。
本文讨论的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系统以ArcGIS 10.1和ORACLE 11g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利用ArcCatalog和PL/SQLDevel-oper等组件和工具,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工作。
ArcCatalog工具是ArcGIS组件ArcGIS-Desktop下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空间数据表的创建和数据导入,它使空间数据访问和管理更为容易,可以同时浏览、查找、修改地图和数据;查看和创建元数据;在功能模块ArcMap和ArcTool-box中创建和使用数据;将地图和表同步等;选择表视图可以查看地理数据源的属性或数据库中任何数据表的内容[12]。
ArcGIS 10.1及以上版本,ArcCatalog能够直接连接ORACLE数据库,不再需要另外安装ArcSDE来创建表,但需要安装ORACLE Client。
PL/SQL Developer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专门面向ORACLE数据库存储程序单元的开发,可以方便的为其他用户重新创建对象,也可以保存文件作为备份;可以重新编译全部不合法对象、查找数据库源中文本、导入或导出表格、生成测试数据、导出文本文件、监控dbms_alert和dbms_pipe事件、浏览会话信息等。
3 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录入3.1 基本流程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录入工作的基本流程如76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2月 图2所示。
在实现数据录入之前需要先完成数据结构的物理实现,然后再进行数据入库工作。
本流程将数据的录入分为3个阶段:首先录入公共信息层数据,再录入空间信息层数据,最后录入调查、分析、成果等属性数据。
由于数据结构已经设置了相应的约束条件,在数据导入时会自动检查数据是否重复、完整、匹配,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BLOB类型的数据,数据库一个记录只能接受≤4GB的数据量,所以要保证每一行记录的数据量在此范围内。
图2 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录入的基本流程Fig.2 Flow chart of data entry of MGSDB3.2 注意事项3.2.1 创建表空间、用户根据不同数据集类型建立不同的表空间,这种存储方式有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并且随着数据的增加、表空间不足时,能将数据整体转移到新的表空间中[13]。
可以给同一表空间下分配不同的用户(用户名称可参考调查类别,例如:走航调查、地质调查、钻孔调查等),并给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数据访问和使用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根据数据集的分类,该系统共创建5个表空间来存储对应的数据。
MGSDB分配的表空间、数据集和用户如表1所示。
表空间的设置根据实际存储数据的大小设定初始值,并且设置为自动扩展方式。
3.2.2 创建空间信息表由表1可知,空间信息是指点线面等要素类,其表的创建方法有2种:①ArcCatalog连接数据库,进行手动创建,再加载SHP文件(此方法可以提前设置字段类型);②ArcCatalog直接加载SHP文件(这些SHP文件已根据数据库结构进行属性设置)。
ArcCatalog生成的空间表,字符的字段默认表示为nvarchar2(),而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结构中要求字段类型为varchar2(),因此,为了统一表示,需要使用SQL语句修改ArcCatalog生成的空间数据表的字段类型为varchar2()。
ArcCata表1 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的表空间和用户Table 1 The table spaces and users of MGSDB表空间名称数据集名称主要用户定义元数据及索引表空间公共索引数据集UPUBLIC包括元数据(表)、数据集(表)、质量评价(表)、公共代码(表)调查数据表空间调查数据集USD_TSY,USD_SAM,USD_BOR,USD_SSY外业调查数据,主要分为走航测线调查、地质取样调查钻孔、定点观测调查等分析数据表空间分析数据集UAD_ANA,UAD_DRA,UAD_DI化学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成果表空间成果数据集USR成果数据,例如地震+浅地层剖面解释数据等空间数据表空间空间信息数据集UGEO用于存储各空间信息,例如走航测线(线)、站位(点)、调查区(面)、多波束覆盖区(面)等86 第32卷第2期 宋怀荣,等: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录入方法log生成的空间数据表,没有主外键的约束,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约束,需要PL/SQL Developer连接数据库对其创建主外键约束。
3.2.3 表之间的关联为了实现数据的一致性、非重复性、完整性,各表之间需要建立关联。
2个用户之间存在表关联,需要对外键所在表用户授予对另一用户的限定关联权限。
MGSDB最主要的2个关联是:①各数据表与公共索引用户UPUBLIC中DATA-SET(数据集)的关联;②各数据表与空间站位信息表(走航测线、站位、覆盖区等)之间的关联。
(1)与DATASET的关联由表1了解到用户UPUBLIC中的表主要是元数据和公共索引数据表,是公共信息层数据。
对于同一项目、同一调查类型、同一航次、同一调查船施工,则外业调查数据拥有相同的数据集编号,相应的信息填写在表DATASET表中;同时,对此批数据进行的综合处理、分析和评价,仍保留对应的数据集编号,为了防止数据重复、缺漏、错误,将各数据表的数据集编号字段作为外键与DATASET表中的数据集编号关联。
其他用户下的表关联DATASET表时,需要得到关联该表的权限(references on upublic.dataset)。
(2)与空间站位信息表之间的关联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某一次海洋地质调查活动的结果(包括位置和属性信息),为了方便数据的预览、可视化使用和正确性,必须与空间信息表建立关联。
根据这些数据的空间特性,本文所指的空间位置信息包括项目既定的“调查区”信息,以及从原始调查数据中提取的“站位”、“测线”或“覆盖区”定位数据信息。
根据不同的要素类,要赋予其他用户关联对应表的权限(例如,referencesonugeo.station)。
3.2.4 BLOB数据的存储对于多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和侧扫声纳等数据,其原始和加工后的数据,单个文件大小都要以GB为单位来计量。
对于此类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录入库中;②建立文件名索引将其存放在服务器的指定磁盘中[11],此方法为常用方式。
本文中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采用第1种方式,以BLOB格式进行存储,其录入数据库的过程相对复杂。